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励志名言

日内瓦奉行的格言集锦五篇

日期:2023年04月29日 分类:励志名言

卫生类职业教育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文化是大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大学教育实质上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文化教育,大学通过文化来培养人、塑造人,通过对文化的传承、创造来健全和完善学生品格。校园文化具有文化“化人”的基本功能,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创造良好的“化人”环境,成为高校育人的有效载体。我院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注重发挥其导向、规范、凝聚功能,使校园文化体系富有个性魅力和行业特色,在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输送人才道路上书写着绚丽的乐章。

1加强物质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导向功能

校园文化一方面能引导学生的思想、情操和行为朝着健康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也能约束不健康的思想和行为。我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其导向作用,积极引导学生走上健康成才之路。

1.1加强校园环境建设,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校园环境是校园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优美舒心的校园环境、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师生行为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其观念与行为,陶冶情操,美化心灵,启迪智慧。我院医学院注重结合医药卫生行业特点来美化校园环境,在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走廊、墙壁上写着医学日内瓦宣言、医学生誓言等标语,树立着为人类健康做出巨大贡献的大师雕像,如南丁格尔、孙思邈、林巧稚、裘发祖等,“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等格言警句向师生阐释着医药卫生事业的高尚与神圣。绿化带里“小草对你微微笑,请你把路绕一绕”的标语牌,也在提醒师生养成文明习惯。

1.2占领思想政治建设主阵地,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院医学院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充分利用业余党团校、主题班会、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勤工俭学活动和公益劳动等形式,以《心韵》《心桥》等院刊、校园网、班级QQ群、班主任博客及校园广播为媒介,通过艺术团、文学社、心理健康俱乐部、青年读书俱乐部等社团活动,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其明是非、知荣辱,为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提供坚实的政治保障。

1.3以校企合作为载体建设实训基地,促进学生职业意识形成

我院医学院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建立校企合作办学机制,聘请行业专家担任学校“楚天技能名师”,各专业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以行业需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模块化”课程体系为基础,推进项目化、一体化课程改革,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选择配置,构建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医学院不断改造、更新实训室布置与设备,医学基础实验室按照学生学习进程布置,临床及专业实训室则按照医院和企业车间的工作、生产流程全仿真设计布置,按照医院(企业)的工作标准张贴安全标识、操作流程与规范,让学生在校学习就如同置身真实工作环境中。加强实训室管理,规范师生在实训场所的言行举止,从穿衣戴帽到物品摆放、从实验流程到工作场所清洁,严格按医院(企业)工作要求来规范,让学生在全仿真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形成职业意识。同时,尝试把课堂搬进医院,提高学生临床操作技能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巩固学生职业意识。在学生评价方面,改一次性评价为多次评价,改应试能力评价为以专业操作技能为主的多元化评价,将实践能力考核作为评价毕业生是否合格的必要条件,促使学生达到职业资格准入要求。近年来,我院医学院护理专业毕业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一次性过关率在90%以上。

2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规范功能

制度文化是大学存在与发展的规范准则,主要是指对学校师生和组织行为产生规范性、约束性影响的部分,是学校教育管理思想、管理体制及管理模式的凝结,也是对其他教育手段的`必要补充。

2.1师生共同参与,民主治院

我院医学院一方面结合学院工作实际修订完善日常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依靠制度管理,以规章制度约束全体师生;另一方面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制定规章制度过程中主动让师生、员工参与,使学院的每一项管理决策措施都能充满人文关怀。

2.2实行综合考评,推动良好校风、教风和学风的形成

医学院坚持综合考评制度,各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职工工作状态等均由各科室每月自评上报,由办公室进行考核,坚持平时有检查、月月有重点、查后有反馈、反馈有整改;对于违纪违规情况,严格按照管理规定处理,将教师个人行为纳入学校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中,有效促进工作目标的落实。对班级、学生实行班级综合考评和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班级综合考评结果与先进班集体评选挂钩,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为学生评优评奖的重要依据。切实可行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监控与考评机制,加大了我院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力度,促进了全体师生的集体和团队意识,有效推动良好校风、教风和学风的形成。

2.3加强法制教育,规范学生日常行为,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我院医学院定期、不定期地举办学生自我防范、法律基础、网络健康、抵御诱惑、消防安全、卫生行业法规等法制讲座,对学生进行导向、调控和纪律训导,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对社会、学校、他人应负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教育学生正确认识校园生活的规律和原则,进而正确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逐步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

3崇尚高雅文化,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凝聚功能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形成崇尚高雅、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激发医学院全体师生的使命感、自豪感、归属感,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

