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名人名言

说书老爷爷语录全集集锦50句资料简介_说书老爷爷语录全集集锦50句经典语录_说书老爷爷语录全集集锦50句名言摘抄

日期:2022年07月07日 分类:名人名言

说书老爷爷语录全集 说书美文 我一直认为,不识字的人对书会产生一种敬畏的心理。在他们的眼里,那一个个方块字代表了体面、心理优越等等让他们企羡一生的东西。因为种种原因,他

说书美文

我一直认为,不识字的人对书会产生一种敬畏的心理。在他们的眼里,那一个个方块字代表了体面、心理优越等等让他们企羡一生的东西。因为种种原因,他们错过了读书的机会,只好把希望都寄托在儿女身上。拥有一个成绩优秀的孩子,再穷的家庭也会过得盼头十足;相反,孩子成绩一塌糊涂,即使家长目前再风光也活得底气虚弱。

在这种人心背景与环境下,一个识得汉字读得书本的人,会受到另一个群体格外的尊重。于是,在那个特定的年代里,说书成了一道火热的风景。

这里所讲的说书,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比较简单自由的,识字者皆可担当说书之任。我的爷爷便是此中高手。他的一生唯有那架老式木柜里的几本小说可以拿来在众人面前炫耀。冬天的暖阳下,树枝上的积雪还没有化完,几只鸡在门口闲散地度步。窗外是白雪与金光交织的世界,瞄一眼,心就能扑通扑通地感受到春的.临近。

爷爷在屋檐下刚刚坐定戴好老花镜,旁边就围拢了几位满脸沟壑的老人。等奶奶布置好板凳,散完茶水,爷爷就开始说书了——用一种纯粹地道的方言去释放书中一个个方块字连缀起来的世界。听众的圈子会越来越厚,笑声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间断爆发,有的人口水吊有半尺长自己却浑然不觉,有过路者忘了正事而迷恋其中。

那时的爷爷是他们心目中一个轻易不敢触碰的圣人,而奶奶,虽然人过五旬却仍然经常望着爷爷脸红。会说书的爷爷,满足了她作为一个女人在那个年代最大的虚荣。

另一种说书却是比较正式的,非有此特长者不能胜任。说书者需得博览群书,且需记忆力超人。在农村,说书的人一般以说书为副业,其收入甚至不比种那几亩薄地低。

农忙季节结束,或是大忙还未开始,是说书人“业务”繁忙的黄金季节。家境稍微宽裕者,或是听书成瘾的一帮人,会在这个时候携着烟备好酒请说书人上门。那说书人平时与大家没什么两样,都是起早摸黑,面朝黄土背朝天。但这个时候,受了邀请的他,眉宇间自然地流露出几分得意,即使与平日里好得共裤子穿的人见了面,也少不得摆两分矜持。

但是没人笑他,也没人说他过分。因为他的确说得好。在堂屋靠上方的饭桌旁,他站在一家之主坐的位置,左手执唱板,右手捏鼓槌,两种简单的乐器却能与他的如簧之舌融为一体,那唱板与小鼓时而激越,时而散漫,激越时有如千军万马急风烈雨,散漫时又如野鹤闲步弱风拂柳。听的人便如醉如痴,跟着唱板与鼓点一路行走江湖,过关斩将,心里痛快嘴角便开了花。书说到紧张处,全场鸦雀无声,每一声唱板与鼓点都让人跟着吊胆提心。所有的人都望着说书的人,但是所有的人都没有注意到他的脸上粘有一颗饭。

中场也有休息,听众在鼓板息灭之后半响无声,仍然沉浸在一片刀光剑影之中,那里有金戈铁马,热血喷溅,那里还有英雄与美人,儿女情长。东家会在这当儿给说书者做上一顿可口的佳肴,说书的人也不客气,众目睽睽之下大口吃喝,心安理得,有滋有味。下半场开始的时候,是说书人最见功底的时候。他会就着刚才大家听书的情景及东家的饭菜说上一阵快板,照样有板有眼,手下嘴上都不含糊。

