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皂荚形状的句子汇编50条
日期:2022年09月29日 分类:优美句子
《高大的皂荚树》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所描写的皂荚树的样子,以及一年四季给同学们带来方便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受到助人为乐、舍己为人的教育。
2、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皂荚树的方法。
3、学会本文的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
作者沉思的三个分句。
教学难点:
文中的结尾句。
第一课时
目标:导入新课、自学课文、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校园里有很多花草树木,它们让我们的校园更美丽,让我们的生活更方便。因此,人们都非常喜欢这些花草树木,常常去观察它们。我们的校园有什么树是你们常常留心观察的?
学生叙述。
有个校园,里面有一棵皂荚树,有位小朋友经常去观察,从春夏到秋冬连续观察,写出了一篇好文章,题目就是《高大的皂荚树》(板书课题)
教学:皂,zào肥皂的皂,荚,jiá,与植物有关,如豆荚,皂荚,告诉了我们它的作用,像肥皂一样,
它的样子,像豆荚一样。
皂荚树你们见过吗?(出示幻灯片)皂荚树每到春天发新的枝叶,夏天枝叶繁茂,秋天结果实,放在水里煮一煮或用开水泡一泡,就会像肥皂一样有很多泡沫,可以洗手洗头洗衣服。它的果实长长的,像个大豆荚,所以它的`名字就叫皂荚树。
学校的皂荚树是什么样的?它又给同学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方便呢?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课文。
二、范读
三、自由读
四、自学课文
1、自学生子新词
2、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说说自己所怎样抓住主要内容的?
3、出示段落大意
皂荚树的样子
一年四季,皂荚树为同学们提供了很多方便。
4、根据段意,学生独立分段。
5、给多音字组词:
空 kōng( ) 旋xuán( ) 盛shèng( )
kòng( ) xuàn( ) chéng( )
第二课时
目标:理解皂荚树高大的两层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课题入手、初读课文
1、感受题目。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高大的皂荚树》(齐读课题)读了课文的题目,你们知道这篇课文写什么吗?
学生回答:皂荚树(皂荚树的高大)。
2、那课文主要写了皂荚树的哪些方面呢?(如学生回答不出,就要求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自由地轻声朗读一遍课文。)(如果能回答的学生不多,同桌可以讨论)
3、学生回答,板书:外形高大、提供方便。
4、分段:根据这两个方面的内容,我们可以把这篇课文分成两部分,你能分出来吗?
二、感受皂荚树外形高大(1、2、3、4自然段)
1、出示投影片:我们现在就来看看这幅图,看看从图画中能不能感受到皂荚树非常高大?(手指着皂荚树的树干:你们看看,皂荚树高大吗?看着这幅画,你们想说什么?好大的皂荚树啊,六个小同学手拉着手,才能把它抱住。那作者又是怎么说的呢?请同学们看看课本。看看从课文中的哪些词语、句子可以看出皂荚树非常高大。)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指名回答。
(1)、好大的皂荚树啊,我们六个小同学手拉着手,才能把它抱住。
A、六个学生表演
B:教师看着树发表感叹:好大的皂荚树啊!同学们的感觉呢?
(2)、好茂盛的皂荚树啊,它向四面伸展的枝叶,差不多可以阴盖住我们整个小操场。
学生读,问全班学生:你感觉到了皂荚树高大吗?没有,再请另外一个学生读。
(3)、一串串、一层层、密密麻麻
(你是怎么体会的:为什么不用一串、一层呢?)
3、全班齐读,再次感受皂荚树的高大。
4、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感觉到了这棵皂荚树确实高大,那么,这棵皂荚树除了长得高大以外,她还怎么样呢?
(学生回答:提供方便)
三、领会皂荚树精神的高大
1、好,请同学们默读5、6、7、8、9自然段,想一想:皂荚树给我们提供了哪些方便?。
2、学生发言,(学生回答后,要求学生概括地说)板书:
春 挡雨
夏 遮阴
秋 洗净
冬 取暖
3、品味皂荚树的精神,唤起学生对皂荚树的感情。
(1)、春天,皂荚树给我们遮挡了雨滴,让我们可以在树下尽情地玩,(看投影:看!这些小朋友玩得多开心啊。)想想这些小朋友会对皂荚树说什?么?
(2)、夏天,皂荚树为我们挡住了暴烈的太阳光,让我们在操场上都不觉得热,觉得格外凉爽。这时,你想对皂荚树说什么?
4、那作者又想对皂荚树说什么呢?请同学们用课本上的话说一说。
(1)、指名读。
(2)、你们觉得***是在感谢皂荚树吗?谁再来读一读?
(3)、齐读: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感谢皂荚树吧。
(4)、皂荚树给了我们多少快乐,多少期望!你是怎么理解期望的?
(期望:希望)皂荚树希望我们怎么样?
希望我们像它一样助人为乐、舍己为人。
5、理解最后一句话。
(1)、作者想着想着,忽然,她觉得心里,好像有一颗种子,在生根、发芽。同学们,摸摸你们的心,在哪儿?这是一颗什么样的种子,竟然可以在我们的心里生根、发芽呢?
