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励志名言

思辨与立场经典句子汇总60句

日期:2023年04月08日 分类:励志名言

《思辨与立场》读后感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思辨与立场》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思辨与立场》读后感1

书是有层次的区别,有的书轻松活泼愉快,给我们提供一个工具或者让我们能够莞尔一笑,有些书深沉厚重让我们不断的反思、不断地反省、不断地进步,那今天这本书,我认为就属于后者,叫作《思辨与立场》。

令我反思的一本书

它是令我反思的一本书,是一本重要的书籍,这本书的英文名字叫作《批判性思维》。所以我相信很多人,都曾经听过无数次批判性思维,但是,我发现很多人和我一样,都对批判性思维有着天大的误解。

什么叫批判性思维,有人就说不要轻易接受别人的意见。当别人说一个事的时候,你需要批判性的去接受,你需要反思,你需要看他有没有逻辑上的漏洞,所以大多数的人理解批判性思维之后,就把自己变成了一个杠精,变成了一个特别喜欢跟别人抬杠,找缺点找毛病的人。

事实上不是,批判性思维最重要的是批判自己的想法,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想法。为什么呢,因为当我们生而为人,开始有思想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就已经出现了文化的遮蔽性,比如说像我生在洪湖,我天然地认为洪湖的莲子最好吃。结果我去杭州玩的时候,有人就说,西湖的莲子是最好的,我当时就觉得不可思议,我会认为我家乡的东西是最好的,事实上这就是文化的遮蔽性。

好多人以为攻击别人反问别人是批判性思维,不是,如果你不能够客观公正地接受一个你错了的观点,你错了对方对了的观点,你就不叫作具备批判性思维。

就是在任何情景之中,你都能够采取最恰当的思维方式,这个叫作批判性思维。所以它是针对我们自身的,是要经常把自己的想法拿出来反思一下说,我刚刚这样想够不够公正,我刚刚这样想够不够深刻,我刚刚这样想是不是满足重要性的原理,我刚刚这样想有没有逻辑。

当你能够经常性地对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反思、批判和提升,你才是一个在智力层面不断精进的人。这就是我为什么认为,这本书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

批判性思维的特点是什么?

那么我们的目标就是要通过逐步的训练,让我们的思维水平达到高层次批判性思维的水准。批判性思维的特点是什么?我们今天要清晰的界定一下什么叫作真正的具备批判性思维。

它有这么几个特点,第一个叫作认知谦逊,首先你要做到认知谦逊,就是你得承认自己是无知的,你得承认自己,不是一切东西都知道。当你能够做到这一点的时候,你才有进步的可能性。

第二条叫作认知勇气,认知勇气就是说,我们愿意挑战我们的信念,我们每个人拥有了一个信念以后,我们就特别希望它是真的,我们就特别希望它不要变,但事实上就是你经常都需要发现自己过去做的不对,过去说的不对。

第三个特点叫作换位思考,就是你能够拥抱对立的观点。与之相对的是自我中心性,就是当一个人思考任何问题,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的时候,你会发现你永远是对的,你永远可以把你所做的所有错误事合理化。你是以自我为中心思考问题的,你没法接受跟你完全不一样的观点,尤其是对立的观点。

然后第四个叫认知坚毅,认知坚毅所对应的叫认知惰性。什么叫认知惰性?这么复杂,算了算了,这太难了,一天到晚活得累不累。当我们要求说,你需要有批判性思维,你要认真地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他会觉得不用,不用那么费劲,凭感觉就行,只要你感觉对了什么都是对的,就是认知的惰性。他不愿意去追求科学,不愿意去追求公正,也不愿意追求逻辑。所以你要知道这个复杂性和沮丧感是一定会有,在我们学习的过程当中,一定会有复杂性和沮丧感伴随的。你得有一股勇气,你得有一股坚毅的力量才能够做得到。

以上特征不是单独存在的,它是相互依存的,就是你得有认知谦逊,你可能才有认知勇气,你才会能换位思考、认知一致,然后认知坚毅,同时你能够学会依赖理性的推理,并且做到思维自主,这是一整套我们都需要有的东西,我们才能够做得到。

用这个清单里的问题来问自己

这里有一个清单,我们可以用这个清单里的问题来问自己:

1、清晰性:如果一个陈述不清晰,

我们就无从展开讨论。

比如:对美国教育体制能做些什么?更清晰的的问题可以是:为了让学生学到胜任工作的技能,从事教育的人能做什么?

通过提问来确定:你能就那一点做详细的阐述么?你能换个方式来表达那一点吗?你能给我举个例子吗?

2、准确性:一个陈述可以清晰但不准确,

比如“大多数狗都超过300斤”

提问:他是真实的么?我们该如何检查它是否准确?我们该如何探寻它是否真实?

3、精确性:一个陈述可以既清楚有准确但不够精确,如小明超重了

提问:你能否提供进一步的细节?你能否更具体一些

4、关联性:一个称述可以清晰、

准确且精确但和议题无关。

提问:哪些问题与议题有关?这一观念如何与其他观念相关。

5、深度:可以做到前面但却缺乏深度。

提问:你如何考虑问题中的各种难题?你如何处理问题中最重要的各种因素

6、广度:可以缺乏广度。

比如:对于美国经济改革,持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立场的人,对议题的探讨都很深,但是只展示了问题的其中一个立场。

提问:我们是否需要另外一个观点?是否存在看待这一问题的不同方式?从……立场怎么看?

7、逻辑性

思考需要将大量的思想按照某种秩序放在一起。

提问:这些放在一起符合逻辑嘛?这些都能根据你所说的得出来嘛?这些东西如何根据证据推倒得出?之前与此刻不一样,哪个为真?

8、重要性

需要聚焦最重要的信息,考虑最重要的观念和概念。有些时候思考失败就是把握不好轻重缓急。提问:针对这一议题,我们需要的最重要的信息是什么?

