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警句格言

少壮徒伤悲诗句聚集100句

日期:2022年02月03日 分类:警句格言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来自哪首诗

【拼音】shào zhuàng bù nǔ lì , lǎo dà tú shāng bēi

【典故】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乐府诗集·长歌行》

【释义】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老年,悲伤也没用了。

【用法】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结构】复句式

【押韵词】黑云压城城欲摧、三复白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救死扶危、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塍蛇无足而飞、作歹为非、今是昔非、比翼双飞、人凭志气虎凭威、......

【年代】古代

【英语】if one does not exert oneself in youth, one will reGREt it in old age.

【成语故事】古代《乐府诗集》中有一首《长歌行》,作者借园中葵来揭示人生该如何度过青年这黄金时代,诗文如下:“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睎。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晖。常恐秋节至,睎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示例】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平日弗用功,自到临期悔。 明·张岱《课儿读》

更上一层楼是哪首诗

《登鹳雀楼》是盛唐诗人王之涣的一首五言绝句,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开笔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后两句写意,写的出人意料,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缝,成为鹳雀楼上一首不朽的绝唱。那么,更上一层楼是哪首诗?

更上一层楼是哪首诗?

——出自王之涣 《登鹳雀楼》

登鹳雀楼①

赵(玄荒)院士楷书刻石拓片《登鹳雀楼》

唐 王之涣

白日②依③山尽④,黄河入海流。

欲⑤穷⑥千里目⑦,更⑧上一层楼。[6]

注释

①鹳雀楼:古名鹳鹊楼,因时有鹳鹊栖其上而得名,其故址在永济市境内古蒲州城外西南的黄河岸边。

州府志》记载:“(鹳雀楼)旧在郡城西南黄河中高阜处,时有鹳雀栖其上,遂名。”[1]

②白日:太阳。

③依:依傍。

④尽:消失。 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⑤欲: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

⑥穷:尽,使达到极点。

⑦千里目:眼界宽阔。[7]

⑧更:再。

此诗虽然只有二十字,却以千均巨椽,绘下北国河山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象,令人襟怀豪放。诗人受大自然震撼的心灵,悟出的是朴素而深刻的哲理,能够催人抛弃固步自封的浅见陋识,登高放眼,不断拓出愈益美好的崭新境界。清代诗评家也认为:“王诗短短二十字,前十字大意已尽,后十字有尺幅千里之势。”这首诗是唐代五言诗的压卷之作,王之涣因这首五言绝句而名垂千古,鹳雀楼也因此诗而名扬中华。

《登鹳雀楼》气势磅礴、意境深远,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特别是后二句,常常被引用,借以表达积极探索和无限进取的人生态度。时至今日,该诗还几次出现在中国国家重大政治和外交场合。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是哪首诗

【原文】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生查子】

生查子,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尊前集》注:双调。元高拭词注:南吕宫。四十字,上下片格式相同,各两仄韵,上去通押。

【鉴赏】

这是首相思词,写去年与情人相会的甜蜜与今日不见情人的痛苦,明白如话,饶有韵味。词的上阕写“去年元夜”的事情,花市的灯像白天一样亮,不但是观灯赏月的好时节,也给恋爱的青年男女以良好的时机,在灯火阑珊处秘密相会。“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二句言有尽而意无穷。柔情密意溢于言表。下阕写“今年元夜”的情景。“月与灯依旧”,虽然只举月与灯,实际应包括二三句的花和柳,是说闹市佳节良宵与去年一样,景物依旧。下一句“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表情极明显,一个“湿”字,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词与唐朝诗人崔护的名作《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有异曲同工之妙。词中描写了作者昔日一段缠绵悱恻、难以忘怀的爱情,抒发了旧日恋情破灭后的失落感与孤独感。

上片追忆去年元夜欢会的往事。“花市灯如昼”极写元宵之夜的灯火辉煌,那次约会,两情相悦。周围的环境,花市,彩灯,明丽如同白天;明月,柳梢,都是相爱的见证。后两句情景交融,写出了恋人月光柳影下两情依依、情话绵绵的景象,制造出朦胧清幽、婉约柔美的意境。

下片写今年元夜重临故地,想念伊人的伤感。“今年元夜时”写出主人公情思幽幽,喟然而叹。“月与灯依旧”作了明确的对比,今天所见,依然如故,引出“泪满春衫袖”这一旧情难续的沉重哀伤,表达出词人对昔日恋人的一往情深,却已物是人非的思绪。

此词既写出了情人的美丽和当日相恋时的温馨甜蜜,又写出了今日伊人不见的怅惘和忧伤。写法上,它采用了去年与今年的对比性手法,使得今昔情景之间形成哀乐迥异的鲜明对比,从而有效地表达了词人所欲吐露的爱情遭遇上的伤感、苦痛体验。这种文义并列的分片结构,形成回旋咏叹的重叠,读来一咏三叹,令人感慨。

