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典语录

描写道情皮影的句子汇集90条

日期:2023年05月26日 分类:经典语录

道情皮影与民俗散文

道情原称“亲道歌”,它是民间以说唱形式宣扬道家思想的小调小曲,后演变成为道教庙会上的赞神乐体。环县兴隆山(俗称东老爷山)是一座闻名遐迩的道教名山,过去每年总有全国各地的云游道士千里迢迢赶到这里,与当地道士一同谈经论道,祭祀神灵,并以道家常用的渔鼓、筒板相击伴奏,边说边唱,宣传道教、道义,赞扬道家思想。久而久之,讲德、讲道这一道家思想不仅扎根于群众之中,而且被当地文化人演绎成道教故事,改编为剧本,搬上了以皮影代替真人的投影舞台,形成了道情与皮影融为一体的环县道情皮影戏。

环县道情皮影戏产生于民间,发展于民间,且与当地祭祀道教神灵的风俗习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过庙会祭神、农家酬神还愿以及红白喜事助兴,都少不了道情皮影戏,且还有许多讲究。

环县人大多信仰道教,境内有庆阳市最大、最有名的`道教名山兴隆山,山上供奉无量祖师等神灵23位。除此而外,在乡下一个村或几个村联合组成一个会,会上都建有小庙,庙里供奉着道教神灵,如玉皇大帝、大禹龙王、显神、齐天大圣、城皇、娘娘等,这些神灵统称“本方庙神”。年内,每逢兴隆山无量祖师及本方庙神圣诞日,周围的群众总会设布施(捐款捐粮)过庙会,答谢神灵。庙会多为3天,也有10天8天的,会上,除举行各种祭神活动外,还要请戏班子演出助兴,有大戏、木偶戏、道情皮影戏,但祭神戏必须是与道教有密切联系的道情皮影戏。庙会开始称“挂灯”,当晚先要唱祭神戏,若有还愿的农户和过关的孩子,即唱愿戏和打关戏,再唱正戏。祭神戏即某会为答谢本方庙神保佑本会人等万事吉利的功德,专门为神唱的戏。时先,在戏亮子前支起桌子,桌上摆放香斗(盛满五谷杂粮的木斗),供献糖果之类祭品,会长(众人推选的庙会主事人)跪于桌前,焚香点表,祭神戏即开演。祭神戏一般唱3折,第1折为固定格式,即前台(皮影挑纤人)挑福神皮影角驾云上殿,前台表道:吾乃上元一品赐福天官紫微大帝,一到蓝天门前,观见香烟冒盛,青龙接旨,白虎传信,四值功曹报上灵霄,乃是何会(表会名)人等兴起善念,为答报何等神灵(表神位),随领了玉皇持旨,佛家金牌、王娘宝号,奔上五福堂前于何会(表会名)人等赐福一回。再表七言律诗4句。2、3折没有固定格式,或前台挑财神皮影角驾云上殿撒钱一回,或挑金斗文魁皮影角驾云上殿赐官一回,或挑寿星皮影角驾云上殿赐寿一回,或挑八仙某角驾云上殿保佑平安一回。但无论何角登场,都有吉利的道白和诗句。愿戏即某户因灾难疾病、百事不顺,求本方庙神保佑平安许下的神戏。凡还愿者需带香、表各一合(祭神用),白纸5张(换戏亮子用),清油2斤(点灯用)。时先,还愿者要跪于桌前焚香点表,愿戏即开始,其唱法除将道白句中的“何会”改为“何户(表姓名)”外,其它与祭神戏完全一致。过关戏即某家孩子因生辰八字主犯关(青龙关、白虎关、朱雀关、鸡角关、乌鬼关等)、煞(十恶大败煞、神号鬼哭煞、四时土墓煞、天狗守塘煞、天罡煞、天狱煞等),需在关老爷(三国名将关羽)斩将过关的戏台下过关除煞,祈求关老爷保佑平安无事,其程序比较复杂。凡过关的孩子家事先要准备好五色(忌用黑、白二色)丝线5根(象征金、木、水、火、土)、红布1尺2寸(象征12生肖)、绣花新针7锚(象征北斗七星)、桃木弓1张、柳木箭1枝、会叫鸣的公鸡1只。将红布折成三角,用新针穿牢,针上绕五色丝线,固定到要过关的小孩帽子上;取28枚铜钱用线穿起挂在小孩项上。该小孩由其父领或抱于戏台前跪下,上香点表,过关戏开始。前台挑骑赤兔马、手提青龙月刀的关老爷皮影角驾云登场,出五关斩六将,刀刺青龙、白虎、朱雀、鸡角、乌鬼于马下。随即,前台、后台一问一答。前台问:某孩子(表孩子姓名)所犯三十六关斩过了吗?答:斩过了。问:二十四煞斩过了吗?答:斩过了。问:一十二道迷昏锁斩过了吗?答:斩过了。前台即唱道:三十六关齐斩过,二十四煞一扫光,一十二道迷昏都斩断,我保孩子寿百年。唱腔一落,会长即搭弓放箭于戏台后面,握剪刀剪公鸡冠出血,蘸血在小孩额上画“十”字,随将小孩从戏台下递过于后台,过关戏结束。正戏即助兴戏,唱何本子(剧本)一般由会长征求会下人员意见后确定,庙会正日(挂灯后第2天)需唱“天明戏”(唱一夜),剧情中有神灵(王皇上殿、菩萨救难、关公显灵、刘海撒钱等)登场,台下需烧香点表,祭祀答谢。

