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典语录

在诗句中能学到啥锦集5篇

日期:2023年04月08日 分类:经典语录

从唐诗宋词中感悟人生

导语: 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的两座高峰,它们流传千年至今,依然感动着今天的我们。莫砺锋教授认为,唐诗宋词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它们的文字表达的背后是“言志”与“抒情”,在诗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人生的美好,提升着我们的审美价值和人格境界。

文学史上有两个专有名词:唐诗和宋词,被合称为“唐诗宋词”,但今天我要变换词序改称“唐宋诗词”,因为对这两种文体都应该兼重唐宋,最好是把唐宋的诗与词放在一起读。

唐宋时代的诗词最久远的有1400年,最近的也有800年,相隔这么久远,为什么还会感动我们呢,关键在于它具有现代价值。

文字背后,是“言志”与“抒情”

诗词,尤其是唐宋诗词,是用汉字码成的文本中审美价值最高的一类作品。它简洁、优美,把汉语汉字所蕴含的审美潜能充分地发挥出来了。

在座的年轻人都有一个无法回避的任务,就是写情书。怎样把情书写得更好呢?第一,要简洁,不能啰唆;第二,要优美,不能粗俗。这时我们就可以借鉴唐诗宋词。我们可以把李商隐《无题》诗中的警句摘录下来,镶嵌在情书中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多么感人啊!北宋词人晏几道写得最好的主题就是失恋的痛苦。比如《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假如你在书信中间把这两句镶嵌进去,那位暂时不理睬你的朋友如果也懂欣赏诗词,也许就会回心转意了。

除了审美,中国古典诗歌有一个最古老的纲领,就是儒家说的“诗言志”。有人认为“言志”偏向严肃、正大的主题,“缘情”则是偏向抒发那些个性化、私人化的情感。初唐孔颖达在《左传正义》中说:“情志一也”,情与志在唐宋人看来是一个东西。比较笼统地解释,情志就是指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包括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也包括对万事万物的价值判断。这都是古典诗词所包含的内容。既然如此,那么唐宋诗词的内容就跟现代人没有什么距离了,因为诗词中表达的那些内容都是普通人的基本情感、基本人生观和基本价值观。比如喜怒哀乐,比如对真善美的肯定和追求,比如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保家卫国的英雄行为的赞美。

所以唐宋诗词中的典范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思想和价值判断就可以毫无阻碍地传递到今天。这些作品仿佛就是现代的才华横溢的诗人为我们而写的,仿佛就是代替我们来抒写内心情思的。

在诗词中感受人生的美好

我们的生活已经达到小康,但有很多朋友没有幸福感,他们不会享受生活,不会品味生活,不会珍惜转瞬即逝的人生片断。而唐宋的诗人词人真会生活,那些作品可以启发现代生活。

今天的人亲朋好友聚餐小酌,进了包厢往往先把窗帘拉上,无视窗外的一轮明月。我们看李白怎样喝酒,有一次他独自饮酒,来到花间月下:“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那是多么优美的生活场景,多么积极的生活态度,他与自然的关系多么亲密啊!

韩愈有一首七言绝句:“漠漠轻阴晚自开,青天白日映楼台。曲江水满花千树,有底忙时不肯来。”韩愈在春天写这首诗时,正在长安做官。春日的`一天,他约了张籍、白居易二人到长安南郊的曲江池去游春,张籍前来赴约,白居易却没有来。于是韩愈写信质问他:你有什么事在忙,怎么不来欣赏如此美丽的春光?以今度古,我想白居易可能会回答自己工作忙,这也是现代人常用来推脱的理由。白居易那一年任中书舍人,正三品。韩愈是吏部侍郎,官居二品。二品官能抽出时间到曲江赏春,三品官反倒没时间?所以关键不在忙不忙,而是能否珍惜这样的春光。

晚唐诗人李昌符有两句诗写得很好:“若待皆无事,应难更有花。”不但自然界的花季很快就过去了,人生的花季也是转瞬即逝。人生就是由一个个片断组成的,如果把每一个有意味的片断都轻易放过去,整个人生就变成毫无意义的一堆碎片。

