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名人名言

描写地势凶险的句子聚集50句

日期:2023年05月22日 分类:名人名言

描写地势凶险的句子 小孤山古诗词小孤山古诗词1 古诗原文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骇众观。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 明

小孤山古诗词

小孤山古诗词1

古诗原文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骇众观。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

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译文翻译

人们都说这里是海上的大门关卡,急流漩涡无边无际足以让人胆战心惊。

这山是天地偶然留下来的砥柱,江山有此山就可以挡住任何狂风巨澜。

小孤山坚固得犹如猛士在战场上屹立,又高危得好似孤单的臣子在末世时的艰难。

明天我要登上峰顶,放眼眺望宇宙我的心才会宽一些。

注释解释

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

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诗文赏析

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

谢枋得,宋末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首联中“人言”一词,以叙述的表达方式引起了整个句子。上句运用比喻修辞,把小孤山所处的.环境比作“海门关”,即海上的的大门关卡,突出了江水形势的险恶。下句以江流湍急漩涡无边无际足以让人心惊胆战的叙述,呼应上句,进一步衬托了小孤山所处环境的凶险。

颔联照应诗题,点出了壮伟的小孤山。“天地偶然”四字,表明小孤山这座挺立急流中的山峰是造化的杰作,不可多得。“砥柱”一词运用典故,又赋予小孤山中流砥柱的意义。下句“江山”“狂澜”两词,语义双关,即是对小孤山的写实,更是对小孤山时代象征意义的揭示。

颈联“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两句,运用比喻和拟人修辞,把小孤山比作挺立战场上的一员猛士,坚强不屈;又如一位末世艰难中孤独无助的忠臣,危困无奈。此联以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借小孤山表达了诗人明知大厦将倾独木难支,却愿坚定抗元、力挽狂澜的复杂情感。

尾联中的“造”是“至、到”之意,全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意欲攀登上小孤山峰顶,放眼眺望宇宙,开阔心胸之情。此联是对全诗的总结,在此,山与人合二为一,传达出诗人以身许国的高远志向。

全诗主体上采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借小孤山此物,言诗人挺身而出、报效国家之志。

小孤山古诗词2

小孤山

[宋]谢枋得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骇众观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

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1、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

2、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3、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1)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时处末世,也要勇敢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

解析考查的是对诗歌形象和情感的理解如果能读读懂诗中的托物言志,再结合注释,本题的解答应该不是很难

(2)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

答案:1、小孤山的孤与孤臣的孤,字面相应,联想自然。

2、小孤山砥柱中流的地理特征与诗人砥柱中流的壮士情怀相应,托物而言志

3、偶然存留的孤山与末世仅存的孤臣相应,暗指南宋末年抗元将帅严重匮乏,比喻贴切

小孤山阅读答案

小孤山

戴复古

群山势如奔,欲渡长江去。

孤峰拔地起,毅然能遏住。

屹立大江干,仍能障狂澜。

人不知此山,有功天地间。

(1) 结合全诗,分析首联两句的作用。(4分)

(2) 简要分析诗歌尾联两句所蕴含的思想情感。(4分)

[答案] 30.(1) 生动形象地描写群山像奔马一样欲渡江而去的情态(1分);反衬(1分,答“对比” 也可)突出小孤山独立江干、力挽狂澜的形象(2分)。

(2) 此山独立,力挽狂澜,但人却不知(1分),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不知才不识才的不满(2分),同时也寄托了自己要独立天地、力挽狂澜的精神追求(1分)。

[解析] 30.(1)此类题可先分析其运用的.表现手法,然后结合对关键词的分析,答出其表现的情感或形 象即可。“如奔” “渡长江” 将群山比喻为骏马奔腾,形象生动地将群山渡江的情态展现出来;从该诗歌题 目“小孤山” 可知,写“长江” 是为反衬“群山” ,运用的是反衬手法,为颈联写“屹立大江干,仍能障狂 澜” 即群山面对波涛汹涌的长江力挽狂澜的形象敝铺垫。

(2)试题分析:可结合着颈联“屹立大江干,仍能障狂澜” 所表现出的小孤山独立江干、力挽狂澜的形象,体会小孤山不为人所知的境遇,由此可联想到像小孤山一样的人才所遭受到的境遇,至此,可体会出作者对人才得不到识别与重用的不满。小孤山独立江干、力挽狂澜的形象,也象征着自己的精神追求。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同步练习参考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同步练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干云霄干:触及

B、信造化之尤物也信:相信

C、尝加营葺营葺:修缮

D、溯流行七百里溯流:逆流而上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等到抛锚停船后,作者走过山下,看到岩石镶嵌在洞穴里,奇形怪状,色彩光亮润泽,也和别的石头不大一样。

B、所有江中的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山之类,都是名闻天下的,作者认为,从峭拔秀丽上看,小孤山不能和它们相比。

C、大孤山的样子象西梁山,虽然比不上小孤山那样秀丽,但是小孤山的旁边,很有几块沙洲和初生的`芦苇;大孤山的四周却是茫茫无际的江水,远望它象浮在水面上一样,在作者看来,这也是一种奇观呀!

D、这一段长江的水很浑浊,每逢要汲用时,都需用杏仁来澄清,过一个晚上才能喝。但长江从湖口分出的一支称为南江的水却很清,两江水的合流处象用绳尺划分过一样,不相混淆。

3、下列读音有错的一项()

A、有俊鹘抟水禽(tuán)B、沙洲葭苇(jiā)C、潦缩(liáo)D、岸如赪(chēng)

4、下列各项解释有误的一项()

A、信造化之尤物造化:指天地、大自然;尤物:美好的事物,这里指漂亮的女子。

B、杰然特起:高峻雄伟地拔地而起。

C、舟中估客莫漫狂。估客:贩货的行商。

D、渺弥:形容水势浩淼,广阔无边。

5、与其他三句不同句式的一项()

A、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

B、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C、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

D、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

6、解释下列一词多义

A、然(1)杰然特起

(2)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

(3)实不然也

(4)碧峰巉然孤起

B、以(1)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2)复以小艇游庙中

(3)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4)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之(1)信造化之尤物

(2)自数十里外望之

(3)徙倚久之而归

(4)何功之有哉?