3.1以文化艺术节为载体,形成崇尚高雅健康校园文化氛围

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精神文化的主要体现,是师生精神面貌和价值观念的外在表现,是学生陶冶情操、发展个性、提升文化品位的有力手段,体现、传承并发展了大学文化内涵,汇集成大学特有的文化源流,师生在活动中融入自己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审美情趣和聪明才智,在沟通交流中得到锻炼和提高。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师生联谊会、英语演讲比赛,以及各类征文比赛、大学生辩论赛、歌咏比赛、护理操作大赛等活动,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我院医学院以“突出精品,打造品牌”为指导思想组建的女子管乐团、女子合唱团,出色完成了2022年北京奥运火炬传递、第八届三峡国际旅游节巡游、第八届中国艺术节万人大合唱等大型文艺演出任务,带动了大批学生加入高雅艺术队伍,提升了学生的文化内涵和品位,从而营造出青春激扬、蓬勃向上、崇尚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

3.2利用仪式、典礼和主题教育活动,塑造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形势政策教育,使学生树立爱国爱校精神。多年来,我院医学院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与改革开放、医药卫生行业职业规范和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结合起来,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如坚持每天升降国旗仪式,以增强全校师生爱国主义情怀;坚持开学典礼、医学生宣誓、入学教育、军训、新教师培训等活动,加深对医学院校及医药卫生行业文化、价值观的认识;坚持组织开展医药卫生行业职业道德与法规讲座与培训,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养成;在特殊时间举行一些特殊的仪式更能取得深刻的教育示范作用,如18岁成人仪式、“512”国际护士节传光授帽及宣誓仪式,在国际爱牙日、国际爱滋病日、国际禁毒日、无烟日等特殊纪念日举行专业操作展示、社会义诊和宣传活动,不仅使学生提升了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责任心,更传承了医药卫生行业从业人员需要的人文关怀和无私奉献的职业精神,形成热爱祖国、热爱学校、努力学习、积极上进的校园文化氛围。

3.3表彰先进典型,大力扶贫帮困,营造争优创先的良好氛围

通过表彰优良学风班级、先进团支部、三好学生标兵、优秀团员、文明寝室等,营造积极向上、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同时积极落实国家贫困学生资助政策,不断拓展贫困学生资助渠道,大力扶贫帮困,让受助学生感受到国家、社会和学校的温暖,他们也将心怀感恩,以爱心、耐心、责任心去回报社会、回报患者。

4小结

校园文化具有潜在性、规范性特点,对师生的影响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它以特有的方式和途径全面、深刻、持久地对师生起着教育作用。校园文化建设既是高校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土壤,又是高校实现全员育人的平台和载体。卫生类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上有着更为严格、深刻的行业要求,这无疑需要在课堂教学以外打造更具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以实现“化文成人”。我院医学院近年来立足行业特点,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上突出医药卫生行业特色,让学生在校园文化浸润中成长、成才,学风、教风、校风明显好转,受到社会、用人单位好评。

职业教育师德论文

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对个人的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有重要作用。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职业教育师德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摘 要:为培养一名优秀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即具有适应21世纪所需要的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广、素质高和工作能力强,这不仅需要加强高校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更重要的是提高包括职业道德在内的整体思想道德水平。现代社会正在全面开展德治教育,为适应社会的需要,全面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现代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修养

引 言

教师是人类社会中最古老的职业之一,他随着学校的产生而出现,担负着向教育者传递文化科学知识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双重任务。现代教育,为人师者应该具备并不断完善三大素养:一师德,二授记,三科研。“师德为先,为师有德”。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努力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事关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大局,事关人才培养的质量,事关国家前途、民族命运,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工程之一。

1.当前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英国狄更斯曾说:“一个健全的心态,比一百种智慧都更有力量。”纵观当前教育发现现在的教师职业道德存在很大的问题。

1.1敬业精神缺乏

教师是工程师,是园丁,可是部分教师并不认同,也没有把教育工作看做是传承文化知识、传播科学真理、塑造美好心灵的伟大事业。在他们看来,教师只是用来谋生的手段。本着墨守成规的思想,他们缺少对教师这份工作的认同感和使命感。更奇怪的是,他们并不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而是转移到了教学以外的事业,有些教师对科研没有兴趣,只把科研当做评职称的一种工具。到万不得已时就抄袭他人作品,出现了严重的学术腐朽现象;也有些教师自认为很忙,没时间做研究,需要时就玩拼凑。这样的氛围不仅助长了研究的歪风,而且玷污了教育这个高雅神圣的知识殿堂。

1.2团队精神缺乏

记得有人曾经说过,不能把自己的同行当做朋友。因此有些教师就以狭隘的功利原则来对待工作。不与自己同专业的教师进行探讨有关学术方面的问题,真正的做到“闭门造车”。不过“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不了解别人的思想,又如何能让自己站在学术的最前沿。

