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优美句子

似水年华乌镇经典句子聚集90句

日期:2023年04月18日 分类:优美句子

乌镇里的似水年华经典散文

江南的古镇何其之多,乌镇并不是其中最有名气的。虽身为江南六镇之一,但大多数人得知它,或许还是在那部太过唯美的《似水年华》中,我,也不例外。于是,迫不及待地想去乌镇,去缅怀一下那古老的浪漫,去领略一下那水做的风骨柔情。

而当我真正站在乌镇那斑驳的青石板上的时候,我才意识到,关于乌镇,自己忽略的太多、太多。

天有些阴,却正中我下怀,下些雨或许更好呢。远远望去,乌镇仿佛是挂在这繁华都市中的一祯水墨画。泼墨的技法,恰到好处地描摹出了水乡的精致风景,亦真亦幻,恬静悠然。

过了逢源双桥,便站在了小镇的街头。看着十里景塘的风景,依稀可见当年的景致。于是,便在潺潺的水流声中,打开这绵延数千年的画卷。

整个小镇依水而建,是名副其实的水做的乌镇。一条河缓缓地流过古镇,碧入波心的水,千百年来护佑着这里的人们。

这里的居民,是标准的“枕河而居”。“水阁”是乌镇的一大特色,即民居的`一部分延伸至河内,下面用木桩打在河床中。在这样的水阁中依窗而坐,三面窗户可观市、河风光,一边品茗,一边在氤氲的水雾中看窗外散淡的江南,大有一种不知今夕何夕的错觉呢。难怪茅盾在《大地山河》中,曾这样描述自己故乡的水阁:“午夜梦回,可以听得橹声皑乃,飘然而过……”

千年古镇,午夜梦回,枕河而眠,这是怎样的一种悠长韵味!

河中有几叶舟子正自在地飘荡,船娘缓慢地摆动着手中的桨橹,拨开层层涟漪,一圈圈地散开,漾去。

流动的河给了乌镇流动的生命,在这繁芜的人世间,它让乌镇拒绝了那些故作的矫情和世俗的诱惑,取之以满眼的古朴和安详,没有精神的负累,宠辱不惊。

乌镇的街道皆是用石板铺就,俯下身去抚摸这些石板,它们年代久远的印记,仿佛让我的内心一颤,千年的风尘便迎面而来。

走在古老的街道上,似乎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仍深深沉浸在旧日时光中。染坊里飘着手工印染的蓝印花布;槽坊的老窖里冒腾着醇香的酒气;财神庙前的戏台上,正上演着不知哪一出皮影戏;访卢阁的风水孕育了醉人的茶香,林家铺子还在诉说着上个世纪的忧伤。

某家的老奶奶,在她祖祖辈辈生活的屋中,用老织机织着粗土布。她坐在黑漆漆的屋子里,时光仿佛穿过了岁月。尘埃斜斜地落在她身上,苍白的发线诉说着流逝的时光。她就这样走过了一辈子、坐了一辈子,在这江南的小镇,生生死死,不曾分离。一切聚散离合在这里交集,换来一声叹息,然后悄然散去。乌镇让一切沉淀。忽一回头,荏苒千年。

街边时常会有悠长深远的古巷,十分狭窄幽暗,似乎还未从千年的梦中醒来。而我也不禁恍惚起来,好似看见一代文学巨匠在《子夜》里走过长长的巷陌,登上乌篷船,走向了寻求真理的道路。而他一刻也不曾忘记过故乡的小河、水阁、石板路,以及故乡人眼中那看惯了岁月的笑意。

《似水年华》选对了地方,除了乌镇,还有哪里可以承载英的清丽和文那俊朗的忧伤?

