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金塔胡杨林经典句子汇集50句
日期:2022年11月15日 分类:警句格言
醉美金塔沙漠胡杨林散文
位于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城以西的潮湖林场,金塔沙漠胡杨林很少被人鲜知,而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辖下的,额济纳胡杨林却是名扬中外。胡杨被人们誉为“沙漠勇士”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植物,它的顽强积极向上的精神被人们所崇敬,有“活一千年不死,死一千年不倒,倒一千年不朽”之说。
国庆期间与家人游玩了金塔沙漠胡杨林,当我们一行进入金塔沙漠胡杨林园区。首先紫色的马鞭草进入我们的眼底,给这几天来满眼荒凉的大西北带来了一丝亮丽,尤如身在南方的薰衣草,醉倒在花丛中。你看这紫色撩的让人心跳不已,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去亲吻这美丽的花朵,仿佛时光倒流回到了当年的青葱时代。特别是花海中搭建的航天模型,让人流年忘返,酒泉特色在这里得到充分体现,人们纷纷在此合影留念。这里成就了金塔秋色最精致的美,这一草一花堆集的航船,似乎要冲向上空在天空中飞翔。
走近金秋十月的金塔沙漠胡杨林园区,远远望去绿色的树叶已经变黄,碧水、蓝天、白云、黄叶紧紧的连结在了一起,演绎出一幅“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的美妙画卷,阳光下金黄色的树叶在湛蓝的天空中婆娑起舞,反差鲜明亮丽的色彩,洼边一片秀挺的胡杨,美得让人心旷神怡。金黄的树叶在蔚蓝的天空浸洗下,与湖中的`胡杨融为一体,感觉来到了人间仙境,天地间距离是那么的近,仿佛伸出双手尤如能触碰到遥不可及的天空,让你的心一下子平静了起来,微风扑面,感受着大自然的恩赐,让我们怎么也不会想到,严寒寸草不生的西北会有如此美景!我们惊叹、我们庆幸来到这里,享受江南看不到的美艳景色,这里的一切都是那样的美好,享受着这份安逸和幸福。
金塔沙漠胡杨林无论是水边的胡杨,还是沙中的胡杨,都向人们展现着婀娜、奔放的身姿,秋季那迷人的一抹黄色,就像在胡杨林腹地铺上了金黄色的地毯,辉煌而凝重,你能感受到耳旁吹来胡杨林的喃喃细语,及一波波胡杨林漾扬起秋的旋律。我们很幸运地看到了落英缤纷的胡杨林,犹如一幅自然而神奇的生命画卷展献在我们面前,它能带给你生命的强烈震撼、心灵的空间静谧、美丽的视觉盛宴,感觉任何语言文字在这里都显得苍白无力,漫步在胡杨林中,就像进入神话中的仙境,令人叹为观止。
旅游大巴带着我们驶向"黑水城"西夏文化的古城遗址,这是目前我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一座古城遗址。相传在1350年前后,有位名叫哈日巴特尔(直译为黑英雄)的蒙古族将军,在此筑城镇守被人们称为哈日巴特尔为黑将军,黑城便由此而来。许多年以后,这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昔日的绿洲,被沙漠吞噬,变成了一片荒漠。昔日繁华昌盛的黑水城也就变成了一座废城。迄今为止,我们所看见的痕迹仍依稀可辨,阳光下金色的沙丘,突出沙堆的城堡它向人们诉说着岁月的沧桑,曾经的繁华熙攘,车辚马啸已经远去,剩下的,只有一座毫无生气的孤城。黄沙中露出的残片铁器在诉说着曾经的荣光,人们不知道这厚厚的沙漠里,埋葬了多少人间悲欢离合的故事,历史的厚重在这里注解着,神秘的西夏古国最终也拗不过它的宿命,只匆匆留下一个缩影离我们而远去。
城堡外我们极目所望,沙漠连着沙漠,苍莽,壮观,孤寂,大漠的风沙猛烈地吹着,这里没有一丝绿色,没有飞鸟,没有生命。只有翻滚的沙涛像大海般无声无息的涌动着,我们来时的脚步迅速被风沙所填满,不见踪迹。一群好奇的女子骑上了骆驼在沙漠上行走着,去体会古代人们仅有交通工具,那时的人们不会想到他们当年奢侈的交通工具,如今是现代人们休闲的一种方式。社会的进步随着年轮而发展着,多少年以后的人们会怎样看待今天的我们?
