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优美句子

描写语言的句子及析有特色汇聚50条

日期:2022年11月28日 分类:优美句子

《骆驼祥子》语言特色的再现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长篇小说。老舍来自社会低层,在语言运用上得天独厚。他不用刻意走大众化、通俗化的道路,便已经“化”在其中了。“五四”以后,西方的幽默传入中国。西方的幽默,章回小说的讽世,民间文学的情趣,加上北京话的俏皮,使老舍的白话语言别具一格。

《骆驼祥子》语言特色的再现

摘要:《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车夫祥子悲惨的生活遭遇,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小说以北京方言为基础,选词凝练、语言通俗,散发着浓郁的北京地方特色。本文以其英译本为例研究其语言特色的再现。

关键词:《骆驼祥子》;语言特色;再现

1.引言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方言在文学作品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为中国的文坛增光添彩。许多经典小说都恰当运用了方言,例如《骆驼祥子》和《红楼梦》的作者在行文中使用了方言,从而使小说带有浓郁的地域色彩。

《骆驼祥子》描写了车夫祥子悲惨的生活遭遇,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小说没有华丽的词藻和刻意的修饰,而是以北京方言为基础,选词凝练、语言通俗,给人以亲切、新鲜、恰当、活泼的感觉,散发着浓郁的北京地方特色,使老舍成为“京味”小说的始祖。这些都是老舍该小说的语言特色所在,即风格所在。风格是一个作家对作品表达方式的体现或者是在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与众不同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也正是这些超乎寻常的特色和个性使得文学语言风格产生了一些违反常规的变异,以求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不落俗套,从而吸引读者的眼球(谢建平 2022)。再现原作的风格,即保存了原作的生命,反之无异于断其生命之源(许钧 2022)。作者独特的遣词造句方式、言语技巧不仅是原作风格的重要标志,也是读者识别原作风格的可感、实在的标志,由于源语与目的语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要完全再现原作的风格是不太可能的,但是,难以实现与不予实现在本质上是不同的(许钧 2022)。译者必须竭尽全力将原作与译作的风格差异降到最低程度。当然了,这些鲜明的语言特色也给译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拟以施晓菁的英译本为例,来探讨语言特色再现的问题。

2. 小说的语言特色

2.1 选词凝练,生动形象

古人云: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在文学作品中,炼字一直是古往今来作家所推崇的。同样,在翻译界,翻译家们也非常重视词语的正确选择,鲁迅就曾经提到翻译如同开箱子与钥匙,比如一个名词或动词,写不出,创作时可以回避,翻译却不成,也还得想,一直弄到头昏眼花,好像在脑子里面摸一个急于开箱子的钥匙,却没有(毛容贵 2022)。老舍在小说中用词精确传神,不愧为“语言大师”。

例1:他们的拉车姿式,讲价时的随机应变,走路的超近绕远,都足以使他们想起过去的光荣,而用鼻翅儿扇着那些后期之辈。(老舍 2022)4

译文:Their pulling posture, their adroit bargaining, their shrewd use of short-cuts or circuitous routes are enough to make them relive past glories and turn up their noses at the younger generation. (Shi 1981)8

一个“扇”字就形象生动地再现了车夫不同派别之间的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车夫的境况就会每况愈下,直到最后一个跟头死在马路上,为后面祥子堕落成下等车夫埋下了伏笔。译文“turn up their noses at”既形象又贴切,既保留了原文的形象,又忠实地再现了原文的意思,做到了“得意未忘形”。

例2:大雨点砸在祥子的背上几个…… (老舍 2022)147

译文:Large raindrops beat on Xiangzi’s back and he shivered.(Shi 1981)182

同样是一字传神,“砸”可谓入木三分,旧社会车夫的悲惨遭遇可见一斑,天气如此恶劣,祥子为了生计仍然要拉车,而坐在车上的人却熟视无睹,任凭车夫在水里挣命。译文中的beat意思是用力打或击某人,比较宽泛,不妨换成“pelt”,词典的解释为“if rain or snow pelts or pelts down, it comes down quickly in large amounts”,更符合当时的语境。