2.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

2.1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内涵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一般是指教师为了培养高尚的师德所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教育、自我陶冶的功夫及其所达到的师德水平和精神境界。从内涵上来看,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在仪表、谈吐、气质等方面的学习,这是外在意义上的修养;二是教师在思想、品德、情操、知识、技能等方面所达到的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和教师职业道德境界,这是内在意义上的修养。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不论从外在意义,还是从内在意义来说,都是指教师的自我修养,是教师自觉地对自己进行锻炼过程。

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发布重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点如下:

(一)爱国守法。(二)爱岗敬业。(三)关爱学生。(四)教书育人。(五)为人师表。(六)终身学习。

2.2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性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要求。1985年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再次强调培养“四有”新人,此后培养“四有”公民即被作为对国民素质的'要求写入《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和《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文件和法律法规之中。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从“‘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22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改革人才教育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正是在小平同和中央把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和广大人民对提高国民素质的愿望集中概括起来,提出了深化教育改革的要求这种背景下,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过程进行了由浅入深的理论思考和多种形式的实践探索,于是产生了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历史命题。

3.如何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养

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对症下药”,以下是本人的一些看法:

3.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教师的思想对于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具有指导性的意义。可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让高校教师明确地认识到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我国的高等教育必须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四有”社会主义新人,服务于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加强教师的思想道德建设还能有效地杜绝现在教学风气的腐朽现象,认清现代教育的职责。

3.2学习、认识自己

学习不仅是人们获得知识和技能、提高智力和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是加强道德品质修养的重要方法。我国古代的思想家都十分重视学习在道德修养中的重要作用。孔子就明确提出过“笃信好学,宁死善道。”教师的每一种优良师德品质,都是从学习中得来的。在学习的过程中,你渐渐的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进一步促进自己,提升自己。

3.3向实践学习

我国诗人陆游曾经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诗充分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孟子也说过“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皮肤,空乏其身,性佛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样才能磨练出人的品质。教师在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后,才能更加体会学生的心理,给学生提出一些比较切合实际的行为,才能懂得品质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钱焕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修养,2022,(201)

[2]柳斌,九州图书出版社、XX日报出版社,教师素质培养手册,总序言,1998,(1)

[3]马骏,梁积荣,张国春,陕西教育出版社,教师职业道德概述,教师职业道德的修养,1990,(274)

[4]傅维利,高等教育出版社,师德读本,教师职业道德,2022,(91)

冀商与职业教育论文

文章介绍了冀商的历史渊源,并从职业教育的理论和视角出发,重点介绍冀商代表之一武百祥在人才培养、职工生活、职工教育、教育事业、管理制度等五方面的做法,给予了客观的评价和思考。

冀商,即河北商人,是指从河北走出去到外地经商的商人[1]。同其他各地商帮一样,冀商也经历了兴起、发展、昌盛、衰落四个阶段。

通常我们所说的冀商商史,是指始于清,发展鼎盛于清末民初,也是最为引人注目的一段历史,人称“百年辉煌”。

历史上的冀商,其经商之道及职业人才的培养可为职业教育提供些许借鉴;2022年河北省召开的首届冀商大会,标志着对当代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有着切实的利益关系,因此,本文梳理了冀商发展的历史脉络,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冀商的历史渊源

我国商业历史悠久,曾出现过许多杰出的商帮代表,有以乔家大院为典范的晋商、冠以红顶商人之称的徽商。相对于晋商、徽商而言,冀商的名气却远不及如此。虽不及其它商帮名气大,但是论及实力,冀商还是毫不逊色的。在河北商史上,冀商的主体主要指这三个帮:一是远到东北一带闯关东经商的“老呔帮”;二是远到蒙古双方货物互换为主“张库帮”;三是以特产经营及特色品牌为主的“冀中帮”。

(一)老呔帮

“老呔帮”是三大帮中最具实力的一个,也是“第一帮”。康熙字典中将“呔”字注释为:“南人詈北方人为呔子。”其引申意思为说话带有外地口音[2]。因说话带有外地口音,故东北人给到当地经商的河北商人一个统称“老呔儿”。

清乾隆年间,乐亭县刘石各庄的农民刘新亭得知,东北龙湾一带开垦荒地,急缺农具以及日用品,于是决定闯关东搞长途贩运。令人想不到的是,正是这一举动,使他开创了今后的“老呔帮”。据乐亭县志记载,刘家在东北和关内所开设的商号范围极广、数量极多,至光绪十五年已有30余处[3]。在刘新亭经商成功的影响和带动下,更多乐亭周边一带的人走上了去东北经商致富的道路,自此,“老呔帮”逐渐形成。

老呔帮的主要功绩就是开发东北,经商是乐亭发展历史上最辉煌的一页,在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期间,“东北三个省,无商不乐亭”这句民谚十分流行[4]。自清初起就有乐亭人闯关东经商。他们先从小本生意着手,从而发家致富。有“京东第一家”之称的汀流河刘家,其祖先就是乐亭经商者的代表之一。