“寒树烟中,尽乌戍六朝旧地;夕阳帆外,是吴兴点点远山。”乌镇之美,在于它的坚持,尘世喧嚣,它却依然保持着生命最初的底色。

乌镇并不繁华,所以它得以褪去华丽的外衣,在只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里,沉溺于一种宁静和悠远。在这里,总不忍心说话,甚至也不知要说些什么。

佛说;不可说,一说便是错。那么就保持缄默吧。

对于乌镇,我只是一个匆匆的过客,终须离开。告别这唐代银杏、六朝遗胜、梁时古寺、清朝戏台……留下那寂寞的长巷,斑驳的油纸伞,屋后的流水,以及一条微醉的小船。

是的,我从乌镇走过,我不是个归人,是过客。有位诗人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乌镇,用我放火的瞳孔爱你。”可是,我的瞳孔已经被时空的交错所灼烧,我,该怎么办?

一道乌镇门,像做了一个梦。门里门外两重天。一边是固守着千年淡然的江南小镇,一边又是现代文明所渗透着的繁华都市。可岁月和尘俗,改变不了千年的沉淀与坚持。而似水年华,就在这样千年的时空交迭中,悠然远去了。

乌镇的似水年华散文

“人人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江南一直是优美的所在,是解不开的情节,是抛不掉的相思,是忘不了的前世缘。

如果没有黄磊和刘若英的那次造访,乌镇会更加安静醇美,但也幸亏那次惊鸿的回望,让更多人记住了乌镇的似水年华。

其实,在江南六大水乡中,乌镇一直是最安静的,她不为谁所动,任何时候去都那样气定神闲,乌镇也一直在等待,等待你去感悟似水流年,感悟家园亲情。

今天古镇的东大街西大街被规划为景点区,一进古镇你就会发现,时间仿佛在乌镇停止了。乌镇奇迹般的保留着清代江南的水乡建筑格局。一条河流穿街而过,两岸房屋排列,长廊蔽日,小桥相连。如同风景一般的生活着古镇,会让每一个到乌镇的人长长的沉默和惊讶。

经常有游客人问,乌镇为什么叫乌镇?三个乌镇人会告诉你三种不同的答案。有的说,是因为泥土肥沃色黛,鱼米之乡,不知饥馑;有的说,唐代一个姓乌的将军誓死保护乌镇,血流此地:还有一个会笑着用手指着乌镇的.老房子说,你自己看看呢……

原来,乌镇的老房子都是黑色的。和其他古镇一样,乌镇所有的房屋,都是临水而居,面水而居,跨水而居。可乌镇还独创了最美丽的小水阁,它们都是空架河流之上,宛如建在水中,形成沿河而架的小水阁。下部用木柱或石柱打入河床,上架大梁,再构建房屋。远远看去,象飘在水上的小船,又比小船宽敞,微风吹过,河水轻轻流过,仿佛这些小水阁也在缓缓飘摇,便是一副活着的水墨画了。正是乌镇的水阁,

让她有了一个最美的名字——最后的枕水人家。

转过财神湾,绕过逢源双桥,便是东大街的起点了。经过街头一个清代的香山堂药铺,就到了街道。街上很安静,整个镇子象睡着了一般,家家户户都是两层木楼,面河当街。巷子很瘦,房子也很小。江南气候多潮湿,一楼当然就不做卧室了,吱哑一声,哪家二楼的窗户开了,一个阿婆静静的看了你一眼,又关上了窗子。就这样走在老街里,言语便是多余的了。只是,你从来一眼看不到尽头,家家连排着的楼房,将街道逼仄得愈显曲折。细心的,就会悄悄打听一下,乌镇人会告诉你:“街道要是做成直直的,遇见弓箭的追杀,怎么逃命呢?”房子全是木头的,所以街道中间有一座“水龙会”,那就是当年的119了。看到这里,不觉宛尔,防火防盗乌镇都有了。

乌镇人总觉得很奇怪,老房子老街年轻人都不愿意住,都搬到新大街去了,有什么好玩的,你们应该去街道两边的大户人家房子看看,那里有百床馆,有木雕馆,民俗馆,钱币馆,里面才好玩呢。

可游客的想法和他们恰恰相反,大户人家的房子,庭院深深,宽大空洞,摆了再多的展品,也没有灵魂了,房子和人一样是要有灵魂的。所以,乌镇最美的,就是她破旧的民居,石块斑驳的小桥,依稀有点混浊的河水,还有就是象外婆一样慈祥的老人,住在里面。

