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典语录

描写日本艺妓妆容的句子合集五篇

日期:2022年09月08日 分类:经典语录

描写日本京都的散文

导读:京都是日本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于794年起被多次被定为日本的首都——“平安京”, 成为日本的政治及文化的中心,“首都”在日本当时称为“京之都”,因此“京都”后来成为了此城市的专有名词。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描写日本京都的散文,欢迎阅读!

描写日本京都的散文(一)

三天二夜的京都出差,行程非常紧凑,忙得半死,每天回到Hotel倒头便睡着了。不过只要有30分钟的空挡时间,又不影响同行者的心绪下就会想去嗅下京都的"古"味。

很多中国人对京都的钟爱多少受台湾比较文学家林文月女士的《京都一年》的影响。虽然是三十多年前的作品,四十岁以上的旅游爱好者一定会被她的文学功底吸引。她用平淡而真实的语言,把京都介绍得淋漓尽致。

如果你是一个京都迷,我建议你第一次来京都前先不要去读那本书。否则整个行程你会觉得"原来如此""真是这样"。失去你自己的感觉。不妨在旅行结束后,回味京都时,细细品味一下她的作品。你会体验到"古"的存在。

去京都,会发现它其实就是在中国已经看不到的中华文化的复制版。很多人在感谢二战期间盟军(说美军比较准确)没有对京都进行空袭才有今天的文化京都。有人说美军中有懂得珍惜文物的将军,也有说当时京都的日军军事设施少。这些都是安慰自己的猜测。不过事实上京都避免了那场战火的灾难,不仅给日本民族也给整个人类留下了文明的财富。在中国以外的地方能感受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这就是京都给我无法抗拒的诱惑。

来京都犹如科幻小说般穿越时空隧道来到了唐朝的古都。有感怀历史或去运古寻根的感觉。看见"不许荤辛酒肉入出门"的佛教的警示语,都是原版沿用汉语,不免有些伤感起来。

京都拥有17处联合国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1600多座佛教寺庙和400多座神殿。京都与巴黎、伦敦和罗马齐名,是世界上最富有文化气息的古城之一。也是每个文化旅游爱好者至少要去一次的游览圣地。去感染一下那里的气息,沾上点远古时代的"味"。

毫无疑问,京都的著名景点太多,不知从何下手。特别是像我这种非专业旅行者常有的苦恼。

以前我说过,旅行如读书。游京都就是在读一本历史书。因时间有限,今天我读的是银阁寺、京都御苑/御所,本愿寺这三章。

很多专业旅行人士说,春季在东京横滨赏樱,那樱花的美,会令人醉死梦生。秋季在京都看红叶。红叶的舞姿,会让那躁动的心变得平静。就如读书,同读一本书,每个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所以不能一概而论。

第一章是文化篇一一银阁寺。

它是幕府第八代将军足利义政于1482年创建。也是日本的东山文化的发祥地。仿他祖父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的金阁寺而定名。利用东山的一年四季风釆迵异的自然景观,展现了内涵深邃的东山精神文化世界。

本堂前銀沙灘、向月台二个纯白的砂盛据说是有江户时代的痕迹。我对此印象深刻。白沙的模样自体被叫做「沙紋」。日本的庭园非常常见,叫枯山水的沙纹。做成水流,海波浪等、非常抽象。象徴着什么呢?是迎神送鬼?又有人说是代表禅的境地,佛教的无常。到现在还没弄明白为什么要白沙?只能说是一个非常高的精神性的境界。

和服与这里的风景非常和谐。所以京都人兴起了一个租和服游的风潮。看到穿和服的女郎,可以判断大部分都是外地来的'游客。走在我前面二位就是来自韩国的美女。京都人是聪明的,让别人掏钱去装点自己的江山。

小巷里有许多中古书店,在那里中国的四书五经也能找到。难道真的散步在唐朝的大街小巷?

有文化的地方就是不一样。连禁止停车也献上一束花。在别的地方可能会标示"报警"或"罚款"更严厉的给你"放气"等。

第二章是实物篇一一京都御苑/御所

京都御苑是位于京都中心部的旧皇宫。京都人习惯上称为御所。从公元781年的平安时代奈良迁都到明治维新的1074年中,它一直是历代皇帝的住所及家人居住和办公的地方,后又成了皇帝的行宫。随着幕府的没落和明治皇帝重掌朝政,新的皇宫移至东京。现在已成为宽阔而绿意盎然的市民休闲地。

东西约700米,南北约1300米、占地总面912022平方米。19世纪下半叶皇宫迁移东京之前,曾是贵族住宅鳞次栉比的一角,现在修建成了公园,园内铺着卵石散步小道,绿茵茵的草地上四季花卉令人赏心悦目。