提及刘家创业,其历程非常艰辛。刘家始祖刘新亭大约在清朝乾隆末年开始创业,发迹于道光年间,至今已有二百多年。在当时有一首民谣这样来歌赞石各庄刘家创业史:“石各庄影匠窝,丰庄赶大车。炉上叮当响,洼里跟着学。”其大意是:刘家在石各庄养皮影戏班,有多名“影匠”,因此称之为“影匠窝”。刘家利用东北“开垦招荒”形势,闯关东经商。炉上村铁匠炉负责打制农具,为东北供应;丰庄组成车队,将农具运输到东北;洼里也跟着跑起运输来。所提到的事都为刘家经商发迹奠定了一定基础。他们去时运输农具,返程时捎载那边的特产,这种经商模式使得刘家生意蒸蒸日上。到了清末民初,在沈阳、哈尔滨、吉林等各大城市,刘家均有自己经营的商号,在那时达到鼎盛时期。

与此同时,乐亭等地同乡人也都效仿,很多人因此发财致富。刘家在东北各大城市经营范围十分广泛,最初,刘家只是贩运耕种农具、布匹、和一些杂货,随着其经济实力逐渐强大,发展成为了百货公司,到了后期,他们开始经营钱庄、银行,一度在商界炙手可热,为人们所熟知。

(二)张库帮

“老呔帮”是冀东人远到东北一带闯关东进行经商,而仍有部分河北人(诸如束鹿、深州、饶阳、南宫等地人)则利用起本地地域优势,将他们看重了那条始于张家口、终于蒙古草原乌兰巴托的贸易运销线,以此来作为生活的依靠。在电视剧《大境门》,它讲述了以张家口巨商王瑞昌为代表人物的一代冀商的奋斗故事。其中,有一个情景是这样的:清末民初,天气十分恶劣,在陡峭的峡谷中,张家口蔚县商人王瑞昌正押车行走,突然从对面冲出劫匪……。电视剧中所指的那条道即为张家口通往蒙古草原乌兰巴托的贸易运销线——张库大道。这条商道形成于汉唐时代,兴盛于清顺治元年。那年,正赶上清政府修筑大境门,全面放开对蒙、俄的贸易。束鹿等地河北人正是在此商机带动下,踏上“张库大道”远到蒙古进行货物贩卖,自此,冀商“张库帮”形成。

当年的“张库帮”主要是将自己带去的产品与蒙古人的当地盛产进行交换。到达目的地后,一般都是搭上帐篷,等着将带去的这些产品,诸如烟、糖,以及蒙靴、烟袋杆等日常用品,还有珊瑚、玉器等之类的“细货”,与蒙古的牛羊马匹进行交换等。据说,一只羊只需用一包烟……数倍的利润使得张库帮长期地经营着。

(三)冀中帮

惠济京津和物流天下之业绩主要是由冀中帮创建的。河北环绕京津之间,河北商人利用地域优势以及特产特色,进行经商活动。“冀中帮”形成的因素主要有其三:一是交通便利;二是产销需要;三是产品优质[5]。

“冀中帮”凭借优质的特产,四海经营。比如以保定特产居多的有:安国药材、高阳棉布等。除特产外,还有河北人创建的一些特色品牌:像“东来顺”、“全聚德”等。

二、近代冀商与职业人才的培养

冀商史上,乐亭人闯关东经商的成功以及他们所流传下来的故事,铸就了冀商百年辉煌经商史,一批商业骄子诸如刘新亭、武百祥、孙秀三等将永载史册。本文以武百祥及其所创建的同记为例,从职业教育的视角出发,结合职业教育理论,深入挖掘冀商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贡献。

(一)积极学习先进,注重人才培养

作为一个商人,武百祥的经营思想、经营方式十分革新。他在经营方式上,打破旧商业的传统,试图推陈置新,积极学习先进经验模式,大胆学习外国经验。1907年,武百祥善于捕捉商机,开始制作一种流行的英式鼠绒皮毛帽,并聘请有经验的毛皮匠负责剪裁。1911年10月,他亲自去天津置办货物,并在外国租界处学习其经营方式,此外,他还曾到江南和日本进行学习。武百祥不仅注重自身的学习,而且还十分注重人才的培养。1920年,他到天津、南京、上海等地和日本各大城市等地考察参观学习其工商业的发展情况。在此期间,他还曾派员到西欧一些先进国家,诸如到苏俄、波兰、德国、瑞士等地进行工商业的学习,并在国内国外设立多个办事处。武百祥在学习先进的基础上,根据目前商业所处的地位,带动商业进行一系列革新,开创了诸多商界先河。

武百祥指出工人自身方面主要存在三种缺欠:知识缺乏,技巧不足,思想差缪[6]。因此,关于人才培养过程,武百祥在《劳资冲突之我见》中在简述办理工厂之现况时提及。现将涉及教育方面呈现如下[7]:

