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励志名言

如焉小说经典句子集锦60句

日期:2023年05月26日 分类:励志名言

如烟传奇之夜无眠小说原文

夕阳的余晖懒洋洋地照在,风骤起,惊起一片涟漪的湖面上。

秋水脏的不像样,洗澡,晚膳,急急忙忙已是深夜。

“秋水,这几个月来,你究竟是怎么过来的”。柳如烟抚摸着秋水身上的伤痕心疼地说。

“小姐,我没事,只要能再见到小姐,多少苦我都能吃得”。秋水噙满泪水把手伏在柳如烟的手上轻轻拍了拍,夕阳的余晖洒在风骤起,惊起一片涟漪的湖面上,碧波荡漾。

以示安慰。

“都怪我,秋水,对不起,是我没有好好照顾你,那天我们两个一起坠落悬崖,当我醒来时,没有你的踪迹,我以为你死了,没想到,我们竟还有重逢的一天”。柳如烟看着秋水消瘦的面容心酸地说。

“小姐,那天晚上,我被一棵树挂住,恰好有行人经过,我才得救,被救下之后,我一直在找你,我不相信你死了,我一定要找到你,否则,我该怎么向老爷夫人交代,不过还好,我终于找到你了,小姐”。秋水高兴地搂住柳如烟。

柳如烟也紧紧环抱,额手称庆,还好,老天没把她唯一没有血缘的亲人带走。

“秋水,你现在有什么打算?”柳如烟端起一杯茶,“我没什么打算,小姐在哪,我就在哪,小姐,难道你是要赶我走吗?”秋水心里一急。柳如烟喝了口茶慢慢地说“我要走了”。秋水愣了一下小声地撒娇说“小姐,你要去哪儿,我要和你一起走,我再也不要和你分开了”。

柳如烟叹了口气“秋水,我选的这条路,是条不归路,吉凶未卜,我不想你跟着我受委屈,如果你想过自由自在的生活,你大可不必跟我趟这趟浑水”。秋水佯装生气“小姐,秋水是那种势力的小人吗?只要跟着小姐,秋水不委屈”。看着秋水信誓旦旦的模样柳如烟露出一丝微笑,“可是,小姐,那陆公子怎么办呢?”柳如烟没有想到秋水会提到陆清远,说到陆清远,柳如烟的眉头涌上一丝愧疚。“小姐,虽然秋水与陆公子才刚刚见面,但是他对你的情意,我这个外人可是看得清清楚楚,你真的舍得他吗?”柳如烟站起身来望向窗外,看向天空,一轮残月,天际稀稀疏疏的几颗星,让她不由自主地想起那天晚上,一样的景,情却大不一样,“舍不得又怎样,报仇是我的使命,我知道他爱我,但是我不能这样自私,我不能连累他,如果没有遇见我,他可能还是一个干干净净清清白白的隐者,如果没有遇见我,他可能会是一个很好很好的大夫,他会有一个温柔贤惠家世清白的妻子,他会过得很幸福,而我只是他的一个插曲,是他生命的一个意外,我只是出来游玩,恰好碰见了他,在他心里的`定居的那个人,不会是我”。

“可是,他那么爱你,他是不会同意的”。秋水担忧地说。

柳如烟慢慢闭上眼睛,声音清冷“那我就逼他同意”。

柳如烟推看门走了出去,看到了阁楼下白衣惹眼的陆清远。

漫漫长夜,月光清辉,残月如钩,这一夜,注定有人无眠。

人生若只如初见

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

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

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

比翼连枝当日愿

千树梨花开,夜深一点明,桃花随着晚风落英缤纷,柳如烟独倚栏杆,目光如炬,低声浅吟‘ 人生若只如初见

何事秋风悲画扇。’眸子像一汪湖水般宁静,又像大海般汹涌,东风夜放花千树,终不及绚烂烟花一场,谁说烟花易冷,虽然绚烂过后只剩下灰烬,但终究是把最美的一瞬留在了世间,这就够了,如昙花一现的美景,镜花水月的幻影,美好的事物终究是不适合经历的。

