首页一号文库基层文化 调研报告

基层文化 调研报告

日期:2024年04月24日 分类:一号文库

第1篇:基层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基层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近年来,在师市、场党委的领导下,全场在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广播、数字电视、农家书屋、基层文化站建设等重点项目有序推进。但从总体上看,基层文化建设与快速发展的经济相比,明显滞后;与日益繁盛的城市文化建设相比,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基层连队文化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还不相适应,与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不相适应。

一、基层单位文化现状:

1、一线职工文化生活单调贫乏。在日益富裕起来的连队,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改善,但是由于基层文化建设的滞后,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十分单调。调研结果显示:在基层连队职工文娱活动看电视占80%,玩麻将占10%,打牌占10%,可见,当前农民在劳动之余的文化生活是以看电视、玩麻将、打牌的娱乐文化为主,基层文体活动不足,广大职工对文化生活的选择还很有限。

2、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尽管在基层连队建起了的文化活动场所,但文化设施建设投入得不到保证,同时现有文化活动场地还存在利用率不高等问题。不少文化站的活动厅室、必要设备等均难以令人满意;大多数文化站条件简陋,有的站只有一块牌子、一张办公桌。有的文化站

实际上已名存实亡。在走访和调查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基层文化建设过程中值得注意的一些现象:一是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尽管建起了较为现代化的文化活动场所,但文化设施建设投入得不到保证,无娱乐设备。不少文化站的活动厅室、必要设备等均难以令人满意;大多数文化站条件简陋,有的站只有一块牌子、一张办公桌。二是重建设轻使用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在调查中我看到,不少文化站、活动室、文化室、图书室等基本上符合基础设施建设的硬件要求,但缺少软件设施,没有固定的管理人员,没有相应的管理制度,没有很好地开发,文化阵地使用率不高。不少活动室都是大门紧锁,桌上布满灰尘,几乎没有使用过。三是重形式轻实效的现象。在调研中发现,基层的文化活动多注重形式,但内容陈旧,很少给农民真正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即使是开展的送文化下乡活动,往往也是形式上热热闹闹,没有真正送到农民心里,收效甚微。

3、基层文化事业队伍建设弱化。在基层文化站的管理人员,大多是连队干部兼任,更没有多少精力投入。没有专业的吹、拉、弹、唱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即使是一知半解的“土八路”也很少。文化活动中心虽然开展了一些活动,但只停留在自娱自乐的层次上,没有形成真正的文化大院。在开展文体活动时,没有专业的体育裁判,也没有专业的文艺辅导员,对繁荣基层文化生活造成了很大阻碍。由于文化工

作缺少人手,组织开展的活动少,对群众自发的活动又扶持引导不力,导致基层文化活动基本处于随意、自发状态。文化站管理人员不能集中精力从事文化工作的现象非常突出,各基层连队名义上都配备了文化站管理人员,但只作为兼职,连队事务繁杂,无暇从事文化工作,一年到头,开展不了几次文体活动。只是在春节前后,组织开展一些简单的文化活动,如扭秧歌,唱唱歌等,没有形成规模;有时搞一些象棋比赛、篮球比赛,但也不经常,也不是很正规。职工在农闲时间文化活动十分单一,集体的文化娱乐活动非常缺乏。除了看电视,就是打麻将、很少从事其他文化活动。

4、对于一线职工而言,存在以下问题:

一、年龄大。现在一线职工队伍的平均年龄在45周岁左右,由于身体和工作等原因的限制,进行文化活动的自身条件不足,由于年龄等原因,参加文化活动不积极,基层组织文体活动组织人员困难。

二、素质低。一线职工基本初中毕业,小学毕业大有人在,无任何文艺专长,极个别会唱歌的都是靠自悟形成,仅停留在自娱自乐的层面上。这就是基层不能很好参与上级组织的一些大型文体活动的原因所在。

二、建议和对策

1、“文化生产力”思想。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在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我们要进一步加深对“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重要思想的理解,真正将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到城乡建设规划,纳入到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纳入到领导干部目标责任考核之中,从而使农村文化建设得到强有力的组织保证。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关键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认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抓好文化建设与抓好经济建设同等重要,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与提高农民的致富能力同等重要。小康建设是个综合的概念,既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建设,也包括文化建设,“四位一体”,不可或缺。文化建设不仅是手段,也是目标。在文化发展与建设中,必须把文化与经济相互融合起来,才能形成新的强大的发展优势。现在许多基层干部在观念上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对农村文化建设与发展内涵缺乏深刻把握,只重视抓经济工作,忽视或狭隘地理解农村文化建设。事实上,文化是经济的导向,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今天的文化就是明天的经济,没有文化支撑的经济往往是难以为继的。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一定要保障文化建设的统筹发展和长效运转,把握住基层经济社会文化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抓发展必须抓文化、抓文化就是抓发展的观念,真正把基层文化建设这项重要工作抓好、抓实、抓出成效。

