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优美句子

我对你的祝福在烟尘世俗,也在山川河谷

日期:2021年07月01日 分类:优美句子

1、

2、江徐,集少女心与老灵魂于一身的写作者。喜静,爱自由,有时闭门读书,有时出门云游。个人原创公众号:江徐的自留地(ID:iangxv08)

3、作者简介:

4、关于虞山,如若再去,心里便会带着常尉的诗,带着张爱玲的留言,想必感觉将大有不同。

关于世间种种,不懂,即是矫情;懂得,便是深情。懂也好,不懂也罢,我也就这么矫情、深情下去了。

5、今年也已三十,或者三十一了,仍然不愿妥协,又未能完全脱俗。

有一年梅雨过后,日记本丢失了,然而一直记得零零的留言。她说,还是希望你能够找到世俗的幸福。

6、再就是师范毕业,临毕业还有大半年,很多同学购买花里胡哨的、有的还带锁的、厚厚的留言簿,逐一留言。我平素独来独往,只请两三位格外要好的同学,在日记本上写了几句。

7、另外,读过书与不读书的区别,相形之下立马见绌。

8、网上有人评,人在青春年少时,总喜欢热情、夸张地赞赏人与物。想来是如此,因为忆起自己初中毕业时的同学留言,什么“祝你学业有成”,什么“祝你一帆风顺、心想事成”,又是什么“祝你百事可乐、牙齿天天晒太阳”……太l也太浮夸了。

9、——爱玲

10、也只有你,天真泼辣的你,配做它的乡亲。

11、替我告诉虞山,只有它,静肃,壮美的它,配做你的伴侣;

12、之前在网上看到过张爱玲一张照片,那时,想必还未遇见姓胡的那位,面容已似“白描的牡丹”,神色里亦有月亮的冷峭。照片旁边写了一段话,也是后来才知,那是张爱玲高中毕业时,为常熟一位女同学留的言:

13、之后有过两次,在南通长江边,隔江眺望,确实连连绵绵,犹若一黛柳眉淡淡勾。

14、不止庐山,每一座山峦,每一件人事,都可、也都应横看、侧赏、近观、远望,最终目的并非获得全牛,而是为了让自心澄明。

更是到回来,上网百度,才知晓,虞山东西长有7公里,半入常熟古城,素有“十里青山半入城”之誉。

15、回到山脚,下了车,过了马路,进了路边咖啡厅,隔着落地窗,望去,虞山像一头老牛懒懒的卧在那里,而我看到的也不过是牛背罢了。于是忍不住在心里感叹,哎呀,这虞山,尽如此平易近人,如此日常化,既可探入,亦可近观。其他依稀的记忆,也被后来关于尚湖的古老传说覆盖。

16、差不多就这些了。

17、穿行一条岩壁山道时,曲径上秋木深深,落叶纷纷,应和了众人若有心思的沉默。左手边山壁,右手边山崖,透过脚边的寥草,近处的稀疏乔木,望去,山底半壁俗世茫茫,已有了些萧瑟之感。

18、一千多年前的那位诗人,已不知漫游至何处,被诗人领略过的山路花木仍在,古寺是有的,曲径是有的,高林也是有的,还有一大片茶园,一爿卖饮料面包电池各种塑料玩意儿的小店。许是秋天,又是阴沉的午后,山色无光,鸟鸣也并未听到,倒是嘻嘻哈哈的人籁间接性传入耳中。

19、回想起来,我们一行十来人,包了一辆车,从山脚蜿蜿蜒蜒地往上开,慢吞吞的,前后好像蜿蜒了半个多小时,来到山顶。

20、已近十年,对于虞山尚湖的记忆早已模糊,或者说,当时也不过走马观花。

21、年,我在江苏林洋集团。有一次,公司内刊编辑部组织采风活动,去的就是虞山、尚湖、还有沙家浜。

22、我算是去过虞山一趟的。

23、山,是虞山,在江苏常熟,长江入海处的南岸。

24、寺,是破山寺,也就是后来的兴福寺。

古诗词的幽深意境,在行内有这样一句评定,可谓是对常建的极高赞誉——诗家幽境,常尉臻极。

25、相比之下,我认为“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也别有风味,细细一品,很有禅意在其中。山光水色连禽鸟兽性都被欢悦,潭水倒影连世人俗心都被净空,景之静,境之幽,心之空,由此可见几斑。这也恰恰照应了上面一句的曲径之幽、禅房花木之深。

26、而这种做到极处的能力,大概也并非凭借冥思苦吟所能获得。匠心独运多少带有天赋成分。

27、既是恰好,应是自自然然得没有丝毫惊艳的样子吧。

用《菜根谭》里一句话来说,便是:文章做到极处,无有它奇,只是恰好。

28、可世人偏不,他们眼光毒,品出了其中的真趣味,乃至将此奉为名句。常建也因之得名、留名,以至于连后来的大文豪欧阳修,都十分喜爱这两句,据说他曾在某次旅途中恰逢相似意境,想借鉴着自己写上两句,终不可得,莫获一言。

29、上初中时,就在《唐诗三百首》中背诵“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一句,回想起来,那感觉,就是当时只道是寻常。其实现在读来,照样觉得属寻常。

首联中,“高林”一词,我且以为已含有“竹”之意,如此,再在颈联写“竹径”,似有重复之嫌。总之,曲径通幽处的“曲”(而非“竹”),与疏影横斜水清浅的“疏”(而非“梅”),有异曲同工之妙。

30、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31、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32、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33、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34、常建

题破山寺后禅院

35、我认为“曲”更佳,除了能够展现“径”的姿态之美,还有一个原因,不妨结合全诗歌来看——

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36、而不是另外一个版本——

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37、因为有了这点个人认知,关于唐代诗人常建的那句名诗,我喜欢的版本是——

38、比如,大漠孤烟的“直”,长河落日的“圆”;比如,疏影横斜的“疏”,暗香浮动的“暗”。

39、有时候,美是一种姿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