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典语录

描写书信没好的句子锦集90句

日期:2022年04月05日 分类:经典语录

书信闲话散文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唐 ·张籍

云水相隔,悠悠的思念倾诉给远方的亲友或恋人,心先要定下来,在静谧的暮色里,或清晨鸟儿的啼叫声中,就着一方书案,窗外清风徐徐,落叶飘飘,抑或细雨绵绵,雪花片片,笔下轻染烟霞,缓缓道尽深藏于心中的情愫,执笔为念,落字如面。

书信往来是天涯路远,彼此之间信息传递的载体;文字纷飞是相望相守,一种情感的寄托;点画纵横是寒暑易节,相思积蓄出的真诚问候。一纸信笺,传去千里之外的挂牵,也许语句通俗平实,但其中寄予的情感却悠远绵长。雁字回时,心有灵犀,即便只是琐碎的家长里短也让守望的远方柔软了心,还以泪眼。

书信,也称作书扎,简扎,尺牍,尺素,名称的演变传达出中华文化特有的深沉儒雅,流淌着一脉书香气息。现在能查到的最早的书信始于春秋(郑国大夫郑子家写与晋国正卿赵宣子),算来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和平与峰火交相更替的岁月中,一封封书信无不在叙述一段段人世间的沧桑与传奇,或展现中华气节,民族大义,或流露出缠绵悱恻,细致微妙的人情之美。早期有“飞鸽传书”“鸿雁传书”等传送方式,让它多了一点远古的沌朴和灵动。山高水长,轻轻诉说,一路不停歇的发展、演变,到了汉代,建立起成熟的邮驿制度。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也因为在官方与民间所具备的实用价值而经久流传,当一封饱含深情的信笺发自于心,千里跋涉,辗转传至另一个人的手中,多么今人欣喜快慰。开封之时,一纸纤薄,透发出的温情却厚重饱满,暖了人间。

书信往来中,浓浓的亲情与至真的关怀,陪我们渡过异乡的孤寂,冲淡了低落与忧伤,感召我们乐观的去面对眼前的偃蹇处境。这种倾诉交流,在漫漫人生路上会陪我们很久很久,伴我们走过很远很远,温情似水,牵动着彼此的心。

从古至今,从弥漫的硝烟峰火中,穿越过千山万水,行经乡野庙堂,不知记录了多少亲友恋人之间的思念与山盟海誓,不知留下了多少文人墨客的风流雅趣。有田间俚语,有致仕忧郁,有?湘静夜依依的情话,有巫山云中的点点雨意,一个风和日丽的晴日,有原野上千里牧歌声,时光穿越幽暗的旧巷,有乌蓬船摇醉的水榭江南。有对父母安康的挂念,有对子侄后辈的教导和规劝,娓娓道来,一如岁月间泛舟江上,听两岸风啸猿啼,沉醉于漫天的晚云落霞。

它可能是一池静水泛起的波澜,一阵秋风吹过的思绪,点点落花堆砌的闲愁,片片秋叶染红的乡情。笔墨在纸上挥洒,就像在枝头采撷粒粒红豆,为冰冷的历史洒上一片烟火气息,“峰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里寄托着征战中一声声平安祝愿;“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这里有风花雪月下的儿女情长。“鸿雁声里锦书来,片片红枫传颜色”,感叹亲友之间时空上的距离,日复一日的思念终有一天让你拾起了笔独自诉说,情怀时而喷薄奔涌,如洪水溃堤,时而静静流淌,如溪水潺潺,此刻,最难得的是真实自然的心境。

离乡千里,更深夜长,一纸虽轻,字字情重。这是心神合一的妙境,此刻,从容放松放纵,恰好也合了书法创作的要旨,书法不再只是一种技能,同时也是情感恣情宣泄的渠道,情至真处,挥洒自如,纤毫灵动,意趣天成,故而往往有天真无痕的妙作。书法崇尚自由,书信中的书写自有一份轻松与真诚,自古书法大家来往书信中的墨迹最是写的`自信从容,洒脱不羁,出离法度束缚,悲喜之间,赋予文字以生命,散轶于书信中的书法,也徜徉着一种真性情。

