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优美句子

吐槽大会的经典语录锦集3篇

日期:2022年12月29日 分类:优美句子

无需活得那么累,你并没有那么多观众的人生哲理

01.

晚上和老朋友叙旧,谈到我们初中时候班级的趣事。

我问她:你还记得不记得有一次数学课,我裤子穿反了却不自知,老师喊我上黑板做题,很多同学都在下面指指点点地笑,连同数学老师发现后也没控制住笑起来了。

她好一会才回我:有吗?不记得了哎,我只知道数学老师就喜欢喊你上黑板做题,哈哈。

明明下课后她跑到我的位置上嘲笑了我好一会,怎么会忘记呢,于是我又找班里另一个同学问他记不记得这件事,他说也不知道。

这件事我记得清清楚楚,偶尔还会想起当初的窘迫,曾经有一段时间自己很是在意,却不曾想到根本没人记得。

朋友说,很多时候我们很在意自身,一点点的不好都会在自己心里留下很大的疙瘩,甚至影响到正常的生活,总以为别人会怎样想我们,其实别人根本没有当做一回事。

顿时觉得她说的很对,我们不用活得那么累,自己并没有那么多观众,除了暗恋你的人,并没有谁总是关注你。

02.

罗素说,幸福的获得,在极大程度上却是由于消除了对自我的过分关注。过度关注自我容易陷入空虚,任何需求的满足都会带来新的需求。

有个朋友非常喜欢发朋友圈,吃个饭看个剧逛个街都要发条动态昭告天下,我们从来不用和她聊天就知道她每天做了哪几件事,偶尔无聊时看看她的动态也很是有趣。

后来她突然不发了,一个星期没见到她的动态我很是疑惑,便私聊她问了一句,原来是被别人的评论所伤。

朋友圈里有个人在下面给她评论,意思是她发的太频繁了,看着有点烦,她立马陷入难过之中:我从来没有想到这一点,原来所有人都已经讨厌我了,很多人没说出来,也一定是这样认为的。

我安慰她:大家都很忙的,哪里有时间去讨厌你啊,你分享生活是自己的权利,别人爱看不看,你不要想那么多,你不发,我都觉得不习惯了呢?

有一个词叫聚光灯效应,意思是指,有时我们总不经意地把自己的问题放到无限大,当我们出丑时总以为人家会注意到,其实人家或许当时会注意到,但事后马上就忘了。

没有人会像你自己那样关注自己,“聚光灯效应”只存在你的头脑中,而非真实情况的反映。

上学时,考试成绩是外人评价我们的标准,考好了四处溜达不怕别人询问,考的差了,待在房间里不出来,害怕别人询问。

其实很多人的询问只是随口一提,并没那么在意,成年人的生活里,糟心的事情太多,你的考试成绩根本引起不了他的注意力。

03.

过度关注自己,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他时时想给别人留下好印象,因为别人的好评而开心,又因为别人不好的言论心情立马跌入谷底。

穿一件衣服明明很好看,只是最下面线开了,外出时时注意别人的眼光,生怕别人看见,其实根本没人看,即使破了一个大洞,这个社会都会很平和地接受。

虽然自己不喜欢夸张的装扮,却对那些造型大胆的人怀有深深的敬意:他们勇敢做自己,不在乎别人眼光,只取悦自己。

《奇葩说》中我最喜欢姜思达,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才华和长相,还有他独特的个性,每一期他的造型都很吸引眼球,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有人觉得夸张,他依然坚持自己的风格。

他去《吐槽大会》的一期穿的露背装,被在场的人狠狠吐槽了一把,他一笑而过,并没有当做一回事。

04.

现如今网络时代,是一个人人发声的时代,你只要出来发声,有人喜欢你,自然有人讨厌你,各种评价并不是自己能够控制的。

白岩松说,我用嘴活着,也自然活在别人的嘴里。今天为你点赞,明天为你点杀,落差大到可以发电,你无处可躲。

既然无处可躲,就放任自流,尽量不去看那些让自己心烦的言论,况且我们只是普通人,既没有聚光灯也没有粉丝。

05.

