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警句格言

描写晴雯生气的句子集合60句

日期:2023年01月28日 分类:警句格言

《红楼梦》·晴雯撕扇

引导语:《红楼梦》主要以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描述了贾家荣、宁国府之间,表现在婚姻、建筑、文化、财产等各方面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

《红楼梦》·晴雯撕扇

《红楼梦》第31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是一段看来平淡,点破便会使人震惊的文章。

人们都知道,在众丫环中,晴雯在宝玉心上占有头等地位。但是,曹雪芹并没有安排他俩说过什么知心话,有过什么亲呢表示,或者有与其他丫环不同的行为。只有通过这回撕扇子,才透露出这一切,显示出晴雯和宝玉两人不寻常的关系来。这真是以无意之笔,写出有章之事的绝妙手法:

先是写宝玉在端阳节日,本来要与众姐妹热闹一番,谁知宝钗淡淡的,黛玉则懒懒的,使“今日之筵,大家无兴散了”。宝玉心中自是闷闷不乐,回到自己房中,不觉长吁短叹起来,偏偏晴雯上来换衣服,不防又把扇子失了手,掉在地下。将骨子跌折。宝玉脱口叹道:“蠢才,蠢才……”晴雯是个横竖不吃的人,冷笑道:“二爷近来气大得很,行动就给脸子瞧,前儿连袭人都打了,今儿又来寻我的不是,要踢要打凭爷去……”随即数落着,“以前玻璃缸,玛瑙碗也不知弄坏了多少,也没见过大气儿……”这里随手拈出贾府的豪奢,轻轻点出丫环的恣纵来。玻璃缸在当时,多半是外洋贡品,是十分贵重的。但丫环失手也打得,对比之下,一把扇骨,算得了什么?晴雯怪的是宝五的迁怒,不是借此机会争脸面的人,从她不让分毫顶撞话里,直桶桶端出袭人的秘事,和碧痕的忘形。……这一切,她心中都是有数的。但她并不想从丫头地位攀上姑娘地位。晴雯作事最干脆,性格最单纯,她认为宝玉和自己好就是好,不掺杂这些那些,也不希罕这些那些。好就毫无间隙,不好就撂开,她自己原是一无所有的,连自己的身世也摸不清,她也从不想到以自己的姿容体态来换取宝玉的特殊青睐,她觉得那样做是没有什么价值的。

待两人说的拢来,晴雯要宝玉吃她湃(音拔)好的果子,宝玉故意要她去端了来,晴雯又咬派说要她去端,“……倘或再砸了盘子,更了不得了”,这才勾起宝玉说:‘你爱砸就砸。这些东西原不过是供人所用,你爱这样,我爱那样,各自性情不同。比如那扇子,原是扇的,你要撕着玩儿也可以使得,只是别生气时拿它出气。……这就是爱物了。”从这儿又引出宝玉的“爱物论”来。晴雯听了笑道:“既这么说,你就拿扇子来我撕。我最喜欢听撕的声儿。”宝玉听了,便笑着递给她。晴雯接过来,嗤的一声,撕了两半,接着又听嗤嗤嗤嗤几声。宝玉在旁笑着说“撕得好,再撕响些!”正说着麝月走过来啐道:“少作点孽儿吧!”宝玉赶上来,一把将她手里的扇子也夺过来递给晴冕,晴雯接了,也撕作几半子,二人都大笑起来。……

宝玉笑的是晴雯消了气,晴雯笑的是在宝玉面前她可以任着性儿作。也只有在宝玉面前,她才肯任着性儿作。这里所说的“任着性儿”,也就是打破了主子、奴才的界线,没有了地位的隔阂。物质障碍在这里消逝得无影无踪,什么值钱的玩意儿,在这顷刻之间,都一文不值了,都自动跌得粉碎,剩下的就是两个人的性格一致了。宝玉是自觉地认识到这一点。他本来不执于物的`,他受过老庄的影响.他自然也知道扇子的历史,现在撕的是折扇。折扇是从朝鲜输入的,在这之前,中国是用团扇的。折扇传入日本,有时是当作一种礼仪的象征,并不作为扇风的用具。宝玉屋中的扇匣子有那么多扇子,也是为了炫耀扇骨,或是名人的字画和题款罢了,实用价值本已是折扇的第二属性了。可见扇子派用扬,早已不拘于一格了,这一点宝玉早就心中有数的。

