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名人名言

自家养的土鸡散养说说集锦100条

日期:2023年07月27日 分类:名人名言

自家养的土鸡散养说说 浅析土鸡生态养殖技术论文 在土鸡生态养殖中,需要科学选择场地,全面开展消毒工作,做好鸡苗的选择工作,制定完善的管理方案,科学应用疾病防治方式,以此

浅析土鸡生态养殖技术论文

在土鸡生态养殖中,需要科学选择场地,全面开展消毒工作,做好鸡苗的选择工作,制定完善的管理方案,科学应用疾病防治方式,以此发挥生态化养殖技术的应用作用。

一、土鸡生态化养殖技术特点分析

土鸡生态化养殖技术的应用具有明显的特点,可以有效提高鸡产品的食用价值。首先,可以减少饲料的应用。主要因为土鸡可以自主采食野草或是昆虫,减少对于饲料的食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其次,可以减少药物残留问题。在生态化养殖中,养殖户所食用的药物残留性较低,一些养殖户不会使用药物,可以有效提高鸡产品的安全性。

二、土鸡生态化养殖技术的应用措施

(一)科学选择场地与规模

土鸡生态化养殖的场地,需要选择在远离交通干线与村庄的区域,且空气较为新鲜,例如:僻静的林地。场地面积要在0.6hm2以上。场地周围需要具备充足的水源,且清洁性较为良好,例如:清洁的小溪。在建设鸡舍期间,可以对旧房子进行改造处理,也可以新建鸡舍。鸡舍的设计应该背风向阳,在对旧房进行改造的过程中,需要保证采光窗的建设质量,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在1.6m以上,U对于地窗而言,需要将其与地面距离控制在22cm以上。需要在雏鸡鸡舍中安装弹性塑料网,网眼直径在1cm以下。对于饲养场地的.距离而言,需要控制在200m以上。

(二)消毒措施

在选址与建舍之后,需要积极开展消毒工作,针对旧鸡舍与新建鸡舍进行消毒。对于新建鸡舍而言,可以利用喷雾消毒方式对其进行处理,选择120%的消毒威,将其与6%的石灰水融合在一起,全面开展喷洒工作。对于旧鸡舍而言,可以选择高锰酸钾开展消毒工作,将其加入甲醛中,高锰酸钾的密度为15g/m2左右,甲醛密度控制在28ml/m2左右,对旧鸡舍进行密封熏蒸处理,在熏蒸的时候,需要将土鸡饮水器等放入室内,以便于对各类物品进行消毒。需要将熏蒸与通风的时间控制在两天左右,保证可以消除各类疾病隐患问题,促进土鸡养殖工作的正常进行。

(三)科学选择鸡苗

在选择鸡苗的过程中,需要保证鸡苗体制的健壮性,要选择眼睛凹凸有神且灵活的土鸡苗,保证身体清洁性与均匀性。例如:三黄鸡。此类品种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适合在农村对其进行养殖。

(四)雏鸡管理措施

对于1周龄的雏鸡而言,需要开展口哨训练活动,以便于日后对其进行管理。首先,在引进雏鸡之前五天,要保证鸡舍光照时间在12小时左右,然后将光照时间控制在17小时左右。其次,要对雏鸡鸡舍温度进行全面的调节,对于1周龄的雏鸡而言,需要将温度控制在32℃~34℃左右,之后的每周降低2℃左右。在雏鸡4周龄之后,需要停止施温工作,做好观察工作,一旦发现雏鸡尖叫或是寻找热源的现象,就证明鸡舍的温度较低,需要对其进行施温处理。如果雏鸡的分布较为均匀,活动灵活,很安静,就证明鸡舍的温度适中。如果雏鸡远离热源,大口呼吸,就证明鸡舍温度较高,需要对其进行温控处理。

