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励志名言

关于游子吟的优美句子汇总三篇

日期:2022年10月29日 分类:励志名言

游子吟优美散文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我想不出还有比孟郊的,游子吟,更好的诗歌来表达天下母亲的心了。对于这个母亲节,我想不出要打电话对母亲说点什么,因为之前我根本没在意过。我知道,有教师节,有儿童节,有国庆节,团圆节。对于母亲节,这个节日我还是挺陌生的。

我是一个农村娃,从懂事开始到现在21岁,除了出来社会几年,偶然参加过几次朋友的生日之外,其他的,都是见电视上电视剧的人物买蛋糕过生日。对于我的生日,我可没有过过一次,我长这么大也没见过老爸搞过他的.生日。。也没见过老妈庆祝过她的生日,甚至,在家族中,都没见过谁谁谁过生日,要买蛋糕庆祝生日的。在我还没完全懂事的时候,我甚至以为,买蛋糕庆祝生日的就只有城市才有的风俗。

对于生日,在我还没拿到身份证的时候,甚至连生日是什么时候都不知道。每当看到电视剧了的人物过生日时,我都很羡慕,我认为,想这种节日气氛,只有那些城市中,特别有钱的归人家子女才会搞得节日。

从小到大,只有过节,才会杀鸡杀鸭,比如,五月初五,就会杀鸡,先拜过祖宗。。然后才下锅。还有团圆节,买月饼买水果的拜月亮敬嫦娥。

对于农村,春节算是最大的节日,老家的风俗,一年中,清明,可以不回家。。。。端午可以不回家。。。。中秋,也可以不回家。。。。。但是。。。春节过年,就一定要回去。。必须回去。老人就经常说,一年在外打拼,就是过一个好年,要是过年都在外面过,闯荡一年有什么用。。。。。

在老家,体现团圆的不是中秋节,而是春节。我也觉得,因为只有过年,大家才会回家。说真的,我不怎么喜欢中秋,反而更喜欢春节过年这个节日。回头看看,我出来社会也有7年了,但是,这7年,我没有过过一个完整的中秋节。反而过年,才像个团圆节。。。。

如今的母亲节到来了,望着窗外,明月不知去向,拿起手机,想打个电话给远方的亲人,却不知如何开口,打过去了反而更尴尬,怎么说呢,因为,身在农村的我母亲,也不知道今天是母亲节。但是,既然今天是母亲节,说不出来的话先留着。有机会,用行动表达更好。我想,很多出门在外的孝儿都很想给远方的母亲说点什么,可是拿不起手中的电话,唯有在这里说。

母亲,你养大我这个儿子不容易,你辛苦了

精选散文--游子吟

引言: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 是母亲的呼唤.“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歌颂平凡而伟大的母爱,下面是小编推荐一篇《游子吟》的散文,欢迎大家阅读!

游子吟

溧阳在哪儿?哦,对了,它在江苏。唐代著名诗人孟郊的《游子吟》,就是在此地写的。

天下游子何其多也,唯有大唐游子孟郊唱出了海内外离乡之人的共同心声。每每思乡怀亲时,总想起唐代这首千古绝唱,也想握管涂鸦,以抒心怀。仿佛心有千千结,无奈空有一腔情愫,竟然不知如何表达。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孟郊自幼丧父,家境贫寒。秉承母意,三次科考,直到46岁才进士及第,却因刚正不阿,拒攀权贵,竟悬职四年之久。直到天命之年,才被任命为溧阳县尉。尽管官职低微,但他并未放在心上,毕竟可以借此奉养老母。故此,他一走马上任,便立即“迎母溧上”。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四方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每次临行前慈母为游子缝衣的惜别场景。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虽然只是突出了两件极为普通的东西,然而写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老母枯眼昏花,但总是一针一线地缝,针针线线都是这样的细密,老是担心儿子迟迟难归,因而总想把衣衫缝得细密结实一点。其实,老人的内心何尝不是渴盼儿子早些平安归来呢?慈母的一片舐犊深情,只是在这样的日常生活最细微之处流露出来。此时此刻,没有言语,也没有眼泪,但是老母一片爱子的深笃之情,从这些普通常见的场景中充溢而出。它怎能不拨动每一位读者的心弦,催人泪下,唤起普天之下儿女亲切的联想和深挚的忆念呢?