教育:每周学徒入教育班读书三小时。(现有十六班,共六百五十人),教育班分两种:一种是专门的,分科教授。普通教授,是平民书信,公民常识,三民主义等。专门教材,针织科有纺织学、算术。木工科有绘图,算术。缝纫科有图案等。休息场游戏二小时。

集会:每礼拜六晚七时例会,智育演说(请人演说),礼拜日早八时歌咏会(学习诗歌),早九时朝会(训育部主办),下午一时齐赴礼拜堂听讲,礼拜日晚七时德育演说(宗教演说),每次晚会有电影助兴。

训育部:管理工徒,灌输智识等。

青年会:经理集汇书报教育并德智体群四育。

武百祥先进的商业革新精神以及注重人才培养、善于利用人才优势做法对于职业教育发展有很多启发。他十分注重对学徒的各方面教育,有分科知识的教授,即专门性质,也有普通知识的教育。同时,还强调学徒德智体群四育的发展。当前,职业教育是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的一种教育类型,尤其应注重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与企业用人有着紧密关系。相对于普通、简单多重复的劳动,企业更愿意招一些有一定的专业技能、经过一定培训合格的服务型人才。为此,职业教育应注重人才培养,避免技能人才短缺现象成为常态,缩小企业用工与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的差距,实现职业教育与企业用人的对接,真正深化职业教育内涵建设。

(二)丰富职工生活,提高综合素质

武百祥不仅注重人才的培养,而且还非常重视职工的福利待遇。武百祥认为没有素质好的工人,工厂很难搞好[8]。所以,为了工人的知识和素质修养得到提高和升华,他提供了很多有利有益的举措。在同记,为商店店员和工厂工人提供宿舍;为了使员工看病方便,在同记设有医院,并实行免费医疗;除此之外,还设有浴室、理发室等生活保障设施;为了丰富职工文化生活,在工厂设立了俱乐部、图书馆、游戏室等设施;为了使员工得到更好的身体锻炼,还设有体育场、运动场等。这既为员工提供了方便,也使得其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种种上述举措,表明一个企业强大发展的背后,不单需要职工过硬的专业技能,拥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也是一项必要的因素。这与其大力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紧密相关。在当前经济转型关键时期以及互联网+时代下,职业教育更应面向大众,尽可能使更多工人、农民及待业青年接受职业教育,增强企业、乡村技术技能积蓄,提高从业人员技能和综合素质。

(三)关注职工教育,重视企业文化氛围

为了提高工人素质以及受教育水平,武百祥将同记工厂内部组织分为厂务部和训育部。其中厂务部下设各个科室及行政管理部门,进行生产活动以及日常管理;训育部下设职工青年会,由6个部组成。即:德育部、智育部、体育部、群育部、艺术部、妇女部。职工青年会是由工厂训育部直接领导,具体组织形式如下图[9]:

图1 训育部组织机构

职工青年会所组成的组织机构,在活动目标方面清晰明确;活动内容详实,既有促进职工专业方面的活动,又有文化常识性活动等,如工业研究、工业演讲、工人教育班、主日学等。活动形式多元,如厂事讨论会、常识演讲、歌咏会、游戏室等,注重研究、讨论、演讲、娱乐、运动于一体;人员配备恰当合理,不同活动有相应的岗位人员负责,设有会员、教员、主任、指导员、值日员等。生活保障齐全,设有养病院、浴所、膳堂、宿舍。该组织机构全面完善,岗位责任落实到人,极大的促进职工发展。

通过这些活动的组织,既对职工进行了生产技术教育和文化教育,又使得职工的精神能力改进有一定益处。武百祥在《五十年自述》中对学徒施行教育所取得的成绩这样写道:“没读过书的学徒们,到现在不但能唱诗、能看书、能写信,而且每星期还能出一张‘工人周报’[10]。”武百祥还对领袖和店员在学问方面进行了特别要求。他在《大罗新政策》中写道:“商业上的教育,固是商人的`利器,然而要仅受学校的教育,有书本上的学问,而无切实的经验,必难得其实用……要想在商业界占一位置,除此常识之外,更需要有特别的学问,非是从书本中可以找到的,也不是印板式的,代代相传的,乃是由于苦心经历积渐而得的经验”[11]。对于店员来说,他指出“一般普通店员,其受学校教育不过二、三年,或四、五年,如欲使其成为优秀的店员,当然还需要一番训练[12]。”主要通过课本讲授加之经验训练。可见,在那时商业职业教育就十分重视实践经验的锻炼。此外,当时武百祥也很重视企业的文化气氛,花文化名人为“同记”特别店员,旨在更好地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那时武百祥对于员工在商业教育上要达到的要求,对于如今的职业教育来说仍然适用。职业教育旨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也不能忽视人的全面素质的培养。在课程方面,把握好理论课与实践课课时比例。一方面,注重理论知识学习;另一方面,特别强调实践锻炼,关注学生职业生涯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在活动方面,多组织有意义的活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中。

