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警句格言

描写东坡肉的经典语录合集五篇

日期:2022年09月07日 分类:警句格言

妻子的东坡肉的经典散文

老伴烧的菜,能拿得出手待客的也就三五道,以东坡肉为最佳。

蛋饺、豆豉鱼、蚂蚁上树这些菜她是怎么学会的,我不知道,但她是怎么学会烧东坡肉的事我还是了解一些的。

那还是猪肉、鸡蛋需要凭票供应的年代,她到苏州出差,顺便去看望了我的老战友文祥。那一次,战友在家里用东坡肉招待了她。

“那肉太好吃了,肥肉晶莹剔透,味道香甜可口,一点不腻,我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红烧肉。”从苏州回来,妻子高兴地对我描述。

“是东坡肉吧。”我去过苏杭,吃过那里的东坡肉。

“对,小黄说是东坡肉。”妻子不好意思地笑了。“我看着跟红烧肉差不多,只是比一般的红烧肉块更大、味更甜、更加晶莹剔透,吃起来更过瘾。”

“东坡肉是这个特点,你还很会观察总结嘛!”我说。

“为什么叫东坡肉呢?”妻子问我。

“据说是跟苏东坡有关系,有的说因为苏东坡爱吃这种肉,有的说是为感念苏东坡,也有人说这是苏东坡创制的一道菜,到底什么情况我也说不清楚。”那时候咨询不发达,口口相传,信息量有限,也难辨真假。

今天,网上虽然也有不同的说法,但多数资料的介绍是说,苏东坡在杭州做刺史的时候,治理了西湖,使四周的田地旱涝保收,替老百姓做了一件好事。群众为感谢苏东坡,到过年的`时候,大家抬猪担酒来给他拜年。盛情难却之下,苏东坡收下猪肉,叫人把它切成方块,烧得红红的,然后再按治理西湖的民工花名册,每家一块,将肉分送给他们过年。苏东坡差人送肉来,民工们更感高兴,老人笑,小孩跳,人人都有夸苏东坡是个贤明的父母官,把他送来的猪肉叫做“东坡肉”。据说,那时,杭州有家大菜馆,老板见人们都夸说“东坡肉”,就和厨师商量,把猪肉切成方块,烧得红酥酥的,挂出牌子,也取名为“东坡肉”,于是瑞客盈门,生意兴隆,其它菜馆酒家的老伴也群起仿效,东坡肉由此便推广开去,流传下来。

“同样是肉,人家怎么能做得那么好吃,我也要学会做东坡肉。”

妻子刚从苏州回来那段时间,常有做东坡肉的冲动,但不久就歇菜了。

首先是肉有困难。那是一个月全家只有三、四斤肉票,而一斤五花肉也就切个五、六块东坡肉。肉买少了不好做,想多买点肉又没有票。如果一个月的肉票一次用完,余下那二十多天没有肉吃的日子,又如何来应付爱吃肉的两个孩子呢?他们是很期待每周一次的辣椒炒肉片的,在他们的眼里,这是最好吃最美味的菜肴了,就在前不久儿子在家还对我回忆说,小时候总觉得青椒炒肉片有不得了的好吃。

为了保护她的积极性,我鼓励说,一斤肉不好烧,就烧两斤吧,留下两斤肉给孩子们炒辣椒吃。她高兴地买来两斤五花肉,试着烧东坡肉,她也切成大块,放入不少糖去烧。因为肉块大,烧的时间长,只见锅里的油越来越多,肉块被炸成油,没有原先的一半大。这哪是什么东坡肉啊,分明是红烧肉的味道,只不过比往常的更甜一些罢了。第一次尝试失败,妻子很灰心,她自问:诀窍在哪?