2.2 句式流畅,酣畅淋漓

老舍擅长驾驭语言,小说通篇句式流畅自然,信手拈来,如同在话家长一般,给人以亲切真实之感,再现了汉语的之语言美感。汉语重意合,多用简单句,有人称之为“流水句”;而英语重形合,多用复杂句,有人称之为“竹节句”。

例3:太阳平西了,河上的`老柳歪歪着,梢头挂着点金光。河里没有多少水,可是长着不少的绿藻,像一条油腻的长绿的带子,窄长,深绿,发出些微腥的潮味。(老舍 2022)29

译文:The sun was sinking in the west. On the banks, old willows grew crookedly, their tops tipped with gold. There was little water in the river, but a profusion of water-weeds gave it the appearance of a long greasy green belt, narrow and dark, exuding a faint dank smell. (Shi 1981)39

这段景物描写中语言平实简洁,由远及近,视觉和味觉都调动起来了,但是其中看不到任何连接词的痕迹,体现了汉语的特点。译者充分挖掘句子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将其外化为复杂句子,如河水之所以像油腻的长绿的带子是因为绿藻的缘故,潮味又是由此而产生的影响,这样就体现了英文句式紧凑、结构严谨的特点。

例4:他老以为他的个子比别人高大,就一定比别人能多受些苦,似乎永没想到身量大,受累多,应当需要更多的滋养。(老舍 2022)37

译文:He believed that because he was taller and bigger than others, he could certainly stand more hardships. It never occurred to him that being so big and working so hard he needed more nourishment. (Shi 1981)51

祥子为了买车而拼命,舍不得给自己增加营养。译者同样是在分析句子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增补了相应的过渡词语,使得译文中句子之间环环相扣,结构紧凑。此外还在第二个句子中转换了句子的主语,符合英文的表达习惯。

2.3 语言通俗,地方色彩浓郁

Jean M. James在其译文前面这样评价、《骆驼祥子》:“Lao She wrote eloquently rather than elegantly. He used the dialect of Peking, which was famous for its liveliness and colorful idioms…”,这正是该小说的语言特色之一,北京方言在文中俯拾即是。老舍把这些方言运用得出神入化,充分展现了白话文的巨大魅力和影响力(尹钟宏 2022)。这些符合人物身份的方言土语,一进入作品,立刻让读者感受到了老北京的气息。

例5:我知道你这小子吃硬不吃软,跟你说好的算白饶!”她的嗓门又高起去…… “你当我怕谁是怎着?你打算怎样?你要是不愿意听我的,我正没工夫跟你费吐沫玩!说翻了的话,我会堵着你的宅门骂三天三夜!你上哪儿我也找得着!我还是不论秧子!”(老舍 2022)69

译文: “... Talking nicely to you is just a waste of time!” Her voice was rising again… “…If you don’t listen to me, I’ve no time to waste breath on you! If we reach no agreement, I can stand outside your employer’s gate and curse you three days and night! I don’t care who you are, wherever you go I can find you! So don’t think you can get away!”(Shi 1981)87

简短的对话将虎妞专横霸道的形象勾勒得惟妙惟肖。译者基本上采用了意译的方法,忠实地传达了原作的意思。

例6:他还强打着精神,不专为混一天的嚼谷,而且要继续着积蓄买车的钱。(老舍 2022)10

译文: He drove himself hard, not just to earn his keep but to go on saving for his rickshaw. (Shi 1981)14

祥子从农村来到城市,把买上车,做个独立的劳动者,作为自己的生活目标,为此他甘愿忍受一切苦痛。“嚼谷”即“吃的用的”,译者选取了一个相对口语化的词语来与之对应,贴近原文。

