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典语录

关于武帝灭佛的诗句汇集70条

日期:2023年04月26日 分类:经典语录

有关孟浩然《唐城馆中早发寄杨使君》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古诗《唐城馆中早发寄杨使君》

年代:唐

作者孟浩然

犯霜驱晓驾,数里见唐城。

旅馆归心逼,荒村客思盈。

访人留後信,策蹇赴前程。

欲识离魂断,长空听雁声。

北周武帝宇文邕(543年-578年),字祢罗突,鲜卑族,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北周文帝宇文泰第四子,南北朝时期北周第三位皇帝。南北朝时期北周第三位皇帝,公元560年—578年在位,在位18年。

宇文邕,自幼孝敬,聪明有才识,他的父亲宇文泰说:“继承我的大业的人,必定是宇文邕。”宇文邕十二岁的`时候,被封为辅城郡公。孝闵帝宇文觉称帝建立北周后,拜为大将军,出镇同州。周明帝宇文毓即位后,迁任柱国,授蒲州诸军事、蒲州刺史。

武成元年(559年),任大司空、治御正,并进封为鲁国公,领宗师。甚得明帝的宠爱,朝廷大事,多有参与。宇文邕性格沉稳有远识,非因顾问,终不辄言。明帝经常感叹说:“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武成二年(560年)四月,权臣宇文护毒死明帝宇文毓,立宇文邕为帝,仍掌朝政。宇文邕不甘做傀儡,于572年杀死宇文护,正式临朝听政。在位期间,宇文邕极力摆脱鲜卑旧俗,接受华夏文化,而且自己也整顿吏治,使北周政治清明,百姓生活安定,国势强盛。宇文邕生活俭朴,能够及时关心民间疾苦。

据史书记载,他“身布袍,寝布被……后宫不过十余人”,另外他还听从卫元嵩意见大举灭佛,捣毁全国大量佛塔、佛寺,严令僧尼还俗,这是“求武器于塔庙之间、以士兵于僧侣之下”的富国强兵运动,是为三武灭佛之一。而在宇文邕禁止佛教之外,起初亦禁止道教。

正当北周日益强盛的时候,北齐却日衰,于是宇文邕于建德四年(575年)末出兵大举进攻腐朽的北齐,并于一年半后(即建德六年,577年)灭北齐。宣政元年(578年)宇文邕率军分五道伐突厥,未出发即病死,英年中逝时年仅36岁,谥号为武帝,庙号是高祖,六月己未日,葬于孝陵。

他可以说是魏晋南北朝两百多年的乱世中少数称得上有作为的君主,他死后,朝廷渐由杨坚掌握。在史书中,他是一位严父,曾对其继承人长子宇文赟施用体罚,并多次威胁教而不善的太子宇文赟(北周宣帝)会削去其太子地位,但最后都没有实行。

孟浩然《田家元日》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田家元日》

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注释】

1.元日:农历正月初一。

2.斗:指北斗星。回北:指北斗星的斗柄从指向北方转而指向东方。古人认为北斗星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指南,天下皆夏;指西,天下皆秋;指北,天下皆冬。

3.起:开始。东:北斗星斗柄朝东。

4.强仕:强仕之年,即四十岁。

5.无禄:没有官职。禄:官吏的薪俸。尚:还。

6.桑野:种满桑树的田野。就:靠近。耕父:农人。

7.荷:扛,担。

8.占气候:根据自然气候推测一年收成的'好坏。

【译文】

昨天夜里北斗星的斗柄转向东方,今天早晨一年又开始了。我已经四十岁了,虽然没有官职但仍担心农事。靠近在种满桑树的田野里耕作的农夫,扛着锄头和牧童一起劳作。农家人推测今年的收成,都说这一年是丰收年。

孟浩然《夜渡湘水》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古诗《夜渡湘水(一作崔国辅诗)》

年代:唐

作者:孟浩然

客舟贪利涉,暗里渡湘川。露气闻芳杜,歌声识采莲。

榜人投岸火,渔子宿潭烟。行侣时相问,浔阳何处边。

作品赏析

这首诗,大约作于公元727年(开元十五年)之前,游湘桂的路上。诗人三十六岁左右曾到湖南去探望他的好友袁太祝。此诗叙述夜渡湘水时的所见、所感,表现出诗人的淡雅、闲适以及对渔村生活的赞赏。