但是撕扇子取乐,虽然经过晴雯亲手撕过,也得到宝玉认为“好听”的评价,却恐怕还是空前,也会绝后,没有人会仿效了。何况宝玉早已立下界,说不可以撕扇子来呕气,才称是“爱物”呢!否则就属于暴殄天物,走到另外一条路上去了。不过,撕扇的动作和声音,毕竟容纳不了更多的艺术形象和音响效果的,不会因为这次偶然事件,创造出什么更丰富的内容来。这只是作者在显示宝玉和睛雯两人的思想中,一段写情入神的笔墨。

话说到这儿,不免还要拉扯《红楼梦》第40回写石呆子那段文字对照着看才行:

平儿在咬牙骂贾雨村时,揭露出:“……今年春天,老爷不知在那个地方看见了几把旧扇子,回家看家里所有收着的这些扇子都不中用了,立刻叫人各处搜求。谁知就有一个不知死的冤家,混号儿世人叫他作石呆子,穷的连饭也没的吃,偏他就存二十把旧扇子,死也不肯拿出大门来,二爷好容易烦了多少情,见了这个人,说之再三,把二爷请到他家里坐着,拿出这扇子略瞧了一瞧。据二爷说,原是不能再有的,全是湘妃、棕竹,麇鹿,玉竹的,皆是古人写画真迹,因来告诉了老爷。老爷便叫买他的,要多少银子给他多少,偏那石呆子说:‘我饿死冻死,一千两银子一把我也不卖。’老爷没法子,天天骂二爷没能为。已经许了他五百两,先兑银子后拿扇子。他只是不卖,只说,要扇子先要我的命,……谁知雨村那没天理的听见了,便设了个法子,讹他拖欠了官银,拿他到衙门里去,说所欠官银,变卖家产赔补,把这扇子抄了来,作了官价送了来。那石呆子如今不知是死是活。老爷拿着扇子向二爷说:‘人家怎么弄了来?’二爷只说了一句:‘为这点子小事,弄得人坑家败业,也不算什么能为!’……”

同是对待扇子,作者写出了几种绝不相同的态度:

石呆子珍藏祖传古扇,宁愿饿死冻死,给上千两银子一把也不卖。“有钱能使鬼推磨”的金钱万能,对石呆子是起不了作用了。霄雪芹给这位没有名姓的人,只取了个混号石呆子。已经是呆了,却还姓石,也就是呆如石头一般,金钱打动不了,权势也不能使他低头。贾赦,在趋炎附势的贾雨村出谋策划下,对这位石呆子讹以罪名,才强占了石呆子家传古扇。当然,类似这种描写,在过去戏曲和小说中,都出现过,最有名的莫如《一捧雪》,(雪艳娘的前身),这都不足为奇。而在晴雯撕扇上,奇就奇在宝玉愿以扇匣里珍藏的扇子供晴雯来撕,不但不认为有什么可惜,反而促使宝玉发挥了一篇新鲜别致的“爱物论”来。这种爱物论,已超越了“齐物论”。《齐物论》是泯灭是非观,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依此说来,贾赦和石呆子都执行于物,在执于物这一点上,他们俩是一样的,这样一来,他俩就没有什么是非可说了。但从平儿话中,就判断分明:贾赦是谋扇害命,石呆子是保扇舍命。晴雯撕扇就不同了,这时,作者在撕扇子过程中把物质与精神世界的隔阂给沟通了,当物质转化为情感的时候,才是物得到充分发挥到极限的时候。这样一来,使晴雯撕扇在读者心目中得到了意外的理论支持,扇子被撕,不但不被宝玉判为一种破坏行为,反而被他能看到创造出真正的感情价值来,这一论点,早已被大多数读者所默许,因此,很少对这种撕扇行为提出异义。如果用实用观点来评价晴雯撕扇,那就属于麝月水平了。当然,此时的麝月只是直觉地,就事论事脱口而出的。如果汉有麝月的一席话,那就显得曹雪芹是有意这样写了,有了麝月的一段插曲,就有瞒过读者的一层意思,从而更增加了真实感。这是别的作家写不出,也不能写得出的,因为这不但一反常态,而且岂不是鼓励人们去破坏美好的扇子吗?不,这恰恰是作者揭示出美好是相对的,得到晴雯和宝玉的感情相互印证,这种美好不是金钱所能买到的。现在通过“撕扇”表达出来,可见扇子创造了奇迹,这个过程的美好,已成为两人感情印证的美好的组成部分,扇子已收藏他们的情感极深处,永远不会被撕掉的。