在某个背景中,为何那个事实很重要?

提问:对于给出的证据,我的思维公平公正么?这些预设公平吗?

这个问题清单会对我们提高思维的批判性有很大的帮助,就是当你跟别人讨论一个问题的时候,你可以慢下来,你不需要那么着急地回应,你可以按照这个清单一个一个地捋一下,你就能够看到这个问题应该朝哪个方向去讨论。如果遇到是自己错了的情况,你就可以承认,这才是真正的讨论。

《思辨与立场》读后感2

《思辨与立场》的英文名字是批判性思维,这是一本大部头的书。樊登老师对这本书的评价极高,樊登老师说他做读书会,如果最后人们只记住一本书,他想推荐这本《思辨与立场》。

我给大家说一些我在书中新的认知。人的心灵有三个基本功能,即思维、情感和欲求。思维让我们弄懂生活的意义;情感监控或评估思维所产生的意义;欲求引发动力。

一句“思维塑造了你,无论你在做什么,无论你有怎样的感受,也无论你想要什么——一切都由你的思维品质决定。”“大多数人的大部分思维都是处在潜意识水平的,没有将思考的细节提升到词语水平。”

这本书我大约买了四个月的时间,目前为止只看了前5章,这是一本需要自己去实践的书,教大家如何去反思,如何去自省。大家都知道换位思考这个词语,可是真正地做到换位思考就太难了。我最大的感受是自己的思维对自己的影响非常深,自己的价值观有些根深蒂固。就像自己很焦虑,有的时候容易纠结,还是缺乏一些认知坚毅和认知勇气。对于我换工作和怼人的精神来看又有一定的勇气,但是还是缺乏一些相信自己的能力。今天先给大家介绍到这里。

《思辨与立场》读后感3

1、在生活中我们会需要用到批判性思维的问题:怎样在面临复杂形势的时候获取足够信息来做出最佳选择?怎样不被他人所欺骗?怎样不被自己欺骗?怎样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手段与方法?

2、书中提到了要对自己的思维提出一系列质疑,下面进入自问自答环节

你对自己的思维了解多少?回答:我对事物有着自己的评判标准,然后会在这些我已经认定的标准之上再进行合理的逻辑演绎与推理。打个比方,我觉得社会运行的标准就应该是帕森斯所提出来的社会四要素的评判标准,所以我就用这个标准去评价我所看见的所有社会问题,而且我得出的结论都是在严格合理的逻辑推理之上的,这些逻辑过程都是可以被我自己所感知察觉的,所以我认为我是知道自己的思维是怎么来的。但是这些标准的来源很大程度上不是我自己所思考的,所以我自我感受我的思维地基是不稳固的。

你曾研究过自己的思维吗?回答:思维的具体方式和具体技巧我从没去研究过,我都是直接使用这一工具,而且从目前来看,这一工具的确是有很多问题。之前习惯于张口就来,说结论不靠证据,然后被室友怼的体无完肤,所以目前反而我也变成了一个非常严苛的人,反事先问百度,或者说自己亲自去计算查证,才敢谨慎的得出结论。当然,思维上想当然的错误只是缺陷的其中之一,我觉得我的思维过程还能进一步优化提高,思维方法还能改善。

你都具备哪些有关思维的知识?回答:对于头脑中心智过程的来历,我以前读《心理学与生活》的时候,知道了人脑的思维会经历感觉、知觉、认知,再到推理这个阶段,但是我学习过程中对于这些概念(之后会谈谈对与概念的清晰认知的重要性),没有理清楚,只知道是这么个过程,所以只能似是而非的`给出一些评价。

如何分析、评估、重组个人思维?回答:这几个动词的实际概念我都不是很清楚,所以不能作答。

思维质量如何评判,标准是什么?回答:我个人平常没怎么思考过这个问题,但是蜗居的思维质量与我掌握的知识和我掌握的技巧是有很大关系的,在正确的思维基础上推演,利用正确的思维逻辑,才能得出高质量的思维,这个需要不断地学习与联系。

有没有掌控过思维?回答:当我可以控制我自己地情绪,将其往理智上引导地时候,我觉得我是控制了自己地思维的。

3、为自己列出一份思维问题清单,从存在的问题与产生因素两个方面来写。

我的思维根基不是自己打下来的,是不稳固的也是坍塌过的,但是我在那次思维坍塌后并没有吸取足够的教训,因为懒惰而没有推到自己思维的根基,重新从概念学习起,一个一个概念的,重新厘清。

思维的逻辑不够严密,我还从来没有系统的学习过逻辑学,只是知道有几种逻辑错误仅此而已,作为思维最重要的工具,一定要去学习逻辑。

最大的问题也许就是我现在坐在电脑前却想不到还可能有什么问题。我不知道我自己不知道这个问题,才是最可怕的一件事,之后再来填这个坑。

《思辨与立场》读后感4

最近在焦虑自己一直以来的思维模式有问题,只是也没有找到什么靠谱的解决办法,甚至都认不清问题的本质是什么?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是最近几天才意识到。2022年,我就读过文森特·鲁吉罗写的《超越感觉——批判性思维指南》这本书,忘记了书中讲的具体的操作指南,只记得看完之后,当时让自己眼前一亮,感觉这么多年,自己过了一个假人生。

找不到问题解决办法的时候,就读书,或许书中自有答案。秉持着这样的想法,今天在樊登读书平台上听了一本书《思辨与立场》,感受颇深。

当然了,没有任何东西比可靠的思维更有用,但是,我们绝大多数人的思维都存在偏差和扭曲,不管我们自身是否察觉。同时,如果我们不能拥有很强的思辨能力,可能我们很难看清人生的本质,很难体验到良好的生命状态。

书中讲,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公正的思维,一般具有认知谦逊、认知勇敢、换位思考、认知正直、认知坚毅、信赖推理及思维自主的特质。

认知谦逊也即是知道自己的无知。昨天晚上收到一朋友发的文章:喜欢和别人讲道理的人,一般都情商低。看完之后,我并不全然认同里面的观点,但也让我有很多反思。我是否是无知的?我是否意识到自己是无知的?如果我是无知的,我是否总是和别人讲道理?又,我讲的道理别人是否知道?我是否只是在证明自己?或者我是否是个杠精?

