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典语录

一日三餐四季优美句子精选200条

日期:2023年05月16日 分类:经典语录

一日三餐散文

一日三餐,清清淡淡,健康快乐,平平安安。这是我向往的平常日子,也是自己目前的生活新常态。

凌晨四点左右,生物钟提醒起夜,然后便不再入睡。打开电脑,浏览一下最新新闻,到几个论坛贴吧签个到,就开始在WPS上写写划划,回忆回忆往事,记录记录心情。要写的东西很多,但又不想给自己太大的压力,所以就是随意发挥。想写的时候,或者写得顺手的时候,就不管不顾,除了吃饭,上午下午都写,一直到写完为止。不想写或者写得不顺的时候,就随时丢下笔,去干别的事情。刚退下来那几天不太习惯,整天像没头苍蝇一样,东看一下西戳一下,静不下心来。随着时间的流逝,便逐渐适应了变化,一切都平复下来。初步计划做四件事,一是写写儿时对老家烔炀河的印象;二是走访家族老人记录家庭历史,把家谱重新建立起来延续下去;三是整理整理自己以前的文稿,形成电子文集,丰富个人的博客内容;四是把过去的照片收集起来,做成电子相册,留作永久纪念。就这四件事,做起来也不是那么简单,如果意志不坚定,怕也很难完成。

涂鸦了两个多小时过后,穿衣起床,喝水吃药,如厕洗漱,忙完了也就差不多早上七点。伸手将燃气灶打开,坐上小半铁锅水,从冰箱里把鸡蛋、萝卜干、酱生姜等取出来,放到餐桌上回温待用,同时快速地清洗好两棵黄心乌菜。这时候锅里的水正好沸腾,打鸡蛋,下面条,放入青菜,盖上锅盖养一养,出锅盛碗,十五分钟不到,两碗热气腾腾的青菜鸡蛋面条,就放在了餐桌上。老伴早上也醒得早,我们老俩口坐在餐桌旁,一边吃饭,一边有一搭没一搭地叙着话,面条吃完了,一人再吃二十粒新疆葡萄干、两颗薄皮核桃,一顿早餐就算圆满结束。

我一直坚信,这青菜鸡蛋面是最好的早餐,维生素蛋白质钙磷锌都有,营养全面,做食两便,四季皆宜。小时候母亲早上只给父亲做青菜鸡蛋面条,她自己和我们孩子一起都只喝山芋粥,或者就干脆只吃烀山芋。那时候我就想,要是天天早上都能吃上一碗青菜鸡蛋面条就好了。我成家后,就把青菜鸡蛋面当作了全家的祖传早餐,并且从儿子上小学二年级起,就让他自己早起做青菜鸡蛋面早餐,吃完后热呼呼地自己去上学。面条早餐的方便,让我们早上不那么手忙脚乱,也让儿子从小就培养了独立精神和自理能力。可惜现在儿媳妇不喜欢吃家里做的面条,小俩口的早餐就变得五花八门。好在他们早已自立门户,我们也就乐得眼不见心不烦了。

早餐过后,卧室客厅之间转悠几圈,就开始看电视。主要是回看头天晚上的综艺节目,以娱乐为主,中华好诗词、开讲啦、今晚80后、星光大道、非诚勿扰等等。年纪大的人,如果不了解年轻人在看什么想什么干什么,就会快速地孤老下去,离这个世界越来越远。因为年轻总是跟时尚和新潮同步,跟创新与发展共存。综艺节目是年轻人的盛宴,一般也反映出时代潮流。比如,中华好诗词的热播,反映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开讲啦是鲜活的名人传记,既是对年轻人的'励志,也反映了年轻人对理想前途的追求;今晚80后脱口秀跟时代贴得最紧,是时尚和潮流的风向标;星光大道发掘民间才子,推出百姓能人,为普通人提供梦想舞台,有很强的时代娱乐性;非诚勿扰是一个开放的生活平台,直接反映年轻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些电视节目,是我了解社会辨别潮流的重要窗口,也是自己保持紧跟时代与时俱进的特别途径。而且回看没有广告,更加过瘾,所以我津津有味,乐此不疲。