不论形式如何改变,文言或白话,家书或致友,横写或竖排,毛笔或硬笔,都不掩一份或激荡山河,或辗转悱恻的情怀,“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这是曹操写给孙权的书信,百万雄师,沿江而下,事关天下的水陆会战,却写的风清云淡,旍旗甲兵未着一字,读来依旧意气风发,睥睨天下;“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这是林觉民的与妻书,坚毅哀婉,儿女情长间字字泣血,论及革命又豪气干云,勇于赴死,每读至此,似见到两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凄美画面。

一方小小的邮票,如同飞鸟的双翼,浮摇展翅,越关山万里,携一纸心底的倾诉,投寄出相思与期盼,文字续情,遥遥牵动两地的心。如今早已迈入信息时代,人们之间的交流沟通简单而直接,电话、手机、网络让天各一方也如近在咫尺。 高科技方便了交流,但总觉少了一丝味道,电脑弱化了人们的书写能力,就像肯德基、麦当劳等快餐食品冲击湘浙鲁粤等传统菜系一样,终归是欠了点火候的微妙。相比短信微信的问候,我还是喜欢于清风明月下静静写下“见字如面”时的那种激动与亲切。一笔在握,让寂寞、孤单、回忆、想念,情感交集一处,如浮云悠悠,如月色盈满衣袖,于喧嚣的红尘中怀一许相思的清寂。

就像小时候在山间废弃的山庙前小心呵护一片片残碎的琉璃,就像在六月的风中扑捕一只粉蝶或红蜻蜓,对它,我有一种尊崇和深深的怀念,如果说中华文化是一条磅礴长河,那么它也是汇集其中的一股清洌的细流。在当下快节奏的时代潮流下,我们都能感觉到,人们已很少通过它互致问候了,谁又知道,它的老迈是否正在让自己成为历史的尘烟,若干年后,随着实用价值的退化,它是不是也会如同神秘美丽的楼兰古国一样,消逝在漫天黄沙里…

书信散文

古今中外,不知多少人都使用过书信,世界各国都曾作为重要的交流思想情感的工具。从唐代诗圣杜甫的一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看来,书信在我国的历史已很久远,在那时就已很盛行,并且显得多麽重要,后又经历一千多年历史变幻,书信一直沿用下来,且曾经盛行过一个时期,在人类的交流与沟通的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人们心目中也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只是到了电话、手机、电脑等信息工具遍布全球的今天,书信交流才慢慢淡化了,即使现在,还仍有一部分人在使用书信沟通交流,书信交流的传统形式还延续着。

书信与我着实有缘,我从小就养成了爱读信、写信的习惯,大约十岁左右就开始读信,到了十一、二岁的时候,就开始给在外工作的祖父写信,给当飞行员的堂叔、当炮兵的表哥写信,还真如同写文章“一发而不可收”,有瘾似的,来了信就读信,读完了信就回信,当成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现在想来,祖父曾当过老八路,堂叔是五十年代的飞行员,表哥是七十年代的新时代军人,我这不正是从为“三代军人”开始写信的吗?及至到了中学,广西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打响了,前线将士浴血奋战的牺牲精神激励着我,我和同学们自发地组织起来,为卫国的勇士们写信。我现在还依稀记得,那时的心情是多么激动,似乎写信也成了一件自豪的事情,因为这写的不是一封普普通通的信,信中表达了对前线勇士的无限热爱、鼓励支持,并坚决表示,毕业后也要像他们一样去当兵,报效可爱的祖国,这封信燃起了我对参军的渴望之火。

后来,我也真的参了军,从家中往外写信一下子调转了方向,变为从外往家中写信。这个时候,我才觉得,儿时写信那是一种兴趣,那是别人来了信,被动地一种表现,而当兵在外写信,那是主动地发自内心地寄托情感地表达。而且我觉得,这个时候的信在我心目中的重量更重了,觉得沉甸甸的;价值更重要了,懂得了家信在心中的价值;感情色彩也更浓了,有时写着写着就写不下去了,思念的泪水早已打湿了信笺。写到这里,我的心已经飞回了部队,去追寻过往那段写信的经历。