(2)、学生回答:一颗种子指的是什么。
(3)、这种精神(助人为乐、舍己为人)怎么会在我的心里生根、发芽呢?(如果回答不出,可以启发:作者长大以后会怎么做?)
四、、总结全文,体会皂荚树的高大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棵皂荚树高大吗?为什么?
《高大的皂荚树》优秀教案
教学目的:
1、学会生字,理解词语及句子意思。
2、读懂课文,了解皂荚树的高大,茂盛的特点和四季给同学们带来了哪些方便。
3、了解皂荚树给人们带来的方便与它的高大茂盛有何联系。
4、给课文分段。
5、明白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棵皂荚树,体会皂夹树的精神,教育学生学习皂夹树的精神,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教学重点:
1、学会生字词,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2、弄懂课文内容,了解皂荚树的特点,四季带来的方便及这与它的高大茂盛的联系。
教学难点:
1、体会文章末句的含义,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2、体会文章中心,教育学生做有用之人。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2、学习生字词,理解词义。
3、按提示分段,学习第一段内容。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你见过皂荚树吗?(学生自由谈对皂荚树的了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作者为我们介绍了他们校园里的那棵不寻常的皂荚树。那么它哪些地方不同寻常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2、检查预习情况:
(1)抽读课文(分段抽读)
(2)学习生字词。
①抽读生字词,订正读音。
②齐读生字词,分析字形:
区别字形:蓬-篷熬-傲曾-增
区别多音字:空(kōng kòng)盛(chéng shèng)旋(xuán xuàn)
理解词义:曾经、格外、袅袅
(3)齐读全文,并弄清全文有几个自然段。
3、根据课后提示分段:
4、学习第一自然段:
(1)齐读
(2)这棵皂荚树生长在什么地方?
(3)"三十步见方"是什么意思?
(4)这段主要写什么?
5、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3)思考课后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2-10自然段,了解皂荚树的特点及四季给我们带来的方便,明白这些方便与它的高大茂盛有什么联系?
2、理解沉思的内容,体会文章末句的含义
3、体会皂荚树的精神,教育学生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教学手段:
电教多媒体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了解特点: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4课,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我们学校操场的东边,有一棵很高很大的`皂荚树。请看!(出示图片),这就是那棵皂荚树。请仔细观察,然后概括地告诉老师:这是一棵怎样的皂荚树?
(3)那么,课文是怎样写皂夹树的高大和茂盛的呢?打开书,找一找文中哪些自然段在写皂荚树的高大茂盛?(2、3、4自然段)
(4)抽读2、3、4自然段,了解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皂荚树的高大茂盛的?
(5)默看2自然段,说说作者是怎样写皂荚树的大的?"六个同学手拉手才能抱住"说明什么?(干粗)。
(6)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抽读--齐读
(7)这棵皂荚树不仅高大,而且茂盛。请继续默读3、4自然段,看看作者又是怎样写皂荚树的茂盛的?请勾出能体现皂夹树茂盛的词语。(讨论时注意理解"阴盖"一词)。
(8)在了解树干特点时,我们用了"干粗"来概括,现在能不能用2个字分别概括"枝"和"叶的特点?(枝繁、叶茂)
(9)看板书.总结皂荚树的特点。
(10)面对这棵罕见的大树,你会产生怎样的感情?(指导朗读2、3、4自然段)
2、分析课文,了解作用:校园里这棵皂荚树的存在,不仅美化了环境,而且还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方便。边听朗读,边看画面,边思考:皂荚树一年四季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方便?
(1)老师范读,.课件演示,学生感知。
(2)分组讨论:
①分组:一个大组重点讨论学习一个季节的内容。
②出示思考题:
a.皂荚树一年四季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方便?(先用一句话说,再用四个字概括。)
b.这与它的高大茂盛有什么联系?
③齐读思考题后分四人小组讨论。
(3)大组汇报:
①各大组平行汇报第一题。
②皂荚树为什么能为我们提供这些方便?这与它的高大茂盛有什么联系?(要求把四季内容合起来分析,进行抢答)
③分大组有感情地朗读。
3、理解重点句,体会中心。现在,让我们点燃落叶。看!褐红色的火苗升了起来,望着袅袅的轻烟,作者陷入了沉思。(出示字幕"沉思内容")
(1)自由小声朗读"沉思内容"。
(2)这段话一共有几句?每一句说了什么意思?
(3)皂荚树给了我们什么启迪?(学生边谈自己的看法,老师边进行.总结,并板书)
(4)指导朗读(沉思内容)。
(5)出示字幕:"想着想着,我的心里好像有一棵种子在生根、发芽……"
①齐读字幕。
②这里的"种子"指什么?
