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典语录

语文教案小学诗句锦集50条

日期:2023年04月24日 分类:经典语录

人教版小学语文《古诗三首》教案

教学目的:

1.读懂诗句,理解内容,体会大自然的美丽景色,感受祖

国语言文字的美。

2.通过诗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背诵课文。默写《独坐敬亭山》《舟夜书所见》。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人新课。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吟诵对理解和

继承古代优秀文化,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都有积极的作用。今

天,我们再学习三首古诗。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独坐敬亭山》。

1.读课文。

2.学习生字。

亭:上下结构,把“亮”字下面的“几”换成“丁”,就是“亭”。

3.理解古诗。

(1)“敬亭山”在哪儿?这首诗题目的意思是什么?(今安徽省宣城县北,宣城是六朝以来江南名郡,风景优美。独自坐在敬亭山,李白一生曾七游宣城。)

(2)读第一句诗,说说“众鸟”“孤云”“闲”的意思?(成群的鸟儿;仅有的一片云;云彩飘来飘去悠闲的样子。)

(3)说说第一句诗的意思? (空中成群的鸟儿高飞远去了,无影无踪;长空中仅有一片白云也慢慢地飘去了。)

(4)读第二句诗,说说“两不厌”的意思?(指人和山彼此相看不厌烦,把山人格化了。厌:满足。)

(5)说说第二句诗的意思?(只有敬亭山没有走开,我和它互相看望不觉得厌烦。)

(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和山之间的深厚感情。)

三、巩固练习。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说说“敬亭山”“闲”“厌”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讲讲古诗的意思。

3.默写课文。注意标点,不写错别字。

第二课时

一、学第二首古诗。

1.教师范读课文。

2.仔细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景物?

二、学习本课生字词。

1.读准字音。

“泊”的读音是bó,“德”的读音是dé,两字的读音要注意区分,尤其声母b、d,不要混淆。

“移”的读音是yí,是整体认读音节。

“愁”的读音是chóu,声母是ch,不是c。

2.记忆字形。

(1)利用熟字和偏旁学习生字。

移:左边禾木旁,右边是“多”,合在一起是“移”。

泊:左边三点水,右边是“白”,合在一起是“泊”。

愁:上边是“秋”,下边是“心”,合在一起是“愁”。

旷:左边日字旁,右边是“广”,合在一起是“旷”。

(2)分析字形。

德:左边双人旁,右边从上往下的顺序是“十四—心”,合在一起是“德”:注意不要丢掉心字上面的一横。

3.理解词意。

建德江:新安江流经建德县(今属浙江省)的一段江水。

泊:停船靠岸。

烟渚:烟雾笼罩的水边沙洲。

野旷:原野空旷辽阔。

江清:清水很清澈。

三、理解古诗内容。

1.读第一句“移舟泊烟渚”,说说“移舟”、“泊”的意思?

(划船靠岸;停船宿夜。)

2.这句是讲什么?起什么作用?(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不仅点题,也为下句写景抒情作了铺垫。)

3.读第二句“日暮客愁新”,说说“日暮”、“客”的意思?(日落;诗人自指。)

4.这句是讲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夜暮时分,孤船小洲,不禁勾起“我”新的愁绪。大概是身在异乡为异客的原因吧。)

5.读第三句“野旷天低树”,说说这句写了什么? (写日暮时候,天色苍苍茫茫,旷野无垠,放眼望去,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

6.读第四句“江清月近人”,说说这句讲了什么? (夜幕降临,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船中的人是那么近。)

7.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羁旅的惘怅,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复杂的感受,交织在一起。)

四、巩固练习。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3.读一读“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句诗,想象诗中所描写的景象。

第三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人新课。

今天,我们要学的古诗《舟夜书所见》,是清代诗人查慎行写的。清代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个朝代。诗人早年从军西南,又遍游大江南北,所以他的许多诗是通过行旅见闻来描写山川风物的。

二、初读课文,看看图上画了什么?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1.读准字音。

“萤”的读音是yíng,是整体认读的音节:“簇”的读音是cù,声母是c,不是ch。

2.利用熟字和偏旁记忆生字:

萤:上中下结构,上边是草字头,中间是秃宝盖,下边是虫,合在一起是“萤”。

簇:上下结构,上边是竹字头,下边是个“族”,合在一起是“簇”。

3.理解词意。

所见:看到的景物。

孤光:孤零零的灯光。

风簇浪:微风泛起的层层波浪。

散:散开。

作:变作,变成。

四、理解古诗内容。

1.这首诗题目的意思是什么?讲讲“舟”“书”“所见”的意思?(记夜间在船上所看见的景色。舟:船。书:写,记;所见:见到的东西。)

2.读“月黑见渔灯”,说说它的意思?(漆黑的夜晚,一盏渔灯闪现在河面。)

3.读“孤光一点萤”,这句是说什么? (那盏渔灯的光亮,就像萤火虫似的,静静地映在河面上。)

4.读“微微风簇浪”,说说“簇”的意思?这句告诉我们什么?(簇:聚集、簇拥,这里是吹起的意思。是说一阵微风吹来,河面漾起了层层细浪。)

5.读“散作满河星”,这句是说什么?(原来像萤火虫那样的一点光亮散开了,变成了无数颗星星,在河面闪动。)

6.这首诗的前两行和后两行,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说明诗人什么?(前两行写:漆黑的夜晚,没有风的时候,河面上孤灯闪烁的美妙景象。后两行写:微风吹来时河面上由静变动,渔灯倒影“散作满天星”的神奇画面。说明诗人观察得仔细,善于捕捉刹那间的景色变化。)

五、巩固练习。

1.根据诗句想象《舟夜书所见》描绘的美丽景色。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3.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作业设计:

一、写出下面字的部首和笔画。 ·

亭:( )部,共( )画,第七笔是( )。

德:( )部,共( )画,第十三笔是( )。

萤:( )部,共( )画,第七笔是( )。

旷:( )部,共( )画,最后一笔是( )。

二、比一比,组成词语。

秋( ) 族( ) 各( )

愁( ) 簇( ) 客( )

三、读一读,注意带线的词语,说说诗句的意思。

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2.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古诗三首教案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培养学生对文的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画面的能力,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时间: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简介内容

本课选的三首古诗,是唐代诗人的作品。这三首诗都是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枫桥夜泊》

1、揭题:《枫桥夜泊》

此诗是写枫桥泊舟一夜之景,诗中除所见所闻外,是一愁字透露心情。

2、教师范读

月yuè

渔yú

翘舌:霜愁城山声

平舌:寺

3、学生试读

4、理解诗句意思

月落乌啼霜满天。

啼:啼叫。

满:到处。

句意:月亮渐渐落下去,满天霜落,只听到乌鸦啼叫。

江枫渔火对愁眠。

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对:面对,对着。愁眠:忧愁地难以入睡。

句意:夜泊的作者面对江边的枫树和渔船上的灯光。愁思起伏,不能入睡。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句意:听到寒山寺半夜钟声,阵阵传了过来。

5、讨论:

(1)诗人看到了哪些景物?(月落、霜满天、江枫、渔火)

(2)诗人听到了什么?(鸟啼、钟声)

(3)诗人在枫桥夜泊时感觉到什么?(幽静清冷)

(4)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的思想感情。

6、指导背诵

三、教学《别董大》

1、揭题《别董大》

别,告别。董大,唐玄宗时著名琴客,在音乐上有很高的造诣。本诗作于与董大告别之际。

2、学生朗读

3、理解有关词句的意思

千里黄云白日曛。

千里:形容宽大。

黄云:黄土。曛:曛黄。

句意:黄沙弥漫如云,顿时间天地昏暗。

北风吹雁雪纷纷。

句意:北风催送了大雁,又带来了纷纷扬扬的大雪。

莫悉前路无知已。

莫:不要。愁:担心。知已:知心朋友。句意:不要担心前去的路上没有知心朋友。

天下谁人不识君。

君:指董大。句意:普天下有谁不知道你的大名呢?

4、讨论:

(1)第1、2句诗中写了哪些景物?(黄沙、夕阳、雁群)

(2)这句话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从诗的第3、4句,你体会出了什么?

