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优美句子

赏析诗句表达效果聚集3篇

日期:2022年02月07日 分类:优美句子

如何赏析古诗词

古诗词赏析历来就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关于赏析古诗词的技巧,欢迎大家阅读!

一、赏析“诗情”

1、指导学生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遭遇经历、个性特征等。这些都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诗歌所写的内容和情感。如:李白傲视权贵,渴望施展才华而郁郁不得志;杜甫穷困潦倒,乱世流离,有感叹自己不幸、忧国忧国的情杯;刘禹锡、苏轼屡遭贬官;岑参、范仲淹经历过边塞军旅生活;辛弃疾、陆游遭排挤打击,报国无门;李煜遭遇帝王沦为阶下囚的巨大反差。

2、通过标题来确定诗歌写的是什么内容和情感。有些标题即指明了诗的主题,如:标题中出现“送”,表明是送别诗,往往是表达真挚友情的;出现“塞上塞下”,表明是边塞诗,往往表现的是戍边将士们的爱国思乡之情;出现“秋”,则往往是悲秋之作,抒发的常常是思乡怀人之情。

3、通过意象(人、景、物)来确定。意象往往具有象征意义,如:“胡马”、“单于”、“楼兰”象征入侵的敌人;“柳”与送别有关,古人有折柳而别的习俗;“雁”、“月亮”借以抒发思乡怀人之情;“花落”、“花残”令人伤感;“杜鹃”、“子规”,叫声哀婉,令人感到凄凉哀伤;“菊花”、“梅花”象征是坚强、高洁。

二、赏析“诗技”

“诗技”是指诗歌的表达技巧,主要指抒情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三个方面,这是诗词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1、抒情方式。抒情是诗的灵魂,诗人就是藉此来言志抒怀的。教者在教学中应明确诗人常用的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叙事、写景、议论等,这有助于学生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具体为:⑴直抒式,即直抒胸臆。如:《关睢》、《蒹葭》,爱慕之情流露大胆、直接、强烈而真挚;“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断肠人在天涯”等都直接抒发了思乡之情。⑵叙事式,即通过叙事来抒情。如:《木兰诗》、《观刈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都是如此。⑶写景式,这是最主要的抒情方式。情景相生,写景就是为抒情服务的。《观沧海》、《春望》、《使至塞上》、《钱塘湖春行》、《渔家傲》、《天净沙秋思》等均是情景珠联璧合的典范之作。⑷议论式,即通过评论来抒情。如:“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今我何功德……尽日不能忘”、“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等。

2、修辞方法。修辞的运用可以丰富表达的内容,修辞方法的分析对理解诗的内容极为重要,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双关等。笔者在分析时常提问“为什么要用修辞方法”、“用与不用有什么不同”等,启发学生理解修辞方法运用的作用。如:《雁门太守行》首句中“黑云”、“金鳞”的比喻,写出敌重兵压境及守城将士们严阵以待的情形;《书湖阴先生壁》中送青入门的两山是多么的多情可爱;《望庐山瀑布》中的夸张则表现出李白诗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观刈麦》中农民辛勤劳苦与自己不劳而获的对比,表现白居易作为封建官吏关心民生疾苦的可贵;《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的“风吹雨”是双关词,要分析其深刻含义则要指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及比喻等修辞手法。

3、表现手法。诗人常用烘托渲染、典故、借古讽今、虚实相对等表现手法来增强诗词的表现力,以利于自己情感的表达。在教学中要讲解透彻,以便学生能由此及彼,在诵读时注意这些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如:《泊秦淮》首句以“烟、水、月、沙”四种景物烘托出凄迷冷寂的气氛,暗示唐王朝国运衰微,隐含对国事的担忧,与下文沉湎声色享乐的达官贵人形成对比;《观沦海》中,曹操先写眼前大海生机勃勃的'实景,后写想象之景――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博大气象,借以抒写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宽阔胸襟。

如:

行宫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注解

⑴寥落:寂寞冷落。

⑵行宫:皇帝在京城之外的宫殿。

译文

早已空虚冷寞的古行宫,

零落宫花依然开行艳红。

有几个满头白发的宫女,

闲坐谈论当年的唐玄宗。

赏析

元稹的这首《行宫》是一首抒发盛衰之感的诗,可与白居易《上阳白发人》参互并观。这里的古行宫即洛阳行宫上阳宫,白头宫女即“上阳白发人”。据白居易《上阳白发人》,这些宫女天宝(742-756)末年被“潜配”到上阳宫,在这冷宫里一闭四十多年,成了白发宫人。这首短小精悍的五绝具有深邃的意境,富有隽永的诗味,倾诉了宫女无穷的哀怨之情,寄托了诗人深沉的盛衰之感。

此诗首句点明地点:古行宫;二句暗示时间:红花盛开之季;三句介绍人物;白头宫女;四句描绘动作:闲坐说玄宗。构筑了一幅完整动人的图画。当年花容月貌,娇姿艳质,辗转落入宫中,寂寞幽怨;此时青春消逝,红颜憔悴;闲坐无聊,只有谈论已往。此情此景,十分凄绝。这首诗平实,但很有概括力,也很含蓄,并给人以想象的天地,历史沧桑之感尽在不言之中。

诗人塑造意境,艺术上主要运用了两种表现手法。一是以少总多。我国古典诗歌讲究精炼,写景、言情、叙事都要以少总多。这首诗正具有举一而反三,字少而意多的特点。四句诗,首句指明地点,是一座空虚冷落的古行宫;次句暗示环境和时间,宫中红花盛开,正当春天季节;三句交代人物,几个白头宫女,与末句联系起来推想,可知是玄宗天宝末年进宫而幸存下来的老宫人;末句描写动作,宫女们正闲坐回忆、谈论天宝遗事。二十个字,地点、时间、人物、动作,全都表现出来了,构成了一幅非常生动的画面。这个画面触发读者联翩的浮想:宫女们年轻时都是月貌花容,娇姿艳质,这些美丽的宫女被禁闭在这冷落的古行宫之中,成日价寂寞无聊,看着宫花,花开花落,年复一年,青春消逝,红颜憔悴,白发频添,如此被摧残,往事不堪重省。然而,她们被禁闭冷宫,与世隔绝,别无话题,却只能回顾天宝时代玄宗遗事,此景此情,令人凄绝。“寥落”、“寂寞”、“闲坐”,既描绘当时的情景,也反映诗人的倾向。凄凉的身世,哀怨的情怀,盛衰的感慨,二十个字描绘出那样生动的画面,表现出那样深刻的意思,所以宋洪迈《容斋随笔》卷二说这首诗“语少意足,有无穷之味”;明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六以为这首诗是王建所作,并说“语意绝妙,合(王)建七言《宫词》百首,不易此二十字也”。

另一个表现手法是以乐景写哀。我国古典诗歌,其所写景物,有时从对立面的角度反衬心理,利用忧思愁苦的心情同良辰美景气氛之间的矛盾,以乐景写哀情,却能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这首诗也运用了这一手法。诗所要表现的是凄凉哀怨的心境,但却着意描绘红艳的宫花。红花一般是表现热闹场面,烘托欢乐情绪的,但在这里却起了很重要的反衬作用:盛开的红花和寥落的行宫相映衬,加强了时移世迁的盛衰之感;春天的红花和宫女的白发相映衬,表现了红颜易老的人生感慨;红花美景与凄寂心境相映衬,突出了宫女被禁闭的哀怨情绪。红花,在这里起了很大的作用。这都是利用好景致与恶心情的矛盾,来突出中心思想,即王夫之《姜斋诗话》所谓“以乐景写哀”,一倍增其哀。白居易《上阳白发人》“宫莺百啭愁厌闻,梁燕双栖老休妒”,也可以说是以乐写哀。不过白居易的写法直接揭示了乐景写哀情的矛盾,而元稹《行宫》则是以乐景作比较含蓄的反衬,显得更有余味。

如何教会初中学生赏析古诗词

诗歌在初中教材中占有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以其独有的艺术形式受到学生的青睐。但要很好地赏析、品味一首诗,很多初中生由于知识积淀不够丰厚,对诗歌知识了解不多,就有如遇金山,不知从何而入的感觉。下面一起来看下!