更重要的是唐宋诗词中蕴含着美好的人际情感,比如天伦之情,像孟郊的《游子吟》对母爱的歌颂,像杜甫诗中对儿女的款款深情,都是感人至深的真情流露。又如歌颂友谊,这是唐宋诗词中发展得最为充分的一类主题,唐宋诗词里所展现的离别场景,离别行为,用现代的话说,简直就是优美的行为艺术。

我们看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我们可以想象,李白先是跟孟浩然在黄鹤楼上喝酒,写诗唱和。然后,孟浩然走下楼,登上船,在长江上渐行渐远。李白一开始是站在江边望,望不到了,再返回楼上,楼上的视野开阔,最后看到孤帆远影碧空尽。船在江面上越走越远,李白送别孟浩然的情意也绵绵不绝有如江水。

唐宋诗词中描写得非常充分的古人生活中的细节、片段,都是非常有意味的。而这些在现代生活中是缺乏的,现代人的生活粗鄙化了。当然,我不是主张回到唐宋去生活,我们再也回不去了。回不去怎么办?我们可以阅读唐宋诗词,从古人的生活情景中得到一些启发,我们可以把生活的节奏稍微放得缓慢一些,生活得从容一些,尽量细致地品味生活的滋味,感受人生的意义和美感。

李、杜、苏、辛的现代意义

中国古人坚定地认为,只有人品一流的人,才可能成为一流的作家。唐代的李白、杜甫,宋代的苏东坡、辛稼轩,就是这样的人。他们不但作品写得好,他们的人格境界也是一流的。在这一重意义上,读诗最后也是读人。

李白诗歌中所展现的是一种意气风发的精神状态,对自己充满了自信,只有李白才能写出这样的诗:“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的诗中不是没有苦闷、牢骚,而且最后的基调始终都是昂扬奋发的精神。比如《行路难》,具体描写了道路艰难:“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所以他问:“多歧路,今安在?”但此诗的最后两句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是诗国中独往独来的一位豪士,他的诗歌热情洋溢,风格豪放,像滔滔黄河般倾泻奔流,创造了超凡脱俗的神奇境界,包蕴着上天入地的探索精神。多读李白,可以使我们在人生境界上追求崇高而拒绝庸俗,在思想上追求自由解放而拒绝作茧自缚。

杜甫是儒家精神在唐代文学中最好的代表。正因为这样,我们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才深受感动。在秋风秋雨的夜晚,秋风把他的茅屋刮破了,秋雨漏下来,床头都潮了,挨不到天亮了,这个时候,诗人居然发下宏愿:“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最典型的儒士,他服膺儒家仁政爱民的思想,以关爱天下苍生为己任。杜甫生逢大唐帝国由盛转衰的历史关头,亲身经历了安史之乱前后的动荡时代,他用诗笔描绘了兵荒马乱的时代画卷,也倾诉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沉郁情怀。杜甫是穷愁潦倒的一介布衣,却名至实归地跻身于中华文化史上的圣贤之列,是儒家“人皆可以为尧舜”这个命题的真正实行者。

苏轼一方面深受儒家入世精神的影响,在朝为官时风节凛然,在地方官任上则政绩卓著。另一方面,他从道家和禅宗吸取了离世独立的自由精神,形成了潇洒从容的生活态度。苏轼一生屡经磨难,曾三度流放,直至荒远的海南,但他以坚韧而又旷达的人生态度傲视艰难处境,真正实现了对苦难现实的精神超越。

人生一定会在某个阶段暂时处在逆境,关键不在于我们能不能规避这种境地,关键在于我们处于这种境遇时采取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苏轼坚定、潇洒、从容地走过来了,他所写的作品中包含着强烈的人生观的意义,对我们有巨大的启发作用。