谁翻乐府凄凉曲

风也萧萧

雨也萧萧

瘦尽灯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萦怀抱

醒也无聊

醉也无聊

梦也何曾到谢桥

陆清远在小楼下低声浅吟,左手一支长箫,右手一壶酒,温润如玉,温尔文雅,发丝凌乱在风中飘动。

陆清远向楼上抬了抬头,“如烟,你有心事吗。”说罢把头一 昂,又灌了几口酒。

“没有,我只是想到一些事,自己无可奈何,独自感叹罢了。”’落花凋零,风卷残荷,菡萏香销翠叶残,对月空叹,回首,仍是形单影只。

‘没什么,只是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陆清远眸子忧伤,却是别过头不看柳如烟。

“呵呵,清远倒有了份纳兰的婉约”。夜里漆黑得很,虽然一轮新月高高地挂在梢头,倾泻一地的荒凉,但终是看的不太仔细。

“如烟,月色正好,倾泻的一地荒凉,犹如破碎的琉璃,这般悲伤的夜色,我俩是夜不能寐了,给你吹首曲子可好。”

“清远的长箫我是见识过的,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能几回闻,清远今日竟有这般兴致,如烟求之不得,那便是极好的。‘柳如烟趴在朱红的栏杆上浅笑嫣然。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

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

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凰兮凰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

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

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幽静的小道,晚风四起,竹林枝影扶,斜横花树小,两行柳垂阴。

忧忧的,如白云萦绕在山中一般,如流水躺在河床一样,总是有点雾蒙蒙,白茫茫的,看不清的时候,却更有一种朦胧味道,好像是“如椒如菽,或红破白露,枝影扶疏。著屐苍苔细石间”的感觉。

绵绵的,好像是躺在铺了二十层的蚕丝被上一样。软软的,全身已经发麻,好像是吃了花椒一样,虽然麻,可是麻得惬喜,正是“虚阁笼寒,小帘通月,歌扇轻约飞花,娥眉正奇绝”。

或凄凉婉约,或哀婉缠绵。在静静的寒风中,白衣轻飘,青丝飘逸,遗世独立。

月华如水,在凄凉中一曲终了。

“凤求凰。”柳如烟听罢泪如雨下。“当年卓文君就是这首凤求凰才换回了司马相如的心”。。

“有情无意,何必虚长生情,天色很晚,早点歇息吧。”陆清远踏着月色而去。

柳如烟看着陆清远的背影在夜色中渐渐消失不见,直到无影直到无形。她不知道自己为何在听了这首凤求凰之后为何会有这么大的反应,但是她就是这样真真地感觉到了他的存在,在心里那个最柔软的地方,结结实实地霸占着,赶不走,挥不去,斩不断。清远,这是我们的最后一夜,别恨我。

而走向远处的陆清远转过头“如烟,请别让我失望”。

一段情,两个人,三个秘密。

张爱玲小说传奇

对于张爱玲生平的记载也罢,对她作品的评价也罢,这本书的目标,并不想只停留在描述的层面,而是想作出某种诠释。

内容简介/《张爱玲传奇》

张爱玲的影响历经半个世纪而不衰。她的生平本身到底潜隐着怎样的魅力,以及她的作品到底写出了怎样的情愫,才如此扣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中国人的心?

张爱玲身上辉映着三个朝代的影子。她的家族背景使她与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产生奇妙的联系,而她自己的身世,却与民国年代的战乱,社会主义时代部分知识分子的自我放逐密不可分。至于她的作品,无论题材怎样变化,生活怎样变化,主题永远是“荒凉”,一种深入骨髓的乱世的“荒凉”。

当然,还有她那种女性化的世俗取向,那种对于政治的漠然,都可能深深打动了饱受政治动乱之苦的中国人。张爱玲让中国人重新发现了日常生活的诗意色彩——人必须在日常的生活中,才能抓住一点永恒。