也算是天道酬勤吧,不久机会来了。八一建军节,政治部机关农场杀猪,每户几斤猪肉,这是计划外供应,是无需肉票的。肉拿回来,除留下炒辣椒的,她又进行第二次尝试。总结上次肉块变小的教训,这次改用压力锅蒸,肉块是不小了,也晶莹剔透,但烂熟了,一夹即碎,且味道还比不上红烧肉。烹调这玩意,看似简单,要无师自通还真不容易。这次失败后,妻子歇菜了。她很长时间里,没有再提过做东坡肉的事。

前些年在北京,儿子带我们出去吃饭,给每个人点了一罐(就装一块)东坡肉。

“东坡肉就是好吃”妻子边吃边赞赏说。

“是啊,你怎么不做啦?现在有的是好猪肉,网上又有老师,我们又有时间。你应该继续尝试,相信会成功的”我鼓励她说。

“对,我要到网上学一学。”

在我的鼓励下,老伴焕发了做东坡肉的热情,她上网、抄录、买肉、再次尝试。我看见她先在砂锅里放入竹篦子,在篦子上并排放上几段大葱,再把切成约3cm见方的五花肉整齐地放置在葱段上,然后倒入适量的水、老酒和老抽,放入几块冰糖,盖上盖后,大火烧开,小伙慢炖2—3小时。这是一道功夫菜,成本并不高,却是费时费力。经过几个小时的精心烹调,揭开砂锅盖时,香气扑鼻,色泽红艳,我忙取一块和老伴一起尝尝,真有东坡肉汁浓味醇,肉酥烂而不碎,味香酥而不腻的全部特点。

老伴高兴地说“总算学会了,有网络真好。”

“可喜可贺,一次成功!”我毫不吝啬自己的夸奖。自此,它就成了我们家的一道待客菜。去年春节,我请一桌老乡在泰禾广场吃饭,还特地从家里做了一锅东坡肉带去,结果这个菜很受欢迎,都说太好吃了,问我怎么做的。

“师傅在那儿呢!”我手指着老伴说。

“有想学的,学费全免,我当一回老师。”老伴说完,吃吃笑着,一副乐不可支的样子。

东坡肉的故事

苏东坡在杭州做刺史的时候,治理了西湖,替老百姓做了一件好事。

西湖治理后,四周的田地就不怕涝也不愁旱了,这一年又风调雨顺,杭州四乡的庄稼得了个大丰收。老百姓感谢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好处,到过年时候,大家就抬猪担酒来给他拜年。

苏东坡收下很多猪肉,叫人把它切成方块,烧得红红的,然后再按治理西湖的民工花名册,每家一块,将肉分送给他们过年。

太平的年头,家家户户过得好快活,这辰光又见苏东坡差人送肉来,大家更高兴:老的笑,小的跳,人人都有夸苏东坡是个贤明的父母官,把他送来的猪肉叫做“东坡肉”。

那时,杭州有家大菜馆,菜馆老板见人们都夸说“东坡肉”,就和厨师商量,把猪肉切成方块,烧得红酥酥的`;挂出牌子,也取名为“东坡肉”。

这只新菜一出,那家菜馆的生意就兴隆极了,从早到晚顾客不断,每天杀十头大猪还不够卖呢,别的菜馆老板看得眼红,也学着做起来,一时间,不论大小菜馆,家家都有“东坡肉”了。后来,经过同得公认,就把“东坡肉“定为杭州的第一道名菜。

苏东坡为人正直,不畏权势,朝廷中的那班奸臣本来就很恨他。这时见他得到老百姓的爱戴,心里更不舒服。他们当中有一个御史,就乔装打扮,到杭州来找岔子存心要陷害苏东坡。

那御史到杭州的头一天,在一家馆里吃午饭。堂倌递上菜单,请他点菜。他接到菜单一看,头一样就是“东坡肉”!他皱起眉头,想了一想,不觉高兴得拍着桌子大叫:“我就要这头一道菜!”

他吃过“东坡肉”,觉得味道倒真是不错,向堂倌一打听,知道“东坡肉”是同行公认的第一道名菜,于是,他就把杭州所有的菜馆的菜单都收集起来,兴冲冲地回京去了。

御史回到京城,马上就去见皇帝。他说:“皇上呀,苏东坡在杭州做刺史,贪赃枉法,把恶事都做绝啦!老百姓恨不得要吃他的肉。”

皇帝说:“你是怎么知道的?可有什么证据吗?”