只是有一户人家,是一定要去的,那就是乌镇人引为骄傲的茅盾先生。1896年7月4日茅盾出生在乌镇。茅盾十岁丧父,母亲陈爱珠,是一位通文理、有远见而性格坚强的妇女。童年时代,他就接受了母亲所教的文学、地理和历史知识。成年之后,茅盾考上北大预科班,又远渡日本留学,回国后潜心从事文学创作,以故乡乌镇为题材写了多部小说,《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后来在上海编辑《小说月报》,写下了著名小说《子夜》,建国后茅盾成为我国第一任文化部长。

乌镇人会告诉你,连毛主席写信给茅盾都称呼他“雁冰兄”,茅盾心肠好,常常回来看母亲,她老婆也是我们乌镇的。

茅盾的同乡妻子孔德止是一个文盲,曾经问茅盾“北京远,还是上海远?”茅盾和她相伴到老,很多人不解,一个文化部长的妻子居然是一个文盲?茅盾笑笑说,我可以改造文盲。

如果你去过乌镇,你就会明白,什么叫家园故乡,什么叫温馨甜美,什么叫宽厚仁慈。即使是今天,大量的游客走进了乌镇,打破了这里的宁静,乌镇人还是那样平静。老街上的百姓从来不会拉着游客推销一些劣质纪念品,连老街上的看门的黄狗,都是呆呆地打着瞌睡。只是游客多了,老先生们会摇摇头叹一句,我们喝茶的地方没有了……

不管是桥头,还是河边,都有很多茶馆,坐在夕阳下乌镇的长廊里,看着流水,想着心事,家就在桥边,耳边有洗菜的声音,偶尔空气中飘过一阵酒香,是哪家的“三白酒”开了坛,身边走过一个江南的女子,穿的是自家做的蓝印花布的短袄,手里拎着一盒刚做好的姑嫂饼,是不是要送给她的情郎,他们在哪一座桥头相会,也许是相约去修真观听戏,桥下的少年捂着嘴巴偷听会不会笑出声来,远处有一只船要摇过来了,欸乃的桨,轻轻唱和着船娘的歌声……

似乎乌镇就是我前世的故乡,时间没有匆匆淹没她,替我保留着她的容颜,等着我回家。

走近乌镇散文

走近乌镇,我感到乌镇的美,虽然很静谧, 却能打动人们的心灵。乌镇,它总给人一种淡淡的随意和幽静,让人熟悉而陌生,熟悉的是茅盾笔下对可爱的故乡的描写,陌生的是我从来没有体悟过如此美妙的江南水乡情致。徘徊在乌镇的老街,映入眼帘的是满眼的古朴,没有华丽的色彩,没有故作的娇柔,有的只是白色的粉墙,黛色的瓦,吊脚的水阁,弯弯的一条小河从镇中穿过,赋予小镇生命的流动和休闲。晨曦里的小镇,更像一幅笼罩在烟雨蒙蒙下的淡雅水墨画,你不得不为之赞叹。

乌镇位于浙江省桐乡,离杭州约50公里,乌镇也是沈雁冰(茅盾)的老家。乌镇名扬中外不光光是出了个茅盾,在国人的记忆中乌镇和当年谢添主演和拍了个《林家铺子》的电影相连。我的记忆里却是那首《蚕花姑娘》的歌。歌词写的很美:鱼米乡,水成网,两岸青青满枝桑,满船银茧闪亮光,照得姑娘心花放……

每当我听到甜美歌声飘来时,就会勾起我去乌镇看看的欲望,丁酉年的春天我和我的朋友们终于走进了这片水乡风光仙境。最先进入我们眼帘的是,那条带鱼似的长街和斑驳的木结构的民房,还有古老的石拱桥和在民房中间穿过的小河。水比较清澈,又有好多条红色的乌黑的鱼在水中游弋,悠扬自在。乌镇的街很窄,街的路面是用褐色和青色的石条铺就的,木板窗前摆几盆季节里开放的小红花,两边的屋檐下的青石板的路面上游人如织,穿梭而过。耳边传来的老土老土纺机的织布的咔咔声,鼻尖飘过的是“三白酒”的醇香,这醇香闻多了就会让你醉倒!蓝印花布晾在蓝天下的高架上,长长的垂挂依着风徐徐婆娑飘摇,这是一份原始,更是一种意境……迎面走来的女孩,头裹素蓝星点的头盖,衣服和头巾同是一种色彩,对襟结得好严实,掩去了脖子以下的洁白;随着曲线,勾勒出美丽、衬托出丰满,也带动了小巷的韵味,牵来了青春的博动……