(五)病虫害防治措施

在防治病虫害的过程中,需要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方案,根据相关规定等对其进行管控,减少土鸡病虫害问题。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对于1日龄的雏鸡而言,需要对其进行马立克氏药物的注射,保证接种工作合理性。对于8日龄的雏鸡而言,需要注射新肾支药物,然后开展滴鼻工作。对于13日龄的雏鸡而言,需要注射法氏囊病的疫苗,科学防控法氏囊病。对于21日龄的雏鸡而言,需要科学注射禽流感疫苗,选择皮下注射或是肌肉注射方式。对于26日龄的雏鸡而言,需要注射新城疫疫苗,科学防控新城疫。对于31日龄的雏鸡而言,需要科学注射法氏囊病的疫苗。对于48日龄的雏鸡而言,需要对其进行喉气管炎疫苗的注射,同时,需要利用鸡痘冻干苗对其进行接种。对于61日龄的雏鸡而言,需要科学注射新城疫疫苗,按照相关要求对其进行管理,保证不会感染病害。第二,鸡瘟属于常发疾病,死亡率与传染率较高,需要做好相关防控工作,避免受到鸡瘟的影响出现严重的损失。在土鸡生态化养殖期间,不可以使用含有化学成分或是激素成分的药物,保证可以发挥生态化养殖技术的应用作用。例如:利用大蒜法与绿豆法开展防控工作。对于大蒜法而言,可以选取紫皮大蒜作为原料,对其进行去皮处理,然后捣碎成泥,利用开水对其进行浸泡,在浸泡一个小时之后过滤,放置在土鸡饮水器中。对于绿豆法而言,主要就是将绿豆与白矾融合在一起,碾压成为粉末状,然后加入适当的水,对其进行调和,对土鸡进行喂食,此类方式不仅可以减少药物的使用成本,还能避免药物在土鸡身体中残留,提高土鸡产品的安全性。

结语:

在土鸡生态养殖技术实际应用中,需要制定完善的管控方案,做好选址、消毒、雏鸡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工作,按照相关要求开展各类管控工作,科学应用生态技术对病虫害进行防治,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土鸡林果地生态高效养殖技术论文

摘要:土鸡林果地生态高效养殖技术-

关键词:土鸡,生态,高效,养殖,技术

林果地生态养殖土鸡就是利用天然林果地在野外自然放养土种鸡。其优点是投资小,成本低,肉蛋品质好,林鸡双赢,经济效益高。以70公顷林地饲养2万只土种蛋鸡为例,年纯利可达100万元以上。

其饲养技术如下:

一、林果地养土鸡的好处

1、能提高产品档次,增加经济效益。将土鸡在林果地里放养,鸡的活动空间大,鸡活泼,羽毛色泽光亮,肌肉结实,皮下脂肪适中,肉味鲜美,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可大大提高养殖效益。

2、可减少饲料消耗,降低成本开支。饲养开支与饲养方式有关,采用全部人工喂料时占到70%左右;而采用林果地养鸡,可以使饲料用量减少,配方成本下降。成本下降比例与放养密度也有一定关系,一般每亩放养100~200羽鸡减少饲料成本10~30%。

3、自然环境舒适,鸡的成活率高。林果地空气清新,冬暖夏凉,环境安静,应激因素小,疫病传入少,是理想的散养鸡的栖息环境。土鸡对自然环境适应性强,抗病力也强,在舍外自然环境下有利于健康生长,鸡群育成快,上市早,效益高。

4、饲养密度低,减少环境污染。将鸡散养于林果地内,使鸡密度相对较低,粪便污染减少。同时,林果地可使空气中有害物质(硫化氢、氨气、灰尘等)浓度降低,从而减少养鸡对环境的污染。

