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典语录

描写灶糖的制作方法的句子合集90条

日期:2022年09月29日 分类:经典语录

腊月二十三小年问候短信句子大全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中祭灶、扫尘、吃灶糖的日子。小年过后就是年,在这里,小编提前为大家分享小年及过年美好祝福语,欢迎阅读~

关于小年的句子摘抄描写小年的好句子

1、 腊月二十三,小年到眼前,幸福天天伴,好运不落单,快乐不断线,福气运气连,生意多赚钱,事业收入翻,爱情比蜜甜,团聚合家欢,天天吃大餐,幸福赛神仙!小年快乐!

2、 小年到,人欢喜,满面红光笑开颜;屋洁净,无尘灰,清清爽爽乐逍遥;燃鞭炮,吃饺子,福运无边笑开怀;祭灶神,送祝福,情意绵绵润你心:祝你小年交好运,步步如意走鸿途!

3、 腊月二十三,灶王上天欢;糖瓜来祭灶,灶王好言传;年货齐齐备,窗花对对剪;三羊早开泰,二龙来戏珠;莲年鱼常有,喜鹊枝头叫。小年来到,愿你欢欢喜喜辞旧岁,开开心心迎蛇年!

4、 贴一贴年画,让吉祥的氛围萦绕;拜一拜灶神,让足足的好运降临;购一购年货,让喜悦的情绪沸腾;蒸一蒸年糕,让好日子年年增高;小年到,愿你小年快乐,合家美满!

5、 小年到,乐淘淘,家家户户都热闹。老老小小齐动员,忙里忙外心里甜。窗明几亮心欢畅,购物辛苦不怕烦。我先把祝福快快送,祝你心情愉快过小年!

6、 腊月二十三,祝福送心间,欢喜过小年,年货要备全;悄悄许个愿,祝你好运连;福运又增添,望你展笑颜!

7、 小年到,喜气绕,家家户户乐陶陶;窗户明,茶几亮,神清气爽日子美;煮饺子,放鞭炮,福运当头不可挡;送祝福,添祥瑞,情谊绵绵润你心。祝小年开心,幸福无限!

8、 北风吹,小年到。贴对联儿,买鞭炮。会亲友,见发小儿。小日子,节节高!

9、 瑞雪飘飘小年到,大家都喜上眉梢,打扫房屋乐无忧,快把年货准备好,亲朋好友聚一聚,说说笑笑真热闹,祝你小年快乐。

10、 腊月二十三,小年来迎春;除尘驱旧扫霉运,迎春纳福接新年;开心过节乐逍遥,精心养神度良宵。祝你小年快乐吉祥

11、 小年到,开始闻到年味儿:年货飘着馨香,新鲜蔬菜飘香,美味佳肴飘香,美酒陈酿飘香,迎春梅花飘香,亲情爱情友情心情暖暖洋溢阳光香。祝福你小年快乐,步步迎香,幸福象花儿一样绽放。

12、 小年到,家家户户扫房忙,擦窗除尘迎大年,贴上年画拜灶神,祁求来年好运程,大包小包购年货,人人脸上笑开颜,发条短信传祝福,愿君:小年快乐福相伴,合家团圆喜相连!

13、 叙叙旧情迎新年,小年也能大联欢。侃侃大山过嘴瘾,放放鞭炮搞气氛。准备年货乱纷纷,热闹才是最根本。下点饺子尝尝鲜,开吃年货可提前。心情愉悦体康健,天天都在过大年。小年快乐,幸福久远!

14、 小年到了,就让美好为你拨亮幸福的烛光,就让快乐为你吹响开心的号角,就让吉祥为你播下幸运的种子,就让平安为你护航生命的始终,就让朋友为你送达小年的祝福:祝你小年好运,万事如意!

15、 辞旧迎新是小年,欢天喜地换新颜;擦擦灶头扫扫地,剪张窗花贴窗前;祝福融进灶糖里,吃到嘴里心儿甜;发条短信到手机,传我心意情绵绵!

关于小年的好句子汇总关于过小年的好句子集锦

16、 小年将来临,送你好心情,工作很舒心,薪水很合心,被窝很暖心,做梦很安心,朋友很知心,爱人很同心,一切很顺心,事事很称心,付出很甘心,永远很开心!祝愿小年爱心围绕,做亲人朋友的中心!