我们乘着景区公交赶往怪树林,据说它是由胡杨林的尸体而来。我们到怪树林的时候正值黄昏,晚霞血淋林的涂抹在天上,浩瀚的沙海一片沉寂。有人说怪树林是黑将军及众将士不死的灵魂所在。当你静静地站在不死的胡杨树下,一定为它的不屈所感动!树上虽然不见一片树叶,不能吸收太阳给予的营养,但它仍似自己的姿态顽强地活着,它向人们展示自己不一样的风姿。我在想我们做人是不是也要像它们一样:最恶劣的环境、最大的风沙、最寒冷的风雪也能生存下来,向大自然挑战,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
太阳渐渐落了下来,夕阳下怪树林中的胡杨,身披最后一抹晚霞,给人一种静谧、安逸、幸福之感,风姿绰约的让人陶醉。即将死去的胡杨,怪异的似苍龙腾越、虬蟠狂舞,给人们留下它最后的精彩,张牙舞爪、光怪陆离,看了让人心碎,它把最后的美丽留在了人间,让人明白珍惜昔日的时光,不要让人生留有遗憾。
金塔胡杨林开发时间不长还比较年轻,它犹如家中有女初长成,显得既羞涩又靓丽。它虽然没有额济纳旗胡杨林那样,带给你历史的沧桑感,但它展现给你的却是千娇百媚的青春美丽,使你的心灵得到了平静和净化。甘肃西部河西走廊的金塔胡杨林,很多人并不知道它的美貌,它确实值得你一睹它的风采。
醉美通话散文
纷纷扰扰韶华逝,怅怅惘惘岁月愁。
春来无意,冬雨浸淫。
阴冷潮湿的空气,再也感觉不到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美妙之悦。只是没完没了地绵延着,踟躇着,不忍归去。也许希望能再和雪交融,太阳交汇,留恋着雪的洁白,太阳的温暖。雨只有无奈的等待,更清楚雪会融化在自己怀中,自己会在太阳中如烟散去。真乃是“思往事,惜流光,易成伤。未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
静静地走在时光里,无心把思绪整理。任风雨飘摇不定,难言的感伤,紧紧地纠结在心底,怎么也化解不去。总以心胸宽容无比的我,近来却神思凝聚,郁郁寡欢。
都说只要小家安乐幸福,大家和睦安康,足矣。老公给我的小家,已足以温馨幸福,我别无所求。大家的事,却让我倍感伤神。所谓的大家,其实也就是我的老家和老公的家。都道“清官难断家务事”,我这轻俗之人,却也陷入此圈,不能自拔。怪只怪自己还没修炼到真人地步,在小俗之圈,兜来撞去,疼的还是自己。
且不说我家,父亲的病体时好时坏,自己的心也跟着忽上忽下,每天都要打上一通电话,询问病情。也深恨自己不能分身,回家守在父亲身边,尽儿女之份。天长地远,泪几许,恩难报!