张爱玲并不是一个能够担当“伟大”两字的作家,关于她的人及她的文,也有许多争论。在这本书中,我希望自己采取的只是人性的立场和学术的态度,尽可能将张爱玲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立体地呈现她的生平与她的创作所包含的意义。

对于张爱玲生平的记载也罢,对她作品的评价也罢,这本书的目标,并不想只停留在描述的层面,而是想作出某种诠释。也许会有不少偏颇,却全然是发自心底的感悟。

后记/《张爱玲传奇》

张爱玲在世时,即有不少的关于张爱玲的著作、文章,在她去世后,更是掀起一股热潮,谈论张爱玲的文字一时有铺天盖地之势。这给这本书的写作带来了一定的便利,使我能够对众多的资料、观点进行对比、探索,从而得出更适合的论点。但也给本书的写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在如此喧哗的声音中,如何发出真正属于我自己的声音,而不是简单的重复。要做到此点,相当困难。不过,我已经尽了我的能力,将我所见的.材料加以综合、分析,并尽量融入自己的看法。希望读者读了这本书后,对张爱玲其人其文有个总体的印象,并且会对其人其文所潜隐着的“问题”作出思考。

张爱玲的一生是传奇。张爱玲的魅惑如流言。她是清朝重臣李鸿章的曾外孙女,家族的纷繁变迁留给她的是满目苍凉;她是胡兰成有名无实婚恋中的一支插曲,个中有多少恨又仍有多少不了情?《金锁记》中的金锁今天还在困惑着人们,《倾城之恋》的缠绵透彻依旧剪不断理还乱……漫漫半世纪,张爱玲仍是诱惑人们释读却难解的谜。

总之,这本书在鉴赏性与思辨性之间企图作到某种融合。是否成功,期待着读者朋友的批评。

张爱玲——一生的传奇

张爱玲,不只是上海滩的传奇,而且是文学史的传奇。

这位自嘲有个恶俗不堪的名字的文学才女,不管现在或是将来,她都会是中国文学史的一部分。

张爱玲是名门之后,她是清朝重臣李鸿章的曾外孙女,也许是由于对家族的纷繁变迁的不满,她宣称自己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小市民。这是对张爱玲性格的突出体现。她的魅惑如流言,她的一生是传奇——显赫的家世,但是到她这一代已经是最后的绝响了;张爱玲的童年也并不快乐,父母离婚,再加上与胡兰成一段不幸的婚姻。1995年,张爱玲于洛杉叽去世,当时身边没有一个人。恰逢中秋节。看过许多她的散文,介绍中照片上的她显得如此冷傲,但谁也不会知道,她悲天怜人,时时洞见芸芸众生可笑背后的可怜。因此,有人说她的性格聚集了一大堆矛盾。而我,却偏爱她的这种性格。张不是那种哭哭啼啼的小女人,她从不迎合别人,也不要别人迎合她。

关于她的作品,主要是从女人内含的悲剧性质去说明,文字一寸一寸都是女性的感觉。她了解女性的全部弱点,因此使她的作品也拥有女性的细腻与古典的美感。

小说《金锁记》作为张爱玲的经典之作,是让我们感受她的作品语言圆通滑润婉转有韵的一个范本。

张爱玲可说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作家,她使用文字的能力鲜少有人能出其右。她不仅有着美妙的文字,她的生命本身就是一个传奇。其实,每个人都是一个故事,有的故事索然无味,有的却让人读得兴趣盎然!

也怪不得有人会说,文坛寂寞得恐怖——只出一名这样的女子!

“荒诞”小说原文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清华大学国学院。

中外驰名的国学大师梁启超领着年轻的陈寅恪应聘。

曹云祥校长问:“梁大师啊,您推荐的人一定是饱学之士啊!”

“不错!”梁启超回答干脆。

“陈寅恪是哪国洋博士啊?”

“他没有洋博士文凭。”

“那一定是国内著名大学博士啰?”

“不,不是,他连大学文凭都没有,学士都不是!”

“出了书没有?”

