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优美句子

在《论语》中,人与自然和谐的语句,并简单介绍一下

日期:2019年09月28日 分类:优美句子

1、原文: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意思是,孔子钓鱼但不用网捕鱼,射鸟但不攻击归巢的宿鸟。这句话反映了孔子对大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不过度索取的生活态度。

2、原文: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

意思是,鸟儿看到他们的神色飞了起来,盘旋一阵又落了下来。孔子说:“这山冈上的鸟儿,真懂得时宜啊!真懂得时宜啊!”子路向它们拱拱手,它们叫了,几声飞走了。这段话,反映了孔子爱护自然生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

3、原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这段话较长,意思是孔子与四名弟子在一起谈论自己的理想。轮点曾点(曾参之父)时,他说:“暮春时节,已经穿上了春天的衣服,我约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小孩子,一起到沂水河里沐浴,在祭雨坛旁吹着春风,然后一路唱着歌回家。孔子感慨地说:“我的理想与曾点一样。”这段话反映了孔子把享受自然作为最高享受的生活态度。

还有几句,如:我岂匏瓜,系而不食;棠棣之华......但都是以景抒情,不是真正反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关系的。

色斯举矣,翔而后集。

可叫“翔集”公司,意寓飞翔的集体,或财富飞来集合之意,亦与“祥吉”谐音。

论语中关于和的句子并附带解释

1、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学而第一》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2、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论语·述而第七》译文:孔子与别人一起唱歌,如果唱得好,一定要请他再唱一遍,然后和他一起唱. 3、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第十三》译文: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4、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论语·季氏第十六》译文:财物分配公平合理,就没有贫穷;上下和睦,就不必担心人少;社会安定,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

5、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论语·子张第十九》译文:君子可以由一句话表现他的智能,也可以由一句话表现出他的不明智,所以说话不可以不谨慎。

哇哇!我急需论语的句子,要N多!快快快~

【原文】1·1 子曰(1):“学(2)而时习(3)之,不亦说(4)乎?有朋(5)自远方来,不亦乐(6)乎?人不知(7),而不愠(8),不亦君子(9)乎?”【注释】(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

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

“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

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5)有朋:一本作“友朋”。

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6)乐:与说有所区别。

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

缺少宾语。

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

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音yùn,恼怒,怨恨。

(9)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

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原文】1·2 有子(1)曰:“其为人也孝弟(2),而好犯上者(3),鲜(4)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5)。

君子务本(6),本立而道生(7)。

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8)?”【注释】(1)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比孔子小13岁,一说小33岁。

后一说较为可信。

在《论语》书中,记载的孔子学生,一般都称字,只有曾参和有若称“子”。

因此,许多人认为《论语》即由曾参和有若所著述。

(2)孝弟:孝,奴隶社会时期所认为的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弟,读音和意义与“悌”(音tì)相同,即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

孝、弟是孔子和儒家特别提倡的两个基本道德规范。

旧注说: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弟。

(3)犯上:犯,冒犯、干犯。

上,指在上位的人。

(4)鲜:音xiǎn,少的意思。

《论语》书中的“鲜”字,都是如此用法。

(5)未之有也:此为“未有之也”的倒装句型。

古代汉语的句法有一条规律,否定句的宾语若为代词,一般置于动词之前。

(6)务本:务,专心、致力于。

本,根本。

(7)道:在中国古代思想里,道有多种含义。

此处的道,指孔子提倡的仁道,即以仁为核心的整个道德思想体系及其在实际生活的体现。

简单讲,就是治国做人的基本原则。

(8)为仁之本: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又是伦理道德准则。

为仁之本,即以孝悌作为仁的根本。

还有一种解释,认为古代的“仁”就是“人”字,为仁之本即做人的根本。

【译文】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

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

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原文】1·3 子曰:巧言令色(1),鲜(2)仁矣。

”【注释】(1)巧言令色:朱熹注曰:“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以说人。

”巧和令都是美好的意思。

但此处应释为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

(2)鲜:少的意思。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原文】1·4 曾子(1)曰:“吾日三省(2)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3)乎?与朋友交而不信(4)乎?传不习乎?”【注释】(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音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年,鲁国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

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

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2)三省:省(音xǐng),检查、察看。

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三次检查;二是从三个方面检查;三是多次检查。

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

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4)信:旧注曰:信者,诚也。

以诚实之谓信。

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

(5)传不习:传,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

老师传授给自己的。

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原文】1·5 子曰:“道(1)千乘之国(2),敬事(3)而言,节用而爱人(4),使民以时(5)。