曹雪芹在写这段文字时,是以无意之笔的形式,写出了有无限意思的篇章。粗看去,不过是晴雯在“撕扇逞性”,宝玉不但不懂物力维艰,还用好言鼓励晴雯这样作,还用整套话语来渲染晴雯的举动是对的。作者在这里,把宝玉的“性格乖张”受“世人诽谤”的评语,轻巧的作了落实。在日常生活中,“补裘”是晴雯的“本分”,“撕扇”是晴雯的“过分”,从这两件小事,又都使在回目中对晴雯的评语落实,那就是个“勇”字。这个“勇”字,就是晴雯敢于表现自己的真实情感,里面没有任何挟带藏掖,也从不计较会得到什么样的后果。他俩心中只有“幽微灵秀地”不去管什么“无可奈何天”了。宝玉的思想,反映着曹雪芹的思想,物是为人所用的,只要在适宜的场合,得到适宜的效果,就是物尽其用了,能获得超越常情的效果,那就要给予更高的评价!

[知识拓展]

红楼梦读后感800字(篇1)

一次偶然的邂逅,翻开了《红楼梦》,于是我认识了她——林黛玉。她,让我深深的震撼,宝黛空前绝后的爱恋,流传千古,被世人妄加褒贬。普天之下,又有谁有这资格呢?从那以后,黛玉姐姐的影子就荡漾在我心里,来来回回,隐约中似乎听到她娇弱的喘息,脑海里是她伤感的容颜,带着一分憔悴却万分迷人。她落泪,因为只有放纵的哭过后才会更舒展,笑容才会更加绽放。闭上眼仿佛看见了他那柔情似水的眼神,闪烁着点点泪光,让人沉迷其中,为之动情,不能自拔。

常听人评价黛玉“小性子”甚至“心胸狭窄”,可我不这么认为!因为在这背后,只是因为她太在意宝玉了,因为爱的深、爱的切,所以不能不介意。我总觉得宝玉给黛玉的时间太少,黛玉的心太细腻,而宝玉却体会不到。在她某个抑郁的瞬间,心情像是走丢的小孩没了方寸,宝玉不该到来的问候会被她驳回,狠狠的、凶凶的,却是无心的,不是不接受,只是因为太难受,于是她只有用诗来发泄内心酝酿已久积压不了的情感。

诗,是她美丽的灵魂,是她精神的寄托。每当读到她的诗,总有振人肺腑的感觉,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像是一把尖锐锋利的刀,深深地插入了读者的心里,让人有至窒息的幻觉,无形之中像是有谁掐住了自己的喉咙,挣脱不了的伤感,只能不情愿地放下书,让自己慢慢地清醒过来。记得她的《葬花词》:“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花依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读完后像是被万箭穿心,肝肠寸断般的阵痛。

她的泪,像涓涓细流一样潺潺流动,汇聚成一泓清泉,澄清着她的悲剧。她哭泣,因为她太委屈,她是悲惨的、是值得人们怜悯的,她和宝玉的爱情在那样的社会是不被容许的。她对宝玉太痴情,她一生无限伤感,然而临终前她笑着喊“宝玉,宝玉……”然后她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虽然她的故事结束了,但是给我留下了万千思念,合上书想要把这份内心的尘埃封住,但一闭上眼,那段应该被禁锢的伤感像尘埃一样在空中飞扬、旋转、舞动。

红楼梦读后感800字(篇2)

《红楼梦》,它是四大名著之一。

它是一部千古不朽的人生大戏,《红楼梦》所呈现的,主要是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这是一个不朽的人生悲剧。

