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励志名言

少儿行为规范诗句锦集3篇

日期:2022年02月04日 分类:励志名言

有关幼儿礼仪启蒙教育不容忽视的阐述

击缶弹琴,泼墨山水,方块成字,三千门徒书声朗朗……

太极云手,丝路花雨,春江月夜,白鸽振翅翱翔星空……

看29个闪亮的脚印从远古走来,听悠扬的古琴声中抑扬顿挫地吟唱: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这是五千年文明礼仪之邦对奥林匹克精神的人文礼赞!

礼仪之邦——“诗礼传家”

“妈妈,你听——这个小姐姐的歌声真好听!”

“妈妈,那些跳舞的阿姨真美啊!”

“妈妈,这些举牌子的阿姨真好看!”

……

小女儿守在电视机旁用自己的视角为我们解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是啊,这些美丽的女孩婀娜多姿地向我们走来,举手投足间流露出典雅含蓄的东方美。

“我就是要在这些奥运礼仪小姐身上烙上中国印。”负责奥运颁奖礼仪小姐形体训练的著名形体训练教师马妮满腔热忱地说,“我们的培训科目很多,其最终要求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笑容——面呈‘王’字,目光亲和,热情真诚;站立——收提松挺,端庄优雅,体态从容;行走——胸感在先,一串树叶,轻盈自信;程序——执行准确,动作规范,自然流畅。开始训练这些女孩时,我也心存顾虑:这些‘80后’、‘90后’能吃得了这份苦吗?事实证明,在训练中,她们不仅能吃苦,而且很有责任感、使命感。训练快结束时,我给她们深深地鞠了一躬。我被她们的吃苦精神所感动。”

“由此可见,只要给孩子们一个发挥的机会,再加以正确引导,我们所谓蜜罐里泡大的孩子们一样能行,而且能做得很精彩!但是,”话题一转,马妮说出了自己的忧虑,“很多孩子刚来时,可能由于长期背书包,缺少体态意识,两肩总是很抠,脖子老往前伸。我一再告诉她们,要挺起高贵的胸,拉长美丽的颈。其实,很多时候人们没有注意到自己的形体美,只要经过适当梳理,你就可以挖掘出自己潜在的美。我小的时候,爷爷奶奶经常教育我——小姑娘要笑不露齿,坐要坐端正,两腿并拢。这也是一种最朴实、最自然的礼仪教育。现在,年轻的'父母往往忽略这些最基础的礼仪教育。长此以往,我们很多优良的礼仪传统将很难继续……”

正如马妮所说,我国自古就有“不学礼,无以立”的说法,书香门第以“诗礼传家”为荣,平民大众也把“知书达礼”视为有学识、有教养的标准,要求女子们努力做到。据《论语季氏》记载:陈亢问孔子的儿子孔鲤:“你是老师的儿子,一定得到过特殊的传授吧?”孔鲤回答:“父亲对我的教育,其实同大家都一样。如果一定要说有单独的传授,那只有两次。有一天,他老人家独自站在庭中,我从他面前走过。他问我:‘学诗了吗?’我回答:‘没有。’他说:‘不学习诗,就不会说出有文采的话。’于是,我开始学习诗。不久,他又站在庭中,我从他面前走过,他问我:‘学礼了吗?’我说:‘没有。’他说:‘不学礼,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足。’于是,我又开始学礼。”陈亢听后高兴地说:“我问了一件事,却得到了三条教益,我知道了诗、礼的用处,知道了君子要求孩子继承的家风是诗和礼。”孔子所说的诗,是指我国最早的诗歌集《诗经》,里面收录的三百多首诗歌,思想纯正,情感真挚,富于文学色彩。要想立足于社会,光是说话有文采还不够,还必须懂得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怎样约束自己的言行,怎样尊重他人,这种符合道德要求的行为规范就是“礼”。

