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典语录

赞美羌族的诗句汇聚200条

日期:2023年03月19日 分类:经典语录

赞美羌寨羌族的诗句推荐

在那离天很近的地方,

在逶迤连绵的雪山之间,

有一个古老的民族----羌族。

在那里,生命赋予他们生命色彩,

雪山圣水注入他们殷红的血脉。

羌寨,这里曾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

掩映在崇山峻岭的怀抱中。

神秘的白石崇拜,远古的图腾符号,

淳朴的羌人,都在述说着,

一个古老民族的沧桑历史。

羌人三岁开始就由家人送到寨子,

中最受尊敬的释比老人的家中接受最传统的教育。

羌人主张诚信、不偷盗、

与人为善不发生争执。

寨子中羌人的院门是敞开着的,

随时迎接着四方的客人。

带着梦幻,从天府之国西行,

我们去追寻梦中的香格里拉-----

遥远的古羌族寨落。

沿途,挡不住的青山隐隐,

遮不住的流水幽幽。

傍晚,当高高的五龙寨门映入眼帘的时候,

江南水乡清丽的浆橹声便渐渐远去,

远古的悠悠羌笛音刹时吹动了心灵的湖泊:

如此的天籁之音,

是经过雪山圣水洗涤过的吗?

生活在高山里的羌寨人家,

被白云缭绕,总给人一种散淡和漫不经心的感觉。

由于山深,到羌寨人家,

首先要感受的是一段长长的湾路。

它隐藏在群山的起伏中,

蛇一样盘旋着,随势而走,

如千年的等待,或过梁,或钻沟,

时而有山歌从风中飘来。

树是老树,鸟放啼声,

渐渐地人已在白云之上,

到站在一处开阔的山背时,

石头上的羌寨,

便错落在了有树有水有田地的山洼里。

来到羌寨这古老厚重的地方,

释比老人神情凝重地为我们吹起了羌笛。

老人饱经风霜的脸上写满了沧桑,

还是苍凉、哀婉的曲调,

站在羌寨的青石板路上,

望着那由古羌图腾组成的房屋,

还有岷江对岸被羌人视为神明的圣山,

无不为这个古老的民族所震撼。

眺望羌寨,美不胜收。

羌寨就像从古诗里现身的村庄,

你在千百次的想象之后,

才发现一户户的羌寨人家,

竟是这样的随意,

它们集中于一处,

房屋与房屋紧紧相连,

严谨地分布在山坡上,

石头与黄泥组合的建筑于阳光下泛着淡淡的黄,

如黄稠一般波动于风中。

因了房屋紧密相连的原故,

家与家之间的路就成了弯弯的巷道,

或长或短,有石梯石板卧在道中,

两边是墙,走在其间,

窄窄的,转湾抹角,

人也便婉如走在了古老的历史中,

有许多的思古之幽情伴了石缝中钻出的草,

茂盛在鸟语人声里。

走在羌族寨子里的青石板路上,

沿途随处可见由三块白石堆积而成的石堆,

而每一栋重修的羌屋,在围栏立柱、

屋顶都有白石镶嵌的图案。

整个羌寨似乎就是一个由巨大的白石雕刻而成的`古堡,

神的魔力、艺术的价值在这里得到完美的展现。

雨后初晴,羌寨人家便于云朵之上,

如从远古走来的历史,

他们铸精神为钉,

牢牢地钉在大山的胸部,

既有厚重又有飘逸的感觉,

演译的历史只在弹指间。

当山歌伴红日升起,当莎朗踏动落日,

羌寨人家的新生活也如袅袅炊烟,

飘满了岷江河谷的群山……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和大山里,

旷远的寂寞又似发酵青稞酒的曲子,

催生着表达羌寨情感的文化,

让承传了历史也在走向未来的羌寨人家,

表示喜怒哀乐与梦想便有了自己的方式,

所以他们人人都是能歌善舞的。

歌是山歌,自由而悠长,

是情感水到渠成的声音,或悲或喜,

都能找到最好的方式,(请您阅读下一页)

