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典语录

元旦美食的诗句汇编3篇

日期:2023年04月20日 分类:经典语录

古人的元旦饮食

元旦,即公历的1月1日,是世界多数国家通称的“新年”。元,谓“始”,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谓“日”;“元旦”意即“初始之日”。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古人的元旦饮食,希望有所帮助!

1、椒柏酒

在东汉《四民月令》中已经出现。椒是花椒,古人说椒是玉衡星之精,气味芬香,服之令人身轻耐老;柏是柏树叶,古人视为仙药,可免百病。椒、柏可分别浸制酒,也可一起放入酒中饮用。饮椒柏酒可去病长寿。饮椒柏酒在民间一直流传下来,明代山东历城、浙江嘉兴均有此俗。

2、桃汤

即取桃之叶、枝、茎三者煮沸而饮,古人以桃为五行之精,能厌伏邪气。制百鬼,故饮之。

3、胶牙饧

隋杜公瞻注释《荆楚岁时记》胶牙的含义是“使其牢固不动”。实际上此俗寄托了长寿的美好愿望,因为牙齿坚固,能吃能喝,自然身体健康。隋注还说“今北人亦如之”,可见此俗的广泛性。自居易《岁日家宴戏示弟侄等兼呈张侍御殷判官》有“春盘先劝胶牙饧”之句,反映了唐代元旦的食俗。不过胶牙饧在南宋以后作为送灶的供物,慢慢地从元旦食品中消失。

4、五辛盘

五辛盘作为元旦食品最早见于吴晋间周处的《风土记》,说元旦早晨吃五辛菜.“以助发五藏气”(《玉烛宝典》卷一引)。五辛菜是五种有辛味的菜,《荆楚岁时记》隋注说是大蒜、小蒜、韭菜、云台、胡荽。如《风土记》所说可活动五脏,是祈求健康的东西。

5、鸡蛋

各人吃一个鸡蛋的习俗,在吴晋间的《风土记》中已出现。《风土记》说“正旦,当生吞鸡子一枚,谓之练形”。练形是道家用语,指修炼形体,认为可以成仙。生吃鸡蛋是为了长生。

6、汤饼

是指古代凡小麦面制品用水煮的'食品,后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汤饼卷九“饼法”中,讲了“水引馎饦法”,其中“水引”制法:“挼如箸大,一尺一断,盘中盛水浸,宜以手临铛上,挼令薄如韭叶逐沸煮。《岁时广记》卷五的索饼就是前代的长引。长引是说拉长的东西,索饼指像绳索一样细长的饼,两个名称讲的都是形状细长的食物。由上可知,宋代元旦流行吃面条之类的食品。

7、年糕

又称粘粘糕,取年年高之意。在南方用糯米制成,年糕北方则为黏黍。年糕的历史悠久,汉朝的米糕已有“稻饼”、“糕”、“饵”、“糍”等名称。元旦吃年糕盛行于明清时代,尤以南方流行。北方河北嘉靖时《威县志》说当地吃“蒸羊糕”。大的一尺见方为“方头糕”,还有像元宝的“糕元宝”,用于除夕供先、亲戚朋友间的赠答。此外,还有细长的“条头糕”、宽大的“条半糕”。过节时富家雇人制糕,一般人可在糕店购买。

关于古人的读书名言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儿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神童诗·劝学》

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宋)程颢

读书当将破万卷;求知不叫一疑存。《对联集锦》

自家慢诩便便腹,开卷方知未读书。(清)张月楼

人家不必论富贵,唯有读书声最佳。(明)唐寅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宋)朱熹

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蠢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清)袁牧

凿壁偷光,聚萤作囊;忍贫读书,车胤匡衡。(元)许名奎

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宋)黄庭坚

立品直须同白玉;读书何止到青云。《对联集锦》

勤者读书夜达旦;青藤绕屋花连云。《对联集锦》

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增广贤文》

贫寒更须读书,富贵不忘稼穑。(清)王永彬

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宋)朱熹

读书要玩味。(宋)程颢

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神童诗·劝学》

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清)朱用纯

读书贵有用;树德莫如滋。《对联集锦》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宋)苏轼

早知今日读书是,悔作从前任侠非。(唐)李欣

磋砣莫遗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宋诗纪要》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宋)郑耕老