辛弃疾是南宋词坛上少见的雄豪英武的侠士。他本是智勇双全的良将,年轻时曾驰骋疆场,斩将搴旗;南渡后曾向朝廷提出全面的抗金方略,雄才大略盖世无双。辛弃疾的词作充满着捐躯报国的壮烈情怀,洋溢着气吞万里的英风豪气。宋词在辛稼轩以前偏于软媚,辛弃疾挟带着北国风霜、沙场烽烟闯进词坛,把英豪之气和尚武精神写入词中,在词坛上开创了雄壮豪放的流派。稼轩词始终都是英雄的词,展现给我们的是一个堂堂正正的、有担当、有责任感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李杜苏辛的作品,不仅具有审美价值,更重要的是可以提升我们的人格境界。这个过程就像杜甫所描写的成都郊外的那场春雨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所以,我认为唐宋诗词虽然距离我们有千百年的距离,但始终是活在现代读者心头的鲜活文本,这是它最大的现代意义。

从练字中感悟人生

相比微信朋友圈分享的书法作品,父亲的字逊弱许多,上不了台桌,但却不仅仅是欣赏与赞美,更加让人敬佩。因为父亲写出来的何止是字,练出来的更是人。

自打笔写开始,父亲就教我要写得方方正正,米字线田字格的本子,一点一划不偏不倚,一撇一捺刚劲有力,一勾一弯不要去谄媚,横七竖八像什么样子。小学课文上的生字抄了一遍又一遍,满满得不知道铺了多少本本子。页页眉清目秀,行行整整齐齐,不懂什么是审美,不能不懂什么是情义。

到了小学三年级,父亲却教我改了字体,仅仅有条突变成大大咧咧。头几次写得歪头歪脑,老师说怎么笔走龙蛇,评语从优变成了不及格。回到家本子给爸爸看,都怪你,教我笔画连带,老师说这是拖泥带水,辨认云里雾里。爸爸没有理会,依然要我带笔,但却要断字断词,标点也要栩栩如生,不可硬邦邦的缺乏盎然,字字独立字字自由,字内笔画和谐有趣。

一不小心写了错别字,不是缺胳膊就是短腿,偶尔偷梁换柱。为了掩饰,我和大部分小学生一样买了涂改液,只要没有书写正确,挤牙膏涂鸦了事。爸爸见状想都不想就把涂改液扔掉,扔掉一瓶买一瓶,买来一瓶扔一瓶。买个涂改液价格不菲至少一个月的零花钱要省,扔掉两次扔得我心碎,修改后的字却被爸爸说成借尸还魂,没有筋骨。买不起涂改液只好买透明胶,写错了把胶布往上一贴,旧貌换新颜,再在原来的位置上写一遍。爸爸看后批阅,坑坑洼洼,薄脸皮。我反驳,最少没有涂改液那样把本子涂成厚脸皮。本子听了甚是无奈,无论是涂改液添足了一层漆还是胶布粘走了一层皮,都被你迫害,迫害得长疤长痘,迫害得脸上生浅面子无光。为了不惹本子生气,我就没有用胶布封口,而是与之接吻。写错了用食指沾点口水,然后往本子上一抹,本子吃着我的`唾液,开始吐血,不但染过了背而且染到了下一页。我在本子上擦来擦去,本子唇薄咬到了舌头嘴上起了泡,本子皮弱经不住打击凿穿出了洞。爸爸谴责我搞液抹本穿,人家水滴石穿持之以恒,你玩出了新花样,但却走了样。对我看起来说得轻松,可惜却对本子动手动脚,纸张撕了一页页,本子本本被开除,要我重写得手指酸酸麻麻,岂能比得上本子受尽的折磨与痛苦。折磨与痛苦并没有因为我没有用涂改液、胶布、唾液就止步,相反还在继续,继续忍受我使劲用笔圈圈涂涂。圆珠墨没有给本子按摩也就算了,却变本加厉在本子上镌刻,这下子不是长疤长痘,也不是生浅生洞,冒出来一个个比豆还大的黑痣。爸爸说这是马革裹尸,你怎么可以为了自己把屁股往别人脸上贴,在错别字上打个叉承认错误又不要紧,何必死要面子活受罪,重新更正,浪子回头金不换,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改来改去,写字写得连本子与笔都改了。上学到初中,爸爸既不让我用田字格也不让我用带下划线的本子,没有米字线的规划,没有水平线作对齐参照,完全空白的纸张,爸爸说只有这样才能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不限于规矩才能发挥得酣畅淋漓。大学我才明白,小学之所以用那样的本子,是在传道不要出格不要跨越,不能改变本子上的逻辑就要改变自己。起初用铅笔,就是要表明,要容许自己犯错也容许别人犯错,不要要求苛刻,写错了用橡皮擦擦掉重来,擦掉自己的过错东山再起,擦掉别人的过错给予宽恕,得饶人处且饶人。后来用圆珠笔,醉翁之意不在酒,不要故意写错,人生需要谨慎书写,涂涂改改浪费笔墨损害别人辜负期望。再到高中用钢笔碳水笔,所要表达的涵义,人应该胸中有墨,没有墨水的钢笔碳水笔写不出千言万语。大学时候学毛笔练书法,不过是换一种方式告之,人应该探索艺术追求审美,懂得欣赏懂得情趣,书写篆隶真行草的人生,生机盎然精彩纷呈。