我发现在很多时候,我都不能很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甚至也注意不到自己观点中的成见和偏差。然而,我喜欢给别人提建议,更可怕的是,我甚至有可能有时候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别人,先不说观点正确与否,这种行为就很让人后怕,我竟然假定自己永远都不会无知。由于环境和人自身因素的制约,在一定的条件下,人们对事物的认知是有一定的限度的,谁给我这么大的自信,总是对别人的人生指指点点?

就只这一点儿就能足够看清自己思辨能力的强弱。

书中还讲到一点儿,自然状态下,我们的生活深植于自己即刻的欲望、痛苦、思虑以及情感。我们迷恋即刻的满足和短期获得,明显不关心个人的成长、洞察以及正真,也缺乏动力去揭示自己的弱点、偏见以及自我蒙蔽。我们心安理得地逃避自我成长的责任,我们大多数人都没能成为我们可以成为的人。这一点儿是深刻的。

我们很多时候的状态被情绪和欲望主导着,其实,最本质的是我们的思维层面出现了问题。思维的功能是判断趋势,弄懂意义。它不断回答我们生活的变化趋势是怎样的。情感的功能是评估思维判定的趋势对生活的意义,告诉我们对那些事情该持何种情感。欲求的功能是激活能量以发起行动,告诉我们所追求的目标,以及应该把精力投放在哪里。思维指明趋势,情感传递趋势的好坏,欲求让我们推进或放弃。思维是一切行为的起点。

情绪和欲求是自然而然的结果,我们无从控制也无法改变,只有思维是我们能够直接触及的。

思辨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在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原点上,无论从哪儿开始,都是向前。敢于知道,知识使我们自由。

愿我们每天都有所获!

思辨作文课件

思辨是一个带有哲学思考性的词,那么我们该怎么写好思辨性的作文呢?以下是关于思辨作文课件,欢迎阅览!

【高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一种热带观赏鱼,在小鱼缸里不管养多长时间,也只能长到3寸来长。然而,将这种鱼放到大水池中,两个月就可以长到一尺长。

狼是一种有极强好奇心的动物,它们对周围的环境总是充满兴趣,不断体验,从而躲避危险,发现食物,顽强地生存下来。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随机挑选出一些学生作为“最有前途者”,然后将名单交给班主任。由于老师对这些学生寄予了更大的期望,八个月后,他们的成绩明显提高。以上现象启发人们认识到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三则材料启示考生把蕴藏在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中的哲理揭示出来,并用以指导自己的人生。①热带观赏鱼在不同环境中的生长状态,启示人们注意环境对人生的影响;②狼的顽强生命力告诫人类要有适应环境的能力;③心理学家的随机试验,暗示教师要用积极向上的眼光看待学生。20xx年的作文命题对哲理思辨也有所体现,船工的善举和船主的酬报蕴含了“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等哲理思辨。

【命题趋势】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大自然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生活哲理,引导考生以思辨的眼光审视自然和社会中的某些现象,展示哲理思维,凸现文化底蕴,是高考作文的重要导向。20xx年新课标高考作文仍会坚持这一命题趋势,材料的哲理思辨色彩将更加浓郁。自然是辩证法的一面镜子,和人类的生活有着某种对应关系;社会是哲理思维的集散地,许多现象可以引发人们哲理的思考。高考作文将进一步引领考生对一些典型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热点现象进行哲理思辨的解读。

试题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半”,相对于完整而言,是一种未完成的状态;相对于传统而言,是一种失落的缺憾,例如,“半途而废”,“半壁江山”等。但是,“半”,往往又是一种美妙的境界,例如,“犹抱琵琶半遮面”表现一种羞涩、朦胧之美,“行百里者半九十”赞扬一种坚持、执着之美,“事半功倍”展示一种技巧、功力之美生活中,因“半”而产生的美非常多,请你展开想象和联想,说说你所发现的生活中的“半”之美。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试题分析】

这道试题,是典型的哲理思辨类作文命题,符合近年全国新课标高考作文的命题导向,具有较强的哲学内涵。命题者力图引领考生跳出传统的审美视角,对“半”的审美价值进行个性化的解读。这种命题意向,对培养考生辩证的审美观具有重要意义。受传统的审美观念的影响,考生普遍对“半”的缺憾印

象较深,而对“半”的美学价值知之甚少,因此思路一时难以畅通。破解此症的技巧是:充分利用材料中所列举的“半”之美的实例,沿着这一思路向自然和社会领域拓展思维,“半”之美就会纷至沓来;如果思路仍然堵塞,可以“急中生智”,干脆就拿材料中的示例做文章,具体解说那些“半”美在何处,有何哲理,这样写,也基本符合要求。

【写作指导】

这道作文题富有哲理,闪烁着思辨的光彩,而且具有较强的育人功能,倘能用“半”所蕴含的哲理指导自己的人生,将受益匪浅。审题时,要注意题目中“说说你所发现的生活中的‘半’之美”这一限制条件。如果审题不严,就会有跑题的风险。行文时,要么只写“半”之美,对“半”之丑只字不提;要么以美为主,以丑为宾,千万不可平分秋色,更不可喧宾夺主。对于“半”之美,考生大多比较生疏,如能充分利用材料中示例的引导作用,展开想象和联想,就会发现生活中的“半”之美,几乎随处可见,列举难以穷尽。思路畅通后,要精心选材,可集中笔墨专写一种“半”之美,对自己体验最深的事理尽情阐述;也可展开笔墨写多种“半”之美,通过多角度的论述使“半”之美多姿多彩。不论写“一种”还是写“多种”,都要把其蕴含的哲理揭示出来,这样才符合哲理思辨类文章的特点。

【例文】 帆张半扇免翻倾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人们都喜欢圆满,把它当做最好的结局。可不是吗?一轮皎洁的圆月挂在空中,怎能不牵动文人们的诗兴?一次亲人的团圆,又怎能不让人心潮澎湃?