读书即未成名,究竟人高品雅。修德不期获报,自然梦稳心安。《对联集锦》

求学将以致用;读书先在虚心。《对联集锦》

古人的衣着随笔

古人衣着打扮常常不只是一个人的个人标志,往往还是他的社会代号。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棉花传入我国之前,古人的衣料只有丝织品和麻葛织品。丝织品总称为“帛”,分类细,种类多,如绫、罗、绸、缎、锦、纨、绡、绢、缟、素、缣、绮等,这些只有统治者才能穿。因此,宋代诗人张俞在《蚕妇》中写道:“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一般平民百姓只能穿麻布和葛布衣,所以“布衣”就成了平民庶人的代称。后来一般读书人在没有入仕之前,也称为“布衣”。如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自称“臣本布衣”。

李商隐在《杂纂》中说:“仆子著鞋袜,衣裳宽长,失仆子样。”因为“衣裳宽长”是有身份的人的服装,仆人是最下层的苦力,是不能宽衣博带的,只能一身短打扮。这正如后来哪怕到了民国,咸亨酒店里的下等人还是一身短打扮,站着喝酒。上等人、读书人是穿长衫坐着慢慢喝酒的。唯有孔乙己是身穿长衫站着喝酒。鲁迅先生正是从服装与身份的落差上深刻地揭示了孔乙已尴尬的社会地位。

古代服装的`颜色与一个人的地位密切相关。一般说来,金黄红紫等艳丽之色,多属于达官贵人;青蓝黑白,则属于平民。

按中国的阴阳五行说,黄色具有象征意义,代表着土地的颜色,着黄色意味着占有土地,是天下的统治者。所以古代只有帝王才能着黄衣,于是黄衣就成了帝王的代称。皇帝所用之物也常着以“黄”字,如皇帝的龙袍叫黄袍,皇帝颁发的文告叫黄榜。唐朝较为特殊,宫廷里品位高的宦官也可以穿黄衣,所以“黄衣”有时是宦官的代称。如白居易在《卖炭翁》中提到的“黄衣使者”。

官吏的服色以“品”而定,一般而言,三品以上的官员着紫衣,四品着深红色衣,五品浅红,六品深绿,七品浅绿,八品深青,九品浅青。白居易任江州司马,官职本是六品下,但因是散官,地位等同于九品下,是官阶的最低一级,只能着浅青官服。《琵琶行》结句道:“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着一“青”字,突出了官卑职微之意,流露出沦落天涯、郁郁不得志的无限伤感之情。

汉代曾有“散民不敢服杂彩”(董仲舒《春秋繁露》)的规定,可见古代平民的服装是不能施彩的,未仕者皆穿白衣,故“白衣”成为没有功名的平民的代称。

古诗文中还常见以下关于衣着的名词:朱衣,古代帝王夏季的服装。朱紫,因四品、五品的官服都是绯红和紫色,故以朱紫代表封建官僚。乌衣,三国时士兵穿的黑色服装。赫衣,封建社会里囚犯的服装。古代让犯有死罪的人穿上没有领子、不镶边的赫色衣服来代替死刑,以后,赫衣就成了囚衣。锦衣,是瑰丽多彩、花纹精致古雅的丝织品服装。在古代只有高官厚禄的人才能穿上,所以“锦衣”常指做了大官。“衣锦还乡”是说做了大官回乡炫耀。

其实我们从历代所用的“苍头”、“白丁”、“皂隶”、“黄袍”、“红顶戴”这些带着颜色的称呼上以及“大红大紫”等词语的用法上,就可以看出服色的等级意义了。

上古时期,衣裳就有“十二章”之制,即十二種纹饰。十二种纹样为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即雉)、宗彝、藻(水草)、火、粉米、黼(斧形)、黻(亚形)。

十二种纹样各有特定的象征意义,如日、月、星,取其照临光明,如三光之耀;龙,象征王权、人君的应机布教而善于变化;山,象征王者镇重安静四方;华虫(雉),取其有文彩,表示王者有文章之德;宗彝,表示有深浅之知、威猛之德;藻,象征冰清玉洁;火,取其向上;粉米,代表食禄丰厚;黼为斧形,象征决断;黻作两已相背,象征善恶分明,等等。