二、林果地的选择

选择远离村庄,面积较大,地面平坦,地势高燥,植被良好,树冠较小,背风向阳,交通便利的林果地。

三、土鸡品种的选择

土鸡品种的优劣决定饲养土鸡的成败。选择土鸡品种要以对环境要求低、适应性广、抗病力强、体型较小、觅食力强、产蛋多、肉质好、就巢性能弱的当地品种。必要时也可引进外地优良土种鸡。为保证品种优良纯正,养殖场最好实行自繁自养,既节省成本,又可防止引进鸡种可能带来病原体。饲养实践证明,林果地饲养的土鸡品种宜选用黄羽土鸡。目前黄羽土鸡深受消费者的欢迎,尤其是林果地散养,少喂配合饲料的鸡更为消费者所青睐。为保持这一产品的特殊风味,品种和饲养方式是两个关键。利用林果地饲养土鸡和饲养方式,既保证了鸡肉风味不变,同时又有助于林果的丰产优产,不失为农民种养结合发展多种经营的'好途径。

四、生态放养圈的范围

一般林果地都可以用于散养鸡,但以选地势高,朝南向阳,通风换气条件好的林果地为好。饲养前先设生态放养圈,一个生态放养圈,是以鸡舍为中心,半径200~250米的圆圈内,放养2022只土种蛋鸡,平均每只鸡放养面积60~100平方米。这样,既能保护林果地植被和放养周期的延续,又有利于放养管理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设立生态圈要因地制宜,平均每只鸡的放养面积不可小于60平方米。每个生态放养圈相距不小于500米。

五、生态放养圈的建设

生态放养圈选定后,一要根据鸡的数量,在放养圈中心建好鸡舍和产蛋箱;二要在生态圈周围设立牢固的防护网,可用尼龙网围林果地一周,高1.5~2米,以防止鸡只被盗或走失;三要在生态圈内搭建适量的供鸡避雨、休息的简易棚,棚内安放料槽,饮水器,供鸡白天采食,饮水和防风避雨用;四要在无沙石的生态圈内堆放几堆细沙石供鸡采食;五要在生态圈内设立多处虫子、蚯蚓养殖池,进行虫子和蚯蚓的养殖。

六、实行全进全出

同一鸡群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因为不同日龄鸡的饲养、管理、饲料及预防免疫要求不同,如果同养就会造成防疫和管理上的不便。同时每批鸡统一出笼后,能统一对鸡舍内进行清理、消毒,对舍外林地进行清扫、铲除、深挖,并空场一段时间以达到自然净化作用。一般一片林果地饲养2~3批后就应另换场地,将原林地翻挖并空半年后再养鸡,这样鸡不易患病,饲养效益好。

七、把好“五关”

1、育雏关。一要按育雏舍的要求,建设保温性能好、升温快、通风好、环境安静的育雏舍。二要强化育雏期间的饲养管理。育雏前期保证营养丰富且易消化的饲料,育雏后期,逐步加大饲料颗粒,并引导采食原料。三要认真做好育雏密度、温度和通风的调节和控制,及时清扫粪便。育雏后期进行舍内脱温训练、并在采食时进行哨音训练,使其形成条件反射。

2、防疫关。林果地养鸡疾病相对较少,主要做好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病和球虫病的预防工作。育雏期间,根据当地鸡病流行情况和发病规律制定和实施免疫程序。新城疫首免在鸡10日龄用Ⅱ系苗10倍稀释液滴鼻或点眼,21~30日龄再用Ⅱ系或Ⅳ系苗二免。传染性法氏囊病分别在14日龄和32日龄用法氏囊毒苗饮水免疫。球虫病在14日龄后开始防,治疗球虫病的药物很多,应选几种药物交替使用。

3、训练关。在鸡舍周围设置防护网,暂时限制鸡的活动范围,并逐步扩大自由采食虫草的场地。限制放养半个月后解除防护网。采取早、晚补饲,逐步减少全价饲料,增加部分原料饲喂,直至完全原料饲喂。鸡舍内设置栖息架。