我从去年开始,就一直琢磨着《红楼梦》,虽然几个月就把它给看完了,但我还有许多看不懂的地方,便一句一句地理解。

《红楼梦》主要以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描述了贾家荣、宁国府之间,表现在婚姻、建筑、文化、财产等各方面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其中最让我羡慕的则是塑造出的一大批栩栩如生、各阶层的人物形象。比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史湘云,就连作者寥寥几笔勾勒的晴雯、紫鹃、雪雁等丫鬟,都成为了我国文学画廊中的著名艺术典型。

《红楼梦》所讲述的,是一个令人称羡的大家庭,原本荣华富贵,后来因家庭成员获罪以致被抄家,逐渐走向没落,终于繁华成空的大悲剧。

因此,将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故事作为主力呈现,也适度传出了《红楼梦》的主要精神。

黛玉和宝玉的悲剧,肇始于封建社会中,婚姻大事向来由父母决定,子女本身并没有资格决定。贾宝玉的父亲命他娶薛宝钗,他就非娶不可,尽管实际上他心里喜欢林黛玉。婚姻大事他无法自主,最终导致了林黛玉、贾宝玉和薛宝钗三个人的悲剧。

当我看完《林黛玉焚稿断痴情 薛宝钗出闺成大礼》和《苦绛珠魂悲伤离恨天 病神瑛泪洒相思地》时,听着悲伤的音乐。我实在控制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情不自禁地落下泪来,那不争气的眼泪始终还是把那页给模糊了呢!傻傻的我本以为结局会是贾宝玉和林黛玉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是啊!王子与公主生活只是童话故事而已,然而,这么悲惨的结局我却怎么也想不到。

当黛玉听完傻大姐的话后,就直吐鲜血。不住地流泪。因为她接受不了这个事实,黛玉她恨宝玉,恨他为什么不理解自己。她把宝玉送给她的那绢子往火上一撂,顿时化为灰烬。熬了一天,黛玉已经奄奄一息。突然,她高声叫道:“宝玉、宝玉,你好……”狠心两个字还没来得及说,只见黛玉两眼一翻,一缕芳魂就这样随风而逝。

黛玉死的时候,正是宝玉娶宝钗的同一个时辰。只因潇湘馆离新房很远,听不到潇湘馆这边悲恸的哭声。

这真的是个不朽的悲剧啊!

我为黛玉和宝玉感到悲哀,宝玉最后竟然出家当了和尚,因为他知道林妹妹是为自己而死的。便在灵柩前放声大哭。

一个风光显赫的大家族,就这么没落了!不知看过《红楼梦》的朋友们,是否都和我一样,为他们感到悲哀、痛心?

浅谈红楼梦之晴雯形象

浅谈红楼梦之晴雯形象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了一系列奴婢形象,她们所占篇幅有大有小,有的只出现过一次;有的出现过几次,并没有给读者留下什么印象;有的间隔出现,但既不知晓她们的身世,也不知道贾府没落后她们的命运归宿,给读者的印象是模棱两可的;另一些便是形象鲜明,个性突出的女婢,如袭人、晴雯、香菱、紫鹃、鸳鸯、金钏儿等人,作者从正面或侧面交代了她们的身世或家境,也给她们安排了命运归宿。在《红楼梦》中,作者将她们中的“要紧者”独具匠心地归入金陵十二钗又副册,幷绉上诗以预测她们的命运,由此可见,在视奴才生命如草芥的封建社会里,作者寄予她们极大的关注和同情。这些女婢在作者的重彩浓墨下呼之欲出,用生命共同谱写了一曲“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的奴隶阶层的女性悲歌。她们的命运是千千万万封建社会奴婢命运的缩影,她们的归宿也是封建社会所有奴婢的归宿。

晴雯是曹雪芹笔下倍受青睐的女婢。在太虚幻境的壁橱中藏有她的册子,并且位于金陵十二钗又副册的首页,连袭人都在其次。册子上是这样记载晴雯的命运的: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XX。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挂。诗中对身为XX却心比天高的晴雯给予了极高的赞美,同时也对如此风流灵巧的女子最终也难逃厄运寄予极大的同情和无奈。晴雯屈死后,曹雪芹可谓倾其笔墨为其杜撰诔文,名为《芙蓉女儿诔》,诔文中作者悼念、惋惜已逝晴雯的同时也流露出对迫害像晴雯这样一类女子的社会的厌恶和痛恨。

