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的《永恒的母亲》是出自哪一本书的?
日期:2020年02月18日 分类:优美句子
《永恒的母亲》
①我的母亲——猎进兰女士,在19岁高中毕业那年,经过相亲,认识了我的父亲。母亲20岁的时候,她放弃进入大学的机会,下嫁父亲,成为一个妇人。
②童年时代,很少看见母亲有过什么表情,她的脸色一向安详,在那安详的背后,总使人感受到那一份巨大的茫然。
③等我上了大学的时候,对于母亲的存在以及价值,才知道再做一次评价。记得放学回家来,看见总是在厨房里的母亲,突然脱口问道:“妈妈,你念过尼采没 有?”母亲说没有。又问:“那叔本华、康德和萨特呢?还有……这些哲人难道你都不晓得?”母亲还是说不晓得。我呆望着她转身而去的身影,一时感慨不已,觉 得母亲居然是这么一个没有学问的人。我有些发怒,向她喊:
“那你去读呀!”这句喊叫,被母亲丢向油锅内的炒菜声挡掉了,我到房间去读书,却听见母亲在叫:“吃饭了!今天都是你喜欢的菜。”
④以前,母亲除了东南亚之外,没有去过其他的国家。八年前,当父亲和母亲排除万难,飞去欧洲探望外孙和我时,是我的不孝,给了母亲一场心碎的旅行。外孙的 意外死亡,使得父亲、母亲一夜之间白了头发。更有讽刺意味的是,母女分别了十三年后重逢的那个中秋节,我们却正在埋葬一个亲爱的家人。这万万不是存心伤害 父母的行为,却使我今生今世一想起那父母亲的头发,就要泪湿满襟。
⑤母亲的腿上,好似绑着一条无形的带子,那一条带子的长度,只够她在厨房和家中走来走去。大门虽没有上锁,她心里的爱,却使她甘心情愿把自己锁了一辈子。
⑥我一直怀疑,母亲总认为她爱父亲的深度胜于父亲爱她的程度。
⑦还是九年前吧,小兄的终身大事终于在一场喜宴里完成了。那一天,当全场安静下来的时候,父亲开始致词。父亲要说什么话,母亲事先并不知道,他娓娓动听地 说了一番话。最后,他话锋一转道:“我同时要深深感谢我的妻子,如果不是她,我不能得到这四个诚诚恳恳,正正当当的孩子,如果不是她,我不能拥有一个美满 的家庭……”当父亲说到这里时,母亲的眼泪夺眶而出,她站在众人面前,任凭泪水奔流。我相信,母亲一生的辛劳和付出,终于在父亲对她的肯定里,得到了全部 的回收。
⑧这几天,每当我匆匆忙忙由外面赶回家去晚餐时,总是呆望着母亲那拿了一辈子锅铲的手发呆。就是这双手,把我们这个家管了起来。就是那条腰围,没有缺过我 们一顿饭菜。就是这一个看上去年华渐逝的妇人,将她的一生一世,毫无怨言,更不求任何回报的交给了父亲和我们这些孩子。
⑨回想到一生对于母亲的愧疚和爱,回想到当年读大学时看不起母亲不懂哲学书籍的罪
过,我恨不能就此在她的面前,向她请求宽恕。今生惟一的孝顺,好似只有在努力加餐这件事上来讨得母亲的快乐。
⑩想对母亲说:真正了解人生的人,是她;真正走过那么长路的人,是她;真正经历过那么多沧桑的,也全然用行为解释了爱的人,也是她。在人生的旅途上,母亲所赋予生命的深度和广度,没有一本哲学书籍能够比她更周全。
母亲啊母亲.在女儿的心里,你是源,是爱,是永恒。
你也是我们终生追寻的道路、真理和生命
三毛,背影的答案 问题①请把文中无处描写母亲脚步的句子找出来 ②...
1. ①我看见了在风里、水雾里,踽踽独行的母亲。
②那些东西是那么重,使得母亲快蹲下去了般地弯着小腿在慢慢一步又一步地拖着。
③母亲不再说了,怕我追她似的加快了步子,大风里,她几乎开始跑起来。
④她几乎步伐踉跄了。
⑤她的双手被那些东西拖得好似要掉到地上,可是她仍一步又一步地走下去。
2.包含了浓浓的亲情。
作者十分关心母亲3.可以感到母亲对‘我’的关心,母亲对‘我’对的疼爱我最前面了,望采纳~
有没有三毛写给荷西的句子?
