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典语录

描写正月十六游百病的句子集锦五篇

日期:2022年09月03日 分类:经典语录

苍溪民俗-游百病作文

【苍溪民俗——游百病篇一】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正月十五元宵活动,不单单在一个“吃” !其内容多种多样。而我的家乡四川省苍溪县,正月十六的“走百病”则更具特色了。

“走百病”是通过游览散步消除百病的一项健身运动。此活动最初仅限于妇女,旧时妇女多操持家务,养儿育女,因此身体劳累,体质较弱,容易生病,在每年正月十六日这天,以驱除病邪为主要目的,出门四处游走,意谓将家里病邪驱散。将人体的各种病痛“丢”在山野,一年四季健康通泰。天长日久,形成传统习俗。

正月十六这天,人们早早地出门,有抱着孩子的妇女,有被搀扶着的病人,也有拄拐杖的老人等,乡间的道路上、树林间、山岗上、河水旁到处是游走的人群,公园里、街道上都挤满了人。人们边走边看,有时还边走边唱,精神为之振奋。通过野外游览,饱览如诗如画的'家乡美景,呼吸新鲜空气,有益于身心健康。 还有的“游百病”的人们大多数都流连在红军渡、梨博园、杜里坝、滨江花园,徜徉于嘉陵江畔,信步于西武当山,去那里品尝美食,去那里畅游诗话雪梨廊,体味梨乡文化风韵,去那里欣赏梨乡美景。

家乡的“走百病”不正蕴涵着“防病健身”、“养生保健”的深远意义吗?如今人们丰富多采的春游活动,街头巷尾广泛开展的冬季舞蹈健身、形形色色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也正是“走百病”这一传统风俗的延续和发展。

愿这一民俗继续沿袭下去,愿家乡的人们安康快乐!

【苍溪民俗——游百病篇二】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六“游百病”,在我的家乡—苍溪,那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这一天,男女老少,几乎倾城倾巢出动,像候鸟迁徙般出门到四处去游玩。

放眼远望: 梨博园内,人影瞳瞳;滨江路上,人流如潮;杜里坝内,人山人海;红军渡,西武当,游人摩肩接踵……大家扶老携幼,呼朋引伴,结伴而行,或观赏自然风光,或登山俯瞰四野,或草坪屈膝打坐尽兴游玩,或带小孩河滨放风筝,或山上寺庙敬香祈祷……他们尽情地享受着“游百病”带来的欢乐。

说起苍溪“游百病”风俗的由来,至今还流传着一个有趣的传说。据说很久以前的一个农历春节,天府之都被一支外族武装围了个水泄不通。这里历来少战火,城墙早已年久失修,如何抵挡敌侵!百姓们闻风而动,挖土加固城墙。城墙见天上涨,不料,风侵露寒,加之连日劳累,城中闹起瘟疫,许多人卧床不起,筑城人数锐减,城墙浮土也未夯实。正月十六清晨,城外号炮响起,敌军攻城。霎时间,杀声大起,金鼓齐鸣,万箭齐发,云梯直上。顿时,守城军丁百姓奔向城墙,男女老少齐上阵,连许多患病的人也硬撑着跟上去。人们手挽手,肩并肩,踏着节拍,将新土踩得牢牢实实。守城军民脚踩实土,同仇敌忾 ,砍的砍,戳的戳,终将敌退,意想不到的是,那些身染瘟疫的人,在分享胜利的同时,不约而同地发现自身的病不治而愈了。人们认为,正月十六是个好日子,走出户外能去病去灾。于是,从唐代起,就流传下来,在这一天去“游百病”。这一习俗也从成都向天府四周辐射,苍溪正月十六“游百病”也由此应运而生。

随着岁月磨砺,沧桑演变,其它地方 “游百病”早已淡化,而苍溪的“游百病”民俗则世代沿袭,经久不衰。据人们讲:经过正月十六这一游,就会使“百病”在舒心畅快的短距离旅游中,全部“遗”在路上,“遗”在野外,使得“百病”全消;没病没灾的会好上加好,更加健康;有病有灾的正好“遗”掉,逢凶化吉,时来运转!