2、强对基层文化人才建设的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及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基层文化人才建设的重要意义,要把基层文化人才建设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要把文化人才培训工作同其他社会经济工作共同部署,共同推进。健全文化组织机构,配足专业人员,落实编制,形成文化有专人管,专人抓的工作格局。

3、不断地创新载体,丰富职工文化生活,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职工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引导和推动职工民自演自赏、自娱自乐的文化骨干队伍的形成,营造祟尚科学、文明向上的文化氛围。文艺工作者要把新农村建设中的新人新事创作编排成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深入基层巡回演出,以激发广大职工自娱自乐的积极性。要以文化下基层为载体,改进服务方式,深入基层连队,流动服务,变文化“下”乡为文化“留”乡,变“送”文化为“种”文化。抓好兵团文化、连队文化、家庭文化,推进基层文化普及工作,提高一线职工群众文化活动质量。

4、立“以人为本”理念。文化建设关乎“人”,重在“化”,更要突出“以人为本”。这里需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从建设目标看,连队文化建设就是要满足一线职工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也就是说,连队文化建设首先要考虑的是职工需要什么,而不是外在预设的“灌输”。现在开展的一系列连队文化建设工程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文化供给问题,但并

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职工的“文化温饱”问题。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送下乡的文化产品往往不符合职工的胃口,结果是无法消化或者消化不良,产生的文化效益就非常有限。所以,在基层文化建设中,我们要充分考虑职工的实际需要,考虑职工的接受度。从建设主体看,基层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应该是一线棉农,而不是城市文化人。仅仅靠一两次文艺演出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是要遵循农民主体的原则,鼓励农民主动参与,让农民群众得到实惠。如果在文化的创造上,一线职工成为旁观的局外人、简单的劳动者,就不仅会造成一线职工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冷漠,而且会使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失去源头活水。因此,基层文化建设必须解决好一个根本问题,即人的问题,要以人为本,激发活力,充分发挥一线大田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基层文化建设还是要让广大基层职工当主角,要重视培养和扶持各类职工文化队伍,培养一批文化示范户,通过他们带动广大职工参与文化活动,从而活跃基层文化气氛,推动基层文化事业的发展。从基层文化建设干部队伍看,他们应该集领导者、组织者、参与者、活动“专家”于一身。有这样的身份和本领,在基层文化建设中才能得心应手。为改变目前一些基层文化队伍不稳定的状况,应真正让懂文化、会管理、擅经营的新人、能人脱颖而出,努力发现和培养业务骨干,帮助他们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和组织能力,真正形成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文化队伍,不断适应日益发展的文化工作需要,实现基层文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目前基层文化工作的开展,要紧紧围绕当前实际工作的各项具体任务,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领导屯垦戍边事业的能力,做好各项具体工作、以建设和谐兵团为最高的价值追求、价值目标,坚定不移地朝着更加和谐的方向前进,尽最大努力消除兵团所存在的不和谐的因素,创造和谐兵团的社会文化氛围,培养和谐的兵团精神,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长期过程中,陶冶兵团精神,提高兵团职工文化素质,为兵团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2篇:鄂州市基层文化工作调研报告

湖北省鄂州市基层文化工作调研报告

为了切实贯彻全省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现场会议精神,根据市委常委(扩大)会议的安排,市委宣传部、市文体局、市文明办分别深入到华容、鄂城、梁子湖区20个乡镇和城区4个街道办事处,采取走访、座谈、问卷等形式,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工作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基层文化工作现状

(一)区、乡镇、街道文体机构在改革中发生变化

全市3个区均原来设有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和文化馆,在这次区机构改革中,区文化馆没有列入事业单位系列。2024年乡镇机构改革前,乡镇、街道均设有文化站,共有干部编制26人,人员63人。改革后,城区四个办事处撤消了文化站,没有设立文体服务中心,乡镇文化站更名为“文体广电服务中心”,共有工作人员36人,编制29人。