有关奥地利商务礼仪阐述

奥地利商务礼仪

凡是到过奥地利的人,都异口同声地赞扬该国大自然之美。风光名胜举不胜举,尤其是那里的气候,冬天温和,夏天凉爽。一年四季,外国游人不断,因此旅游业非常发达,其收入是奥国的重要外汇来源, 全国有大型旅馆近8万家,主要旅游景点有蒂罗尔州、萨尔茨堡州、克 恩顿州和维也纳。外国游人主要来自德国、荷兰、意大利和法国。

奥地利位于欧洲中部,是欧洲重要的交通枢纽。铁路、公路、水运和空运四通八达,这无疑给来自四面八方的外国商人和游客提供了不小的方便。

奥地利社会福利制度非常完善并实行全国社会保险和救济制度, 主要有医疗、失业、退休和事故四大类保险。是欧洲社会福利最好的国家之一。目前人均国民收入2万多美元,平均2人拥有一辆小汽车。

近几年,奥地利与我国的经贸、科技、文化与民间交往不断增加。 据我国海关统计,去年两国贸易额高达6亿多美元,据说,今年的贸易 额有望大幅增加。奥国的主要出口产品有钢铁、机械、交通工具、化 工制品和食品。进口商品多为能源、原材料和消费品。

随着我国与奥国经济往来不断增加,前往奥国访问的商人逐年递增,与奥地利商人接触,必须特别注意各种礼节。因为奥国商人相当 正式、严肃。在从事商务活动时,尤其要注意头衔。比如:外商若把部长误称为处长,那么在以后的商谈中,准会麻烦百出。如果与奥地利人通信更要细心,务必正确无误地冠上他的正式头衔。如果他的名片上同时印有几个官衔,要提前问清楚,哪一个是最重要的。另外还 要加上“博士、教授、工程师、经济学家”等头衔。

无论拜会公私单位,均需提前预约。参加商务谈判一定要守时。 见面或分手时,切记与每个人亲切握手。如应邀去吃午餐,千万不要 抢着付钱,否则会认为你瞧不起他们,最好找机会回请一次午饭。若应邀吃晚饭或餐后听歌剧、看戏,并不需要回请。但如请你去家里做客,切记带上一束鲜花,以示对主妇的'尊敬。

奥地利是莫扎特和斯特劳斯的故乡。在前往该国进行商务活动之前,应该有选择地充实一下你的古典音乐知识。每年7—8月,连续5周的国际音乐节是奥国一年一度的盛事,许多国家著名的音乐家必来此聚会。

到奥地利从事商务,2—4月,9—11月为宜。7、8两个月为全国度假期,圣诞节和复活节前后两周各大公司一般不举行商务谈判或其它活动。奥国货币为奥地利先令,出入境有严格的限制。

有关小学生文明礼仪常识阐述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礼仪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中国的礼仪举之不尽,但要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需要我们自觉遵守。我们不仅应该懂得文明礼仪,更重要的是要让这种美德占据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最终养成习惯。那么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应该养成怎样的礼仪习惯呢?今天,我们先来了解一部分学校的礼仪。

一、学校礼仪

1、课堂礼仪:遵守课堂纪律是学生最基本的礼貌。

(1)上课:上课5分钟前要作好课前准备,书籍、文具等摆放在课桌前角上。上课的铃声一响,学生应端坐在教室里,恭候老师上课,当教师宣布上课时,全班应迅速肃立,向老师问好,待老师答礼后,方可坐下。学生应当准时到校上课,若因特殊情况,不得已在教师上课后进入教室,应先喊报告,得到教师允许后,方可进入教室。

(2)听讲:在课堂上,上课要专心听讲,注意力集中,独立思考,重要的内容应做好笔记。当老师提问时,应该先举手,待老师点到你的名字时才可站起来回答,发言时,身体要立正,态度要落落大方,声音要清晰响亮,并且应当使用普通话。课堂上应独立完成作业,不随便离位走动,不吃东西。