4、安全关。首先是防范天敌,除设置牢固的防护网,加强人工看管外,还要训练家犬协助防范,有条件者可设立监控设施。晚上关好鸡舍门窗,在门窗外加设防护网。

5、饲管关。育雏期结束脱温后,鸡群即可采取林果地散养饲养方式,每天早上定时放牧,晚上定时收群。每天早上将鸡放出鸡舍,让其自由活动,采食天然饵料。晚上天黑前将鸡群赶回,让鸡群食饱后回舍过夜。每天早晚对鸡各补饲一次,每天每只鸡补饲50克,早晨少补,晚上多补,饮水器随时上水,保证饮水充足、卫生。关鸡前应料槽内剩余的饲料清除干净。为使鸡群形成开食条件反射,每次开食时吹口哨或用其他声响,让鸡群适应。几天后鸡群再听到同一声响就会立即回来采食,便于管理。还要根据天气变化和鸡群动态灵活进行饲养管理。

八、注意“三点”

1、选好苗鸡:苗鸡品种以本地土鸡为好,因其对环境适应性较强,抗病力强,比较适宜在林果地放养,购苗鸡时应选择行动活泼,两腿站立有力,运动自如,脐部吸收良好的雏鸡。

2、进场时间:苗鸡进场最好在开春后,这时的气温逐渐转暖,日平均气温在12℃以上。如果进场时间过早气温低,雏鸡容易得感冒、白痢等疾病,这样不利于鸡的生长。

3、防止农药中毒:在林果园治虫用药时,应提前把鸡群圈在舍内作短期饲养,避开施药以免中毒。治虫应选用高效低毒类农药,喷洒时要尽量不使农药洒落地面。

九、适时上市销售

生态土种蛋鸡肉、蛋品质好,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欢迎。因此,饲养批次要精巧安排,既要考虑充分利用林地天然嫩草、草籽、昆虫的饲料资源和放养时间,还要考虑到传统端午节、中秋节热销仔公鸡和春节热销老母鸡的习俗,安排好养鸡批次,以赢得理想的经济效益。

猪生态养殖技术研究论文

1猪生态养殖技术的概述

生态养殖这一技术主要包括饲养动物的卫生环境、喂养饲料、病种的预防以及资源的高效利用等,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化工程。而猪的生态养殖则主要指的是,在养殖的过程中,要求喂养的饲料是绿色无农药、无重金属以及添加剂的,猪是在自然条件下健康生长的一种生态化的养殖方式。此外,在养殖猪的过程中,猪产生的粪便还可以通过沼气池进行发酵,形成的沼气可以作为能源来供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所用。其生产的粪便还可以作为农产品的肥料,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无污染。

2猪生态养殖技术的要点分析

2.1猪生态养殖技术实施所需的环境和卫生条件

环境对猪的生长具有较大的影响,所以在采用猪生态养殖技术的过程中,要对养殖环境进展严格的要求,养殖户应该认真的分析猪舍的条件,特别要对猪舍地面的铺设材料进行严格的要求,采用一些渗水性和吸水性较好的材料,同时还要确保猪舍的通风性和是否干燥等,并对猪舍定期进行消毒,防止细菌的滋生。此外,还应该注意猪舍周围的卫生环境,控制好猪的养殖密度,并对猪舍中的一些粪便和垃圾进行及时的处理,从而保证生态猪的质量。

2.2猪生态养殖中对疾病的处理

在猪生态的养殖过程中,要注意对各种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并采取积极的措施,避免疾病的发生。对此,饲养员要在饲养的过程中,对猪疫病进行监测,在发现疾病后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及时的对疾病进行处理。一旦发生疫情,饲养员还应该与防疫站的工作人员取得联系,在防疫站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从空间上隔离疫猪,对其进行对症治疗。与此同时,饲养员还应该对猪圈进行全面的消毒,防止疫情的扩散。此外,对于其他种类的猪,也应该加强监测和观察,一旦发现有疫情的现象,就要立刻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此,畜牧站的工作人员要加强对养殖户的技术指导,让养殖户掌握一些基本的疾病处理方法和养殖技巧,优化自己的养殖技巧,减少在猪生态养殖中不必要的损失。