一、知背景。

即了解诗人在什么境况中创作诗歌的。这包括诗人所处的时候及社会背景、文化氛围、国运兴衰;诗人当时的处境、心境、理想、抱负。感情,直露一点的感受起来不需要过程,但含蓄一点的则需要一定的人生阅历,没有一定的背景资料,学生是不容易“感悟”起来的,这种情况就直接由老师提醒。了解了背景,才有利于准备、深刻地理解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大多诗歌都是要抒发诗人的主观情感和塑造诗人的“自我”形象。如赏析张继的《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首先要了解诗人张继因科举考试落榜,乘船离开长安到苏州,当时是深夜了,面对眼前的景色,凄清萧疏孤寂,难以入眠这一背景。弄清楚了它,我们就可以想象、揣摩诗人当时的内心波澜,感知诗歌的大致意境。

二、重朗读。

朗读吟诵是学习诗歌的传统方法,也是审美传情的极好手段。诗歌本身具有形之于声的特性,较其他文学形式更适宜朗读和背诵。如果一首诗是一块炽热的红煤,那么,好的朗读就能使它散发出全部的光和热。好的朗读吟诵能使眼到、口到、耳到、心到,使静止的诗行行动起来,变成听得清,看得到的形象画面,使我们更快更深地领略到诗歌之美。如《枫桥夜泊》,根据意象组合,可按“二二三”节拍朗读,且“天、眠、船”押“an”韵,音韵和谐,抑扬顿挫;且知从前面的写“景”转入后面的写“人”;还从语气中感知“愁”贯穿始终。前两句朗读时要略带感伤语调,语速要慢。“姑苏城外寒山寺”要稍快,要有惊奇之感;“夜半钟声到客船”读得凄凉而悠长点。注意朗读时要想象诗中景象,学会体会诗中意境。这些都要从读中去品,在读中去悟,在读中去理解。以读贯穿整个教学,放飞学生的思维。学生只有读透了,才容易理解、感悟其中的感情。

再如朗读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时,可按照“二二三”的节奏,把重读音放在“九重天”“路八千”“家何在”“马不前”等词上。在朗读“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时,要注意“云横”稍微平缓,“秦岭”开始上扬,“家何在”处达到上扬的顶点,以表现心中的惨痛之情。“雪拥”处又是平起,稍微低沉些,在“蓝关”处开始下降,至“马不前”处降到极点,且“马”字稍微拖长,“前”字顿收,以表现前途艰难的悲痛。学生在不断的朗读吟诵中可感悟诗歌的和谐韵律,受到美的熏陶。

三、抓意象。

意象是诗歌创造意境的载体,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它是一个个人物、事、景等,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一个个跳动的音符,构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是一首动听乐章的.“基本构件”。“古诗之妙,专求意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感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是一种富于更多的主观色彩、迥异于生活原态而能为人所感知的具体艺术形象。只有抓住了意象,弄清其形、色、态、温、味、声才能理解认识这些意象与诗人情绪的联系,寄托诗人怎样的情思。赏析《枫桥夜泊》,要抓住以下意象:落月、乌啼、枫树、渔火、寺院、客船,再加上诗题中点明的枫桥和不言而喻的江水一共八个独立的景物,像一枚枚散落的铜钱似的,“愁”字把它们贯穿起来,使这些景物都带上了情。正是这一个“愁”字,给这首诗歌蒙上了一层感伤的薄纱,千余年来,令读者难以忘怀。

