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名人名言

李白被贬写的诗句汇聚50条资料简介_李白被贬写的诗句汇聚50条经典语录_李白被贬写的诗句汇聚50条名言摘抄

日期:2022年11月27日 分类:名人名言

李白被贬写的诗句 李白被流放夜郎的诗句 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流放夜郎,是半路赦回,还是已实到其地,是一直没有弄清的问题。下面请看小编带来的李白被流放夜郎的诗句的详细分析吧

李白被流放夜郎的诗句

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流放夜郎,是半路赦回,还是已实到其地,是一直没有弄清的问题。下面请看小编带来的李白被流放夜郎的诗句的详细分析吧!

李白被流放夜郎的诗句

李白<<送别>>诗云:“水色南天远,舟行若在虚。迁人发佳兴,吾子访闲居。日落看归鸟,潭澄羡跃鱼。圣朝思贾谊,应降紫泥书。”“迁人”李白,已经有了“闲居”,而且在那里送客人,盼“圣朝”的赦书,可知诗人一定是在某一流放地的,而李白一生就只流放过这一次,他不是在夜郎,又能在哪里呢?

李白<<南流夜郎寄内>>诗道:“夜郎天外怨离居,明月楼中音信疏。北雁春归看欲尽,南来不得豫章书。”这是李白在盼望安陆妻子许氏的来信。“离居”和盼“豫章书”,都足以说明李白已经不是在途中流走了,已经有了一个固定的地址了。这首诗的标题中的“南流夜郎”和诗句中的“夜郎天外”说明这个固定的地点,只能是夜郎。

李白的<<流夜郎闻酺不预>>中写道:“北阙圣人歌太康,南冠君子窜遐荒。汉酺闻奏钧天乐,愿得风吹到夜郎。”有专家认为这是李白“在途中的想象之辞”,那是站不住脚的。首先,李白如果是在流放途中,那么,“闻酺不预”也必定有一个确切的地点,为什么不“愿得风吹”到此地,而偏要吹到尚未到达的“夜郎”去呢?李白当然知道,“酺”这个东西,可不是能够久放的。其次,一些专家、学者和大学教科书的意见,李白可是“乾元元年(即758年)秋八月”才开始流放的, 而皇上“赐民酺五日”的事,查<<唐书>>可知是在至德二年二月李璘失败之后的十二月,也就是在757年的.十二月。照旧说,李白根本就还没有动身呢, 又怎么会在途中?由这点也可以看出旧说是如何的前后矛盾。

李白<<放后遇恩不沾>>诗中写道:“独弃长沙国,三年未许回。何时入宣室,更问洛阳才?”诗中所说的“恩”,专家学者们均认为是指<<新唐书.肃宗纪>> 所载:“乾元元年(758)十月甲辰,大赦。”那么,由这首诗可知, 这次大赦并没有赦李白。“独弃”、“未许回”就是证明。按旧说,这时李白刚流放两个月,正在路上奔波,怎么可以用“长沙国”为喻呢?因为“长沙国”是贾谊被贬之后固定的栖身之所,只可比居住的流放地,不能比流走的路上。古人用典可是极为讲究的。这也可以反证,李白当时身在流放地夜郎。

而李白<<赠别郑判官>>诗里有“二年吟泽畔,憔悴几时还?”而<<江上赠窦长史>>诗里有“万里南迁夜郎国,三年归及长风沙”的句子,<<忆秋浦桃花旧游时窜夜郎>>诗中有“三载夜郎还,于兹炼金骨”的句子。这些诗句说明,李白“二年”在盼“几时回”,到“三年”便从夜郎还而“归及长风沙”了。这些诗句说得明明白白,这些数字完全不是在用典。因为屈原流放,和“两年”是沾不上边的,其余两例就更不存在用典的问题了。

以上所引李白诗表明,李白从“盼豫章书”、“盼紫泥书”到“思汉酺”、再到“思沾恩”,又到“二年”盼“几时回”,最后到“三年归”,脉络极为清晰,确定无疑地证明李白流放到了夜郎,而且在夜郎住了三年左右。

李白晚年被判流放夜郎的原因

公元758年,一名57岁的男子从浔阳出发,怀着万分不甘又无奈的心情前往夜郎。这名男子被后人誉为诗仙,他就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那一年,李白病体初愈。因为此前他参加永王东巡,在公元757年被判流放夜郎。李白究竟到没到过夜郎(今贵州辖内),至今仍有争议,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流放夜郎意味着,诗人李白的仕途从此打上句号。公元762年,也就是1253年前的12月,官场失意的一代诗仙在安徽当涂县去世,终年61岁。据说《临终歌》就是他在病榻上所写。《论语·子张》载:“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满腹经纶的李白也希望走上仕途,却又从未参加过科举。直到他将近不惑之年时,才通过“公举”被召入翰林院,因不能见容于权贵,两入翰林却都没呆多久,便弃官离京,最终却又卷入永王与唐肃宗的帝位之争中。