乌镇人家的后门几步石阶就和水相连,玻璃窗外撑着的是木制的窗板,从窗外向河里瞧鱼儿的欢闹,搅动了水面,水面上就荡出圈圈的涟漪……浏览了乌镇东大街的风情,又转到了西大街。有人说,如果东大街是孙子的话,那西大街就是爷爷了!东大街是重修过的,西大街是原始的。西大街确是十分破旧,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家很有名气的宅院,探头探脑溜进去,残砖断瓦中倒亮出个潇湘馆来,爬上了摇摇欲坠的木楼梯,二层楼上居然铺上了大方块的青砖地面,主人说,这是世上绝无仅有的,也许是吧。

那儿有座桥中桥,架在水汊口上,大家想体验一下,旧时华亭水上人家,这飞架东西南北的石拱桥时,可以想像那时欢欣鼓舞的跳跃情况。桥是古老的,可宅院才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吧,青石砖雕早已破损得面目皆非了,里面露出了朽木的痕迹,那些镂空的木雕作品,仍然形象分明,展示了久远年代的痕迹。乌镇的臭豆腐实在是够臭了,真的是种怪臭味呢。可有不少人说好吃,喜欢吃。

从历史上乾隆七下江南来看,吸引他的无非就是江南美景如画呵,那满池莲藕与鱼虾,那小桥流水与雕刻般精致的民居,还有那蜡染布和滋润平和的生活,这就是我们的美江南呵!

乌镇水网密布,自古桥梁众多,最多的时多达120座,有“百步一桥”之说。而那桥上大多是有楹联的,也显示出地道的江南文化,一个小桥都能修得美美的,精雕细刻,这江南,怎不教人如此地迷恋呢?只是千百年来风雨侵袭,不知消失了多少座桥,目前镇内尚存古桥只有30多座,仍可傲视江南六大古镇的。

所以,由于美丽的水乡小镇有太多的文化味道。故有多少的雅士曾归隐于此,在山水间发现了仕途以外的乐趣,从此与红尘结缘为伴,开始另一种人生。我想,只懂得在草长莺飞,风和日丽的日子来欣赏这样的美景就够了。

徜徉在古镇,小桥、流水,摇橹女的小舟在长满青苔的石板桥下缓缓而过,终日就在这乌顶白墙与雕花门扇间,川流而过,更显出这里淳朴人们生活的恬静、悠然地过着每一天,时间仿佛在这里停住了几百年。乌镇美,小桥确是她的'经,小巷也是她的纬,经纬交织了多少美丽,又交织着多少悲欢呢?

朋友,你知道什么叫水阁吗?水阁就是民居的一部分延伸到河面上的水上房,象是飘浮在河面上的家居一样,但在下面有木桩或者石柱打在河床中,上架横梁,搁上木板。水阁是真正的“枕河”人家,三面有窗,从窗下可以买菜、买花,过往的船只会停留在窗下问:要不要买新鲜的油菜啊?凭窗可看到市井风光,如果小住,当然枕下是流水潺潺,自然别有一番情趣。在这样的水阁里住着,不是神仙,也胜似神仙了吧?茅盾曾在《大地山河》中如此描写故乡的水阁:“......人家的后门外就是河,站在后门口(那就是水阁的门)可以用吊桶打水,午夜梦回,可以听得橹声欸乃,飘然而过......”这意境多美!

