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名人名言

中医五脏病理格言合集90句

日期:2023年03月24日 分类:名人名言

中医五脏病理格言 《内经》三句话,讲透疾病起源 《内经》 诞生于两千年前,它的问世,不仅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而且数千年来一直是指导中医临床实践和推动中医学术发展的准绳

《内经》三句话,讲透疾病起源

《内经》 诞生于两千年前,它的问世,不仅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而且数千年来一直是指导中医临床实践和推动中医学术发展的准绳。《内经》三句话,讲透疾病起源。一起来看看吧。

01百病皆生于气

怒则气上,容易脑出血,眼睛充血,咽喉上火,口臭,鼻炎中耳炎。思则气结,思虑太过,气机就容易板结,不是长包块,就是生癌肿。所谓的甲状腺肿、肝囊肿、肠息肉、子宫肌瘤、脂肪瘤,只不过是气结在不同脏腑部位的产物而已,名虽不同,气凝其痰血,使血水结聚不散的本质的相同的。

学中医是重本质,而不重名相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大家不要被病名吓到。所以一切包块结聚,都要反思自己是不是思虑过度!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无私也,无为也,岿然不动,感而遂通。人多思则多病,寡思则寡疾,清心寡欲,即是延年益寿。

恐则气下,人容易害怕担忧,不好的事情总会来,这叫怕什么来什么。人一恐惧,腿脚就无力,一牵挂担忧,心被绊住了,腿都迈不动,所以腰脚以下的疾病,比如尿频尿急、遗精滑精、抽筋、腿脚酸软无力、肿痛等,都离不开恐则气下,因为肾主腰脚,恐伤肾。

02生病起于过用

现在天底下疾病种类越来越多,病人头疼,医生也头疼。

现代研究认为,我们这个时代,绝大部分病,癌症、肿瘤、三高等,大都是生活方式病,是心理思想病,说白了就是生活节奏太快了。

什么叫疾病?疾者快速也,疾风知劲草,疾病就是病在快字上,快餐文化,快节奏的生活,让人处于透支状态,身体过用状态,身体就出问题了。

所以病人有千百个疑惑问题,老问医生我该忌什么,你只要懂得一句话,原则性的一句话,就是忌过度过用过快,那身体会变得越来越好用。现代人用心用眼的频率程度,是古人的几十几百倍。试想一下,心意识静不下,身体怎么会好呢?

苏东坡感叹说,安心之外无他方。

03德全不危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第一篇就把养生最高境界讲出:道德日全,就没有危险,道德不全,身体四处就容易有危险,人们一直以为道德只是一个人的修养标准,不知道也是一个严格的健康的科学概念。

德者寿,大德者必得其寿,必得其禄,必得其位。古书上讲,亡德而富贵者,谓之不幸。一个人没有道德,却空有富贵,这样堕落起来,就像箭一样快,还不如清苦生活,少造业。

我们要懂得建立自己道德,有好道德不是别人的需要,是我们自身健康的需要,我们大家严重低估了道德的价值,德全不危,德危不全啊!

那些上古之人,能够活得绘声绘色,有滋有味,过了百岁,还动作不衰,是什么原因呢?他们道德淳朴啊!所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他们不惧于物,不为物役,所以形与神俱,所以尽终其天年年,度百岁乃去。

孙思邈又叫孙真人,他看到这点后在《千金要方》上感慨地说:道德不全,纵服玉液金丹,不能长寿。道德日全,不祈寿而寿延,不求福而福至,此养生之大经也。

拓展阅读:《内经》是一部治病的法书

有人认为,《内经》是一部阐述中医学理论的著作。但金元时代张子和曾说,《内经》是一部治病的法书。

首先,《内经》所阐述的中医学理论是分析人体生理病理,指导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的重要武器,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这是中医理论的生命力之所在。以阴阳为例,阴阳学说导源于中国古代哲学,自被引进中医学领域后,使阴阳的概念不仅具有哲学的涵义,用以阐释事物相互对立而又统一的两个方面,而且赋予阴阳以医学的内容,例如阴虚、阳虚二词,作为病理名词,具有医学的涵义,这里不再作为二个哲学概念来理解。阴阳的这种双重的涵义,使中医学的理论具备了思辩的色彩,同时可直接作为诊治疾病的指导。