500多种类长青树,祈求皇权的永续长存。

旧王宫位于整个地块的中心偏北,外围石垣,内铺白砂。以土木墙围合,东有建春门,南有建礼门,北有朔平门,西有皇后门、清所门、宜秋门。

内里以建筑为主,最重要的紫宸殿区,是皇帝即位、接受朝贺的地方。

皇后居住办公的地方,被称为皇后御常御殿区。另外,还有两个皇帝日常办公的地方及册立太子举行仪式的地方。

想进到御苑内部,不需要门票,但需要提前一天预约。据守门的宫内厅人说,办完手续后,御苑负责人会安排好时间,由一个导游和一个保安负责带入苑内,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离开。我当然没有那时间了。

最后一章是精神篇一一东本愿寺。

东本愿寺为佛教净土宗大谷派总寺院,位于京都下京区。为征夷大将军德川家康把原来的本愿寺一分为二而建立。

大师堂相当于中国佛寺的大雄宝殿,南北76米,东西58米,高度仅次于奈良的东大寺,是京都最大的木造建筑,也是世界最大的木建筑之一。

20世纪初,日本人在大连和东北,随身携带的除了武器,还有碎花阳伞、和服、铁板烧,寿司以及神社和寺院。物质和精神都是人类共通的必需品。

据说在中国也建有2个东本愿寺别院

一个是建在大连市内的东本愿寺“关东”别院、建于1915年,建筑面积1282平方米。虽由日本人设计,却是仿中国明式寺庙风格的建筑。或许是文化的入乡随俗吧。至今在大连市内,东本愿寺依然是最大的一座佛寺。

另一个东本愿寺“满洲”别院,1936年5月动工,1937年竣工。位于朝阳区北安路。1985年,以“东本愿寺旧址”名称公布为长春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可惜当年在沈阳读大学时没找机会去参观一下。

新干线在往东京方向狂奔,车厢内格外宁静,我的心却在噪动着,依然惦念着京都。京都就像是自己的恋人,每次都说再见吧,却一直又要去相见。那怕是挤出那么一点点时间也要去和"她"约个会。

京都云与魂(二)

京都的云如上演一连串彩色幻灯片,色彩丰富、变化穷极、五色相煊。时而厚重、时而活泼、时而幻异、时而素纯,时而细腻。云也许能代表京都人的性格,温厚情重、热情活泼、罗曼天真、情感细腻。

厚重时,完全像一幅水墨画,天空是沉重的和蓝黑的。云是蓝和黑这两种颜料神奇混合体,尤其是夜晚即将来临之际,这云在天空中飘得异常动人。这不是乌云蔽日,而是一幅超俗大胆、超然风雅、超乎寻常的自然水墨画。

活泼时,云是分的、是散的、是跃动的、是跳跃的。云朵与云朵之间有足够的充分的嬉闹空间,而且云呈薄薄的絮状、呈轻轻的朵状,丝毫没有挤挤压压、熙熙攘攘的感觉,简直是一幅轻盈的绘云图。

幻异时,云有时呈条带状,有时呈山脉状,有时现飘柔状,而且带有温柔感、巍峨感、音乐感,还夹杂一股情欲感。有一种意念冥冥中出现的海市蜃楼的感觉。宛如是一幅虚无缥缈的云间素描画。

素纯时,格外素净纯洁,淑静安逸。像一张白色的锦绒毛毯,飘飘在空中。观后,令人起轻快感、飘逸感,而且朴素、单纯,有一种超脱与尘世之外的宁谧。似乎是一幅静静的云空写生图。

云是我观察京都的先遣军,《源氏物语》是我认识京都的源头,她用妩媚纤细的女性语言描绘了这座城市的美与文化。时光荏苒,但是她所描述美依然存在,使我可以品味古都——京都。

她坐落于京都盆地的北部,本州中部。是保留日本能剧、茶道、插花、园林最完整的地域,是日本文化的集中体现地,是陶冶,陶醉日本“和”的精神的精髓的天堂。在这里你可以品味日本最地道的料理,可以品赏日本的陶器、漆器、和服等日本的“唐风”遗留,可以漫步竹林摇曳,小径幽幽的林间小路。她是大和民族心灵的归属地,大和民族真正的故乡。如果说东京代表着活力、代表着华丽、代表着奢华,那么,京都则日本人的心灵归宿和大和的灵魂归宿。

