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名人名言

散文描写春思的句子集合80条资料简介_散文描写春思的句子集合80条经典语录_散文描写春思的句子集合80条名言摘抄

日期:2022年03月28日 分类:名人名言

散文描写春思的句子 春思经典散文 春思,春念,春温暖,花开花谢,季节变换,唯一不变的,是心中那份对春的眷恋…… 总有那么一点点莫名的惆怅,静静的挂在眉稍,淡淡的,挥之

春思经典散文

春思,春念,春温暖,花开花谢,季节变换,唯一不变的,是心中那份对春的眷恋……

总有那么一点点莫名的惆怅,静静的挂在眉稍,淡淡的,挥之不去。总有那么一点点思念,在心底蔓延,恣意生长。爱一个人傻傻的呆着,在孤独中品尝着一个人的心事,在寂静中独守着那份执着的信念……

岁月在无声中,有条不紊的踱着脚步,一步一步的向前,稍不留神,你所看到的,只是它在流年的路上,留下的一串串脚印。好像是打了个盹,伸了个懒腰的瞬间,春天便来了,柔柔的风,仿佛是小娃娃的手在抚摸你的脸,软软的,甜甜的。树枝发出了新芽,像一个个刚出窝的小鸟,探头探脑的张望着这个焕然一新的世界,燕子也飞回来了,在池塘上空忽上忽下的飞舞,像一架在空中表演花式飞翔的飞机。一眨眼的功夫,大地又变了一个样,到处是绿树成荫,花满枝头,梨花白,桃花红,杨柳依依,翠笛声声,春天来了,大地是真的醒了……

春暖了,花开了,这个时节真好,一树一树的花,一屋一屋的暖,这个时候,一个人懒懒的静坐在阳光下,听听喜爱的音乐,或看会儿书,偶尔打个盹,或是傻傻的盯着某处发呆,然后,用心细数着绿叶在春风的关爱下发出的笑声,目光追随着杨柳婀娜的舞姿,听鸟儿在枝头欢快的唱着歌,看小蜜蜂在花丛间飞来飞去,整颗心就要醉了!

“你说你最爱丁香花,因为你的.名字就是它,多么忧郁的花,多愁善感的人啊……”一首忧伤的《丁香花》是最爱听的歌曲,坐在春暖的时光里,不厌其烦的听了一遍又一遍,脑海里浮现出一位长发飘飘的少女,在紫色的丁香花丛中,欢快的奔跑着,那银铃般的笑声,像清澈的泉水沁润着心田,那无邪的笑容,在丁香花的陪衬下,显得更加妩媚动人。而在不远处,一个身背吉它的少年,用爱恋的目光,紧紧追随着花丛中的女孩。“多么娇嫩的花,却躲不过风吹雨打……就这样匆匆你走了,留给我一生牵挂……”泪水无声的顺着腮边滑落,一个年轻的生命,一朵含苞待放的花,就这样匆匆的凋谢了,身背吉它的少年,忧郁的坐在开满丁香花的坟前,深情的弹唱着女孩最爱听的歌……

总有一些往事,在时光里轻轻吟唱,璀璨了流年,酸涩了心扉,曾经的欢笑,化作漫天寂寥的花语,碎了一地的斑驳。喜欢春雨,喜欢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性情,爱在蒙蒙细雨中,独自一人,撑一把雨伞,漫步在雨中,看细细的雨丝和春风缠绕在一起,听潺潺的溪水缓缓的流淌声。不由自主的,那深藏在记忆里的往事,那挥之不去的身影,那刻在心底的名字,又清晰的浮现在眼前……站在桥头,透过蒙蒙雨丝眺望远方,想象着一位江南女子,手执一把红色的油伞,在幽静的江南小巷,在落雨的桥头,在梨花树下,在诗中,在画中,款款走来......

思绪飘飘,漫步向前,不经意间,雨丝打湿了衣衫,“沾衣欲湿桃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没有寒意,有的只是神清气爽。抬眼间,一片桃林映入眼帘,粉嫩的桃花,在春雨的滋润下,透着晶莹。深吸一口气,微闭双眼,一股淡淡的花香,只透心脾,桃花,我的最爱!急步向前,置身于桃花林间,伸出手,小心的轻抚花瓣,那浪漫的粉色,就像是一位痴情少女,娇羞的容颜,那绿色的叶子,像少女美丽的裙衫,“我愿化作一颗树,长在你必经的路边,阳光下撒满花朵,朵朵都是我前世的期盼”,席慕容的诗,不正是写出了少女的心愿。愿为桃花,为了前世的期盼,为了今生的遇见,为了倾心的人儿经过她的身边,把自己一颗无悔的心,交给了春天,热烈而执着,无悔而心甘!

