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英语警句

诗人和和尚的诗句汇编200句

日期:2022年01月02日 分类:英语警句

元稹和僧人有关的诗

引导语:元稹作为唐代有名的信仰佛教的文学家,很早就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他的作品中有很多与僧人、道友、寺院有关,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元稹的这些诗。

元稹的赞僧诗

在元稹撰写的佛教题材的诗歌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赞诵高僧德行,或描写由俗入道的事迹。也有描写寻僧不遇的诗歌。如《智度师二首》即是描述智度师由战将投归佛门的事迹。诗云:

四十年前马上飞,功名藏尽拥禅衣。

石榴园下擒生处,独自闲行独自归。

三陷思明三突围,铁衣抛尽衲禅衣。

天津桥上无人识,闲凭栏干望落晖。

在诗歌中,元稹讲说了智度禅师在四十年之前曾经是一个驰骋沙场的战将。后来由于感悟世事沧桑,变化无常,放弃了功名利禄,投身佛门学佛修道。没有刀光剑影的厮杀,却多了一份闲适心情。想想过去曾与史思明厮杀突围,一切都是过眼云烟。当铁衣抛却穿上衲衣之后,自己才真正感觉到一种远离尘嚣的轻松。

关于描写由俗入道相关的还有《志坚师》云:

嵩山老僧披破衲,七十八年三十腊。

灵武朝天辽海征,宇宙曾行三四匝。

初因怏怏剃却头,便绕嵩山寂师塔。

淮西未返半年前,已见淮西阵云合。

这首诗歌是描写志坚师在出家三十年以前曾是一个南征北战的将军。在历经世事变迁之后,他才由衷地感觉到人世的无常变化,由此产生对佛门的向往,并在经过嵩山拜祭圆寂的禅师之塔后,终于入迹空门之中。

元稹在诗歌中还讲述了一些注重说法修定的高僧。他在《定僧》中说:

落魄闲行不著家,遍寻春寺赏年华。

野僧偶向花前定,满树狂风满树花。

诗人由于官场失意,为了消遣苦闷的心境,在这大好的春天来到寺院中欣赏春光灿烂的春景。在这荒郊野外的寺院中,见到一位高僧安坐在盛开的花丛边静心禅坐。满树春花与高僧相映成趣,令诗人很羡慕这种情景。

诗人还在《寄昙、嵩、寂三上人》诗歌中,以诙谐的语气说,上人们经常向人讲说对治烦恼痛苦的方法,却又偏偏将人生的死苦经常讲述给我们听。现在这些上人不是向人讲述痛苦之事,而是告诉人们不生不灭的道理,这使人没有对死苦等人生产生各种痛苦的恐惧,因而心中更为放松;也不用操心如何对治,因而心中更为清闲。诗云:

长学对治思苦处,偏将死苦教人间。

今因为说无生死,无可对治心更闲。

元稹还在《卢头陀诗》中介绍了一位坚持苦行的卢头陀高操的道行。诗云:

卢师深话出家由,剃尽心花始剃头。

马哭青山别车匿,鹊飞螺髻见罗睺。

还来旧日经过处,似隔前身梦寐游。

为向八龙兄弟说,他生缘会此生休。

这首诗歌是诗人拜望卢头陀之后所作,在拜会中,卢头陀向诗人讲述了自己出家的缘由。头陀告诉诗人,出家关键在于降伏自己的妄心,当你不受世俗之心的牵缠之时,你就能够舍弃一般人恋恋不舍的俗尘生活,身出家心也出家。经过多年之后,诗人故地重游,昔人已去,自己仿佛在梦中游玩,因而,诗人说“他生缘会此生休”。

诗人元稹还写有一些悼念高僧的诗歌。他的《寻西明寺僧不在二首》即是其中的`代表作。诗云:

其一

春来日日到西林,飞锡经行不可寻。

莲池旧是无波水,莫逐狂风起浪心

其二

碧涧去年会,与师三两人。

今来见题壁,师已是前身。

芰叶迎僧夏,杨花度俗春。

空将数行泪,洒遍塔中尘。

诗人在第一首诗歌中说,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自己每天都到西明寺,可是物是人非,往昔高僧手持锡杖和经行、诵经的身影早已不见。寺院中的莲池中过去是一平如镜的无波之水,我们现在来到这里,也不要追逐狂风起波浪之心。言外之意是让人保持一颗平静的心态。

后面一首诗歌,则是诗人为怀念高僧而作,诗中的师父,诗人并没有说明是何人,但我们从诗歌的内容中可以感知,诗人对这位高僧怀有很深的感情。

诗人去年还曾见到高僧,并还与其对谈。而今年来到这个西明寺,只见到高僧所题在墙壁上的诗句。禅师已经离开人世。诗人还点明了来到西明寺的时间是杨花落尽、菱角叶长满池塘的初夏季节。诗人睹物思人,泪如雨下,更加怀念这位高僧。

赞颂道友诗

元稹不仅写了很多赞颂高僧的诗歌,而且对于那些潜心佛教信仰的居士也倍加敬佩。他曾写有很多赞颂道友潜心修行,以及抒发道友之间深情厚谊的诗歌。如其《悟禅三首寄胡果》三首:

近闻胡隐士,潜认得心王。

不恨百年促,翻悲万劫长。

有修终有限,无事亦无殃。

慎莫通方便,应机不顿忘。

诗歌中的胡隐士(胡果)是元稹共同学佛的好友,他虽然是居士,但却能够身在俗世心不染尘。诗歌赞颂胡果习禅得到了一定的觉悟。而且他的觉悟之处在于他不怨恨人生百年的短促,反而是因人不能得到解脱,而万劫在六道中轮回感到悲哀。诗人在诗歌中称赞胡隐士是一位看破人生的真正觉者,他不会因为人生的苦短而抱怨,而是经常为在六道中受苦的众生而悲哀,希望这些众生都能够远离苦海,同登觉岸。

百年都几日,何事苦嚣然。

晚岁倦为学,闲心易到禅。

病宜多宴坐,贫似少攀缘。

自笑无名字,因名自在天。

《悟禅三首寄胡果之二》是诗人元稹自己晚年对人生和修行的体验,他体悟到闲静自在的修禅生活是人生的理想境界。他将这种体验告诉道友胡果,以共同探讨佛法与人生。诗人认为人生短暂,没有必要为太多的事斤斤计较。人到了晚年就会厌倦世间的很多学问,只有闲下心来才会达到禅境。诗人认为,当人生病的时候,应当安心宴坐,贫穷之时还应当少攀缘。诗人将自己的体会告诉胡果,认为这样就能够过得安然自在了。

近见新章句,因知见在心。

春游晋祠水,晴上霍山岑。

问法僧当偈,还丹客赠金。

莫惊头欲白,禅观老弥深。

诗人讲述了自己阅读经典的有关章节时,常常会在内心中生起种种个人知见和疑惑。诗人还能够以一种闲适的心境来游山观水,以体会禅悟的境界。诗人还写到向僧人求法之时,僧人通常会说些偈语来为他解答,让他从偈语中领悟到问题的答案。诗人还告诉胡果,不要担心这么多年修学,自己黑发已经悄悄地变白,而仍然学无所成,真正的修禅观心到年纪大了反而更容易成功。

元稹在《赠乐天》诗中描写了与白居易的深厚友谊,表达了自己闲适的生活情景,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看破世事,心无外物的心境。诗云:

等闲相见消长日,也有闲时更学琴。

不是眼前无外物,不关心事不经心。

寺院风景诗

元稹还写了很多游历寺院,描写寺院景致的诗歌。他的《古寺》诗便是其中之一。诗云:

古寺春馀日半斜,竹风萧爽胜人家。

花时不到有花院,意在寻僧不在花。

诗歌中描写了古寺春末一天傍晚时分的景致,此时夕阳即将落山,寺院旁边的竹林在春风的吹拂下凉爽宜人。虽然没有百花盛开的繁荣景象,但依然有花院存在,还会给我们带来赏花的机会。此时,诗人笔锋一转,虽然古寺中有这么多令人留恋的景象,但这并不是自己的目的,自己此行的目的是在寻访高僧并不是太在意花草。

元稹还在《度门寺》一诗中,赞颂了度门寺环境幽雅、殿宇庄严、法务昌隆、梵音袅袅的令人向往的人间仙境。诗云:

北祖三禅地,西山万树松。

门临溪一带,桥映竹千重。

翦凿基阶正,包藏景气浓。

诸岩分院宇,双岭抱垣墉。

舍利开层塔,香炉占小峰。

道场居士置,经藏大师封。

太子知栽植,神王守要冲。

由旬排讲座,丈六写真容。

佛语迦陵说,僧行猛虎从。

修罗抬日拒,楼至拔霜锋。

画井垂枯朽,穿池救噞喁。

蕉非难败坏,槿喻暂丰茸。

宝界留遗事,金棺灭去踪。

钵传烘玛瑙,石长翠芙蓉。

影帐纱全落,绳床土半壅。

荒林迷醉象,危壁亚盘龙。

行色怜初月,归程待晓钟。

心源虽了了,尘世苦憧憧。

宿荫高声忏,斋粮并力舂。

他生再来此,还愿总相逢。

除了上面所介绍的几类不同内容的诗歌之外,元稹还写有表现护生理念的诗歌。如他的《修龟山鱼池示众僧》中云:

劝尔诸僧好护持,不须垂钓引青丝。

云山莫厌看经坐,便是浮生得道时。

元稹在诗中劝寺院僧人看护好放生池,不让外人前来钓这些被放生的鱼儿。诗人说,不要对坐在山间边看经边看护放生池感到厌烦,这样做其实就是最好的修行,说不定还是自己得道的时候。

元稹作为唐代有名的信仰佛教的文学家,很早就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为官之后,他不仅频繁参访寺院、与高僧往来问道,而且还以诗歌作为弘法工具,在诗歌中描述自己的修行体验,阐释佛教义理,赞颂高僧的盛德,与道友交流修道方法。由此可见,佛教思想成为他中晚年之后重要的精神支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