然而,圆满固然美好,“半”也有其独特之美。

半,让人体味含蓄之美。国画大师齐白石说:“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则媚俗,不似则欺世。”这位受人景仰的画家,深刻地道出了绘画之道——妙在“半”似“半”不似,不能“太似”,太直白。同样的道理,话也不能说得太直露,否则就失去了生活的韵味。中国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其中一个要素就是含蓄之美。“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诗人只说了诗意的一半,另一半却深藏不露。透过诗意的一半,读者把另一半品味出来了,深深的愁绪溢满心头,多含蓄,多美妙。这种含蓄和美妙就在半虚半实之间,让你自己去揣摩,去联想,去体验。一旦悟出其精妙,那些文字顷刻间就像活了一样,在你心里演绎出妙不可言的画面,这样的艺术欣赏,让你心领神会,多么富有情趣!相反,那些把话说得满满当当的,直白的文字就显得苍白单调了,就像一杯白开水索然无味。

半,让人领略缺憾之美。一块玲珑剔透的美玉,没有一点瑕疵。你也许会为它的完美而惊叹,可是惊叹过后,你却没有一点思索、玩味的余地。但是,玉上若有如丝如缕的纹路,你就会好奇地鉴赏,把那些纹路与诸多事物联系起来,奇妙的遐想联翩而至。人生如玉。人们总是向往完美的人生,殊不知,那样的.人生枯燥乏味。人生有一点波澜,一丝缺憾,你才有奋斗的动力,并且享受到奋斗的乐趣。真正的人生就应该是这样,苦乐各一半,得失各一半,希望和失望各一半,满意和失落各一半,交织出生活的酸甜苦辣,折射出人生的五彩缤纷。

半,让人体会谦逊之美。“满招损,谦受益”,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高,太满,而要看到自己方方面面的“半”,这样才能不断成就人生的“满”。清代诗人李密庵诗云:“帆张半扇免翻倾。”拥有谦逊品质的人,如秋菊,不炫耀美丽的色彩,不卖弄馥郁的芬芳,却让人格外景仰。他们懂得“半”的道理,深谙“半”的艺术,达到了“半”的修养,为我们树立了“半”的榜样。

【点评】

主体部分采用并列式结构,多角度地写“半”之美,主题突出,联想丰富,内容充实,其中,“半”的谦逊之美,视角较为独特,颇有新意,作者揭示的生活哲理对人生的成长具有切实的指导作用。论证手法多样:对比鲜明,每种“半”之美,都通过正反对比手法揭示其哲理,具有较强的说服力;例证精当,依事说理,把事物的表现形式和人生的道理结合起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引证贴切,旁征博引,丰富了文章的文化内涵,篇末引用清代诗人李密庵的著名诗句“帆张半扇免翻倾”点明题旨,生动形象,既使文章首尾圆合,又涵盖了全文,“免翻倾”,不仅针对人生成长而言,也适用于艺术创作等领域。结尾意味隽永,用一组优美的排比句收束全文,凸显了“半”的审美价值和实用功能,发人深思。


立场问题学术论文

在中学读书的时候,自己就立下了将来要做一番“经国济民”大事业的人生观。这样一个人生观包含了英雄主义、领袖欲、或者权力欲望等成份。可是它的产生毕竟不是偶然的,而是由于下面几种原因的影响:首先是我生长的时代背景,在我的过去一生中,(一九二三年出生到一九四九年止)是一个整个中国革命的年代,在这种时代洪流的冲击下,年青的人都可能多少为革命潮流所影响。同时,我刚小学毕业的时候,因为我家里住在上海租界里,所以在整个抗战期间(一九三七-一九四五年我出国止),除了在十三岁的时候有过几个月到内地传奇式的去参加救亡工作外,就完全在那种半沦陷区的环境里完成我的大学教育。在这一冗长而极重要的一段时期里,我的思想便成了真空现象,对现实中国的认识完全是隔绝的。

当时惟一希望是抗战快快胜利,而幻想胜利之后,中国会变得如何富强(这种强烈欲望贯串了我整个一生),所以当时亦就有了自己应该贡献于完成这种事业的狂热。并且田于我的家庭是中等资产阶级,环境富裕,我这一生从不曾为小片面包而忧虑过,所以这样的物质条件,支持着我的人生观,朝着为本阶级服务的这一方向发展。最显著的说明我这人生观的具体概念是站在最上层的政治社会上,用我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去把中国搞好。我认识到中国这个国家的落后,要使它富强起来,但是我认为这是上层社会的大人物们的事业,依靠他们主观的努力,就可以把中国搞好,这样,就使我为了要做一个统治阶级的特出人物而努力。

这一主流思想,影响或者整个的支配了我过去所有的行为及思想。譬如有了这样一个思想后,就觉得自己比任何人来得“高明”,其他人都是在为生活问题而平凡地度完他的一生,而我却对世界背负着这么一个崇高的责任,这种优越感,虽没有经常的流露出来,那是由于我觉得要做一个“经国济民”的人物应该有适当的修养,但是基本上它是深深地存在着的。譬如我这过去的岁月中都生活并呼吸在经院的象牙之塔里,由于这种事实更使我认为天下事物,尤其是“经国济民”的大事情。都是天才人物(包括了我)的深思熟虑所创造并决定的。因此我对每一件重大的政治问题的态度都诉之于政治家们的良知以及智慧,这表示了我与现实生活的隔绝,对客观事实存在缺乏感觉。我这主流思想影响了我的历史行为的是我在读大学的时候毫无犹疑的选择了读法律,因为我已想到法律是与从事政治事业分不开的,虽然我父亲坚持要我学工程。