(3)下课:听到下课铃响时,若老师还未宣布下课,学生应当安心听讲,不要忙着收拾书本,或把桌子弄得乒乓作响,这是对老师的不尊重。下课时,全体同学仍需起立,与老师互道:“再见”。待老师离开教室后,学生方可离开。

2、尊师礼仪:见到老师要主动打招呼,向老师问声好(老师好);放学时,向老师说声再见;与老师交谈应面对老师,神情专注,认真听老师讲话,离开时有礼貌地向老师道别(谢谢老师或再见)。学生进老师的办公室时,应先喊报告,经老师允许后方可进入。在老师办公室讲话声音要适度,不要影响到其他老师办公;离开老师办公室的时候,也应先向老师询问:“我可以走了吗?”经老师同意后,方可离开,关门要轻;在老师的工作、生活场所,不能随便翻动老师的物品;学生对老师的相貌和衣着不应指指点点,评头论足,要尊重老师的习惯和人格。

3、同学间礼仪:同学之间的深厚友谊是生活中的`一种团结友爱的力量。注意同学之间的礼仪礼貌,是你获得良好同学关系的基本要求。同学问可彼此直呼其名,但不能用“喂”、“哎”等不礼貌用语称呼同学。会使用文明语言(××同学,请帮帮忙),会问候(××同学好,××同学早),会招手,会微笑,会鼓掌,会道歉(对不起,请原谅),会右行礼让,互相帮助,不说脏话,不打架,不取给同学起外号。在有求于同学时,须用“请”、“谢谢”、“麻烦你”等礼貌用语。借用学习和生活用品时,应先征得同意后再拿,用后应及时归还,并要致谢。不小心碰到别人后,要及时主动承认错误,说话语气要友好;对同学的相貌、体态、衣着不能评头论足,也不能给同学起带侮辱性的绰号,绝对不能嘲笑同学的生理缺陷。

4、会议礼仪:集合时要分班整队入场,动作要快、静、齐,并按指定位置入坐(站),坐(站)姿要合要求,不讲话,不走动,不吃东西,不搞小动作,不起哄,不给会场留下一星半点的杂物,离开会场时有秩序,遵守会场纪律。升国旗仪式: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升降国旗是对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种方式。升旗时,全体学生应列队整齐排列,面向国旗,肃立致敬。当升国旗,奏国歌时,要立正,脱帽,行注目礼,直至升旗完毕。升旗是一种严肃、庄重的活动,一定要保持安静,切忌自由活动,嘻嘻哈哈或东张西望。神态要庄严,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所有在场的人都应抬头注视。

5、校内公共场所礼仪:应该自觉保持校园整洁,不在教室、楼道、操场乱扔纸屑、果皮、不随地吐痰、不乱倒垃圾。不在黑板、墙壁和课桌椅上乱涂、乱画、乱抹、乱刻,爱护学校公共财物、花草树木,节约用水用电。发现违纪学生,要礼貌地劝说、教育,及时给予制止。如“请您不要随地乱扔纸屑。请您拾起来,放进垃圾箱内。”

6、 升旗礼仪

(1)立正站立。

(2)行注目礼。

(3)认真听国旗下讲话。

(4)唱国歌时要严肃,声音要洪亮。

同学们,拥有良好的礼仪习惯,能使我们和同学之间的相处更融洽,能使我们受到更多同学和老师的喜爱,你的学校的生活会变得更加地愉快。所以,同学们,为成为一名懂礼貌的小学生而努力吧!