有的农户为求神灵保佑其年内无灾无病、百事顺利,年初即许下在家里唱神戏。一般到年终农闲时,即请本方庙神及皮影戏班到家里还愿唱戏。事先,要准备一间干净的房屋做神堂,堂内设供桌。先要祭祀子牙神(周朝谋臣姜子牙),祭祀方式为打酸坛,即取干净的石块用火烧至摄氏200度以上,放在铁勺里,在碗里盛上醋,一手握铁勺,一手拿碗,边跑边将醋倒于石头上,即刻有冲鼻的醋香味喷出,随转遍各个窑洞、圈舍和角落,以示清庄谢土。随后将本方某神案(用红布包裹的楼宫、将桌、刀、剑等)请于神堂供桌上,神案前点清油长明灯,焚长燃香,供祭品。愿戏开演时,戏台上要设供桌香案,请神案与桌上,以观演出。一般情况下,凡来看戏的人,都要带香、表,祭祀神灵,给事主家串香钱(随心布施),事主家管饭。愿戏的唱法与庙会上的祭神戏相同,但正戏忌唱涉及家庭伤亡之类的本子。

扮演神灵的皮影角非常讲究,一般都是固定不变的影人,更不能在忙乱中顶替出场。由于戏箱内装有神角,因而戏箱严禁坐人。神角登场前,需用香表燎一燎,以示清净。

有的农户过红白喜事,为图个排场、热闹和吉利,也将皮影戏班子请到家里唱戏助兴。所唱本子也有一定讲究,红事一般唱喜庆和欢、夫妻恩爱之类的本子,如《九连珠》等,白事唱追忆缅怀、尽孝超渡之类的本子,如《忠孝图》、《白狗犬》等。

散文中秋道情

中秋道情

彬彬右

又是一年相思季,带着秋的情感,飘着秋的风韵,你姗姗而来;

又是一年月圆夜,顶着满天清辉,踏着满地翠玉,你款款而来;

哦,圆圆的月饼,甜甜的心,贴着你的牵挂与思念,从遥远——向我走来;

哦,浓浓的情意,满满的.福,贴着你的关切与问候,从遥远——向我走来……

你说:

采一轮松间的明月供你欣赏,

织一件秋日的凉爽为你披上;

斟一杯月宫的琼浆醉你心上,

送一份中秋的祝福圆你梦乡……

哦,听你如此言,心中涌波澜……

把圆月放近唇边,

那一份牵挂 植入心田

把香醇注入齿间

那一声问候 温暖心怀

你说:

又是一年圆月夜,月下为你许三愿:

一愿美梦好似月儿圆,

二愿日子更比月饼甜,

三愿家人平安有福源……

哦,

这秋的念想,心的祝愿

无需电脑 重装再现

这是我

对天下好人的——

美好祝愿!