还没有步入社会,爸爸就问我有没有看到人家用扫帚写字。我说是指马路上的清洁工楼道的阿姨家里的主妇么,扫帚与拖把就是他们的笔,不管是路面还是阶梯抑或地板,都是他们的本子,清洁度就是他们写字的分数。爸爸说我明白了三分之一,另外的三分之一,你没看到那些为了练好书法的人用毛帚在广阔的地面上沾水写字么,你没看到从古至今那些穷人家的孩子没钱读书在泥巴上练字么,你没看到那些美术生艺术家用五颜六色的彩笔在描绘世界与人生么,你没看到很多行业的人用他们的肢体不限于手弹脚行作为笔么,这些人或用自己的体能或用自己的脑力当墨水,活用勤奋与努力字出骄傲的人生。剩下的三分之一,爸爸对我说,你自己去想。

在行走中感悟人生

其实,我并不知道旅行的意义是什么,甚至可以说我都不知道这样算不算旅行,我只是很喜欢出去走走看看,哪怕一个人。也许是在一个地方呆久了,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向往,亦或是厌倦了现在的生活,只是想找个机会去放松一下不管什么原因,我想有一点是很清楚的,我就是很喜欢去外面看看,至少现在是这样,看景,看人,看不曾见过的东西这真的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看景,看人,或许会引发你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幻想,也可能会破碎你曾经爱做的梦,或者会勾起你对已逝岁月的怀念。而这些都会在你面前呈现出一幅只有你自己清楚的画面,此时可能你感慨万千。

哪怕是一些算不上风景的简单的但却极具感染力的东西,可能都会颠覆你对某些事物的认识,让你感动得潸然泪下也许,这些感触只是暂时的,不会转瞬即逝,但时间久了,就没了。但我相信它却会一直在你的记忆深处,在某个时刻,你将会把它打捞出来,不知道是否有意义,也不知道是否只能是一种缅怀,只是就这样循环着,常驻心底。

任何的景,在不曾遇见它之前,都基于我们对它所在城市的了解会形成一种幻想,而在见过它之后我们又会对这个城市有了更不同的认识。

第一次听说城市有性别,是董卿说的。是的,城市不仅有性格,也是有性别的。如果要给厦门一个性别,我想是女性知性,优雅,浪漫。没有去过很多地方,我只是观凤一羽,却感触颇多。初入厦门,给我的`印象这是一个年轻的现代化城市,但越往里走,越能看到她的历史底蕴,感受到她的内涵。

漫步鼓浪屿岛内,没有机车的喧嚣,你感受到的是浓浓的艺术气息绘画,音乐我不懂艺术,也无法去附庸风雅,我只是相信我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一切都那么美好。坐在海边的岩石上,你不需要做什么,就静静地坐在那里看着大海,都是如此惬意。仿佛沉睡在她的怀里,那么的安静祥和,久久不愿醒来

两天,很短,却足以让你铭记一个人,一座城!