公婆退休,本应安度晚年,共享天乐。可为了自己的小儿子,又日夜奋战在第一线:开了家加工衣服的小作坊,劳累过度。本就有病的公公,更加不堪了。前一段时间,又突发病,幸亏老公就在那附近吃饭,叫来了救护车,把他抱上楼(加工厂在地下室)。因抢救及时,才得以活命。想想这不知是多少次,老公救自己的父亲了。在老家时,他父亲就常年患病,在九八年末住了大半年院,花了近二十万元,绝大部分都是我和老公承担。小儿子还在读大学,在上海那个国际化城市,他的生活标准本来就很高,每月的生活费也是步步上扬。我和老公真是不堪负重。而所有的`一切,公婆从未责减过小儿子的生活费用,凭着小儿子毕业后不工作,换专业考研,到研究生毕业工作,白白浪费了近八年的青春。请问,除却家庭条件特好的青年,哪一个毕业的大学生,不是半工半读的?而他的小儿子却全是脱产学习!男人青春虽长,可学校的生活怎能拿到社会上生存。现在工作虽然稳定了,可和同学相比,小儿子也只是初出茅庐,任凭怎样才高德好,依然混不出公婆想要的结果。为了小儿子能在上海立足,公婆不顾自己年老病弱,坚持要继续发光发热。我和老公怎么劝也是白劝。只是钱没挣多少,病体加重。最让我闹心的是,公婆钱多钱少,我无所谓,也从没见过半分。而病倒的话,却全是我和老公的责任。小儿子虽来看过,也是来去匆匆。公婆心疼小儿,钱也不让出,更不让在此照顾。他们却不知,他们的宝贝小儿在上海过的是什么日子,穿的是国际品牌,抽的是近百元一盒的香烟,吃在饭店,衣要干洗,玩乐更不用说了。三十中上了,依然孑然一身。我实在不理解这种“高流”之人,难道不知人间世俗,亲情冷暖!
我无权评说公婆的所作所为,只是心疼老公。我们没有能力支助他们的小儿子在上海买房。即使有,又凭什么?俗话说“救急不救穷。”即使有血缘关系,他也不是个孩子了,应该承担自己所要承担的一切。且不说我们这十多年来,对公婆的付出,对他们小儿子的捐助。我既然成为他们家中一员,也尽到最大的孝道,我能保证,我问心无愧。而公婆的小儿子,为自己的父母做过什么呢!而他的父母,至老还在为他着想!无语问苍天,天下的父母真的什么时候,才会放手?
心安放几许?难道一定要盖棺定论吗!我心疼着两位老人。如果他们的小儿子很懂的话,身边的亲人早就会为他安买好一切,可他总让人失望,以至于亲人几乎都与他断绝!唯有父母,至今还在为他卖命!况且还是我身边至亲的亲人!
我心痛,无语……。我期盼,我祝愿!儿行千里母担忧,可“报得三春晖”,几岁小儿都知的道理,可为什么堂堂重点大学的研究生,已进中年之男人,却不知,这究竟是为什么?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我们做儿女的何以为报!
但愿我以世俗之态问责,换得“高雅”之士的共鸣……
沙漠的声音散文
沙漠,历来都以荒蛮、凶残、冷漠而闻名。曾几何时,多少村庄被吞没,多少城堡被掩埋,多少生灵被扼杀,沙漠成了死亡之海,沙进人退成了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 然而,沙漠也是有生命的,也能发出自己独特的声音,有时还悦耳动听,只要你愿意去听,仔细去听,认真去听。
靠近大漠,遥望一颗颗砾石冷峻的神情,一种博大的精神沿着岁月沧桑的痕迹无止境地扩展,在一望无垠的大地,伫立豪放的影子;一种高傲的情绪顺着时光的视线攀援上升,在湛蓝饱满的天空,写下壮丽的狂欢。千里荒漠,从线装古书中发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赞叹,从古长城垛口追逐“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哀怨。苍凉悲壮感动粗犷的漠风,将历史的风情洞穿,在大漠中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唤醒孤寂的生命。