(二)基层文化在艰难发展中出现了一些新亮点。

1、多元化投入机制推进了基层文化建设。

一是部分经济发展较快的乡镇加大了文化投入。鄂城区的汀祖、碧石两镇近年经济发展较快。调查中我们欣喜地看到,汀祖镇今年上半年一次性投入10万元对汀祖礼堂进行了整修,更换座椅,装修舞台,维修屋面,明年还准备对其门楼进行改造;碧石镇已与建筑公司签订合同,计划投入18万元,对该镇文体活动中心进行一次全面装修。

二是社会力量兴建文体设施出现好的势头。临江乡发动各界捐款,重新维修扩建了毛主席视察临江纪念馆。沙窝乡在改造维修沙窝礼堂的工程中投入15万元,其中大部分是发动该乡的建筑老板赞助援建的。泽林、汀祖、花湖、临江等地还掀起了群众自发集资建篮球场的热潮。

三是文化招商引资日渐活跃。华容区引进深圳客商盘活了红莲湖度假村,以高尔夫球为主体的休闲、健身、娱乐等文化设施不断完善。

鄂城区花湖镇引进黄石个体老板,投入100万元兴建了我市第一个乡村赛马场。华容镇引进武汉个体老板投资20万元,兴建了汉华苑文体活动中心,建有游泳、健身攀岩、少儿游乐场、露天舞厅、垂钓等项目。梁子岛生态旅游区引进武汉地龙集团公司对梁子岛进行整体性投资开发,其中文化娱乐设施作为主要项目列入了整体规划。沙窝乡依托黄山水库秀美的自然景观,引进香港某集团公司投入5000万元,兴建集旅游、休闲、文化娱乐于一体的度假村。除此以外以“渔家乐”、“农家乐”为特色的旅游休闲文化项目,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市内外投资者,并逐渐形成气候。

四是农民自主投入经营文艺演出业初见端倪。汀祖镇王寿村的何翠花过去是楚剧名角。她看到楚剧在农村有较大市场,自筹资金兴建了一座可容纳300人的小型剧场,经常演出,深受当地群众欢迎。她也成为我市第一人出资建剧场的农民。

2、文化体育创建活动带动了文体事业的发展。

进入新世纪前后,我市先后开展了创建先进文化乡镇街、书法艺术之乡和特色文化、体育之乡活动。从1997年开始的创文化先进乡镇街活动,为基层文化阵地的维修、巩固起到了应有作用。据统计,全市文化创建共投入资金468万元,其中争取省拨款60万元,市财政投入70万元,乡镇多渠道投入338万元,兴建维修文化阵地设施达42700m2。这次调研我们在乡镇看到的文化阵地设施,基本上是乡镇文化创建的成果。

2024年底我市被命名为“湖北省书法艺术之乡”。书法艺术之乡创建活动带动了全市群众性书法艺术事业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全市基层书画组织有20多个,乡镇街级会员有34925人。

东沟镇大力开展特色文化之乡创建活动。该镇有4个村级农民剧团,农闲时和节假日经常开展演出,还先后组织农民戏剧节。2024年东沟镇被授予“湖北省楚剧艺术之乡”称号。泽林镇在开展创建特色体育之乡活动中,村村组组比着建篮球场,现有篮球场57个,年年举办全镇性篮球赛。去年该镇被授予“湖北省篮球之乡”称号。太和青峰湾村,新庙将军村,葛店白浒镇村,沼山东井村,通过创建生态文明村,文化阵地建设和文化活动开展都成为当地的示范。

3、民间文化体育社团的兴起激活了农村文化体育活动。

近年来,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民间文化体育社团不断兴起,调研中发现,每个镇基本上都有农民自发组织的民间锣鼓乐队或西洋乐队,在村民办红白喜事时从事表演活动,非常活跃。泽林镇泽林村由数十位老同志共同组织成立了泽林诗词楹联学会,每年组织一次村级屈原文化节,影响越来越大。新庙镇由李从清等老文艺骨干自发组织了新庙文化团,长年开展演出活动。华容区各乡镇都成立了老年文体活动中心和老年书画协会,全区有村级剧团8个,由退休老干部、老教师组成的文昌诗词书画社,目前已出版十余部诗集、散文集、小说集。段店镇泥矶片罗湖,刘弄等几个行政村位臵较偏远,村民业余文化活动相对匮乏。由村民朱方锁等几位老人牵头,采取自带经费,自带乐器,自带伙食的方式成立了一支“互帮说唱队”。今年以来在当地演出25场(次),观众6000人次,深受群众欢迎。梁子湖区在各镇农民剧团的基础上,组建了鄂州市青年楚剧团。