17、 小年来到忙送礼,送礼要送祝福语,一角小钱很便宜,朋友收到笑嘻嘻。痛苦送出千万里,快乐自己都包起,麻烦一枪就击毙,朋友总是永恒记。小年祝愿朋友用心经营生活,快乐开心无限好!

18、 腊月二十三,祝福往里钻,欢喜迎小年,问候也增添,郁闷全不见,心情不会烦,愿你幸福总绵延!

19、 转眼小年到,金蛇要驾到;蛇头先来摇一摇,预示来年好征兆;蛇尾再来摆一摆,愿你生活添精彩;蛇身随后舞一舞,所有烦恼瞬间无。过年祝福早送上,愿你幸福人健康!祝小年快乐!

20、 小年悄悄到,年货全送上,一筐如意果,祝你总吉祥,幸福水蜜桃,祝你乐逍遥,再来几斤平安枣,愿你开口笑!小年快乐!

21、 小年祝愿全天下朋友:工作事事舒心,薪水月月合心,被窝夜夜暖心,朋友个个知心,爱人一生同心,生活一切顺心,一世永远开心,吃喝顿顿称心!

22、 阳光扫去一年的阴霾,只留快乐在心间,清风吹去一年的`疲惫,只留幸福在心间,亲人的笑脸拂去一年的委屈,只留奋斗在心间,我们扫去一年的灰尘,只留干净过个快乐年!小年快乐!

23、 新老客户,为答谢您关心支持我私人生活,常常畅游我甜美梦乡,特在小年期间大酬宾!凡在我心中有过记录的人都将获得由我提供的价值人民币一毛的小年短信一条:祝小年快乐!

24、 小年到,鞭炮响,幸福号角已吹响;扫房子,贴窗花,快乐序幕已拉开;蒸年糕,购年货,如意插曲已开播;小年,愿你合家欢乐,幸福美满,小年快乐!

25、 小年到眼前,幸福来盘点:腊月二十三,好运不下班;年末没加班,奖金翻一番;股票一直升,副业也赚钱;回家搭顺风,平安带回家。小年到了,祝你在新的一年平安顺利,阖家幸福!

26、 小年到,问声好,祝你明天走上阳光道;哥们好,姐们好,我的祝福你听好,我祝你日进斗金生活美,爱情甜蜜不会老,祝你小年愉快。

27、 小年是个筐,祝福往里装,送你一个开心果,生意发财多快乐,送你一束如意花,事业成功乐哈哈,送你一粒幸福种,爱情甜蜜情意浓,送你一杯吉祥酒,来年生活乐悠悠!

28、 小年到来心欢喜,不停祝福短信息。快乐扩展胸大肌,准备过年好身体。吃点花生养养胃,过年陪酒不受罪。想好新年吉祥话,吉祥如意到你家。小年快乐,开心过年!

29、 小年到,年味浓,家家户户宰牛羊;拜灶神,祈安康,平平安安迎新年;扫扫房,除灰尘,年画贴满吉祥门;小年到,愿你合家欢乐,喜气洋洋迎接大年,小年快乐!

30、 小年来到喜临门,送你一只聚宝盆,装书装本装学问,装金装银装财神,装了健康装事业,装了朋友装亲人,时时刻刻都幸福,分分秒秒都快乐!

31、 扫扫屋子让幸福闪光,擦擦灰尘让快乐发亮,蒸蒸年糕让吉祥向上,顿顿鲫鱼让顺心久长。小年小聚小开心,送上短信当礼品,小年愉快哦。

32、 小年到了,年味足了,喜气浓了。年货办齐了,卫生打扫了,里外干净了,心情舒畅了。灶王祭过了,心愿祈祷了,祝福发送了。祝你小年快乐!

33、 快快乐乐小年到,忙忙碌碌迎新春。家家户户忙打扫,窗明几净心里欢。年货一样不能少,大小物品全买到。万事俱备等春节,鞭炮声中吉祥绕。祝你开心购物,事事如意!

34、 小年悠悠先来到,悄悄把福来送到,好运天天有成交,生活步步能升高,彩票期期能抽中,打牌次次赢钞票,口味顿顿别样好,美梦夜夜甜如蜜。小年佳节把友念,若敢忘记拿棍敲!