除了桥和民居,我看最让人们留恋的就是茶馆了。不是北京老舍笔下的茶馆,而是面朝小桥,看着过往人群,点一杯杭白菊或碧螺春,可以消磨掉一个午后的时光。慢慢地假昧着,听着船声从身边摇过,岁月就这样慢慢老了,几百年,几千年?也不过就是眨眼之间的事情吧?而有了雅兴的人可以来这里小聚,吟着:“浦上花香追屐去,寺前塔影送船来。”也可到小桥畔欣赏楹联去,一句句,一联联,就在这风花雪月的午后诞生了。我想,如此地归隐让许多人明了,也许所有曾经的争名夺利都是付诸过眼的烟云,这才是真正的人生呢。茶馆里的市井气息那样美丽,水乡的情韵就在一杯杯茶里荡漾开来,传说茶圣陆羽曾在乌镇的茶馆里乐不思归了,是因为这里的杭白菊太舒畅?还是这里的小桥与流水更别致?最盛时,这里曾有六十多家茶馆。当你思路拓宽时,悠然情思跳跃时,可以听得到外面的水声风声,而碗里的杭白菊,也静静地开了。

还需要多说吗?在浮华背后的乌镇,我们的心灵获得了一份宁静与满足。歇了歇脚,又可以暂时忘记些什么。而乌镇,仅仅只是一个梦——一个我们必须亲自抵达才能感知才能无撼的梦。虽然我还深深眷恋着的,但是必须离开,离开也许是思念和记忆中的一种最美的样子吧?

是啊!乌镇有着江南水乡梦幻般的景致,平凡挚朴,古老迷人。古镇美丽宁静,像一颗安然珍珠,除了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景观之外,更多的是历史与文化的沉淀。现代文学巨匠茅盾的很多文学作品,如《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和《子夜》中的某些素材就来自他的故乡乌镇。我有幸走近了向往已久的江南水乡古镇--乌镇!

乌镇记事散文

北方人看山看水看田野,感受山的起伏绵延、水的源远流长和田野的无边无际。而来到江南看古城看水乡看游船,则体会到了城的古朴、水的柔情和船的风韵。

乌镇称得上是最具江南风情特色的水乡古镇。

在风吹杨柳,万树花开的阳春三月,沐浴着撩人的春风,伴随着斜阳的余辉,我拜访了嘉兴乌镇。

拜谒古城,乌镇并非是第一座。凤凰古城,丽江古城,束河古镇,都是很值得一看的古城古镇。走过看过之后,每一座古城都有它不同的风貌,每一处古镇都有它不同于别处的特色。每一次走进古城,都是怀着对古人的敬仰,对历史的崇敬,对先人的敬重,而小心翼翼地走进让我欣喜,让我动情的街巷,去轻踏脚下沉默了千年的青古板,去轻抚已经剥落了漆色的窗格和门楣。走进乌镇也是此,虽然都是古城或古镇,但乌镇却是别具特色的水乡古镇。

乌镇,一座孕育着千年底蕴的古镇,曾经多少次在电视画面中出现,多少次面对报刊上的一张照片引发出我的许多联想,想象着哪一天我走在乌镇的石板路上,坐在摇过石桥下的乌篷船上,或站在民居前的河岸边,我想我一定会醉在乌镇的天地间。而今天,当我真的站在了乌镇的石桥上,站在了水乡的小河岸边,面对青瓦白墙的民居和绿树碧水的春色,特别是河面上轻轻摇过的乌篷船,我仿佛面对一幅流动的水墨画,自己就是那画中人;又仿佛走入了世外桃源,只瞬间就清空了我头脑中的许多闲散杂事,让我如入仙境一般飘摇欲坠;抑或穿越到了富庶繁忙的吴越水乡,让我不知今昔是何年,不知身居在何处;又仿佛走入了梦中一般,梦里不知身是客……梦醒之后,端起相机,贪婪地拍摄着眼前的古宅民居,小桥流水,拍下水绕小镇流,船在桥下行的美丽画面。

乌镇之所以近年声名鹊起,很多因素就是因为有着流经小镇的河水。人们在享受城市高楼,以及建在城市中的假山喷泉之后,纷纷走出围城,去寻找自然的,真实的,历史的,古朴的,传统的且具有文化气息的历史古迹。而乌镇正是人们心中向往的拜访之地。

乌镇的河,处处显示出一种文化情愫。河绕着街巷,街巷临着河,河于乌镇,是血脉,供养着小镇千百年来生生不息;是生命,展示着江南水乡的一种独特风采。乌镇的西市河是京杭大运河的一条支流,千百年前,乌镇因为京杭大运河而兴盛,这里距离人间天堂的杭州只有几十公里之遥,可以想象在那个以水运为主的年代里,乌镇会是怎样的繁华。如今繁华逝去,却又因为曾经的繁华而引来如潮的游人,乌镇今天的雄风再起,又何尝不是大运河的源远影响呢?