有关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阐述

礼仪、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规则,是一种语言,也是一种工具。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是唯一传承千年的文明和民族。中国的礼仪,始于夏商周,盛于唐宋,经过不断地发展变化,逐渐形成体系。西方社会,是几大古代文明的继承者,曾一直和东方的中国遥相呼应。经过中世纪的黑暗,最终迎来了文艺复兴,并孕育了资本主义和现代文明,产生了现代科技和文化。由于形成礼仪的重要根源――宗教信仰――的不同,使得世界上信仰不同宗教的人们遵守着各不相同的礼仪。中西方有着截然不同的礼仪文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日益加快,跨国交际日益增多,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更是越发显露,这种差异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在中西礼仪没有得到完美融合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这些礼仪的差异。

一、交际语言的差异

日常打招呼,中国人大多使用“吃了吗?” “上哪呢?”等等,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亲切感。可对西方人来说,这种打招呼的方式会令对方感到突然、尴尬,甚至不快,因为西方人会把这种问话理解成为一种“盘问”,感到对方在询问他们的私生活。在西方,日常打招呼他们只说一声“Hello”或按时间来分,说声“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就可以了。而英国人见面会说:“今天天气不错啊!”

称谓方面,在汉语里,一般只有彼此熟悉亲密的人之间才可以“直呼其名”。但在西方,“直呼其名”比在汉语里的范围要广得多。在西方,常用“先生”和“夫人”来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对十几或二十几岁的女子可称呼“小姐”,结婚了的女性可称“女士”或“夫人”等。在家庭成员之间,不分长幼尊卑,一般可互称姓名或昵称。在家里,可以直接叫爸爸、妈妈的名字。对所有的男性长辈都可以称“叔叔”,对所有的女性长辈都可以称“阿姨”。这在我们中国是不行的,必须要分清楚辈分、老幼等关系,否则就会被认为不懂礼貌。

中西语言中有多种不同的告别语。如在和病人告别时,中国人常说“多喝点开水”、“多穿点衣服”、“早点休息”之类的话,表示对病人的关怀。但西方人绝不会说“多喝水”之类的话,因为这样说会被认为有指手画脚之嫌。比如他们会说“多保重”或“希望你早日康复”等等。

二、餐饮礼仪的差异

中国人有句话叫“民以食为天”,由此可见饮食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因此中国人将吃饭看作头等大事。中国菜注重菜肴色、香、味、形、意俱全,甚至于超过了对营养的注重,只要好吃又要好看,营养反而显得不重要了。西方的饮食比较讲究营养的搭配和吸收,是一种科学的饮食观念。西方人多注重食物的营养而忽略了食物的色、香、味、形、意如何,他们的饮食多是为了生存和健康,似乎不讲究味的享受。

在餐饮氛围方面,中国人在吃饭的时候都喜欢热闹,很多人围在一起吃吃喝喝,说说笑笑,大家在一起营造一种热闹温暖的用餐氛围。除非是在很正式的宴会上,中国人在餐桌上并没有什么很特别的礼仪。而西方人在用餐时,都喜欢幽雅、安静的环境,他们认为在餐桌上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礼仪,不可以失去礼节,比如在进餐时不能发出很难听的声音。

中西方宴请礼仪也各具特色。在中国,从古至今大多都以左为尊,在宴请客人时,要将地位很尊贵的客人安排在左边的上座,然后依次安排。在西方则是以右为尊,男女间隔而座,夫妇也分开而座,女宾客的席位比男宾客的席位稍高,男士要替位于自己右边的女宾客拉开椅子,以示对女士的尊重。另外,西方人用餐时要坐正,认为弯腰,低头,用嘴凑上去吃很不礼貌,但是这恰恰是中国人通常吃饭的方式。吃西餐的时候,主人不提倡大肆的饮酒,中国的餐桌上酒是必备之物,以酒助兴,有时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喝酒的时候都是一杯一杯的喝。

三、服饰礼仪的差异

西方男士在正式社交场合通常穿保守式样的西装,内穿白衬衫,打领带。他们喜欢黑色,因此一般穿黑色的皮鞋。西方女士在正式场合要穿礼服套装。另外女士外出有戴耳环的习俗。西方国家,尤其是在美国,平时人们喜欢穿着休闲装,如T恤加牛仔服。