终于散场了,如果还有“下回分解”,听书者会诚心以待,倘若正式结束,众人会感慨评论。在那个娱乐贫乏的年代,说书,成了众多老百姓每年翘首以待的精神大餐。岁月可以沧桑,青春可以枯萎,但是说书,在有几代人的心中,却早已成了一泓清泉,永不干涸。

作文:说书人

那句无声的“为什么”,触痛了我心底最柔软的地方。配合那迷茫无助的表情,更是成为我心中任时间也无法冲刷去的记忆……

出了家门,拐个弯就到了一条小巷。在小巷的尽头,有一个小小的茶摊,老先生便是那里独一无二的“名嘴”。也许是经历了风雨的沉淀,老先生说书的声音总是不紧不慢,却又声声落地,扣人心弦,让人不自主地全身心投入:同唐僧西天取经,随岳挥师北上,与孔明笑分三国,看包公巧破悬案,观黛玉葬花观园……也正因如此,前来茶摊听老先生说书的人很多,其中自然也有小时候爱听故事的我,小口小口地嘬着手中的'茶,等待惊堂木“啪”地一响,等待着老先生一转身,一挑眉,一挥袖,将我们带入如梦如幻的世界……

后来,我也长大了。随着背上的压力越来越重,那个儿时经常光顾的茶摊早已不见了我的身影,那曾围绕在我生活中的说书声也已逐渐远离……尽管如此,但还是听到了一些风声——老先生把他那没出息侄子安置在了小茶摊,靠卖艺为主。只不过,卖的不是说书……

难得的午后休息,我在网上闲逛着,不小心点开了一篇文章。文章写是一位唱京剧的名角儿的满腹牢骚:什么现代人越来越不珍重祖先传下来的东西啊,不懂得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啊,像京剧、转碟、皮影、说书……说书!?我睁大了眼睛,脑海里满是老先生身穿蓝马褂在意气风发说书的摸样,他不会也……不行,我一定要去看看!扯过外套,我出了门。

虽是灰惨灰惨的天空,但与儿时的记忆一样,许多人围在那个以前茶摊为老先生说书方便而搭的小高台旁。呼,太好了,老先生还在,我松了一口气。想着,既然来了,不如听一回老先生说书再走。奋力挤到人群前,却只见一个正在玩魔术的年轻人——老先生哪去了?

左寻右问,全都是一知半解,或干脆一问三不知,最后还是一个经常在茶摊附近摆摊的菜贩子告诉了我整件事的来龙去脉:自从老先生的侄子来了之后,听老先生说书的人越来越少,茶摊的老板娘甚至还威胁他如果再没有更多的客人来就赶他走——当然在这期间,也有人劝过老先生别再说那些老掉牙的故事了;更有甚者为他打抱不平,叫他把侄子赶走之类的……但老先生的脾气大家也清楚,难得固执,我行我素,甚至还觉得自己一大把年纪了还和一个小辈争,老脸哪挂呀……结果,可想而知。

被赶走了!?如果我没记错,老先生一生可是靠“嘴”吃饭,这可怎好?我下意识地一抬头,却见一个老人穿着几乎都看不出颜色的破马褂蜷缩在一个角落里,面前有一只小碗,里面有零零碎碎的几块钱——是老先生!

我快步走过去,摸遍口袋却只有20块钱,我将它放到碗里,道:“老先生,您……还好吧?”

闻言,老先生缓缓的抬起头来,浑浊的眼睛打量我好久才认出我来。用力地张了张嘴,仿佛想对我说些什么,却没有声音。该不会……我顿时想到菜贩子那段让我半信半疑的话:

“被赶出去,老先生就以乞讨为生。本来,多少总会有那么几个听过老先生说书的人给他那么一点钱,维持一下生计。可老先生也是个有骨气的人呀,尽管说是乞讨却也不肯白拿被别人的钱,硬是要拉别人来听他说上一段。可他的故事也就那么多,早就听遍了。久而久之,就再也没有人敢给他施舍了。而那没出息的侄子虽然卖艺赚了点钱,却也被他没几天挥霍掉,哪顾得上老先生呢?再后来,这老头子干脆就疯了,居然自己弄哑了自己的嗓子……”

似乎是明白了我的不解,老先生再次动了动嘴。这次,我不再听,而是看。

“你喜欢听我说书吗?”

