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十一号文库关调查报告(共12篇)

关调查报告(共12篇)

日期:2023年08月14日 分类:十一号文库

第1篇:青木关地下水调查报告

青木关地下水调查报告

地理科学学院2023级师范一班***张娜

一. 调查区域概况:

1.地理位置:川东平行岭谷区缙云山中段

行政区:重庆市沙坪坝区青木关镇(106.29ºE, 29.61ºN)

2.地质地貌特征:

背斜山地,走向近似于南北向,在青木关被水流侵蚀以后形成了溶蚀洼地,区域里山岭高度为600—700米,洼地高度300米左右。地势总体表现为北高南低、起伏不大。在背斜足部,出露岩石为嘉陵江组灰岩,厚度为700—800米,背斜两翼是须家河组的厚层砂岩。山体的中段背斜足部的碳酸盐岩石被溶蚀为洼地,当地人称它为槽谷,地貌形态为“一山二岭”,槽谷区里面有很多落水洞发育,并有一条从北向南的地下河,长度约11公里。地下河在青木关处被截断,形成了两个出口,北边的出口叫做江家溶洞,南边出口叫丁家溶洞。岩溶水地下水和砂岩裂隙水汇聚,且溶隙发育使降水可以渗入到地下,并由于压扭性断层使该地区产生断裂裂隙地下水。

3.气候条件:

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型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250mm,平均气温为16.5ºC,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为7.8ºC。具有春早、夏长、秋短、冬迟四季分明的特点,热量充足、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少、风力小,降水在全年中多在夏秋季节,暴雨多。

4.人类活动:

研究区属于典型的岩溶槽谷,流域面积较小,居住人口少,主要分布在槽谷洼两侧沿流域条带状分布。人类活动以农业活动为主,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林地。没有较多的大型工厂,在途中看到过纺织厂,在中下游有采石场,对其水质有很大的影响。工业及生活污水的排放,对地下水及周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

二. 青木关地下水的类型及特征

1.岩溶地下水

①袁家溶洞:该地区位于南北走向的温塘峡背斜的翼部,由于该地区出露大量的石灰岩裂隙,经过流水的侵蚀作用,使得裂隙逐渐变大,最终形成漏水洞,流入地下溶洞—袁家溶洞。洞内流经相对静止的岩溶水,重碳酸钙型的岩溶水虽清但水底看不到一丝生物,呈暗黄色;洞内发育大量的棕黑色石钟乳(由于溶洞的对外开放,使得原来白色的钟乳石和空气中的气体发生化学反应,同时植被的破坏使得大量泥沙随着流水覆盖在钟乳石表面,最终形成棕黑色石钟乳)。作为青木关地下水出口之一的袁家溶洞,洞内地下水变化极大,夏天丰水期时流水可以没过洞口。

②江家龙洞:该地区位于南北走向的温塘峡背斜的翼部,与袁家溶洞相连,但由于埋藏在较浅,矿化度小,水量随季节的变化大。此两个站点为水文监测站,都设在泉水的出口处,且泉水水温都不高,只有十几度;由于这两处泉水受季节影响比较大,此时的水量都很小。

2.构造裂隙水

断裂带承压水随处可见,一般发育于都遭断裂带;由于构造运动的发生,存在于岩层空隙中的泉水随着地壳的下沉而随之下降,越下地温越高,泉水温度也随之增高,在承压作用下,沿着断裂带出露地表形成温泉。因泉水下切是经历了一个比较长的阶段,因此其水温较高,离子含量丰富,导电性也比较好,水量也很稳定。

①我们这次实习过程中观察到的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在遛公桥附近的温泉水。此处由于断裂破碎带,地下水沿断层下降,再在地下加热升温承压上升出露,在此形成温泉(上升泉)出口。该温泉出水量大,水温偏低,属低温温泉(31℃左右),出露的温泉水流入青木溪。因为青木溪正处断裂破碎带上,在其两侧出露的温泉也比较多,故流量相对较大。矿物成分中含硫较多。

流量估算:青木溪流经骝公桥,取一段10m的水流长度,分四次测得扔下一片树叶测出树叶流经这段距离的时间分别为40s、28s、26s、27s。去掉误差较大的40s,取平均值27s,算成速度V实≈0.4m/s,大于断面平均流速,取断面速度为水面速度的60%,所以V断面=0.24 m/s,河宽d=4.5m;河深h=0.3m;所以Q=FV=0.3m3/s,所以青木系在观测时间内骝公桥处的流量约为0.3个流量。