我,不正是一个离乡别母、常在异乡为异客的游子么?

我不禁想起了自己年迈的母亲,心里一阵酸楚,一阵惭愧……在我未成年时,尤其是12岁以前,身体特别虚弱,常常感冒高烧不退,谁知道有多少个黑夜母亲寝食难安,点着昏黄的煤油灯偎依床前独自守护?最难忘那个月明星稀的夜晚,母亲背我到卫生所看病,回来的路上却遇到一只灰狼,我们母子俩被吓得屏气敛足的情景。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是啊,对于春天阳光般深厚的母爱,区区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

今夜,月色如水,独立窗前,看溶溶的月光给窗口镶上一道银边,一直延伸到万水千山之隔的那渺远的故乡去了。我的思绪又一次踏着这遍地月光,沿着《游子吟》铺就的意境,走上了去故乡的道路。

如今已入不惑之年的我,由于带毕业班,常常节假日在校加班,很少回家看望父母。每次回去,母亲总是像待客人一般,想着法子变着花样为儿女做好吃的。临行前,母亲虽然不是孟母那样针针线钱密密缝补游子的衣衫,但总是要给这样那样大包小包的土特产,还有那盛满爱意的唠叨叮咛。母亲所送东西的价值总是远远高出我们回去带的所谓的礼物。

此时,我突然萌生了用手机给家里拨个电话的念头。打邻居电话,对方说母亲已经睡了。望窗外白茫茫的夜色,它多么像母亲哺育我们长大成人的甜美的乳汁啊。不!它不是乳汁,它简直就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那酽酽醉人的母爱!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游子吟》散文

《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创作的一首五言古体诗。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全诗共六句三十字。

《游子吟》散文篇一:

宁静的夜晚,一轮明月挂在夜空,人们都悄然入睡了,而只有一盏灯亮着,与星星一齐眨着眼睛……

那是一位苍老的母亲在为她那即将远行的儿子缝补衣服。儿子勤奋好学,在孜孜不倦地读书,他的身旁放着母亲刚做好的小米粥。明亮的灯光下,那位年迈的老母亲缝得是多么仔细和认真啊!虽然视线是那样模糊,可她还是用那粗糙的双手,拿起针线,一遍又一遍地穿针引线,把儿子的衣服缝了又缝,直到把衣服缝得结实暖和才放心,不然儿子早回不了家,在外面受冻她怎么放心的下呢?不一会儿她就用完了线,可还没缝完,怎么办呢?她下了床,拿出了准备缝自己衣服的线,穿到针上,又继续补她儿子的衣服,虽然自己的衣服已是千疮百孔,可她还是那样的“无动于衷”,这是多么伟大的母爱啊!

儿子读完书了,让妈妈也早点休息。她和儿子一起睡了,那盏灯也熄灭了,天空中的星星也少了许多……

然而,那盏灯又亮起来了,可它比原来暗了许多,原来是母亲怕伤儿子的心,和儿子躺了一会儿罢了。灯暗一点儿,才能多省一些灯油啊!儿子也没有睡着,他看了看母亲在灯光下的身影,不经流出了眼泪……

渐渐地,东方泛起了微红,母亲心满意足地捧着那件厚厚的衣服放进了儿子的行李中。

母亲的眼睛因熬夜布满了血丝。儿子抹了抹眼泪,笑眯眯地向母亲问好,和妈妈一起收拾行李。享受着亲人团聚的美好时光……

时光飞逝,太阳也染红了半边天,儿子要远行了,母亲把行李亲手挂到了儿子的肩上,一遍又一遍地嘱咐他要早去早回。儿子也舍不得自己的老母亲,他望着母亲,不住地点头,好让她放下心来。俩人的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珠子似的不住地往下流。此时,对母亲要说的千言万语也凝结成一篇在胸中荡漾已久的骇世杰作: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游子吟》散文篇二:

冬天,凛冽的寒风呼呼地刮着,鹅毛般的大雪覆盖了大地,到处粉装玉砌,银装素裹。一间破旧的小屋中,微弱的灯光下,只见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坐在灰暗的灯光下,正为即将离家的孩子缝补衣服,母亲眯缝着眼,左手拿着针,右手拿着线,在这一针一线中,包含着母亲对儿子的多少牵挂与担心,家中贫困潦倒,没钱买绫罗绸缎给孩子,只能为孩子缝些粗衣麻布,但在这些粗衣麻布中,溶进了母亲的千般情与千般爱。

夜深了,刺骨的寒风透过一快破布侵入屋内,使母亲不禁打了个寒颤,她站起身,垂了垂酸痛的被背,端起一杯热腾腾的茶,走进了儿子的房间,为儿子披上衣裳,担忧地说:“儿呀,天冷了,早些歇息,明还要起程呢!”孟郊放下手里的书,看着憔悴的身影,思绪万千,母亲一丝不苟地为将要离家的儿子缝补衣裳,生怕在外地没有人给他缝衣,树枝般枯黄的手上长满了老茧,儿行千里母担忧,母亲在昏暗的灯光下为儿子穿针引线,不时揉了揉眼睛,理了理头发,饱经风霜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憔悴与担忧,“你出门在外,一定要照顾好自己啊。”孟郊望着母亲布满皱纹的脸上,热泪盈眶,握着母亲长满老茧的手,感动不已,想留下来陪着母亲,但是又不想辜负母亲的希望,扬名于世,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考上了个小官,欣喜若狂,但这比天高、比地厚、比海深的恩情,却无法报答。这不禁使孟郊感慨万千。明日就要离开慈爱的母亲,离开生他养他的故土了,母亲的怎能报答?这小草的心怎能报答春天的温暖呢?儿子又怎能报答母亲的恩惠呢?

窗外依然寒风凛冽,但屋内却依旧温暖。

《游子吟》散文篇三:

夜暮降临了,村庄里的人都回自己家休息了,只有孟郊家的灯还亮着,孟闻的母亲正在为即将远出的儿子做准备。

母亲一会儿为儿子装点干粮,一会儿往儿子的葫芦里装水,一会儿再装点盘缠。母亲看见孟郊的衣服已经破了,就拨亮油灯,拿出针和线,准备缝。

突然,孟郊从屋子里走出来,把母亲手中的针和线抢过来说:“娘,您已经劳累了一天了不要再缝了,快回屋睡吧。”说着,就扶母亲进了屋。

夜已经很深了,伸手不见五指。母亲听孟郊屋里没有动静,就把油灯再次点燃,把衣服拿过来,一针一线细细地缝着。母亲看扣子松了,就把它缝得牢牢的,母亲看衣服破了个洞,就拿来一块颜色差不多的布小心翼翼地缝在那个破洞上,她一不小心,把手扎破了,流了很多的血。由于天快亮了,母亲顾不上疼痛,又拿起针线缝了起来。

母亲想:儿子这次出去,不知什么时候回来,我得细细地缝,把衣服缝结实了,好让他多穿些日子。”

天亮了,孟郊走出来,发现母亲一夜没睡为他缝补衣服,当他看到母亲手上的血以及缝好的衣服时,感动得流下了热泪。孟郊心想:我们儿女好比是小草,永远报答不了阳光的哺育之情,当儿女的也永远报答不了母亲给予的恩情,母爱是多么伟大呀!”