从科学的层次考证,我们其实会发现,正月十六“游百病”就是一种春季的全民健身运动。常言道“走一走,能活九十九”,徒步锻炼是获得健康体魄,抵抗各种疾病的有效方法。 因此,“游百病”对人们身体健康有着积极的意义。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以车代步时候多,锻炼时间太少太少,徒步运动十分有限。这样看来,我们不仅要正月十六“游百病”,更要天天“游百病”。

我们家乡对此民俗非常重视,“游百病”已经从传统的地方习俗演绎成了一场生动的全民体育盛事。不但正月十六“游百病”,还在玄武广场等地方,更增加了健身项目展示、自行车运动、象棋比赛、网球比赛、乒乓球比赛等老少皆宜文体项目,让人们在节日里尽享受着全民健身活动的乐趣。

苍溪民俗-游百病小学生作文

轻轻登上白塔山长满青苔的石阶,一眼便望见远处一座座古色古香的建筑,门口有一块大匾,写着:兰州民俗博物馆。

某天,我走进了这个地方。一跨入大门,城市的喧闹好像被隔在了门外,迎面而来的是一种厚重的、历史的气息。整个大厅几乎只是昏黄色,不禁令我屏住了呼吸,慢慢踱步向前。

这里一件件艺术品都令我目不暇接,眼花缭乱,他们或是时代的印记,或是文化的传承,或是民俗的象征,都值得细细品味。有远古时代的陶瓷,形状各异,画满了复杂的花纹;有《清明上河图》的手工剪纸,长达几米,其做工精细程度使人惊叹;也有黄河边商旅之队的骆驼标本,栩栩如生;还有千变万化的秦腔脸谱,喜怒哀乐,世间百态都仿佛蕴藏在这表情里了。其中令我念念不忘的,还是几尊令人为之一振的蜡像。

其中一组是一个民谣乐团。他们清一色大褂长衫,都一动不动地在展厅中央立着。我走进,细细端详起来。其中一个手操一把二胡,紧闭双目,脸上全然一副沉醉其中的专注表情。他端坐在椅子上,指节骨还些许发白,显然是用了力的`缘故。还有一个站在最前面,右手扬起,双唇微张,眉宇间拂上了一层淡淡的哀伤——似乎唱到高潮部分,倾注了自己的全部感情。盯着他突出的喉结,感觉下一秒一个亢亮的音符就会滚动出来。远望舞台上的几个人,灯光下亦真亦幻,都是活的了,他们奏的究竟是《小桥流水》还是《二泉映月》?

另外一组是打铁师父和徒弟打铁的场景。约莫六七十岁的老头儿,胡子眉毛都已花白,身材却很结实。尤其是那挽起袖子的双臂,青筋暴出,非常有力。他弓着腰,卖力地在砧台上捶打,丝毫不肯懈怠。他紧锁双眉,额角的皱纹里还有晶莹的汗珠渗出来。徒弟则敲击着一杆铁叉,似乎在检验做工是否满意,他认真得仿佛忘记了时间,我亦被他带入到这种勤劳、热情的情绪中了,这组蜡像,若不是静止不动,真是活灵活现——远可以看到打铁铺里忙忙碌碌的师徒俩,近则可以看清他们脸上的每一滴汗水、每一层扑上去的灰尘。

除此之外,还有淳朴亲切的绣花姑娘、认真作画的小沙弥、高大威猛的蒙古大汉、慈祥和蔼的叫卖老头儿……他们一个个向我走来,似有千言万语。我也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喂,老爷爷,您的酿皮也给我来一份尝尝啊!喂,大姐姐,绣的什么花呀,我猜是大红牡丹上飞了几只蝴蝶。喂,小沙弥,能给我讲讲你画的是哪尊佛像吗?