不但曹雪芹自己青睐欣赏晴雯,连我们读者也无一例外。读完《红楼梦》,掩卷合目,晴雯便会从一百多名大观园女子中脱颖而出,被大家所记住,为读者所关注。为什么晴雯具有如此大的“个人魅力”呢,难道因为她是“阶级斗争”的典型代表吗?那么以“死”向统治阶级抗争的金钏儿和鸳鸯等丫鬟们就更加可圈可点了,为什么她们的“魅力”还是不及晴雯的“魅力”。在我看来晴雯身上所呈现出来的与众不同的性格让读者耳目一新。在我们的'印象中,女婢的形象一概是衣着朴素,屏声敛气,没有自我,勤勤勉勉为主人服务——袭人便是典型代表。晴雯虽不能说完全颠覆但也从一定程度上颠覆了大家脑海中既定的奴婢形象。

一、晴雯之“时尚”

《红楼梦》中并没有对晴雯的外貌穿着进行正面描写,唯一一次正面描写就是晴雯受寒,张太医来诊断,晴雯从幔中伸出手来,这时也只对她的指甲做了描写,那足有两三寸长的印有金凤仙花染的通红的指甲使初来乍到的张太医误以为就诊的是“小姐”。《红楼梦》七十四回从王善保家的和王夫人的口中便可使晴雯的外貌完全跃然于纸上:模样儿标志,水蛇腰,削肩膀,眉眼有些像林黛玉。当王夫人传晴雯过去时,正值晴雯生病,病中的晴雯钗鬓松,衫垂带褪,大有春睡捧心之态,形容面貌像个病西施,而生病的晴雯与平时相比已是不十分装饰了,但在王夫人眼中此时的晴雯仍然是“轻狂样儿”。由此可见,晴雯的打扮穿着已经打破了奴婢的简洁朴素的穿着,俨然已是“小姐”打扮,甚至比一般小姐更加风流华丽,用我们现代词语来形容就是“前卫、时尚”。这也是为什么晴雯易遭人嫉妒的原因之一。同为奴婢,晴雯就敢打破奴婢的穿衣风格,追求个性,彰显自我,在外表修饰上与“小姐”平等,其她的奴婢就不敢,她们没有晴雯大胆,所以只能在心里既恨又羡慕。当然,晴雯也为她的“大胆”付出了沉痛的代价:其一,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封建社会里,奴才的行为如果越出“雷池”一步,必定为统治阶级所镇压,奴才就是奴才,不能有“个性”和“自我”,晴雯显然是个“不合格”的“奴才”,所以为王夫人所不容;其二、同一阶层人的嫉妒,如袭人、王善保家等人。

二、晴雯之“真”

《红楼梦》中史湘云也是位备受读者欢迎的人物,她“心直口快”的性格使她变得鲜活可爱。众人听戏,王熙凤让大家猜花旦扮演者像谁,别人都心知肚明却不说,唯独湘云脱口而出说像林黛玉,结果与自尊心特强的黛玉闹了别扭。这种说话毫无防头的性格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直爽真诚,毫无心机的史湘云,与那些说话遮遮掩掩,拐弯抹角,显得老成世故的人相比,难道不觉得史湘云要可爱真实得多吗!

同样,晴雯与史湘云在这方面极为相似。《红楼梦》第三十一回晴雯因不小心摔破一把扇子,宝玉借此事向晴雯身上出气,而晴雯与主子则争锋相对,气得宝玉无言以对,嚷着要把她撵出去。袭人过来劝架,晴雯步步直击袭人“软肋”,毫无情面地揭露她与宝玉之间那些“瞒神弄鬼”之事,骂得袭人面红耳赤,说得读者大快人心,袭人的虚伪也就随着晴雯的揭露而暴露于读者面前。晴雯说话之干净利索相比那些像袭人一样说话瞻前顾后,八面圆滑,人前一套人后一套的人是不是要可爱得多呢。