(4)小结:诗人、高适是一个一生不会放弃自己追求的'人,失望、挫折、压抑、冷落从示动摇他为实现自己这张和抱负秋极追求的决心。

第二课时

一、教学《暮江吟》

1、板书诗题

暮是什么意思!交代时间,江交代地点。吟:吟唱。题目意思:吟唱傍晚江上的景色。

2、学生默读古诗。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诗句的意思。

一道残阳铺水中。

残阳:夕阳。铺:照射。句意:残阳照射在江面上。

半江瑟瑟斗江红。瑟瑟:碧绿的颜色。句意: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中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

露似真珠日似弓。

真珍:珍珠。句意:露珠如同昌莹的珍珠,月亮如同一弯弓挂在天上。

4、讨论

(1)诗人描写了什么景物?(残阳、江水、露珠、月亮)

(2)找出一句比喻句,说出用

比喻 ;把比作 ;

(3)这首诗写的是秋天季节,从暮到夜江上的景色诗人抒发了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的情感。

5、背诵这首诗。

一、作业:

1、练习册19课

2、课时训练19课

古诗三首的教案

学习目标

1. 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 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

1. 查阅有关词的资料以及三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情况。

2.课文插图。

第一课时

乡村四月 四时田园杂兴

一、以图导题,理解题意

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你对这幅图的理解。

2.你还想了解这首诗的什么内容?(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他的创作有什么特点?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3.怎样才能读懂这首诗?怎样才能读好这首诗?

二、以疑促读,理解诗意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蚕”“桑”的读音以及多音字“了”的音、义。

2.指名读诗,师生正音。

3.默读古诗,思考大家提出的问题,解决不了的请做记号。

4.小组交流。

5.全班交流,教师指导。

三、解疑品读,感悟诗情

1.自由品读,边读边想画面,同时要注意朗读的节奏,尤其读前两句时要读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句要读出繁忙的劳动生活的场面。注意“少”“才”“又”的读法。

2.指名朗读,师生共赏。

3.感情朗读,体会诗情。

四、背诵,积累语言

五、引导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1.先用学习《乡村四月》的`以疑促读、理解诗意的方法自学。

2.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4.搜集描写田园生活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渔歌子》

一、创设意境,理解课题

1.老师范读《渔歌子》,你能感受到什么?(初步感受到景色美;它和古诗在表达上不太一样)

2.你们了解词吗?试着说一说。

3.简介作者背景:

张志和:在朝廷做过小官,后来隐居在江湖上,自称“烟波钓徒”。这首词就借表现渔夫生活来再现自己隐居生活的乐趣。

二、渲染气氛,理解词义

1.配乐朗读,营造气氛。

2.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

3.指名朗读,师生正音。

4.自由学习,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逐句理解,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画出来。

5.小组交流学习成果。

6.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指导。

白鹭:闲适的象征。它能衬托出渔夫的生活环境。

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不须归:乐而忘返,不想回家。

7.教师小结:

这首诗有鲜明的湖光山色,有渔翁闲适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成的山水画。

三、反复吟诵,感悟意境

1.教师范读,再入意境。

2.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象每一个画面。

3.指名朗读,教师指导。

4.小组轮读,相互欣赏。

5.感情朗读,感悟意境。

四、积累语言,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背诵《渔歌子》。

2.到课外找一找有关描写景物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3.默写两首古诗。

《古诗三首》教案

教材分析:

《七步诗》作者曹植。“七步诗”指走七步时间内做成的诗。曹植的兄长曹丕,取代东汉称帝后,忌妒弟弟的才学。有一次,曹丕命令曹植在七步的时间内做一首诗,做不出就杀头。曹植聪明过人,在七步内做了这首诗,曹丕没能得逞。

《长歌行》出自汉乐府,“长歌行”的“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这首诗用季节的变换作比喻,说明一年里哺育万物生长的最好季节是春天,而人的一生当中最宝贵的时光是年轻力壮的时候。用江河不能西流作比喻,说明时间一去不复返,劝导人们从小要努力学习,不要虚度年华。