例7:早八点半,先给你们摆,六大碗,七寸,四个便碟,一个锅子……亲友们吃三个海碗,六个冷荤,六个炒菜,四大碗,一个锅子。(老舍 2022)106

译文:At eight-thirty in the morning, you’ll get your meal. Six big dishes, two seven-inch platters, four small dishes and a dip…They’ll be having three king-size bowls, six plates of cold meat, six cooked dishes, four large dishes and a dip. (Shi 1981)132

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菜式和烹调方法各具特色,各种饮食所用的器具也是种类繁多,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盘子和碗都是老百姓常用的器具,“七寸”和“海碗”一个用盘子的大小来指代盘子,另一个则是汉语模糊语言的表现, 同时也体现了汉语的语言特点,即更加注重形象表达,“海”一字传神。 “seven-inch platters” 向译文读者传递了文化信息;“king-size bowls” 采用意译的方法,巧妙地再现了原文意思,属于佳译。

3 结论

美国翻译家玛格丽特・佩登提出了一个新颖的翻译比喻:“我喜欢把原作想象成一块方方正正的冰。翻译的过程就是这块冰溶化的过程,待到变成了液体状态时,每个分子都变换了位置,没有一个分子与其他的分子再保留着原来的关系。它们开始了在第二种语言里形成作品的过程。分子有逃逸掉的,新的分子涌了进来填补空缺,但是这种形成和修补的轨迹完全是隐性的。在第二语言里确立起来的译品是一块新的方方正正的冰块,它虽与原来冰块不同,然而外表看上去确是一模一样的。”(毛荣贵 2022)因此,译者要尽量再现原作的语言特色,让译文读者得到与原文读者大致相同的感受,从而延长原作的文学生命,实现翻译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毛荣贵. 译朝译夕[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22.

[2]许钧. 译道寻踪[M]. 郑州:文心出版社,2022:201.

[3]谢建平.文学语言的风格变异与风格翻译[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22(3):115.

[4]尹钟宏.《骆驼祥子》形容词重叠研究[J].邵阳学院学报,2022(8):45.

和平再现诗歌

战争,

我数不清,

到底有多少人因为它而无比的恐惊;

战争,

我记不清,

到底有多少人看到过它面孔的狰狞;

战争,

我看不清,

到底有多少人因它碎了未来的憧憬。

人类是否已经被唤醒,

逐渐冷静,逐渐清醒,

战争带来的死亡、疾病,

让我们每个人为之震惊。

多少人们失去亲情,

多少人们失去家庭,

多少人们变成繁星。

难道人类还不能觉醒,

继续让无辜的人们去试听,

去试听这残酷的.血腥。

为何一定要两败俱伤,

为何一定要人员伤亡,

为何一定要留下创伤?

为何不能共同沐浴阳光,

为何不能一起放下那枪,

为何不能一起遗忘死亡?

和平,

我依然还记着,

曾有多少人为它谱写动人的颂歌;

和平,

我依然回味着,

曾有多少人享受着它带来的快乐;

和平,

我依然思考着,

曾有多少人爱慕那洁白的和平鸽。

浓黑的硝烟已经被那微风吹散,

爆炸的炮弹已经被那绿树遮掩,

锋利的刀尖已经被那河流冲断。

抬头看天,

一片蔚蓝,

再无争战,

世界改变,

擦干泪眼,

露出笑脸。

和平,

再现!

《边城》意境的翻译再现

情窦初开的翠翠的感情故事是《边城》的主线故事。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边城》意境的翻译再现。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从关联翻译理论角度看小说《边城》意境的翻译再现

摘 要: 小说《边城》是沈从文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它描绘了湘西特有的风土人情,借情窦初开的翠翠的感情故事,歌颂了人性的美好与善良。小说语言优美,充满诗意,创设了深远、无穷的意境。格特的关联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一个推理过程,不顾译文读者的认知环境而谈可译性是完全不合理的。意境是中国艺术对世界的独特贡献,它只存在于中国的哲学、艺术和文学之中,所以从关联翻译理论角度看,意境很难在翻译中再现。本文以关联翻译理论中认知与翻译的关系为理论基础,结合实例分析,从认知角度论证意境在翻译中再现的难度。