那是三十多年前的一段往事,那时候,我刚刚当兵,当时的条件哪敢跟现在相比,跟亲朋好友通讯联系这样方便,闲着没事打个电话聊聊天,遇事用手机发个短信,什么事就解决了。我当兵那阵子,部队里没有外线电话,更没有手机,遇到急事的时候,就到邮电局发封电报,不过,遇到急事的几率都很低。平时,想和父母、其他亲朋好友交流、沟通,只有通过书信这种方式来表达,鸿雁传情也好,述说感念也罢,所以家信就成了我们每个当兵人盼望得到和寄托思念的唯一方式,也成了部队一道靓丽的风景,虽然书信有时要在路上走七、八天,有时甚至十天半月,但那是跨越几千里传递的是父子情、母子情、夫妻情、情侣情、亲友情,怪不得古人都说:“家书抵万金”呢,我们也似乎体验到了。

大凡当过兵的人都知道,“新兵信多,老兵病多”,这似乎成了部队一句名言,也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新兵写信就是多,尤其刚当兵的人都有过切身的体验,忙得连队通信员分发信都费好长时间。我们刚当兵那阵子,都想急着给父母写第一封家信,再给要好的同学、朋友写写信,有谈了对象的,还要给未婚妻写信。信里说说新兵连的生活情况,初当兵对部队的感受,望远隔千里的父母和亲朋好友不要挂念。再询问一下家里情况怎样?自己也好放心。这就满怀深情诉诸笔端,编织一种思念;天天期盼家中回信,守望一个幸福。新兵几乎都是这样,将家信转化为表达乡愁的一种方式,一页页薄薄的信纸,遥寄着对故乡的思念和眷恋。

当我铺展开信笺写第一封家信的时候,我的心已飞回到遥远的'故乡,我的眼前晃动着父母和亲人的脸庞,我的泪水不由得盈满了眼眶,伴随着思念的情愫,“吧嗒、吧嗒”地滴落在刚买的信笺上,信笺上滴满了泪水,泪水里浸透着思念,我就索性先不写了,停了一会儿后,我看到战友们都在写家信,就坐不住了,还是坚持继续写信,这个时候,灵动的笔尖上盈满的不是墨水,而是思乡的泪水,我清楚地记得,一个堂堂的高中生好不容易才把第一封信写完了,这是我铭记在心的第一封家信,使我永远难忘。

说起书信,我还想起了一段往事,我们这些新兵经过三个月的艰苦训练,分到了老连队,这个时候也急着给父母写信,说一说部队分配情况,让父母和其他亲朋好友放心。我和20多名新战友忙完了工作就趴到床铺上写信,写信的空档儿我就发现,一个同年入伍的河北河间籍的战友,并不急着写信,他一会儿在屋里坐坐,一会儿到外面溜达溜达,显得没事的样子,不过,看紧蹙的眉头,似乎还有什么心事。待我写完了信,他就凑到我眼前,开始外面都不太了解,我还以为找我谈谈心呢,结果他满脸羞赧地对我说:“咱俩都是同年入伍的,我求你帮个忙,帮我写写信,我没上几年学,确实写不了这玩意儿。”开始我还不相信,一看面前这么个精神的小伙子,哪能不会写信?再一看他那副十分真诚的样子,想起了别人写信他闲着没事就溜达的时候,我相信了,并痛快地答应了他,这个战友当时那种感激的表情我都没法形容。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从此,我便开始了长达三年帮这个战友写信的“马拉松”之路。