“ 细雨落入初春的清晨,悄悄唤醒枝芽,听微风,耳畔响,叹流水,落花伤,谁在烟云处琴声长……”,一首《卷珠帘》从远方徐徐飘来,又让人陷入了无限的遐想中。春思,春念,春温暖,花开花谢,季节变换,唯一不变的是心中那份,对春天的眷恋……

《春思》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红粉当垆弱柳垂,金花腊酒解酴醿。

笙歌日暮能留客,醉杀长安轻薄儿。

【赏析】

草色青青柳色黄, 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 春日偏能惹恨长。

贾至在唐肃宗朝曾因事贬为岳州司马。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认为贾至所写的一些绝句“皆谪居楚中而作”。这首诗大概也是他在贬谪期间所写。诗中表达的愁恨,看来不是一般的闲愁闲恨,而是由他当时的身份和处境产生的流人之愁、逐客之恨。可与这首诗参证的有他的另一首《西亭春望》诗:

“日长风暖柳青青, 北雁归飞入窅冥。

岳阳楼上闻吹笛, 能使春心满洞庭。”

这里,除明写诗人身在岳州外,“柳青青”的景色与“草色青青柳色黄”既很象,而“日长风暖”的景象也近似“偏能惹恨长”的“春日”与“不为吹愁去”的“东风”。至于“满洞庭”的“春心”,与这首诗题所称的“春思”也大致同义。“春心”是因春来雁去而触发的旅情归心;“春思”是纵然在美好的春光中仍然排遣不去的、与日俱长的愁恨。

这首诗题作《春思》,诗中也句句就春立意。在艺术手法的运用上,诗人是以前两句反衬后两句,使所要表达的愁恨显得加倍强烈。首句“草色青青柳色黄”,已经用嫩绿、鹅黄两色把这幅春草丛生、柳丝飘拂的生机盎然的画面点染得十分明媚;次句“桃花历乱李花香”,更用暗笔为这幅画添上嫣红、洁白两色,并以写气图貌之笔传出了花枝披离、花气氤氲的浓春景象,使画面上的春光更加艳冶,春意更加喧闹。诗人在这两句里写足了春景,其目的在从反面衬托出与这良辰美景形成强烈对照的无法消除的深愁苦恨。

后两句诗就转而写诗人的'愁恨。这种愁恨深深植根于内心之中,是不可能因外界春光的美好而消除的。南唐冯延已《鹊踏枝》词中“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两句,就是直接写出了这一事实。而贾至不这样直写,却别出奇思,以出人意表的构思,使诗意的表现更有深度,更为曲折。

诗的第三句“东风不为吹愁去”,不说自己愁重难遣,而怨东风冷漠无情,不为遣愁。这在诗思上深一层、曲一层,使诗句有避平见奇之妙。第四句“春日偏能惹恨长”,不说因愁闷而百无聊奈,产生度日如年之感,却反过来说成是春日惹恨,把恨引长,其立意就更新奇,遣词就更巧妙了。

人们在心烦意乱、无可奈何的时候,往往会迁怒他人或迁怒于物。可是,诗人把愁恨责怪到与其毫不相干的东风、春日头上,既怪东风不解把愁吹去,又怪春日反而把恨引长,这似乎太没有道理了。但从诗歌是抒情而不是说理的语言来看,从诗人独特的感受和丰富的联想来说,又自有其理在。因为:诗人的愁,固然无形无迹,不是东风所能吹去,但东风之来,既能驱去严寒,使草木复苏,诗人就也希望它能把他心中的愁吹去,因未能吹去而失望、而抱怨,这又是合乎人情,可以理解的。诗人的恨,固然不是春日所能延长或缩短,但春季来临后,白昼一天比一天长,在诗人的感觉上,会感到日子更难打发。张华《情诗》“居欢惜夜促,在戚怨宵长”,李益《同崔邠登鹳雀楼》诗“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知长”,所写的都是同一心理状态,表达了诗人主观上的时间感。从这样的心理状态出发,诗人抱怨春日把恨引长,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诗的语言有时不妨突破常理,但又必须可以为读者所理解。也就是说,一首诗可以容纳联想、奇想、幻想、痴想,却不是荒诞不经的胡思乱想;诗人可以自由地飞翔他的想象之翼,却在感情的表达上要有可以引起读者共感之处。这首《春思》诗,正是如此。

优秀散文:春思

优秀散文:春思

三四月的江南,总是多情的。早晨醒来,檐下一夜桃之夭夭。看胭脂若雪,沾染在指尖,随笔落在文字里,经过一冬的萧瑟,望这灼灼其华,又铺成了一案生香。

就这样忽一夜的,春归了,一卷一舒,花儿再次相约,依旧对你嫣然一笑,只是相对朱颜老。砌下回眸,多少落花般的心事,早已在岁月的门楣外,找不到花信谁许过的影子,空留谁的一场叹息?

