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名人名言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经典句子锦集60条资料简介_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经典句子锦集60条经典语录_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经典句子锦集60条名言摘抄

日期:2023年01月15日 分类:名人名言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经典句子 浅析行为主义与认知心理学学习理论的异同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21世纪关于学习的理论分为行为主义和认知心理学的两大理论,而行为主义学

浅析行为主义与认知心理学学习理论的异同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21世纪关于学习的理论分为行为主义和认知心理学的两大理论,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分为经验主义和还原主义为理论,在理性主义的哲学思想基础之上建立的便是认知心理学的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和认知心理学的学习理论的学习涵盖了学习的内容、方式和分类、测量等有明显的差异。因此本文根据对行为主义和认知心理学的概述,分析了行为主义和心理学理论的异同。

【关键词】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学习理论;异同

学习理论的本质是揭示人的学习活动,并解释学习过程的心理机制,引领学生学习。第20世纪心理学术界的重要领域就是理论研究领域,教育心理学的出现源于学习理论的产生,同时也是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及核心要点。十几年以来,许多的心理学家根据实验调查和对理论的研究,给出了一些不同观点的学习理论。分别从不同角度出发去看待这些理论,反映了层次组建中的一些基础特征和一般规律,并给出了一些有参考价值的学习和教学手段。大部分的国内外理论界都比较认同于二十世纪的学习理论观点,将学习理论归纳为两大类,即行为学习理论和认知心理学学习理论。

一、行为主义的学习思想理论基础概论

1、关于学习的本质

行为学派的几个重要代表的观点并不是从学习的基本定义。关于学习问题的本质,认知心理学持有不一样的看法。通过感官感知的方法,针对某个组织或完全于作用环境的人,这种组织的万兴作用便是格式塔研究。什么是学习,就是指学习者能够自主独立积极地控制自己的体验。学习就是一个接收信号和认知符号的过程,学习的抽象含义是获得,并不是一种习惯的养成,学习也是与环境有关的,通过环境符号来达到学习的目的。所以,行为心理学主张的是刺激反应的影响和行为活动的改变,就是根据外界的强化训练导致的行为变化,而这些变化一般都是由学习引起的,这一观点很明显是强制性的。认知心理学主张有机体对人的作用,指出学习是一种个人对场景的辨别,是组织外部的东西映射的后果,同时注重对内部的强化。因此,无论是在注重什么问题上,对学习的观点都是不一样的。

2、关于学习的内容

针对学习内容的问题上,着重点便是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而认知心理学认同的是对过程的学习。行为心理学认为,学习内容就是将习惯性表现出来,是由刺激反应组合而形成的。另外,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主张的是细小和小单位的认知理论,这种观点强调的是,特殊情况下导致的特定学习方式。作为一个核心概念理论系统的刺激,尤其是在动觉刺激行为序列中获取。而认知心理学一般则主张:学习内容就是对结构的认知结构和对变化的期望,同时主张整体性的学习。学习也是事物之间相关联的一个过程。很明显,这种注重完整性和关系性的过程,于细小和小单位学习的学习观点有明显的差异。

3、关于学习发生的方式

行为主义主张的是学习的渐进性过程,学习行为是一个对过程进行尝试的理论研究。在早期对认知心理学的理解中,格式塔理论学派强调的是分析思维的创新、创造性和自觉学习。如科勒等人李察启蒙强调学习,就盲目的尝试但由于现场,洞察力和所谓的顿悟的成功,以自己的行动是一个理解为什么和如何理解自己的行为,和对象关系的情景无关。

4、关于学习的决定性因素

关于学习的过程,特别是受决定性学习因素的影响,行为主义通常主张环境的影响作用,这里主要指感觉经验的影响。他们采纳了哲学理论家洛克针对教育的白板说,影响学习的决定性因素是外部刺激的這一观点。如赫尔主张的观点则是:学习之所以进行的基础条件是在外在强化条件下刺激和反应的相近结果。认知心理学除了主张环境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外,还特别主张由遗传作用存留的图式或认知结构的作用,另外也还强调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5、关于学习的作用