(5)之二虫又何知

D、而(1)突兀而已

(2)徙倚久之而归

(3)岸土赤而壁立

(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5)而母立于兹

江心竹笋,小孤山散文

从九江市乘船顺流而下九十八公里,至江西省彭泽县与安徽省无为县交壤的长江江心,周边一马平川,唯有一笋状山峰映入眼帘。只见它江心拔起,直插云天,这就是著名的“江心竹笋”---小孤山。

小孤山自古就是“控吴(国)头楚(国)尾,屏障于川、汉、湘、赣诸水”。上游矶峭水涌,浊浪排空;下游烟波浩渺,水平如镜。由于她山水相依,得天独厚,因此古往今来吸引了不知多少游人墨客!苏东坡、王安石、王守仁等都为它写下了动人的诗篇;曾经当过彭泽县令的陶渊明,更常常在这里流连忘返;南宋的爱国诗人陆游对它尤其赞不绝口:“凡江中独山,如金、焦之类,皆名天下,然峭拔秀丽不可与小孤山比,自数十里望之,碧峰饞(chan)然孤起”,而且,“越近越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

小孤山又名小姑山,与江南岸的澎浪矶(又名彭郎矶)相对,至今还流传着“小姑娘彭郎”的故事。“山苍苍,水茫茫,大姑小姑江中央……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这首诗就是苏东坡当年根据民间故事写成的。相传很久以前,福建莆田县一位名叫林小姑的姑娘从小随父母移居到江西彭泽县一个乡村,村庄上有一个名叫彭郎的后生与她十分相爱。不久,这里遭受兵祸。林小姑父母于兵荒马乱中相继丧命。林小姑成了孤女,到处飘流,后来被一个叫道德真君的道人收养为徒,带到四川峨眉山上清观学道。一日,林小姑入山采药,不慎跌入悬岩,幸好被一樵夫相救。这樵夫不是别人,正是彭郎。恋人相见,难舍难分。自此,他俩避开真君常来常往。天长日久,终被真君察觉,并以“触犯教规”为由,将林小姑禁锢禅房,迫使林小姑与彭郎再也不能见面。对于这一对年轻人的遭遇,观中有个道童十分同情。有一天,道童趁真君去龙虎山与其好友张天师相会的机会,将禅房打开,并偷出真君能带人飞行的宝伞送给林小姑夫妇,叫他们一同撑宝伞逃至远方。林小姑夫妇按照道童的吩咐。撑开宝伞,腾空而去。真君从龙虎山回观,发现宝伞不在,林小姑也已离去,知道事情不妙,于是求助于张天师。张天师放出飞剑,飞剑在今天小孤山处追上了林小姑夫妇,并将宝伞劈为两半,彭郎和林小姑各抓半边伞堕入长江南北,化为今天的彭郎矶与和小姑山。后来因为彭郎矶下浪涛汹涌,又称为“澎浪矶”;又因小姑山孤峰独立,名为小孤山。

小孤山陡如刀削,只北麓有一个工砌成的石阶通向山门。登上山门,但见“启秀寺”三个大字横贯门楼;另有石壁上嵌刻的'撒金直匾一块,匾曰“灵照江屿”。此系明太祖朱元璋所题。据传当年朱元璋攻打陈友谅,一次夜间水战兵败,在追兵紧逼而又迷失航向的危急关头,忽有两盏红灯引路,全军才免于覆没。后来朱元璋得知是小孤山上的灯火,感激不尽,认为这是神明显灵,故题词于此。从山门乘兴继续攀登,穿过一道人工石窟,便到了倚山建筑的“启秀寺”。进了寺门,即是正殿。正殿面对大江,共有五层,倚立悬岩,顺山势层叠而上,层层建造各异,画廊、朱柱、飞檐、白璧,古色古香。各种泥塑的佛像,如小姑娘娘、观音、罗汉等等,无不栩栩如生。殿门两侧书有一副对联:“碧汉空中悬古寺,白云堆里响残钟。”看了这幅对联,再仰望头上蓝天,俯视山下平地,用手摸一摸眼前悠悠白云,游人便会感到这幅对联并没有夸张,启秀寺真好像碧空高悬。

游完启秀寺,穿过一道铁门,便到山巅梳妆台。这是传说中小姑娘梳头打扮的地方。亭身不大,但建筑雅致、美观,又有古木、翠竹相映,加上浓厚的神话色彩,对游人颇具魔力。梳妆亭对面,一江之隔,便是彭郎矶。“盈盈一水间,脉脉不能语。”游人到这里,看到这一对被大江隔开的“夫妻”,心中无不发出对他们的深切同情!

步出梳妆亭,沿着回廊右拐,悬岩尽处立着一块石碑,这是记录小孤山传奇般故事的地方。一看碑文,如观全山。环顾四周,峭壁傲石上又有许多历代名人的石刻,或题字,或撰文,或赋诗,这使本来就十分美丽的小孤山,更具诗情画意。

“风浪如许相冲激,天柱迄今无改移。”小孤山上的古迹虽然多有损坏,但这个“江心竹笋”却巍然不动,屹立苍穹,与大江同在。凡是到此一游的游客,多想在山上住上一宿,与小姑“温柔甜梦”!

注:原文刊登:全国公安文联、湖北省公安厅、监管总队、长航公安局芜湖分局主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