时至今日,对于李白这位伟大的诗人,包括其身世和籍贯在内,仍有诸多的谜底待解,国人对李白的研究也从未停止。日前,第十七届中国李白研究会年会暨李白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工人出版社也出版了《李白家世及生平探秘》一书。记者采访了相关研究人员,为读者讲述一代诗仙李白在从政路上到底遭遇了什么。诗仙李白的坎坷仕途在安徽省当涂县太白镇青山西麓的太白行政村谷家自然村西,有一处远近闻名的旅游景点:李白墓园。园内有牌坊、太白碑林、眺青阁、太白祠,李白墓、青莲书院、十咏亭、盆景园等景点,年接待游客30万人。2022年5月25日,李白墓作为唐代古墓葬,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然而,李白在公元762年去世时,其墓地位于龙山,小的让人觉得寒酸。以至于诗人项斯(字子迁,晚唐著名诗人)路过当涂时写下了这样的诗:“夜郎归未老,醉死此江边。葬缺官家礼,诗残乐府篇。游魂应到蜀,小碣岂旌贤?身没犹何罪,遗坟野火燃”。55年后,李白之墓才移到龙山对面的`大青山。晚唐诗人范传正说:“(李白)旧坟高三尺,日益摧圮。力且不及,知如之何?”

李白老年的落魄,恰与其仕途不顺、在帝位之争中站错队而被发配夜郎有关。工人出版社新近出版了《李白家世及生平探秘》一书,作者杨采华先生介绍说,李白发配夜郎被赦免后,投奔其在当涂任县令的族叔李阳冰。当时连年天灾兵祸,百姓生活困苦,县令李冰阳也无法援助李白一家五六口人。“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这是另一个伟大的诗人白居易对李白悲惨命运的叹息!

后人熟知的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李白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是浪漫、潇洒、不羁的代表。李白24岁时,他便离开故乡(四川江油)而踏上远游的征途,称做“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云游期间,李白结识了孟浩然等友人,留下了不少令人叫绝的诗作。但是,令人费解的是,才华横溢的李白从未参加科举考试。是李白怕自己考不上?还是李白不想走上仕途?

杨采华是汉诗学会理事,著有《屈原及其辞赋新解》等书,《李白家世及生平探秘》是其新著。对于李白为何没有通过科举走上仕途,杨采华的研究结果是:李白的“黑户”身份断了他的科考之路。

对于李白的出生地,有人认为是西域碎叶城(位于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也有人说在唐剑南道绵州(巴西郡)昌隆(后避玄宗讳改为昌明),其家世、家族皆不详。杨采华举例说,李白在《赠张相镐》中说:“本家(家本)陇西人,先为汉边将。”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说:“白本家金陵,世为右姓,遭沮渠蒙逊之乱奔流咸秦,因官寓家。”《新唐书》说李白是山东人。范传正却在李白碑碣上说:“公名白,字太白,其先陇西成纪人,绝嗣之家,难求牒谱……。”

李白的籍贯不能确定,又无牒谱资料可查,他家潜居广汉不能冒籍也不能附籍。杨采华表示:“用今天的话说,李白一家人是‘黑户口’。在开元、天宝年间,没有户籍的人是不能参与科考、不能从军的。”唐玄宗曾颁布《禁客许附贯敕》说:“诸州贡举,皆于本贯籍分明者,然后依列,不得于所附贯便求申送。如有此色(这类问题),所由州县,即便催科,不得递相容许。”这道皇帝诏书既杜绝了地方上许多附籍贯的考生,还扼断了地方官员徇私枉法之道。可这诏书也有不足之处,它将李白这样有才华而没有籍贯或籍贯不明的有志青年拒之科考大门之外。于是,李白纵有生花之笔,经天纬地之才,也不能进入科考大门博取功名。

李白晚年为什么被判流放夜郎

公元758年,一名57岁的男子从浔阳出发,怀着万分不甘又无奈的心情前往夜郎。这名男子被后人誉为诗仙,他就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那一年,李白病体初愈。因为此前他参加永王东巡,在公元757年被判流放夜郎。李白究竟到没到过夜郎(今贵州辖内),至今仍有争议,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流放夜郎意味着,诗人李白的仕途从此打上句号。公元762年,也就是1253年前的12月,官场失意的一代诗仙在安徽当涂县去世,终年61岁。据说《临终歌》就是他在病榻上所写。《论语·子张》载:“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满腹经纶的.李白也希望走上仕途,却又从未参加过科举。直到他将近不惑之年时,才通过“公举”被召入翰林院,因不能见容于权贵,两入翰林却都没呆多久,便弃官离京,最终却又卷入永王与唐肃宗的帝位之争中。