“没有。”

冷场了半天……

曹校长最终打破了沉寂:“梁公啊,清华可是名校啊,一个连大学文凭都没有的人去教大学生,传出去,可是大笑话啊!”

谁知,梁大师桌子一拍,大怒:“老夫可算得上是著作等身了!但总共还不如青年才俊陈寅恪寥寥数百字有价值!”

曹一听,十分震惊,又慑于“国宝”——梁启超的威望,这才同意聘用陈寅恪!

陈果然不负众望,十分了得!成为蜚声中外的国学大师,被誉为清华园里大名鼎鼎的“教授中之教授!”……

二十一世纪某年代,陈寅恪因学历低被清华大学解聘了。

梁启超十分震怒,又领着陈寅恪到北京大学国学院应聘。

校长客气的迎接:“梁大师啊,你推荐的人一定是饱学之士啊!”

“不错!大名鼎鼎的国学大师陈寅恪!”

校长说“梁公啊,这个我知道!我校也是国内外和清华齐名的'一流大学!我们现在是‘985’,正冲刺世界一流大学,学校招聘有硬杠杠:教师最好是海外院士,国内最低也得是院士、‘长江’学者,否则,一概不录取!今天就是教育部长来了,也这么要求!”

梁大怒:“无怪乎钱学森先生追问:为什么中国这么多大学出不了人才?国人诟病:中国现在的大学只出大楼,不出大师!堂堂院士,居然抄袭洋人论文!陈先生德才兼备,已是大师!北大究竟是要大师,还是只要大楼?”梁公把手都拍红了!

“梁公啊!请息怒!您到北京城的各所初中看看,招聘老师至少得‘211’工程毕业的硕士!国考,有的单位报名最低门槛:非博士谢绝报名!再者,北大和清华暗中较劲,清华落选的教授,我们北大录用,岂不丢脸?”

梁启超大师仰天长叹:“钱公啊,您著名的‘钱学森’之问急待全面深化改革才能破解啊!”

言毕,大师老泪纵横……

高 考

二十一世纪八十年代。

高考成绩出来了:钱钟书数学才10多分,语文虽满分,但是总分别说一本线、二本线,连三本线、一专线都不够!总分太低,二专落选!

按高考严格规定,钱钟书高考落榜!成了农民!

时光在倒流……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高考成绩出来了:吴晗历史满分,英语满分,但数学也比钱钟书还糟糕,吃了个大鸡蛋!按当时国民政府规定:也不予录取!

好在清华是教育家办教育,政府有些政策大学可以变通或不予理睬!校长拍板:钱钟书、吴晗有个性特长,破格录取!

最终,一个成了中外驰名的“文化昆仑”,一个成了著名的历史学家和解放后的清官大市长!

浅论张爱玲小说的苍凉与荒诞

导语:作为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现代女作家,张爱玲在其作品中充分展示了40年代的旧上海、香港洋场华人的空虚、堕落及变态的灵魂。她以其女性的纤细与敏感捕捉人生的孤独与无奈、人生的荒诞与悖谬,并从细微处揭示了人的生存困境,使其作品笼罩在阴冷、灰暗的色调中,弥漫着冷峻的悲剧色彩,并由此形成了“苍凉”与 “荒诞”的风格。

张爱玲是一个独特的带有传奇色彩的现代女作家,无论是其显赫的门第,还是成长的曲折;不论是惊人的才华,还是凄惶的晚年,这一切都给众多的读者和受众带来心灵的震撼与研究的兴趣。张爱玲不仅对其笔下的人物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描摹与刻画,而且善于以女性的纤细与敏感捕捉人生的苍凉与荒诞,从细微处揭示人们的生存困境。其作品弥漫着冷峻的悲剧色彩,充分展示了40年代的旧上海、香港洋场华人的空虚、堕落、变态的灵魂。情爱的虚假、无爱的婚姻、人性的扭曲在其作品中随处可见,写尽了人间百态,人世沧桑。