华生作为行为主义理论的代表,主张学习是人类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教育要做到一定的普及,人们可以通过某些特殊培训对人才进行教育。认知心理学家们应该认识到环境对它否认是否有遗传影响,但是又区别于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人们认为教育是万能的,但教育是不断在认知过程中形成的。基于对以上的观点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行为主义和认知心理学研究的都是关于学习内容、方法、基本观点得研究。

二、行为主义和认知心理学两派对学习理论的研究

1、行为主义具有明显的机械论色彩

行为学习理论一般只注重外在的行为,而对内部的含义、目的和经验都比较忽略。在一些方面都可以体现这种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如强调细小和小单元的学习,在机械应力的形而上学习是渐进的过程,另外普及环境教育是重点,一般则忽略了环境是有人控制的,这关系到学习过程中的某些遗传作用等。

2、认知心理学理论注意克服前者的弊端

借鉴以前的科学理论因素,还不能将科学的方法及原则主张到底,造成了在理论观点上还存有一定的瑕疵。虽然两种学习理论存在着观点的异同,但两者竟然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我们在组建学习心理学机制时,能够将两种观点的不合的理论因素去掉,吸收合理的因素,就能够组建起以辩证唯物主义为主导的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实际上本文针对的就是认知心理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两者优点的结合;找出两者所共同研究的方向是一样的,所以两者的存在并不是绝对孤立的,而是存在一定关联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总结出行为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一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基于对这两种观点的讨论,无论是哪种观点和那种观点代表人物的主张,我们都应该以一颗辩证思维的心去理解和看待他们的观点。综合起来,还是强调和再一次证明了行为主义和认知心理学研究的都是学习内容、方式、作用及如何对学习进行分类等问题,同时也给出了不一样的观点及主张。本文通过上述理论论述了行为主义和认知心理学的异同,帮助学生才心里成长和学习中的人之效果和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张莉,廖全明.行为主义与认知心理学学习理论的异同[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2,03:30-32.

[2]阳红.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与认知学习理论比较[J].贵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03:68-71.

[3]王岚.让行为主义让位于认知心理学学习理论教学模式——浅议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性[J].科技信息,2022,21:566+812.

行为主义行政学小论文

导读:小论文即论文,知识篇幅短,是论文的初级入门,一般用于练手,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关于行为主义行政学小论文的小论文范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中国行政学问题与改进的实证研究

摘要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我国的行政学恢复重建, 并取得了重大成就, 但是, 我国的行政研究水平相对与西方发达国家来说, 仍然比较落后。 实证研究是行政 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方法探究我国行政学研究中存在的主 要问题和改进方法。

关键词 :中国行政学;实证研究;问题。

对于我国行政学的研究方向,国内学者主要偏向于研究行政学的现状和问 题, 但对于我国行政学的实证研究现状和问题研究却很少见, 因此, 本文从实证 研究角度出发,探究我国行政学在这方面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

1. 我国行政学实证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缺乏规范性

进行实证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构建行政学发展的科学理论指导, 但是我国行政 学实证研究在这方面缺乏要的规范性, 导致实证研究的科学理论成果不佳。 现阶 段行政学的实证研究在样本的选择上忽视了样本的代表性作用, 在样本选取方法 上没有完全做到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兼顾,导致归纳的结论代表性和实用性不强。

1.2分析逻辑性不强,深度不够

对于我国行政学的实证研究岩本选择的范围较广, 一般的研究都是基于先前 学者的研究假设上, 借助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验证假设的正确与否, 但对于变量 间存在的因果关系原因分析不够, 甚至不考虑这方面关系, 没有深入的分析, 说 服力不强。

1.3缺乏实证研究

我国的行政学研究, 真正运用到实证研究方法的很少, 一般的.研究样本选择 和个案选择上都具有狭隘性, 因为想避免大型的全国性问卷调查的麻烦, 简化研 究工作,因此研究的实例较少,代表性不强,是的我国实证研究缺乏经验基础, 造成行政学研究的结构性失衡。