时至今日,对于李白这位伟大的诗人,包括其身世和籍贯在内,仍有诸多的谜底待解,国人对李白的研究也从未停止。日前,第十七届中国李白研究会年会暨李白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工人出版社也出版了《李白家世及生平探秘》一书。记者采访了相关研究人员,为读者讲述一代诗仙李白在从政路上到底遭遇了什么。诗仙李白的坎坷仕途在安徽省当涂县太白镇青山西麓的太白行政村谷家自然村西,有一处远近闻名的旅游景点:李白墓园。园内有牌坊、太白碑林、眺青阁、太白祠,李白墓、青莲书院、十咏亭、盆景园等景点,年接待游客30万人。2022年5月25日,李白墓作为唐代古墓葬,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然而,李白在公元762年去世时,其墓地位于龙山,小的让人觉得寒酸。以至于诗人项斯(字子迁,晚唐著名诗人)路过当涂时写下了这样的诗:“夜郎归未老,醉死此江边。葬缺官家礼,诗残乐府篇。游魂应到蜀,小碣岂旌贤?身没犹何罪,遗坟野火燃”。55年后,李白之墓才移到龙山对面的大青山。晚唐诗人范传正说:“(李白)旧坟高三尺,日益摧圮。力且不及,知如之何?”

李白老年的落魄,恰与其仕途不顺、在帝位之争中站错队而被发配夜郎有关。工人出版社新近出版了《李白家世及生平探秘》一书,作者杨采华先生介绍说,李白发配夜郎被赦免后,投奔其在当涂任县令的族叔李阳冰。当时连年天灾兵祸,百姓生活困苦,县令李冰阳也无法援助李白一家五六口人。“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这是另一个伟大的诗人白居易对李白悲惨命运的叹息!

后人熟知的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李白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是浪漫、潇洒、不羁的代表。李白24岁时,他便离开故乡(四川江油)而踏上远游的征途,称做“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云游期间,李白结识了孟浩然等友人,留下了不少令人叫绝的诗作。但是,令人费解的是,才华横溢的李白从未参加科举考试。是李白怕自己考不上?还是李白不想走上仕途?

杨采华是汉诗学会理事,著有《屈原及其辞赋新解》等书,《李白家世及生平探秘》是其新著。对于李白为何没有通过科举走上仕途,杨采华的研究结果是:李白的“黑户”身份断了他的科考之路。

对于李白的出生地,有人认为是西域碎叶城(位于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也有人说在唐剑南道绵州(巴西郡)昌隆(后避玄宗讳改为昌明),其家世、家族皆不详。杨采华举例说,李白在《赠张相镐》中说:“本家(家本)陇西人,先为汉边将。”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说:“白本家金陵,世为右姓,遭沮渠蒙逊之乱奔流咸秦,因官寓家。”《新唐书》说李白是山东人。范传正却在李白碑碣上说:“公名白,字太白,其先陇西成纪人,绝嗣之家,难求牒谱……。”

李白的籍贯不能确定,又无牒谱资料可查,他家潜居广汉不能冒籍也不能附籍。杨采华表示:“用今天的话说,李白一家人是‘黑户口’。在开元、天宝年间,没有户籍的人是不能参与科考、不能从军的。”唐玄宗曾颁布《禁客许附贯敕》说:“诸州贡举,皆于本贯籍分明者,然后依列,不得于所附贯便求申送。如有此色(这类问题),所由州县,即便催科,不得递相容许。”这道皇帝诏书既杜绝了地方上许多附籍贯的考生,还扼断了地方官员徇私枉法之道。可这诏书也有不足之处,它将李白这样有才华而没有籍贯或籍贯不明的有志青年拒之科考大门之外。于是,李白纵有生花之笔,经天纬地之才,也不能进入科考大门博取功名。

李白《流夜郎赠辛判官》译文及鉴赏

《流夜郎赠辛判官》

唐代:李白

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

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

夫子红颜我少年,章台走马著金鞭。

文章献纳麒麟殿,歌舞淹留玳瑁筵。

与君自谓长如此,宁知草动风尘起。

函谷忽惊胡马来,秦宫桃李向明开。

我愁远谪夜郎去,何日金鸡放赦回?

《流夜郎赠辛判官》译文

往昔我们在长安醉眠花柳,与王公贵胄们同杯喝酒。

豪士面前,气岸凛然,什么时候风流肯落他人之后。

当时夫子清晨红颜,我也当少年之时,在章华台走马挥金鞭。

在麒麟殿献纳文章,听歌看舞淹留在豪华﹑珍贵的玳瑁宴席。

原以为咱们就这样长久过下去了,那知道草动风尘起,那安禄山小子反了。

函谷关忽报胡马杀来,皇上身边的人一个个得以提拔,如同秦宫向阳的桃李开得格外绚丽。

我现在却远谪到夜郎去,愁死我了,何日朝廷金鸡大赦,让我回来?