再以藏象理论为例,《内经》开藏象学说之先河,以五脏为中心,把六腑、五气、五神、五志、五体、五时、五味、五色、五音、五声等构建成五脏系统,形成一个表里相合、内外相关的整体。在这个整体系统中,经络是沟通表里、联络脏腑的渠道,精气神是维护和主宰这个系统的中流砒柱。藏象理论比较科学地阐释了人体的生理机能和整个人体的'生命状态。《内经》藏象理论在分析人体疾病状态时,奠定了脏腑辨证的雏型。如《素问·咳论》《痹论》《痪论》《风论》等篇章,将咳、痹、疾、风等疾病用脏腑作为疾病证候分类的纲要,咳有五脏咳、六腑咳,痹有五脏痹、六腑痹,每一病证均有各自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各异。现代所通行的脏腑辨证肇端于《内经》的藏象理论。

另外,据粗略统计,《内经》还记载了多种病证,尤其对热病、疟病、咳嗽、风病、痹病、痪病、厥病等病证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作了专题讨论,许多内容和观点至今仍是临床实践所必须遵循的原则。例如,关于“五藏六府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治疹独取阳明”,“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观点,均是《内经》首次提出并沿用至今。《内经》中所论述的这些病证,有些虽然和现在临床的分型不太一致,但其对病机理论的分析,分类原则和方法等,已为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树立了楷模。值得提出的是,《内经》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辨证论治”的治疗原则,但从它的脏腑分证、六经分证来看,却正是后世“辨证论治”理论及方法的起源。

在治疗方面,《内经》提出了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及因势利导、治病求本、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标本缓急、补虚泻实、寒热温清、预防与早治等原则。在治法方面,除了针灸和药治外,还广及精神疗法、按摩、导引、药熨、渍浴、术数等方法,这些说明了《内经》治法的广泛性和多样性,其中有些疗法,如针灸、按摩、导引、精神疗法、饮食疗法等,已引起中外学者的重视。

内经疾病起因

《内经》说尽了人所有疾病的来源。下面是内经疾病起因,和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生于气候

当心空调和暖气

“生于风寒暑湿燥火”,就是外界的气候会导致疾病。

过去,“风寒暑湿燥火”是纯自然的,但现在时代有了变化。这个“风”除了自然的之外还有风扇。“寒”除了自然的之外还有空调、冷气。空调、冷气也就是燥了,在空调冷气下空气就干燥。这个“湿”可能也有现在的办法,“火”有暖气等等,所以现在不但有自然的因素还有人为的因素,这也是影响健康不可忽略的一个部分。现在很多疾病都是在空调环境中慢慢产生的。

《内经》里面讲的很清楚,为什么会有天热呢?天热的时候是阳气发散,阳气需要发散,阳气发散就把里面的阴寒鼓荡出来。因为人要吃五谷杂粮,人的环境不能够保证每时每刻都那么理想,所以里面会有阴寒,阴寒要借什么力量发散出去呢?天地的力量,夏天。

夏天来了以后大家的汗毛孔都打开,然后天气又很热,大家又要适当的劳作,虽然说“不妄作劳”但是要“作劳”,要有运动,这就要出汗,出汗以后人体的髓道就打通,就把很多的隐患排掉,这是肌体自己在调整,自然需要热,人身也需要热,这个时候阳气向外发散,就把内部的东西带出来,人要“顺”。

所以《内经》里面讲到夏三月是“无厌于日”,夏三月我们最讨厌太阳,但是《内经》明确告诉我们不要讨厌太阳,这就叫作“从之”啊,因为我们需要太阳。

可是,现在我们很多人空调开的很低,温度就变的很低,人的阳气就往哪走?就往里走,就不是往外走。这就叫做“逆”啊,因为跟天的道路相反了,“逆之”就灾害生。

很多疾病怎么来?这样来的。

生于阴阳

夫妻关系和谐很重要

生于什么阴阳?大家现在最能看到的阴阳就是男女了,男的为阳,女的为阴,阴阳是个大问题。

为什么《内经》讲生于阴阳?最大的阴阳是男女。男女最大的关系是什么?夫妇。很多疾病怎么来?是从夫妇那里来的。“阴阳之道,发端乎夫妇”,孔子讲的。

中医讲:“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绝,精气乃绝。”阴阳要和谐,也就是夫妇要和谐。现在有几对夫妻不吵架呀?现在很多夫妇不是你埋怨我就是我埋怨你,男的猜忌女的,女的猜忌男的。男的出去了,女的在家坐不住,不是相濡以沫,而是相互怨恨,这样阴阳就不协调。