2. 改进行政学实证研究的办法

2.1以西方规范化研究为鉴,实现我国实证研究的规范性

我国的行政学研究缺乏规范性, 而西方很多国家在这一方面发展较成熟, 包 括观察法、实验法、案例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在实证研究的逻辑性分析上也 十分深入到位,科学严谨,是通过实践研究出的科学成果,值得我国借鉴学习。 例如,埃莉诺 . 奥斯特罗姆提出的公共池塘资源自主治理理论,她通过实证研究 得出其规律和理论价值,她对于这一理论的规范化的研究程序值得借鉴参考。

2.2综合运用逻辑分析方法,实现逻辑论证

埃莉诺对于土公共成汤资源自主治理理论的研究论证遵循了 8项原则, 分析层 次分明,结构严谨,具有很强的逻辑性。通过假设的逻辑性提出,原因分析以及 样本选取, 数据论证等流程进行科学的论证, 得出的结论说服性较强, 我国行政 学在实证研究时,也要综合运用逻辑论证方法,做到推理论证的零漏洞。

2.3完善激励制度

针对我国实证研究缺乏的现象,政府要完善奖励和政策激励制度,为大型、 长期的实证研究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 鼓励实证研究, 让研究人员的研究无后顾 之忧。

小结 :我国行政学的实证研究意义重大, 关系国家和人民的共同利益, 作为政府, 要不断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法。

参考文献 :

[1]翟 桔 红 . 中 国 行 政 学 实 证 研 究 :问 题 与 改 进 [J].中 国 行 政 管 理 ,2022,11:73-76.

认知心理学注意论文

数字信息加工处理认知过程论述,那么怎么写一篇论文嗯?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认知心理学注意论文

摘要:本论文主要介绍了数字信息处理过程中,认知心理的变化,关键词:认知心理学,

一、认知心理学知识,知觉历来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依照现代认识心理学的的观点,注意的心理机制是现代认知心理学最早的实验课题之一,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即心理操作可以以表象的形式进行,表象的心理操作、形象思维与概念思维可处于不同的相互作用中,在心理学中,认知心理学关于数字信息加工处理认知过程论述

摘 要 :本论文主要介绍了数字信息处理过程中,认知心理的变化。信息加工的主要模式、手段和对信息进行加工的理论,主要有:

(1)知觉:

(2)注意;

(3)记忆

(4)表象;

(5)思维:概念、问题解决及推理。现代高科技迅速发展,信息的表示方式已由传统的模拟信号逐步向数字信号转变。当我们接受到一连串由0、1的数字信息时,又能怎样去认识,去加工,从而得到正确的把握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的认识过程又如何呢?

关键词: 认知心理学,数字信息,信息加工处理。

正文:

一、认知心理学知识

1 、知觉与模式识别

知觉历来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知觉是在刺激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下产生的。依照现代认识心理学的的观点,知觉就是对外部刺激的解释。感觉是对刺激的觉察,知觉是将感觉信息组成有意义的对象。即知觉是现实刺激和易储存的知识经验相互作用的结果。知觉的处理方式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整体加工和局部加工两种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识别理论。

(一) 、模板匹配理论

模板说是一个简单的模型。基本思想就是刺激和模板匹配,而且这种匹配要求两者最大程度重叠。即将外界所得的信息或刺激与模板进行匹配,当刺激与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模板有一个最佳的匹配时,刺激将得到识别,从而完成信息加工整体中的第一部分。

(二) 、原型匹配模型

原型说的突出贴点是,它认为在记忆中贮存的不是与外部模式意义对应的模板,而是原型。在我们的记忆中有许许多多的各种事物的原型,是以抽象化的形式储存在记忆中,反映的是以类为单位的事物的特征,因此不需要完全的匹配。

(三) 、特征分析理论

特征说认为刺激是由特征与人们长时记忆中的各种特征进行比较,当存在最佳的匹配时,这个刺激也就被识别了。特征分析理论也依靠过去经验,如果人们的记忆系统有更多关于事物的.特征,那么我们所能识别的能力将更大,识别的深度也有可能更深刻。