四、会意境。

意象是意境的组成元素,意境就是意象的集合。意境是各个意象内含的综合折射,像沙漠中不同温度的光线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形成神奇的海市蜃楼,不同的音符才能组合成一支完整而优美的乐章一样,是诗歌的核心和灵魂。欣赏诗歌,一定要从整体上意会,不能片面地理解几个意象的含义,或把几个意象割裂开来,把它变成单调的“光线”或孤独诉“音符”。这样的话,就会破坏诗歌的“整合”效应。意境是诗歌内涵的最高极限。分析意象组合,从整体上把握诗人抒发什么情思,表达什么夙愿,抒写怎样的宏图壮志。《枫桥夜泊》诗中所描写的景物带有的凄清萧疏孤寂特点,这正与诗人的羁旅之愁相融,抒发了诗人仕途的情绪。原来,诗的思想感情是融入在意境中的,赏析诗歌,如果没有去品味其意境,就不算读懂了诗。

五、思写法。

诗歌凝练、含蓄,构思巧妙,手法灵活多样,赏析诗歌,还得思考其构思和写作手法。或写景抒情,或托物言志,或意象直接组合,或情绪贯穿意象,或时空为序,或情感为序,或化静为动,或虚实结合,或拟人状物,或比喻象征。《枫桥夜泊》仅四句二十八个字,在意象中含蓄地表白自己的心迹。对意象冷暖、色彩的对比描写,可知诗人情绪的变化。在静物中穿进“乌啼”“钟声”,以物写静,反衬出午夜的幽静,寓含旅人心绪的深沉,在意象中流露诗人的情感,可知触景生情的写法。

初中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和对诗歌特点的进一步掌握,可从上面五个方面去学习、赏析,就不会再觉得无从下手、可亲而不可及。同时要培养学生的美感能力,教师应利用诗歌教学这块阵地,充分挖掘和运用教材中丰富多彩的美感,借助大自然和周围环境所提供的一切手段,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加强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唤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进而去感受美、创造美。

小学生如何赏析古诗词

中国是诗歌的王国,古典诗词是语言艺术的精华。小学生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但因为没有有效的学习方法,只能在课堂教学中被动地理解诗词的内容和意境。

中国是诗歌的王国。古典诗词是语言艺术的精华,它底蕴深厚,魅力无穷。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也越来越多地穿插古诗词的阅读、理解、赏析能力的培养和考查。学习和赏析古诗词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虽然学生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但是因为没有有效的学习方法,只能在课堂教学中被动地理解诗词的内容和意境。为了解决学生学习古诗词时产生的畏难情绪,指导学生赏析古诗词以至于喜爱古诗词,我开展了小学生古诗词赏析方法的课题研究,并做了几点探究。

一、重视诵读,读出诗意

赏析古诗词,诵读是一个非常重要且有效的方法。朗读容易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通常所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都是强调诗歌教学中朗读教学的重要作用。通过朗读来进行诗词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让学生边听边读、边学边思考,不仅可以让学生得到有效的训练,还能营造学习气氛,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的佳境。常见的朗读方式有:教师范读、分角色朗读、配乐朗读、个别朗读、齐声朗读等。

二、注重积累,读透作品

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接触了不少的'诗词作品,这些诗词是进行新的诗词赏析的基础。原有的归纳积累的知识是打开新的赏析大门的钥匙。因此,小学生一定要注重平时知识的归纳和积累。

1.要积累一些背景知识

诗词是一定时代的产物,它必然渗透着个体的鲜明的感情倾向和价值取向,必然带有时代的痕迹或烙印。要想准确地理解一首诗词,就要把它放置还原到当时的时代背景中去,放置还原到作者创作的彼时彼境中去。

2.要积累一些具有特定含义的意象

古代诗人常将自己的情感隐含在诗词意象之中,只有对意象有了清晰而深刻的认识,才能领会意象组成的意境以及意象透射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思想倾向,才能对诗词有全面和深入的把握。