有时,人在山中,

唱歌的人云深不知处,

只有歌声越过树梢传入耳里,

不管是劳动唱的歌,还是爱情中的歌,

都浓浓的,连传递的风都有了重量。

我一个人独自走到羌寨,

看到远处的山峰依然高峻,绵延不绝。

然而,山上几乎没有了林木,

植被也十分稀薄,山梁渐渐裸露本色,

于是心境也随之变得苍凉起来。

尽管自然条件如此的不幸,

一些山坡上还依然种着土豆玉米等庄稼,

还照样挂着孤零零的羌族民居。

这让我真正理解了寸土寸金的含义,

这里的确是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

可是我们的羌族同胞们,

却矢志不渝地坚守着自己祖祖辈辈既亲切又瘠薄的家园,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这是何等倔强不屈的伟大生命力啊!

如不亲眼目睹,何以相信?

从羌寨村寨后险峻的山体俯视下去,

望着这座神秘的建筑体系,

想到古老的羌族先民不用一点的钢筋水泥,

全凭用眼观手切,

竟能历经数千年岁月的侵蚀,

而巍然屹立至今,

不得不对他们卓越的智慧发出赞叹。

羌寨羌寨,真不愧为中华民族的一块瑰丽奇葩。

羌族的礼仪知识

羌族人民在日常生活和交往活动中,重情义,讲友好,注重礼尚往来。且在羌人的一生中,有生育礼仪、成年礼仪、婚礼和葬礼等习俗。在礼仪民俗中的色彩运用上,同样没有离开羌族的代表色。

1、挂羌红

亦称“挂红”,是羌族的一种传统礼俗。羌族人民在重大节庆活动和各种典礼中,都喜用红色,以示喜庆和吉祥,由此衍生了挂红的习俗。挂羌红是羌族传统的最高礼仪,亦是最具羌民族特色的一种文化。凡应邀做客的贵宾、喜结连理的新人、凯旋归来的英雄、管辖一方的头领以及人民敬信的神祇都要挂羌红。给老人生日祝寿时,贺者也要给寿星挂羌红。羌红为6尺(有的为9尺)长、1尺宽的红布或红绸条。挂法是男左女右,即男从左肩斜挂于右胁下方并挽一小结,余下的顺垂在右下方,女的则相反。给神祇不是挂红而是献红,即将羌红平放在白石神的前下方。挂羌红表达了羌人对对方的尊敬、热爱和欢迎。

2、婚礼

羌语称为“舌得布”。在羌族的人生礼仪中,婚姻被视为十分重要。其婚俗从说媒到结婚须经一系列复杂的程序。结婚是特别喜庆的大事,处处呈现出热烈、欢快、吉祥的气氛,都与红色有极大的关联。现从涉及色彩的角度作些介绍:

媒人通称为“红爷”。有的地方,红爷到女家提亲时,要拿一对三角形的小白旗,如果女家答应这门亲事,就收下小白旗。

报期,即通报拟定的婚期。红爷和男家人到女家报期时,礼品中黑、白帕子,绣花围腰必须要有。

婚礼前,男女两家都要在神龛上挂神衣,即挂用木刻板印刷的红、蓝两色纸莲花等图案,意为办喜事了,为家神换新衣,以祈纳结纳禄(吉祥如意)。

婚礼前一晚,吃过晚饭后男方家举行挂红仪式,称“开挂”,即给新郎挂羌红,由老少母舅先挂,然后老少姑孃、家门亲戚依次再挂。挂羌红时要吹奏唢呐(吹喇叭),有的还要吹奏羌笛。

新娘离家前夜,要举行“花夜”,女家摆干盘子,寨子中的姑娘们(姊妹会成员)到新娘家给新娘送上自己挑绣的围腰,或衣裳,或衣料等,亲戚族房也要送礼。姑娘和妇女们喝酒、吃干盘、唱《花尔纳吉》,并给新娘梳头结发戴银簪子。母舅带来一斗青稞、一块红布、开一坛咂酒,为新娘祝福。母舅将红布交给接亲的人,撒些青稞,接亲的人用红布接住,表示发旺。

