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优美句子

儿时零食的回忆经典语录精选70句

日期:2023年03月26日 分类:优美句子

儿时的零食经典散文

每次带儿子去超市,零食区是他必去的地方。货架上玲琅满目的零食着实让他为难,拿起这个又瞅那个,拿了那个又放不下这个,可是在我“只能挑三样”的条件下,他只得留下自己最贪恋的三种。虽然挑选时费劲了心思,可是一旦付款,没等我发觉零食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入了他的小肚子,前面千挑万选的真爱之物瞬间就化为乌有。这些零食被下肚后几乎不会在他脑海里留下丝毫记忆。

和他相比,我对我们儿时的“零食”记忆尤为深刻。那些不仅仅是我们心心念念渴盼的零食,也是我们童年最真切,最质朴的生活片段,现在更是我回忆童年最刻骨铭心的记忆!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当时的农村生活条件比较艰苦,方圆几里才有一家商店,称之为“合作社”。周围十几个村子的人们都在合作社买东西,合作社里大部分都是日用百货,鲜有零食,记忆中最深刻的就是一两分钱的水果糖,还有一些散称的饼干,麻花,面包等,其他的就没什么印象了。即使是这些也得用钱去买,然而那会的家家户户生活都很窘迫,并没有多余闲钱让我们买零食。记得当时只有每过一个多月去外婆家才有机会光顾商店买一些“好吃的”。到了外婆家,外婆会把上次买的食物拿出来给我们吃,把当天买的又锁到柜子里等待下次去再吃。因此去外婆家就成了我们最盼望的事。

家里偶尔会买点水果(主要是苹果),都会锁到柜子里,或者装在篮子里吊在半空小孩子够不到的地方。儿时的我们可能都对家里的衣柜和吊在半空的篮子有一种别样的情怀,因为它们里面装着我们儿时的渴盼。别家的调皮孩子会趁父母不在家想方设法偷吃,我们姐弟三人从来不敢这样,也许由于我们胆小,也许是我们懂事,也可能由于我的父母有一种无形的威严。所以即使他们把东西放在我们能够到的地方我们也不会擅自偷吃。

小学时,校门口也会有一些卖小食品的人,米花糖,拉丝糖,还有一个附近村子的果农,卖一些不太好的桃子,都是一两分钱一个。不过买主都是“有钱”人家的孩子,或者是偷父母钱的'孩子。有一次我看到我大弟买了一个桃子在吃,气的我正要走过去责备他偷父母的钱,可还没等我开口,他把吃了一半的桃子递给我,说:“我今天捡了两分钱”。我接过桃也就没再批评他。钱到底是他偷父母的,还是他捡的就不得而知了。

我们也常常“偷”零食。村子里经常会来一些走村串巷小贩,我们的作案对象是一些卖西红柿,红薯的小贩,因为这些东西可以直接吃。我们一群小孩尾随在小贩的架子车周围,趁他们不注意,偷偷的拿一个塞进衣服里,一群人互相打着掩护,让所有小孩都偷到后就立刻撤走,找一个麦草垛,靠在边上幸福的享受战果。我们自以为是的觉得自己做的天衣无缝,现在想想,那会的我们真聪明啊!那会的人们可真是善良啊,几乎从没有揭露过我们自以为是的聪明!

除了这些,自制零食是我们最乐此不疲的事。还未成熟的青柿子,把它们摘下来,埋到水稻田里,做上记号,过上三五天再挖出来,柿子就没那么涩,吃起来有点甜甜的味道,对当时的我们来说,简直就是美味呢。还有就是烧豆角,玉米,或者小麦,总之能烧熟吃的,我们都不会手下留情。捡点干树枝干树叶,或者直接从农户家门前拿些麦草,找个空地一群人围在一起,生一堆火,把能烧的东西丢在火里,过一会,用树枝再把它们拨出来,不管生熟,几个人抢着囫囵吞枣地吃。吃完个个变成花脸猫,脸上手上满是黑灰。

我把这些经历告诉儿子时,他每每会感叹:“妈妈你们那会好可怜啊!”。是啊,也许在现在孩子眼里我们那会是艰苦的,可怜的。可儿时的我们并没有觉得可怜,相反,我们是快乐的,充实的,健康的。我们一群一群的,整天无忧无虑的在田间地头,前街后院,玩耍嬉闹。一村的孩子几乎都是姐妹兄弟,彼此照顾,彼此陪伴。所以我们从没觉得自己可怜!我们在寻找零食的过程中享受着我们美好的童年!

