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典语录

关于写信的唯美诗句聚集60句

日期:2023年04月20日 分类:经典语录

书信泪眼无处寄相思优美诗文

18个春秋的思念,

18个春秋的寸断肝肠,

装作若无其事,

装作就在身旁,

装作不去想象。


那时,我还小

我甚至都快要忘记了

你拥我入怀的温度


那时,我还小

我以为你只是睡着了

很快就会醒来

还会拉着我的小手

带我走遍乡间小路


那时,我还小

我不知道为什么外公睡着了

你会哭得那么痛心

我轻声呢喃着说

外婆,别哭了

你对我说,外公藏在衣柜后面

你递给我一瓶黄梨汁

你说,我不乖外公会打我屁屁


那时,我还小

我只顾着黄梨汁的`美味

却忘记了你在一旁痛哭流涕

哭声唤来了邻居的阿婆

阿婆训斥我不孝顺


那时,我还小

年少无知太仓促

你走了,走的那么匆匆

每次想你的时候

我都把自己一个人关起来偷偷的哭

为什么

不可以再多给我一个拥抱

为什么

我多少次嘶声力竭的呼喊你

你却从未再回来过

你可知道我有多么思念你

每次看到别人的外公外婆

都会羡慕到掉眼泪

我只想要你再拉拉我的小手


记得那天他说

人死后是不是会去到天堂

语落,我的心其实比他更痛

却仍逞强着说,死,是一种解脱

人老了,病痛缠身是一种折磨

他却没有发现泪已在我眼里打了一百个转

……

人间天堂咫尺遥

千呼百唤无回应

又催下、千行泪

所有的情,所有的话语

只有泪水尽情的流淌

那份揪心的感觉痛不欲生

两界天地,两重天

生死只是一线相隔

天堂曾有双飞鸟

岁岁年年日日安好

书信优美散文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书信似乎早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线,除了公函之外,很少有人再去专心致志地写一封书信了。可以说书信已经被打入了历史的冷宫,令现代的年轻人不屑一顾。

书信是时代的产物,这么说其实有些牵强,毕竟在电子时代之前,人们一直是以书信作为联络的工具,后来逐渐有了电报、电话之后,书信的作用仍无可取代。只不过在电脑时代到来之际,逐渐的有了微信、QQ等各种联络交友的方式,书信才渐渐地降低了使用频率,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刚开始学习写书信,是在学校里的初中阶段,当时的语文课,老师都会交给大家书信的书写方法和格式。从题头的尊称到结尾的落款,从内容的主次到收件人的联系地址,从信纸的折叠方法到信封的书写格式,老师都会认认真真地交给大家。

那个年代的学生们,没有现在这么多的游戏,在学会了写信之后,教室里可就热闹了起来,因为老师布置的作业就是练习写信。大家相互地学习、鼓励,写得好的书信成为了范例,写得差的书信被要求重写。还有部分同学把原来的递纸条,也改成了写信。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首《春望》是出自于唐代诗人杜甫,寥寥十字,身处战乱,怎一个思念了得?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这首《寄夫》是出自于唐代诗人陈玉兰,既有深厚的恩爱,又有强烈的哀怨,道出了思夫的复杂情感。

鸿雁传书,鱼传尺素,一纸红笺寄相思。还有很多的古人在书信方面留下了千古绝句,一直到现在都在歌颂传唱。由此可见书信在历史的长河中所做出的贡献!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网络覆盖着整个世界,天涯海角朝发夕至,天上人间瞬息相通,似乎没有了书信存在的必要性。其实不然,书信的作用仍不可低估,因为书信可以让人们捧在手里,醉在心里,因为书信里面承载着情感和诗意,因为书信可以珍藏起来化作永久的回忆。

其实我真正的使用书信,是从十八岁开始的,那年年底,与一群气血方刚的同学一起,弃笔从戎,投身到了火热的部队大熔炉。从此之后,书信便成了与老师、同学和家人联系的工具。

每逢周末,连队会给大家安排写信的时间,让大家克服想家的念头。每当把家书寄出之后,则会在心里面默默地念叨,哪一天能够收到回信?是父母寄来的家书,还是恋人寄来的情书;是同学寄来的问候,还是老师发来的祝福?