35、 洗扫抹刷大扫除,烦恼郁闷溜烟跑;瓜果干货忙准备,幸福快乐围着转;祭灶糖果早封嘴,吉祥如意喜降临;窗花对联墙上贴,财富好运来环绕。值此小年夜之际,短信伴着祝福来,愿你,平安天天笑颜开,健康秒秒纵情乐。

36、 小年来到喜临门,送你一个聚宝盆,装书装本装学问,装金装银装宝贝,装了健康装长寿,装了幸福装快乐,装了朋友装亲人,装满爱情好光景。小年时刻要听话,小心屁股挨拳头。

37、 小年到,贴窗花,粘住吉祥过年关;扫尘埃,除污垢,铲除烦恼和忧愁;吃糖官,祭灶神,祈求来年好运程;买年货,笑开颜,欢欢喜喜迎春节,小年,愿你合家欢乐,幸福美满!

38、 把生活酿成酒浆,用快乐来作瓶,用微笑来命名,用和谐来构图,用舒畅来着色,聘请看短信的你做永远的品酒师!亲爱的,小年快乐!

39、 全家齐动手,大搞卫生除。清洗被衣物,拖地擦家具。老爸上街忙,购物年货办。妈妈清灶厨,整理储藏室。小年朋友好,积极行动早。置购年货全,理发买鞭炮。洗刷洁污物,一切重新来。更换新衣帽,过时物全淘。

40、 小年到,雪花飘,瑞雪纷飞丰年兆;送灶神,扫灶膛,好运连连来送到;贴窗花,购年货,辛苦繁忙开颜笑。愿你小年多快乐,幸福美满永围绕!

41、 小年来到,快乐找你唠唠嗑,开心找你聊聊天,吉祥找你叙叙旧,健康找你谈谈心,逍遥找你遛遛弯,惬意请你喝喝茶,朋友则为你发发福:祝你小年好运,鸿运当头!

42、 新春新年新气象,小小祝福我送上,小年到祝福到,盼到新年乐淘淘!

43、 小年送年货咯!平安灯笼是个顶个的亮,幸福腊肉是个顶个的香;如意橘字是个顶个的甜,吉祥年是糕个顶个的黏;知道你读着就眼馋,红包不给一切免谈!

44、 浓浓快乐做糖浆,填上真心做成灶糖,伴着小年一路歌唱,悄无声息到你身旁,好不好吃一定要尝,只为好运将你黏上,莫忘沾点祝福果酱!亲,小年快乐哟!

45、 小年来到,莫忘打扫:上扫哀愁,财源家流;下扫晦气,好运满地;左扫烦恼,快乐发酵;右扫忧伤,幸福满仓;东扫小人,吉祥降临;西扫纷扰,开心到老;南扫疾病,永不感冒;北扫危险,一生平安;清新空气,快乐增添,祝你开心,快乐小年!

46、 小年来到忙不闲,杀猪宰牛鸡鸭羊。农村特喜过老年,传统节日牢不忘。青砖碧瓦洁白墙,一尘不染展新颜。衣冠整洁吃喝玩,畅欢兴悦这几天。祝你小年事忙完,留点精力来日见。愿君水酉如海量,贺年大宴挥酒看。

47、 日子,总是不咸不淡;生活,总是不温不火;脚步,总是不紧不慢;心情,总是不好不坏;朋友,总是不近不远。也许没挣到大钱,够用就好;也许没掌到大权,平安就好;也许没做成大事,健康就好;也许没出到大名,快乐就好。小年到,愿你吉祥如意幸福笑,快乐平安福星照!

48、 洒扫庭除年来到,准备年货乐陶陶;从里到外全清扫,虽是劳累心却笑;大件小件全备齐,为了迎接新年到;各种准备全做好,舒舒坦坦乐逍遥;小年准备大年笑,看你嘴巴往上翘!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小年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

据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禁、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

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

到了腊月,家家户户都准备过年了。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各家各户都要认真彻底地进行清扫,做到窗明几净。在北京,通常把腊月二十四日定为“扫房日”。

扫尘主要是将家里进行彻底清洁,主妇通常先将房里的床铺家具遮罩起来,用头巾将头包好,然后用扫帚将墙壁上下扫干净。扫屋之后,擦洗桌椅,冲洗地面。扫房之后,各店铺、居民家焕然一新。新贴的春联,鲜艳夺目,显示着红红火火的鸿福盛景。活灵活现的'门神,抬头见喜的横幅,精美的窗花,五彩的年画,花团锦簇的灯笼,和神龛上丰饶的祭品,无不显示着喜气洋洋、欣欣向荣的节日景象。

小年为何选在腊月二十三

“过小年”,是传统习俗,北方多选在腊月二十三,南方多在腊月二十四,宋代起有“官三民四疍五”之说,即官方的小年是二十三,民间是二十四,疍家是二十五,疍即疍民,长年在水上生活,因不事农耕,在相当长时期曾被污蔑为“贱民”。南宋时,金朝小年亦有定为腊月二十二的.。

那么,为什么“小年”要选在这一天?