当然还有好多“好吃”的零食和美好的记忆,都封存在我的脑海里,偶尔会在自己的世界里反刍回忆,享受回忆!

儿时的记忆经典散文

初生牛犊不畏虎,这对于我来说,真的是恰如其分。我九岁下放,我是有名的假小子,在我十二岁那一年的夏天。我做了一件有趣的,令人胆战心惊的傻事,现在想起来还后怕。被我妈妈饱打了顿,耳朵都差一点揪掉。还被我奶奶臭骂了一顿,就连最喜欢我的爸爸和爷爷也骂我活该。为什么呢!捉蛇。哈哈哈!

那时,只要听说什么东西可以卖钱,不管危险不危险,困难不困难,我都会去做。其实,每一分钱我都交给爸爸妈妈了。现在想起来,真的好笑。不知道为什么,那时,我特别喜欢钱,其实为的是贴补家用。

有一次,我们一群孩子在山上挖药材。我的一个小伙伴小安,他比我大两岁,力气比我大,也很本份,老老实实地。砍柴都是他帮我捆好。所所以,我每天都是跟着他跑。他那天收入最高。挖了几斤丹参,还捉了一条蛇。光那条蛇,就卖了七块多钱。我羡慕的不得了。心想,如果我看见蛇,我也一定要捉回来卖钱。心中有这个想法了,我就特别注意打听。哪些蛇是有毒的,哪些蛇是无毒的。

一天,我问小安;“你捉蛇,怕不怕哦!”他说;“怕么得呢,捉的是没得毒的蛇,咬到了也不怕,不得肿。”那时只知道蛇咬到就会肿,不知道还会得死人。哈哈哈!我又问小安;“哪些蛇有毒,哪些蛇没得毒呢!”他说;“菜花蛇没得毒,黄古蛇没得毒,乌蛇边也没得毒。这三种蛇,黄古蛇最好捉,它最懒,不怎么动。但是劲大,不容易抓住。菜花蛇也好捉,比黄古蛇溜得快些,但是劲小些。只有抓住了,就跑不脱。只有乌蛇边溜得快,最灵活,但是捉到手了,就根本没法跑,它没劲儿。”他是说者无心,我是听者有意。我又问他;“捉到了就不怕它头转过来咬你啊,”小安得意的说;“我抓住它的七寸了,它的头那门转得过来。再说抓住了用力一抖,蛇的骨节就散了,它就使不出劲了。”啊!原来是这样哦!

我记在心里,天天想着哪条倒霉的蛇,你快撞到我手里来吧!我一定要把你抓住。这一天终于来了!那一天,也是和小安在一起,因为那天天气非常闷热,快到中午了。我们也准备回家吃中午饭了。突然,我看见了一条蛇,有一条大黄瓜那么大,浑身淡绿色的花纹,我惊喜的不得了。小安走在我后面,他也看见了。他说;“你别动,我来捉。”我说;“不行,我先看见,是我的。”他说;“你别吵好不好,不要把他惊跑了。捉住卖了,分一半给你。”哈哈哈,老虎还在山上,我们两个就在抢皮了。

那条蛇似乎也听到了动静,正在慢慢的往草丛中溜去。小安一掌把我推开,连忙跑过去。看到那蛇头溜出来,小安扑过去,身手非常敏捷,一下就抓住了蛇的脖子,使劲的甩了两下子。那蛇真的就没劲儿了。那条蛇好长,具体有好长,现在也说不清楚了。小安要我扯开蛇皮袋口,他把蛇放进去,把袋口用一根野藤捆住了,我们才长长的吐了一口气。

然后,我们两个把挖的药材藏起来了。就高高兴兴的到供销社卖蛇去。哈哈,收获不小,这条蛇卖了九块多钱。小安给了我四块五毛钱,他得了四块八毛钱。我们两个高高兴兴的回家了。我把钱给我妈了,我妈也没问,因为每次我卖药材的钱都是给她。已经习以为常了,只是我爸随便问了一句,全部上交了,怎么不买个棒棒糖吃哈呢?我说;“我只要买一双凉鞋。”我爸答应给我买,我也就没说话了。下午照样上山去了。