古代,日本多次派遣,遣隋使、遣唐使来中国西安,当时的长安学习中国文学、天文、地理、服饰等等。她深受唐文化的浸泡和熏陶。于是平安王朝继承了唐的文化,仿长安建造了京都和奈良,从此京都和奈良继承和发扬唐的文化,展开了如诗如画般的唐风历史。京都是优美、悲美、壮美的古都,是日本魂的所在地,是最具有女人味的城郭。金阁寺、平安神宫、清水寺,到处弥漫着风韵妇风的感觉。古香古色是京都的特色,经过千年历史蕴色她更加光辉光华、坚挺秀丽。庙宇、庭园、艺妓、和风永不褪色,记忆永不消失,这是千年的美丽,浑然天成的风采,这华丽、这魅力、这风韵一幕幕、一篇篇、一章章让你无法抗拒。

《京都议定书》

人类第一部限制各国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法案,全称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由联合国气候大会于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通过。其目标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进而防止剧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伤害。2022年12月11日,在南非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最终通过决议,建立德班增强行动平台特设工作组,决定实施《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并启动绿色气候基金。

《京都议定书》需要占199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55%以上的至少55个国家和地区批准之后,才能成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公约。中国于1998年5月签署并于2022年8月核准了该议定书。欧盟及其成员国于2022年5月31日正式批准了《京都议定书》。目前已有170多个国家批准加入了该议定书。2022年12月,澳大利亚签署《京都议定书》,至此世界主要工业发达国家中只有美国没有签署《京都议定书》。

截至2022年,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了3.3%,但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美国的排放量比1990年上升了15.8%。2022年,美国总统布什刚开始第一任期就宣布美国退出《京都议定书》,理由是议定书对美国经济发展带来过重负担。

2022年3月,欧盟各成员国领导人一致同意,单方面承诺到2022年将欧盟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至少减少20%。2022年7月,八国集团领导人表示,愿与其他国家一起到2050年使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至少减半,并且发达国家排放总量届时应减少80%以上。经济大国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论坛领导人会议发表宣言,强调将全力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2022年之后如何进一步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即所谓“后京都”问题是在内罗毕举行的《京都议定书》第2次缔约方会议上的主要议题。2022年12月15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产生了“巴厘岛路线图”,“路线图”为2022年前应对气候变化谈判的关键议题确立了明确议程。

《京都议定书》建立了旨在减排温室气体的三个灵活合作机制——国际排放贸易机制、联合履行机制和清洁发展机制。以清洁发展机制为例,它允许工业化国家的投资者从其在发展中国家实施的并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减排项目中获取“经证明的减少排放量”。

2022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为了促进各国完成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议定书允许采取以下四种减排方式:

一、两个发达国家之间可以进行排放额度买卖的“排放权交易”,即难以完成削减任务的国家,可以花钱从超额完成任务的国家买进超出的额度。

二、以“净排放量”计算温室气体排放量,即从本国实际排放量中扣除森林所吸收的二氧化碳的数量。

三、可以采用绿色开发机制,促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减排温室气体。

四、可以采用“集团方式”,即欧盟内部的许多国家可视为一个整体,采取有的国家削减、有的国家增加的方法,在总体上完成减排任务。

责任机制

责任与义务

《京都议定书》遵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制定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原则,要求作为温室气体排放大户的发达国家采取具体措施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而发展中国家不承担有法律约束力的温室气体限控义务。

一些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态度已经在发展中国家中受到了批评。例如,UNFCCC同意建立一套“普遍但有所区分的责任”,参与国达成了以下共识:

无论从历史上还是现在来看,发达国家都是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国; 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排放量还是很低的; 发展中国家的排放控制应该和他们的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另一方面,中国、印度以及其他的发展中国家被京都议定书豁免,是因为他们并没有在工业化时期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并造成当今全球的气候变化。然而,有评论者认为,中国、印度、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将很快成为大量排放温室气体的国家。同时,如果这些国家不被京都议定书限制,则无法达成温室气体的减量。

支持京都议定书的人强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至关重要,他们认为正是二氧化碳引起全球变暖。参见全球气候变化分析。凡是本国国会批准了该项条约的国家政府都是支持该条约的。这当中尤为突出的是欧盟和许多环保组织。联合国和一些独立科学研究机构(甚至包括G8国家的科研机构)也都有报告从不同的角度支持京都议定书。

合作机制

《京都议定书》建立了旨在减排的3个灵活合作机制——国际排放贸易机制、联合履行机制和清洁发展机制,这些机制允许发达国家通过碳交易市场等灵活完成减排任务,而发展中国家可以获得相关技术和资金。2022年,全球碳交易市场规模已达到300亿美元。

承诺期延续

《京都议定书》的第一承诺期即将于2022年年底过期这一事实,如果不能确保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将从根本上动摇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的法律基础,并将严重打击各方经过多年谈判所积累的互信。[7]

