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典语录

花乡沭阳的诗句汇聚50条

日期:2023年01月28日 分类:经典语录

美哉,孤山优美散文

苏北有个沭阳县,沭阳有座山,名曰孤山。

山体无需巍峨,她得备有秀色和险峻。

山体无需高耸,她得藏有神话和传奇。

土为肌肤,石为骨骼,洞为仙口,潭为血脉。小巧玲珑,素雅清秀;远处眺望,山体如黛,令人心旷神怡。这,就是淮海平原上的孤山。

孤山不高,只有海拔20米,面积不大,总共0.12平方公里。这里存有较贫的宝藏:铜与铁矿。因从未被采掘过,故一直存有独特的灵气与风光;她是原生态的,如同昆仑山里的一块被遗忘的奇石。

孤山的履历奇特:远古时期的沭阳大地上有一座巍峨大山,高耸于大海岸边。相传当年秦始皇东巡至此,大山挡住了他东进观海的去路,于是便持神鞭抽打,赶山填海。一鞭抽出,山体崩裂为三截,一截为韩山,一截为万山,另一截为如今的孤山。从此,孤山便永驻沭阳大地,与农夫庄稼相邻,与诗人墨客为伴。她留下了文化,留下了传说,留下了胜迹。如同一块璀璨夺目的瑰宝,镶嵌在大地上熠熠生辉。

头顶蓝天,身偎大地。昔日,孤山的乱石洞(白云洞)里常冒白云,袅袅升空,蓝天因她而美丽,人们因她而悦目。孤山的躯体上长满了绿树小草,大地因她而秀气,莺雀因她而欢歌。孤山虽瘦,然而,她以瘦为美,以瘦揽胜,山瘦形特,传奇甚多。旧时,山上有白云庵、乱石洞、大石龟、关公磨刀、玉龙潭等等。最奇妙的当数乱石洞喷白云的胜景了。据说,洞里常出白云,古有“峭壁重云护,烟笼失翠微”的诗句描述这里景象。因山上白云缭绕,所以清代誉为沭阳八景之一:即孤山白云。清代翰林院编修胡简敬诗云:

谁作孤山石一堆,白云常自起岩隈。

半封樵径吹难散,深锁松关扫不开。

缥缈有时连岱岳,氤氲终日接蓬莱。

何当下慰三农望,化作甘霖遍九垓。

自山脚,至顶峰,皆坚硬大石常卧,古往今来,任人践踏,从不见动。沿小径而上,登一步,一重天。这远古留存的`青石,粗砺坚韧,质朴厚重。一级,一级,往上攀登时,足下青草相伴作趣,身旁绿树呵护扶持。到达顶峰,东面是卧石斜坡,西边是悬崖峭壁。山峰砥砺着多少风雨雷电,又迎接着万千云霞彩虹;向下观望,是日月划出的一条峡谷,原始得无需描绘。石的硬度是意志的硬度,石的阶梯是肩膀的象征,山的年轮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见证。

西山脚下,是一方清池,池水清澈,映山生翠,格外令人欣喜。人们叫它为玉龙潭,据传是天上小白龙下界在池中洗浴,以后就称为玉龙潭。这潭自古以来水不枯竭,且清澈见底。它润泽山上的花草树木,使山上山下常年生机勃勃。池映山,山落水,山青水秀,自然天成,奇妙万千,令历代游人骚客陶醉。清代诗人张炫咏诗描摹孤山曰:

孤骞百尺倚东溟,秀出天然太素形。

蟠若苍龙舒玉甲,飞同秋鹤展疎翎。

阴阴满护花容黯,霭霭斜封竹色青。

安得风来频扫却,常看明月上松屏。

华夏大地,西耸海拔八千米以上的喜玛拉雅山珠穆朗玛峰,东立海拔20米高的袖珍孤山;西陲高峰直插苍茫无限处,东边秀山坐看大野田园尽芳菲。一高一低,各展英姿;一大一小,尽显风采;一峨一瘦,别有洞天。

啊,美哉,孤山!