进一步的事实是我在大学毕业的时候马上到美国去留学这一行为。当时自己的想法是到美国去镀过金以后,才可以回到国内取得很高的社会地位。而这是过渡到我所希望要取得的政治社会中的最上层地位的一定过程。那一个政治家不是到过几个国家的?到外国去念书,可以学得高深的理论。对我自己的智慧与能力,我是有自信的,但总感到没有一整套的高深理论是再亦不能实现“经国济民”的抱负的,这种求知欲与提高自己社会地位的企图加上当时的虚荣心-到资本主义的王国去可以取得多少荣耀-是混在一起的。而在物质基础上我父亲为我遗下了一笔教育费,这些主客观因素把我送到了美国。

这一历史行为,无疑的对我的人生观是有决定性的影响的,因为我在上面说过,有做一番“经国济民”大事业的人生观本身完全是个抽象的概念,我的阶级出身为我决定了这一概念的具体基础,但毕竟仍是缺乏内容的。这就是说有了阶级基础后,这一单纯的人生观已在本质上变为我是在为做一个统治阶级的特出的人物而努力,但如何去参加统治,它的具体内容还是不存在的,由于这一行为-到资本主义的宝库里去探求“经国济民”的大道理,使这一人生观在实践以前的准备阶段完全充实了。在那里,我埋头读书,结果是学得一大套高深而且“正统”的理论,我原来的人生观从此有了具体而丰富的基础与内容了。但是我何曾晓得我是站在由我自己阶级利益为前提的基础上,我的智慧与能力所代表的内容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或者是整个剥削阶级所创造的思想体系!

它到底包含了些什么呢?是从十八世纪资本主义启蒙学说起一直到帝国主义时代最新的世界主义止,这一整套的“正统”理论反映得最具体的,是我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无限崇拜。我认为三权分立与尊重少数派这种政治形式是与天赋自由最适合的,我记得最足以说明我对三权分立的崇拜是表现在下面哪一小动作上,我最欢喜的一张相片,就是我在美国最高法院门口摄的那一张,那个大门口有着刻在大理石上面的几个大字-“法律前人人平等”。我从不曾怀疑过能代表民主制度的,除了总统制与内阁制以外,还有什么形式。斯大林宪法亦曾当作参考资料看过,然而只有很简单的反应-集权政治,与“民主”精神完全不合。我又对和平转入社会主义,以及所谓“进步”(改良)资本主义有无限的响往。我自认从不敌视苏联,但总觉得一九四五年英国工党上台执政这一件事比一九一七年的十月革命配我的胃口得多。这还表现在我对罗斯福“新政”与对他本人的崇拜,并在继承罗氏衣钵的华莱士第三党成立后,我亦积极去参加活动,虽然我不可能是该党的党员,而我参加最主要的动机还是着重在华氏的提出美国退出中国的这一政治主张上,但是这无论如何亦表示了我对“新政”,对改良资本主义的同情。我总认为罗斯福不死,美国不至于会这样反动,世界上不会发生“冷战”这一回事,中国亦不会搞得这么糟。无疑的,这种对改良主义的接受,就必然发展到我对一切现实政治问题的“中间路线”的立场。譬如对国内政治问题吧,我既压恶蒋介石那种中世纪式的封建统治,但我亦反对中国被“赤化”;我既不愿中国被置在美国参谋长心目中的“战略地区”,但我更不愿中国被圈在“铁幕”内。

因此,我主张以自由主义者来代替蒋介石那一顽固集团,来组织一个可以包括共产党的联合政府。共产党为什么要被包括在内呢?为了尊重少数派民主政治的精神。我指的自由主义者是那一些人呢?就是像我那样抱“中间偏左”的份子,有能力,有修养,同时主观上又积极希望把中国弄成为一个富强的国度,才够标准。因此,我认为中国可以成为美苏二国之间的桥梁(正如英国的工党一样),世界上这二大体系可以通过国际组织而取得永久和平,并最后得到“合流”。因此,我对学校里所规定的联合国的学习工作发生很大的兴趣。事实上,我对罗斯福个人的崇拜有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我认为他“预见”了并“开辟”了这二大体系“合流”的前途。每次我坐在联合国的会场上,我便想起了威尔斯所说的“天下一家”!由于这种幻想的发展,我就觉得“世界主义”可爱了。为了国际间的和平,为了人类的共同发展,为了要取得二大体系的“一致”,为什么大家一定要固执于十七世纪陈旧的民族主权呢?为什么不通过一个“世界议会”或者“世界政府”来调解一切“纠纷”呢?

为了上面这些原因,我在学校里专修了“国际公法”与“国际组织”,打定了主意,我要拿它作为我将来的职业与事业,因为这与我的“经国济民”的抱负是完全一致的。

一九四八年秋天我就带了这一大套完整而高深的理论以及与这相适应的生活作风与习惯回到了中国。不但是虚荣心得到最大的满足,而以为从此以后我那酝酿了不知多少岁月的大换负,可以到伸展的阶段了。在归国的旅途中,我仔细的安排了我回国的计划-贯彻我那人生观到实践中去的计划,亦是我这一生前途的计划。首先,我打算在大学里教点书,这表示我不是一个起码,过全的人而是有一套的。可是我又决不愿终身做个教书匠,因为这会埋没了我的抱负。另外我把律师业务作为我的工作重点,因为这一职业是可退可进的,可退的是假使中国还在蒋介石的独裁统治下,内战还在继续中,那么我可以“洁身自好”而等待时机。但是内战总是要有结束的,不管怎样结束,(但我从未估计到是由共产党的彻底胜利而结束这一点!)中国反正是应该实行民主xx的。