2.3沼气的利用技术

在进行猪生态养殖的过程中,会产生许多的废物,这些废物如果投放到大自然中去势必会对大自然造成污染,而将这些废物投放到沼气池中,则可以实现资源的再利用。而在沼气池位置的选择上,应该选择一些通风性好和位置高的地方。当养殖中所产生的废物投入到沼气池中以后,经过发酵就形成了沼气,农民就可以利用所产生的沼气来煮饭、取暖等。此外,在沼气形成中产生的沼液还可以排放到农田里去,为农田提供肥料,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还能够改善农村环境。

2.4原生态放养技术

猪生态养殖技术是一种最为自然和原生态的养殖技术,养殖者根据猪喜欢杂草、爱拱地以及群居等特性,开发一些荒田、荒山等作为养殖猪的场所,并在这里为猪搭建棚舍,让猪在圈定的范围内进行自由的活动,并喂养其鲜草、农副产品的残渣等。而猪在活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粪便直接排放在山间、地间,从而提高了这些地方土地的肥力,实现了资源的利用。原生态放养技术的优点在于返璞归真,在人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猪提供一个亲近自然和适合生活的环境,提高猪的抵抗力,增强猪的体质。此外,荒地和荒田内饲养猪,其饲养的密度较低,这就大大的降低了猪之间疫病的传播概率,这就极大的提高了猪肉的品质与安全性。但是这一养殖技术也有其自身的缺点,如植被容易被猪破坏、养殖生产的效率较低等,如果发生较大的疫情,很难对其进行控制。

2.5发酵床养殖技术

这一技术属于零排放、无污染的生态环保养殖技术,这一技术将猪的`养殖、粪便处理以及环境控制以及有机肥的生产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猪圈的垫料可以用秸秆和锯末粉与菌种混合搅拌均匀后发酵而成的发酵物,而猪排放出来的粪便又可以通过垫料微生物的作用而被快速的溶解,将其分解为优质的生物活性有机肥,这些有机肥主要可以用于农业的种植中。这一技术能够很好的解决养殖中粪便的处理问题,并为猪提供良好的养殖环境。此外,所分解的优质生物还能够为猪的生长提供必需的矿物质、有益菌等,提高猪的免疫力和饲料的利用率,降低猪疫病的发生率,从而保证猪的质量。

2.6林下养殖技术

这一养殖技术主要是将猪舍与林地相结合的一种养殖模式。这种养殖模式能够减少养殖污染,缓解农村用地的紧张,从而有效的提高猪肉的质量。在林下进行养殖时,需要选择天然的林地,而所选林地还应该通风性强、向阳、确保林地中的植物不对猪的生长造成危害等,对于林地周围的环境来说,要选择林地周围5km没有污染源的地方。选择好林地以后,还应该用铁丝网或者栅栏将其围起来。在林下养殖技术中,由于较大的猪已经形成了固定的生活模式,所以很难适应林地养殖这种模式;而较小的猪则免疫系统较差,不适合在林地放养,对此,饲养员应该严格控制猪的大小。此外,在林地中,饲养人员在放置水槽和饲料时,应该选择合适的位置,并定期对饲料和饮用水进行更换,在不同的季节和时期,还应该为猪提供不同的饲料。由于在林下养殖技术这种养殖模式中,所放养的猪与外界接触的时间较长,其在生长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如疾病的威胁和感染,对此,饲养员应该及时的对猪进行疫苗的接种,并在猪的生长环境中添加驱虫剂等,从而有效的提高猪的抵抗力。

2.7种养结合

养殖技术这一养殖技术是按照“养猪——粪便——肥田——促进农作物生长——菜叶”的循环模式进行的,这种养殖模式能够很好的实现“以养促种”或“以种促养”的目的。这一养殖模式不仅成功的解决了养猪所造成的粪便污染,同时也为农田的生长提供了肥料,从而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实现了养殖业和种植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黄龙宝.猪的生态养殖技术及发展趋势[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22(15)

[2]申翠红.提高母猪生态养殖质量的技术措施[J],当代畜牧,2022(20)