啊,美哉,花乡沭阳,华夏山河!

美哉,石桥步优美散文

草长莺飞的三月,“野渡无人舟自横”的石桥步,桃花缀满枝头,油菜一片金黄,身穿五颜六色服装的游客穿行在红花绿叶之中,或摄像、或欢歌、或笑语、或赋诗、或填词……时有欢快的歌声飘出树梢,红的桃花、白的梨花、黄的杏花……簇拥着一幢幢徽派建筑的别墅村中的“黄发垂髫”皆“怡然自乐”。

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见。如此美景为何人所赐?我带着疑问问及树下劳作的老农,鹤发老者娓娓道来:“我们石桥步,北靠大山,面向清白如练的.鸿陵河,整个村落像一面大扇子,是由上游河水携带泥沙冲积和背后山上泥土冲刷滞留所致,上面是薄薄一层沙土,下面是河沙、石头,不但贫瘠,还不保水,在‘以粮为纲’的年代,围河、填河造田,长年累月的耕作,也收不了几颗粮食,挨饿成了家常便饭。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几个胆大的村民,在田头、地角、旱地试种李子、桃子,刚开始,遭到村民的责骂,认为‘桃李’是‘逃离’的谐音,意思是说他们不怀好意,暗示大家将要逃离家乡外出要饭,以后的生活更加艰难。而我村离县城近,桃李成熟时,他们挑到城里去卖,收获比种水稻好,渐渐地扩大规模,有的人家将水田也改种果树,收成一年比一年多,影响一年比一年大。到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上面提倡发展经果林,加上政府部门推动,我们广种果树,收入逐年提高,成了远近有名的水果村。”

石桥步人立足实际乘势而为,收获自然早于多于他人。

新世纪以来,石台县委先后为石桥步派来三任“支部书记”,他们研究村情,尊重石桥步村民创新精神,吸收外地经验,同石桥步村民一道,结合“退耕还林”政策的推进,进一步扩大果树种植规模,不断提高产品质量,请来技术人员指导栽培、嫁接、整枝、采摘、运输,改造果园,引进新品种等,在果树苗木期的果园里套种蔬菜,形成立体农业的格局。帮助农户建沼气池,在沼气的上游发展养殖业,下游为果树提供所需的有机肥料,形成了“猪—沼—果(菜)”的立体循环。成立村水果专业合作社,既有利于果品品质的提高,水果品牌的统一,又不断有效拓展了市场。十几年来长期不懈的坚持,整个村子的果树种植开始规模化,沿鸿陵河形成了蔚为壮观的“十里果树长廊”。

先后几任支书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机,争取资金,在果园内铺设纵横交错的人行道,修筑水泥沟渠、水池、垃圾池,架通了横卧鸿陵河的吊桥,铺设直连省道村级水泥公路,整治村庄内部道路,实施太阳能路灯亮化工程;引来清洁亮丽安全卫生的自来水工程,实施移民搬迁工程,建设面貌一新徽派建筑风格新的“油纸街”。利用介于牯牛降、蓬莱仙洞、秋浦河等景区之间的区位优势,与旅游企业合作,推出集游园、采果、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生态农业观光游项目。

村民老舒感慨道“党的政策、人、财、物造富于石桥村人民,生活在今天的石桥步,比陶渊明笔下‘桃花源’也不知好多少万倍。”

陪同我们的女大学生村官汪婷自豪地说:“如今的石桥步不但是我们的花园,也成了城里人的公园、憩园、温馨之园,更是成了附近都市居民览田园风光,睹乡村新貌,品农家特色的好去处。”