回望大漠丝绸古道,匆匆的脚步声,西行的战鼓号角声,幽怨的羌笛声依然清晰可闻,依然飘飞回旋。我看见,飞天飘舞的仙女,反弹一张琵琶,在沙原上潇洒演绎一曲绚烂的浪漫。一串胡笳,一支长箫,拂动古城堡沧桑的胡须,穿越时空,呼啸抖动至今。那些镌刻在岩壁上的雕塑与壁画,那些回旋在长空中的经文梵音,总在回放一段段辉煌的剧情,总在讲述一串串动人的故事,总在吟诵一首首激昂的诗章,总在传唱一曲曲空净禅化的佛歌。或许,那些美丽的传说早已在漫天飞舞的流沙中化为一片夕照下的白骨,仰或一处残败的遗痕,但在那浸着血和泪、埋着豪气和灵魂的沙粒之下,分明有猎猎的旗帜在飘,有凝结成的历史的宣言在读。我也看见,一队商旅驼队的铃声摇醒了古道漫长而寂寞的时光,深深锲入大漠的记忆,大唐圣僧的取经,张骞的出使西域,霍去病的西征,班超的出任都护……于是,看到了大漠中驰骋的军队,匆忙的使者,商旅的身影,执著迁徙者的脚印,看到了血和泪,看到了裸露的白骨和风干的躯体,看到了城堡的残垣断壁和荒芜的村庄,听到了孤魂野鬼的嘶鸣,听到了沧桑疲惫者的足音,听到了幽深的哀怨凄诉……沙漠并不寂静,并不空虚,也并未停滞。沙漠,以千年的沉淀和深重的历史,讲述着一个个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
深入大漠腹地,沙漠的声音就更真切,更直接。太阳恣意地发着神威,沙砾像着了火般滚烫炙热,脚一踏入,全身的每一寸肌肤,每一根神经都会感到它的热烈,它的缠绵,似乎有烧红的铁板烙肉时“滋滋”的烟味升腾开来,踩踏提拔间,泪腺和汗腺像大漠中的水一样倏然干涸,人被黄沙无际的泥泞深陷,心被炽热的火浪熏晕埋没。原来,沙漠是另一种泥泞,发出的是另一种声音。风肆无忌惮地呼啸着已有的音符,似乎有鞭子抽打时“啪啪”的声音弥漫在半空,仔细的,魔鬼般的改变着沙丘的形状,今天捏成月牙,明天雕成馒头,并给它们画上流畅的线条,披上终身的外套。沙丘挣扎着阵痛,在滚动,在流走,在呻吟,就像那些穿梭的'蜥蜴,不知疲惫地在跳跃窜动,在凄厉的呼喊,在哀婉的鸣啼。大漠,以魔幻的笔墨手法撒播着它的超然和从容,也执著激昂地唱响它的意志和信念。
站在大漠边缘的高处,生命颤动的声音就更加强烈,更加悦耳。我看见沙漠中的绿色,高的是胡杨,矮的是梭梭。胡杨树以各种不同的姿势和叶子,在与狂风沙石的搏斗中,发出顽强的抗争。站立时如挺直的哨兵,倒下时如匍匐的英雄,裸露时如虬曲的利爪,枯死时如冲天的刀剑,夏天苍翠葱茏,秋天金黄耀眼,凄凉中含着悲壮,孤寂中写满感慨。梭梭草一丛丛,一簇簇散布于荒沙中,总在飞沙走石的空隙溜出来,坐在沙丘上,匍匐于沙堆旁,在荒蛮的沙海里留下深深浅浅的脚印和不屈不挠的影子。我也看到,在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毛乌素沙漠……许许多多与风沙搏斗,植树种草的人们,除了胡杨、梭梭外,他们正在打井取水,封沙育林,更多的沙蒿、沙棘、柠条、沙打旺……数不清的绿色旗帜逐渐扎根、生长起来,结成莽莽苍苍绿色的长城,嫩芽用稚幼的铺展昭示着绿色成荫的诗行,与风一起吟唱。心情因了绿色,因了生命而开朗起来,跳出蛰伏的围墙,抖落粘满尘埃的忧伤,在金色的沙海里寻找希望。尽管喉咙干裂得如同干涸裸露的河沟,这时我却听到了沙漠发自内心喜悦,沙漠的呼唤,沙漠的欢笑,沙漠的歌唱。哦,这才是沙漠真正的心声啊!原来,沙漠的内心并不甘寂寞,一天也未停歇生长的脚步,一天也泯灭梦想绿色的渴盼,也讨厌自己单调乏味的本色和千篇一律的装束,也喜欢身穿绿色的衣服,头插鲜艳的花朵,愿意用美丽去浓妆艳抹的打扮。在苍茫的天际,在大漠的深处,在每一处寂寞冷落的沙丘上,在每一个忧伤的白骨中,呼啸与激荡着的,是渴望一丛丛绿色生灵的抵达,期盼着驼铃叮当,羌笛悠扬,痴想沙漠中的海市蜃楼变为现实。而原先肆虐的飞舞狂叫,则是向人类发出的抱怨,发泄的怒气,实施的惩罚。沙漠,坦诚真实的表达着心中的爱恨分明,也以鲜活的庄严和坚韧宣示着它的梦想和憧憬。