(四)创办学校,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武百祥因自身只在家乡私塾里读过四年书,深切感受到没有文化之苦,因此他为了让更多下一代免受其苦,在家乡乐亭及哈尔滨创办了学校。在1912年,在家乡乐亭县创建了赵滩小学。1918年,与人共同筹款筹建了“东华商校”(后改为东华中学,后改为哈二中现址),培养造就一批具有新知识的商业专业人才。因为在当时,大部分商界领袖是没有受过商业知识训练的,不能适合企业发展的需要。1928年,他与赵禅唐共同筹资,创建了百善学校,这一学校在当时成为乐亭县最好的学校,聘请好的老师,创建优质的硬件设施、环境,让孩子们接受最好的教育,为社会培养了大量各级各类的人才。其中,学习好的可以继续升入中学、大学进行深造,即使没有继续升学的,也可以依托良好的文化基础,积极投身于农业生产、商品流通、企业经营等各个领域。

武百祥创建的学校,对贫困生实行免费政策,对特别贫困甚至提供资助补贴,这使得每个贫困家庭孩子都可以接受教育,或者凭借一技之长就业,也有继续升学的途径。通过让他们接受教育,帮助他们实现了脱贫,也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更多的实用型、技术型人才。武百祥发展教育事业的思想,对现如今的职业教育发展有借鉴意义。一方面,还应加大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力度,改善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另一方面,在大力发展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更注重“招生招工一体化、校企共同育人”等改革趋势下,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要求。

(五)制定严格管理制度,重视商业信誉和商业道德

武百祥强调既然要吃同记的饭,就要服从同记的管理,并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规章管理制度。首先,武百祥在用人方面特别重视学徒制的管理办法,他在《劳资冲突之我见》中对于工厂的学徒有严格规定“本厂学徒三年毕业,初学程度入厂者,毕业后酬劳一百元。高小毕业入厂者,酬劳一百五十元。(为提高工人资格故酬劳上略有区别)”[13]。其次,对于店员管理,他也有严格的要求标准,如规定店员要达到高小文化程度,年纪轻、容貌整洁,通过考试方可录用,在录用后还要经过一段培训期,并在熟悉业务和规章制度后才能上岗售货,始为正式店员。再次,至于店规,武百祥在《同记工厂及附属事业》中说到:“无论什么事情,只要人数一多,必须有一点秩序,才不至于紊乱。学校、军队、工厂,都是一理。……全厂职员,上至经理厂长以及各科主任执事,一切食宿起居与工徒苦力完全一律,毫无分别。至于工作服务,上级厂员均须身先工徒[14]。”再次,他对工人和店员制定了一些禁令,以及订立了厂训——“洁诚信爱”。对于失职或违职的职工,轻则记过,重则除名。在武百祥儿子《忆我的父亲》中写道:父亲的舅舅何善荣是当年带他父亲闯关东的人,在同记店内工作,由于不遵守店规,同样被开除了。

在商业信誉和商业道德方面,武百祥尤为重视,首先实行了言无二价、童叟无欺等做法。他在《同记工厂及附属事业》中,在讲到工厂效用之助长信用时提到:“我们的成衣,因为工厂有一种好习惯,绝不会没收顾主的剩料,也不会冒开材料,所以信用颇著[15]”。并在《大罗新政策》的演讲中,从货真、价平、优待、快感等四个方面保障了顾客的利益,在给顾客带来便利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同记的信誉和道德。

在武百祥看来,严格完善的规章制度和商业信誉道德是同记取胜的资本。现如今,职业教育中,职业道德教育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立德树人,加强德育特别是职业道德教育,是职业院校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也是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三、近代冀商与职业教育的思考

历史上,冀商三大主体的出现与形成,不仅使得东北、内蒙以及河北地区得到了发展,而且还带动了冀商以及相当一部分人的致富,更尤为重要的是一些留传下来的技术、特色品牌以及经商之道对于当今快速发展的职业教育很有益处。对于现代而言,借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遇,冀商商会也在不断地发展,并于2022年7月6日在石家庄召开了首届世界冀商大会,加强了海内外冀商与家乡河北的交流,促进冀商参与河北经济建设。无论是追溯到历史的轨迹还是跟踪现在发展的前沿,冀商以及商会的发展对于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建设,提供就业机会

目前,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以及对外贸易的深入开展,相应地冀商也在逐渐发展,对于企业以及家乡来说,两者的资源互动和辐射回流,即发展了企业,又回报了家乡。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结合得最为紧密的一种教育类型,从某种程度上说,职业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通过商会这个平台,与会冀商积极参与当地的项目,投资办厂,对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经济的发展带来人才岗位的增多,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就业。