所以,我这律师决不是做一个“讼棍”之流,专门打钱债官司的,而是像美国那样完全政治气味的律师。譬如我所崇拜的罗斯福以及当时的副国务卿艾契生都是律师出身,他们的事业活动都是从律师竞选国会议员而展开的,当然我亦应该这样做。事实上,早在我那人生观成熟的时候,自己就已想到要实现这种大事业,非站在最上层政治社会上去不可!国会议员,就是我所指的那种上层社会。我要争取到这样一个位置,站在议坛上,我可以滔滔雄辩,拿我那一套“经国济民”的大道理变成无数的法案,经过这种长久的努力,中国就可以富强起来。我亦估计到我自己回国后的经济问题;可是我从不曾为这一问题而担忧过,我晓得,通过我哥哥的关系-他继承并扩大了我父亲的事业-就可以支持我做一个“高等华人”的生活水平的。譬如我可以做他们名义上的法律顾问,我所谓他们,就是指与我哥哥有关系的这些有钱人。在这种理想的计划下,我登了陆,到了上海。

可是历史的发展对我那一伟大的人生观以及在旅途中所安排好了的实践的计划真是一个大讽刺。就在我归国不久,淮海大战发生了,这一战局的结果决定了中国甚至世界的命运,亦使我那有具体内容的人生观破了产!没有话可以形容当时我的沉重心情。我采取的态度是二三个月来完全闭门读书-整理过去读“国际公法”的笔记,当时这种“与世隔绝”的态度充分表示了自己的失望、空虚,彷徨与痛苦,到底我错在什么地方呢?历史要对我开这样大的玩笑!为什么我过去从未曾估计到中国的命运会由共产党的彻底胜利而结束这一点呢?这时候,我才真正感到我那生观的实现是与蒋介石政权的存在,美国的存在分不开的,没有了他们,我的“中间路线”,我的实践计划就都垮台了。

对的,我对中国现实的社会太缺少认识了,像中国这种国家只能由共产党这种“强权政治”来统治的,民主政治在中国是隔靴搔痒的,问题是以后我应该做什么呢?教授律师都是为了自己达到上层政治社会的手段-竞选议员席的手段,现在目的已不存在,手段自然用不着了。当时曾估计过的出路是第一,气愤下再到美国去,我的护照还没有到期,我身边的美金足够我到香港转美国的盘川。通过我先生的关系,移民局的问题都不至成为严重的事情,并且可以找一个起码的工作。可是我是中国人,我生在这块土地上,我要死在这块土地上,我记得波兰那个大音乐家肖邦在离开家乡时拾起一撮泥土放在衣袋里时那种黑暗伤的神情,我想起了我是黄种人,想起了有色人种受白色的“绅士”们歧视的神情,我想起了我在愉快的工作时要被人骂“白华”的神情,我又却步了。第二个出路的考虑是通过我哥哥的关系转业到工商企业方面去,从此不过问政治了!(事实上,我回国后,就依靠我哥哥公司里的顾问职务,作为我生活收入的主要来源的)可是“论人民民主专政”响亮的告诉我民族资产阶级将来亦是要被改造的。

我还年轻,十年,二十年,刚是我事业有成就的时候,自己花了十年二十年的心血却反过来被人改造,而且谁能保证以后私人企业的前途是什么呢?要我花那一生的精力去做没有希望的事,我是不愿干的。那么到底做什么好呢?在这一段时期中,自己真是到了痛苦的深渊了。

多少年来,自己有了希望中国应该强大起来的强烈欲望,自己愿意为这一伟大的事业而贡献,因此打定了要做一番“经国济民”的大事业,而在过去的生活中,一步步的做完这种准备工作,我从没有浪费我过去这一段过,但是当我要贡献出这一切来的时候,天翻地覆的变了,变得是这样的快,这样彻底。眼前的事实告诉我中国已开始强大起来了,可是它并不是我所希望的那种强大起来的方式,它的强大中没有我努力的成分。而且它强大起来了,连我的人生观都动摇了,我怎么能甘心永久放弃自己的抱负呢?好吧!到共产党下面去做事吧!

承认“既成事实”,亦许在共产党下面到能伸展我那伟大的抱负,紧接着的考虑是:

第一,生活水平要不堪想像地降低了。假使说做一个中国现在的民族资产阶级要十年二十年才被改造,那么这十年二十年总可以舒舒服服的过日子,何必现在就去做任务子先去吃苦呢!

第二,我回国的几个月里面亦认识了“美授”在中国干了些什么?这与我过去在“纽约时报”上所看到的是如何两样,但是一定要我承认美国是我们的敌人,总觉得有亏良心的。(在当时,我是拿美国人民的美国与美国资产阶级的美国不分开来看的。)

第三,我自认自己是个彻底的自由主义者,一想到共产党的“铁的'纪律”,我就马上想起了军国主义与法西斯的集权制度,尤其听说共产党是连“不说话的自由”都没有的,“这句话是胡适说的那我如何忍受得了。

第四,我这一去以后过去的社会关系,就不可避免地要中断了。我所谓我的社会关系就是指我哥哥的那些朋友以及我自己的坐在上海花旗银行楼上”留学生俱乐部“里的那批高贵”绅士“们,同时亦包括了我的爱人,她还在美国读书,而她大概是打算在美国做白结了。虽然我过去与他们的政治观点上有冲突,(因为我是”中间偏左“呵!)但在感情上,我们还是一致的,然而我这一去北京的行动,就觉得这种冲突已到了决定性程度而感到有点留恋起来了(我还不晓得这就是阶级感情)。