我独自徘徊在幽暗的长廊里,伴随着古老的民俗文化,伴随着耐人寻味的、需要沉下心来感受的艺术。

苍溪一日游作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苍溪一日游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月底,妈妈带着我去了趟四川苍溪游玩。要说苍溪的特产就是我最爱吃的大雪梨啦,所以妈妈就带我去了苍溪梨博园参观了一番。

一进那大门,映入眼帘是一棵棵密密麻麻的梨树,像士兵方正,整整齐齐站在那里。梨树不太高,树干灰白灰白的,树皮凹凸不平,七折八弯往上长者。一眼望去,漫天都是绿澄澄硕大无比的梨子,诱人极了,我感觉像是泡在梨的'浴缸里。走进一颗梨树一看,梨子有圆圆的像灯笼,有椭圆形的向橄榄,还有三角形的像坐着的弥勒佛......有些雪梨成熟了待人采摘,有些熟透了掉在了地上,有些是用纸包裹起来的,咦,好奇怪哦,为啥都用纸包起来呢?我转身好奇地问妈妈,妈妈说:“这是为防止虫子吃了。”我紧接着问妈妈:“哪个黄色的纸片挂在树上的是干嘛的呢?”妈妈走近看了看说:“那是专门防止蚊子爬进袋子里用的,有一股香味。”哦,我知道了,香味把蚊子引诱过来,蚊子万万没有想到。一爬到上面就黏住了。

接着,我就对妈妈说,那些梨子好大又好吃,能不能摘一个吃呢?妈妈突然板着脸说,这是博物馆的园子,虫子都不给吃,人更不给吃喽。突然妈妈看见一个又大又香的大梨子,妈妈也有点动心说,咦,要不我们也摘一个尝尝味道?我心里就纳闷了,不允许我吃,她自己心里就吃起来了。我说,就摘一个吧,于是妈妈摘了一个我们吃起来了。

我尝了一口,啊,真甜真脆啊!一股冰凉的汁液流入我的嘴巴里。妈妈也连连点头,认为这个梨子好吃。我们吃完梨子就高高兴兴出了梨博园,边走边想,今天真是一举两得啊。今天不仅知道梨子不被吃的秘密,还尝到了“大梨王”,我现在还在回味呢!

优秀作文集:游百病

游百病

姜静玮

在我的家乡,从我小时候起,端午节,就与端阳、粽粑、游百病这些词汇紧密联系在一起而分不开。每次一提到端午,就联想到农历五月初五、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这些词汇。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叫法达二十多个,有称端五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屈原日、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五蛋节等。“端”字有“初始”的意思,“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端午”。《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待到长大后,在我的家乡过端午节,与过年、过正月十五元宵节等这些节日是不同的。后者是待在家里过的;特别是七月半,不仅待在家里过,而且还是为祭奠死去的先人而过的。七月半这天,在月黑风高的秋夜,要烧纸钱给故去的先人,以免他们在阴间缺钱花而备受他人(其实是他鬼)欺凌。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过端午还不是整天待在家里,而是要去游百病,满山遍野地去游玩,连节日饭都没有回家吃上,大家都出去游玩了,没有烹制一桌好饭好菜,父母也没有责怪的意思。

游百病,又称走百病,流传于四川、陕西和贵州等地的汉族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是通过游览散步消除百病的一项健身运动,多在妇女、老人、小孩或体弱多病者中间进行。游百病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端午这天,男女老幼往野外游玩,穿新衣,在中午一时左右,路上山上或树下挤满人群,手抱花草,非常快乐。晚上回家将花草和水煮开洗澡,老年人称为“游百病”及“洗百病”,不出去游百病及洗百病的人,一年到头就不会获得吉利,寄托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作为一种古老的汉族民俗文化,一大早,大人先打扮小孩,然后打扮自己,把平时舍不得用的护肤脂化妆品用上,把一年来未穿的新衣服穿上,给牲畜添足草料,草草地吃过早饭,装上给小孩子买饼干、吃凉粉的钱,一把锁把家门锁上,全家人出发了,几十里的路上全是人。拖拉机、摩托车、自行车不能用,用步行。孩子们也高兴,在人流中钻着。人们一边行走,一边和熟人打招呼,看人家的青苗,比自家的庄稼;看人家的俊男倩女,比自家的孩子,各条路上全是人流。