前几天战友齐聚沙河,指导员讲了一个关于书信的故事:那是在我们连队的部分战友,配属到前线部队的时候,在猫耳洞里面发来的信件,表达了他们对参战的决心和对老连队、老战友们的问候。

当时正值周末连队会餐,通讯员把这封来自前线的信件,递给了指导员。指导员早就牵挂着这批出自连队的精英,立即就停下了手里的碗筷,把信件打开来看。

连长听到是来自前线兄弟们的来信之后,就要让指导员读给大家听。可是不知道看了几行,指导员的眼睛就湿润了,刚读了个题头,嗓子就哽咽了。只见指导员强作镇静地起身走了出去,一顿丰盛的午餐被一封用鲜血和生命写成的书信所替代。

关于书信,其所承载的不只是简单地问候和交流,还被人们赋予以更多的情感因素。

在两岸交流刚刚开始的时候,台湾陆军上将寄回来的家书,因为担心大陆的政策,把对父母的尊称改作其它称呼,害怕给家人带来麻烦,足可见在心理层面承受了多么大的压力。

还有一个甘肃陇南的网友,当了解到我的战友上过前线之后,就向我打听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在自卫反击战开始以后奔赴前线的战士。

当时全国号召向英雄学习,开展给最可爱的人写信活动,这个网友就与这个战士联系上了,一直保持着书信联系。自古英雄爱美人,一来二往俩人之间产生了感情,期盼着和平之后,一起走进婚姻的殿堂。

可是这个战士给她的最后一封信,就是在一次战役之前发出的,当时在二五八高地的掩体里面写下的。

在信里面写到:等这次战役结束之后,自己要是能活着回来,就会被安排到军校报道,自己决心把毕生精力贡献给部队,贡献给祖国的国防事业。

在信里面还写到:等待这次战役凯旋之后,就回去与你见面,拜会一下你家里的老人,把你我的恋情确定下来。------

多情的姑娘,甭提心里面是多么地高兴了,痴痴地等,傻傻地盼,可是再也没有了这个战士的音讯。后来一直在多方打听,始终找不到一丝影踪。

我与这个网友是三年前结识的,当她说明了情况之后,我也开始帮忙找寻,毕竟信件上的'资料有限,所以至今没有结果。据说她在等待了三年未果之后,就带着这个战士寄来的书信嫁人了,而且至今一封不少的压在了箱底,烙刻在了心上。

关于书信,其实里面还有很多的乐趣,这是网络上的任何交流工具或平台所不能具备的。

书信的收发双方是面对面的炙热情感,未收到前牵肠挂肚,收到之后喜笑颜开。虽然发信到收信之间有一段时间的距离,可正是这段距离才增加了思念的浓度,促进了友情和亲情。

现在是泛文学时代,人们都不再是文盲,原来的时候*写家书,*写情书是经常有的事情,为此还有过不少的笑话呢。还有就是当时的交通不便,邮政局少,就托人代转书信等。只要是上了些年纪的人,都会对书信有一种割舍不断的情愫。

除了诗人之外,对书信把玩得最好的就是那些集邮爱好者了。方寸之间,天高地阔;益智怡情,寓教于乐。每当新邮票发行的时候,都会吸引着那些邮粉们,恐怕与新邮票失之交臂。

原来的年代条件有限,信笺单一,人们就开始在折叠信笺上下功夫,除了一些简单的折叠方式之外,譬如三角形、心形和千纸鹤的形状就别有韵味,会说明自己的心灵手巧,吸引和打动恋人们的心扉。

在今天能够认真写一封书信的人已经不多了。这边一句短信,那边一句调侃,这边一句哈喽,那边一句OK,时空缩短了,感情淡化了,这对于当代人来说,究竟是幸事还是不幸?只好让时间给出答案了。