当今中国人穿着打扮日趋西化,传统的中山装、旗袍等已退出历史舞台。正式场合男女着装已与西方并无二异。在平时的市井生活中,倒会看到不少人穿着背心、短裤、拖鞋等不合礼仪的服饰。

礼仪是一种文化,是文化就有纵向的传承和横向的借鉴与融合。随着世界全球化不断加快步伐,经济、文化高速碰撞融合的大背景下,西方文化大量涌进中国,中国传统礼仪也不断受到西方礼仪文化的冲击。如何保护中华民族传统礼仪,并去其糟粕,与西方礼仪进行合理有效的融合,成为人们不断思考和探讨的话题。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中西礼仪文化必将会互相渗透,不断发展。

就拿餐饮方面举例。现在中国饮食市场上洋快餐和西餐占了很大的比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和接受这些外来食品。麦当劳几乎代表了一种文化时尚,成为美国文化在餐饮领域的标志。与此同时,法国的贵族文化,英国的绅士文化也随着饮食而涌入中国。随着中西饮食文化的交流,不仅带来了蛋糕、面包、鸡尾酒等西式菜点,也带来了西方一些先进的制作工艺和饮食方法。这些都为古老的中国饮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当然我国悠久而灿烂的饮食文化在海外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几乎在世界各地都出现了大量的中国餐馆,中国菜日益受到各国人民的欢迎与喜爱。比如北京烤鸭俨然已经成为外国人心中的地道美味。

但是在中西礼仪文化的融合过程中,中国人未免盲目热衷于西方,不自觉中陷入两个误区:其一,是拿西方的礼仪取代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礼仪是一个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东西。比如在青年中,举行外国式婚礼、过西方节日等等,都是不容忽视的倾向。对西洋礼仪只是作为民俗知识了解一下无可厚非,如果趋之若骛,就失去了民族的自尊,本民族的'传统礼仪也会被淹没。其二,是把礼仪教育的重点集中在操作层面,比如鞠躬要弯多少度,握手要停几秒钟等等。这些问题不是不可以讲,但如果只做表面文章,礼仪就成了空洞的形式主义。

不可否认,当今国际通行的礼仪基本上是西方礼仪。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不仅仅是西方的实力强大,深层的原因在于西方人价值观的统一,在于西方人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认同和深刻觉悟。这一切与基督教的社会基础密切相关,因为礼仪是宗教的重要活动方式,由于对宗教的虔诚信仰,西方人从小就接受这种礼仪的教育与熏陶,使得礼仪能够自然地表现在人的行为之中。精神与物质、政治与文化的高度契合,使得人们获得高度的自信与优越感,正是西方人的自信与优越感赋予了西方文化强大的感染力,使其礼仪文化被视为世界标准。对照我们现在的中国社会状况,我们与西方的差距是明显的。

中西方礼仪文化的融合,在我们今日中国,更多的还是借鉴西方。但无论是借鉴西方的礼仪,或者是我们是自创一套自己的礼仪系统,这在形式上都不难。难的是我们也能有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有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认同和深刻觉悟。我们借鉴西方礼仪,不仅仅是要借鉴它的形式,更应当借鉴其内在灵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起自己的自信和优越感,才能确立我们的感染力。民族的复兴不仅是实力的复兴,更是一种文化的复兴。只有别人也认同我们的文化,才能真正使我们的礼仪行于世界。

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一个礼仪缺乏的社会,往往是不成熟的社会。而一个礼仪标准不太统一甚至互相矛盾的社会,往往是一个不和谐的社会。礼仪,是整个社会文明的基础,是社会文明最直接最全面的表现方式。创建和谐社会,必须先从礼仪开始。中国今天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无论是物质,精神,文化各个方面,都急迫的需要一套完整而合理的价值观进行统一。而礼仪文化无疑是这种统一的“先行军”,只有认清中西礼仪文化的差异,将二者合理有效的融合,方能建立适合中国当代社会的礼仪文化体系,达到和谐社会的理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