“客行贪利涉,夜里渡湘川”。诗人为贪赶路程,急于渡河而错过了宿处,只好在夜里乘船渡湘水了。诗人用白描手法记述了匆匆赶路的情况,(“利涉”,语出《易经》:“利涉大川”)同时也点明了题目。“露气闻芳杜,歌声识采莲。”因为是夜渡,对于周围的一切看不清楚,但是,野草的芳香,却带着露水的潮润扑鼻而来,远处不时传来悠扬、清脆的歌声,那是采莲女劳动中的欢声笑语。

“榜人投岸火,渔子宿潭烟。”撑船人看到了对岸的光亮,以为是江边渔村,就把船向火光处驶去,等到了近前,才发现原来是渔人夜宿潭边,燃起的烟火。这两句是视觉所见,把渔家生活形象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行侣时相问,涔阳何处边?”一个“时”字,表达出诗人的急切心情。因为诗人急于见到久别的好友,不时地问船夫:涔阳在什么地方?何时才能到达?连夜行舟诗人还嫌慢,可见他当时心情是何等急切。“涔阳”,在今湖南澧县涔阳浦。《九歌·湘君》有“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之句,诗人因联想及此而发问。

全诗记叙自然,情感真挚而恬淡,反映渔村生活的宁静、和乐,描述采莲女和渔夫的劳动情景,生动真实。

导读:嘉庆帝喁琰,清高宗弘历的第十五子。生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五十四年被封为嘉亲王,乾隆六十年登基,改元嘉庆,在位25年。卒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终年61岁。庙号“仁宗”。

嘉庆帝是一位勤政图治的守成君主。他亲政后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于改变乾隆后期的种种弊政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扭转清代中衰之势。从嘉庆帝个人来说,他始终开不出一个根治日趋严重的腐化和怠惰的药方,对一大批“尸禄保位”的官僚只能警告,恫吓,最终徒呼奈何而已。他对西方殖民主义者的.侵略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一个日趋衰弱的封建的古老国家,不可能真正有效地对付外来侵略者,此后只能沿着衰败的道路滑下去。

嘉庆登基后对后妃的册封:

“奉太上皇帝之命,遣东阁大学士王杰为正使、礼部侍郎多永武为副使,持节赍册宝,册立嫡妃喜塔腊氏为皇后”;“遣礼部尚书德明为正使、礼部右侍郎周兴岱为副使,持节赍册宝,册封侧妃钮祜禄氏为贵妃“;“遣礼部尚书纪昀为正使、内阁学士扎郎阿为副使,持节赍册印,册封刘佳氏为諴妃”;“遣礼部左侍郎铁保为正使、内阁学士那彦成为副使,持节赍册印,册封侯佳氏为莹嫔”;此时,嘉庆还是皇子时的格格沈佳氏已经去世。

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是嘉庆的第二位皇后,父亲恭阿拉在乾隆朝出任过礼部尚书。嘉庆登基前钮祜禄氏为嘉庆的侧室福晋,地位仅次于嫡福晋喜塔腊氏。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六月生皇七女,三岁夭折。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六月生皇三子绵恺。后来又于嘉庆十年(公元1805年)生皇四子绵忻。颙琰嗣位后,“奉太上皇帝之命,遣礼部尚书德明为正使、礼部右侍郎周兴岱为副使,吃节赍册宝,册封侧妃钮祜禄氏为贵妃。”嘉庆二年皇后喜塔腊氏去世后,太上皇乾隆以及嘉庆本人都属意由钮祜禄氏继位中宫。百日之后,太上皇乾隆册封钮祜禄氏为皇贵妃,并发布敕谕说:“皇后不幸甍逝,朕甚悼焉。今已逾百日,不但皇帝中宫不可久旷,即晨错定省子妇之职缺如,朕心亦颇不愉——今贵妃钮祜禄氏,即朕从前选择,赐皇帝为侧室福晋者,其人端谨庄重,且能率下。即将贵妃钮祜禄氏册封为皇帝之皇贵妃,表率宫廷,上以孝养朕躬,佐皇帝以绥福屡,襄成内治。俟二十七个月后,在举行册立皇后典礼。”二十七个月后即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乾隆崩逝,全国大丧,册封典礼推迟到三年释服之后,即嘉庆六年(公元1801年)四月举行。同时册封莹嫔喉佳氏为华妃,淳贵人董佳氏为淳嫔,春贵人王佳氏为吉嫔。