上午十点半和下午三点半左右,我要分别出去走路锻炼,每次不超过二个小时。刚开始的时候有点乱,先是转安庆路北区域,西起长丰路,东至蒙城路,因为快走惯了,总是不到一个小时就转完了。觉得不过瘾,又改转长江路南区域,却一不小心走过头了,搞得痛风发作,在家一窝就是好几天。现在慢慢形成了固定路线和区域,时间和运动量都比较有规律,感觉就好多了。出门右拐进入公安厅大院,从后门穿过淮河路,由南门进入杏花公园,沿着公园里面的环园大道转几圈,然后再原路返回家中。从家里到公园是十分钟左右,来回就是二十来分钟;绕环园大道走一圈大约二十分钟。锻炼时间的长短取决于绕环园大道的圈数,这样就很好把握,不至于忽长忽短,难以适应。这个路线和区域的好处主要是安全和雅致。路线全程只要穿行淮河路一条有车道路,其他地方都没有车辆通行,极其安全,非常适合老人和儿童活动。环园大道是园内道路,经过杏花公园所有的游乐项目和景点场所,空气清新,景色别致,环境优雅,赏心悦目,心旷神怡。杏花公园以水见长,过去叫筝笛浦,历史记载曹操曾在此乘舟游乐,现在是闹市中的静谧之处,我能天天在这里徜徉,也是福分不浅的了。

一般情况下,我锻炼回去,老伴的午饭或者晚饭就做好了。我俩从2022年我患高血压开始,就以素食为主,孩子回来才跟着沾点荤菜,所以我们的饭菜都很简单。午饭是二三两米加上一些南瓜杂粮什么的,一人一小碗;菜通常是秋冬天煮一小盆青菜豆腐萝卜汤,春夏炒一二个绿色素菜。不过老伴总是想方设法,把一盘菜弄得五颜六色,葱蒜菇耳花样繁多,而且老伴做全职太太已经十几年,菜的味道也练出来了,连嘴巴特别刁的儿媳妇都时常回来噌吃噌喝,吃了还想吃。晚饭以稀饭为主,老伴一般下午三点出门参加公安厅大院的广场舞活动,一个小时左右回来,把稀饭烧开,放到电焐锅里焐炖。这稀饭也是五谷杂粮,银耳红枣,成分繁多,好喝那是必须的,但分量严格控制,一人一小碗,再炒一小盘素菜,一顿晚餐就解决了。时间一长,人习惯了晚餐少吃,偶而出去上一次场子,肚子反而不适应,夜里肯定是睡不好的。

电视仍然占据我一天的不少时间。中午午休后,一般看最新或者最热的电影电视剧,但我一不看古装戏,二不看历史剧,专找反映最近的现代生活的影视剧看,原因和目的跟我上午看综艺节目完全一样。晚上的时间,基本上都交给了中央台新闻频道,新闻联播过后看焦点访谈,然后是东方时空。在焦点访谈播出之前,到厨房把电动洗脚桶放好热水加上药粉,端到电视前,边泡脚边看电视,焦点访谈看完了,脚也泡好了,然后换人。在看东方时空的时候,老伴会让我喝一盒酸奶,这是睡前进的最后一样食品。

晚九点前后,我上床,带上呼吸机,虽然达不到秒睡,但也很快就会进入梦乡,直到凌晨四点左右再醒来。一天又一天,循环往复,平常平淡但却平安的日子,就这样慢慢延续下去。刚刚接到电话,说是儿媳妇已经住进医院待产,说不定接下来的生活,要被孙子或者孙女搅乱了。

我们生活中的一日三餐散文

民以食为天,这是我们人类生存的根本保障,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慌,这句俗语在我们生活中最贴切的大实话!

近年来,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生活中的一日三餐,实在太方便了,早晨吃快餐,中午吃便饭,晚上有约(高兴了)下饭店,已是我们一天正常的生活规律。

早晨一觉醒来,已是朝阳四射,我匆匆收拾一番,兴致来到大街上,只见一个个快餐店、小吃摊各自都有自己的有利地势,人员繁忙,我也正寻视着今早该吃点啥,调节一下已往的口味,便瞬间选了一家排队等候,此时感觉肚子有些迫不及待,饿得有点心慌,终于排上号买了自己如意的快餐,便找了个空坐坐下,开始品味着,片刻之时,就餐的人们一一离去,只留下一些残余剩饭,让我淡定无语,再没有刚才那津津有味的味道和心平气和的心情,思绪中所有的剩饭已倒入旁边的垃圾桶内。