过多关注他人对我们的看法,使我们把自己短暂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破坏殆尽。

几乎所有人都在花费时间努力成为一个别的什么人,比如一个标准的人,一个其他所有人都认同的人。

他们保持健康脸色和优雅的谈吐,出门的时候穿上别人喜欢的衣服,挂上别人喜欢的'微笑,战战兢兢地保持警惕,不肯泄漏自己,以免显得像个神经病。

这样的标准人,其实只是为别人而活,殊不知得到认同后,丢了自己的同时,也被别人遗忘到了角落。

很多烦恼其实并不存在,你越想它它就越存在、对自己影响越大。

有人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让观众在接下来的一分钟内千万不要想猴子,一分钟后,让刚才没有想猴子的人举手,发现只有个把人举手,几乎所有人都想了猴子。

明明说好了不要去想,但还是忍不住想了,你的抗拒和排斥的念头,就是你所关注的牵绊。

大多数人都有个通病,因自我关注而生,一切从我出发,以自我为中心。

减少过度关注自己,就需要走出去见更大的世界,你看见了更精彩的事物,那些小小的烦恼就会抛之脑后,就像那句话所说:你要走出去看一看,否则你会以为身边的一切就是整个世界。

苏格拉底说:我唯一知道的事,就是我一无所知。

当你在一个枯井里的时候,你只能听见自己的回音,你也只会去关注自己的回音,而当你站在高山之巅的时候,你发觉自己只是一粒尘埃,你根本想不起来关注自身。

当你神经地忘记自身时,你会发觉自己整个人都精神了。

END

没那么多人在意你美文

前几天,我和几个朋友一起聊青春期最大的困扰,说起一个问题,就是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走在校园里,后面传来几句窃窃私语和一阵笑声,就会想:“他们是不是在说我?”和朋友一起唱歌,一句破音引起哄堂大笑,之后便如坐针毡,害怕再拿起话筒。

上大学时,我和朋友一起报一个舞蹈班。由于是中途报名,上课时才发现,其他学员已经练得很好了。对于身体僵硬的我来说,一个简单的动作都要学很久,别人却轻轻松松地放出双腿打直、身体贴地的“大招”。老师在课上偶尔给我开小灶,我却感到窘迫——后面正在进行放松练习的女孩们会不会觉得我拖延了教学进度?我笨拙的动作会不会成为她们的笑谈?

我坚信自己在别人看来是十分差劲的,去了几次便就此作罢。没想到有一天偶然遇到曾经的老师,聊起放弃练舞的原因,她却惊呼:“你怎么会这么想?练舞时,每个人都十分专注地看着镜子里的自己,纠正自己的动作。哪怕做得再好的人,也想让自己的表现更加完美,哪有心思顾得上别人?”

这样的答案确实是当时的我未曾想到的`。你在路上摔了一跤,惹得路人大笑,尴尬之余,会认为全天下的人都在看自己出丑。若换位思考,你可曾把别人摔跤的一幕牢牢刻在心里,或对别人的一句破音耿耿于怀?这些只是生活中的小插曲,现实中还有那么多事情需要我们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哪还有心思记得这些?所以,不如放轻松一些,抛开那些多余的想法,以从容的姿态面对未来。

你并没有那么值得被喜欢美文

二八年华,青春正好,95后或00后的你们,出生于一个比较富裕的时代,相比前人,视野要开阔,思维要活跃,所以普遍比较自信。然而,也正是因为从小物质条件优越,大部分人经历的挫折较少,成长过程相比前人称得上顺风顺水,阅历自然也要少一些,所以在思考问题时,易浮于表面、宥于片面。

于是,很多人在受到表扬时,以为自己当之无愧,甚至自我感觉足够优秀了,值得众人注目和喜欢;遭受批评时,因为过于自信,所以难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还定要争个输赢。如此,不仅不容易取得他人的信任,而且不利于自己今后的成长,人生之路可能越走越窄。

自信且向往优秀的你,要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面对别人的赞美时,别沉湎其中,因为它们可能是谎言;面对他人的批评时,也别沮丧,而要以坦诚的'态度,虚心接受,因为它们一般是逆耳之忠言。在做不到这些之前,自我感觉良好的你,并没有那么值得人赞扬。

人生之路曲折而漫长,唯有戒骄戒躁、谦虚明智,且行且努力,积累足够多的令自己优秀的资本,你才真正值得人喜歡。

世上并没有那么多的感同身受散文随笔

他说,大妹子在吗,陪我聊聊吧。

她说,老莫,你有没有时间可以跟我说说话。

他们说,我也不知道要找谁,就莫名其妙地想到你。

她们说,好像就你能听我唠叨。

二十三点似乎是个特别的点,这个时间点上,这一天还没结束,第二天还未到来,所以还没来得及消化掉今天的所经所感,还没来得及好好睡上一觉,忘记一些什么,想通一些什么。

或许,心事在怀的人总是很难入眠。即便事情不多,放在心里也像放了块石子,硌得心里难受。有时候一个人或许可以熬过来,有时候,却需要找个人好好倾诉。我想,这就是为什么每接近二十三点,总有朋友找我聊天的原因。