2022年12月1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称《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下称《议定书》)第7次缔约方会议在南非德班落幕,大会最终通过决议,建立德班增强行动平台特设工作组,决定实施《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并启动绿色气候基金。

大会坚持了巴厘路线图,在《公约》和《议定书》框架内进行谈判,各缔约方按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等原则进行了为期近14天的“马拉松”式谈判,最终大会通过了《议定书》工作组和《公约》之下的“长期合作行动特设工作组”的决议,建立德班增强行动平台特设工作组,取得积极成果。

德班增强行动平台特设工作组将主要负责制定一个适用于所有《公约》缔约方的法律工具或者法律成果,这项工作将于2022年上半年开始,不晚于2022年结束。各缔约方要在工作组工作的基础上,从2022年开始根据该法律工具或者法律成果探讨如何减排,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大会还宣布,继续《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并于2022年开始实施,避免了《议定书》第一承诺期结束后出现空当。会议还决定正式启动绿色气候基金,并成立了绿色气候基金管理框架。

第二承诺期

《议定书》第一承诺期于2022年开始并于2022年底到期,多哈气候大会将对《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机制和落实作进一步安排,能否确立一个有法律约束力的`《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并确保其按时实施,这将是衡量多哈会议成败的关键因素。会议各方将围绕三方面展开激烈讨论:

首先是参与《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国家及其各自的减排目标。目前(2022年11月),欧盟表示将履行第二承诺期减排目标;澳大利亚11月支持第二承诺期的表态也令气候变化谈判各方为之一振;美国则明确表示不会设定《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减排目标,且这一立场在多哈会议上转变的可能性不大;日本、加拿大等也公开表示不加入《议定书》第二承诺期。随着第一承诺期迫近结束,发展中国家要求发达国家明确第二承诺期减排目标的难度不断加大。

其次,关于第二承诺期的长度是5年还是8年,各方仍有分歧。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小岛国为使发达国家增强减排力度,主张第二承诺期从2022年持续到2022年结束,为期5年。欧盟则希望第二承诺期持续到2022年,为期8年。

此外,如何处理一些国家在第一承诺期产生的剩余碳排放配额,也需各方博弈。77国集团主张这些剩余配额不再顺延至第二承诺期,否则第二承诺期将变得没有意义。欧盟内部对此则有不同意见。

反对意见

有人认为京都议定书对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做得不够(纽埃岛、库克群岛和瑙鲁在通过条约时加上了这点),并且标准也定得太低,对延缓气候变化的趋势收效甚微。此外,最近对种植“京都森林”或人工植树造林可以减小二氧化碳排放,提高碳排放额度的规定又有了来自科学方面的挑战。最新的证据表明在小树苗生长的最初十年会将泥土中吸收的二氧化碳释放到空气中,不但不会减少二氧化碳,反而造成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而很多工业化国家已经把植树作为提高碳排放额度的重要方法以尽量避免硬性降低能源消耗减排。这一发现又进一步挑战了京都议定书的有效性。但是这一研究还表明十年后的树木对于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还是有益的,支持者人认为该研究至多只是为改良排放额度的算法提供了依据,却不足以彻底推翻植树造林对减轻温室效应的好处。

此外,一些理论家预言,即使世界主要工业化国家同意按照议定书规定的限额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整个世界范围内的排放量依然不会减少。如果工业化国家为了达标削减对化石燃料的使用,由于供需情况发生改变会导致世界范围内的煤、石油和天然气价格下跌,然后发展中国家就会增加用量,这些理论家预计非附件I国家对燃料(主要是煤)需求的增长会弥补附件I国家的减少量。但是这种预计却完全出自理论家们的主观想法,而缺少客观依据。

也有人认为京都议定书错误设定了“可持续性”的主要议题。在一方面同意建立一个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先例时,另一方面却忽视其他的可持续发展课题,例如减缓非附件I国家迅速的人口增长率,这显示京都议定书代表了一种反工业化的议程,而不是确实公平的解决气候变化问题。但反对该说法的观点认为京都议定书只负责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减轻大气温室效应的问题,而其他“可持续性”问题自然有其他相关专业的公约去解决。

关于京都的近义词

【近义词】:都门 続 京城 京师 毂下 都城 首都 国都

国都: guó dū/dōu

首都

京城: jīng chéng

指国都。

京师: jīng shī

〈书〉首都。

京都: jīng dū/dōu

京城。

毂下: gǔ xià

1.辇毂之下。旧指京城。  2.旧时谈话和书信中对人的敬称。

都城: dū/dōu chéng

首都。

都门: dū/dōu mén

1.京都城门。  2.都中里门。  3.借指京都。

首都: shǒu dū/dōu

一个国家最高政权机关所在地。通常是该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是北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