关键词: 《边城》 意境再现 认知环境

小说《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曾入选《亚洲周刊》评选出来的“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且名列第二,仅次于鲁迅创作的《呐喊》。《边城》以川湘边界的小镇茶峒为背景,以船家少女翠翠的感情故事为主线,描绘了一幅古朴、动人的湘西山水画卷,展现了湘西儿女人性的美好与善良。《边城》的语言体现了沈从文典型的语言特色,它们兼具诗意美与含蓄美。整部小说之所以意蕴悠长、意境深远,正是得益于沈从文画笔般的笔触。美籍汉学家夏志清曾高度评价沈从文的语言,称他的语言勾勒表达能力直追中国大诗人与大画家。

《边城》意境深远丰富,有学者曾根据宗白华的意境创构理论将其分为三层,分别是如世外桃源般的山水景观,一群自在无邪的湘西儿女,一种弥漫整部小说的憧憬和敬畏天命的`形而上气氛[1]。那么这三层意境是否在英译文中得到了成功再现呢?

意境是中国文化特有的概念与审美,“指的是通过形象性的情景交融的艺术描写,能够把读者引人到一个想象的空间的艺术境界。意境的基本构成在于情景交融,它包含着两个方面,即生活形象的客观反映方面和作家情感理想的主观创造方面,前者叫做‘境’的方面,后者叫做‘意’的方面,这两个方面有机统一浑然交融而形成意境”[2]。根据恩斯特・奥古斯特・格特(Ernst August Gutt)关联翻译理论中的认知与翻译的关系,要注意翻译能否成功与译文读者的大脑认知环境息息相关。只有在中国文化中浸淫过,拥有中华艺术文化这一认知环境的译文读者才能充分领略意境之美。

关联翻译理论是格特将丹・斯珀伯(Dan Sperber)和迪尔德丽・威尔逊的关联理论运用于翻译研究的成果,见于格特1991年发表的《关联与翻译:认知与语境》一书中。格特认为翻译是一个推理过程,翻译研究的是人的大脑机制。人与人的交际之所以能成功,关键在于交际双方的大脑或多或少有共同的认知环境。格特还强调:“不顾译文读者的认知环境而认为任何信息都是可以在翻译中传达的观点完全是错误的。”[3]

迄今为止,《边城》一共有四个英译本,戴乃迭译本和美籍汉学家金介甫译本是四个译本中最新的两个译本。以下分析实例分别取自戴乃迭和金介甫两人的译本。

(1)雨落个不停,溪面一片烟。

The rain comes down steadily,the stream is misted over.

The rain would not let up.The river was covered with mist.

此例中的原文语言虽简短含蓄,但构建了无穷无尽的意境,雨中的朦胧美感跃然纸上。原文读者不仅能轻易联想到这样一幅美丽动人的画卷,而且因为它与中国古代诗词的互文性关系,中文读者能与他们所熟知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等诗词联系起来。因为各自传达的美感会互相加强的缘故,从而让原文读者获得一种更深的审美体验,构建丰富的意境。在两个译本中,两位译者均将原文的字面意思传达了过去,描绘了原文中的雨中河景图。但是对于原文读者所能感受到的更深的审美体验,不曾读过中国古代诗词的译文读者,就不可能将这句话中的画面与诗词中常描绘的江南雨中朦胧之景这一意象联系起来,所以不可能领略到更深层的诗意美。

(2)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

Wind and sun have tanned the growing girl’s(Emerald)skin,her eyes resting on green hills are as clear as crystal.Nature is her mother and teacher...

