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典语录

举头看见的诗句汇集五篇

日期:2022年12月16日 分类:经典语录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句解析

【出处】出自唐李白《静夜思》

【释义】抬起头看着天上的明月,垂下头去思念远方的故乡。

【解析】原文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也叫做夜思,属于乐府诗,郭茂倩把它编入《乐府诗集新乐府辞》,并说:“新乐府者,皆唐世之新歌也。以其辞实乐府,而未尝被于声,故曰新乐府也。”李白的这首思乡之作,被称为“千古思乡第一诗”,感动了古今无数他乡流落之人。

而在中国历史上,也有无数思乡的`故事广为流传。“莼鲈之思”说的是为美食而辞官的一段历史佳话,这是历史上真实的故事。张翰,字季鹰,吴江人。据《晋书张翰传》记载:“张翰在洛,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莼鲈之思”,也就成了思念故乡的代名词。

张翰是个才子,写江南的菜花,有“黄花如散金”之句,李白很佩服他,写诗称赞:“张翰黄金句,风流五百年。”不过,张翰留名于世,还是因为莼菜和鲈鱼。关于“莼鲈之思”,他自己有诗为证:“秋分起兮佳景时,吴江水兮鲈正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得兮仰天悲。”这是他在洛阳思念家乡时发出的慨叹。这莼鲈之思,后来有很多人在诗中提及。把思念故乡的情感,和莼菜鲈鱼联系在一起,确实诗意盎然。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引导语: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到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思乡,一直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思乡诗,就是思念家乡亲人, 睹物思人。客居他乡的游子漂泊凄凉孤寂的心境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下面分享几首思乡诗文,大家一起来体会一下诗中作者的所表达的意思。


 

1、《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冬日山居思乡》

唐·周贺

大野始严凝,云天晓色澄。

树寒稀宿鸟,山迥少来僧。

背日收窗雪,开炉释砚冰。

忽然归故国,孤想寓西陵。

3、《云梦故城秋望》

唐·戎昱

故国遗墟在,登临想旧游。

一朝人事变,千载水空流。

梦渚鸿声晚,荆门树色秋。

片云凝不散,遥挂望乡愁。

4、《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5、《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7、《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8、《阴雨》

唐·白居易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

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

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

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

9、《客中寒食》

唐·李中

旅次经寒食,思乡泪湿巾。

音书天外断,桃李雨中春。

欲饮都无绪,唯吟似有因。

输他郊郭外,多少踏青人。

10、《江岸秋思》

唐·杜荀鹤

驱马傍江行,乡愁步步生。

举鞭挥柳色,随手失蝉声。

秋稼缘长道,寒云约古城。

        家贫遇丰岁,无地可归耕。

11、《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静夜思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明人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诗薮·内编》卷六)王世懋认为:“(绝句)盛唐惟青莲(李白)、龙标(王昌龄)二家诣极。李更自然,故居王上。”(《艺圃撷馀》)怎样才算“自然”,才是“无意于工而无不工”呢?这首《静夜思》就是个样榜。所以胡氏特地把它提出来,说是“妙绝古今”。

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

一个作客他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日记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出自李白之口,它描写的是中秋节的圆月,和李白的思乡之情。

月亮是天河中的一座灯塔;月亮是天宫中的一面明镜;月亮是照亮大地的一盏明灯;月亮是天空的一只眼睛。它每时每刻都注视着我们的`生活,到了夜晚,它甘愿做一站为我们照亮路途的明灯。

中秋节是八月十五日,那是因为在那一天,月亮是最圆的,又是最亮的。大家不要以为只有中秋节的月亮才是圆的,在每月的农历十五日,月亮都会圆。

月亮一开始弯弯的,仿佛是天空在眯着眼睛笑,每过一天,月亮就变大一点。慢慢地,慢慢地,月亮就变成了一个半圆形。然后重复前半个的步骤,又出来了半个月亮,两半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圆。

月亮是一盏称职的明灯。它挂在天空上,照亮着道路,让怕黑的人,不再害怕。云层遮住了它,它也努力发着光,不让自己熄灭,哪怕是缓一缓,而它却是一直坚持着,一直坚持到太阳升起。

月亮是一盏闪亮的明灯,是一只慈祥的眼睛,是我们思乡的寄托。月亮还是地球忠实的守卫者。

举头望明月作文800字

夜是诺克斯冰凉的裙摆,随风旋转成巨大的天幕,浓黑,沉重,无边无际。但如若在黑幕上挂一轮明月,夜便立刻生动起来。

举头望明月,你可以看见那一团圆圆的光晕,像极薄的冰片,边角磨得圆润而锋利,似乎是浅浅的一抹黄,又似乎带着一痕湿润的酡红,还幽幽地发着青灰色的光,浸润了周围的.云彩。

那色彩非常美,我无力用文字形容出来,那种颜色不属于人间,那就是月色。

举头望明月,万千思绪飞。

如果你找不到知音,就望月亮;如果你找不到理想,就望月亮;如果你找不到故乡,就望月亮;如果你找不到亲人,就望月亮……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明月知我心。月亮,是一个万能的倾诉对象,是一个永远的梦中情人,是一面清透的心灵之镜,是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永恒不变的情和高远深邃的愁。

“翠娥婵娟初月辉,美人更唱舞罗衣。”李白爱月,如同爱美人,是一种由形入魂的爱。“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望着月亮,便想起了他的故乡,现实中的故乡已遥不可望,但精神之乡却永远皎洁。“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望着月亮,战场上奋勇杀敌的豪情便随着月光溶进他的心胸,使他热血沸腾,壮志凌云。“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望着月亮,心中便涌起万般柔情,似月光一般晕染了情人的双眸。对诗人而言,明月是友人、爱人、故乡、理想的集中化身,月与他们的生命同在。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伴随着历史长河的月,带着沧桑穿越千年,给了我们无数的幻想,无数的启迪。它的淡然恬静,它的与世无争,让人不由地摒弃了世俗的喧嚣、名利的争夺,一切郁闷、烦乱、冷漠,在月的抚慰下都会烟消云散。

当我们过完了一天的生活,带着一身的世俗与疲倦走在回家路上时,不妨举头望明月。它悄无声息地镶嵌在夜空中,悄无声息地看着我们,悄无声息地洗涤着我们满是尘埃的心灵,悄无声息地开出万众屏息的灿烂光华,让我们无怨无悔地举头仰望。

举头望明月,我忽然心静如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