新娘穿一身红衣裳。新娘坐的轿子用红色包装,条件好的人家用全红色的.,一般的也要用红布搭在轿身上。接亲送亲的姑娘、妇女也是红衣红裹脚打扮,形成了红色的送亲迎亲队伍。新娘出门时,放礼炮(土铁炮)三响,鞭炮齐鸣,唢呐齐奏。释比站在大门口举着一个插有三角小白旗的麦面馍馍,让新娘在馍馍下面走出大门,意为保住了金银财宝、五谷六畜。

到了男家大门,新娘下轿止步,由男家娘舅或长辈给新娘头上搭一块红盖头。门口两侧有两人分别端着插有三角形白纸小旗的馍馍和用红纸装饰了的酒壶。释比作法事、诵经,向新娘头上撒青稞或豌豆,在礼炮和唢呐声中进大门至堂屋。

拜堂,一些地方叫“周堂”,是婚礼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和形式。新郎身着黑色或蓝色长衫,头戴博士帽,帽两侧插雉羽,身挂羌红,新娘着红衣搭红盖头,在司仪(叫礼先生)的唱诵中拜天地、拜父母,最后夫妻对拜,新郎揭去新娘的红盖头。之后,入洞房,洞房也用红色装点,红的被面、红的枕套、红的腊烛……

最后,要谢红爷,送给红爷的礼品有腊猪肉、点心、瓶酒等,还要送7尺红布。

3、成年礼仪。

羌族男子在成年之际要行冠礼,这标志着行冠礼者已经成年,因此,冠礼是羌族男子人生的一个新起点。释比主持冠礼仪式。释比先对受冠礼人的房屋进行打扫,以禳除不祥。亲属围火塘(锅庄)而坐,受礼者着新衣。释比宰羊杀鸡作为牺牲(7)向天神还其曾许之愿,然后手持杉杆(其杉杆顶端有纸制人类始祖像)向白石跪下,拜祭天神、山神等神灵。受冠礼者亦向人类始祖像跪下,释比将始祖的赠礼——白公羊毛和红、白、蓝、黄、绿五色布条围系在受冠礼者的颈部,以示始祖关怀与命根有系。释比唱诵经典,叙述羌族历史与史诗,以祭祀家神,并灌输本民族的精神与情感。

当晚,受冠礼者还要在自家屋顶祭仓神等神灵,由受礼者的母亲主祭。在屋顶的白石神前,所用白羊要挖心,将其献给神灵,而黑羊则要宰杀。

4、葬礼

羌语称为“勒伊补”。羌人对于死,有客观的认识,明白“死”是任何人都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所以,他们对年老死亡并不恐惧,而把年满六十岁后死认为是喜事,即有白喜事之说。

从死者停止呼吸、报丧、入殓、出行(殡)、入土(或火化)有一系列的过程。死者一停止呼吸,,儿女们一边派人向母舅、家门和亲戚报丧,一边立即扯白布制孝衣,马上披麻戴孝,从头到脚一身白。除了突发的死亡外,年老的人在世时就备制有枋子(棺材),并涂刷成黑色,如用土漆漆刷,则忌用桐油,认为桐油会断子绝孙。入殓,即将死者穿戴衣服,伸直仰卧于枋子内,盖棺后停放在灵堂中,枋子前置白底黑字灵牌。入殓后根据释比择祘的日子,需停棺三至七天。这期间,母舅、姑孃、家门和亲戚前来垫纸(奔丧悼念),母舅、姑孃们要各牵羊一只。释比做法事,杀羊为死者引路,称为“引路羊子”。杀的羊必须是纯白或纯黑的。还有一件大事就是扯孝帕,孝帕是生者对逝者的永久的祭奠,所以茂县黑虎乡的白头帕有“万年孝”之说。孝帕是死者家为孝子、老母舅、少母舅、老姑孃、少姑孃、家门和亲戚所扯,计划必须周密无误。正孝的孝帕长1丈2尺,意为长孝,其他的一般为6尺,均为白色棉布。在理县桃坪乡一带,亲人去世后,家属、家门和亲戚中的妇女要戴白线做的线耳坠,叫“孝耳坠”。这种孝耳坠是用白线扎的,约1寸长,小手指粗,下垂一方散开,似流苏状。有的只戴几天,下葬后的第三天在坟前与钱纸一起烧掉。有的则要戴三个多月,在百期绕纸时一并在坟前烧之。丧期中,邻居、亲友都来帮助料理丧事,每户要送白面大馍馍,一对腊、三柱香,有的还送粮食、白酒和白布。