钟敲十二响的时候,荷西将我抱在手臂里,说:”快许十二个愿望。
”心里重复着十二句同样的话:”但愿人长久,但愿人长久,但愿人长久,但愿人长久——”——三毛 《梦里花落知多少》问我失去荷西的心情如何?《圣经》上说“我给你的都负担得起”可是在面对不能失去的时候,会觉得自己负担不起,怕自己变成半个。
——三毛 《流星雨》荷西:你是不是一定要嫁个有钱人。
三毛:如果我不爱他,他是百万富翁我也不嫁,如果我爱他,他是千万富翁我也嫁。
荷西:说来说去你还是要嫁有钱人。
三毛:(紧张)不是哦不是哦,我只要一天三顿饭就好,如果需要的话,我还可以少吃一点。
——三毛 《结婚记》三毛:如果有来生,你愿意再娶我吗? 荷西:不,我不要。
如果有来生,我要活一个不一样的人生 三毛打荷西。
荷西:你也是这么想的,不是吗? 三毛看看荷西:还真是这么想的 既然下辈子不能在一起了,好好珍惜这辈子吧 ——三毛只要是三毛想做的别人都觉得不可思议 ,只有荷西觉得理所当然。
——三毛今天回来,心已经碎了. 荷西:碎的心,可以用胶水把它黏起来. 三毛:黏过后,还是有缝的. 荷西把三毛的手拉向他的胸口,说:这边还有一颗,是黄金做的,把你那颗拿过来,我们交换一下吧. ——三毛我替你再度整理了一下满瓶的鲜花,血也似的深红的玫瑰。
留给你,过几日也是枯残,而我,要回中国去了,荷西,这是怎么回事,一瞬间花落人亡;荷西,为什么不告诉我,这不是真的,一切都只是噩梦。
——三毛 《梦里花落知多少》吵架的时候,荷西把他们背靠背;和好的时候,就贴着,面对面。
平日我擦灰时,把他们摆成照片上的站姿。
等到我不知觉的当儿,他们又变成面对面的了。
——三毛 《我的宝贝》我喜欢适度的孤单,心灵上最释放的一刻,总舍不得跟别人共享,事实上也很难分享这绝对个人的珍宝,甚至荷西自愿留在家里看电视,我的心里都暗藏了几分喜悦。
清风明月都该应是一个人的事情,倒是吃饭,是人多些比较有味道。
——三毛 《黄昏的故事》结婚,小半是为荷西情痴,大半仍是未来父母,至于自己,本可以一辈子光棍下去,人的环境和追求并不只有那么一条狭路,怎么活,都是一场人生,不该在这件事上谈成败,论英雄。
——三毛 《撒哈拉的故事》
三毛的事迹,关于三毛的名句
三毛,原名陈懋(mào)平,汉族,浙江舟山人,1943年三月二十六日出生于重庆黄角桠。
“懋”是族谱上属她那一辈分的排行,“平”是取之她出生那年烽火连天,父亲期望这个世界再也没有战争,而给了这个孩子“和平” 的大使命。
后来这个孩子开始学写字,她无论如何都学不会如何写那个“懋”字。
每次写名字时,都自作主张把中间那个字跳掉,偏叫自己陈平。
不但如此,还把“陈”的左耳搬到隔壁去成为右耳,这么弄下来,父亲只好投降,她给自己取了名字,当时才三岁。
后来把她弟弟们的“懋”字也都拿掉了。
曾就读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系。
肄业曾留学欧洲,婚后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加纳利岛,并以当地的生活为背景,写出一连串脍炙人口的作品。
1981年回台后,曾在文化大学任教,1984年辞去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重心。
1991年1月4日在医院去世,享年四十八岁。
她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她的作品也在全球的华人社会广为流传,在大陆也有广大的读者,生平著作和译作十分丰富,共有二十四种。
三毛英文名叫ECHO,三毛本是笔名,从三毛的《闹学记》序中只提及“三毛”二字中暗藏一个易经的卦(乾卦-所以。
《我的快乐天堂》哈尔滨出版社)。
但又是什么玄机,就不得而知了。
但三毛本人又曾说过:起初起此名,是因为喜欢张乐平先生的三毛流浪记(后拜为干爹);另有一个原因就是说自己写的东西很一般,只值三毛钱。
1943 三月二十六日出生于重庆,浙江省定海县人,取名为陈懋平 1946 因为觉得“懋”字麻烦,三毛就把它去掉。