晴雯之“真”还表现在她的行为上。同样生病,袭人怕被搬回家养病,于是打着“不必惊动别人的旗号”让宝玉神不知鬼不觉地去请大夫。晴雯生病,宝玉怕她被王夫人打发回家,于是让她不要声张,与袭人不同,晴雯却表现出她诚实的一面:“虽这么说,你到底要告诉大奶奶一声儿??”。

史湘云因其“真”与林黛玉产生了矛盾,晴雯因其“真”却招来“杀身”之祸,为什么结果会如此不同呢?在我看来,归根到底她们所处的阶层不一样,湘云是公侯小姐,贾家对她来说是“家”,可以保护她,她的心直口快不会被人利用,最多只会引起人际方面的不和谐而已。晴雯是奴婢,贾家对她来说是“工作”的地方,是个“小社会”,所以她的“真”就会被与她一起“共事”的有野心的人所利用。

三、晴雯之“自尊”

“身为XX,心比天高”,这是曹雪芹对晴雯的判词。晴雯虽然出身低微,贱为他奴,却心质高洁,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自我意识。

也许晴雯并不喜欢撕扇子时所发出的“嘶嘶“声,与其说她喜欢听扇子撕破的声音,不如说她以撕扇子来挽回她作为“人”而受践踏的尊严。“撕扇子作千金一笑”显然是拣回自尊后的“胜利的微笑”,这时候的晴雯无疑是最美的。晴雯生病,在请大夫之前去请示李纨,李纨照例说了一句:如果两剂药仍不好,便搬出去住以免感染到姑娘们。从这也可看出,主子命贵而奴隶命贱——奴才生病扔到外面生死由他,只要姑娘们的身子来不得半点差错。“晴雯听后,气得嚷道‘我哪里就害瘟病了!生怕招了人!我离了这里,看你们这一辈子都别喊头疼脑热的!’说着,便要起来??”晴雯的火爆脾气跟她那颗要强的心是密不可分的,她总是极力捍卫作为“人”的神圣性而不可侵犯,一旦有人来践踏,她就竖起刺来蛰他。当然,晴雯毕竟是个手无寸铁的弱女子,她不可能与王夫人等权威人物公然对抗,否则必是死路一条(虽然最终还是死路一条),对此,我们不应持批判态度而应给予深深的同情。

四、晴雯之“懒”

晴雯是个“不合格的”奴才还体现在晴雯性格的懒惰上。袭人不在家时,晴雯和麝月两个人在屋子里伺候宝玉。完后,晴雯就在熏笼上团坐,麝月让她去放套镜,划上消息,晴雯却一动不动,还打趣说:等你们去净了,我再动不迟。有你们一日,我且受用一日。最后,还是宝玉过去划上划子。宝玉夜半口渴叫水喝,晴雯醒了却不动,而唤麝月起来去倒水,麝月端了开水后,她自己也沾宝玉的福喝了几口。像这样的事例还很多,且不一一列举。由此可见,晴雯有点“偷懒”的行为。但这并没有激起读者们对她行为的不满,相反,这小小的“缺点”反而给晴雯增添了可爱,使晴雯这个形象变得更加真实丰满。

晴雯的“独特”,晴雯的“真诚”,晴雯的“自尊”,晴雯的“可爱”使她在《红楼梦》众多循规蹈矩、毕恭毕敬的奴婢中显得如此的与众不同和特立独行。身为奴婢的她无论在穿着打扮上还是在行为上都让读者耳目一新。“花容月貌为谁妍”在人吃人的封建社会中,像晴雯这样天真单纯、风流灵巧但出身卑贱的“真”女子永远只是个丫头命,她的才能以及她身上的美好品质并不能使她改变命运,反而被工于勾心斗角的人利用,从而将她推向死亡。面对这样一位刚烈的女子抱屈而亡,我们难道不扼腕叹息吗!

红楼梦中具有反抗精神的晴雯

晴雯,《红楼梦》中虚构的人物,长得很好看,有些风流,有点像林黛玉。晴雯的判词位列在《金陵十二钗·又副册》的首位,晴雯是服侍贾宝玉的四个丫鬟其中之一,她手巧心善,脾气有些暴躁。晴雯是贾府中最具反抗精神的丫鬟。那么晴雯的性格特点是什么呢?