一接近二十三点,总有那么一些朋友会跟我讲一些故事。他们并不在意我是否能听懂,不在意我是否能提出实用建议,她们也并不在意我是否能给予温柔安慰。

因为她们知道,我从来不会温言软语,也从不会安慰别人。他们知道,我的分析大都是一针见血,我的言语大都是字字扎心。

我从不会轻轻安慰说“很痛吧?不痛不痛。”,不会往人伤口上撒盐说“就这点伤也能痛?”,我只会稍用点力按住那人的伤口,说上一句:“是这儿痛?”

被我按住伤口的人也从不生气,因为他们都不是来找安慰的。也因为他们都知道,在这世界上,本就没有那么多的感同身受。

你难过得要死了,可能别人听起来就感觉你在无病呻吟。

所以很多时候,不论是对于人还是事,我从不主观评价什么,也从不主观地下一些所谓的定论。因为我深知一个道理:你不是当事人,所以永远没资格对当事人的痛苦云淡风轻地下定论说这才多大点事,即便你打从心底觉得那些事情那些痛苦不算什么。

因为你只是个旁观者而非局中人,所以总会下意识地细化掉当事人在其中的主观情绪和感触。客观分析和判断,局中人大多是难以做到的。如果做得到,那为何还会想不开,为何还需要旁人来开解呢?

至于开解别人的人,不必云淡风轻地说一些无关痛痒的话。你自以为是地对人说上一句“这不算什么”,“多大点事”,“赶紧忘掉就好了”,很有可能就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如果这不算什么,那她跟你哭诉一晚上又算什么?如果这只是多大点事,那她为此伤心难过半月又算什么?如果能够赶紧忘掉,谁还会找你倾诉?

无意看到一句话:你对痛苦难过的人说的:“生活很美好啊”在有些时候就相当于一个身体健康的人对哮喘病人说的那句:“这里空气很充足啊。”

有时候,有的人之所以总能摆出一副冠冕堂皇的样子,只是因为刀子没扎在他身上,他不疼,所以才总能言笑晏晏。说风凉话的人也好,看热闹的.人也好,总是目睹一切而不作为的人也好,只因为他们都是局外人,所以无法理解当事者的心之所感。

就像有朋友向你求建议,你连对方的问题都没询问过就说,这简单,小事一桩。

你尚且不知对方内心的无助,怎能轻巧地给出所谓的帮助性建议。

很多时候,大家所处的环境不一样,敏感点不一样,心态不一样,思想与感受便会不一样。

就比如她在电话里哭泣的时候,你这边正播放着的喜剧频道里的节目正精彩。他在电话里沉默不语的时候,身边的闹市正喧嚣。

就比如你走过一棵树,树上有个果子,果子掉下来在你脚边砸开了花,你嫌弃地避开,走远回头却见那个果子被另一个人小心翼翼捡起揣进兜里。你迎上一个女孩,那人衣裳华美,妆容精致,却突然莫名其妙地蹲在大街上哭得没了任何形象。

对于这一切你只觉得莫名其妙。因为你不知道那个果子在掉落之前被寄托了什么,你不知道那个女孩在哭之前都经历了什么,你不会想要去知道那些,你当时唯一做的,只是避开果子残骸,只是随众看看热闹,或者不咸不淡说上一句:“哭得真丑”。仅此而已。

你不能理解捡果子的人,你无法得知那个将果子捡起的人当时是种什么心情,你也无法理解那个在大街上哭泣的人当时心态如何。很多时候,很多事情,任凭你如何想要去探寻,也是无果的。

你可以无限接近真相,但不可否认的是,你永远无法感同身受。

这世上其实并没有那么多的感同身受。很多时候,我们只有尽可能地去理解,实在理解不了,做好倾听的工作也是好的。

世上并没有那么多的感同身受,很多时候,你所以为的,并不是他人所以为的。很多时候,你所经历的,并不是他人能够想象的。也有很多时候,你所理解的,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的。

我们无法与他人感同身受,我们有着不同的遭遇与心态,我们生活在不同的世界,我们无法对别人的纠结与痛苦做出他们希望做出的回应。可是不要紧,我们做好倾听的工作,做好该做、能做的就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