这只是自己对于书信的一己之见,有待于与大家共同商榷。

书信散文

古今中外,不知多少人都使用过书信,世界各国都曾作为重要的交流思想情感的工具。从唐代诗圣杜甫的一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看来,书信在我国的历史已很久远,在那时就已很盛行,并且显得多麽重要,后又经历一千多年历史变幻,书信一直沿用下来,且曾经盛行过一个时期,在人类的交流与沟通的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人们心目中也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只是到了电话、手机、电脑等信息工具遍布全球的今天,书信交流才慢慢淡化了,即使现在,还仍有一部分人在使用书信沟通交流,书信交流的传统形式还延续着。

书信与我着实有缘,我从小就养成了爱读信、写信的习惯,大约十岁左右就开始读信,到了十一、二岁的时候,就开始给在外工作的祖父写信,给当飞行员的堂叔、当炮兵的表哥写信,还真如同写文章“一发而不可收”,有瘾似的,来了信就读信,读完了信就回信,当成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现在想来,祖父曾当过老八路,堂叔是五十年代的飞行员,表哥是七十年代的新时代军人,我这不正是从为“三代军人”开始写信的吗?及至到了中学,广西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打响了,前线将士浴血奋战的牺牲精神激励着我,我和同学们自发地组织起来,为卫国的勇士们写信。我现在还依稀记得,那时的心情是多么激动,似乎写信也成了一件自豪的事情,因为这写的不是一封普普通通的信,信中表达了对前线勇士的无限热爱、鼓励支持,并坚决表示,毕业后也要像他们一样去当兵,报效可爱的祖国,这封信燃起了我对参军的渴望之火。

后来,我也真的参了军,从家中往外写信一下子调转了方向,变为从外往家中写信。这个时候,我才觉得,儿时写信那是一种兴趣,那是别人来了信,被动地一种表现,而当兵在外写信,那是主动地发自内心地寄托情感地表达。而且我觉得,这个时候的信在我心目中的重量更重了,觉得沉甸甸的;价值更重要了,懂得了家信在心中的价值;感情色彩也更浓了,有时写着写着就写不下去了,思念的泪水早已打湿了信笺。写到这里,我的心已经飞回了部队,去追寻过往那段写信的经历。

那是三十多年前的一段往事,那时候,我刚刚当兵,当时的条件哪敢跟现在相比,跟亲朋好友通讯联系这样方便,闲着没事打个电话聊聊天,遇事用手机发个短信,什么事就解决了。我当兵那阵子,部队里没有外线电话,更没有手机,遇到急事的时候,就到邮电局发封电报,不过,遇到急事的几率都很低。平时,想和父母、其他亲朋好友交流、沟通,只有通过书信这种方式来表达,鸿雁传情也好,述说感念也罢,所以家信就成了我们每个当兵人盼望得到和寄托思念的唯一方式,也成了部队一道靓丽的风景,虽然书信有时要在路上走七、八天,有时甚至十天半月,但那是跨越几千里传递的是父子情、母子情、夫妻情、情侣情、亲友情,怪不得古人都说:“家书抵万金”呢,我们也似乎体验到了。

大凡当过兵的人都知道,“新兵信多,老兵病多”,这似乎成了部队一句名言,也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新兵写信就是多,尤其刚当兵的人都有过切身的体验,忙得连队通信员分发信都费好长时间。我们刚当兵那阵子,都想急着给父母写第一封家信,再给要好的同学、朋友写写信,有谈了对象的,还要给未婚妻写信。信里说说新兵连的生活情况,初当兵对部队的感受,望远隔千里的父母和亲朋好友不要挂念。再询问一下家里情况怎样?自己也好放心。这就满怀深情诉诸笔端,编织一种思念;天天期盼家中回信,守望一个幸福。新兵几乎都是这样,将家信转化为表达乡愁的一种方式,一页页薄薄的信纸,遥寄着对故乡的思念和眷恋。

当我铺展开信笺写第一封家信的时候,我的心已飞回到遥远的'故乡,我的眼前晃动着父母和亲人的脸庞,我的泪水不由得盈满了眼眶,伴随着思念的情愫,“吧嗒、吧嗒”地滴落在刚买的信笺上,信笺上滴满了泪水,泪水里浸透着思念,我就索性先不写了,停了一会儿后,我看到战友们都在写家信,就坐不住了,还是坚持继续写信,这个时候,灵动的笔尖上盈满的不是墨水,而是思乡的泪水,我清楚地记得,一个堂堂的高中生好不容易才把第一封信写完了,这是我铭记在心的第一封家信,使我永远难忘。