晴雯在《红楼梦》一书中性格特点十分鲜明。她因贾宝玉一时兴起的嘱托,就爬着楼梯在天寒地冻的环境中贴字,还等了贾宝玉一整天。等贾宝玉回家之后,她还向贾宝玉抱怨,她对贾宝玉说话没有一股奴颜婢膝的感觉,虽然她是丫鬟,但是她一点都没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跟贾宝玉生气的时候,对于贾宝玉的叫唤她也不理。由此可以看出,晴雯的性格相比于其他的丫鬟婢女来说是比较任性的。在她知道丫鬟坠儿盗取了平儿的虾须镯的时候,晴雯非常生气,知道后立马将坠儿赶出了怡红院。在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晴雯的性格是嘴硬心软、爱憎分明、眼里不能容沙子的。袭人为了自己的以后讨好王夫人这件事被晴雯知道后,晴雯讽刺袭人,说袭人是哈巴狗,这件事也可以得知晴雯是一个说话犀利的急性子。

综上上述,晴雯的性格特点是性子急、爱憎分明、任性,说话虽然犀利但其实是嘴硬心软,眼里容不得沙子,她的任性主要是不对人卑躬屈膝。其实也就是因为晴雯这些鲜明的性格特点,使得晴雯在《红楼梦》中的丫鬟里显得非常特别,让读者眼前一亮。

黛玉晴雯

贾宝玉是一个多情的情种,但是他也是非常痴情的人,有人说在《红楼梦》中他深爱的只有林黛玉一个,可是还有一个特殊的人物,她不同于温柔体贴的袭人,也不如端庄大气的薛宝钗,但是她在贾宝玉心中却有着十分重要而特殊的地位,这个人就是丫鬟晴雯。小说中将黛玉晴雯写的十分的相似,至少在很多事情上,两人都有着很大的相同之处。

首先就来说一下黛玉晴雯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吧。在小说中将晴雯说成了是林黛玉的影子,两个人的容貌都有着西施的特点,这一点也是让宝玉最开始时对晴雯另眼相看的原因。黛玉晴雯其实性格上都是比较伶牙俐齿的,只不过小说中为了凸显出林黛玉寄人篱下从而小心翼翼,这种伶牙俐齿就只能体现在私下里和宝玉的相处中,晴雯却是本来就是这样的人,她不在乎和贾宝玉身份上的差别,甚至有的时候想要在一定程度上和宝玉站在同一水平线上,这在等级制度森严的情况下是非常难得的。

黛玉晴雯还起着相互照应的作用,虽然两个人平时相处非常的少,但是黛玉晴雯两个却都比较珍惜自己,黛玉虽然和宝玉心灵相通,但是却从来没有过越矩的行为,而晴雯也是如此,很多丫头都会找些机会和宝玉亲近,但是晴雯没有,她甚至还不伺候宝玉洗澡,两个人都是非常单纯圣洁的。

另外晴雯的死是王夫人等人逼迫的,其实在她死的时候,也预兆着黛玉的悲剧结局。林黛玉因为很多的原因最终没能嫁给贾宝玉,黛玉晴雯何尝不是封建教育下的牺牲品呢?

晴雯之死

晴雯,《红楼梦》中反抗精神最浓厚的丫鬟,她是贾宝玉的贴身丫鬟,从小跟着贾宝玉一起长大。后来因为王夫人不满意她说话“轻薄”和她的美貌,最终晴雯在病重的.情况下被王夫人赶出了贾府。

晴雯之死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在生了病的时候被恶毒的王夫人赶出了贾府。贾宝玉的母亲王夫人是一个表面善良实际上冷漠心狠的人,因为晴雯长得很好看,在丫鬟里面很突出,且觉得晴雯的举止行为有些轻狂,于是王夫人就将晴雯赶出了贾府,那个时候晴雯正得了重病,好几天都没有吃东西,就让人把晴雯拖出了贾府。晴雯很小的时候父母亲就死了,她被拖出了贾府又无依无靠,只有一个远房的表哥。因为是被驱逐出贾府的,王夫人并没有给她一分钱,而且连她的好衣服都不准她带走。晴雯于是就衣着单薄的被赶走了。她的远房表哥并不是个好人,认为晴雯是一个累赘,因此对躺在他家中的晴雯百般辱骂,也不请人给她治病。晴雯本来就是个急性子,听到王夫人骂她将她撵出贾府已经气急,她唯一的亲戚也骂她不给她看病,晴雯的病情于是大大加重了,在被赶出贾府的第二天就病死了。