御史就把那一大迭油腻的菜单呈了上去。皇帝本来就是个糊涂蛋,他一看菜单,就不分青红皂白,立刻传下圣旨,将苏东坡掉职,远远地发配到海南去充军。

苏东坡被调职充军后,杭州的老百姓忘不了他的好处,仍然象过去一样赞扬他。就这样,“东坡肉”也一代一代地传下来,直到今天,还是杭州的一道名菜。

妻子经典散文

人家都说,在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贤惠的妻子。其实不然,我不是一个成功的男人,而在我的背后照样有一个贤惠的妻子。

我和妻子在学生时代是同窗,但不是好友。她家距我家不过有三百米的距离,学校在她居住的自然村,我每天上学,她家门口都是我必经之路。她在家中排行老大,下边有三个弟弟,年龄都很小。她的父亲是国家正式职工,常年在西安工作;她的母亲又常年身体不好,家里全靠挣工分吃饭,她们姐弟几个上学,母亲不能参加生产队劳动,挣不够工分,又够不着照顾的条件,只能靠父亲每月寄来的钱买点粮食做补贴。妻子一方面要上学,一方面又要做繁重的家务,每天上学迟到就很自然了。妻子是我们学校的校花,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同情她,她学习虽然跟不上,但是很傲强,从来不甘心落后。学习也不是很差,考试成绩也总是在前十几名以上。那时候升级是靠贫农协会推荐,家庭出身和学习成绩相结合,加上个人的政治表现。在小学升初中时的十名优等生之中她的名额也榜上有名的。

初中毕业后,妻子在生产队当了民兵政工员,做民兵工作。我在大队当副业会计,协助民兵营工作,后任独立排长,民兵训练时经常在一起。可谁也没有和谁正面说过话。后来岳母托人给他介绍了几个对象,都是国家正式职工和国家干部,父亲又三番五次催促她到西安接班,她都没有答应。按照她的话说,我们都是农村人,应该热爱农村,在农村干事业,何必要去高攀呢?

我们之间的婚事是经过红娘牵线搭桥才定下来的。我家里很穷,我们兄妹几个和父母挣工分,一年到头只够上基本生活标准,年终结算下来还要欠生产队钱。平时日常生活、吃盐,打油,烧煤、都要靠喂几只鸡下蛋卖钱维持。向生产队预资款是要等逢年过节的时侯,才由生产队统一安排。像我们这些欠钱的困难户,只能厚着脸皮提前跟生产队长和会计打招呼,去求爷爷告奶奶了。

我和妻子订婚后,在全大队四个村庄引起了轩然大波,他们说三道四,说像我妻子那样的家庭、那样的人才,怎么会给一个穷光蛋家庭当媳妇。岳父、岳母起初也坚决反对我们这桩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后来在妻子的再三劝说下,岳父、岳母才算同意了。但我的心里总是觉得不踏实,就再三找她,让她三思。我不能因为自己而毁了她的前程。婚姻必定是终身大事,要不得半点含糊。可她说家庭穷富,是可以改变的,关键是要我的人品和志向。执意坚持要和我结为连理,白头到老,永不变心。

1972年,我在22岁时应征参加了人民解放军,到部队的第三年,我们在部队结了婚。她去部队时我父母只给了她20元钱做路费,这20元钱还是父母借村上一个公办教师的。她到部队后,我身上也只有19元钱的津贴,她自己从家里带去了300元钱。我们的婚事虽然操办得很简朴,而我们俩心里却很甜蜜。

1976年,我从部队复原后,本来我是有机会外出当工人、拿工资的,而我的妻子执意要我留在家里参加农业劳动,格守本分,为乡亲们做事。

在我当生产队干部、当队长、当村长的十几年里,她在乡亲们面前处处事事都是以身作则,脏活、累活总是抢着干,回到家里还要帮母亲做饭洗衣服,照看孩子。家里吃盐、打油没有钱了,她就把岳父、岳母给她的私房钱拿出来给我,让我给家里买油盐酱醋,买煤烧。自己没有钱了再向岳父、岳母去要。自己平时连一件衣服都不舍得买。