说起书信,我还想起了一段往事,我们这些新兵经过三个月的艰苦训练,分到了老连队,这个时候也急着给父母写信,说一说部队分配情况,让父母和其他亲朋好友放心。我和20多名新战友忙完了工作就趴到床铺上写信,写信的空档儿我就发现,一个同年入伍的河北河间籍的战友,并不急着写信,他一会儿在屋里坐坐,一会儿到外面溜达溜达,显得没事的样子,不过,看紧蹙的眉头,似乎还有什么心事。待我写完了信,他就凑到我眼前,开始外面都不太了解,我还以为找我谈谈心呢,结果他满脸羞赧地对我说:“咱俩都是同年入伍的,我求你帮个忙,帮我写写信,我没上几年学,确实写不了这玩意儿。”开始我还不相信,一看面前这么个精神的小伙子,哪能不会写信?再一看他那副十分真诚的样子,想起了别人写信他闲着没事就溜达的时候,我相信了,并痛快地答应了他,这个战友当时那种感激的表情我都没法形容。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从此,我便开始了长达三年帮这个战友写信的“马拉松”之路。

开始是给他的父母写信,这对于一个高中毕业生来说并不是难事,因为写信只是把事情述说清楚,对方能看明白就行了,再说,给他父母写信,也不用拐弯抹角的,直说就行了,父母也知道他不会写信,不会怪罪别人替他写信。我就按照这个战友要表达的意思,给他父母写了信。接下来的情况就不同了,他说让我给他当兵前刚谈的对象写信,我一听就懵了,我这心里“压力山大”,诚惶诚恐,怕的不是写信的事,而怕的是写信之后的事,因写信引起误会造成的结果,可以想见,轻者,摩擦、矛盾。重者,吵架,吹了。不敢想象,不可想象。我对这位战友说,我不敢写,也不能写,我还没谈过恋爱,这样的事确实无能为力。战友说,你就大胆地写吧,没事,你不写,我自己也不能写,还是得找别人代写。看着战友无可奈何的样子,我很同情他,也就勉强答应下来,不过,写信的时候,我起初想尽量多用战友的“嘴”,少用我的“笔”,可征求战友意见的时候,问怎么写,写什么?他支吾了半天,也没说出什么来,他不好意思说,也说不出什么来。这样以来,我只好硬着头皮,思索了半天,就从第一封信写起,既不能太华丽,又不能太枯燥,包括开头称呼也斟酌了半天,这比给自己女朋友写信也难多了。

在没有别的办法的情况下,我只好“投石问路”式地给战友的女朋友去了信。过了不长时间,战友的女朋友回信了,我这心里总算一块石头落了地。可问题又来了,战友拿着信让我看,读给他听,我接过信来一看,隽秀的文字映入了我的眼前,再一读信里的内容,潜意识告诉我,这不是一般的人。我便问战友:“你女朋友是干什么的?字写得这么好,而且很有文采。”战友告诉我,他女朋友是当教师的。我一听,就不想再给战友的女朋友写信了,怕闹出笑活来。可又一想,若换了别人,笔迹又不一样了,万一被识破了,可就麻烦大了。没办法,我只好仔细揣摩着战友和他女朋友的心理,使出浑身解数,发出了一封封爱意深深、情意绵绵的信,战友也收到了一封封爱情蜜意的信。就这样坚持了长达三年的“情书”长跑,直到战友复员回家。据说后来战友的女朋友发现了这件事,也很理解,原谅了他,由这件事我想到,书信帮了一个大忙,促成了一段美满的姻缘。