改名陈平 1948 随父母迁台,入台北国民小学读书 1954 入台北省立女子中学 1955 初二,受墨汁涂面打击,以及为看小说开始逃学。
后休学在家 1956 一度复学,后正式退学。
开始练习写作、音乐、绘画,切腹自杀获救 1962 以陈平名义在现代文学发表第一篇作品《惑》 1964 得到文化大学创办人张其均的特许,到该校哲学系当旁听生,课业成绩优异。
初恋 1967 初恋失败,赴西班牙马德里文哲学院留学。
圣诞初结识荷西 1968 与荷西分别。
漫游欧洲、巴黎、慕尼黑等地 1971 返回台湾,任教於文化大学和政工干校 1972 与一德裔男子相恋,结婚前夕,未婚夫心脏病突发猝死。
冬,再赴西班牙,重遇荷西 1974 进入撒哈拉沙漠 1974 七月,与荷西在沙漠小镇阿尤恩结婚 1974 十月六日,以笔名「三毛」在《联合报》发表作品《中国饭店》 1976 夫妇移居大加纳利岛。
五月,由皇冠出版社出版《撒哈拉的故事》 1979 随荷西到拉芭玛岛生活。
九月三十日,荷西海底捕鱼时意外丧生。
回到台湾 1980 五月,重返西班牙和加纳利,开始孀居生活 1981 十一月,开始中南美之行 1982 十月,返回台湾任教文化大学中文系文艺组。
游记《万水千山走遍》出版 1984 赴美度假治病 1985 一度丧失记忆,神经错乱 1986 十月,正式回到台北定居,被台湾多份报刊评为最受读者喜爱的作家 1988 六月十二日,给「三毛爸爸」张乐平写第一封信 1989 四月,曾回大陆探亲;同年开始创作电影剧本《滚滚红尘》 1990《滚滚红尘》获金马奖八项大奖 1991 一月二日,因子宫内膜肥厚入荣民总医院检查治疗。
一月三日,进行手术。
一月四日凌晨,在医院以丝袜绕颈窒息身亡。
享年四十八岁。
如果有来生,要做一只鸟,飞越永恒,没有迷途的苦恼。
东方有火红的希望,南方有温暖的巢床,向西逐退残阳,向北唤醒芬芳。
如果有来生,希望每次相遇,都能化为永恒我们不肯探索自己本身的价值,我们过分看重他人在自己生命里的参与。
于是,孤独不再美好,失去了他人,我们惶惑不安。
梦想,可以天花乱坠,理想,是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踩出来的坎坷道路。
不做不可及的梦,这使我的睡眠安恬。
避开无事时过分热络的友谊,这使我少些负担和承诺。
不说无谓的闲言,这使我觉得清畅。
我尽可能不去缅怀往事,因为来时的路不可能回头。
我当心的去爱别人,这样不会泛滥。
我爱哭的时候哭,我爱笑的时候笑,我不求深刻,只求简单。
那些因为缘分而来的东西,终有缘尽而别的时候。
如果有来生,我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
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
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
我来不及认真地年轻,等明白过来,只能选择认真地老去。
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
每想你一次,天上就掉下一滴水,于是形成了太平洋。
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
春花、秋月、夏日、冬雪。
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
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
人活在世上,重要的是爱人的能力,而不是被爱。
我们不懂得爱人又如何能被人所爱。
从容不迫的举止,比起咄咄逼人的态度,更能令人心折。
人生一世,也不过是一个又一个二十四小时的叠加,在这样宝贵的光阴里,我必须明白自己的选择。
刻意去找的东西,往往是找不到的。
天下万物的来和去...
