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目不转睛意思诗句汇总50条
日期:2023年05月25日 分类:经典语录
《望岳》古诗词
《望岳》古诗词1
《望岳》原诗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翻译
泰山是如此雄伟,青翠的山色望不到边际。大自然在这里凝聚了一切钟灵神秀,山南山北如同被分割为黄昏与白昼。望着山中冉冉升起的云霞,荡涤着我的心灵,极目追踪那暮归的鸟儿隐入了山林。当人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
杜甫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望岳》古诗词2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作者: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杜陵布衣”,世称“杜少陵”。也称“杜工部”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2、选自《杜少陵集》
3、词义:
岱宗:指泰山
了:完
造化:大自然。
钟神秀:聚集天地间的一切神奇和秀丽。钟:聚集,汇集。
阴:山的北面。阳:山的南面。
割:划分
荡胸:涤荡心胸。
决:裂开。
眦:眼眶
会当:该当,终当。
绝顶:顶峰。
4、背景:杜甫应举落第后游泰山做所。
5、主题
本诗通过描写了东岳泰山的雄浑景象,赞美了泰山高达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对前途充满信心的雄心和气概。
6、句意:
五岳之首泰山的景象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
由于大自然的偏爱,给了这儿神奇秀丽的景色,山南和山北的天色被分割为一明一暗两部分。
层层云升腾,心胸荡然,极力张大眼睛把飞鸟归山映入眼帘。
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那时俯瞰群山会是多么渺小!
改写成散文
泰山啊,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大地。大自然给你的偏爱,使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你挺拔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漾,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余!
7、赏析:
首联: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下句: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
颔联:“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钟”字为凝聚的意思,以拟人的笔法突出诗人笔下的大自然是有情的。它格外青睐东岳泰山,故而把神奇与秀丽集于泰山一身。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判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割”用在这里,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侧面突出泰山巍峨险峻、遮天蔽日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热爱和赞美。
颈联:“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不仅写出了泰山的雄伟,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饱含了生活的哲理:只有不畏艰险地去登攀,才能进入俯视一切的雄奇境界。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河山和对自己前途充满信心的情怀。也可以看到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8、艺术手法:
(1)语言凝练,对仗工整。对偶句: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2)写景、抒情、哲理融为一体。
(3)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句句写向岳而望。落笔由远及近,笔下之景由朝至暮。由望岳想到将来登岳。意境开阔高远,气势雄伟浑朴。
(4)虚实结合。"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高大;"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神奇秀丽;"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实景,用细节描写,表达了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造化"句写泰山的秀美,是虚写;"阴阳"句写泰山的高大,是实写。
《望岳》古诗词3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这一首是东岳泰山。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虚字,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齐鲁青未了”了是经过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真是惊人之句。它既不是抽象地说泰山高,也不是象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崔舜淘铺臁闭饫嘁话慊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地理特点,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诗说:“齐鲁到今青未了,题诗谁继杜陵人?”他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是有道理的。“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山前向
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由于山高,天色一昏一晓判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割”本是个普通字,但用在这里,确是“奇险”。由此可见,诗人杜甫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作风,在他的青年时期就已养成。“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眼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不言而喻,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
山的热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最后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如王勃《春思赋》:“会当一举绝风尘,翠盖朱轩临一春。”有时单用一个“会”字,如孙光宪《北梦琐言》:“他日会杀此竖子!”即杜诗中亦往往有单用者,如“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奉送严公入朝》)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慨。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
在,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这就是为什么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而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强烈共鸣的原因。清代浦起龙认为杜诗“当以是为首”,并说“杜子心胸气魄,于斯可观。取为压卷,屹然作镇。”(《读杜心解》)也正是从这两句诗的象征意义着眼的。这和杜甫在政治上“自比稷与契”,在创作上“气靡屈贾垒,目短曹刘墙”,正是一致的。此诗被后人誉为“绝唱”,并刻石为碑,立在山麓。无疑,它将与泰山同垂不朽。
《望岳》古诗词4
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望岳赏析
杜甫“望岳”诗共三首,这一首是写望东岳泰山的。诗以“望”入题,赞叹东岳,讴歌造化。希望凌顶而小天小,以抒雄心壮志。开首两句,写泰山的高峻伟大,先写对它的仰慕,再写它横跨齐鲁两地的壮伟。三、四句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能分割日夜的巍峨形象。五、六句写遥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涤。最后两句写望岳而生登临峰顶之意愿。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雄心,显示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
望岳原诗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
五岳之首泰山的景象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
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象全都汇聚其中,山南山北阴阳分解,晨昏不同。
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
一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显得渺小的群山。
《望岳》古诗词鉴赏
原文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解:
1、岱宗:泰山别名岱,居五岳之首,故又名岱宗。
2、钟:赋予、集中。
3、决:裂开。
4、凌:跃上。
韵译:
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
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
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
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
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
评析:
杜甫“望岳”诗共三首,这一首是写望东岳泰山的。诗以“望”入题,赞叹东岳,讴歌造化。希望凌顶而小天小,以抒雄心壮志。
开首两句,写泰山的高峻伟大,先写对它的仰慕,再写它横跨齐鲁两地的壮伟。
三、四句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能分割日夜的巍峨形象。五、六句写遥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涤。最后两句写望岳而生登临峰顶之意愿。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雄心,显示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
《望岳》 古诗词鉴赏
《望岳》 古诗词鉴赏1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解:
1、岱宗:泰山别名岱,居五岳之首,故又名岱宗。
2、钟:赋予、集中。
3、决:裂开。
4、凌:跃上。
韵译:
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
评析:
杜甫“望岳”诗共三首,这一首是写望东岳泰山的。诗以“望”入题,赞叹东岳,讴歌造化。希望凌顶而小天小,以抒雄心壮志。
开首两句,写泰山的高峻伟大,先写对它的仰慕,再写它横跨齐鲁两地的壮伟。三、四句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能分割日夜的巍峨形象。五、六句写遥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涤。最后两句写望岳而生登临峰顶之意愿。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雄心,显示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
《望岳》 古诗词鉴赏2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这一首是东岳泰山。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虚字,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齐鲁青未了”了是经过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真是惊人之句。它既不是抽象地说泰山高,也不是象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崔舜淘铺臁闭饫嘁话慊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地理特点,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诗说:“齐鲁到今青未了,题诗谁继杜陵人?”他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是有道理的。“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山前向
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由于山高,天色一昏一晓判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割”本是个普通字,但用在这里,确是“奇险”。由此可见,诗人杜甫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作风,在他的青年时期就已养成。“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眼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不言而喻,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
山的热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最后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如王勃《春思赋》:“会当一举绝风尘,翠盖朱轩临一春。”有时单用一个“会”字,如孙光宪《北梦琐言》:“他日会杀此竖子!”即杜诗中亦往往有单用者,如“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奉送严公入朝》)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慨。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
在,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这就是为什么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而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强烈共鸣的原因。清代浦起龙认为杜诗“当以是为首”,并说“杜子心胸气魄,于斯可观。取为压卷,屹然作镇。”(《读杜心解》)也正是从这两句诗的象征意义着眼的。这和杜甫在政治上“自比稷与契”,在创作上“气靡屈贾垒,目短曹刘墙”,正是一致的。此诗被后人誉为“绝唱”,并刻石为碑,立在山麓。无疑,它将与泰山同垂不朽。
望岳古诗词赏析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作者: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杜陵布衣”,世称“杜少陵”。也称“杜工部”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2、选自《杜少陵集》
3、词义:
岱宗:指泰山
了:完
造化:大自然。
钟神秀:聚集天地间的一切神奇和秀丽。钟:聚集,汇集。
阴:山的北面。阳:山的南面。
割:划分
荡胸:涤荡心胸。
决:裂开。
眦:眼眶
会当:该当,终当。
绝顶:顶峰。
4、背景:杜甫应举落第后游泰山做所。
5、主题
本诗通过描写了东岳泰山的雄浑景象,赞美了泰山高达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对前途充满信心的雄心和气概。
6、句意:
五岳之首泰山的景象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
由于大自然的偏爱,给了这儿神奇秀丽的景色,山南和山北的天色被分割为一明一暗两部分。
层层云升腾,心胸荡然,极力张大眼睛把飞鸟归山映入眼帘。
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那时俯瞰群山会是多么渺小!
改写成散文
泰山啊,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大地。大自然给你的`偏爱,使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你挺拔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漾,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余!
7、赏析:
首联: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下句: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
颔联:“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钟”字为凝聚的意思,以拟人的笔法突出诗人笔下的大自然是有情的。它格外青睐东岳泰山,故而把神奇与秀丽集于泰山一身。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判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割”用在这里,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侧面突出泰山巍峨险峻、遮天蔽日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热爱和赞美。
颈联:“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不仅写出了泰山的雄伟,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饱含了生活的哲理:只有不畏艰险地去登攀,才能进入俯视一切的雄奇境界。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河山和对自己前途充满信心的情怀。也可以看到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8、艺术手法:
(1)语言凝练,对仗工整。对偶句: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2)写景、抒情、哲理融为一体。
(3)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句句写向岳而望。落笔由远及近,笔下之景由朝至暮。由望岳想到将来登岳。意境开阔高远,气势雄伟浑朴。
(4)虚实结合。"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高大;"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神奇秀丽;"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实景,用细节描写,表达了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造化"句写泰山的秀美,是虚写;"阴阳"句写泰山的高大,是实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