晴雯之死暗示的就是不久之后林黛玉的死去,也暗示了贾家的衰退败落。晴雯和宝玉一起共度了十多年的时间,她的死去对贾宝玉的打击非常大,晴雯虽然是丫鬟,但是却是极具反抗精神的。

红楼梦中袭人告密与晴雯被撵是否有联系

很多疑点都集中在袭人身上,其次是王夫人抄检大观园之前,说过这样的话:“我身子虽不大来,我的心儿神意,时时都在这里。”这句话什么意思?不是这明摆着说,我在这里安有“耳报神”吗?这句话是指谁?肯定是袭人无疑。最后,连她身边她最亲近的人宝玉都怀疑她。宝玉跟袭人是什么关系?是唯一一个有肌肤之亲的男女朋友关系,宝玉问袭人:“怎么咱们私底下说的玩的话,太太都知道了。怎么太太别人的毛病都挑了,就单不挑你,还有秋纹、麝月。”当时袭人是遮盖了过去,可她的告密行为,是无法遮掩过去的。最让人不能接受的就是王夫人最怕的就是丫环们与宝玉有染,而恰恰有染之人就是在她眼里最清白的袭人。袭人从来不与晴雯相争,甚至忍让晴雯的犀利,可到最后,她还是说出了心里话。当宝玉引经据典说海棠死了是晴雯的预兆时,一贯温柔敦厚的袭人终于坐不住了,她说:“真真的这话越发说上我的气来了,那晴雯是个什么东西,费这样心思,比出这些正经人来!他纵好,也灭不过我的次序去……”“那晴雯是个什么东西”,这句话表明她平时对晴雯的隐耐和宽容都是基于“收买人心”,正是这样一段描写,让很多人判断晴雯之死和她有关人的强有力的证据。

可我们仔细地研究《红楼梦》中所有细节,你就会发现,尽管疑云重重,可我们还是没有有效的证据证明晴雯之死与她有干系,不信,我们再看。

看《红楼梦》应该从微小的地方入手,晴雯事发,一切特征都表明和袭人有关,但却没有直接关系。王夫人在王善保家的'提起晴雯之时,根本不认识晴雯是谁,如果在这里你认为王夫人有做秀的嫌疑,那你就大错而特错了,她不必掩饰自己这样的行为,在这群小丫环身边,她还不至于有所隐晦。这段文字说明什么?如果袭人早就告诉过王夫人晴雯的种种,王夫人不可能是这样的表现,再看,在抄检大观园后,第一次和晴雯有了正面的接触,可王夫人是怎么说的?王夫人说:“你干的事,打量我不知道呢!”然后她就问宝玉今日可好些?我们看,晴雯回答得胸有成竹,晴雯真是聪明绝顶,她说:“我不大到宝玉房里去,又不常和宝玉在一处,好歹我不能知道,只问袭人、麝月两个。”王夫人就信以为真了。如果袭人早就告了她的密,王夫人会信以为真吗?我们看,王夫人说:“这就该打,你难道是死人啊?要你们做什么?你不是在宝玉屋里的吗?宝玉今天好点,你都不知道!这就该打,你是死人啊。”结果晴雯回答说,晴雯回答得真妙。她说:“我原是跟老太太的,因老太太说,园里空大人少,宝玉害怕,所以拨了我去外间屋里上夜,不过看屋子。老太太让我去的时候,我本来我就回过,回过我笨,不能服侍。老太太骂了我,又不要你管他的事,要伶俐的做什么?我听了这话才去的。”

王夫人信以为实了,忙道:‘阿弥陀佛!你不近宝玉是我的造化,竟不劳你费心。’因向王善保家的道:‘你们进去,好生防他几日,不许他在宝玉房里睡觉。等我回过老太太再处治他。’喝声:‘去!站在这里;我看不上这浪样儿!谁许你这样花红柳绿的妆扮!’……”这段话让王夫人彻底放了心,如果袭人早就告了密,她会这样幸运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