一 苍凉的色调,悲悯的人生

张爱玲的小说主要发表于20世纪40年代,彼时的中国仍然处于战争的漩涡与灾难之中。人们最低的生活需求都得不到保障,更遑论美满的婚姻、浪漫的爱情、高雅的情调和人生的满足感与幸福感。张爱玲正是通过自身的切实体验与周围的人情冷暖,在其作品中表达了一种人生的感慨与无奈:她远离时代的激流,极力避免政治的漩涡,却目睹和亲历了战争的残酷与混乱,感受到人生如梦,个人渺小和一切文明即将毁败的惨象。此外,张爱玲的思想因受西方现代派的影响,人生的孤独与无奈,人生的荒诞与悖谬,都深深浸润着她,加上中国古典文学审美观的熏陶,使得她的作品笼罩在阴冷、灰暗的色调中,并由此形成了作品的“苍凉”风格。

在《倾城之恋》中,四爷的“胡琴咿咿呀呀地拉着,在万盏灯火的夜晚,拉过来又拉过去,说不尽的苍凉……”这一主题显然揭示了封建大家庭的日渐衰败,生活将变得更加难堪与煎熬,给人平添一种惆怅与感伤,往日的繁华与奢侈已经变成旧梦,可是大家庭的嘈杂与琐碎依然存在,如鬼魅缠身如影相随。张爱玲在《自己的文章》中坦言:

“我是喜欢悲壮,更喜欢苍凉。……苍凉之所以有更深长的回味,就是因为像葱绿配桃红,是一种参差的对照。”

而她之所以喜欢参差对照的写法,是因为它更接近事实。

旧中国所发生的乱世、战争、革命、政权的更迭使中国古老的文明体系趋于彻底瓦解与崩溃,给人们平静的生活带来空前的生存压力和悲凉气氛。在这种背景下的张爱玲经历了香港沦陷又辗转上海孤岛的离乱生活,举目四望,世界满目疮痍,“个人即使等得及,时代是仓促的,已经在破坏中,还有更大的破坏要来。有一天, 我们的文明不论是升华还是浮华,都要成为过去。如果我最常用的字是‘荒凉’,那是因为思想背景里有这惘惘的威胁。”这种担心与忧虑不是空穴来风,在战争年代,房子可以毁掉,钱转眼可以变成废纸,人们无论男女老少随时都可以碰触死亡,孤单的个体更是朝不保夕。战争带给张爱玲的是无牵无挂的虚空与绝望,她通过战争的硝烟看到了人类文明的荒凉境遇。

女性的悲剧命运历来受到作家的关注和描写。张爱玲即通过一个个女性婚恋生活的不幸以及她们安于这种不幸却不思反抗的悲凉故事,来寄寓这样一种情思――中国女性骨子里依然深深浸润着浓烈的奴性意识,即自甘依附于男性,处处以男人为生活中心甚至全部世界的病弱心理和奴性特征。在她笔下,无论旧派女人还是新派女性,都摆脱不了对男性的依赖心理,先是经济上的依赖,后有精神的依赖。女性在张爱玲眼中不仅仅是一个性别符号,而且变成了一个窗口――探讨人类共同面临的生存处境:孤独与无奈。她以审慎的目光和冷静的观察发现女性自身的弱点和“劣根性”,通过对女性在长期男权经济、伦理、文化毒化下,逐渐扭曲和异化的灵魂以及畸形的、麻木的、不自省的、安于天命的心灵的深层描画,从女性自身的思想意识层面找出了阻碍女性自我发展的路障,并对这种普遍的带有遗传性的心灵变异做了深刻的揭露与批判。

张爱玲将女性命运简单勾勒成三种基本形态:1、由于爱情的缺失而变成婚姻的奴隶,《连环套》中出身低贱的乡下养女霓喜、《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小家碧玉葛薇龙、《倾城之恋》中的大家闺秀白流苏,无不如此;2、由于亲情的泯灭而变成金钱的奴隶,《金锁记》中的曹七巧、《沉香屑・第一炉香》的梁太太、葛薇龙等,她们置母女情、母子情、手足情等亲情于不顾,心甘情愿地做金钱的奴隶;3、由于理性的丧失而变成精神的奴隶,《封锁》中的吴翠远、《茉莉香片》中的冯碧落、《心经》中的许小寒等,由于理性的丧失,以致戴上精神的枷锁而毫不自知。在张爱玲的笔下,无论是豪门千金、大家闺秀,还是小家碧玉,大多数女性都失去了女孩的纯洁、天真和浪漫,多了些妇人的实际、世故和势利。