很快一顿早餐吃过,心中有了底气,干劲十足,一切就绪,驾车而去,进入新的一天忙碌的开始。

紧张而忙碌中显得一分一秒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到了中午,我带着收获带着欣慰奔向回家的路。

一进家门,妻子已做好了饭菜在等候,我洗漱一番,便疲惫地坐下动起了碗筷,中午的家常便饭我仓促地酒足饭饱,便回屋仰卧休息。

一觉醒来,已是下午正点,我慌忙起身,又进入紧张的工作中,忙碌中的我,手机来电,是我的老同学打来的,约我今晚老同学聚会,提前约定,我兴致便答应下来,回话准时赴约。

只见天空逐渐暗了下来,我整装打扮了一番,请了便假,迈着矫健的步子向指定的饭店走去。

十几分钟来到饭店雅间,只见同学们已久等,我们相见如故,个个气色不凡,精神焕发,身着雅致,油光发亮,亲切无比,好像又回到当年在母校时的青春岁月。

随下,我们相互礼让,按年龄坐次,十几个老同学围满了桌子一周,中间还有一个非常别致的.艺术花篮,整个空间如此情景真让我们在坐的心情无比开怀,增进感情,友情四溢。

一个个美味佳肴摆满了圆桌一周,散发着喷香扑鼻的味道,让我们在坐的迫不及待,在一句同声的祝酒词中,我们开始进入盛宴同饮的气息之中。

今夜老同学难得相聚,个个畅所欲言,举杯开怀,谈笑尽致,举止大方,不失风度,一醉方休……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我们在坐的已红光满面,念念有词,难舍难离。

是呀!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今夜相聚是为了今后的再聚,来日方长,增进友谊,我们分手之时,相互握手,抱拳拥抱,在一声欢乐的高歌声中,渐渐离去,只留下一桌有的不曾见底的饭菜,平静地摆放在桌子上,好像期待着什么?我有意示地回头望着,在想它们又该去何处?让我顾虑、叹息、醒悟、回避。

我全身轻飘飘的回到家中,带着醉意进入今夜熟睡的梦香中,梦中我正在一个富丽堂煌的宫殿内,眼前摆放着山珍海味并欣赏着高歌艳舞,正享受人间仙乐,兴奋的我不亦乐乎……

古人一日三餐制的由来及典故

餐制是一个民族为维持生存和发展需要而自然形成的每日饮食次数和饮食时间,是饮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餐制的出现是在进人农耕社会以后的事。下面一句话语录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古人一日三餐制的由来及典故。

在那茹毛饮血的远古时代,先民以猎取野兽、采集野果为生,没有食物贮藏,过着住无定居、食无定时的生活,因而也就无餐制而言。只有在农业、畜牧业产生后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谷物和畜产品有了一定的储蓄,人们的食物有了相对的保障,才会逐渐形成与当时的生产和生活相适应的餐制。然而,由于缺乏文献记载和考古材料,我们今天难以清楚地了解上古先民的餐制,就目前而言,学术界认为商代是实行两餐制的,其依据是甲骨文中有“大食”、“小食”的记载。据董作宾的《殷历谱》,商代的纪时法中称上午九、十时为“大食”,下午四、五时为“小食”。当两餐的时间已形成惯制才被纳为时辰专名。至于两餐制何时转变为三餐制,即今日人们日常生活中通行的一日三餐制是何时确立的,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中国饮食史》和《中国春秋战国习俗史》都认为:“大概在战国末年,一日三餐制已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而得以推广开来。”一些文化史、古文献学、民俗学等方面的专著如陈直《汉书新证》、韩养民《秦汉文化史》、乌丙安《中国民俗史》等普遍认为:我国三餐制较早,古称“三食”,和今日相同,分早、午、晚三顿。胡新生在《谈古代日常生活中的“三食”习惯》中指出:一日三餐制“至少在两千年以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即已形成”。饮食学界的向春阶认为“到汉代以后,三餐制才比较普遍起来”,姚伟钧在《中国传统饮食礼俗研究》中指出“汉唐时期,是中国三餐制习俗确立与巩固时期”,而黄金贵则根据其餐食词研究,认为:“ 一日三餐的观念与词语的.出现,无疑是一日三餐制成为定制的标志,故可以断言:从元代起三餐制正式形成。”从以上几种观点可见:我国三餐制确立时间从战国说,到汉唐说,直至元代说,相差了近两千年,各执其辞,由于衡量三餐制确立的标准不一,故也难以达成共识。