我点头。

“那为什么……”没有人来听我说书呢?干瘪的嘴唇一张一合,不用细想便可感知的无止境的迷茫绝望。

“……”

那一刻,我无言以对。却也明白了老先生弄哑嗓子的原因不是他“疯”了,而是因为他真的——

太爱说书了……

心的诉说书信

妈咪:

第一次给你写一封不太正式却让我打起十二分精神的信。在读完你的信之后,我的心情便无法平复下来,虽然信中的话是你经常和我说的,但其中的期望和爱一丝不减,虽然心中的话语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却依旧让我感受到了我被爱着,被深深地爱着。

我记得在我第一次接触学校新环境时我无措我紧张,是你用那如三月春风般的话语鼓励着我得以让我更好更快的融入班级;记得在我每天放学回家我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走进家门时,你总是轻轻的`接过我的书包,拉着我的手陪我一起吃着晚饭,你可知你那掌心的温度一点一点的驱散着我的疲劳;记得我每次考试失利时满脸落寞的向你倾诉着心中的难过和不甘,你总是默默地听着我讲,虽然你什么都没说,但是我的心情却在慢慢平复。你的爱总是随时随地地萦绕在我的身边,袅袅不绝。我只怪我的记忆力有限,记得的不是太多。

也许我已经忘却你在生活中为我做过的一些点滴,或许我忘记过我们在一起的一些欢声笑语,或许我没能看见或是没能听见你的无私的举动和关怀备至的声音。但是请你相信,我知道你深深爱着我,我深切地体会到,而我也在试图以我的方式在爱着你。或许你发现了也或许你没发现,我不像小时候那样向你要求过多或是为了一件想要的但是却没有得到的东西而无理取闹,我克制着我的欲望,没有经济收入的我只能这样做以减轻你的负担。我不像小时候那样的懒散不会因为你让我多出去运动或是做点家务而大发脾气,我正一点点的改变,我会做点家务我会烧点菜只为了让你能有更多的闲暇时间。我不像小时候那样不爱学习不会当你要求我少玩多看书时而背过头去不理你,现在的我正要求自己自觉的看看课外书,少玩些电脑只为让你的付出有所回报。

在将来,我不会让你一直辛苦劳累,我会让你安心舒适的生活闲时弄弄花,没事看看书,我会在每天晚上拉着你的手在路上慢慢的走,我会让你体会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的闲情,我会让你领会秦观的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幕幕的痴情。

我不会说一些很煽情的话,因为一讲我就觉得很别扭,但是我在这要由衷的说一句:“妈妈,谢谢你这么多年来一直为我操心劳累,谢谢你一直在背后默默的鼓励着我,我爱你,永远,下辈子我也要做你的女儿。”

您的女儿


故乡的说书人作文

小时候的我,最喜欢听书,常常痴迷于书中的人物里不能自拔。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那时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极度匮乏,尤其是我所居住的偏远的小山村更是如此。

那时,我们这个小山村连电都没有,劳累了一天的农民吃过晚饭便早早地躺下休息了。农闲时节,人们常聚在一起拉家常,什么谁家的母猪下崽了,谁家的儿子娶了漂亮的媳妇,谁家的媳妇偷汉子了,谁到生产队地里偷苞米被抓住了……陈芝麻烂谷子,有时因为传瞎话传到对方耳朵里,对方于是找到说瞎话人质问,甚至大打出手,闹得满屯子沸沸扬扬不亦乐乎。

村子里唯一的热闹是每两个月才能来一次的电影。在屯子中间的小学校里支两个木头杆子,挂上银幕,没有电用的是发电机,一边看电影,一边听发电机咕嘟咕嘟叫唤。站在雪地里冻得直跺脚也不肯离开,甚至跟着放电影的前村后村撵着看。