我们一行沐着春阳,徜徉在石桥步的桃花径中,留下一路欢笑与赞叹。

美哉,罗岗优美散文

距兴城四十公里往北,便是我美丽的故乡——罗岗。

这里,山高水长,人杰地灵。元末明初开埠,距今已整整七百余年历史,墟镇就坐落在小盆地中央。置身其境,但见周遭群山叠翠,虎子嶂、南山嶂、龙母嶂高耸入云,似雄武壮士守护着桑梓。溪美河、官庄河、白水河、元潘河像四条晶莹的绿色彩带从山那边缓缓飘撒而来,汇聚于墟镇,萦绕于山乡,使古镇罗岗既有群山的俊秀,又有溪水的柔美。你看,“四面青山列翠屏,草色花香处处春”。她,以其特有的自然风貌,向世人展示出一道宛如立体画卷般的风景长廊!

登临龙母嶂,极目远望,总是让人心旷神怡。青山似书常乱叠,绿水如带总绕缠。晨曦,透过楼宇的缝隙,偷偷亲吻着简易摊档悬挂的红裙子;少妇,提着编织精美的菜篮子,在青翠欲滴、肥硕鲜嫩的'时蔬档前与农妇讨价还价……一派习习春风、和谐安详、太平盛世的景象。每当夕阳西沉,夜幕降临之时,散落在山间的围屋、农舍便亮起星星点点,蔚为壮观,令人遐想无限。灯如红豆最相思,家乡的夜是如此空灵。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在古老的四角楼“善述围”里飘出朗朗的少年书声,和着山风由近至远……在古榕树下,健妇来回推着摇篮,“月光光,秀才郎。骑白马,过莲塘……”客家童谣融入婴儿甜甜的梦乡。此情此景,醉了归来的游子,醉了整个村庄!

也许因了自幼良好的启蒙教育,这里民风淳朴,这里重教崇文,这里贤良代出。解元邹匡五、忠臣陈毓英、富豪刘鸿山、乡绅袁述初、道德楷模彭彩金……声名远播,典籍同歌。

美哉,罗岗!我的故乡!

美哉,坝上草原散文

夏、秋之交的坝上草原的美,是浑然天成的,不需要任何人工雕琢,那清澈的蓝天,蓝天上欲坠的云朵似乎是自然对这片草原的恩赐。

生命似乎又是用另一种近乎神奇的方式诠释着自己独特的价值。草原的气候和内地截然不同,内地乌云密布、暴雨滂沱,而坝上草原晴空万里、郎朗云天。在坝上极高处稍感微风吹佛,爽入心扉,即使是盛夏也可感受到内地秋风送爽的滋味。

山脊上铺着的是地毯一样的青草和格外错落有序的`田野,青草间点缀着数不清,叫不出名的小花儿。抬眼望去,一座山连一座山,一条毯接一条毯,远处绿毯和蓝天相接的地方点缀着许多会移动的白斑,那是坝上农民生活的来源,那是羊群在享受青草的美餐。

站在山顶,那金灿灿的是盛开在草原上一大片一大片的油菜花,还有排列有序的是紫色的胡麻花和蓝幽幽的土豆花等映入眼帘,是美景的享受,用相机捕捉下的画面,却定格不了这里的动感。蓝蓝的天,天上的白云,树下的小草,小草间争艳的小花,小路旁的牛、马、羊,才能让草原动起来。

我们驱车在山顶101公里的公路(当地人叫天路)上览胜,走下了山的尽头后,看到了现代式的蒙古包和跑马场。当我们这些来自内地的游客跨上马准备要英武洒脱、跃马扬鞭时,远处的白云忍不住的就笑了,于是就下起了太阳雨,我们被这突如其来的雨淋了个透心,可离我们几十米外的地方还是干的,这就是神奇的坝上草原。

草地、小花、牛、马、羊、蓝天、白云、蒙古包、田野里错落有序的农作物、餐桌上的烤全羊、奶茶等等这些衬托了美丽的草原。

蓝天诱惑着白云,草原诱惑着羊群,油菜花点缀着这片神秘而又神奇的草原。如果你问我美丽的草原留给我们的是什么,也许我能回答的是“现代文明的草原有着古老文化的积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