阴阳不协调是疾病产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很多疾病实际上是由这条路上来的,《内经》点的“生于阴阳”讲的就是这个问题。夫妇不好了,阴阳不好了,阴阳不和了,那么生出来的子女,又在这样一个阴阳不调和的家里生长,这个子女不可能好。

现在很多父母带小孩来看病,反复的看。中医也好西医也好,治好了以后又犯,实际上根子在哪里?在父母身上,在阴阳身上。这点是需要大家高度重视的。

和谐的家庭,就是和谐的阴阳,就是“阴平阳秘”,“精神”就“乃治”,形神才能够健康。这点弄不好,吃再多的保健药都没用,什么口服液都不好使。

生于喜怒

情绪是健康的关键

生于喜怒,就是生于情志,情志是很影响健康的。情志是什么?

“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思恐。”人为什么要法于阴阳呢?因为人跟天地是一个整体,人的情志实际上就相似于天地的六气“风寒暑湿燥火”,所以这个情志太过或者不及都会影响健康。“寒暑燥湿风”是外五行,外五行可以致病;“喜怒思忧恐”是内五行,内五行也可以致病。

王善人王凤仪,是东北的一位老人,1937年就去世了,是一位一字不识的农民,可是非常了不起。他类似于中国禅宗史上的六祖,六祖也是一字不识,但是后来彻证本性,王凤仪也非常了不起,也是大彻大悟。

在他的学问里有一门很重要的学说:研究我们的情志、我们的心性、我们的心理行为跟疾病的关系。我们的心理行为直接影响健康,至少有百分之五十的疾病是由心理行为不健康造成的,不健康的心理行为王凤仪归纳为五点:

第一是怨,喜欢埋怨人。

第二是恨。

第三是恼,恼火。

第四是怒,容易发怒。

第五是烦。

恨人,就伤“心”,循环系统的疾病跟恨是有决定关系的。

恼,呼吸系统,肺。

怒,就是肝系统,肝胆。怒包括闷怒、郁怒、大怒等,中风这些在中医也是属于肝系统。

烦,女同志喜欢讲“烦死人”。对不起,肾就有问题,生殖系统就有问题,烦这个因素直接伤肾。

生于饮食

冷饮会伤阳气

饮食包括食量的问题、饮量的问题,尤其现在饮酒的同志,“感情深一口闷”,这个对身体不好。

包括“寒温无节”,大量进食生冷、冰冻的东西,这个不好。尤其现在什么东西都是冰冻的.,这个会损伤人的阳气。人的阳气对于生命来说太重要了,不要轻耗。救都救不及,补都补不及,你还老去伤害它。

另外一个就是荤素的问题。我们的生理告诉我们,草食动物的肠和齿跟肉食动物的肠和齿是不同的,这是一个客观的指标。肉食动物都是伶牙俐齿,都是尖的齿,我们的四个牙就是肉食动物的尖齿;素食动物都是平牙,我们除了这四颗尖齿之外都是平牙。

我们有三十二颗牙齿,二十八颗是平牙,四颗是俐牙,这就是我们该吃多少荤该吃多少素的标准,大家自己去计算。

生于居处

睡觉就是养命

居处对健康也有很大影响,居处的环境实际上就是风水。过去认为这个是迷信,这是绝对错误的,有没有风水?肯定有。

只要有中医就有风水,风水跟中医是一个道理,它们都讲五行。怎么进气,门窗的走向,纳什么气,就是阴阳,就是五行,没有丝毫迷信。人身是一个小天地,人身就是五行,人的五行的秉受是不同的,所以居住的环境,这个阴阳协不协调,五行相不相合,它会影响在这个环境里面居住的人,他的心、他的身。