2、注意

注意的心理机制是现代认知心理学最早的实验课题之一,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将足以看作一种内部机制,借以实现对刺激的控制并调节,一边有效加工重要的信息。

3 、记忆:结构与过程

记忆是信息加工过程的阶段之一,人通过知觉从外界获得信息,再在记忆中贮存下来,由此,人得以积累知识并在后来加以应用。记忆的过程就是如何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与提取。

(一) 两种记忆说

在记忆的研究上有不同的结构观点,即记忆是由初级和次级两个结构构成的。

(二) 三级加工模型

根据记忆保持的时间来分,将记忆分成三个结构—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感觉记忆保持的时间很短,但是保持的信息量却很大。短时记忆在三级模型中充当加工器,对进入短时记忆的信息进行处理,使经过加工的信息进入长时记忆中并保存。不过长时记忆的容量很大,保存时间也是最长的,但是还是会有少部分信息会忘记。此三个结构紧密的作用在一起,构成一个记忆加工系统模型。

(三) 、记忆过程

我们把外界信息牢牢的记住是因为记忆对信息进行了编码或加工,主要加工模式为Craik和Lockheart用加工水平说中的学习过程来说明。他们鉴定出长时记忆的关键因素是加工深度、精细加工和加工明显性[5]。不过我们也相信,有些浅加工也能引起效果很好的长时记忆。

4、表象

表象亦称意象,包括通常所说的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 表象是客观对象不在主体面前呈现时,在观念中所保持的客观对象的形象和客体形象在观念中复现

的过程。表象不仅是一个人的映象,而且是一种操作,即心理操作可以以表象的形式进行,即形象思维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表象的心理操作、形象思维与概念思维可处于不同的相互作用中。在心理学中,表象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

5 、思维形式

认知心理学关于思维的探索是最成功的,主要是概念、问题解决和推理过程。概念,主要是对概念形成的研究。概念是模棱两可的,造成这一原因可能是概念的不稳定性。还有一个概念形成的理论是原型说,是自然概念。自然类别似乎没有Bruner等人的人工类别那么清楚明了。问题解决,人的思维活动包括问题解决,问题解决是一系列的有目的指向的认知操作过程,需要产生新的程序的问题解决叫做创造性问题解决,使用现有程序的问题解决叫做常规性问题解决。推理,利用各方面的信息对所要理解的信息进行加工,从而得出新的信息或新的理解,即从已知或假设的事实引出结论。

二、数字信息认知过程

当我们通过电脑接收到一连串的数子信息,当我看到数字,我们可以通过知觉刺激和记忆机制知道,这是数字信息,具体是什么内容,我们无从知晓。面对这一信息的刺激,我们利用自己是思维方式,通过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将这一数字信息进行还原, 力争将不为我们识别的数字信息转换为为我们所熟悉的人、事、物、和场景。通过计算机处理工具将它变为我们我们存储在记忆中的东西,然后将其比较,得出是否是我认识的东西。或者将其是我们从未见过的东西,在通过事物的特征。在看到事物的某一特征是,我们可能会注意其主要的一方面,姘弃次要的特点。然后在分析、思考,将事物表象出来。在通过知觉或记忆来判别事物。

三、小结

数字信号时随着计算机时代来临而诞生的信号形式,只是信号的的另一种表现形式。终其究竟,都是我们现实中存在或出现过的事物。通过计算机处理手段将其还原,然后通过人类的认知过程,从而得以复原。在得到信息以后,通过知

觉、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描述等,将信息描述出来。认知心理学在其过程中起作巨大的作用。事物还原出来,不能认识,那也就没多大用处。

参考文献:

【1】 徐芒迪,认知心理学讲座之三:现代认知心理学若干研究内容简介,1990年。

【2】 汪安圣等,认知心理学(重排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2年。

认知心理学的论文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知识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时,认知的需要就会作用于学生的行为,我们看看下面的认知心理学的论文吧!