传统“小年”与“祭灶”息息相关,“灶”同“造”,《汉书·五行志》中说:“灶者,生养之本。”它与饮食息息相关,关系民生,牵涉甚重,故列入官方五祀之中(即《汉书》中所说:“大夫祭门、户、井、灶、中霤五祀。”)但天子不祭,由大臣主其事。

灶离不开火,所以它的主神是火神祝融,先秦时期都是夏日祭灶,取其热度相近,且夏历六月代表祝融的大火星亮度最佳,《礼记·月令》中说:“是月火王,故祀之也。”《抱朴子》亦称:“孟夏可以祭灶。”

到了西汉,祭灶仍在夏天,楚人自称为祝融后裔,所以祀之尤勤,直到今天,山东部分地区仍认农历六月初一为“小年”,即此风余脉。彝族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其实就是小年,亦祭火神,并祭田神等。

南方六月过“小年”有相当的合理性,因为自古这里粮食两熟,二三月播豆类和荞麦,六月正好成熟,相当于北方“一年”,所以逢半过年,即“一年打两春”。此外,南方还有一些地方阴历十月过“小年”,那是用楚历,楚以十月为岁首。

东汉时,祭灶改到腊月,因“祭灶”一度被皇家冷落,只在民间流传,当时传说灶神在每月最后一天上天,但究竟是哪一天,并无定规,被认为是“淫祀”之一,为不耽误农时,东汉时官方将其归入“百祀”,安排在冬季农闲时进行。但此时“小年”规矩淆乱,有的地方认腊月八日,有的地方认腊月九日,有的地方认腊月二十四日。到了唐代,腊月二十四日的说法才渐渐固定下来。

宋代为彰显“正统”,官方一度将“祭灶”又改到立夏,所谓“宋制:立春祭户、祭司命,立夏祭灶,季夏土王日祭中霤,立秋祭门、祭厉,立冬祭行。”元代因之,但始终未得到民间响应。到了明代,只好妥协,立夏、岁暮各“祭灶”一次。到了清代,顺治八年(1651年)之前还是因袭明制,此后嫌麻烦,统统改成腊月二十三了。

按旧制,祭灶要献黄犬,即“汉阴子方,腊日见灶神,以黄犬祭之,谓之黄羊。阴氏世蒙其福,俗人竞尚,以此故也。”但究竟是黄犬还是黄羊,一直争议不休,到清代末期,京城多使用张家口购入的黄羊“祭灶”,但只有富贵之家方能如此豪奢,普通人家多用麦芽糖,麦芽糖呈黄色,算是代表“黄羊”出席。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民谣中“二十三,糖较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劫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这大概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

送灶,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摆上桌子,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用饴糖和面做成的糖较等。然后将竹篾扎成的纸马和喂牲口的草料。用饴糖僵奉灶王爷,是让他老人家甜甜嘴。有的地方,还将糖涂在灶王爷嘴的四周,边涂边说:“好话多说,不好话别说。”这是用糖塞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别说坏话。在唐代著作《辇下岁时记》中,间有“以酒糟涂于灶上使司命(灶王爷)醉酒”的记载。人们用糖涂完灶王爷的嘴后,便将神像揭下,和纸与烟一起升天了。有的地方则是晚上在院子里堆上芝麻秸和松树枝,再将供了一年的灶君像请出神龛,连同纸马和草料,点火焚烧。院子被火照得通明,此时一家人围着火叩头,边烧边祷告: 今年又到二十三,敬送灶君上西天。有壮马,有草料,一路顺风平安到。供的糖较甜又甜,请对玉皇进好言。