写下了: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游子吟散文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除了有精神的见解、优美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游子吟散文,一起来看一下吧。

与清华美院失约的憨驼,终于被遥远殿堂吸引着,在离情别绪的缠绵和捉襟见肘的拮据里,游子般于九月六日早晨踏上了驶往太原的大巴。

这也许是憨驼 唯一的一次外出学习书法。之前,他都在网络上关注着诸如此类的培训班。中国书协培训中心办班大都在遥远的地方,孤独的旅途令人望而生畏。就在与清华美院失之交臂的时候,憨驼 从网上得知了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在太原开办临创班的信息。他的心又不安分起来,想着也只不过五个小时的路程,学费也不多,一个月的工资。上次的与清华美院的爽约,终是心病。在和妻子商量后,8月14日,他寄去了二千元学费。

培训时间也仅五天,但在久不外出的憨驼 想来,还是有些情怯。想和妻子一起去,但妻子既操心着上初三的女儿,又担心会多花钱,临出发前的近二十天里,也在踌躇着不知怎样才好。

孤独地坐在驶往太原的大巴上,一时间,46岁的憨驼 想起了徐谓的诗句“半生落魄已为翁,独立书斋啸晚风”。年近半百的他怎么会如此钟爱书法,自己只不过是用毛笔写写字而已,离书法还差得很远。平素的临帖也只是抄帖,并不懂得临帖的要义。

下午二点,在省交通干校报了到,便联系了在太原的一位同学,一起去了傅山碑林公园,拍了许多照片。那专注的神情令同学惊奇,顺便提起了自己的一位邻居,不想一问竟是名列中国当代十大美女书法家的阴凤华老师。喜出望外,在同学的引见下,憨驼 拜见了崇拜已久的老师。

大家都是那么随和,平易近人,在评点憨驼 书作时商榷的语气和真诚的眼神都令憨陀难忘,只想甘作“青藤门下狗”了。

临创班的第一节课,由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主任刘文华授课。他从书法的哲学性、艺术性到书法的“理、法、意”“三位一体”,从书法的扎实临帖到书法的高雅、高尚、高级、高贵,深入浅出,先提出“从哪里来?”的问题,即要选择什么帖的问题。只有临写古人才是学好书法的不二法门。只有解决好了“从哪里来?”的问题,才可能解决好“到哪里去?”的问题。我们每一位爱好书法的人,只是现有书法理论的实践者,而不是创造者,我们踏上这条路,一生都不会有成功的时候。成功与否留待后人结论。这一堂课,憨驼 明白了要对古人的艺术有敬畏之心,要改进方法,正确临帖,要找出症结,对症下药。

之后的学员书作点评上,钱松君老师继刘文华老师之后点评,憨驼 真切地感到了鉴赏力的重要性。一些在自己看来还好的书作,老师一语中的,总能指出其中的不足,提出改进的方向。在评到憨驼 的作业时,钱老师说:“可看,但太平了。文似登山喜不平,落入了恬俗一路。”寥寥数语,憨驼 立即汗颜无地,恨不得立刻坐车回家。正是花钱买罪受。但就在这节课上,憨驼 明白了自己多年临贴《圣教》,只注重了字形的得失,却恰恰忽略了整体气息的把握。怀仁集字时的苦心,如一些字的欹侧端正关系,自己就没体会得到,难怪总是得其形而舍其意。恰恰与“遗貌取神”、“得意忘形”背道,真如猛击一掌,如梦初醒。

每天的课程安排的很紧,早上9点至12点,下午2点半至6点,晚上7点至9点,其间上了四次集中大课,其余就是按书体分班,集中临帖。憨驼 分在了行书班,按李有来老师的要求临《圣教》,每次都带着问题去临,如墨法、章法,有选择地取舍,既要从小处着眼,更要从整体把握,在一定实临帖的'基础上,用书作的心态去临帖。临出的作业也要干干净净,一丝不苟。经过几天的训练,憨驼 一是克服了用墨上的毛病,二是大体上理解了帖的要旨,临出的东西不再是黑压压一片的码字了。