(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

京津冀协同发展对于冀商来说,是当前创新发展的最大机遇。通过冀商大会,与会企业抱团互助、抢抓机遇、搭建信息投资平台,凝聚转型力量等,有力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而区域经济和科技的发展都离不开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的支撑。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这无疑为职业教育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有利于实现职教人才培养与产业企业用工需求的对接,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现产业与人才优势互补,全面提升职业教育的层次和质量。

(三)加强校企合作,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便利

通过冀商间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发展,与会冀商可谓商机涌动,积极投资家乡,可以将很多行业企业的项目带到地方中来,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于职业教育而言,也为校企合作提供了便利条件,有利于推动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深入教育与产业结合,促进职业学校与企业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与岗位对接、基地与车间对接、师资与师傅对接等。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使职业教育和当地区域企业产业实现有效对接、共同发展。同时也能把优秀的企业文化带进校园,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下面是关于校园文化建设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

摘 要:“校园文化”这一概念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文化热”的兴起而提出,并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在当今社会,进一步明确校园文化的概念,了解其内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完善中小学生管理工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校园文化;文化;校园文化建设

一、校园文化的含义及其主要内容

在近年来关于校园文化的讨论中,人们对其概念的界定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认为校园文化是一种以精神文化的形式存在的氛围,反映的是校园内师生员工的观念和价值标准,这就是所谓的“氛围说”;有人认为校园文化主要指以学生社团为主的第二课堂,是教学与科研的补充,通过生动活泼、健康文明、人们喜闻乐见的活动来陶冶学生的心灵,达到教育的目的,这就是所谓的“活动说”;也有人认为校园文化是校风和学风或近年来提出的校园精神;还有人将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其他社区文化等区别开来,强调其高层次、高格调和高品位。所有这些说法都只顾及和强调了校园文化某些方面的特征,在概念界定上难免以偏概全,或没有完全揭示其内涵,或没有囊括其外延。

笔者认为,要想对校园文化有个比较明确的认识,首先要弄清社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关系。我们知道,文化在结构上可分为主流文化和亚文化。主流文化是指文化发展的一定时期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文化。亚文化是指不同职业、阶层、集团、年龄结构的人们由于他们的社会地位、谋生手段不同,利益不同,对社会、人生的认识、体验不同而形成的与主流文化有所区别的价值观念、思维方法、生活情趣、理想信念等文化观念。校园文化就是处于社会文化大背景下,具有自身特点的一种亚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讲,高中学校的校园文化指的是在校园环境中,每个成员所共有的精神的和物质的、理智的和情感的完整结合,它是一个多层次的有机复合体。据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是广大师生在特定的环境中创造的一种与社会、时代密切相关,又有校园特色的人文氛围、校园精神和生存环境。作为社会文化亚系统的校园文化,具备文化的三大要素,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

校园物质文化是高校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创造和积累的外在的、以物化形式存在的一种文化,也叫载体文化,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提和条件,是校园文化水平的外在标志。主要包括教学设施、科研设备、后勤装备、生活资料、校园环境、活动设施等。

校园制度文化即为了有效地进行管理而设立的各种规章制度,也叫“规范文化”,包括校规校纪、群体行为规范、习俗、文化娱乐方式、教学、科研、生活模式等等,它是勾通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中介。

校园精神文化指校园里由师生长期创造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工程和核心,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观念性文化(为广大师生认可、遵循的共同的思想意识、生活信念等);第二,标志性文化(由于历史的积淀和文化主导者的世代倡导而形成的独特的校风和校园精神,包括治学风格、民主作风、文化主体所特有的语言风格、举止风度、文化修养等);第三,智能性文化(指以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增长课外知识为目的的第二课堂活动)。

综上可知,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水平的反映,它的模式一经建立就成为该校品格的象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它潜移默化地影响规范着身在其中的每个人。以世界著名的哈佛大学为例。哈佛校园静穆典雅,古木参天,居八所“常春藤”大学之首,图书馆、教学建筑风格迥异,或古朴庄重,或富丽堂皇,著名的哈佛广场、魏登纳纪念馆、约翰哈佛的座像无不反映着古典美与现代美结合的学府气氛。哈佛大学以求实、崇真为宗旨,校徽上的拉丁文“VERITAS”充分体现了哈佛人的座右铭―――真理,哈佛大学“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以真理为友”的校训也说明了这一点。哈佛人始终以探索真理,坚持伦理教育,以高尚的道德准则造就精英。哈佛教学完全由教师自行安排,在民主管理,学术自由的融洽气氛下,教学活动生机勃勃。总之,每个哈佛人在这里都会受到正义、人道、热爱祖国、勤奋、俭朴、高雅、节制等伦理教育,正是这种浓厚的学术气氛、追求真理、崇尚道德的精神汇成了哈佛独特的校园文化。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