4、农村文化市场的逐步发展催生了农村文化产业萌芽。

随着文化市场的发展,我市农村文化经营户也在逐步发育成长。全市农村现有影碟出租、报刊出租、练歌房、网吧、游戏室220多家,从业人员500余人。华容镇民间艺人李立志独创了融美术、书法、刺绣于一体的布贴画,其艺术形式填补了国内空白,远销市外。东沟镇范文杰的麦杆画、贝雕艺术独树一臶。目前,梁子湖区文杰工艺品有限公司已挂牌投产,10月底省文化洽谈博览会上该公司产品倍受青睐。华容区庙岭镇脉岭村的土棉布工艺品随着红莲湖度假区的开发也跟着火起来,其产品深受城里人欢迎。

(三)基层文化在继续发展中应该重视并需要解决的问题

尽管我市基层文化有一些亮点和值得肯定的地方,但从整体上来,基层文化建设仍是薄弱环节,面临的形势比较严峻。

1、对基层文化重视不够是形成农村文化“三大反差”的突出原因。调研我们感到,中央重视的文化的要求与我市农村基层文化的萎缩趋势形成反差;农村宣传文化工作任务更加繁重与基层宣传文化队伍的削弱形成反差;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与农村文化产品供给严重不足形成反差。形成这些反差的原因主要是地方领导认识

有差距。调研中不少书记、镇长承认,没有做到每年至少专题研究一次文化工作。调研时还发现,有的区委宣传部长、乡镇宣传委员不分管文化工作,不少文化中心主任长年搞中心工作,文化反成了“搭头”工作。大多数乡镇文化活动经费没有纳入财政预算,文化工作没有纳入乡镇年度目标考核内容。

2、改革不适应、机制不活导致农村文体网络只有冲击,没有突破。我市现有的农村基本文化体制、机制基本上还停留在计划任务的模式上。调研中我们感到,从党政领导到文化干部,均有埋怨情绪和等待观望思想,在大胆探索,主动适应上都做得不够好。因此在前几轮区、乡镇机构改革中,基层文化受到的冲击很大,少数文化中心工作处于停滞状态,一些仍然在正常运转的乡镇文化中心也由于体制不顺、机制不活而生存困难。在新一轮区、乡镇机构改革中,如果不引起各级领导重视,不采取有力措施,加以引导,乡镇文体服务中心可能会全军覆没。

3、有组织有引导的文体活动不多、不经常,使落后愚昧的文化活动泛滥。大多数乡镇主要忙于中心工作,平时正面宣传、引导少,农村文化生活贫乏,村民“愚乐”普遍存在,抹牌赌博、宗教迷信现象较严重。仅梁子湖区现有教会15处,教徒6000多人。调研中发现,村民的文化活动基本上是:看电视+抹牌+宗教迷信。这种现象发展下去,不利于农村社会稳定,对检验我们各级党委政府的全面执政能力是一种严峻考验。

4、农村文化市场层次不高、管理不严带来双重效应。一方面农村文化市场的兴起对满足农民文化需求、解决部分农村劳动力转移和繁荣农村集镇起到了一定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农村文化市场管理不到位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主要表现在,一是违法经营活动较多。少数违法经营者在城区被取缔经营后,跑到农村兜售非法出版物,开黑网吧、黑游戏机室。二是不少经营者对文化市场管理法规知之甚少,不服从地方文化市场管理人员管理,加之区乡镇文化管理人员少,又缺乏必要的交通、稽查工具,管理难度大。

二、加强基层文化建的对策和建议

这次我们下去调研,基层的同志非常欢迎,给我们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

1、各级党委政府要提高建设先进文化的能力。

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全面提高我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文化的能力是我党五种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新形势下切实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是全市各级党委、政府提高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任务与要求,因此,各级党委、政府要增强农村文化建设的紧迫感,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真正做到三个文明一起抓,把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文化工作要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将基层文化投入安排进财政预算。当前尤其要注意做好以下两项工作。一是在新一轮区乡机构改革中,各地都要积极探索文化发展的新体制、新机制,使文化工作在改革中得到加强而不是被削弱。二是建议从2024年起,建立区、乡镇基层文化工作考核评估机制,为农村先进文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2、重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基层文体网络。