三毛 父母 健在
三毛离世时,她的父母还建在了。
三毛是于1991年1月4日清晨去世,享年48岁。
她的父母现在已经不在世了,母亲死于1997年 父亲死于2000年。
她的父母对于女儿的死的看法: 我女儿常说,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是否痛快的活过。
我想这个说法也就是:确实掌握住人生的意义而生活。
在这一点上,我虽然心痛她的燃烧,可是同意。
—三毛父亲陈嗣庆 在我这个做母亲的眼中,她非常平凡,不过是我的孩子而已。
三毛是个纯真的人,在她的世界里,不能忍受虚假,就是这点求真的个性,使她踏踏实实的活着。
也许她的生活、她的遭遇不够完美,但是我们确知:她没有逃避她的命运,她勇敢的面对人生——三毛母亲缪进兰 。
三毛曾说过只要她的父母在,荷西在,她就一定会活着,然而最终还是没有挨到最后。
...
描写三毛的片段
突破我个性,我释放 主页博客相册|个人档案 |好友 查看文章 三毛简介2008年12月05日 星期五 23:301〉名字来历 1943三月二十六日出生于重庆, 浙江省定海县人,本名陈懋平,“懋”是家谱上属于她那一代的排行,“平”是因为在 她出生那年烽火连天,做为父亲的我期望这个世界再也没有战争,而给了这个孩子“和平” 的大使命。
后来这个孩子开始学写字,她无论如何都学不会如何写那个“懋”字。
每次写名字时,都自作主张把中间那个字跳掉,偏叫自己陈平。
不但如此,还把“陈”的左耳搬到隔壁去成为右耳,这么弄下来,父亲只好投降,她给自己取了名字,当时才三岁。
后来把她弟弟们的“懋”字也都拿掉了。
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系。
肄业曾留学欧洲,婚后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加纳利岛,并以当地的生活为背景,写出一连串脍炙人口的作品。
一九八一年回台后,曾在文化大学任教,一九八四年辞去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重心。
一九九一年一月四日去世,享年四十八岁。
她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她的作品也在全球的华人社会广为流传,在大陆也有广大的读者,生平著作和译作十分丰富。
共有二十四种。
三毛英文名叫ECHO,三毛本是笔名,从三毛的《闹学记》序中只提及“三毛”二字中暗藏一个易经的卦。
但又是什么玄机,就不得而知了。
但三毛本人又曾说过:起初起此名,是因为喜欢张乐平先生的三毛流浪记(后拜为干爹);另有一个原因就是说自己写的东西很一般,只值三毛钱。
2〉三毛简历 三毛于1943年3月26日(农历2月21日)生于四川重庆。
幼年时期的三毛就表现对书本的爱好,五年级下学期第一次看《红楼梦》。
初中时期几乎看遍了市面上的世界名著。
初二那年休学,由父母亲悉心教导,在诗词古文、英文方面,打下次坚实的基础。
并先后跟随顾福生、韩湘宁、邵幼轩三位画家习画。
三毛在她的散文《我的三位老师》中记录了这三位绘画老师。
1964年,得到文化大学创办人张其均先生的特许,到该校哲学系当旁听生,课业成绩优异。
1967年再次休学,只身远赴西班牙。
在三年之间,前后就读西班牙马德里大学、德国哥德书院,在美国伊诺大学法学图书馆工作。
对她的人生经验和语文进修上有很大助益。
1970年回国,受张其均先生之邀聘在文大德文系、哲学系任教。
后因未婚夫猝逝,她在哀痛之余,再次离开,又到西班牙。
与苦恋她6年的荷西重逢。
1973年,于西属撒哈拉沙漠的当地法院,与荷西公证结婚。
在沙漠时期的生活,激发她潜藏的写作才华,并受当时《联合报》主编的鼓励,作品源源不断,并且开始结集出书。
第一部作品《撒哈拉的故事》在1976年5月出版。
1979年9月30日夫婿荷西因潜水意外事件丧生,回到台湾。
1981年,三毛决定结束流浪异国14年的生活,在国内定居。
同年1月,《联合报》特别赞助她往中南美洲旅行半年,回来后写成《万水千山走遍》,并作环岛演讲。