《出塞》作者王昌龄。唐朝初期,在阴山南面的地区,民族之间的战争不断。这首诗歌颂汉将李广,叹息朝廷用人不当,驻守将领无能。诗中的景物描写寄托了诗人深厚的思想感情,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

教学目的:

1、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2、学会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熟练背诵,默写《出塞》。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七步诗》

1、范读课文。

2、解题:七步诗是在走七步路时间以内做成的'诗,曹丕命令兄弟曹植在这个很短的时间内作出一首诗,否则就杀头,于是,曹植就作出了这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

3、自学这首诗。

(1)自读课文。

(2)看注释理解诗的意思。

(3)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4、指导理解这首诗的内容。

(1)煮豆持作羹:煮豆用来作羹。

(2)漉菽以为汁: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3)萁在釜下燃:豆秸在锅下燃烧。

(4)豆在釜中泣:豆子在锅中哭泣。

(5)本是同根生:豆子和豆秸生在同一条根上。

(6)相煎何太急:你为什么烧起猛火来煎熬我?你这么急迫地残害我是为什么呀?

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用豆子比自己,豆秸比兄长曹丕,作者通过这首诗表达对曹丕兄弟残杀的不满,揭露了封建社会的腐朽本质。

二、学习《长歌行》

1、用上面的方法,学习这首古诗。

(1)青青园中葵:园子里绿绿的蒲葵树。

(2)朝露待日唏:早晨沾上了露水,等到太阳出来时就晒干了。

(3)阳春布德泽:温暖的阳光为大地送来恩泽。

(4)万物生光辉:花草树木都打起了精神。

(5)常恐秋节至:就怕秋天快要到来。

(6)昆黄华叶衰:密密的树叶会变得枯黄,花儿会凋谢。

(7)百川东到海:众多河流向东流入大海。

(8)何时复西归:它们什么时候才能回到西边去呢?

(9)少壮不努力:年轻时不抓紧时间努力学习。

(10)老大徒伤悲:老了只能白白地伤心。

2、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要说明什么问题?

(1)用季节的变换作比喻说明一年里哺育万物生长的最好季节是春天;人的一生中最宝贵的时光在年轻力壮的时候。

(2)用江河不能向西流作比喻,说明时间一去不再复返,劝导人们要珍惜时间,趁着年轻努力学习。

三、巩固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

2、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一、学习《出塞》

1、用上堂课的学习方法,先进行自学。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秦时明月汉时关:明月和关塞与秦汉时没有什么不同。

(2)万里长征人未还:出征的将士们没有回来。

(3)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连年战争的痛恨和不满,对出征的将士们的同情、怀念。)

(4)但使龙城飞将在:假如现在飞将军李广还在世。

(5)不教胡马度阴山:绝不会让敌人的兵马越过阴山。

(6)这两句诗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表达了作者对飞将军李广的赞颂和对朝廷用人不当、驻守将领无能的叹息。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对人民的关心。)

3、你还读过哪些描述边塞军旅生活的古诗?

凉州词(王翰)从军行(王昌龄)军行(李白)

葡萄美酒夜光杯,青海长云暗雪山,骝马新跨白玉鞍,

欲饮琵琶马上催。孤城遥望玉门关。战罢沙场月色寒。

醉卧沙场君莫笑,黄沙百战穿金甲,城头铁鼓声犹震,

古来征战几人回。不破楼兰终不还。匣里金刀血未干。

二、指导朗读

☆朗读要根据每首诗所表达的意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七步诗》暗喻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兄弟相残的腐朽本质。要读出作者的无奈与不满。

2、《长歌行》前面的写景是为了抒发后面奉劝人们珍惜大好时光有所作为的思想感情。前四句写出春天的美好,五六句笔锋一转,写出秋天的凄凉。后四句借前边的比喻让人们认识到时间的可贵,年少努力的重要。

3、《出塞》这首诗的景物描写,寄托了诗人深厚的思想感情。从诗人的赞颂与叹息中,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和人民的关心。

三、学习本课生字

1、学生自学。

2、检查自学效果。

四、巩固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练习背诵三首古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