②青木溪上游距骝公桥500m处的一个泉眼,该泉眼同样位于断裂带上,地下水沿断层下降,再在地下加热升温承压上升出露,受静水压力在此形成的温泉出口,为上升泉。河道里主要的污物为天然沉积物,而没有过多的重金属,因此水质比较好。

③青木关温泉(游泳池),水温高于骝公桥处的泉水,主要原因是其为管道抽水,且抽水地方比较深,从排水沟的沉积物来看,水中硫

含量较高。

3.风化裂隙水

我们所看到的砂岩裂隙水的表现形式为一口砂岩风化裂隙水井,储水量较低。根据老师的描述和地表植被的特性以及部分裸露基岩加之相关资料查阅,我们可以判断该处基岩为灰黄色厚层砂岩。在地貌地质上,该处为构造上的背斜拉张裂隙。由于该裂隙的走向与地下水流方向垂直,所以补给较充足且稳定,导致的结果就是裂隙水井水量稳定,随雨量变化不大,但随季节变化变化显著(冬季较干)。水质清澈,水温暖和,且水质受砂岩矿物成分的影响,略显酸性。

三.地下水的开发利用状况:

该处温泉多为低温温泉,且规模较小,加之距离镇中心较近,开发利用场地不足,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大多数地下水只是当地居民用来洗菜、洗衣服,并开办了一个休闲游泳池。砂岩裂隙水主要作为生活用水,但水量不足及人口的增长使得地下水满足不了饮水需要,所以当地居民都大量使用自来水。当地人们环保意识不强,许多地方都堆满了垃圾废物,还有工厂的废水排入,大量植物破坏、污染以及建设给当地地下水造成了严重威胁。

四.实习体会

通过这次水文实习,将课本上有关地下水、岩溶地貌等知识进行了温习,而且近距离的观察了各种不同的现象,使得我们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我们在地理学习中,要更多地运用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多方面思考问题,才能更好的理解所学知识。

第2篇:重庆青木关地下水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了解青木关地下水资源情况

调查人员:2023级师范1班 秦某某

调查时间:2023年11月26日

调查地点:青木关

一、青木关基本情况

(一)地理位置:

青木关位于106°17′35′~106°19′45′E和2°47′~29°49′49′N之间,在地理单元上包括缙云山中段、川东平行岭谷区;在行政单元上包括重庆沙坪坝区青木关镇、凤凰镇,北碚区歇马镇。

(二)自然地理状况

青木关地区处于缙云山背斜地带,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多浅丘平坝,平均海拔225米,地势北高南低,山峰与谷底的相对高差在200米—300米之间,地势起伏和缓。属于西南岩溶区,岩溶地质环境特殊。

青木关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以温暖湿润的气候为主,多云多雾。冬暖夏热,气温年较差大,多年平均气温为16.5℃,无霜期达360天,降水丰富,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250mm,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流域面积达13.4平方千米。

青木关地区多发育地带性土壤黄壤和非地带性土壤石灰土,植被主要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覆盖率较高。自然资源丰富。

(三)人类活动状况

青木关是重庆市小城镇建设试点镇,总人口3.5万人,下辖两个社区和五个村。农业主要有林业、水稻种植、以及蔬菜种植,实习过程中我们还看到了渔业。青木关镇工业基础雄厚,以摩托车、汽车配件为主导产业,有建筑、建材、有色金属铸造、表面出理、纺织业等企业128家,各类技术型从业人员18932人,其中在乡镇企业的有6000人。镇内文化、教育、医疗、通讯、交通、供水、电力、天然气等基础设施齐备,功能完善,交通便捷。319国道横贯全镇,湘渝线回龙坝火车站、国家渝怀铁路西南编组站距该镇仅10余公里,渝隧高速公路、重庆外环高速公路在青木关镇交汇。

二、青木关地下水形成条件

青木关地区位于缙云山背斜轴部,其中发育有断距不大的横断层,在须家河组砂页岩地区的单斜山地貌,发育了一系列次成谷和汇水洼地。地区内断层区构造裂隙多,长期受溶蚀作用,形成了良好的下河管道系统。因此地下水多沿断层分布。该地区碳酸盐岩分布,水热条件利于岩溶作用的发生,岩溶地貌大量分布,易于地下水的赋存。须家河组砂页岩一般呈中粒至细粒结构,质地疏松,裂隙多,利于蓄水。青木关地区全年降水丰富,利于地下水的蓄积。青木关地下水多以上升泉的方式出露,实习过程中,我们看到的地下水出露有风化裂隙水水井、遛公桥温泉水、青木关温泉游泳池、马家湾溶洞、姜家龙洞等地。(见附页调查区简要地质地形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