之后,三毛任教文化大学文艺组,教小说创作,散文习作两门课程,深受学生喜爱。
1984年,因健康关系,辞卸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生活重心。
1989后4月首次回大陆家乡,发现自己的作品在大陆也拥有许多的读者。
并专诚拜访以漫画《三毛流浪记》驰名的张乐平先生,了却夙愿。
1990年从事剧本写作,完成第一部中文剧本,也是她最后一部作品《滚滚红尘》。
1991年1月4日清晨去世,享年48岁。
三毛作品欣赏: 《逃学为读书》《孤独的长跑者》《哭泣的骆驼》《背影》《稻草人手记》《送你一匹马》 台湾女作家三毛已去世多年,可是她的确切死因至今仍是一个谜。
近日,一本名为《三毛死于谋杀》的图书纷纷出现在上海各家书店中。
但其中对三毛的很多事都进行质疑,让人不得不怀疑他用三毛助自己出名的动机。
三毛一生“流浪”过54个国家。
1991年1月2日,她因子宫内膜肥厚,住进台湾荣民总医院,3日开刀完成手术。
4日清晨,医院清洁女工进入7楼妇产科单人特等病房,打扫浴室的时候,看见坐厕旁点滴架的吊钩上,悬挂着三毛被尼龙丝袜吊颈的身体。
她身着白底红花睡衣,现场没有任何遗书。
法医推断三毛死亡的时间是凌晨2时。
第二天,台湾所有的报纸都报道了三毛的死讯,香港80余家报纸也对此作了详细报道。
然而事隔不到半年,就有各界人士对三毛的死因提出疑问,认为警方的现场勘察太匆忙、“因病厌世、自缢身亡”的结论太武断,会不会有真正的凶犯逃脱法网。
三毛崇敬爱情。
1973年,三毛与西班牙美男子荷西在撒哈拉结婚,1979年荷西在北非潜水时丧生,三毛哭得死去活来,从此生活在对荷西的思念中。
三毛热爱祖国。
她很早就提出“两岸不能再分离了”。
1985年,她在一个几千人参加的演讲会上唱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她是在台湾第一个把《义勇军进行曲》公开唱出来的人。
唱后台下一片肃静,许多人替她担心。
三毛对大陆文化名人张乐平、姚雪垠、贾平凹、王洛宾等有着非同一般的友谊。
1989年,三毛到上海与画家张乐平相见,认画家为“爸爸”。
她用上海话告诉画家:“我3岁多就离开了上海,那时我刚懂事,看的第一本书就是《三毛流浪记》,那个到处流浪、永远也长不大的男孩...
背影 三毛 句子赏析
题目有 1 用什么回报您----母亲 2 妈妈,我想送你温暖 3 母爱 4永恒的母爱开头有 1 有一种情感 它是与生俱来 没有条件;绵绵不绝的 它是母爱;有一个人不管你给她的回馈是什么;她永远爱你 无论你成功和失败;她的名字叫—母亲。
三毛曾写过一篇《守望的天使》,文章说,每个人生命中最真最诚的天使是自己的父母,天使终其一生舍尽全力来为自己的孩子挡风遮雨。
2 世上有一种爱最伟大,那就是母爱!世上有一个人最值得我们回报,那就是母亲! 3 感谢你在我的童年里撒下欢声和笑语,每时每刻都在为我着想。
感谢你们为我所作的一切,让我健康快乐的成长。
4 爱我们的父母吧!因为父母给了我们无私的爱;感谢我们的父母吧!因为我们想要一片树叶,父母却给了我们整个蓝天! 5 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在你心最柔软的地方,你愿用自己的一生去爱她;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的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个人,叫“母亲”,这种爱,叫“母爱”! 6 树叶在空中飘荡,谱写着一曲感恩的乐章,那是大树对滋养它的大地的感恩;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荡,绘画着那一幅幅感人的画面,那是白云对哺育它的蓝天的感恩。
我们沐浴着爱的阳光长大,我们滋润着人间的真情成长,感谢父母,给了我们宝贵的生命 7有一种爱无论你身处何方,都能感受她的温暖,有一种爱无论你身险何境,都能感受她的心跳,你快乐,她幸福。
你悲哀,她哭泣。
只有她,永远不需要珍藏却永远不会忘记...