过了几天,我也是和小安,还有巧儿,我们一起在山上。我一个人在竹林边边上看见一遍牛夕,我就在那里慢慢的扯。那个牛夕丛中一条蛇,好漂亮,翠绿色的.花纹。我以为是菜花蛇,喜出望外。小安在那边,今天我一个人一定要捉住这条蛇。那条蛇还没有发现我,当时既兴奋,也有点害怕。我把那天小安捉蛇的经过,像放电影一样,仔仔细细的回忆了一遍。然后我就动手了,用一根树枝打了一下旁边的草。那条蛇就慢慢溜出来了,我一下就抓住了蛇的脖子。我吓得要死,提起来使劲的,不停的甩。一边甩一边叫,我捉到蛇啦!我捉到蛇啦!四面八方都是大山回音。我抓蛇的右手一直不停的甩,怕停下来蛇就会咬我。小安,巧儿他们都跑过来了。大概有十多分钟了,我还在不停的甩。小安说;“你不要甩了,那蛇都被你甩死了。还卖的到么得钱呢!”我一听到,手一松,那蛇被我扔出去好远了。小安赶忙跑过去,那条蛇只有尾巴还一点点动。小安说;“你怎么这么大的胆子哦,这是一条青竹飙。几得大的毒,一咬到了手要肿起钵钵大。我都不敢抓,你还敢抓,真的不知死活。”他像个大人一样的骂我。我当时不知道是吓傻了,还是被他骂傻了。一声都没吭。

小安又拿来蛇皮袋,他说;“看还得不得活,这条蛇比菜花蛇贵好多。赶快卖去。”我吓得袋子也怕提得了。小安给我提着蛇,我们几个小伙伴一起,到供销社卖蛇去。结果人家打开袋子一看,说是我们这里只收活蛇,不要死蛇。我们几个都傻眼了,后来人家说这个蛇皮还值得两三块钱,把他剥下来吧!我说我不会剥得,刚好小安的哥哥上街来给队里买农药的,看到我们了,他才把蛇皮剥下来。卖了三块五毛钱。我花了两毛钱买了四个棒棒糖,我们一个人一个。

那天傍晚,我爸妈收工回家。我也刚刚回来,我妈一下揪住我的耳朵,就用那个竹枝条抽打我。一边打,一边骂,你这么大的胆子,你还敢捉蛇呀,老子今天把你打死,莫让你蛇把你咬死了。那个竹枝条打人啦,真的很痛。我又没法跑,我妈一只手又还揪着我的耳朵。我妈边打边问,你下次还敢不敢捉蛇,我赶忙讨饶,我不敢了,再也不敢了。我奶奶才把我拉开,手指头指在我脸上骂;你太不像话了,你是一个女伢儿撒,哪门比男伢儿还不如些。哪个女伢儿有你这么大的胆子。一下被蛇咬到了,你就死定了呢!

现在回想起来,真的既好笑又后怕。我捉蛇的结果就是一顿饱打。可能大家都没有我这样的经历吧!如果谁有,不妨也说出来大家分享哦!

儿时的中秋经典散文

塞上的九月真好,最热的天气已经过去,中秋月圆、云淡月清、温和爽飒。

在这风和景明的季节里,我常常想起老家的中秋节来。八月十五 是老家人对中秋节的统称,因为农家人记事的时间都以农历为主,除此之外,就再没有其他叫法。虽然很直白,但却承载着家乡人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期盼与向往。

农家小院的房前屋后都有成片的树荫,当月上树梢,月光散向院落的时候,整个院落静谧极了,树梢下面斑驳陆离的月影如月亮娘娘散向人间的碎银一般,将这农家小院妆扮得神秘而洁净、温情而浪漫,再无喧嚣和杂乱。庭院中央的桌子上,父亲燃起了炉香,母亲刚从锅里烙出的月饼及水果之类也被一一敬献于月光之下,这此地,如没有院外一两声蛙鸣传来,还真不分天上人间呢!

月饼是母亲烙制的,刚出锅散发出新鲜而浓郁的麦香味儿,如母亲的味道熟悉而好闻极了。离家多年后的今天,我一直在想,那该是家的味道才对呀!