孟浩然田家元日原文及赏析

孟浩然的《田家元日》全诗没有明显的起伏,语调平和,而静味深长。下面是应届毕业生网小编Lynn整理相关内容资料。(更多内容请关注应届毕业生网)

【原文】

《田家元日》 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注释】

①元日:农历正月初一。

②斗:指北斗星。回北:指北斗星的斗柄从指向北方转而指向东方。古人认为北斗星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指南,天下皆夏;指西,天下皆秋;指北,天下皆冬。

③起:开始。东:北斗星斗柄朝东。

④强仕:强仕之年,即四十岁。

⑤无禄:没有官职。禄:官吏的薪俸。尚:还。

⑥桑野:种满桑树的田野。就:靠近。耕父:农人。

⑦荷:扛,担。

⑧占(zhān):推测[2] 占气候:根据自然气候推测一年收成的好坏。

【赏析】

诗的首联写斗转星移,岁月不居,昨晚除夕还是寒冷的隆冬,今朝大年初一起来就已经是和煦的春天。这两句通过斗柄指北向东转动的快速过程显示时间的推移,节序的更替,暗点了题中的“元日”。

颔联写诗人已进入四十岁的壮年时期,本应出仕,大有作为,但未曾得到一官半职,虽然如此,他对农事还是非常重视,非常关心。这一联概述了诗人仕途的遭际,表露了他的农本思想,体现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可贵品质。诗人既初隐于鹿门,不仅结交了大批淳朴善良的农夫野老;同时又直接参与了田事劳作。自然有了对农村的深厚的感情,忧喜以共,苦乐同心。但另方面,作为一个有理想的知识分子,不能叫他完全没有奋飞冲天的幻想,正是这样,在诗句里才有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的叹息。时代的隐者都有远大的志趣。所以无论他的出山或其后的再次归田,都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对农村乡土真挚的爱恋。

颈联展示的是一幅典型的田园牧歌图。白天。在田间,诗人和农父一起扶犁耕作;傍晚,在路上,诗人荷锄伴牧童一道回归村庄。由此,人们仿佛可以看到诗人与农父并肩劳动,促膝休息,“但道桑麻长”的情景;仿佛可以听到诗人与“短笛无腔信口吹”的牧童应和的笛音歌声,从而深深地体味到田园风光的美好,田园生活的快乐。

尾联扣题,明确点题,写田家元日之际凭借占卜纷纷预言今年是一个丰收年。显然,这首诗没有状写辞旧迎新的热闹,没有抒发节日思亲的情感,而是将诗人自身恬淡,惬意的情趣水乳般交融于节日气氛之中,令人读来自觉有一种和谐自然之美。

诗中首尾两联反映了我国古代农民非常重视观测天象,注意气候、节令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其中虽有某种程度的迷信色彩,但更多的是从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有一定的科学价值。中间两联叙写了自已的隐居生活内容,其中隐隐透露了作者不甘隐居躬耕的心情,说明他的鹿门隐居只是为了取得清高的声望,以便得到引荐达到入仕的目的。这首诗既叹自己的不遇,惜壮志之难伸;又复悲天悯人,忧农收之不丰,隐然有一心以天下为己任的怀抱。本来,士各有志,人各有愿;而在总的希望的水中,九派百支,主流总趋于一个定向:愿年年月圆花好,愿岁岁人寿年丰。只不过表现的形式不同而已。

这首诗叙写了诗人新年伊始的心绪。前四句写时光匆匆,又一年开始了,自己已届四十,仍未做官,不禁产生淡淡的哀伤。后四句写自己与牧童、农人一起推测气候、年成,不觉又有一丝自适之情。全诗没有明显的起伏,语调平和,而静味深长。尾句“共说此年丰”当有双重含义:一是指农田耕种的丰收,二是企盼即将去长安赴试有一个好的结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