开始是给他的父母写信,这对于一个高中毕业生来说并不是难事,因为写信只是把事情述说清楚,对方能看明白就行了,再说,给他父母写信,也不用拐弯抹角的,直说就行了,父母也知道他不会写信,不会怪罪别人替他写信。我就按照这个战友要表达的意思,给他父母写了信。接下来的情况就不同了,他说让我给他当兵前刚谈的对象写信,我一听就懵了,我这心里“压力山大”,诚惶诚恐,怕的不是写信的事,而怕的是写信之后的事,因写信引起误会造成的结果,可以想见,轻者,摩擦、矛盾。重者,吵架,吹了。不敢想象,不可想象。我对这位战友说,我不敢写,也不能写,我还没谈过恋爱,这样的事确实无能为力。战友说,你就大胆地写吧,没事,你不写,我自己也不能写,还是得找别人代写。看着战友无可奈何的样子,我很同情他,也就勉强答应下来,不过,写信的时候,我起初想尽量多用战友的“嘴”,少用我的“笔”,可征求战友意见的时候,问怎么写,写什么?他支吾了半天,也没说出什么来,他不好意思说,也说不出什么来。这样以来,我只好硬着头皮,思索了半天,就从第一封信写起,既不能太华丽,又不能太枯燥,包括开头称呼也斟酌了半天,这比给自己女朋友写信也难多了。

在没有别的办法的情况下,我只好“投石问路”式地给战友的女朋友去了信。过了不长时间,战友的女朋友回信了,我这心里总算一块石头落了地。可问题又来了,战友拿着信让我看,读给他听,我接过信来一看,隽秀的文字映入了我的眼前,再一读信里的内容,潜意识告诉我,这不是一般的人。我便问战友:“你女朋友是干什么的?字写得这么好,而且很有文采。”战友告诉我,他女朋友是当教师的。我一听,就不想再给战友的女朋友写信了,怕闹出笑活来。可又一想,若换了别人,笔迹又不一样了,万一被识破了,可就麻烦大了。没办法,我只好仔细揣摩着战友和他女朋友的心理,使出浑身解数,发出了一封封爱意深深、情意绵绵的信,战友也收到了一封封爱情蜜意的信。就这样坚持了长达三年的“情书”长跑,直到战友复员回家。据说后来战友的女朋友发现了这件事,也很理解,原谅了他,由这件事我想到,书信帮了一个大忙,促成了一段美满的姻缘。

书信这条线又把我牵引到老山前线,1984年底,我所在的总参通信部队接到上级紧急命令,赴云南老山前线执行作战任务,刚听到这个消息时,有点震惊,接着,部队首长就发出了作战动员令,态度是那样坚决,我和战友们义愤填膺,主动请缨,纷纷向部队首长递交了请战书。当时,我怕父母受不了这个打击,就把信里套信,转到在河南的战友那里,再由战友从河南寄给母亲,这样虽然发信的时间延长了几倍,但母亲一直认为我工作忙,并没有引起别的怀疑,又过了几个月,邻村一个战友回家探亲,就说我到云南前线打仗去了,这话不知怎么就传到我母亲耳朵里了,当时前线战事正急,母亲心里焦急、难过,整天默默流泪,在路上怕别人看到,回家又怕年老的祖母看到,从办公室往返于我家有一条长长的大胡同,大胡同拐过了一道又一道弯,装满了母亲的思念,不知留下了母亲多少思念儿子的泪,即便是这般挂念,她还怕影响到我的情绪,在前线不安心,在回信中从没谈到上前线这件事,把挂念儿子的泪水默默地咽到肚子里去,在信里始终写道:家里一切都好,不要挂念,安心工作。现在想来,多么理智的母亲啊!明明知道自己的儿子上了硝烟弥漫的战场,明明心里十分牵挂,而把百般的牵挂埋在心底,全力支持儿子驰骋疆场,保家卫国。在这次自卫反击战中,我荣立了三等战功,当我胸前佩戴上闪闪发光的军功章的时候,我首先想到了我日渐苍老的母亲,军功章上有我母亲的一半。在前线给父母写信这件事,本想玩个“小技巧”,别让父母担心,可因战友的原因,还是给母亲造成了伤害,我一直觉得心里难过。

书信与我的故事很多很多,我还在广西前线过春节时致家乡百万人民的一封信,发表在《平度大众》头版头条,引起了强烈反响,平度三中、六中的学生纷纷给我去信慰问,我与他们保持了通信联系,这是书信架起了当代军人与中学生的友谊沟通的桥梁。我还通过书信与莫言、官景辉、李燕杰、马识途、李存葆、叶春华、张保庆、沈鸿根、官伟勋、毛秉华、田永清、蓝怀昌、魏德泮、田永庆、王振华等等取得了联系,从信中字里行间受到了鼓舞和启发,感到受益匪浅。

如今,虽说电话、手机、电脑在家庭几乎都普及了,写信的很少很少了,但我有时还拿起笔来写信,找找那种感觉,追那种渐行渐远的踪迹,回忆回忆从前,书信给我带来了许多许多,让我永远难忘,今生难忘。

书信的散文

一直幻想我有一双翅膀,因为只有那样我才能变成天使,一直幻想我能在天空中翱翔,因为只有那样我才能飞到我想去的地方!