”【注解】(1)道:一本作“导”,作动词用。

这里是治理的意思。

(2)千乘之国:乘,音shèng,意为辆。

这里指古代军队的基层单位。

每乘拥有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车上甲士3人,车下步卒72人,后勤人员25人,共计100人。

千乘之国,指拥有1000辆战车的国家,即诸侯国。

春秋时代,战争频仍,所以国家的强弱都用车辆的数目来计算。

在孔子时代,千乘之国已经不是大国。

(3)敬事:敬字一般用于表示个人的态度,尤...

...应及时了解他人,知道他人好恶,这样才能和谐相处的句子:—,—。

...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忠恕是孔子待人的基本原则。

忠,即对人尽心竭力;恕,即待人仁爱宽厚。

我们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应推己及人。

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有将心比心,多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友好的善待他人,那对方又怎会对你恶言相待呢。

他只会笑脸相迎,以礼相会。

这样互相体谅的相处,岂不美哉?“诚”与“信”的诚实交往。

在论语中有句话,“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其实,不管是对于朋友,还是对于其他人,言而有信都应该是我们做人的准则。

从小我们便被教育,应该说到做到,只有做个诚实守信的人,才会得到他人的信任。

而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便是信任。

只有这样,人和人之间才会真诚相待。

不要做个不守信的人,久而久之,你就会发现朋友对你都退避三舍,与你交流也会言不及义。

应如何的抉择,我相信你定已明了。

“和而不同”的适中交往。

适中并不代表没有原则的折中主义,而是有原则的平等主义。

首先,应“适”,便是适度。

“朋友数,斯疏矣”。

与朋友的交往也是门学问。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私人空间,在这个空间中,他们不希望被打扰。

若是你一而再再而三地粘着他,即使是朋友,也会被烦到。

故适中,即我们要在交往中找到平衡点。

距离产生美,给予彼此各自的私人空间,又保持着亲密的联系。

这样的交往会让人感到舒适而不是压力。

“以直报怨”的正直交往。

古人常说,以德报怨,而论语中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我们应该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别人冒犯你,不是一味的原谅他,放低姿态的去讨好他,这只会让别人觉得你好欺负,自然而然的把自己放在高你一等的位置上。

我们所要做的,是用道理来开解他,用正直来感化他。

这样平等的相处,才是正确的相处。

“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我们只有正确处理与他人关系,才会得到尊重。

...

论语中爰自己句子

《论语》五十个句子赏析: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不是很愉快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的人不是君子吗”? 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翻译: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满足,居处不求舒适,勤勉做事而说话谨慎,到有贤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 3、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翻译:子贡说:“贫穷而不谄媚,富有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贫穷而乐于道,有钱却谦虚好礼的好。

” 子贡说:“《诗经》说:‘既像雕刻骨器,又像雕刻象牙;既像雕琢玉,又像雕刻石一样下功夫,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孔子曰:“子贡啊,现在可以和你讨论《诗经》了,提起学过的知识,你就知道将来要学的知识,并有所发挥。

” 4、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翻译:人没有对将来的考虑,就必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愁。

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不逾矩。

”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各种知识,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耳闻的东西能融会贯通,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越礼的准则”。

6、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翻译:聪明智慧的人喜爱水,有仁德的人喜爱山。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只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茫然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

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翻译:看见贤德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自己内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行为。

9、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

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 翻译:孔子说:“礼乐之道如果不能推行,我就乘竹筏漂浮到海外去。

跟从我的人,就只有仲由了吧?”子路听了很高兴。

孔子又说:“仲由好勇超过了我,这就没有什么可取的了。

” 10、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翻译:君子总是心胸平坦宽广,小人经常忧愁悲伤。

11、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翻译:交朋友,一定要言而有信。

12、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 翻译:孔子说:“质朴多于文彩就会显得粗野,文彩多于质朴就会流于浮华。

文彩与质朴搭配适中,才能成为君子。

” 1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对于任何事情了解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14、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翻译:孔子说:“把所学的东西默默地记下来,不断学习而不厌烦,教导别人而不感到疲倦,这些我做得怎么样呢?” 15、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翻译: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自己百思不解时,不要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时,不要启发他。