1、更新教育观念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过去那种只注重知识传授、智能训练的完成教学任务的教育已远远不能满足今天社会中学生的需要。当今社会,教育更主要的目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种教育观念的转变使人们看到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的重要性,也使人们懂得了课堂以外的文化熏陶往往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更大、更长远的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是为中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教育内容和新的教学活动方式,更重要的是为实现大学教育教学方式提供了新的视角,它的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这与大学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但这种教育观念的更新才刚刚开始,它与我国传统教育形成的固定模式,和人们业已形成的思想观念的交锋还将是长期的,人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会时不时地沿袭惯用的手段和方式。因此,我们必须树立校园文化是衡量一个学校教育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的.观念,把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到实现教育目标,更新教育观念的高度来认识,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良性循环,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

2、充分发挥校园文化主导者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引导作用

校园文化的主导是广大教师,包括各级领导、专业课教师和从事党政管理工作的教师,他们靠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靠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在高校起着主导作用,把握着校园文化的发展方向。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建设人才,这种性质决定了我们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校园文化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体现无产阶级的思想和文化,真正做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广大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更要靠自身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做良好校园文化的实践者和创造者。同时,对学生的各种校园文化活动,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和鼓励,多关心、多过问,从精神上、物质上、专业上予以帮助支持。

3、狠抓校园外在环境建设

校园外在环境是校园文化的“硬件”,它主要包括校容、校貌、建筑、绿化及各种实施等,是校园文化最直接、最具感官性的反映。可以说,校园的一草一木、每一座雕像都具有文化意义。置身于校园优美的自然环境中人们的情操会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心灵会受到启迪,所以说每所学校都要有一个优美、有个性、有实际内涵的物化环境,这是一个学校实现其育人功能的重要条件。首先,学校在这方面要舍得投入,通过综合治理校园环境让人们在自然的山水树木、艺术雕塑、纪念场馆、警言语录中耳濡目染,从而激发大家美好的情感。其次,学校要进一步完善文化设施,加强文体活动场所、学生活动中心、科技创造活动所需设备建设,为校园文化的实施提供物质保障。再有,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闭路电视、广播、校刊、学报等现代化传播媒件,加强宣传阵地建设,利用强大的舆论工具提供正确的导向。

4、规范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

制度建设是校园文化健康有序发展的必要保障。制度的作用是明确地规定学校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什么应该做,什么不能做,违反制度要受到什么样的惩罚。通过制度建设可以规范学生的行为,增强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每个学校都有自己一整套校规校纪和行为规范、各种章程、约定俗成的行为方式和习惯等,加强制度建设除了要补充一些以前没有明确规定,随着形势发展的需要必须出台的新制度外,更重要的是狠抓制度的落实和保持制度执行的连贯性。学校目前相当普遍的现象是或者制度执行不严,奖惩不够分明;或者校内各部门之间的制度互相不配套,相互矛盾,这些现象必须通过加强制度建设来纠正、修正和完善。

5、创造良好的精神文化氛围

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最实质性和根本性的组成部分,它是校园文化所以存在的价值所在和意义所在,创造良好的精神文化氛围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要培育高品位的学校精神

学校精神是一个学校在一定历史发展中由一定的历史传统、民族精神、理想追求和道情操等凝聚而成的校园风气,它是一种合乎社会要求,体现时代精神,充分体现当代知识分子风貌的一种团队精神,包括尊重科学、追求真理的进取精神;刻苦学习,积极吸收古今中外一切优秀成果的拼搏精神;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自律精神,团结乐群、严于律已、宽以待人的合作精神等等。这种精神弥漫于校园周围又显形于个体行为,每所高校都应具有一种相对稳定又各具特色的学校精神。

(2)加强文明校风建设

校风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内容,包括教风和学风建设两方面。培养面向21世纪的合格人才的培养目标应处于主导地位,教书育人是每位教师的神圣职责,加强师德建设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发扬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至关重要。在广大学生中树立刻苦学习、大胆实践的理想信念,让没有人生目标、没有成才观念、自我约束能力差、行为懒散的恶劣风气在学生中没有存在的空间。

6、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主体作用

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大学生,他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扮演着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创造者和受益者两种角色。青年学生思维敏捷,接受新事物快,富有创造精神,对社会文化信息反映迅速,在他们身上蕴含着巨大的潜能,把这种潜能开发出来是使校园文化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关键。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的主角是大学生,尊重他们的创造精神,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鼓励他们积极组织参与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从中受教育、长才干,在健康有序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加强道德修养,补充课堂知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从而达到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这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天晓.美国近年学校文化研究简述.教育科学.2022(04).

[2] 学校管理自我诊断.课题组.学校文化诊断与改造的提出.中小学管理.2022(10).

[3] 张正华.学校文化建设与时代要求.甘肃教育.2022(0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