冬天的夜寂寞而漫长,为了打发时间,人们便会邀请村里那几个会讲古(说书)的,轮番给大家讲古。我家西屋住着姓聂的人家,他家两间半房,我家和王家两间半房。三家共用一间厨房,厨房在中间。聂家有两铺大炕,大炕上常常坐满了人,连地上的凳子上也坐满了人。人们一边嗑着瓜子,一边听书。为了使屋子更亮些,聂家在煤油灯外面加上玻璃罩,挂在梁驼上,过一段时间用针挑挑灯花。大人中多数人会吸烟,或叼烟袋或叼自制的`卷烟(喇叭形),屋子里充满了旱烟味,烟雾缭绕呛得人直咳嗽,不得不开屋门放一放烟。

说书人中印象最深的是老高头,当时有50多岁,在生产队当队长,人称高官。我听他讲过《小五义》、《施公传》、《封神榜》、《包公传》、《瓦岗寨》等,高官本人没念过书,他会讲的书都是从县城的书馆里听来的。年轻那会儿他每年冬天都用马车拉柴火进城去卖,卖完柴就把马车寄放到大车店,自己跑到书馆听书去了。高官记性好,过耳不忘。多长的书只要听一遍,就记在心里了。加之本人的再创作,讲起来绘声绘色,有板有眼。他口中的英雄人物几乎是无所不能,能上天入地,令人称奇。记得他讲到某英雄前往几千里之外的某地去,他这样描述道:“只见他站在十字路口,在脚下画一个十字,然后闭上眼睛,口中念念有词,就听见耳边风声呼呼作响,不多一时,风声停了,睁眼一看,到了。”在描述某人武功高超时讲:“此人一抬脚已升入半空,脚踏祥云,手搭凉棚向下张望。然后飞身而下在地上一跺脚人以隐身地下,从地下远走了……”在描述某人昼行夜宿,来到一家小店吃饭,描述店家做饭速度快时他讲到:“店小二不敢怠慢,只见他脚凑火,手和面,胳膊肘子叮当倒大蒜,不多一时,饭菜做好。”

由于高官书讲得好,人又没架子,受到屯里人的尊重,有时谁家做好吃的,就早早把他请去,吃过晚饭,自然是留下给人家说书。叫上七大姑八大姨左邻右舍一讲就是大半夜,直讲得大人孩子睁不开眼睛,火炕上响起了此起彼伏的鼾声,方才止住。

屯子里还有个老于头,也会说书。因为念过几年私塾,变成了屯里的秀才,每年春节都给人写对联。老于头单身,性格孤傲,请他说书比登天还难,有时轮番去人请也无济于事。为了听书,有的人家只好好酒好菜招待,他先是假意推辞一番,才肯赏光。

老于头说书毛病多,没有洋烟卷不讲,没有茶水不讲,说书时不安静不讲。一次正讲到火头上,忽然停了下来,人们都愣住了,不知是什么原因。只见老头气得胡子一抖一抖的,半晌说不出话来,于是,东家试探地问:“大哥,您怎么不讲了,小弟哪做的不到,请言明,有话好好说,别生气啊!”过了好一会老头才平静下来说明原因,原来他说书时有人没有看他的脸。

尽管老于头毛病多,但是书说得还是不错的。毕竟屯里会说书的人少,人们也不愿得罪他。

此外,屯里会说书的还有刘叔,刘叔小学毕业,是屯里的文化人,在屯里的小卖部当营业员,我听他说过《西游记》。刘叔口才好,讲得出神入化,我特别爱听他讲。讲到关键处,刘叔常常连说带比划,大家连连叫好。

此外,会说书的就是父亲了,父亲初中肄业,是屯里文化最高的人,是民办教师。他也常被人请去说书。我听他讲过《官场斗》、《三国演义》、《聊斋》等。父亲为人谦和,与屯里人关系好,又是老师,人们就格外尊重他。父亲说书能说得听书人如醉如痴。

如今,人们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屯里的说书人也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我介绍的几位说书人除刘叔还健在外其他几位也先后作古了。但不知怎的,我常常想起他们,想起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想起那长长的火炕上演绎的古今中外的精彩故事。其实好故事每天都在上演,只不过形式不同罢了。多想再坐到火炕上听一段书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