张爱玲在《谈画》中说:

“风景画里我最喜欢那张《破屋》,是中午的太阳下的一座白房子……那哽咽的日色,使人想起‘长安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可是这里没有巍峨的过去,有的只是中产阶级的荒凉,更空虚的空虚。”

而这种旷世孤独感作为一种渗入到潜意识里的苍凉本色,奠定了其作品的基调:“拉胡琴的一开始调弦子,听着就有一种奇异的惨伤,风急天高的调子,夹着嘶嘶的嘎声。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塞上的风,尖叫着为空虚所追赶,无处可停留。”;“生命也是这样的罢,它有它的图案,我们惟有临摹。”夏志清教授这样评价张爱玲:

“最难得的是她对人性的了解极为深刻透彻。……不过,也正是因为这层洞悉,张的作品不免透露出苍凉的意识。”

张爱玲在遗嘱中表示:她要把自己的骨灰撒在任何荒野的地方,这个字眼表面上指的当然是荒野之地,但它内在的意义又何尝不是张爱玲最喜欢的“苍凉”?“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这种惊世骇俗的语言竟出自一个少女之口,足可以证明张爱玲对人生体验之深刻。“苍凉”是张爱玲描绘人生的基调,是她小说创作的主体风格。

二 荒诞的境遇,孤独的灵魂

无论张爱玲是否接触过存在主义哲学,但其作品中却暗合了很多存在主义的理念。法国存在主义大师萨特创作了一部小说《恶心》,主人公洛根丁突然发现自己过去的生活并没有太多意义,生活本身是单调的、重复的。存在的一切都是如此,看起来充满秩序与意义的世界,其实本身并不是这样,人的存在带有某种偶然性和多余的特征,因此洛根丁感到“恶心”,并突然明白存在其实是荒谬的。加缪创作的《局外人》也深深地渲染了一种荒谬的情绪,主人公默尔索是一个社会的“局外人”,他对一切冷漠:母亲死了,他无动于衷;对于婚姻,也无可无不可。他整天沉浸在一种无聊的状态中,然而心中却有种莫名的焦虑与追索,于是在某种突如其来的冲动下,他毫无必要地枪杀了一个人。对他的罪行,法庭判处他死刑。对于判决,默尔索也是无可无不可,他安静地等待着死亡,在死亡来临之际,面对满天星斗,他感到一种解脱。在默尔索看来,世界原来一切有意义的事都变得那么无聊,显得荒谬。加缪说:“荒诞从根本上讲是一种离异。”世界本身没有目的和意义,人总是对世界充满合理的价值期待,但世界本身并不按理性的方式运行,人与世界之间总是存在割裂,这种割裂就是悖谬,悖谬便产生荒诞。生存没有价值可言,但是还是生存着,这就是人生最大的荒诞。