把春写进笔墨,那是一朵嫣然璀璨的少女,在这个季节的云枕上,沐浴着清香。秀气的眉间,仿若只闻着,便有唐诗宋词的情味,在指尖娑婆着触感,都是无言。

轻嗅,半掩花开的小院,朝暮,低眉的瞬间,不知何时,便落了满满香息一地,浓在素笺,浓在词里,听风听月,呢喃细语,红袖添香,有盛世里的多情,有一夜雨声后幽怨。

刘方平的《春怨》中道出“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恰如这落在书上的花语,不知与谁纠缠了短短一季,风一吹,片片花泪如雨,落下的,都是空庭中的寂寞,从此,便在心底搁浅。

春色是关不住它的多情和寂寞,把花开遍,最后落了一地的寂寥。

岁月,不知不觉中流失,蓦然回首,云水之湄,再也找不回那个天真无邪的青春时期。心底,花开花落,尘埃落定,一回眸,终是“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人生,春的页脚,花香再怎么浓郁,皆是短暂,走着,浓不过岁月的无情。

“春”这个字眼太短。才看花开倾城,不觉一夜花自飘零,仿若每一朵女子,花容月貌也好,无名小花也罢,都会经历一场因缘的花开,而后花谢于尘埃落定。

岁月里的花朵,开着开着就谢了,画着画着就淡了,最后落在寻常,素颜就简。于是,闻一场春事,心是清的;看一场天青色等烟雨,也就入了随缘随喜。

这世间,再美的红颜,都敌不过光阴的无情。舒婷说:“女人能够洗尽铅华率性独立,是因为她的心里有了足够的美丽。”

敛首低眉,那眉山一角,经历山山水水后,多了圆滑,多了素默,还有那落定在寻常日子中的素简。唯一不变的心中,依然坚持着自己的爱好,弄墨养心。

聪慧的女子,会把自己的一路打点好,她们把人生看成一堂升华的课,自学是路;自爱是本;自尊是人格的魅力展现;自律是自己行为标准的恪守;特别是到了一定年龄的女子,要懂得淡妆,把过往的艳香收起,去掉你的浮躁,去掉你的贪慕虚荣,去掉不切实际的幻想;要懂得做个简约稳重如水的女人。

别过春事,女子的眉间,应该是一汪秋水,挂着两眉朴素与亲和,在时光的无情里,更耐得住岁月的沧桑。

年华渐长,遇事遇人,欢喜与否,都是浅浅。

越来越不喜热闹聚众,只管独自安顿好内心的清凉。闲暇,也就会择一个闲闲的小日,泼墨,绘画,便成了寂静岁月里的清欢。女子,岁月终将会带走你的容颜,而内心的世界充实与否,皆在自己的经营。

阳春白雪,繁华落尽之时,我庆幸,还有一支素笔,抱着这些年的自学一路走来,尝尽人生千百味,三更书里是知音。偶有孤清,却如白落梅所言:“一个人,一本书,一杯茶,一帘梦,有时候,寂寞是这样叫人心动。”

将笔墨带进生命里,不知何时起,做了雀罗的门下客,一间陋室,煮几两清风,我独闲人。生活的色彩,薄凉与否,都在四季的命脉里,韵味深藏着一笔,途经岁月的五味杂陈,于笔尖开出禅意的花朵,清寂的空间,独有旧光阴三两盏,煮字疗饥。

人生,于文字里安身立命,这对一个喜欢水墨之人,是一件清欢的事情。

从唐诗到宋词,再到散文,演绎文字的盛宴。唐诗的美,在于豪迈,在于那份美的意境,为此古人用律与对联是讲究的,词性的对仗及情景的相融,精中描绘到位;宋词的美,在那份多愁善感的儿女情怀,以婉约含蓄表达,给人遐想的空间,尽是美的余味袅袅;而散文,若一名有着深厚内涵的`气质美女,有品味,只一眼,便香息冉冉,过目不忘。

人生,能用一支素笔,写尽这世间的繁华与落幕,与你擦肩的人与事,三分笑脸淡然相迎,七分世故也就于明了中藏在心底搁置,直到将岁月的墨写淡,将生活的渲染写素,剩下的简约,便是平心静气。

岁月的花事,落字,不由想起崔护的一首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若许怅惘之情,婉约在光阴一角深埋。途经岁月一程山一程水的洗礼,伴着笔墨同行,人生的际遇,才会如此的波澜不惊。

而我只管守着清淡如水的日子,把生活的酸甜苦辣酝酿成淡墨,那些百态人生,那些山山水水的相逢,都在笔尖描绘成一路四季的修心风景。

季节的轮回,又相遇四月的天空,花海从容。一支素笔,写光阴,写岁月,写花草,从纷繁写到清欢,写成一路属于自己的灵魂香气!