3.要积累一些常见的典故

利用典故于自己的诗词之中,是古代诗人常用的方法,如果在这方面积累少了,理解诗词,不但会费解,而且有时会闹笑话。诗词中理解典故需要把握两点,一是典故本身的内容,二是作者用典的意图。例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就用了5个典故(孙权、刘裕、宋文帝、佛狸、廉颇),这些典故的运用,借用历史事实很好地表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4.要积累各类诗词的赏析方法和技巧

了解诗词的结构和艺术手法,面对新的诗词会有切入的角度。

5.要积累名言佳句

古诗词是语言中的精华,言语简单却形象生动,往往都是言简意赅、一字千金的,寥寥几字却能让人心灵震撼,给读者充分的想象空间。积累诗歌名句,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赏析能力,而且在赏析诗词的过程中陶冶情操。

三、留心标题,领悟情感

标题或是诗歌的灵魂,或是诗歌的线索,它暗示诗歌的主旨和情感,体现诗人的匠心。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从标题的“送”字可看出是送别诗。送别诗往往写的是诗人送别时所见所想所感,表达作者依依不舍之情,或抒发送友人时的离愁别绪。

四、把握意象,悟出诗情

诗是由意象构成意境,再由意境体现诗情的。意象是诗的基础,意境是诗的画面,诗情是诗的内涵。作品中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赏析一首诗必须从意象着手分析意境,再由意境感悟诗情。

诗歌中的意象是诗人所写的景与物,但这些意象又不再是单纯的景和物了,而是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使这些物象附着上某些特点,这些独特的物象实际上就是作者情感的外化。如李贺的《马诗》中,“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这两句诗,作者所写的意象是“大漠沙”“雪”和“燕山月”“钩”,它们体现出了边关的荒凉和空旷的意境,表达出了作者对边关战士一身浩气的寄托。又如,柳宗元《江雪》中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两句诗的“舟”和“江雪”也有“孤”和“寒”的特点,作者孤独的心情从这些物象很容易体会到。

有时从景物的色彩也可看出作者的情感基调。暧色调自然是积极的、欢快的、昂扬的感情基调,而冷色调则就是一种悲苦的、孤寂的、冷清的基调。如王维《田园乐》中“桃红”“柳绿”这些暖色调,就暗含作者愉快的心情。因此,把握住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和特点,就不难理解作者的情感了。

五、寻找诗眼,理解意蕴

诗词是诗人情感的外露,诗眼和关键句是表露诗词意蕴的窗口,它能体现诗人的写作意图、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特别关键词语是指反映诗人心情的动词或形容词,如惜、哀、悲、痛、怒、愤、怨、叹、笑、喜、乐等,这些词语直接抒发作者的情感。如李白《静夜思》中的“低头思故乡”,“思”字就直接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赏析古诗词的句子

1).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漫,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周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2).我目不转睛地盯着这道数学题,正要灰心时,突然恍然大悟,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现在不抓紧时间学习,以后就晚了.可不要"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呀 .老师常常教育我们要像杜甫一样“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老师常常教育我们要像杜甫一样“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5).我们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但只要有乐观的心态和不断进取的精神,就一定能走出困境。就象古诗中说的那样“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6).今天是我们班组织春游的'日子,天上恰好下起了蒙蒙细雨,大家暂时放下了学习的包袱,徜徉在大自然的美景中,真是“沾衣浴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柳杨风”啊!

7).望着天上那一轮皎洁的明月,不禁又想起了我白发苍苍的老父亲,有一句古诗中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不知他老人空的身体现在是否安康。

8).站在海边赏月,不禁吟诵: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9).刘胡兰面对铡刀,毫无惧色,宁死不肯说出党的秘密。最后被敌人杀害了,这真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10).3年时光,我们一同走过。初中生活即将结束,不能够再朝夕相处。但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只要彼此关怀鼓励,我们一定会取得新的成绩。

11).在地震的废墟旁边,一座现代化城市出现在人民面前。面对此情此景,人们不禁想起刘禹锡的两句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