最后一个考虑是自己的虚荣心太受打击了,无论如何,我到底亦是一个在大学教过书的人,我到底还是个研究”国际公法“以及”国际组织“的”专家“,管理国家大事是我们份内的事,可是现在却要向共产党,向无产阶级讨管这份事的饭吃了!但是这种种的顾虑迟疑到底还是胜不了自己要发展”经国济民“抱负的强烈欲望,就在那种不妨去试一试的原则下进了本院。

对朋友们说:我上香港去做寓公了。记得自己到北京来的火车途上,每想到上面那种种委曲,就赶紧用欧洲史上,宗教革命后的一句名言-”此时此地“-来鼓励自己。到底我为了什么呢?为了吃饭,我是降低了吃饭的水准而来的;为了做官吗?我最看不起混饭吃,向上爬,结果是误国误民的官僚;一切是为了继续实现自己的人生观-做一番”经国济民“的大事业。

我在上面已分析过我那人生观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时代和环境的影响,使自己天真的有了要想搞好中国的强烈欲望。一个年轻人,有这样一个欲望,并不是坏事呀,但是为什么我这单纯的欲望会使我走向做一个统治阶级的特出人物而努力呢?为什么旧中国被打垮了,而我那人生观亦随之而发生动摇呢?没有疑问的,在不学社会发展史之前是不可能找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来的。整个社会发展史的学习对找最重要的收获,就在了解到一切事物都有阶级性,了解了这一点,我的人生观本质被找出来了,我的过去的思想以及行为被找出规律来,我的碰壁失败原因被得出必然性的答案,而且根本动摇了我那过去自傲过的那整个体系的高深理论。

从一切事物都有阶级性这一点,我了解了社会发展的规律,从认识世界中而反过来又认识了自己。自己过去在这个世界中占了一个什么地位?亦就是说,问问自己过去是个什么阶级呢?我在上面说过,我这一生从不曾为小片面包而忧虑过,而能专倾心于我认为是“经国济民”的准备工作。到底是什么魔术使我从上海到纽约的象牙之塔里去呢?我的本能的答复是我父亲抚养了我,他留给我的教育费使我到美国留学去。但是为什么我父亲会有那么多的钱呢?他开了公司,通过他的事业而获得的正当利润。(是的,他从不曾投机囤积过)我晓得我父亲雇了很多人,他们为他的事业而工作。我亦晓得我父亲是个资本家,但是我父亲付了他们很“好”的工资,他们和我父亲很“和洽”的在一起做事。做事、拿钱,天经地义的事。

然而我父亲到底与他们有什么两样呢?他对社会的贡献是创造了并经营着他的事业,这种事业是一个严密分工的社会里所不可缺少的,他的工作比其他人来得复杂,他的能力又这样的强,我亲眼看他为他的事业而耗尽了他的一生以至生命。我是他心爱的儿子,我承继了他一生经营事业所得的一部分财产到外国留学去,而去的目的又是立志要为中国做一番“经国济民”的大事业!这有什么错呢?所以要我承认我父亲,或者是我自己是个剥削阶级,寄生阶级,不要说在感情上,是不会有的事,在事实上,亦是我所不堪想像的。虽然有时我亦看到整个社会贫富间的差别并没有像我父亲与他的受雇人之间那种“成就”,我亦了解到我父亲的收入与其他人相差太大了,我亦想到过我是个“既得利益”阶级,因此亦怀疑过这是一个制度问题,但是怀疑一件事与承认一件事是有着不可估计的距离的。

社会发展史说明了我父亲是个什么阶级,他通过什么而占有旁人的剩余劳动,最要紧的,我晓得了他的历史任务是什么?真理面前我低头!我接受真理,我承认他是个剥削阶级,所以我亦是个剥削阶级。在这个基础上,我产生出要想把中国搞好的人生观,在这个基础上的意识支配包围下,我接受了怎样才搞得好中国,怎样去搞好它的内容。因此,我的思想主流(人生观)的本质就必然是为做一个统治阶级的特出人物而努力。我是在想着由自己去直接参加统治,如何更高明的去统治。我所努力的对象,就是为一个“正统”的资产阶级专政而努力,所以这一主流思想,这一人生观,无论在表面上看起来如何漂亮堂皇,而我的本意又是如何纯正,但是在本质上它是反动的,反人民的,是背着社会发展规律的方向而努力的,它的失败自然亦不是偶然的了。

正因为这主流思想本质上是反动的。由这一思想所支配的,或受这影响的其他思想以及行为亦是反动的了。譬如,我的读法律和到美国留学去,就是表示剥削阶级以剥削所得来支持去取得如何巩固这种剥削的经验;尤其是后者的行为是帝国主义者为了要巩固它在殖民地的统治,所以在被统治的社会中间找出帮助它的工具来(无论是行为上或意识上的工具),我的虚荣心正就是表示了这种殖民地买办思想的显露。我所接受的那一整套的高深理论以及我对现实政治问题的看法都是剥削阶级所创造的。譬如我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崇拜正是因为这种政治形式最足以保障剥削者的自由的。而我呢?既然已在这个社会上取得这种利益,那么我就必然的赞扬这一适合我利益的政治形式,所以再亦看不到这种政治形式是资产阶级统治劳动人民的最好形式。又譬如我对和平转入社会主义以及所谓“进步”的资本主义的倾向是因为我亦看到了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有缺陷了。消灭这种缺陷的方法呢?