听,风的脚步远去多时,素颜的女子,虽没有风华绝代,却有秋水无尘一池研墨,着两袖清风,布衣一景,不与岁月较真,不与人事攀比,不让自己活得虚伪,写着写着就淡了,最后淡在庸常,看花间一壶茶,独有伴几滴清墨,感恩伴着岁月的静好,将光阴的一路写成了禅意。

李白春思

《春思》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春思》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思妇心绪的诗。开头两句以相隔遥远的燕秦春天景物起兴,写独处秦地的思妇触景生情,终日思念远在燕地卫戍的夫君,盼望他早日归来。三、四句由开头两句生发而来,继续写燕草方碧,夫君必定思归怀己,此时秦桑已低,妾已断肠,进一层表达了思妇之情。五、六两句,以春风掀动罗帏时,思妇的心理活动,来表现她对爱情坚贞不二的高尚情操。全诗以景寄情,委婉动人。

李白有相当数量的诗作描摹思妇的心理,《春思》是其中著名的一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春”字往往语带双关。它既指自然界的春天,又可以比喻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诗题“春思”之“春”,就包含着这样两层意思。

开头两句:“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可以视作“兴”。诗中的兴句一般是就眼前所见,信手拈起,这两句却以相隔遥远的燕、秦两地的春天景物起兴,颇为别致。“燕草如碧丝”,当是出于思妇的悬想;“秦桑低绿枝”,才是思妇所目睹。把目力达不到的远景和眼前近景配置在一幅画面上,并且都从思妇一边写出,从逻辑上说,似乎有点乖碍,但从“写情”的角度来看,却是可通的。试想:仲春时节,桑叶繁茂,独处秦地的思妇触景生情,终日盼望在燕地行役屯戍的丈夫早日归来;她根据自己平素与丈夫的恩爱相处和对丈夫的深切了解,料想远在燕地的丈夫此刻见到碧丝般的.春草,也必然会萌生思归的念头。见春草而思归,语出《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首句化用《楚辞》语,浑成自然,不着痕迹。诗人巧妙地把握了思妇复杂的感情活动,用两处春光,兴两地相思,把想象与怀忆同眼前真景融合起来,据实构虚,造成诗的妙境。所以不仅起到了一般兴句所能起的烘托感情气氛的作用,而且还把思妇对于丈夫的真挚感情和他们夫妻之间心心相印的亲密关系传写出来了,这是一般的兴句所不易做到的。另外,这两句还运用了谐声双关。“丝”谐“思”,“枝”谐“知”,这恰和下文思归与“断肠”相关合,增强了诗句的音乐美与含蓄美。

三四两句直承兴句的理路而来,故仍从两地着笔:“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丈夫及春怀归,足慰离人愁肠。按理说,诗中的女主人公应该感到欣喜才是,而下句竟以“断肠”承之,这又似乎违背了一般人的心理,但如果联系上面的兴句细细体会,就会发现,这样写对表现思妇的感情又进了一层。元代萧士赟注李白集曾加以评述道:“燕北地寒,生草迟。当秦地柔桑低绿之时,燕草方生,兴其夫方萌怀归之志,犹燕草之方生。妾则思君之久,犹秦桑之已低绿也。”这一评述,揭示了兴句与所咏之词之间的微妙的关系。诗中看似于理不合之处,正是感情最为浓密所在。

旧时俗话说:“见多情易厌,见少情易变。”这首诗中的女主人公的可贵之处在于阔别而情愈深,迹疏而心不移。诗的最后两句是:“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诗人捕捉了思妇在春风吹入闺房,掀动罗帐的一霎那的心理活动,表现了她忠于所爱、坚贞不二的高尚情操。萧士赟说:“末句比喻此心贞洁,非外物所能动”,正好被他一语道着。从艺术上说,这两句让多情的思妇对着无情的春风发话,又仿佛是无理的,但用来表现独守春闺的特定环境中的思妇的情态,又令人感到真实可信。春风撩人,春思缠绵,申斥春风,正所以明志自警。以此作结,恰到好处。

无理而妙是古典诗歌中一个常见的艺术特征。从李白的这首诗中不难看出,所谓无理而妙,就是指在看似违背常理、常情的描写中,反而更深刻地表现了各种复杂的感情。

从想象中还在发芽的燕草,和因为春天来得比北方早枝叶都已变绿的秦桑,勾起两地相思之苦,强烈的感受到在同一时刻里的丈夫的“怀归”和自己“断肠”的悲思。而春风在这时刻偏偏把罗帐吹动,让人怎么还能忍受得了呢?将少妇的心态刻画的细腻、逼真极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