从生活中感悟人生

人生不如意常十之八九,亲人离世,爱人背叛,疾病缠身,突如其来的变故,等等。生活本身既不是祸,也不是福,它是盛放福祸的容器,关键是你自己把它变成什么。

同样是水,有的人用金杯来盛它,有的人用银杯来盛它,有的人用瓷杯、玻璃杯来盛它。水是同样的,所不同的是人们用什么杯子来盛放它。

这就是人与人的差别。

生活并不是一条人工开凿的大运河,可以让河水在我们规定好的河道内流淌。

生活本身就像一个五花八门的矛盾集合——有自然的,也有人为的;有想象的,也有现实的。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日复一日,从早到晚,一个接一个地,宛如一条由无数形形色色的贝壳,连成的接连不断的珠链。

生活总是用自己的不成文法支配着人类,在生活的舞台上,任何人都不是旁观者,每个人都是一个绝好的演员。世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戏剧,就有多少条生活的道路。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参加了基督教徒的家庭聚会,他们每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共同点都是在现实生活中遭遇了重大的不幸,内心充满了忧虑与绝望,他们来到圣主耶酥面前,虔诚的祈祷,希望圣父赐予力量。

他们的心是平静的,目光是和平的。他们用眼观察生活,用心唱着赞美诗,用智慧理解着圣父的教诲,箴言。

我不懂得宗教,但对生活却有着自己的感悟。

生活中谁能在内心里真正地知足长乐,谁就能获得幸福。因为幸福对每个人都不是可望不可及的,它只不过是长久的自我满足而已。

使人幸福的,是人们所感到的东西,而不是人们所得到的东西。

一直以来,我以为我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女人,我真心地付出了自己全部的爱,而对方却感受不到那份爱。在我的心里一直重复着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我爱的人伤我最深”。

朋友给我讲了一个这样发人深省的故事:有个厨师做了一桌好菜给客人吃。其中一道菜是他觉得最拿手和最好吃的.烤鸭。当客人们用餐时,他偷偷地躲在门后看,见只有一位客人吃过烤鸭,其他人均未动过。他越来越生气,终于他忍不住,拿起一把菜刀,怒气冲冲地大骂客人为啥不吃烤鸭。

厨师的做法未免可笑,但生活中却每天都在重复着这样的故事。

我们的拼命付出,却得不到对方的满意和认可;我们越是想努力维系这个家庭,这个爱的小屋越有风雨飘摇之感;我们越是想打破现在的僵局,我们的关系越变得不堪一击……

决定是不是爱的,不是付出的人,而是接受的人,这就是生活的必然法则,就像决定烤鸭是不是最好吃的,不是厨师,而是客人一样。

事实上,很多时候,人们是在回忆中感受曾经有的幸福,或是在憧憬和希望中获得未来的幸福,实际上人们并不知道,此刻自己就生活在幸福中。

假如有这样一种境界:心灵无需要瞻前顾后,就能找到依托。时间对它来说已不起作用,现在这一刻可以永远持续下去,心中既无匮乏之感又无享受之感;既不感觉到苦也不觉得乐;既无所求也无所惧,只感觉自己的存在,这种感觉足可以充实我们的心灵,使我们的心灵不会留下空虚之感。这种境界,就好比在波涛汹涌的湖畔或潺潺的溪流边,遐想时所处的境界一样。那是一种真正的“无我”境地,也正是“无我”才达到“有我”,“只有我”。

这种感觉只有经历了大的风浪的人,才会具有风平浪静的平和心态,就像圣父拣选的那些基督徒一样。

生活,其实就是在过一种感觉,你有富翁的幸福,我有穷人的快乐,你可以尽享金屋的富有和豪华,我也可以享受草屋的淳朴和温馨。每个人都在过着自己的生活,无须攀比,无须参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