从1982年到1992年间,我父母先后有病几个月,我们的儿女们年龄都很小,除了两个妹妹和弟弟抽时间来照顾外,大都是她在床前端茶、端饭、擦屎、擦尿的守候。从来没有一点怨言。父母先后去世后,后事都是她领着一手操办的,两个老人的丧葬费她一分钱也不让我那家庭困难的兄弟分摊。父母留下的遗产、包括院子里已成材的'树木和房子她一样都不让我去动,全部留给了自家的兄弟。现在,我的兄弟和弟媳通过自己的双手辛勤劳动,家里已经盖起了漂亮的楼房,屋里置买了高档家具。生活过得也很幸福美满。两个侄女也很懂事。妻子也从心窝里为他们感到高兴。

妻子是一位心地善良、性格直爽,脾气倔强、又特别刚柔的女性,她疾恶如仇,是非分明。在家庭、在村里,在乡邻们之间遇到任何事情,她从来都不隐瞒自己的观点,不怕得罪人,谁是谁非,她都会直言不讳的当面给他们作出评价来,许多乡邻之间闹纠纷,闹家务,吵架、打架,也都喜欢来找她评评理,她也总是和风细雨地把双方调解的心服口服。她对我的三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对自己的儿女们、对她娘家的几个兄弟和弟媳,也都是该亲的亲、该爱的爱、该批评时也从来不留情面。

现在孩子都长大了,我在外奔波了十几年,也没挣到大钱。她在家里,最多的时候要承包十来亩地,最少的时候也要承包四五亩地,不管累死累活,她从来就没有发过一句怨言。直到现在,我的家庭也不算富裕,人家都在盖楼房,她从来都不埋怨我。却总是默默无闻地把一个不富裕的家庭料理的井井有条。儿女们也都非常敬重和爱戴她。

我从事业到家庭都不是一个成功的男人,可她自始自终都是一个最贤惠的妻子。在儿女面前,她也不愧为是一个最善良的母亲!

东坡肉的做法和典故

东坡肉属浙菜菜系,以猪肉为主要食材。菜品薄皮嫩肉,色泽红亮,味醇汁浓,酥烂而形不碎,香糯而不腻口。东坡肉是杭州名菜,其色、香、味俱佳,深受人们喜爱。慢火,少水,多酒,是制作这道菜的诀窍。一般是一块约二寸许的方正形猪肉,一半为肥肉,一半为瘦肉,入口香糯、肥而不腻,带有酒香,色泽红亮,味醇汁浓,酥烂而形不碎,十分美味。

菜品起源:

相传为北宋诗人苏东坡(四川眉山人)所创制。东坡肉的最早发源地是湖北黄冈。1080年苏东坡谪居黄冈,因当地猪多肉贱,才想出这种吃肉的'方法。

“东坡肉”最早在徐州创制,《徐州古今名馔》记载,苏轼任徐州知州时,黄河决口,苏轼身先士卒,和全城百姓筑堤保城。徐州人民杀猪宰羊,上府慰劳,苏轼

推辞不掉,便指点家人烧成红烧肉回赠给老百姓,百姓食后,都觉得肥而不腻、酥香味美,便称之为“回赠肉”。苏轼贬谪黄州时,作有煮肉歌:“黄州好猪肉,价

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人们开始竞相仿制,并戏称为“东坡肉”。苏轼二任杭州知州时,因疏浚西湖有功。大家

抬酒担肉给他拜年,苏轼便命将猪肉和酒烧好后给民工吃,家人误听为黄酒和猪肉同烧,大家吃后反而觉得更加酥香味美。“东坡肉”美名便慢慢传遍全国。更多精彩学习,请加微信:ctwh678传递智慧,传递爱!

追本穷源,苏轼的这种红烧肉最早在徐州的创制,在黄州时得到进一步提高,在杭州时闻名全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