下葬前一夜叫“大夜”,母舅摸黑将枋子盖盖好后,举行悼念死者的活动,释比念经击鼓做法事,祈求亡魂保佑家人和寨子安宁,众人跳丧事莎朗,唱丧歌,跳羊皮鼓舞等。

出行(殡)在刚天亮时,母舅在房顶上为死者开路,众释比在持神杖的释比的指挥下,一边敲击羊皮鼓,一边舞蹈;青年男子们肩抬枋子,在“嗨杀、嗨杀”呼声中出行,孝子举着长6尺宽1尺的白布坟标,家门族房打着白纸旗跟在后面。

入墓穴前,释比杀鸡宰羊,以其血绕墓穴淋撒一圈。枋子入穴后填土堆墓,释比做法事,羊皮鼓队(8至12人)跳皮鼓舞为死者送行。一切完毕,男人们髙呼三声:“哎——苟啊!苟啊!苟啊!”此时呜枪放炮,烧纸敬酒,大家也在墓边喝转转酒。之后大家回寨在死者家吃宴席。

从整个丧葬习俗中,色彩主要体现在白、黑、红三色:白孝服、白孝帕、白麻布衣裳、白线孝耳坠、白灵牌、白坟标、白纸旗、白面馍馍、白羊和黑羊、黑色枋子以及鲜红的鸡血和羊血。可见,在羌族的丧葬习俗中所运用的色彩均离不开羌族的代表色。

羌族的造句及解释

羌族拼音

【注音】: qiang zu

羌族解释

【意思】:我国少数民族之一。10万人(1982年)。分布在四川。有本民族语言,多通汉语文。以农业为主,兼营畜牧。

羌族造句

羌族造句:

1、董仁威说,羌族在地震中遭受了严重的打击,但他们能挺住。

2、一直对羌族进行研究的四川科普作家协会主席董仁威说,将人们迁离世代定居的家园可能造成破坏性的后果。

3、九寨沟县(1998年以前叫南坪县)位于四川省北部,是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一部分。

4、唐家山堰塞湖的自然风景和羌族的少数民族文化也将起到吸引作用。

5、省内和南充,遂宁,德阳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区相邻。北边与甘肃省接壤。

6、本地特色:北川羌族自治县和绵阳西部的平武县紧紧挨着阿坝。

7、本地风情:藏族和羌族的节日和风俗习惯是值得一观的美景,另外,9月会举行国际熊猫节。

8、该计划并未指出需要重新安置的县区、城乡,但北川羌族自治县已被确定为安置的对象。

9、在历史上,九寨沟是少数藏族和羌族同胞的居住地,也是我们了解到他们独一无二的生活习俗和文化的好去处。

10、但是,在北川羌族自治县,在2022年四川大地震受灾最严重的县,这当然不是那么容易。

11、这个计划的关键是,在三到五年内把这个地区改造成一个国际性的知名旅游地,旅游者可以在这里了解到羌族和大禹少数民族的文化。

12、羌族人口不多,受到藏族和汉族文化的影响,但仍保留着鲜明的特色,包括他们自己的多神信仰。

13、自从古时候就有人在这儿居住,其中包括:汉族,瑶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白族,壮族,畲族,蒙古族,仫佬族,羌族等。