《周礼·天官·膳夫》:“ 王日一举,鼎十有二,物皆有俎。”郑玄注:“杀牲盛馔曰举”《周礼·天官·内饔》:“ 王举,则陈其鼎俎、以牲体实之。”《周礼·天官·醢人》:“王举,则共醢六十瓮。”《周礼·天官·醯人》:“王举,则共齐菹醯物六十瓮”从膳夫、内饔、醢人、醯人职记载看,“王举”,要陈十二鼎(正鼎九,陪鼎三),并配有俎,以牲体实于鼎、俎,还有醢酱六十瓮,醯酱六十瓮。这证明王每日一“举”时,列鼎设俎,拥有丰盛的肴馔。丰盛的肴馔并不仅为王食用而烹制,而主要是为祭而制作,在先秦礼乐制度下,食前必祭,以示不忘先祖,所以《周礼·天官·膳夫》曰:“ 以乐侑食,膳夫授祭,品尝食,王乃食。”王在祭先祖以后才食用盛馔。祭必须在人食用前,《礼记·曲礼》的“悛余不祭”,就是指不能用食剩的食品祭祖祭神。祭祀的食品必须是人未食的洁净食品。《淮南子·说山训》亦言:“ 先祭而后飨则可,先飨而后祭则不可。”王每日一餐拥有丰盛的肴馔,而其余餐则食用悛余。《礼记·玉藻》:“ 皮弁以日视朝,遂以食。日中而悛。”此谓天子戴皮弁视朝后朝食,而日中食朝食之余馔。《周礼·天官·膳夫》:“王齐,日三举。”齐即斋之假字。《说文·示部》:“斋,戒絮也。”王在斋戒日为表示在祭祀前的洁净、虔敬,不用剩余的牲肉,一日内三次杀牲。也就是说斋戒日王每次用餐都杀牲盛馔,这“日三举”就意味着王一日三餐。所以,根据《周礼记载断言,王膳食实行的是三餐制。

郑玄注《周礼》“膳夫”职云:“ 燕食,谓日中与夕食。”“燕食”相对于陈鼎设俎的朝食“举”而言,是比较随意的用餐,一日中指日中与夕食两餐食用朝食的剩余牲肉。《周礼》“膳夫”职贾公彦疏也认为:王“一日食有三时,同食一举”。《礼记·玉藻》载:诸侯“夕深衣,祭牢肉”。郑玄注:“ 天子言日中,诸侯言夕,天子言悛,诸侯言祭牢肉,互相挟。”可见,在《周礼》、《礼记》经文中都已有关于天子、诸侯每日三次食的记载,分别是朝食、日中、夕食。

三餐的具体时间,《后汉书·五行志》刘昭注引《洪范五行传》 郑玄注:“ 平旦至食时为日之朝,隅中至日昳为日之中,晡时至黄昏为日之夕。”“食时”同于卜辞中的“大食”,约早上7-9时。“隅中”指在“正中”之前将到中午的时候。《淮南子·天文训》:“日出于饧谷,……至于桑野,是谓晏食。至于衡阳,是谓隅中。至于昆吾,是谓正中。”其“隅中”是在正中之前。《史记·天官书》:“旦至食,为麦,食至日昳,为稷,昳至餔,为黍。”“晡”同“餔”。《说文·食部》释“餔”为“日加申时食也”。清人王筠《说文解字句读》云:“ 谓日加申之时食谓之餔也。日加某者,古语也。”“申时”一般在下午3-5时。朝食“平旦至食时”是从日出到上午7时之前。《礼记·内则》中说:“ 男女未冠笄者,……昧爽而朝,问何食饮矣,若已食则退,若未食,则佐长者视具。”这是指未成年的男女,在天色微明时要去向父母请安、问候长辈的朝食。日中“隅中至日昳”是正午之前至日开始西斜下午2时之间,这正是中午时间。日中即昼食,汉代也称作“食象”。《说文·食部》释“食象”为“昼食也,从食、象声”。