《流夜郎赠辛判官》注释

侯:《汉书·元后传》:河平二年,上悉封舅谭为平阿侯,商成都侯,立红阳侯,根曲阳侯,逢时高平侯,五人同日封,故世谓之五侯。

七贵:潘岳《西征赋》:窥七贵于汉庭。李善注七姓谓吕、霍、上官、赵、丁、傅、王也。

唐人多以汉暗喻本朝之事,故五侯七贵借指当时与李白结交的达官显贵。

气岸,犹意气。

章台,汉时长安城有章台街,是当时长安妓院集中之处,后人以章台代指妓院赌场等场所。《汉书·张敞传》:“时罢朝会,过走马章台街,使御吏驱,自以便面拊马。”颜师古注谓其不欲见人,以扇自障面。后世以“章台走马”指冶游之事。

汉代宫殿名,《汉书·佞幸传·董贤》:“后上置酒 麒麟殿 , 贤 父子亲属宴饮。”

淹留,停留。淹,滞留。

玳瑁筵:筵,席也。玳瑁筵为诗中常用语,盖华靡之席,黑白交织,有似玳瑁纹,故云。

金鸡放赦:金鸡,古代颁布赦诏时所用的仪仗。后用作大赦之典。

《流夜郎赠辛判官》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乾元元年(758年),李白在这年春天,终因参加永王李磷幕府事而获罪,被流放到夜郎(今贵州省桐梓县一带),此诗大概是诗人刚被流放时所作。或许这位辛判官在与诗人对饮时,反复安慰诗人,于是诗人慷慨高歌,尽情向他倾诉郁悒之情。

《流夜郎赠辛判官》赏析

前面八句描绘了诗人春风得意时的生活景象。开头两句写诗人醉眠花柳,与当朝权贵们开怀畅饮。显示出诗人当时的生活之奢华。后面四句则表现出诗人当时的心态。那时候,诗人风华正茂,豪气干云。手握金鞭,走马章台,流连琼筵,出入宫掖,睥睨权豪。花红酒绿时纵情喝酒,歌舞声中尽情享受。随后两句凸显出皇帝对诗人的宠信,诗人能够在宫殿中为皇帝呈献文章,在酒席上流连忘返。表现出诗人在朝廷上的地位之高。

中间两句是转折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诗人原本以为这种同赴侯门、走马章台、献赋金宫、醉卧酒筵的.得意生活会永远持续下去,谁知好景不长,平地风雷,安史之乱爆发了。“函谷忽惊胡马来”,即指安史叛军攻陷潼关,占领东西两京。一个“忽”字表现出这次战乱的出乎意料,忽然之间,平静的生活就这样被打乱了,诗人再也无法过以前那种无忧无虑的生活了。

最后四句是对诗人战乱爆发后的生活的描述。敌人已经占领函谷关了,许多昔日同僚因兵兴之际,被朝廷越次擢用,好像桃花李花在阳光下盛开。此句或为诗人对当朝统治者的谴责,诗人眼见国家罹难,生民涂炭,欲为国效力而不可得,故而生发哀怨之情。最终诗人独自远谪夜郎,漂泊天涯。只能期待能够等到朝廷大赦天下的时候,使诗人能够有机会重新回归朝廷,为国家尽一份力。最后两句含蓄的表达了诗人希望辛判官能够施以援手,使诗人能够早日回归的心情。

此诗回忆昔日在长安的得意生活,对长流夜郎充满哀怨之情,通过今昔对比,写出他此时此刻企盼赦还的心情。诗中今昔处境的强烈对比,自然有博取辛判官同情之心,也暗含有期待援引之意。由于李白此诗直露肺腑,对当年得意生活颇有炫耀之意,不无庸俗之态,所以历来不少读者认为它非李白所作,即使肯定其豪迈气象,也显得极为勉强。不过穷苦潦倒之时,落魄失意之后,人们都不免会对当年春风得意的生活充满眷念,尤其在一个陷入困境、进人晚年依靠回忆来支撑自己的的诗人身上,这种眷念更会牢牢地占据他的心灵。

诗中使读者看到了诗人凡俗的一面,对失去繁华与功名的痛苦。只是诗人凡俗的这一面并没有主导诗人的精神生活。在更多的痛苦与不称意中,诗人是将自己的精神放飞在大自然中,放飞在睥睨一切的狂放与飘逸中。

《流夜郎赠辛判官》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