在我的记忆里,老家人过八月十五的心是非常虔诚的,烙制的月饼得用当年自家新产的麦面,得家人亲自烙制,而且必须得献在皎洁的月光下才算了结一年的心事。如果这天没有月光,这个节日的敬献活动就得向后顺延,直到月亮赏脸为至。敬献的物品除了月饼之外,还有粗粮制品和自家水果及其他农作物。因为,敬献过月亮的食品中既饱含着月亮娘娘对敬献者来年的祝福,也深含着农家人对一年来上天赐予风调雨顺、丰收年景等福报的感激。所以,敬献过月亮的食品是要分给家人每个成员还有鸡狗等家畜来享用,以保来年五谷丰登、风调雨顺。

儿时的八月十五,在我的心中很早就占据着很大的空间,不仅很神秘,而且还能吃到母亲做的月饼和平时很少有的水果。这一天,所有的敬献活动都是在大人的操持下完成的,除制作月饼之外,村子里还要唱大戏。所以,这一天,大人们都赋闲在家,整个村子里到处人来人往,节日的气氛很随意的飘荡在村子上空。平时不走动的亲戚在这一天也要相互登门送去祝福。不仅如此,村子里将要过门的姑娘们在这一天都会收到男方家里送来的礼品,两家新亲戚同座一席大话未来的美好生活。既将要做媳妇的姑娘们,在这一天就会一改往日的羞涩,妆扮一新,如同主妇一般开始上锅煮饭,大显身手,预示着她们即将步入主妇的行列。我也是在这一天,真切地看到村子里的姑娘们如月亮娘娘赋予灵气一般,变得妩媚了很多、柔情了很多、清秀了很多、动人了很多。也有好多姐姐被邻村的小伙子们牵着手,在这一天喜滋滋地做了别人的新娘

少不更事的我,每逢此时,就缠着姐姐让她保证永远不被别人牵手,永远不离开我。姐姐被我不懂事的胡搅蛮缠逗得笑翻了天,掐住我的鼻子嗔怪道:赶快长大挣钱,给你媳妇送礼去…姐姐无意的戏谑,竟让我心中涌起阵阵的不舍与酸楚。因为,我知道姐姐总是要离我而去的。

在我离家后的多年里,每逢这个节日,大街小巷、超市的'柜台上到处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月饼。虽然精致极了、炫目极了,可在我的眼中,竟没有一样能抵得上家乡月饼的甜美与醇香,不仅没有新鲜的麦香,更没有母亲和家的味道,也失去了月饼应有的寓意。给我的感觉是月是月、饼是饼,饼来自超市、月自在天边,超市的饼永远不能摆脱市侩的俗艳,而母亲烙制的饼始终饱含着农家人对明月的虔诚与美好生活的向往。远在天边的明月时时关注着人间的一切,可忙碌的人们有几人在这一刻想起了母亲的味道、新鲜的麦香、静谧的农家小院、还有院落里年迈的爹娘?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是古人对圆满生活的一种美好向往。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什么是圆满的,亲人天各一方的日子无处不在。在我们很小的时候,一家人因为生活聚集一处,当我们长大成人的时候,这个圆满就被生活所切割,如果不是这样,现实生活中就不会有每逢佳节倍思情这样精美的诗句来脍炙人口了。

其实,月亮是永不失去的,当我们看不到月光的时候,那只是被云层遮蔽了。人人都知道月亮的存在,可不一定时时能触及月光清辉的爱抚,可月的清辉不因为遮蔽而消失,就象儿时的八月十五一样,永远在我的心中,那里有母亲烙制的月饼、还有月影下农家小院及小院里年迈的爹娘既使因为忙碌而忘却,我想那只是暂时的。

儿时的蝉声散文

妹婿带了几瓶知了罐头送给我。久居都市的我不由想起儿时在乡下老家听蝉的日子。

在老家蝉又叫“知了”。记得小时候,每到炎炎夏日,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爷爷家房前屋后的小树林里“知了”声不知疲倦地响成一片:伏凉儿!伏凉儿!声音清脆,火爆,欢快,整齐,节奏鲜明,俨然是有人指挥的一台大合唱。爷爷说:这种叫“伏凉儿伏凉儿”的知了是淡绿色的,是知了当中叫得最好听的一种。爷爷还说:蝉,在老家有三种,一种是一进入麦收,就开始“咿咿”鸣叫的蝉,它个子很小,全身呈绛紫色的花纹,俗称“火知了”;再一种就是这种“伏天伏凉”的蝉,大致是夏至以后入伏开始鸣叫,立秋后就听不到其叫声了;另一种是最普遍的黑色的大知了,鸣叫声音很大,但很单调,就会哇哇的大喊。从进伏鸣叫到立秋后的一两个节气,直到寒冷声噤。古人说的秋蝉寒蝉,大致就是指的这种蝉吧。