送灶君时,有的地方尚有乞丐数名,乔装打扮,挨家唱送灶君歌,跳送灶君舞,名为“送灶神”,以此换取食物。

送灶习俗在我国南北各地极为普遍,鲁迅先生曾写有《庚子送灶即事》诗: 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香。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

他在《送灶日漫笔》一文中说: "灶君升天的那日,街上还卖着一种糖,有柑子那么大小,在我们那里也有这东西,然而扁的,像一个厚厚的小烙饼。那就是所谓'胶牙饧'了。本意是在请灶君吃了,粘住他的牙,使他不能调嘴学舌,对玉帝说坏话。"鲁迅诗中提到"黄羊"的典故,出于《后汉书·阴识传》:"宣帝时,阴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腊日晨炊,而灶神形见,子方再拜受庆;家有黄羊,因以祀之。自是巳后,暴至巨富。至识三世,而遂繁昌,故后常以腊日祀灶而荐黄羊焉。"阴子方看见灶神,杀黄羊祭祀,后来交了好运。从此,杀黄羊祭灶的风俗就流传下来了。

唐宋时祭灶的供品是相当丰富的。宋代诗人范成大的《祭灶词》对当时民间祭灶作了极其生动的描写: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米饵圆。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触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勺长勺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

腊月二十三日的祭灶与过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在一周后的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爷便带着一家人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与其他诸神一同来到人间。灶王爷被认为是为天上诸神引路的。其他诸神在过完年后再度升天,只有灶王爷会长久地留在人家的厨房内。迎接诸神的仪式称为 "接神",对灶王爷来说叫做"接灶"。接灶一般在除夕,仪式要简单得多,到时只要换上新灶灯,在灶龛前燃香就算完事了。

俗语有 "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 。有的地方,女人是不祭灶的,据说,灶王爷长得像个小白脸,怕女的祭灶,有"男女之嫌"。对于灶王爷的来历,说起来源远流长。在中国的民间诸神中,灶神的资格算是很老的。早在夏代,他已经是民间所尊奉的一位大神了。据古籍《礼记·礼器》孔颖达疏:"颛顼氏有子日黎,为祝融,祀为灶神。"《庄子·达生》记载:"灶有髻。"司马彪注释说:"髻,灶神,着赤衣,状如美女。"《抱朴子·微旨》中又记载:"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这些记载,大概是祭灶神的来源吧。还有,或说灶神是钻木取火的"燧人氏";或说是神农氏的"火官";或说是"黄帝作灶"的"苏吉利";或说灶神姓张,名单,字子郭;众说不一。

祭灶节,民间讲究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山区多吃糕和荞面。晋东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粘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腊月二十三以后,家家户户都要写春联。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所以春节的对联数量最多,内容最全。神灵前的对联特别讲究,多为敬仰和祈福之言。常见的有天地神联:“天恩深似海,地德重如山”;土地神联:“土中生白玉,地内出黄金”;财神联:“天上财源主,人间福禄神”;井神联:“井能通四海,家可达三江”。面粮仓、畜圈等处的春联,则都是表示热烈的庆贺与希望。如“ 五谷丰登 ,六畜兴旺”;“米面如山厚,油盐似海深”;“ 牛似南山虎 、马如北海龙”;“大羊年年盛,小羔月月增”等等。另外还有一些单联,如每个室内都贴“抬头见喜”,门子对面贴“出门见喜”,旺火上贴“旺气冲天”,院内贴“满院生金”,树上贴“根深叶茂”,石磨上贴“白虎大吉”等等。大门上的对联,是一家的门面,特别重视,或抒情,或写景,内容丰富,妙语联珠。

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风俗 ,由来已久。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三尸神”道教称在人体内作崇的“神”。据《太上三尸中经》说:“上尸名彭倨,在人头中;中尸名彭质,在人腹中;下尸名彭矫,在人足中。”又说每逢庚申那天,他们便上天去向天帝陈说人的罪恶;但只要人们在这天晚上通宵不眠,便可避免,叫做“守庚申”。

灶糖是一种麦芽糖,粘性很大,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谨称为 "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较"。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较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真关东糖坚硬无比,摔不能碎,吃时必须用菜刀劈开,质料很重很细。口味微酸,中间绝没有蜂窝,每块重一两、二两、四两,价格也较贵一些。糖较分有芝麻的和没芝麻的两种,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虽大小不同,但成交仍以分量计算,大的糖较有重一二斤的,不过用作幌子,买的人很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