睡眠很重要。人生的睡眠实际上是一个补充阳气的过程。我们刚刚讲到阳气是人的命根,阳气靠什么补充?阳气耗散的途径很多,行、动、一切思维都在耗阳气,举手投足都在耗阳气。耗阳气的途径很多,可是补充阳气的途径很少,几乎就靠睡眠。

所以睡眠几乎是养阳气的唯一方式,你说重不重要?也就是养命的唯一方式。所以这个睡眠太重要了,大家真是不要等闲视之。

一大法宝就是要早睡。为什么要早睡?居处是要“有时”,睡眠是要“有时”,为什么要有时?因为天地的阳气是在这个时候潜藏,人在这个时候也是需要藏的。我们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体最好的藏的状态是什么呢?睡眠。在睡眠状态下就养精就蓄锐,阳气就获得很好的补给,人的生命就可以持续发展。

中医讲肾是主骨的,骨生髓,髓生血,造血是在骨髓系统,骨髓是由肾所主的,而肾什么时候工作呢?冬季工作,也就是一天的晚上九点到凌晨三点钟,在肾当班的时候才造血。肾在怎样的状态下才当班?肾要人体处在藏、睡眠的时候才当班,要强调在这个时段里一定要睡觉,睡觉了肾就能够主骨、生髓、就生血,阳气就能够得到补给。

如果在这个时候不睡觉,错过了,对不起,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当然你也睡八个小时,你的这八个小时跟我的这个就不一样。现代人习惯于夜生活,显然这个是有悖天道的,这一点希望大家真正的为了自己的健康着想,调整自己的睡眠,“得道天助”。

我们很忙,怎么办?我们可以早一点起来干活。如果实在做不到,那么你的双休日就拿来早睡,九点钟就睡觉,就等于一个礼拜五天在透支,总有两天给你补啊。

如果那两天休息了以后一放开就熬到三四点,然后睡到十一、二点那更加完蛋。所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内经疾病起点

导语:内经托言歧伯黄帝,可谓我国最早的养生医学著作,内经说到的疾病起点是哪些呢?

《黄帝内经》说:“夫百病之始生者,必起于燥湿、寒暑、风雨、阴阳、喜怒、饮食、居处。”又说:“百病生于气也。”“气”就是情志。“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怒就是发怒,喜就是高兴;“悲则气消”,悲是悲伤;“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热)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

生于气候

当心空调和暖气

“生于风寒暑湿燥火”,就是外界的气候会导致疾病。

《内经》里面讲的很清楚,为什么会有天热呢?天热的时候是阳气发散,阳气需要发散,阳气发散就把里面的阴寒鼓荡出来。因为人要吃五谷杂粮,人的环境不能够保证每时每刻都那么理想,所以里面会有阴寒,阴寒要借什么力量发散出去呢?天地的力量,夏天。

夏天来了以后大家的汗毛孔都打开,然后天气又很热,大家又要适当的劳作,虽然说“不妄作劳”但是要“作劳”,要有运动,这就要出汗,出汗以后人体的髓道就打通,就把很多的隐患排掉,这是肌体自己在调整,自然需要热,人身也需要热,这个时候阳气向外发散,就把内部的东西带出来,人要“顺”。

所以《内经》里面讲到夏三月是“无厌于日”,夏三月我们最讨厌太阳,但是《内经》明确告诉我们不要讨厌太阳,这就叫作“从之”啊,因为我们需要太阳。

可是,现在我们很多人空调开的很低,温度就变的很低,人的阳气就往哪走?就往里走,就不是往外走。这就叫做“逆”啊,因为跟天的道路相反了,“逆之”就灾害生。

生于阴阳

夫妻关系很重要

生于什么阴阳?大家现在最能看到的阴阳就是男女了,男的为阳,女的为阴,阴阳是个大问题。

中医讲:“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绝,精气乃绝。”阴阳要和谐,也就是夫妇要和谐。现在有几对夫妻不吵架呀?现在很多夫妇不是你埋怨我就是我埋怨你,男的猜忌女的,女的猜忌男的。男的出去了,女的在家坐不住,不是相濡以沫,而是相互怨恨,这样阴阳就不协调。