要以这次乡镇改革为契机,全市上下共同努力,构建以区文体局、乡镇社会事务办为主导,以区文化馆、乡镇街道文体服务中心为龙头,以文化体育协会社团为纽带,以文化中心户、文化经营户和文化体育骨干为细胞的农村文化工作新网络。

(1)、区文体局要履行统筹指导全区农村文化建设、加强农村文化管理的职能。区文化馆要重新列入事业单位系列,除具体承担区级重大文化活动组织策划任务外,还要加强对农村文化的辅导、协调。

(2)、在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中抓好两项工作。一是配齐配好各乡镇社会事务办公室文化专干。提倡以区为单位公开选聘,做到以事选人,而不是“就地扒萝卜”。二是有序进行乡镇文体服务中心的“两转”(转体制、转机制)。从调研的情况看,中心转体不宜一刀切,齐步走,一改了之,建议每个区先办1-2个试点,摸索经验,然后再铺开。对新的中心可以实行任期合同制管理:一个合同是将中心的牌子和职能、现有的文化阵地设施以扶持的形式交给文体服务中心,实行任期合同制管理。另一个合同是将乡镇每年的公益文化活动,按年度目标合同的形式委托给文体服务中心组织,每一项活动与财政投入经费直接挂钩。要用改革办法和竞争机制,面向社会招贤纳能,聘任文

体服务中心主任,把文体服务中心真正建成具有龙头作用和区域辐射作用的文化新主体。各街道办事处也要在这轮改革中设立文体服务中心。

(3)、按照农民文化农民办,社会文化社会办的新理念,积极开展农村“文化中心户”和“文化科技中心户”的试点工作和区乡镇文体协会社团的组建完善工作。每个乡镇要选择一家基础较好的对象户作为文化中心户试点,然后逐步推广,争取在三年内,每个行政村有一个“文化中心户”或“文化科技户”,使“农村文化中心户”成为当地村民的“文化代销点”。市文联、市文体局要组织市级各文化、体育协会向区、乡镇延伸。各区、乡镇、街道要力争在2024年底前建立起适合本地特点和要求的群众性文体体育协会社团网络。与此同时,大力培育农村文化市场,以乡镇、社区为单位评聘社会体育指导员和社会文化辅导员,力争三年内达到10000人。

3、努力形成支持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合力。

文化事业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相关部门的支持。编制、农业、工商、税务、民政、财政、群团等部门和组织,要共同关心和支持农村文化的发展。市里每年用于农村文化创建的经费,建议继续按年度划拨,同时改变扶持办法,变补贴经费为奖励资金,近3年主要用于奖励乡镇文化中心转体和农村文化中心户创建搞得好的地方。要将文化中心户建设纳入文明村镇的考核范围,组织市级以上文明单位对口帮扶,市直单位也要帮助对口扶贫村建立一个以上的文化中心户。要培育乡镇文化体育经营服务主体,通过税费减免的办法整培养扶持一批农村文化经营户,盘活用好现有文化阵地设施和乡村闲臵场所,通过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事业发展。

附: 论文说明:

湖北省鄂州市基层文化工作调研报告》一文在《湖北文化》2024年第三期、《中国文化报 》2024年6月23日,社会文化专刊上发表。

第3篇:漯河市基层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漯河市基层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文章来源:漯河市商务局作者:商业科发布时间:2024-08-12 08:35:50

为全面了解基层文化建设情况,为党委政府指导基层文化工作提供决策依据,结合漯河市开展的文化产业统计调查,我们深入到广大乡村、城市社区、文化广场等基层文化阵地和有关文化管理部门,进行了调查调研。

一、农村村级文化大院建设情况

农村村级文化大院是由村党支部、村委会集体创办的最基层公共文化机构,是最接近群众、最方便群众的基层文化阵地,是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它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丰富和活跃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重要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目前,漯河市共建有农村文化大院1261个,已经初步实现农村文化大院全覆盖。这些村级文化大院分布在各个行政村,大部分村文化大院同现代党员远程教育基层网点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各自资源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从而使文化大院的活动场地、活动器材、图书室、综合娱乐室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

在这些文化大院中,基本都有常年活动的民间文艺表演团体及自娱自乐的文艺演唱队,常年活动在文化大院和街头巷尾,逐步形成这样的规律:民间艺术表演(如舞龙、舞狮、秧歌、软故事、盘鼓等)一般在传统节日或古庙会时进行,农闲季节的文化活动主要有篮球、乒乓球比赛,棋牌乐、戏剧演唱、农业科技讲座、图书阅览等活动。