这首元夜恋旧的《生查子·元夕》其实是朱淑真所作,长期以来被认为欧阳修所作,其实是当时怕坏了女子的风气,才将作者改为了欧阳修的。

词的上片回忆从前幽会,充满希望与幸福,可见两情是何等欢洽。而周围的环境,无论是花、灯,还是月、柳,都成了爱的见证,美的表白,未来幸福的图景。情与景联系在一起,展现了美的意境。

但快乐的'时光总是很快成为记忆。词的下片,笔锋一转,时光飞逝如电,转眼到了“今年元夜时”,把主人公的情思从回忆中拉了回来。“月与灯依旧”极其概括地交代了今天的环境。“依旧”两字又把人们的思绪引向上片的描写之中,月色依旧美好,灯市依旧灿烂如昼。环境依旧似去年,而人又如何呢?这是主人公主旨所在,也是他抒情的主体。词人于人潮涌动中无处寻觅佳人芳踪,心情沮丧,辛酸无奈之泪打湿了自己的衣襟。旧时天气旧时衣,佳人不见泪黯滴,怎能不伤感遗憾?上句“不见去年人”已有无限伤感隐含其中,末句再把这种伤感之情形象化、明朗化。

物是人非的怅惘,今昔对比的凄凉,由此美景也变为伤感之景,月与灯交织而就的花市夜景即由明亮化为暗淡。淡漠冷清的伤感弥漫于词的下片。灯、花、月、柳,在主人公眼里只不过是凄凉的化身、伤感的催化剂、相思的见证。而今佳人难觅,泪眼看花花亦悲,泪满衣袖。

世事难料,情难如愿。牵动人心的最是那凄怨、缠绵而又刻骨铭心的相思。谁不曾渴慕,谁不曾诚意追索,可无奈造化捉弄,阴差阳错,幸福的身影总是擦肩而过。旧时欢愉仍驻留心中,而痴心等候的那个人,今生却不再来。无可奈何花落去,但那只似曾相识的燕子呢?那曾有的爱情真是无比难测吗?如果真的这样,那些两情相悦、缠绵悱恻的美丽韶华难道是在岁月中流走的吗?谁也不曾料到呵,错过了一季竟错过了一生。山盟虽在,佳人无音,这是怎样的伤感遗憾,怎样的裂心之痛!

古人如此,今人亦然。世间总有太多的伤感和遗憾。世事在变,沧海桑田。回眸寻望,昔人都已不见,此地空余断肠人。滚滚红尘,茫茫人海,佳人无处寻觅,便纵有柔情万种,更与何人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任君“泪湿春衫袖”,却已“不见去年人”,此情此伤,又怎奈何天?欧阳修的诗词甚多,而我独爱《生查子·元夕》。反复低吟浅唱“去年元夜时……”无限伤感,隐隐一怀愁绪化作一声长叹: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此恨绵绵无绝期?

哪壶开哪壶不开美文

甲与乙,久别偶遇,寒暄数语后,甲问乙:“你孩子学习好吗?”乙答:“不好。”两个字,噎得甲说不出话来。

更让甲心碎的是,乙当天就愤愤发微博道:“我终于拉下面子,勇敢地说了不好……什么时候,中国人能不再关心别人家孩子的学习,我们孩子成长的环境可能就不至于这么变态了。”

甲揪着我抱怨,有些气急败坏:“我多有病呀,我关心别人家孩子的学习!我连她孩子是男是女都不记得了!我不就是没话找话,找个话题拉家常吗?”

“没话找话最容易变成没事找事,谁叫你哪壶不开提哪壶?”

甲几乎要跟螃蟹似的口吐白沫:“她是皇帝?我哪里知道她府上哪壶开,哪壶不开呀?再说了,孩子已经算个安全话题了,其他的,工作、老公……没准都结冰了。”

我也遭遇过类似困境:大学同学多年后重逢,一通“你没变”“你也没变”“你越来越漂亮了”之后,我问:“你父亲还好吧?”她呵呵两声,没答我。我立刻想起她母亲已去世,父亲再婚,此地估计有雷,不可往。老公是万万不敢问的。这年头,大家的婚姻状态都瞬息万变,只有上了年纪的老派人,才会不知深浅:“你爱人……”于是迅速转掉话题:“你小孩几岁了?”她答:“没要孩子。”呀,是丁克还是别有隐情?抑或……我隐约看见九级风的发源地,还是生人勿入的好。

一顿饭,一次邂逅,一场正事之前的.寒暄,就相当于旧时候豆棚瓜架间的闲话家常,聊斋而已,当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文化人,说说张爱玲的今生今世,林徽因的那坛醋;商场风云人物,问问房地产的走势;优雅小主妇呢,交流糖醋排骨的X种做法;最平凡的婆婆妈妈,那就谈一下柴米油盐、鸡毛蒜皮吧。

所以,我真诚地呼吁:无论多么日理万机,还是稍微关注一下股市、明星绯闻、天下大事或者造化的神奇吧。只为了,生人熟脸聚一堂时,点了满桌你最爱的食物之外,还能聊点什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