求一篇关于感恩母亲的演讲稿
感恩母亲 演讲稿 一路风雨一路歌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我演讲的题目是《感恩母亲》。
在今天这温馨的日子里,首先,请允许我祝全天下所有的母亲节日快乐,幸福安康!让我们一起深情呼唤 “妈妈,您辛苦了!妈妈,我爱您!”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在你心灵中最柔软的地方,你愿用自己的一生去爱她;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的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回报……这个人,叫“母亲”,这种爱,叫“母爱”!三毛曾在《守望的天使》这篇文章里说,每个人生命中最真最诚的天使是自己的父母,天使终其一生,舍尽全力来为自己的孩子挡风遮雨。
央视有一则“为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内容是一位女士为年老的母亲洗脚,这一切被幼小的儿子看在眼里,竟也效仿妈妈的样子,为妈妈打来了洗脚水。
这则广告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许多中小学为此还发起了“为妈妈洗脚”的活动,并布置了以此为主题的作文。
那么,这件事何以会引发如此大的震撼呢?恐怕是因为它们在揭示一个众所周知的伟大主题的同时,也触及到了天下所有为人子女者的内心之痛,那就是我们对母爱伟大的道理都似懂非懂,或者说虽然懂得,但却在大多数时候有意无意地忽略了报答。
“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我们或许有时会对一个陌生人的一点关怀念念不忘,却对母亲的大爱熟视无睹,嫌她唠叨,嫌她没文化……然而,母亲却永远在一旁默默地支持我们,耐心地开导教育我们,给予我们关心和鼓励。
我记得,曾在一张试卷上见到一篇文章,名叫《三袋米》。
讲述的是在一个特困家庭里,父亲在儿子上小学的时候去世,留下孤寡的母亲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儿子。
为了儿子,她忍受孤独,顶着苦难没有改嫁;为了儿子的学习,得了风湿病的她毅然选择到邻村讨米供儿子食用;为了儿子的自尊,不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她选择隐瞒自己所受的苦。
不在儿子面前出现,连生活费也是请人转交;为了儿子,她……最后,儿子以高分翩翩飞进清华校门,母亲的故事被校长和食堂的师傅公布在毕业大会上,儿子与母亲相拥,嚎啕大哭……若干年后,儿子将母亲接到了北京,让母亲过上了舒适的晚年生活。
这篇感人至深的故事,或许大家会以为是编出来做考题的,但这是真真切切发生在湖北省某县的。
虽然是十五、六年前的事,但仍然流传至今。
洛杉矶的一家旅馆。
早晨,三个黑人孩子,在餐桌上埋头写着感恩信。
这是他们每天必做的功课。
老大在纸上写了八九行字,妹妹写了五六行,小弟弟只写了两三行。
再细看其中的内容,却是诸如“路边的野花开得真漂亮”、“昨天吃的比萨饼很香”、“昨天妈妈给我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之类的简单语句。
原来他们写给妈妈的感谢信不是专门感谢妈妈给他们帮了多大的忙,而是记录下他们幼小心灵中感觉很幸福的一点一滴。
他们知道对于每一件美好的事物都应心存感激。
他们感谢母亲辛勤的工作,感谢同伴热心的帮助,感谢兄弟姐妹之间的相互理解……他们对许多我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都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有八九。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善于发现事物的美好,感受平凡中的美丽,那我们就会以坦荡的心境、开阔的胸怀来应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让原本平淡的生活焕发出迷人的光彩!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感恩的乐章,那是大树对滋养它的大地的感恩;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荡,描绘着那一幅幅感人的画面,那是白云对哺育它的蓝天的感恩。
因为感恩,才会有这个多彩的社会;因为感恩,才会有真挚的友情;因为感恩才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真谛。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
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这首歌使我明白没有阳光,就没有温暖;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自己,我们需要一颗感恩的心。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感恩!将心灵深处最纯洁的爱送给天底下最无私最伟大的母亲吧!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