把抓到的蝉拿在手中把玩,观察,是我儿时的乐趣之一。蝉的头部有一对灰褐色的眼睛。两个大大圆圆的眼是它的复眼。两只复眼中央有三个沙砾大小的红色单眼,成三角形排列。两眼之间,一对长长的触须,高高地弯曲地立分着,不停地摆动,有几分黑张飞的威武。尖尖的嘴巴旁生长着上下两对尖锐的“口器”,蜷曲着,有时给自己挠挠足或者刺入树枝吮吸树汁。灰白色的腹部与树枝的颜色相近,是一种保护色。看来任何物种都有它的生存之道。只是这保护色有时敌不过人类的眼睛。在那食物匮乏的年代里,蝉可是我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哩。

每天傍晚,家家都喜欢到小河边的树林里乘凉。爷爷也拿着一张芦席,带着一把蒲扇来到小河边。河面飘来阵阵荷香,小河里的荷叶荷花瓣上都落满了蝉,它们栖息在树林的枝头和荷花上放声鸣叫,此起彼伏,震耳欲聋。

儿时的我,最怕小虫子,可唯独不怕蝉。我就喜欢跟着哥哥姐姐们一起去抓蝉,挖“知了狗”。哥先准备好面团或嚼好泡好的麦子,用水漂滤,弄成面筋,有粘性,用塑料薄膜包好。准备好竹竿,在竹竿头上缠上面筋,我们就出发了。夏天的小树林一片郁郁葱葱,特别清凉,我们站在树下往树上一看,树枝上黑黑的一片。这时哥就轻轻的将竹竿靠近蝉,然后猛的把面筋往蝉身上一摁,蝉就被牢牢地沾在竹竿头上,挣扎着发出绝望的鸣叫声,这时哥就迅速将竹竿向下移。我立即跑过去捉住蝉,并把沾在蝉身上的面筋撕下来重新缠在竹竿头上。哥说,面筋要顺着一定方向缠上去才肯沾。缠好后哥再去粘另一个。蝉有时也很狡猾,竹竿还没到它们身边,它们就扑棱几下飞走了,可哥沾蝉很有经验,往往是百发百中。我和姐在树下抓“知了狗”。“知了狗”就是蝉在地下四年生活阶段的若虫,肉滚滚的,钻出洞来,就是蝉了。刚出洞的知了狗软软的,没有硬壳,我们每次都能粘一大布袋子知了和知了狗回来。从食用价值来说,除了“知了狗”外,就数叫伏凉儿的蝉了。它不但个大,肉也多。

大妈把我们粘回来的蝉双翅摘了,再用清水洗干净,多的时候就用油炸一下,特别是知了狗,炸出来又香,又脆,又酥!有时候,大妈舍不得油,就把蝉放在砧板上,用刀剁碎,黑白相间。放入锅中,掺上一些青菜或韭菜,用温火炒炒,放入盘中,那味道可真是鲜美极了。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这是农村里很特别的一道菜。它丰富了我的'童年生活,也增加了我对家乡的感情。

长大以后,对蝉的品味,慢慢从饮食对象中退出,而进入精神文化的领域了。《诗经卫风硕人》中说的“螓首蛾眉”是对美女的形容。为什么要用“螓首”来形容美女呢?因为螓是蝉中的一种,它“方头广额”,自然让我们的古人联想到美女富态广阔的额头了吧。

古人咏蝉的诗是不少的。诗人们借咏蝉抒发自己的情怀。虞世南“垂帏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声自高远,非是借秋风”借蝉表达了自己的情寄高远,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借蝉的悲鸣,表达了自己的不幸际遇。李商隐“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借蝉表达自己的清远高洁的情怀。但是,对于古人这些借蝉咏志的诗篇我则产生不了共鸣。

可是我却对白居易的《早蝉》产生了共鸣。白诗咏道:

一闻愁意结,再听乡心起。

渭上新蝉声,先听浑相似。

衡门有谁听?日暮槐花里。

诗人在听到“西陆蝉声唱”时,油然而生乡愁了。我亦是从对蝉的回忆中,想到了儿时在故乡的一段生活经历。说到蝉和蝉声,我也“乡心起”了。现在正是夏天,不知我故乡的亲人们有谁在听蝉鸣?可能听蝉之人的身影早已淹没在夕阳西下的槐花林里了。我儿时的小伙伴们,你们在故乡生活得还好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