现在很多父母带小孩来看病,反复的看。中医也好西医也好,治好了以后又犯,实际上根子在哪里?在父母身上,在阴阳身上。这点是需要大家高度重视的。

和谐的家庭,就是和谐的阴阳,就是“阴平阳秘”,“精神”就“乃治”,形神才能够健康。这点弄不好,吃再多的保健药都没用,什么口服液都不好使。

生于喜怒

情绪是健康的关键

生于喜怒,就是生于情志,情志是很影响健康的。情志是什么?

王善人王凤仪,是东北的一位老人,1937年就去世了,是一位一字不识的农民,可是非常了不起。他类似于中国禅宗史上的六祖,六祖也是一字不识,但是后来彻证本性,王凤仪也非常了不起,也是大彻大悟。

在他的学问里有一门很重要的学说:研究我们的情志、我们的心性、我们的心理行为跟疾病的关系。我们的心理行为直接影响健康,至少有百分之五十的疾病是由心理行为不健康造成的,不健康的心理行为王凤仪归纳为五点:

第一是怨,喜欢埋怨人。

第二是恨。

第三是恼,恼火。

第四是怒,容易发怒。

第五是烦。

恨人,就伤“心”,循环系统的疾病跟恨是有决定关系的。

恼,呼吸系统,肺。

怒,就是肝系统,肝胆。怒包括闷怒、郁怒、大怒等,中风这些在中医也是属于肝系统。

烦,女同志喜欢讲“烦死人”。对不起,肾就有问题,生殖系统就有问题,烦这个因素直接伤肾。

生于饮食

冷饮会伤阳气

饮食包括食量的问题、饮量的问题,尤其现在饮酒的同志,“感情深一口闷”,这个对身体不好。包括“寒温无节”,大量进食生冷、冰冻的东西,这个不好。尤其现在什么东西都是冰冻的,这个会损伤人的阳气。人的阳气对于生命来说太重要了,不要轻耗。救都救不及,补都补不及,你还老去伤害它。

另外一个就是荤素的问题。我们的生理告诉我们,草食动物的肠和齿跟肉食动物的肠和齿是不同的,这是一个客观的指标。肉食动物都是伶牙俐齿,都是尖的齿,我们的四个牙就是肉食动物的尖齿;素食动物都是平牙,我们除了这四颗尖齿之外都是平牙。

生于居处

睡觉就是养命

居处对健康也有很大影响,居处的环境实际上就是风水。过去认为这个是迷信,这是绝对错误的,有没有风水?肯定有。只要有中医就有风水,风水跟中医是一个道理,它们都讲五行。怎么进气,门窗的走向,纳什么气,就是阴阳,就是五行,没有丝毫迷信。人身是一个小天地,人身就是五行,人的五行的秉受是不同的,所以居住的环境,这个阴阳协不协调,五行相不相合,它会影响在这个环境里面居住的人,他的心、他的身。

睡眠很重要。人生的睡眠实际上是一个补充阳气的过程。我们刚刚讲到阳气是人的命根,阳气靠什么补充?阳气耗散的途径很多,行、动、一切思维都在耗阳气,举手投足都在耗阳气。耗阳气的'途径很多,可是补充阳气的途径很少,几乎就靠睡眠。

所以睡眠几乎是养阳气的唯一方式,你说重不重要?也就是养命的唯一方式。所以这个睡眠太重要了,大家真是不要等闲视之。

一大法宝就是要早睡。为什么要早睡?居处是要“有时”,睡眠是要“有时”,为什么要有时?因为天地的阳气是在这个时候潜藏,人在这个时候也是需要藏的。我们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体最好的藏的状态是什么呢?睡眠。在睡眠状态下就养精就蓄锐,阳气就获得很好的补给,人的生命就可以持续发展。

中医讲肾是主骨的,骨生髓,髓生血,造血是在骨髓系统,骨髓是由肾所主的,而肾什么时候工作呢?四季工作,也就是一天的晚上九点到凌晨三点钟,在肾当班的时候才造血。

如果在这个时候不睡觉,错过了,对不起,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当然你也睡八个小时,你的这八个小时跟我的这个就不一样。现代人习惯于夜生活,显然这个是有悖天道的,这一点希望大家真正的为了自己的健康着想,调整自己的睡眠,“得道天助”。