五天的学习很快结束了。憨驼 每天都被一些人和事感动着。年愈七十的老学员郭长山、秦五货、屈栋材;一起来学习的兄弟二人杨明贵、杨明生;远道而来的甘肃酒泉书画家丁军;老伴陪伴着的苏州六十二岁老人沈安岗;山东烟台的王少琳;河南的王国顺、兰勇刚;同住一室的河南藉花木师张占东;和自己一起每天中午仅吃十元标准职工餐的郝景山;在校大学生贾鑫钰等等四十八人,每一个人身上都有一种力量,使人振奋;都有一种锲而不舍、积极向上的精神;他们都是远离家乡的游子,省吃俭用,却“挥金如土”每天花费600元;他们都是向往书法殿堂的游子,孜孜以求,不弃不舍,用一管柔毫撑着自己的精神,一旦寻到自己的方向,也许“养深积厚铸大器、广结善缘通捷经”,回归艺术的家园,在各自的位置上传播正能量,播散阳光,讴歌正气,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如今已然者当属班长荣秀丽。这个弱不禁风的女子令人敬佩,她眼下的成就,是憨驼 十年后也难以达到的。阳泉市书协副主席,山西省书协会员,阳泉市荣艺书画培训中心创始人。2022年学生已达一二百人,为了扩大规模,她毅然辞职,不顾家里仅有四千元积蓄和丈夫的反对,从娘家借了十二万元,召开家长座谈会,借款二十余万,贷款三十余万元,一掷七十五万元盘得大厂房做教室。此等胆略令憨陀五体投地。如今她的培训中心书画老师十余名,书法学生六百余人,美术生三百余人,规模之大,发展之迅速,让人叹服。在太原学习期间,她不顾刚刚手术后的伤腿,主动请缨担任了行书班班长,第一堂课自掏腰包为大家买纸,不辞辛劳擦黑板,为老师端水,给同学们联系文具店,9月10日那天,又组织大家集资给几位老师过教师节,拍集体照……这是一个浑身充满热情的人,是一个让人感动难忘的人。从她的身上,我们要学的东西很多,细心、胆魄、热情、耐心、善良、助人……

在外的日子里,游子的梦总是很轻。憨驼 9月8日五点多起床,从省交通干校出来,沿着体育路,向学府公图跑去。跑到长风街,思绪一转,公园虽好,但何不去看看别处?逆向西折去,一直跑到了长风大桥。顺桥边台阶下去,沿着滨河东路向北。估摸着快到亲贤街才从天桥上过来,不料却跑过了,竟到了平阳西一巷。担心着上课时间,顺着平阳路往回折,半道上买了一屉包子,边走边吃。忽而想起聊城大学苏向彬的诗,和其意胡诌了几句:“贪时不幸作书生,一管柔毫寄余情。鬻字换纸非得已,痴心追梦到兰亭。”

又有“一回事”口令曰:写字和书法不是一回事,读书与见识不是一回事,抄帖与临帖不是一回事。书写时要当一回事,放下笔莫再当一回事,用钱买字和卖字换钱是不是一回事?千万别把自己当作一回事,百年以后都是那么一回事。

临创班结业后的两天时间里,憨驼 足不出户,边回忆边认真地整理着课堂笔记,密密码码二十余页,其精要也不过一二百字。整理完了,一抬眼,憨陀却看到了案头打印的《书法秘诀》(清人原著),里边有此数句云:“执笔在手,手不知运,运笔在腕,腕不自执”,“侧笔取势,晋人不传之秘也”,“选临古帖,择其佳者摹之,所贵识得弃取,次折笔点画之间一一拆开,看其起止,法熟后自臻神化。”“凡字得势则活,得势则转。”寥寥数语,二十余页笔记,概莫能外。此等句,以往也多见,但却熟视无睹,不没其意。因之古人“读书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只在一个悟字;行万里路,只在一个识字。不识难得悟也!

又有一句“乃掷笔不敢作书者数月”,正是游子此时心事。以往之书写字而已,不敢再言书法,不敢再无古法,不敢再随意提笔,不敢再应承别人的一个“求”字。得罪了古人,心下惴惴;得罪了朋友,还请海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