沿街的河,沿河的街,街巷之间的连通自然离不开桥。走在乌镇的沿河岸边,一座座石桥是与古镇的河水相呼应的美丽风景,桥就成了乌镇景区内最好的观景台。站在桥上观看南来北往的小船,欣赏街市之间的河水,观赏依水鳞次栉比的两岸人家,让人尽情地感受水乡的多姿多彩和风情万种!

走在随风摇摆着杨柳的小河岸边,一侧是古色古香的民居,一侧是缓缓的运河流水,偶有小船从河中划过,穿过美丽的拱形小桥,向远方摇去。看着伫立了千百年的古镇民居,感受着小桥流水幽幽,让人身心荡漾的乌篷船,还有岸边的垂柳和长廊,很是羡慕生活在这里的居民,羡慕他们悠闲而洒脱的慢生活,也羡慕他们每天在这里享受着潺潺流水,享受着古镇的文明气息。

走下了桥头就是乌镇的街巷,巷子里历经了千百年的石板路,不知经历了多少或激烈或缠绵的风雨,承载了多少或匆匆或悠闲的足履,今天它们依旧在静静地等待着一场江南细雨,等待着来自天南海北的邂逅。

乌镇有着典型的'江南街巷特点。街巷中的每一所民房,每一扇门窗,每一处檐角,无一不是精雕细刻,尽显着江南所特有的细腻和精美。在乌镇的记忆中,有过曾经的繁华与辉煌,辉煌过后便悄悄地隐退于人们的视线中。今天,当我们怀着涉猎历史,寻找曾经繁华的心态漫步在蜿蜒幽深的青石小巷中,当年光耀门庭的朱漆门楣和精心雕刻的房梁檐角已经满身斑驳,风光不再。然而,它们经历了千年的兴衰荣辱之后依然默默而安逸地坚守在小桥流水的一方土地上,从容面对缘聚缘散,淡看春秋花开花落。

走进巷子深处,去探索它的古朴和原始。脚下的石板,没有过多的踩踏,小巷中民房的檐角与门窗都是那样的真实与质朴,没有任何的修饰,没有任何的点缀和渲染,一窗一门都是那样的端庄典雅,风情别致,气质不俗,展现着水乡独特的古香。直到走至那片遍地黄花的龙形田,感受到弥漫着淡淡花香的油菜花,才似乎从久远的历史中穿越回来,回到现实中的春色里,在古镇的边缘去感受那一袭花香,在花香中去体味水乡的风情。

乌镇是个有故事的地方。平缓流动的河水,坐落在河水之上的拱桥,行进在河水中的乌篷船,河边的民居,还有脚下光滑的青石板,它们都默默记录着乌镇的历史,书写着与乌镇相关的故事,见证着乌镇的荣辱兴衰,也向今天的人们讲述着乌镇的烟雨沧桑。

乌镇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世外桃源,而是一处有生活,有文化,有历史的古镇。一座座古老的民居,一处处原始的手工染房,还有让人联想到当年经济繁华的当铺、药店和邮局等旧址,这些都充分展示了乌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积淀。中国山水诗派开创者谢灵运,唐朝书画大家裴休,宋朝诗人陈与义,著名作家孔另境等,都在这里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或遗址,而家喻户晓的文学巨匠茅盾更为乌镇浓浓的文化氛围增添了光彩。

走进位于西栅景区的“茅盾纪念馆”,展柜中茅盾中小学时期的习作和他创办《小说月报》的原件及部分手稿,以及他在各个时期发表和出版的著作,让我们深深感受到茅盾的成长与乌镇是分不开的,他的作品《子夜》、《林家铺子》,影响和激励了多少人立志从文,以文抒怀,启迪和鼓舞了多少人对文学的热爱。