我们很忙,怎么办?我们可以早一点起来干活。如果实在做不到,那么你的双休日就拿来早睡,九点钟就睡觉,就等于一个礼拜五天在透支,总有两天给你补啊。

如果那两天休息了以后一放开就熬到三四点,然后睡到十一、二点那更加完蛋。所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内经之疾病成因

《内经》上古天真论,第一篇就把养生最高境界讲出来,道德日全,就没有危险,道德不全,身体四处就容易有危险,人们一直以为道德只是一个人的修养标准,不知道也是一个严格的健康的科学概念。德者寿,大德者必得其寿,必得其禄,必得其位。

大家要知道疾病的缘起,《黄帝内经》里头有三句话,把疾病的起源都讲得很透了。

第一句是百病皆生于气

怒则气上,容易脑溢血,眼睛充血,咽喉上火,口臭,鼻炎中耳炎。思则气结,思虑太过,气机就容易板结,不是长包块,就是生癌肿,所谓的甲状腺肿,肝囊肿,肠息肉,子宫肌瘤,脂肪瘤,只不过是气结在不同脏腑部位的产物而已,名虽不同,气凝其痰血,使血水结聚不散的本质的相同的。学中医是重本质,而不重名相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大家不要被病名吓到。所以一切包块结聚,都要反思自己是不是思虑过度啊!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无私也,无为也,岿然不动,感而遂通。人多思则多病,寡思则寡疾,清心寡欲,即是延年益寿。

恐则气下,人容易害怕担忧,不好的事情总会来,这叫怕什么来什么。人一恐惧,腿脚就无力,一牵挂担忧,心被绊住了,腿都迈不动,所以腰脚以下的疾病,比如尿频尿急,遗精滑精,抽筋,腿脚酸软无力,肿痛等,都离不开恐则气下,因为肾主腰脚,恐伤肾。

第二句是生病起于过用

现在天底下疾病种类越来越多,病人头疼,医生也头疼。为什么呢?现代研究认为,我们这时代,绝大部分病,癌症肿瘤三高等,大都是生活方式病,是心理思想病。生活方式太快了,我们看什么叫疾病?疾者快速也,疾风知劲草,疾病就是病在快字上,快餐文化,快节奏的生活,让人处于透支状态,身体过用状态,身体就出问题了。所以病人有千百个疑惑问题,老问医生我该忌什么,你只要懂得一句话,原则性的一句话,就是忌过度、过用、过快,那身体会变得越来越好用。现代人用心用眼的频率程度,是古人的几十几百倍,你想一下,心意识静不下,身体怎么会好呢?苏东坡看到这里,感叹地说,安心之外无他方。

第三句是德全不危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第一篇就把养生最高境界讲出来,道德日全,就没有危险,道德不全,身体四处就容易有危险,人们一直以为道德只是一个人的修养标准,不知道也是一个严格的健康的科学概念。德者寿,大德者必得其寿,必得其禄,必得其位。古书上讲,亡德而富贵者,谓之不幸。一个人没有道德,却空有富贵,这样堕落起来,就像箭一样快,还不如清苦生活,少造业。所以我们要懂得建立自己道德,有好道德不是别人的需要,是我们自身健康的需要,我们大家严重低估了道德的价值,德全不危,德危不全啊!那些上古之人,能够活得绘声绘色,有滋有味,过了百岁,还动作不衰,是什么原因呢?他们道德淳朴啊!所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他们不惧于物,不为物役,所以形与神俱,所以尽终其天年年,度百岁乃去。

孙思邈又叫孙真人,他看到这点后在《千金要方》上感慨地说,道德不全,纵服玉液金丹,不能长寿。道德日全,不祈寿而寿延,不求福而福至,此养生之大经也。所以养心我们养什么呢?养德啊!养的就是这颗清净心。