在我的记忆中,游百病的情景,从飘飘渺渺的时间深处中,向现在的岁月飘了过来。

记忆最深的,那年还在外地他乡的学校读书,快毕业时到邻近的黔西县去实习。水田里,到处站满了扯秧插秧的男男女女。有的在田埂上把捆扎好的秧苗均匀抛洒在水田里,有的牵绳插秧,秧苗插下去以后,横看竖看一窝一窝的秧子,在水田里都很笔直。我在一块水田里,学习开拖拉机耕田。那天是端午节,忙碌了一上午的农民们,晚上脱去做农活的服装,换上新衣服。到了傍晚,三三两两,向水西公园的观文塔游去。到了林密深幽的塔边,黑压压的游人拥挤不堪,大家去的去,来的来,人群望不到边。我感受到了在异地他乡游百病,佳节在外,心中思念父母以及家人心切,内心充满无限的空落寂寞。

从学校毕业之后,命运之神用一把冷漠的弓,把我射到了贫困落后的僻静之地。在故乡,每当端午节到来,小镇上,在一个叫做小田坝的路上,十多里山路,有驾驶农用车或摩托车的,用不了几分钟,就把这些好奇的游人,送到了听说在对唱山歌的小田坝的'歌场上。而绝大多数的游人,由于没有车,就凭着两条腿,走在山路上,美其名曰实现自己真正在游百病。等到他们或被日晒,或被雨淋,赶到人山人海的小田坝时,山歌的高潮已然过去,盼来的也许就是谈情说爱的年轻人们争风吃醋而痛殴一场,那武打的场景,有的被打得鼻青脸肿,有的被打得满山遍野逃跑。当地镇政府,已经掌握了这些无赖的一些动向之后,一到端午节,就要在还没有正式将端午节列为国家法定假日的那些年,自己放自己一天假,提前赶到小田坝,防止游人打架斗殴。

小田坝中间有一个湖,躺在绿油油的群山环绕中,碧水清幽。有游人在湖中划船,有游人在湖边烧烤,有游人在湖中游泳。岸边,谈情说爱的情侣牵手而过。时不时有山歌对唱的声音响起,飘过山林,鸟鸣也互相唱和。去年端午节,我从城市回到老家过端午节,与家人一起来到小田坝,已是傍晚夕阳西下、倦鸟归林的时刻。我们一边吃着小吃喝着矿泉水,一边赏着小田坝散漫的时光。没想到未到一年,时事发生了风逆云转,同去游百病的侄儿刚以优异成绩考入毕节一中,读书未及一月,便患上绝症殒命于重庆某一著名医院。游百病只是民风民俗而已,只不过是祈福身体健康。真正的人的健康,还是要得益于定期进行身体体检,从而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的。

故乡的端午节,与满山遍野盛产的中草药分不开。在城市新华书店一带的街上,中草药压断一条街。人山人海之中,有时十分钟能穿过的街道,挤得一个多小时也穿不过去。记得有一年,白天在雨龙山挖草药游百病,晚上,华灯初上,便避开拥挤的中草药一条街,绕行向北门奢香墓涌去。听说那里将要播放露天电影《奢香夫人》,奢香墓地播放老电影《奢香夫人》,想想别有一番情趣。而且奢香博物馆在端午节的晚上,免费接受城市夜间前来游百病的市民,游人蜂拥而至。到处挤满了人,游人们呼儿唤女,骑马马肩,抱着孩子背着孩子,扶着老人的,全都兴趣盎然,好不热闹。在奢香墓,重看老电影《奢香夫人》,与电视连续剧《奢香夫人》又有不同,其味极浓。

端午节,是一个民风民俗极浓的节日;游百病,是故乡端午节一个典型的特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