黄鳝生态高产养殖技术论文

论文关键词:黄鳝,生态,高产,养殖,技术

黄鳝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是一种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的高档水产品。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再加上人为的过度捕捞,造成野生黄鳝急剧减少,因此,发展人工养殖黄鳝不失为农民发家致富的好门路。目前人工养殖黄鳝,多为山区天然流水养殖、网箱养殖和稻田养殖,产量低,效益差。浙江省杭州市康桥镇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经过多年来的不断探索,在生态养殖黄鳝的技术上取得了突破,创新并形成了“生猪-沼气-葡萄-黄鳝”立体生态健康种养新模式,养猪产生的粪便入沼气池发酵,生产的沼气可供日常生活使用,沼渣可作为种植葡萄和蔬菜的有机肥料,猪粪还用于培育蝇蛆,为黄鳝提供高蛋白饲料,葡萄架搭在黄鳝养殖池上方,以起到遮阴降温的作用。这种黄鳝生态高产养殖技术值得大力推广。

一、水泥池的建造与准备

1.总体布局。多个水泥池呈长方体网格状,南北方向4列,每列16个水泥池纵向连续建造。列与列相隔2米,其间的空地种植葡萄,株距1米。每株葡萄旁竖高2米的水泥柱1根,水泥柱顶端再用铁丝相连形成网状,葡萄藤攀爬至水泥柱顶后再向左右两侧分开。

2.水泥池建造。单个水泥池长4.5米、宽3.2米、深0.5米,池底铺设有双层防渗膜或直接浇注成水泥底,水泥池内侧面和水泥底再贴上白色磁砖,防止表面粗糙擦伤黄鳝体表。进、排水管统一设计、安装,每池在距池底25厘米处再设一溢水管,使水位始终保持在25厘米左右,排水管和溢水管管口用纱绢扎牢。

3.水葫芦移植。在每年黄鳝种苗投放前1个月,需从外塘移植水葫芦入池培养。移植水葫芦,一方面与葡萄架一同起到遮光降温的'作用,黄鳝因有喜暗怕光的习性喜欢栖息其中;另一方面还可有效吸收池水中的有机营养,起到净化水质、降低氨氮的作用。水葫芦一般用绳圈牢并集中固定于池中心,养殖面积占全池面积的70%左右,生长过密时须移去一部分,每星期清理1次。水葫芦粉碎后还可作为猪的青饲料。沿池壁四周向内留出0.4米宽的“口”字形水面空隙,方便投饲与观察黄鳝的摄食生长情况。另外,水葫芦移植入池前最好在食盐水中浸泡几分钟,防止携带蚂蟥入池。

二、鳝苗的收购与放养

1.鳝苗收购。鳝苗主要来源于零星收购,多收购鳝笼培育的鳝苗,并要剔除受伤或体色异常的,不收购针钩钓捕的。收购规格一般为50~75克/条,收购时间一般从4月份中下旬开始,集中于5~6月份,直到8月底结束。

2.鳝苗放养。相近时间收购和相近规格的鳝苗要求入同一水泥池,一般每池放养鳝苗20千克左右,即250~400条/池。鳝苗入池前需用10%聚维酮碘10毫克/千克(10千克水中加2滴)集中浸洗消毒15分钟,防止外源性病菌被带入池中。

三、驯食

野生状态下的黄鳝入池人工饲养后,饵料种类发生了明显变化,需要进行驯食,以适应摄食人工投喂的饵料,并形成定时定点摄食的习惯。

1.驯食时间。在鳝苗入池后的1个月内集中进行驯化,每10天为一时间段。

2.驯食方法。刚开始时每池投喂人工培育的蝇蛆1.5千克,在每天下午5~6时太阳落山时分进行投喂,蝇蛆投喂量每隔10天减少0.5千克,相应地按黄鳝体重的1.5%增投黄鳝专用配合饲料,饲料以10~15分钟吃完为宜。