一阵微风,不知是吹散了愁绪还是吹来了悲伤,不经意间,还是忤逆了我的意思,原来,这么快,我便离我的梦越来越远,便和期待的幸福国度檫肩而过梦和水晶球都碎了,是我,亲手破坏了这一切,我原来拥有的.第一次感受失去的痛苦,没想到竟是离别.曾经,快乐的我认为离别是天方夜谈,现在,我相信了,当你来到一个陌生的群体,渐渐习惯了它,习惯了身边的人对你的呵护,习惯了他们对你的关心,习惯了这一切一切,可是,她们却突然离开了,而我,群体中的一员,还在太平洋中心徘徊,迷惘着……就在此时,我又来到了一群陌生人中间,一切是那么快,我来不及察觉,更来不及做任何反应.有时候,我很想恨她们,留下我一个人走了,却始终找不到理由,于是我便安慰自己,说不定我又象以前和她们一样,很快就适应了呢?事实告诉我,我做不到,我不能忘了和我在一起六年的'她们,我忍受着,怀念着,煎熬着!

风过了,一切都恢复如前,而她们和我那些曾经快乐的友谊,被我锁在了心灵里最深的府邸,那个地方留下了一道深深的伤疤,成为了我对我们友谊的最大的付出,也成为了我永远的骄傲.偶尔在记忆河流前翻找那些被遗失的曾经,而这一段永远是最大最耀眼那一颗七彩石,闪耀着,很美,却也最容易让我受伤.

好了,雨停了,风止了,虽学不会忘记,却学会了微笑着面对,让一切最美!

书信优美散文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书信似乎早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线,除了公函之外,很少有人再去专心致志地写一封书信了。可以说书信已经被打入了历史的冷宫,令现代的年轻人不屑一顾。

书信是时代的产物,这么说其实有些牵强,毕竟在电子时代之前,人们一直是以书信作为联络的工具,后来逐渐有了电报、电话之后,书信的作用仍无可取代。只不过在电脑时代到来之际,逐渐的有了微信、QQ等各种联络交友的方式,书信才渐渐地降低了使用频率,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刚开始学习写书信,是在学校里的初中阶段,当时的语文课,老师都会交给大家书信的书写方法和格式。从题头的尊称到结尾的落款,从内容的主次到收件人的联系地址,从信纸的折叠方法到信封的书写格式,老师都会认认真真地交给大家。

那个年代的学生们,没有现在这么多的游戏,在学会了写信之后,教室里可就热闹了起来,因为老师布置的作业就是练习写信。大家相互地学习、鼓励,写得好的书信成为了范例,写得差的书信被要求重写。还有部分同学把原来的递纸条,也改成了写信。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首《春望》是出自于唐代诗人杜甫,寥寥十字,身处战乱,怎一个思念了得?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这首《寄夫》是出自于唐代诗人陈玉兰,既有深厚的恩爱,又有强烈的哀怨,道出了思夫的复杂情感。

鸿雁传书,鱼传尺素,一纸红笺寄相思。还有很多的古人在书信方面留下了千古绝句,一直到现在都在歌颂传唱。由此可见书信在历史的长河中所做出的贡献!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网络覆盖着整个世界,天涯海角朝发夕至,天上人间瞬息相通,似乎没有了书信存在的必要性。其实不然,书信的作用仍不可低估,因为书信可以让人们捧在手里,醉在心里,因为书信里面承载着情感和诗意,因为书信可以珍藏起来化作永久的回忆。

其实我真正的使用书信,是从十八岁开始的,那年年底,与一群气血方刚的同学一起,弃笔从戎,投身到了火热的部队大熔炉。从此之后,书信便成了与老师、同学和家人联系的工具。

每逢周末,连队会给大家安排写信的时间,让大家克服想家的念头。每当把家书寄出之后,则会在心里面默默地念叨,哪一天能够收到回信?是父母寄来的家书,还是恋人寄来的情书;是同学寄来的问候,还是老师发来的祝福?