纹样不同,所属官阶不一样。天子之服,十二章全用,诸侯只能用龙以下八种,卿用藻以下六种,大夫用藻、粉米等四种图案,士用藻、火两种图案,界限分明,不可僭越。

据说明朝德庆侯廖永忠,为朱元璋打江山立了很多功劳,只因其僭用龙凤花纹,因而被处以极刑(《明史·廖永忠传》)。十二章的制度后来虽有所改变,但是不同的官职饰以不同的纹样,这是基本上不变的。从至尊天子到七品芝麻官,他们从服饰上是可以清楚地区分开来的。而平民则只准穿布衣,不可有纹饰,更不准用十二章纹样。

在等级社会中,服饰是一个人地位身份的外在标志。各阶层的成员,从衣食住行到穿衣戴帽,都有严格的等级规定,不可随便逾越。

古人的名言名句

A

·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唐·杜甫《茅屋为秋凤所破歌》)

B

·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汉《长歌行》)

·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荀子·劝学》 )

·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唐·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

·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唐·韩愈《原道》)

· 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不人虎穴,焉得虎子。(范晔《后汉书·班超传))

·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唐·李贺《南园》)

·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元·高明《琵琶记》)

·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题墨梅》)

·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李白《秋浦歌》)

·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

C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于。(唐·李商隐《无题》)

·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州〉)

·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宋·陆游《书愤》)

·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增广昔时贤文》)

·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潜《饮酒》 )

·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悯农》 )

·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林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 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元·白朴《喜来春》)

·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

·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唐·杜甫〈蜀相》)

·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唐·元稹〈离思》)

· 尝将冷眼观螃蟹,看你横行得几时?(明代民歌(京师人为严嵩语》)

D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宋·苏试《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史记·鸿门宴》)

·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吴承恩(西游记》)

·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唐·刘禹锡《竹枝词》)

·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

·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本记》)

·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孟子·尽心上))

·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元·关汉卿《窦娥冤》)

·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

·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唐。王维《使至塞上》)

·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

·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 (柳永《雨霖铃》)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 )

E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题诗后》)

F

·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僖公五年》)

·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东林书院门前对联)

· 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刘开《问说》)

·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

· 风暧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唐·杜荀鹤《春宫怨》)

·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提,与之俱黑。(《苟子·劝学》)

·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G

·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 隔靴搔痒赞何益,人木三分骂亦精。(清郑板桥对联)

· 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张溥《五人墓碑记》)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静沙·秋思》)

· 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 (司马光《训俭示康》)

·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罗贯中《三国演义·卷首词》)

· 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事林广记》)

·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张继〈枫桥夜泊》)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

·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告子下》)

H

·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杜甫《春夜喜雨》)

·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五十八章))

·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花落水流红,用愁万种,无语怨东风。(元·王实甫〈西厢记〉)

·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朝梁·王籍〈入若耶溪》)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僧云览诗中之句)

·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七律·送瘟神》)

· 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施耐庵《水浒传》)

·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林壁》)

·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龚自珍《己亥杂诗》)

J

·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晋·傅玄〈太子不少傅箴》)

·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 今两虎相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 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赵翼(论诗))

·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曹雪芹(红楼梦))

·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明·刘基《卖柑者言》)

·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唐·杜甫《曲江》)

· 将在谋而不在勇,兵在精而不在多。(明·冯梦龙(古今小说》)

·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宋·俞文豹《清夜录》)

·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新五代史·晋书》)

·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 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范晔《后汉书》)

· 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宋·朱熹《中庸·十三章注》)

·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范晔(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 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谁北则为枳。(《晏子春秋》)

·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李频《渡汉江))

·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

·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 (龚自珍《己亥杂诗》 )

K

·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唐·秦韬玉〈贫女》)

·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L

·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明·汤显祖〈牡丹亭》)

· 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裴休《上堂开示颂》)

·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唐·李白《早发白帝城〉)

·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膝王阁序》)

·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原上草送别》)

·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论诗》)

· 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吕氏春秋·察今》)

· 鲁迅名句: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自题小像)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自嘲》) 心事浩渺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无题》)

·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唐·韩愈《调张籍》)

·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史记》)

·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吕氏春秋·尽数))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宋祁《玉楼春》)

·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小已。(曹操《龟虽寿》)

·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弟舍》)

·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无名氏《争报恩》)

·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宋祁《玉楼春》)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杜甫《月夜忆舍弟》)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