四、饵料蝇蛆的培育

每年的4月份专门引进红头苍蝇的蛹2万只,放入专门的苍蝇培育间进行培养。苍蝇食料的配制方法为:每5千克温开水中,加1千克红糖和30克奶粉,充分搅拌混匀。在塑料盘里垫一片海绵,将糖水淋在海绵上,以海绵吸足量为准。等苍蝇产卵后再把粘满苍蝇卵的海绵移到另外设置的粪堆上,一般经8个小时卵块可孵化成小蛆。粪堆要保持潮湿,粪堆太干燥时可洒少量的水,加水量以水不流出粪堆为佳。在蛆孵化出来72小时后,一些先成熟的蛆开始爬出粪堆,掉进集蛆盆中,96~144小时是蛆爬出的高峰期,粪堆上也要时常添加新鲜的猪粪。一个40平方米的立体蝇蛆培养房要求保证有30万只以上的种苍蝇,平均每3天留取蝇蛆1千克,放在一专用孵化池或盆中让其变蛹孵化,以保证种苍蝇的数量。收集到的蝇蛆可先用低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再用清水冲洗,用绞肉机绞碎后即可拌入配合饲料中进行投喂。

五、饵料投喂

黄鳝一般在水温升到15℃左右时开始摄食,其饵料的蛋白质含量要求为35%~45%。目前多用蛋白质含量为38%的白丝鱼专用饲料代替较昂贵的黄鳝专用配合饲料,另外为了有效降低养殖成本,再添加人工培养的高蛋白蝇蛆。每池集中定时定点投喂,水温18~20℃时投喂量为黄鳝体重的1%~2%,水温20~28℃时可增加到2%~5%,此阶段也是黄鳝的生长旺盛期。投喂时注意观察黄鳝的摄食情况,一般在每年的10月底、水温降至15℃以下时停止投喂。

六、水质管理

水位保持为25厘米,每星期清扫池壁及底部1次。4~6月份每3~4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1/3。高温盛夏季节由于有水葫芦和葡萄架的共同遮阴,水温不会超过28℃,此时每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1/2,每星期彻底换水1次。排出的废水可用于浇灌蔬菜和冲刷猪舍。深井水要暴晒1天后才能使用,换水时进水与原池水的温差要控制在1℃之内。

七、疾病防控

除了鳝苗入池时使用聚维酮碘溶液浸洗外,还应重视鳝病的日常防控。采用以下用药方法,可保证全年无明显的疾病发生。

1.寄生性疾病。鳝苗入池后20天及养殖两个月后,分别用“鳝宝水虫清”1次,水温25℃以下时用量为1.2毫克/升,25℃以上时为1毫克/升,可杀灭黄鳝体表可能寄生的蚂蟥。

2.细菌性疾病。每15天外泼10%聚维酮碘溶液1毫克/升,或在每千克饲料拌入诺氟沙星2克,连用3天。

3.病毒性疾病。以内服中药为主,每千克饲料中加三黄粉4克或板蓝根5~10克,连用3~5天,每15天用药1次。

另外,对葡萄喷洒药物,特别是除虫药物时,水泥池上方要临时用尼龙薄膜覆盖,防止药物滴落溅入水中,引起药害。

八、越冬期管理

当水温降到10℃以下时,黄鳝即进入冬眠状态,此时水泥池上方可用塑料薄膜覆盖进行保温,并堵住溢水管,适当提高水位。年底时放水干池捕捉,捕大留小。

九、产出与效益

到年底时,当年放养的黄鳝收获规格普遍可达125~150克/条,上年留存下来的黄鳝收获规格可达150~200克/条。黄鳝的平均成活率可达95%以上,每只池可产黄鳝60~75千克,售价一般可达60~70元/千克,再加上每株葡萄树可产葡萄12千克左右,葡萄每千克售价20元,经济效益相当可观。由于用沼气渣作肥料,产出的葡萄甜度高,果粒圆润饱满,销售十分抢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