书信这条线又把我牵引到老山前线,1984年底,我所在的总参通信部队接到上级紧急命令,赴云南老山前线执行作战任务,刚听到这个消息时,有点震惊,接着,部队首长就发出了作战动员令,态度是那样坚决,我和战友们义愤填膺,主动请缨,纷纷向部队首长递交了请战书。当时,我怕父母受不了这个打击,就把信里套信,转到在河南的战友那里,再由战友从河南寄给母亲,这样虽然发信的时间延长了几倍,但母亲一直认为我工作忙,并没有引起别的怀疑,又过了几个月,邻村一个战友回家探亲,就说我到云南前线打仗去了,这话不知怎么就传到我母亲耳朵里了,当时前线战事正急,母亲心里焦急、难过,整天默默流泪,在路上怕别人看到,回家又怕年老的祖母看到,从办公室往返于我家有一条长长的大胡同,大胡同拐过了一道又一道弯,装满了母亲的思念,不知留下了母亲多少思念儿子的泪,即便是这般挂念,她还怕影响到我的情绪,在前线不安心,在回信中从没谈到上前线这件事,把挂念儿子的泪水默默地咽到肚子里去,在信里始终写道:家里一切都好,不要挂念,安心工作。现在想来,多么理智的母亲啊!明明知道自己的儿子上了硝烟弥漫的战场,明明心里十分牵挂,而把百般的牵挂埋在心底,全力支持儿子驰骋疆场,保家卫国。在这次自卫反击战中,我荣立了三等战功,当我胸前佩戴上闪闪发光的军功章的时候,我首先想到了我日渐苍老的母亲,军功章上有我母亲的一半。在前线给父母写信这件事,本想玩个“小技巧”,别让父母担心,可因战友的原因,还是给母亲造成了伤害,我一直觉得心里难过。

书信与我的故事很多很多,我还在广西前线过春节时致家乡百万人民的一封信,发表在《平度大众》头版头条,引起了强烈反响,平度三中、六中的学生纷纷给我去信慰问,我与他们保持了通信联系,这是书信架起了当代军人与中学生的友谊沟通的桥梁。我还通过书信与莫言、官景辉、李燕杰、马识途、李存葆、叶春华、张保庆、沈鸿根、官伟勋、毛秉华、田永清、蓝怀昌、魏德泮、田永庆、王振华等等取得了联系,从信中字里行间受到了鼓舞和启发,感到受益匪浅。

如今,虽说电话、手机、电脑在家庭几乎都普及了,写信的很少很少了,但我有时还拿起笔来写信,找找那种感觉,追那种渐行渐远的踪迹,回忆回忆从前,书信给我带来了许多许多,让我永远难忘,今生难忘。

书信的散文

一直幻想我有一双翅膀,因为只有那样我才能变成天使,一直幻想我能在天空中翱翔,因为只有那样我才能飞到我想去的地方!

一阵微风,不知是吹散了愁绪还是吹来了悲伤,不经意间,还是忤逆了我的意思,原来,这么快,我便离我的梦越来越远,便和期待的幸福国度檫肩而过梦和水晶球都碎了,是我,亲手破坏了这一切,我原来拥有的.第一次感受失去的痛苦,没想到竟是离别.曾经,快乐的我认为离别是天方夜谈,现在,我相信了,当你来到一个陌生的群体,渐渐习惯了它,习惯了身边的人对你的呵护,习惯了他们对你的关心,习惯了这一切一切,可是,她们却突然离开了,而我,群体中的一员,还在太平洋中心徘徊,迷惘着……就在此时,我又来到了一群陌生人中间,一切是那么快,我来不及察觉,更来不及做任何反应.有时候,我很想恨她们,留下我一个人走了,却始终找不到理由,于是我便安慰自己,说不定我又象以前和她们一样,很快就适应了呢?事实告诉我,我做不到,我不能忘了和我在一起六年的'她们,我忍受着,怀念着,煎熬着!

风过了,一切都恢复如前,而她们和我那些曾经快乐的友谊,被我锁在了心灵里最深的府邸,那个地方留下了一道深深的伤疤,成为了我对我们友谊的最大的付出,也成为了我永远的骄傲.偶尔在记忆河流前翻找那些被遗失的曾经,而这一段永远是最大最耀眼那一颗七彩石,闪耀着,很美,却也最容易让我受伤.

好了,雨停了,风止了,虽学不会忘记,却学会了微笑着面对,让一切最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