认知心理学的论文

【摘 要】认知心理学关注学生认知的需要,当知识能够与学生的生活需要息息相关时,学生更趋向于主动学习新知识,因此,教师把生活的实际和化学知识联系起来,适当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习更有效率。

【关键词】认知心理学 认知需要 知识呈现

学生更乐于学习新知识,更容易将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学生主动地学习。因此,知识如果能够联系生活,来源于生活,同时又作用于生活,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即我们常说的好奇心),学生的学习效果则会改善。而学习动机的培养恰好需要教师适当的引导。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自己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更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培养科学服务生活的素养。

化学作为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科学,最能够引发学生学习思考,而且化学作为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最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了,学习效果自然就会提高。

例如在讲铁及铁的化合物时,教师可以先由铁是人体必需的元素之一、缺铁会导致的缺铁性贫血导入,再展示“速力菲”的`药品说明书,让学生得出药品的主要成分及有效成分,再根据药品说明中的“本品与维生素C共用效果会更好”引发疑问,进而与学生共同探究二价铁的化学性质。从二价铁的价态出发,对二价铁的还原性、氧化性,以及如何检验药品是否变质等进行探索,由点到面,铺开知识的网络,学生能够将所学过的Fe、Fe2+和Fe3+相互转化的方程式回忆起来,教师替代学生总结铁与铁的化合物之间的联系,并指出其中的本质,即低价态的Fe到高价态的Fe3+需要强的氧化剂来氧化,弱的氧化剂能将Fe氧化为Fe2+,相应的,高价态的Fe3+要变成低价态的Fe,就需要强的还原剂来还原,弱的还原剂会将Fe3+还原为Fe2+,最后再回归生活,用二价铁的还原性(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可以防止二价铁被氧化)来解释药品说明,升华情感。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服务于生活。

教师在归纳知识网络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由于学生在回忆之前学过的铁与铁的化合物之间的转化方程式时已经造成了思维的负荷,若让学生继续完成化合物转化之间的本质关系,造成学生的认知负荷加重,出现厌学的情绪。教师替代学生完成知识脉络的梳理,学生会有“白鹭立雪,智者见白”的感觉,因此,教师替代性策略是在学生自身归纳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困难的时候进行的。教师在讲氯气的性质时,可以让学生收集漂的使用说明书,巧妙地将课程转变为对漂性质的探索,由点切入面,回到氯气的基本性质上,其知识的呈现逻辑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导入――由点出发,探究物质的化学性质――学生思考并提出学过体现物质性质的方程式――教师归纳知识网状结构――解释物质作用于生活的原理。

再比如,许多教师讲授硫及硫的化合物时,一般是从硫的价态出发,通过低价态具有还原性、高价态具有氧化性、中间价态既具有还原性又具有氧化性的普遍原理,讲授硫与硫的化合物之间的转化过程,完成本节课的重难点,最后知识的转化运用到酸雨的产生之中,此时的知识呈现逻辑是:物质结构――物质性质――知识运用。这种教学方案相对保守,当然也能达到学生掌握知识的目的,但是有的教师则先将酸雨的危害呈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再继续和学生探讨酸雨的形成过程,从而将硫与硫的化合物之间的反应转化为对酸雨形成过程的探究,总结出各价态之间的转化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来进行的,即中间价态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而低价态只具有还原性,高价态只具有氧化性,揭示了物质之间转化的本质关系,最后升华学生的情感态度,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知识的呈现逻辑是:知识的运用――物质的性质――物质的结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

化学教学中不乏这种联系生活的例子,例如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检验醛的方法在检验糖尿病中的作用,氧化还原反应使苹果变黑,使出土的秦始皇兵马俑变色,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原理解释氨的工业合成,食品干燥剂硅胶的运用,日常生活中金属的腐蚀防护等……

以上探讨的仅是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进行化学教学设计,很多教师都有运用到。课堂教学的方法有多种,以认知心理学理论为指导的导课已经被广泛的运用,而将它贯穿于整个课堂还在继续探索。教师若能够将生活的点滴运用在教学中,不仅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能起到知识间的桥梁作用,并为知识的提出奠定应用基础,让学生更加热爱化学。

【参考文献】

[1]张庆林,赵玉芳主编.心理发展与教育.重庆:重庆出版社,2022.

[2]石敬珠.“铁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化学教学,2022(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