从调研情况看,目前农村现有的文化大院之所以能够持续繁荣发展,其主要因素有四:一是文化大院建设符合与时俱进要求,起点高、上档次,设施完备、功能齐全、条件优越,对群众吸引力强;二是有专人管理,专人负责;三是坚持常年组织活动,其形式、内容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文化大院人气旺,风气正,健康文明;四是村两委对群众自发组织的文化活动正确引导、热情鼓励、大力支持,村干部带头参与,群众爱好什么,村干部就倡导什么、组织什么,发挥文艺骨干的作用;筹集一定的活动经费,购买乐器、置办服装;组织文艺爱好者成立业余文艺宣传队,农闲时节每天在文化大院排节目、搞演唱;聘请退休教师专门编写新农村建设题材的小品小戏供宣传队演唱,节目常新,群众喜闻乐见。

二、城市社区文化、广场文化建设现状

近年来,城市社区文化和广场文化工作立足社区,面向群众,本着“文化部门管理,居委会组织,居民自觉参与,活动经常开展”的原则,努力探索,积极实践,走出了一条发展繁荣社区文化、广场文化的新路子。目前,全市共培育出腰鼓队、太极拳队、空竹队、合唱队、夕阳红文艺队等社区文艺队近百支,兼职演出人员2024多人。已建成固定社区文化广场28个,沿河沿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16个,文化进社区活动演出点34个。今年以来,全市共开展各类社区、广场文化活动1000多场,参与群众50多万人。各县区社区文化、广场文化活动开展各具特色。源汇区以各类广场、游园为依托,建成了固定社会文化广场18个,沿河文化活动中心6个,10多个企事业单位文化活动中心无偿向社区群众开放,相继成立

了柳江社区“腰鼓队”,老街社区“夕阳红文艺队”,新华社区 “小蜜蜂曲剧团”,受降路社区 “普法文艺队”等特色文艺团队27个、民间艺术队63个,兼职演员1700多人。广场文化活动开展以来,组织群众参与舞蹈、歌唱、戏曲、秧歌、腰鼓等活动演出160多场次,源汇区坚持举办“激情广场大家唱”、“舞动漯河大家跳”,每天参与群众均在数千人,先后被中央电视台、新华社、河南日报、河南电台、新浪网等媒体关注和报道。召陵区分别在社区和广场举办了“唱响召陵”、“军歌嘹亮”、“迎接建国60周年社区戏曲展演”等活动140多场。临颍县以组织民间文艺团体参加广场活动为载体,以组织调演活动为抓手,在县城文化广场分别组织民间艺术团文艺调演及群众性文化活动60多场,提升了广场文化活动的艺术质量和欣赏价值。舞阳县充分利用各种活动载体,不断掀起群众性消夏文化活动的新高潮,先后举办了民间艺术大赛、家庭才艺展演、“四进社区”文体展演、书画展览等活动,组织县文化馆、豫剧团等文艺团体,精心创作了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深入各文化广场巡回义演40多场。在活动时间上由节假日型向日常型延伸,在活动内容上由单纯的文艺演出逐步延伸到科、教、文、卫、体等各个领域;在举办文艺演出的同时,开展了美术摄影展览、科技宣传、医疗咨询、时装表演等普及交流活动。在活动方式上也由观赏型向参与型转变,策划了个人收藏品展、业余美术作品展和体育、舞蹈、健身活动等一些能吸引更多群众直接参与的活动,增强了群众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如北舞渡镇、孟寨镇的消夏河滩夜市文化节,吴城镇的戏迷广场文化等。为掀起广场文化活动新高潮,市有关部门联合组织开展了“激情漯河大家唱”“舞动漯河大家跳”比赛活动,制作广场文化活动专题片在电视台连续播发,有力推动了社区和广场文化活动深入开展。

在走访中了解到,市、县区文化部门都制定了社区文化建设规划及广场文化工作方案,切实加强管理和指导,采取全面布局、灵活设阵、全方位运作的方法,广泛开展活动,把社区内各个层次、各个界别、各类人员团结和凝聚起来,把群众自发、分散的活动组织起来,分别成立歌咏队、曲艺队、秧歌队、舞蹈队以及书法协会、棋艺协会等社区文化活动队伍,活跃社区文化活动气氛。同时利用各种赛事,提升社区文化活动档次,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拓展社区文化和广场文化的活动空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