举出一个问题他不能因此而推举出其他三个问题,那就不要再教他了。

” 16、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翻译:君子和睦相处而不盲从附和,小人同流合污而不能和谐相处。

1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值得我为师学习的人;我选择其中好的并且向他学习,看到其中不好的就改正过来。

18、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 翻译:孔子说:“仁德难道离我们很远吗?我需要仁德,那仁德就来了。

” 1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翻译:君子胸怀宽广坦荡,小人永远局促忧愁。

20、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翻译:曾子说:“知识分子不能没有宽阔的胸怀和刚强的毅力,因为他担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而且道路遥远。

以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不是很重大吗?对这一理想的追求到死才可以停止,不是道路遥远吗?” 2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翻译:完善自身的修养,既像雕琢玉器,又像雕刻石头,都是需要下功夫的。

2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说:“时光的流逝就像这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淌。

” 23、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翻译:孔子说:“天气寒冷了,然后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后才凋落的。

” 24、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 翻译:颜渊问仁是什么。

孔子说:“克制自己的欲望,使自己的言行都符合礼就是仁。

一天做到克制自己而言行符合礼的规...

论语十则的句子可以怎么分类? 请快点 谢谢

1.我们的眼睛,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

2.你宽容一点,其实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

3.关爱别人,就是仁慈;了解别人,就是智慧。

4.做一个勇敢的人,用生命的力量去化解那些遗憾。

5.没有遗憾约束的勇敢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灾害。

6.勇敢有时候表现为一种理性制约下内心的自信与镇定。

7.小人之骄,骄傲的是他外在的气;而君子之骄,骄傲的是内心的风骨。

8.孔子不是提倡以德报怨的,他给的分寸就是以直报怨。

9.距离和独立是一种对人格的尊重,这种尊重即使在最亲近人的中间,也应该保有。

10.少指责.少抱怨,少后悔,就能成功。

11.就在此际,从自我修养做起,做一个真君子。

12.小人就是没有大眼界,抢占眼前小便宜的人。

君子的力量永远是行动的力量,而不是语言的力量。

13.结交那些快乐的,能够享受生命的,安平乐道的朋友。

14.你与其跟他人斗,不如跟自己斗,想办法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

15.我们不缺宏大理想,但是缺乏到达的那条切实的路。

16.成功的职业,不一定就是你心中的理想。

17.表面看来毫无价值的东西,会给人心一个淡定的起点。

18.理想之道就是给我们一点储备心灵快乐的资源。

19.三十而立,就是建立心灵的自信。

20.物质的东西越多,人就越容易迷惑。

21.知天命就是内心有一种定力去应对外界。

22.耳顺,就是悲天悯人,就是理解与包容。

23.只有建立内心的价值系统,才能把压力变成生命的张力。

——摘自心得>>

要一句《论语》中的名句,带赏析和感悟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译文】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在上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

不喜好触犯在上者,而喜好悖逆争斗的人是没有的。

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赏析】 这里所提的孝悌是仁的根本。

在春秋时代,周天子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其余庶子则分封为诸侯,诸侯以下也是如此。

整个社会政治结构的基础是封建的宗法血缘关系,而孝、悌说正反映了当时宗法制社会的道德要求。

我要找关于文明礼仪的句子

“不学礼,无以立。

” ———《论语.季氏》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孟子.离娄下》 礼尚往来。

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礼记.曲礼上》 举止是映照每个人自身形象的镜子。

———歌德:《亲和力》 文明的最重要任务之一,是使人在他纯粹的物质生活中也受形式的支配,使人在美的王国能够达到的范围内成为审美的人。

———席勒:《审美教育书简》 礼貌是一个人自己的真实思想中进行选择的艺术。

———阿.史蒂文斯:《德.斯蒂尔夫人》 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讲礼貌不会失去什么,却能得到一切。

———玛.沃.蒙塔古:《书信集》 礼节是所有规范中最微小却最稳定的规范。

———拉罗什福科:《道德箴言录》 礼貌是博爱的花朵。

不讲礼貌的人谈不上有博爱思想。

———茹贝尔:《名言集》 使一个人伟大,并不在于富裕和门第,而在于可贵的行为和高尚的品性。

———奥维:《名人名言录》 礼仪不良有两种:第一种是忸怩羞怯;第二种是行为不检点和轻慢;要避免这两种情形,就只有好好地遵守下面这条规则,就是,不要看不起自己,也不要看不起别人。

———约翰.洛克:《教育漫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