③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④说说这句话的含义。
4、总结:我们学习这篇课文,就是要同学们学习皂荚树无私奉献的精神。老师相信:这种精神必将会像文中说的那样,在我们心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老师更希望同学们能将这种精神发扬光大。
5、作业。
①填空:春天,能为我们()因为皂荚树夏天,能为我们()( )所以秋天,我们用皂荚()冬天,我们()
②造句:格外-- 沉思--
《高大的皂荚树》教案设计
教学《高大的皂荚树》,我紧紧围绕课题的“高大”来设计教学过程 ,“高大”乃全文的主线,顺此下去,穿珠引玉,带动全文。具体做法如下:
一、紧扣题眼,整体感知
1.结合课文内容提问:皂荚树长在什么地方?它是什么样的?作者按什么顺序进行观察的?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皂荚树为同学们提供了哪些方便?
2.“高大”体现在皂荚树的哪些方面?教师抓住课文进行点拨、板书,帮助学生理解。
二、理清思路,抓住特点
1.细读课文,提问:
(1)课文是怎样写皂荚树的干、枝、叶的?突出了皂荚树的什么特点?(高大)
(2)皂荚树为什么能给人们提供方便?这由它的什么决定的?(特点)
2.点明顺序,细细品味。作者按什么顺序写的?作者着重写了皂荚树哪些部分?(叶子和果实)
3.借板书理清思路。
三、析文明理,归纳总结
1.默读课文
思考:课文围绕“高大”重点写了皂荚树的什么?(一年四季给同学们提供方便)
2.质疑问难。
“高大”这里如何理解,是否仅指皂荚树的.外表形象?(干、枝、叶)教师点拨、引导:“高大”不仅是说皂荚树的外表形象,更重要的是它的内在精神——无私奉献的高尚风格令人敬仰、赞美。
3.析句点题,揭示中心。
为什么“我的心里,好像一颗种子在生根、发芽……”?这颗“种子”指的是什么?说明了什么?我们应该怎样理解?教师让学生讨论后归纳。
4.引申激励。
问:我们周围有没有像皂荚树一样的事物?举例品评、体会。
5.学习章法,模仿运用。
按《高大的皂荚树》一文的写法,赞美一样事物,要求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出这种事物的特点,并说清为什么要赞美它。练习说话。
高大的皂荚树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熟读课文。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皂荚树的方位。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皂荚树的特点,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词。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皂荚树的方位。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出示皂荚树的照片。
同学们,现在你们看到的这棵树是皂荚树,它属于落叶乔木,枝上有刺,叶子呈卵形,开淡黄的花,结荚果,扁平,褐色,可用来洗衣,也可入药。
听了老师的介绍,同学们一定很想进一步了解皂荚树吧?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1课《高大的皂荚树》。
2.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2.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明确:课文介绍了学校操场上的一棵高大、茂盛的.皂荚树以及它带给同学们的欢乐与方便,赞美了皂荚树的无私奉献精神。
(三)检查预习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2.正音。出示生字卡片,用指名读的方法从读生字。帐(zhàng)、遮(zhē)是翘舌音、皂(zào)、曾(céng)暗平舌音。
3.指名说一说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皂荚树为同学们提供了哪些方便?这和皂荚树的高大、茂盛有什么联系?
(四)讨论,给课文分段
1.根据“我们学校前面有一棵高大的皂荚树”和“一年四季,皂荚树为同学们提供了许多方便”两个意思,给课文分段。
2.课文可以分为两段
第一段(第1至4自然段):讲皂荚树的位置和样子。
第二段(第5至10自然段):讲皂荚树一年四季给同学们带来许多方便和欢乐。
(五)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说说每个自然段各写什么?
2.齐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皂荚树生长在什么位置
3.指名读第二、三、四自然段。
思考:作者从哪三个方面介绍皂荚树的样子?
作者是怎样写树干、树枝和树叶的?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
4.指名朗读第一段。
(六)总结
第一段写了皂荚树的位置和它的样子,使我们认识了皂荚树。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皂荚树的特点,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读第1—4自然段。
2.回忆一下,这几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二)讲读第二段
1.想一想皂荚树为同学们提供了哪些方便?这和皂荚树的高大、茂盛有什么联系?
2.根据上述问题找出相应的自然段读一读。
3.齐读最后一自然段,理解课文结尾那句话的含义。
4.作者写这一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5.指导朗读这一段,体会皂荚树为同学们提供了许多方便和对同学们的启示。
(三)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1.指名读课文。
2.思考:作者怎样从树干、树叶、果实等方面,联系一年四季生长的不同特点,来观察和描写高大的皂荚树?
(四)识记字形
出示生字卡片。“篷”的部首是“竹”,不是“辶”,“曾”下面是一横。
(五)指导用“格外”、“曾经”造句
1.指出带有“格外”、“曾经”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这两个词的意思。
2.指名用“格外”、“曾经”造句,选想好再说。
(六)布置作业
1.把用“格外”“曾经”造的句子写在作业本上。
2.把“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抄写两遍。
(七)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篇教学设计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自主地运用前面学习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探究实践,了解本文抓住皂荚树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感悟作者借皂荚树抒发的对无私奉献精神的赞美之情,学习借物抒情的表达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