张爱玲作品中也充分揭示了这样一种生存的荒诞性与荒谬意识,《连环套》里的霓喜歇斯底里地将花瓶砸向卧病在床的丈夫,导致其断气身亡,接着便是疯狂的捶尸行为:“趴在他床前,嚎啕大哭,捏紧了拳头使劲地捶床,腕上挂的钥匙打到肉里去,出了血,捶红了床单,还是捶。”作为夫妻本是恩爱有加,两情相悦,但在霓喜的眼里,丈夫却是自己最大的仇人。《心经》里的许小寒在得知父亲将要和段凌卿同居时,变态的“恋父情结”竟使她丧心病狂地哭喊道:“你看不起我,因为我爱你!你哪里还有点人心哪――你是个禽兽!”《沉香屑・第一炉香》里的梁太太,她既是一个受害者,也是一个自害者,更是一个害人者。她年轻时力排众议嫁给了一个年逾半百的富人,专等他死,等她顺顺利利地当上了有钱的寡妇,却再也填不满心里的饥荒。于是四处交际,四处求爱。《沉香屑・第二炉香》中按点吃饭、喝茶、坐马桶,坐公事房的男人像一只只“白铁小闹钟”,脑子里除了钟摆的嘀嗒声之外,什么都没有。罗杰15年来没有换过讲义,15年来一直在讲两句同样的笑话。即使他后来爱上的这个女人,也只是一具外美内虚的空壳,最终罗杰对自己毫无意义的存在以及自己所存在的`世界产生厌恶及绝望,以自杀告别了这个荒诞的世界。

张爱玲笔下的“都市”是一个令人窒息、绝望的荒诞世界,弥漫着一种末日来临的死亡气息。面对流动不定、真幻无常的都市文化所产生的无法把握的焦虑感、无可附着的孤独感、无能为力的绝望感往往使她作品中的人物心理失衡,由此衍生出种种心理、生理病象。如《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佟振保到王士洪夫妇的浴室去洗澡,看到浴室里强烈的灯光下满地滚的王娇蕊的乱头发,他心里异常烦恼,以至于洗完澡竟蹲下地去,把瓷砖上的乱头发一团团捡了起来, 并把它塞到裤兜里,而他的手停在口袋里,只觉得浑身燥热。被佟振保冷落的妻子孟烟鹂则自恋到每天在浴室里坐上几个钟头,低头欣赏自己的肚皮、肚脐。长期的焦虑、压抑所造成的精神紧张往往使人物心理失序甚至扭曲变态,这也成为一道都市人生的鬼魅风景线。

张爱玲如此感叹道:

“时代的车轰轰地往前开,我们坐在车上,经过的也许不过是几条街衢,可是在漫天的火光中也自惊心动魄。就可惜我们只顾忙着在一瞬即逝的店铺的橱窗里找寻我们自己的影子――我们只看见自己的脸,苍白、渺小;我们的自私与空虚,我们恬不知耻的愚蠢――谁都像我们一样,然而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

吕宗桢的浑浑噩噩、乔琪乔的放浪无耻、范柳原的身心漂泊、沈世钧的自我否定、许叔惠的外强中干、潘汝良的没头没脑、娄嚣伯的无聊无趣,无不揭示着人生的荒诞不经以及生存的无意义和无价值。

张爱玲一出生就在历史的缝隙中左右不能逢源,从“五四”自我解放的母亲到自甘堕落的父亲,她面临着历史的断裂而无能为力。由于香港的陷落而前途被断送之时,她尝到了生命里从未有过的荒诞,疲于奔命的追逐换来的却是一场虚无,她看清了历史对个体生命价值的挤压与冲突。于是,她开始怀着一种苍老的心境思索战争底下的人如何去活着:生存就是一切。父母的离异使她幼小的心灵蒙上了一层生活的阴影,继母的阴毒、父亲的暴虐使她过早地领略了生存的阴暗与荒诞。在西方文化熏陶的母亲面前的自卑和对冷漠父亲的怨恨无疑加剧了张爱玲在父母分别代表的文明之间的游移、退缩,甚至排斥,并由此形成了一种与世隔绝的边缘人心态。风格迥异的世界使她对人世间的冷酷与孤独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切肤的体验,并使她走向了自尊、内省、敏感、自我封闭与早熟之路。

纵观张爱玲颠沛流离、曲折坎坷的一生,早年成名、中年困顿、晚年寂寞、死后热闹的境况,我们是否应该反思自己的生存质量?还是应该探讨一下人生的真谛究竟是什么,这也许永远是一个争论不休而且没有标准答案的话题。尽管如此,张爱玲还是通过她的小说和人物为社会、为后人发出了一个令人深省的警示,而研究张爱玲的意义也就恰在于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