当然是革命,但是革命意味着财产关系的移转(包括了名誉、地位、虚荣心等)这是我这一阶级所不能容忍的,那么一切出之于改良吧!一切出之于温和手段的改革吧!这种观念上的冲突决定了我对一切事物“中间偏左”的“中间路线”的立场。表现在对国内政治的,我为什么蒋介石统治呢?因为他所代表的是帝国主义、封建地主、官僚资本,这与我所依附的民族资产阶级利益是相反的。为什么我又反对中国被“赤化”或者被放在“铁幕”之内呢?这理由是用不到解释的。为什么我又不愿意中国被放在美帝的控制之下呢?因为这与我那一阶级的利益部分上是矛盾的,并且又损及了我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民族自尊感。我所主张的以自由主义者来组织联合政府就是一个以“正统”的资产阶级专政的政府,这就是说,它不是军阀的、买办的、封建的份子所参加的。这一切都表示了站在剥削阶级立场去幻想阶级调和而得到自己的巩固,幻想国家与法律是调和各种阶级间“纠纷”的“公平”手段。中国的国内问题可以通过我这一阶级的“专政”来解决,世界问题可以帝国主义的继续扩张而解决。

正因为自己是站在剥削阶级立场,所以就必须会想到自己将来一定要站在最上层的政治社会,用自己的能力来搞好中国,这一思想表现得最具体的是自己在回国后,学得了美国政客那一套向上爬的方法,做教授、做律师、做资本家的愿望。他们的金钱支持了我的享受要求,我希望去竞选议席,我去通过一大套议案来搞好“中国”,为我所依附的那一阶级尽力。我是他们的代表,他们的发言人,然而我主观上还认为这是我努力事业的目的-搞好中国,一番对全人类都有贡献的大事业!亦正因为自己觉得背负了这样一个崇高的责任-做一个统治阶级出人物的责任,亦认为自己懂得了一大批高深理论-统治的经验,而去耻笑旁人在为生活问题而庸俗地奔走,因此潜伏了自己的优越感;他方面又使我在享受资产阶级生活水平的时候觉得很应该。因为我对社会“贡献”得大呀!我所耻笑的那批人,他们正是为生产社会生活资料而努力的劳动人民,而我则完全依靠在剥削他们这种辛劳的果实而生活,每天思想着如何巩固这种制度,准备并竞争着使自己做一个这一剥削集团里面的特出人物!

解放战争的胜利正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我的统治思想也随着旧社会一道崩溃。自己当时的痛苦正表示了一个剥削阶级的悲哀,一个知识份子的无知。虽然我亦不否认我那人生观的核心-用自己的智慧与能力去搞好中国-战胜了自己的悲哀,而仍支持自己到本院来这一行为在客观上说是正确的,就是我要求参加这个新国家的建设工作,为已站起来了的中国贡献自己,然而这种动机里面又包含了些什么错误成分呢?我当时所设想的是企图在共产党政权下工作,在承认这个“既成事实”的原则下来发展自己“经国济民”的抱负。做事要经过学习这一点我是理解的,所以进本院来就是要想通过这个关系而取得做事的机会,拿来作为发展自己的基础。但是我从来不承认我是要被改造的,我有什么错呢?

一个年轻人,很早的时候,立下要有“经国济民”的人生观,难道犯罪吗?自己忍受了多少痛苦顾虑而来到北京,希望拿自己献身于使中国强大的事业难道犯罪吗?那么为什么我亦居然要被“改造”?所以在听到改造两字,不但是觉得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了绝大的侮辱,而且觉得自己的委曲无比地加重了,但是这种感觉在学习社会发展史中就逐渐的被克服了。对的,我是一个剥削阶级,我的意识充满了剥削气味,将来要为一个消灭剥削本身的社会而努力,那么自己过去那种浓厚的旧意识不应该被清算吗?了解了这一点,亦同时消除了过去防止阻止自己入本院的那种种顾虑。

对的,生活水平是大大地降低了,因为过去是习惯于剥削阶级的享受,要求自己生活水平的提高,就首先应该看我们的工业水平到达了什么程度,超过这种比例的要求就是剥削阶级的要求!自己过去觉得受委曲了,我是在向无产阶级讨饭吃了,正因为我过去是站在剥削阶级立场上的,它是无产阶级的敌对者,现在是劳动人民自己来管理国家的时候了,所以问题是我愿不愿意接受真理?愿不愿意为争取一个合理而美满的社会而努力?

假使愿意的话,那么,就是我的阶级立场应该转变了,亦因此就决不会觉得这是在向人讨饭吃了,而我是在为一个崇高事业而努力!亦因此,可以想到过去认为自己来北京后要与我的所有社会关系断绝了,这种估计是对的!我那时的留恋就表示了本阶级的感情,我的社会关系就是表示了我与剥削阶级之间的关系。假使他们不愿像我一样转变过来,的确我与他们之间是一定站在相反的地位,这不是一个单纯的政治信仰的问题,而是一个彻底的阶级感情的问题了。

但是,立场的转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社会发展史的学习不过在理论上开始了并帮助了自己这种转变。

换个立场的哲理故事

当你从自己的立场看别人,那多数情况下是别人错了,可当你从对方立场看自己,难道不是自己错了?今天小编就来分享换个立场的哲理故事,希望读者喜欢。

换个立场的哲理故事

一次。柏拉图对老师苏格拉底说:“东格拉底这人很不怎么样!”苏格拉底问:“这话怎么说?”柏拉图回答说:“他老是挑剔您的学说,并且不喜欢您的扁鼻子。”

苏格拉底笑了笑。缓缓地说:“可我倒觉得,他这人很不错。”柏拉图问:“您怎么会这样认为呢?”苏格拉底说:“他对他的'母亲很孝顺,每天都照顾得非常周到;他对朋友们很真诚,常常当面指出别人的不足,帮助改正;他对孩子们很友善,经常和他们一起做游戏;他对穷人富有同情心,有一次,我亲眼看见他搜出身上最后一个铜板,丢进了乞丐的帽子里……”

“但是,他对您却不那么尊敬啊!”柏拉图不解地说。

“孩子,问题就在这里,”苏格拉底站起身来,慈爱地对柏拉图说,“一个人如果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来看待别人,常常会把人看错。所以,我看人,从来不看他对我如何,而是看他对待别人如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