Cuicui grew up under the sun and wind,which turned her skin black as could be.The azure mountains and green brooks that met her eyes turned them clear and bright as crystal.Nature had brought her up and educated her……

小说《边城》中描绘了一群天真无邪的自然儿女,他们充满健康生命活力,这就构成了小说的第二层意境,翠翠就是他们中的典型例子。原文中沈从文用心良苦,许女主人公“翠翠”一名。“翠”字在汉语中含义丰富,一指翡翠、翠玉,寓意珍贵、纯洁和温润,二有翠眉、翠峨等词,指代美人的眉毛或指代美人本身。借含义如此丰富之名字,另加之以叠词为“翠翠”,作者沈从文塑造了一个充满活力、性格温润、单纯美丽的翠翠,让这个形象更加的传神与丰满。戴乃迭将其译作“Emerald”,保留了“翠”所指代的颜色,金介甫索性舍弃了原文的含义,以拼音译之。面对这两个译文,不熟悉中国文化的英译文读者自然不可能联想到以上列出的全部含义,所以要领略作者所创设的深远意境也是不可能的。 (3)月光极其柔和。溪面浮着一层薄薄白雾,这时节对溪若是有人唱歌,隔溪应和,实在太美丽了。

In the tender moonlight a fine white mist is floating above the water.A perfect time for two lovers to sing to each other in across the stream.(Shen.Et al.,2022,p.152)

The moonlight was very gentle and a thin white mist floated on the top of the stream.It would have been the perfect time for someone to sing from across the creek,and to be answered from the other side.

此例中原文描述的画面出现在傩送第一次为翠翠歌唱的后一个夜晚,刻画了爷爷孙女两人心中的期待与盼望。原文中选用了“月光”、“薄薄白雾”、“对歌”等中国人熟知的意象,勾勒出一幅自然美感与传统风俗交融的夜景图。中国人熟知少数民族中青年男女对歌表达爱情的传统,也习惯寄予月亮以亲情、爱情或友情。但是所有这一些,对译文读者来讲都是陌生的。因为文化的不同,他们大脑里没有这样的认知环境,所以不可能用这些意象构建原作中创设出来的意境。

综上所述,意境深深扎根于传统文化的土壤,没有长期受中国文化、艺术和文学浸淫的人很难领略其全貌。格特所提出的翻译与认知的关系:交际不可能成功,除非交际双方或多或少地拥有共同的认知环境,能很好地解释意境翻译再现之难。既然意境不在中英文读者所共同拥有的认知环境内,它在翻译实践中也就难以再现。讲究创设丰富意境的中国文学的翻译还有待翻译界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税海模,谢加明.从中国美学境层理论解读《边城》[J].宜宾学院学报,2022(1):56-58.

[2]赵则成.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词典[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5:640.

[3]Gutt,A.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Cognition and context[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Press,2022:101.

[4]沈从文.边城[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22.

[5]沈从文,杨宪益,戴乃迭.《边城》&The Border Town[M].南京:译林出版社,2022.

[6]Kinkley,C.Border town[M].New York:HarperCollins Publishers,2022.

再现离歌心情散文

透过黑夜,注视着远处那昏暗的灯光。心情随着歌声变得那么凄凉。离别,来的那么快,让我毫无准备。

瑟瑟的寒风吹过,凉意无休止的蔓延。看着会话框里的逗号,句号。香烟燃烧在指尖,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沉默,也许是我唯一的选择。

曾经不可一世的梦,还是被现实给击破。太多的不舍,还是拖不住离别的脚步。离歌在耳边想起。原来爱是任性的,不该太多考虑,,,想留不能留,才最寂寞。

酒精和尼古丁同时麻醉着身心,想尽力的'忘记那令人沉迷的是与非。也许让大脑停止运转,不在回忆,我才能微笑的离开。也许只有加速旋转,才可以止住我的泪水,忘记你的模样。

火车站依旧人来人往,有归来的,有离别的。有欢笑声有哭泣声。灯光下,一对恋人拥抱着。也许是天寒才抱的那么紧,我想是舍不得分离才抱的很紧。鸣笛声打破这美好的瞬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舍,不舍。没说完温柔,只剩离歌。

心碎前一秒

用力的相拥着沉默

用心跳送你,心酸离歌

看不见永久,听见离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