步入沙漠之中,我的心便与大漠融为一体,感到了生命的咚咚心跳,嗅到了生命的不屈味道,听到了生命的顽强喘息,生命在自然间永远生生不息。面对金黄无垠的沙漠,不是惧怕苍凉和死亡,那温顺伟岸的骆驼和倔强顽强的胡杨刻画出的,那炎热炽烈的阳光和凌厉狂妄的漠风编织出的,那神秘深奥的图腾和凝重深刻的史诗塑造出的,那坚韧和毅力以及汗水和智慧和捏出的,便是沙漠桀骜不驯的骨骼、灵魂和强音。那种沉静,那种博大,那种激越,那种执著,那种震撼,那种魅力,那种前赴后继的牺牲,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化,是上苍馈赐的精灵,是天地心灵的呼声,是不屈勇士出征的宣言和号角。
大漠,把它的烙印留在了我的身上,大漠,把它的声音留在了我的心里。
那片遥远的胡杨林散文
“妈妈,妈妈……”一个甜美的声音把她从那片胡杨林拉了回来,她低头抱起她那可爱的女儿。女儿和那片胡杨林是她和过去唯一的联系。五年了,她没有去追寻她的过去,而是很努力的活在当下。
五年前当她从那个深沟里爬出来,晕倒在村里的井边时,很多东西就早已注定。她是一个没有过去的人,当她醒来面前是一个满脸沟壑的老人。老人问她从哪来,为什么会有着身孕来到这个村子,但是怎么还问得出来。这样的村子应该是不想这样的女子待在村子里的吧,特别是来历不明的人还怀着来历不明的孩子,因此开始的时候村里除了救她的老人是没人和她说话的。沉默应该是村民对她最大的恩惠吧。
当她看见这里的孩子每天都帮着父母在地里干活时,她就知道她该做什么。她说服了老人,让老人接受了她的想法,老人是木匠,她就请老人帮她做了几十个板凳,一块用锅底灰涂黑的大木板子。然后在老人的陪同下一家一家的说,一家一家的宣传,她足足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才让村里的小孩来听她的.课。村子里的村民毕近纯朴,也知道她的不易,看着她挺着大肚子还能讲之滔滔不绝,不管何时脸上也总是挂着笑容。村民们也就由开始的极不理解变为后来的乐于观之和乐于帮之,直到那天天突然下起了大雨,她还没来得急让孩子们去避雨自己就晕在了雨里。等她醒来,她的女儿已经出生。当村里的人都无能为力,看着她见红,唤不醒她时,村中老中医救了她,老中医应该是为了避世才来到这个村子的吧,应该不是任何人都会有人参保命吧。
她的晕倒唤醒了那唯一还留在她记忆里,她觉得和她过去有关的东西——那片胡杨林。
我在想上天也还真奇怪,让她忘了过去,那她为什么还记得所学的,为什么还记得那片林子是胡杨林,还要在她女儿出生时要她记起?
其实这个村子并不是和外界没有任何联系,只是当地政府不够重视,忽略了这个小村子。在她的努力下当地政府决定拨款给这个村子修路,发展这个村子的旅游业。政府承诺是要拨,可是就是一直没下来,等路修好了,思杨也三岁了。这来来回回的奔波就算是一个男子也未必能坚持下来吧。直到思杨四岁村子的旅游才上了轨道。而她依旧还是在村子里,只是偶尔会记起那片遥远的胡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