14、但从安全和经济角度来考量的重建计划已经因忽略了羌族文化而招致批评。

15、其中最为突出的恐怕就是北川,震前有16.1万人口的北川县是羌族聚居区,也是受灾最严重的地点之一。

16、韩佳,你打扮成羌族姑娘。

17、第一章论述了阿坝地区藏族与羌族石砌民居之形成的外部自然原因以及两个民族之间文化相互借鉴对民居的影响。

18、同时也展出了有关震前震后羌族人民的照片和录像。

19、作为其进展的`一部分,一个关于羌族文化的展览周五在北京开幕了。

20、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羌族刺绣工艺正处在衰退之中,我们必须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对其进行保护。

21、在晚会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内,观众将有机会领略到来自藏族、羌族、彝族等100多位少数民族歌手,为大家献上的原生态演出。

22、方法:采用药用民族植物学方法(文献研究、关键人物访谈及凭证标本采集等),对四川省茂县的三个典型羌族乡进行调查。

23、同时,政府部门将加快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

24、本文是对四川地区阿坝州羌族与藏族石砌民居室内空间与装饰特色的对比研究。

25、所以这种民歌都是依靠一代代的羌族人口头相传才得以流传至今的。

26、纳萨是羌族社会中独特的其有顽强生命力的祭祀神坛。

27、本文借助考古资料,叙说了青海古代文化中的羌族文化系列,并对其文化特征的差异性作了分析。

28、在历史的长河中,羌族人民创造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强烈地域特点的服饰文化。

29、刚才听了羌族多声部的演唱,现在我的耳朵里还是他们的声音。

羌族礼仪知识

羌族礼仪反映在日常生活诸方面,带有一定的'宗教色彩。

年节礼仪 农历九月九为煮酒日,农户用青稞、小麦、玉米、豌豆、胡豆“五色粮”祭山神、天神。农历十月初一羌历年,古时在白石神处挂牛头,举行祭祀。过大年,农历正月初一前,腊月二十八日吃挂面、荞饼。二十九日吃荞麦菜饼。三十日将五代祖宗名字写在纸上,在角角神前供三天。大年初一早上迎祖接神,举行家拜礼,用灶灰在大门前画一圈。

婚俗礼仪 订婚举行“开口酒”、“小订酒”、“大订酒”,婚礼举行“花夜”、“正宴”、“回门”等仪式;婚礼中由男女各家分别承办迎亲、送亲事宜;舅父负责为新人簪花挂红;席间正客、远客、长辈先入座,年长者上席,余者按辈份、年龄入偏席、下席;上菜敬酒先正客,其他次之;正客未下宴,其他客人不离席;宴毕,由主人分客,村寨各户负责安排远客住宿;婚礼程序安排由总管负责;婚礼结束主人宴请乡帮。

丧葬礼仪 人死,向死者直系亲属报丧,请“许”开路;亲朋近邻到丧家悼念,丧家为死者净身、剃头,穿三裤六衣入棺。三天内入葬,亲朋近邻均参加葬礼。在民间流行有喜事不请不到,忧事不请自到的规矩。

服饰礼仪 在婚、丧、节日活动中,羌族以穿各种服饰表示礼节。白色服孝时穿,大红服典礼时穿,粉红服出嫁时穿。

咂酒礼仪 咂酒为节日、婚丧嫁娶、集会议事、日常生活必备礼品。吸饮前须由长者开坛致辞,用酒杆连蘸三滴咂酒洒向空中表示对天地诸神的敬意,然后众人方可按辈份、年龄、主客依次饮吸。

冠礼 是为成年男性举行的仪式。8月请“许”来家行法事,10--12月间请亲友围坐火塘,“许”手执始祖像,冠礼人着新衣向像而跪,“许”将用白公羊毛线和五色布条围在冠礼人项上,以示始祖赠品。然后“许”与冠礼人跪地祷祝始祖庇荫,冠礼人与天地同老,日月同生。尔后族长叙史、“许”诵经、祭祀家神。此外在祭山会中,“许”向第一次参加祭山会的青年人胸前系一根羊毛线,在其额上抹陈猪油,以示天神保佑,能见世面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