拓展阅读:学习内经的感悟

中医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黄帝内经》不是讲如何 治病,主要讲如何顺其自然。

北京东边是崇文门,崇文门是文官走的门,只可以走一种车,就是酒车,大家都喝 酒,都要应酬,实际上酒在中国文化的概念里是具有生发的性质。西边是宣武门, 宣武门是武官走的门,只可以走一种车,就是刑车。它守的是肃杀之气。安定门和德胜门,从风水学上来讲,北门是不可以开的。因为南方的疏布是做慈善,北方主 收藏,收藏就要藏得住。收藏到是心爱之物,是不给别人看到的。这类似肾精,肾精藏得越足,向外散的东西就越多。安定门是出兵打仗的时候才可以开启,要打仗 首先要有定力才可以。

德胜门是回来的门,就是说万不得已要出北门的话,也要有出有进,这是北方的内涵。只有肾精足,才能有定力。泰山崩 于前而不乱。能够做得到的就是婴儿,因其肾精足。习能胜恐,肾精不足容易恐惧,习惯能够战胜恐惧。人只要闻木声则惕然而惊,是胃气不足和肾精不足的象。左 春,右秋,上夏,下冬,中为长夏。长夏是夏天过后有一个季节,是运化四方,把开花的过程变成结果的过程,叫中央脾土。为什么要封禅泰山,主要是由于东主生 发之机。打仗开始时敲鼓,鼓声主生发,结束时鸣金收兵,西方属金要收敛。《黄帝内经》源于对自然的感悟,通篇东南西北和春夏秋冬。《黄帝内经》不是讲如何 治病,主要讲如何顺其自然。人体中部在哪里?肚脐(神阙què穴),只可以灸法,不可以针刺,它不是中部。人的中部是人中。因为它是人体两条最大的经脉, 任脉和督脉的连接点。任脉是人体前面的正中线,是人体大阴经,主血的。女人生育由任脉决定。督脉是人体背后的正中叫大阳经,主气,决定男人的生殖。脑髓、 肾和腰脊、脊柱、脊髓。这两条经脉都是奇经。十二正经是人体正常的生理的现象,奇经八脉是人体的`一种很特异的方面的一种能量,甚至可以说它是元气大储存 地。它可以决定人生的许多重大事情。人中是任督二脉的交汇所。晕倒是阴阳离绝(卦象),阴气在下,阳气在上(否pi卦)。刺激人中,阴气在上,阳气在下, 阴阳重新和合(泰卦)。人中应该深、长、宽,阴阳、气血交通能力强。人中还叫寿宫、子庭,能否长寿,是否多子多孙。人中的深浅除了先天,还和保养有关。冬 吃萝卜夏吃姜,不找医生开药方:

夏天人体阳气全浮跃在外,在体内形成一个寒湿的格局,脾胃最虚,消化能力最弱,要吃一些温热的东西。

冬天阳气内敛,脾胃形成一个内热的格局,可以滋补,也可吃萝卜顺气,使身体保持清凉和通畅。仁义礼智信,也是从身体当中来。

仁是东方,东方主生发,就是你一点点善念。

义是白送人的东西,主散,是南方。

礼是西方,是约束,如何约束人性,也是人性的收敛。

智慧是肾精的外现,肾主智(志)。

信是中央脾土,人言为信,人说的话要像土地一样真实可靠。小孩子志向高是因为精足。《黄帝内经》到底讲什么。1、顺其自然(因天之序)2、健康长寿靠自 己3、天人合一因天之序,天的序就是从夏到秋,从秋到冬,从东再到春。天之序永远不会变,人体也要顺应这个次序。最好的状态是四象全有,见群龙无首吉。要 认清自己的位置和状态。健康长寿靠自己,《黄帝内经》是讲医道的书籍。健康是积精累气的过程,靠的是吃好睡好,消化吸收都有了,人才能健康。万恶淫为首, 性事、情绪也跟健康相关。真正的医疗保险,就是精神文明。疾病和生活密切相关,与人和人性也非常相关。调理好生活,调理好身体,才能调理好人。天人合一, 自然法则在人身上都有体现,也叫做有诸内必行诸外,所以中医有望闻问切。人和自然越和谐,越至善。中医所追求的最高目标就是天人合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