前几天战友齐聚沙河,指导员讲了一个关于书信的故事:那是在我们连队的部分战友,配属到前线部队的时候,在猫耳洞里面发来的信件,表达了他们对参战的决心和对老连队、老战友们的问候。

当时正值周末连队会餐,通讯员把这封来自前线的信件,递给了指导员。指导员早就牵挂着这批出自连队的精英,立即就停下了手里的碗筷,把信件打开来看。

连长听到是来自前线兄弟们的来信之后,就要让指导员读给大家听。可是不知道看了几行,指导员的眼睛就湿润了,刚读了个题头,嗓子就哽咽了。只见指导员强作镇静地起身走了出去,一顿丰盛的午餐被一封用鲜血和生命写成的书信所替代。

关于书信,其所承载的不只是简单地问候和交流,还被人们赋予以更多的情感因素。

在两岸交流刚刚开始的时候,台湾陆军上将寄回来的家书,因为担心大陆的政策,把对父母的尊称改作其它称呼,害怕给家人带来麻烦,足可见在心理层面承受了多么大的压力。

还有一个甘肃陇南的网友,当了解到我的战友上过前线之后,就向我打听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在自卫反击战开始以后奔赴前线的战士。

当时全国号召向英雄学习,开展给最可爱的人写信活动,这个网友就与这个战士联系上了,一直保持着书信联系。自古英雄爱美人,一来二往俩人之间产生了感情,期盼着和平之后,一起走进婚姻的殿堂。

可是这个战士给她的最后一封信,就是在一次战役之前发出的,当时在二五八高地的掩体里面写下的。

在信里面写到:等这次战役结束之后,自己要是能活着回来,就会被安排到军校报道,自己决心把毕生精力贡献给部队,贡献给祖国的国防事业。

在信里面还写到:等待这次战役凯旋之后,就回去与你见面,拜会一下你家里的老人,把你我的恋情确定下来。------

多情的姑娘,甭提心里面是多么地高兴了,痴痴地等,傻傻地盼,可是再也没有了这个战士的音讯。后来一直在多方打听,始终找不到一丝影踪。

我与这个网友是三年前结识的,当她说明了情况之后,我也开始帮忙找寻,毕竟信件上的'资料有限,所以至今没有结果。据说她在等待了三年未果之后,就带着这个战士寄来的书信嫁人了,而且至今一封不少的压在了箱底,烙刻在了心上。

关于书信,其实里面还有很多的乐趣,这是网络上的任何交流工具或平台所不能具备的。

书信的收发双方是面对面的炙热情感,未收到前牵肠挂肚,收到之后喜笑颜开。虽然发信到收信之间有一段时间的距离,可正是这段距离才增加了思念的浓度,促进了友情和亲情。

现在是泛文学时代,人们都不再是文盲,原来的时候*写家书,*写情书是经常有的事情,为此还有过不少的笑话呢。还有就是当时的交通不便,邮政局少,就托人代转书信等。只要是上了些年纪的人,都会对书信有一种割舍不断的情愫。

除了诗人之外,对书信把玩得最好的就是那些集邮爱好者了。方寸之间,天高地阔;益智怡情,寓教于乐。每当新邮票发行的时候,都会吸引着那些邮粉们,恐怕与新邮票失之交臂。

原来的年代条件有限,信笺单一,人们就开始在折叠信笺上下功夫,除了一些简单的折叠方式之外,譬如三角形、心形和千纸鹤的形状就别有韵味,会说明自己的心灵手巧,吸引和打动恋人们的心扉。

在今天能够认真写一封书信的人已经不多了。这边一句短信,那边一句调侃,这边一句哈喽,那边一句OK,时空缩短了,感情淡化了,这对于当代人来说,究竟是幸事还是不幸?只好让时间给出答案了。

这只是自己对于书信的一己之见,有待于与大家共同商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