位于西市河畔的老邮局,可谓乌镇的一道风景。一处邮局若在别处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而在乌镇却有着它不同的意义。乌镇有着悠久的邮政历史。唐朝时候的乌镇因为大运河穿镇而过而成为一个商业繁荣的小镇。到了元朝,乌镇就有了传递文书和信件的水驿。时至今日,乌镇老邮局依旧演绎着古时的通邮方式,在这里购买一张明信片或者寄出一封信,盖上乌镇的邮戳,就会通过邮运船码头,将信件寄回家乡或邮寄给亲朋好友。

乌镇是古老的,是沉睡的,不,应该是苏醒了的,是近些年才苏醒了的。是缘于人们对古镇的寻觅,对古镇的追崇,还是源于电视剧《似水年华》中那个大男孩给我们讲述的爱情故事。沉睡了多年的街巷终于被游人打破了一如既往的闲适与宁静,古老的乌镇在如潮的游人面前重现了童颜,瓦片间与青石板上淡淡的苔藓在游人热切的注目中焕发了新的生机。

感受乌镇的现代气息,还要等到夜幕降临,华灯初放的时候。

坐下来歇歇脚,感受一下古镇的静美和夜色的朦胧,等待最美的夜晚来临。

斜靠在河边临街的长椅上,凝望河面,河水慢慢地涌动着,小船也慢慢地在河中划过,是那样的悠闲,心也随之悠闲下来。离开喧嚣而繁杂的城市,来到宁静的小镇,身也轻松,心也放松。或许,今天乌镇水墨画般的风景和悠闲而宁静的慢生活是现代都市人对远离喧嚣或追寻古老而原始的一种渴望吧。

深思间,乌镇的灯火已经辉煌了。两岸的店铺、木楼、堤岸、水上的石桥拱桥、河中的乌篷船,以及乌镇最高的建筑白莲寺塔上,到处都布满了艳丽的彩灯。彩色的灯光已将乌镇装点成了一个梦幻世界,乌镇的夜晚也更加展示了她迷人的水乡风韵。此时,行走在河岸,或坐在河边,美丽的灯光映在水中的倒影,描绘出扑朔迷离的灯光水影,给人以无尽的遐思和想象的空间,让人更加迷恋着这水乡小镇。

一直没有停歇的相机,镜头又对准了乌镇的夜色,在美丽的灯光中,捕捉眼中最美丽的画面。

乌镇,像许多古镇一样,有穿过小镇的河水,有临水而建的民居,有小船在拱桥下穿行……与别处古城古镇相比,乌镇唯独缺少了浓浓的商业气息,也许这就是乌镇所特有的真实吧。

而沿河仅有的几处歌吧酒吧,或许能把游人从数百年前的穿越中拉回到现实。当然,弥漫着现代气息的酒吧开设在古镇有些不适宜,但如今许多古城古镇似乎已经把歌吧酒吧当成了一种招牌,甚至打出了期待一种艳遇的诱惑。或许如此现代是迎合一种时尚,或许更多的是为了年轻人的需求吧。不过,只这几处歌吧酒吧,也让乌镇的夜晚有了生命,有了颜色,有了活力。

走过乌镇之后,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

就要告别乌镇了,心中总有一丝不舍。是眷恋,是缠绵,抑或是真心喜爱上了这里……站在乌镇镇标的牌坊前,我想,乌镇,一块古老神奇而又美丽非凡的土地,是一处很容易就会让人喜爱并留恋的地方,喜爱她的古朴,留恋她的原始;喜爱她褪了颜色的门窗,留恋延伸到水面的小木屋;喜爱古镇中的河水,留恋河水轻摇的乌篷船。没来乌镇之前,心中总有一种期盼;来到乌镇,心中就多了一道风景。走过看过之后,毕竟是要离开的。走出乌镇的瞬间,忽然觉得夜色中的我已经和它一起慢慢相融,仿佛经历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梦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