清人段玉裁说:“ 此犹朝曰饔、夕曰飧也,昼食曰食象。”可见,中食一般是在正午时刻。夕食“晡时至黄昏”,即时至黄昏,为下午5时至天将黑的黄昏之间。夕食在先秦称为“飧”。《周礼·天官·宰夫》郑司农注:“ 飧, 夕食也。”《说文·食部》:“ 飧,餔也,申时食也。”孙诒让认为“飧本为铺食,引申为凡食物之称。《蜀石经》作‘飧,夕食也’。”从朝食、日中与夕食三餐的时间看,与商代一日两餐的“大食”和“小食”相比有明显变化,一是朝食的时间比大食时间早,而夕食时间则比小食时间迟,这是比较符合饮食规律的。因为三餐制有日中一餐,将早、晚餐时间相对提前与推迟,拉开了三餐之间的间隔时间。二是三餐制中的朝食在天微明后时间段内,夕食在天色将黑时间段内,这种饮食时间安排更适合于古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产和生活状况。

一日三餐,我与你生活随笔

男人在七月开始了打工。

第一天大早我努力早起十分钟,烙了鸡蛋饼炒了菜,细致地裹成了卷菜饼,并热好红豆浆。第二天我努力和他在同一时间起来煎了两颗鸡蛋,并倒好前晚冰着的红茶。第三天我前一晚煮好了茶叶蛋放在锅里告诉他你起床后吃了再走哦。第四天我们买了切片面包和火腿生菜西红柿,早上一起搞了三明治出门。第五天,男人起床的时候我几乎是不知道的,醒来后发现冰箱少了切片和果酱。第六天,我索性买了现成的奶油面包。

想起刚住在一起的时候是年初。我去北京,我们一起在那个很大却很偏的房子里窝了半个多月,那里街道乱的很,小贩挤得道路常常不成路,讨价还价的大婶大妹子们喊得小区常常像菜市场。那里完全不比现在住的地方,我们每每牵着手从地铁站走好远的路才能回到家,北京的天冷得头疼,我们为了穿情侣大衣搞得冻得要死。这长长的回家路上,有数不尽的小吃,比我家乡的贵一些,但还是闻着就让人欲罢不能。我俩总是边吃边买边商量着买什么带回去,然后他搀着不会穿高跟鞋还硬要装的我,慢悠悠地晃回家。我俩最喜欢在大冬天吃过桥米线麻辣烫,吃到胃里暖暖的,嘴里火辣辣的。回家前还不忘在门口的'小超市买冰激凌或者汽水。那个时候,我就偶尔开始做饭,从简单的炒菜开始变着花样。他切菜我炒菜,炸油锅的时候他裹我炸,做柚子茶的时候他削我炒。做饭变成了很喜欢的事,他吃得香吃几碗饭我就开心得要命。

那时候,大概心里就萌生了,要好好做饭天天一起吃饭,这样温暖的想法吧。

我对他说,我爸一直以来都忙得要死,有时候做实验写论文到半夜三点才回家,出差也不间断。可直到今天还是天天早中晚都在家里吃饭,哪怕回来的时间总是晚,妈妈嘴里总是嫌弃,但顿顿都是三个人一起吃的,从没例外。我说,我们以后也一起吃早饭然后出门。我来做,简单的就好,有时间就复杂点儿,没时间就买面包回来一起吃也好。

于是四月开始我们住进了离学校近很多大很多足够两个人在地上乱滚的房子里。我每每都会感叹我妈妈打扫180平的房子得多累,这么一间我都累趴。也感叹天天都为我们做三餐是多不容易的事情。我从未想过做家庭主妇,但正因为他是我喜欢的人,这里是最喜欢的家,自然就就会想做这些。

和一个人住的时候不同,多了安心多了承担的责任。忙碌着赶presentation的时候,他会帮我搞点东西来吃,陪我熬夜,熬到凌晨一起看球,看西班牙一次次赢下比赛看卡西一次次扑救,看他们笑到最后。

我在想,虽然我们没能在初恋是相遇,没能守候彼此太多的过往岁月,就像虽然我不是因为他才喜欢上足球,但和他看球却是最快乐的事。现在的一点点珍惜,真的可以换来过去的时光也说不定。即使换不来,我也觉得我似乎已经看尽你的一生,过去,现在和未来一起的日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