年是母亲的味道情感散文

腊月的一天,我到火车站接一个从南方回来过年的朋友,看到一个身材佝偻的母亲,怀里搂抱着一个漆黑的鼎罐,在火车站接到儿子后,把鼎罐里还发热的食物,当场倒出来给儿子吃。乡村黑鼎罐里,是母亲炖的蘑菇土鸡汤。

朋友看到这一幕,眼圈红了,他说:“我回来,不就是想吃一口妈妈做的家常菜吗?”

电视里还看到过一个画面,春节来临前,雪花漫天,皱纹密布的母亲,正匍匐着用石磨碾着水泡糯米,乳白的汁从磨眼里流出来,在外打工的儿子,下了火车,再坐摩托车回家,在家门前望见白发的母亲,叫出了声:“妈,我回来了!”晚上,母亲做了好大一桌家常菜,全家人在炉火熊熊雪花飘飘中团圆了。这些团圆的家常饭菜,凝聚着一代一代人的亲情,食物也慰藉着亲情,绵延了一代一代人回家的路。

我表妹小雅那年腊月还在苏州求学,有天半夜,她在梦中磨牙,是想吃母亲做的家常菜了,母亲做的.麻婆豆腐、泡椒鱼、鱼香茄饼、南瓜汤……是小雅在江南梦中飘香的食物。一大早,小雅就给母亲打去电话:“妈,我嘴馋了,想吃你做的麻婆豆腐……”小雅那天给母亲打了电话以后,母亲急了:“乖女儿,又没有飞机,不能空运啊……”中午,母亲还是忍不住,用石磨制作的豆腐,在蜂窝煤炉子上做出了麻婆豆腐、鱼香茄饼,母亲把菜端到电话机前,给女儿打去电话,女儿啊,你看,妈妈为你做了。小雅在电话那边,哽咽泪流。

前年,小雅的母亲患病去世,母亲再也不能为女儿做家常菜了。妈妈的忌日也是在腊月,去年腊月,小雅特地从南方回来,去市场买了食材,为母亲做了几样家常菜,端到了母亲的墓地前,一头跪下:“妈,女儿给你端菜来了……”小雅在南方工作那年,母亲去了那儿,把自己多年来做的几样家常菜,都悉心传授给了女儿,母亲叮嘱说,女儿啊,无论你事业做得多好,今后成了家,也还是要回家给丈夫、孩子做饭吃。后来,小雅就是凭母亲教的一手四川家常菜,把一个优秀男子的胃给拴住了,并征服了他的心。小雅说,今年春节,她要在广东,做上一桌母亲教会的家常菜,享受那种久别的过年味道。

在乡下,一坛泡菜,泡出的也是人生百味。我奶奶在一九五四年做的一坛泡菜,一家人居然吃了三十九年,经年累月的老盐水,历久弥香,这是一个家族的味道,多少年的春节团聚里,奶奶就用一坛子泡菜为作料,把那些年清贫艰辛的节日烹调得有滋有味。我母亲在一九八四年做的一坛泡菜,十八年前带进了城,春节时我们回家,母亲也是用坛子里的泡菜为作料,做上几个拿手的家常菜,吃得身上和心头都暖融融的。而今,七十岁的母亲,还蹒跚着脚步,去市场上买回萝卜、辣椒、豇豆、姜蒜放在泡菜坛子里。这个摆在厨房里憨态十足的老泡菜陶瓷坛子,成为一家人心上的宝。

藕圆子,也是我在乡下喜欢吃的一种春节家常菜。在冬天,池塘里的藕成熟了,一些乡下人脱掉鞋袜,站到冰冷刺骨的水中挖藕,他们冷得牙齿打战,嘴唇乌青。那些乐观的乡下人,一大早,咿咿呀呀把刚出土的藕挑到城里去卖,眉毛上挂满了霜。他们用手工把藕磨成碎泥,在柴火灶上清蒸、油炸出的藕圆子,而今还是我梦中咂嘴的食物。

春节里的家常菜,是洗尽铅华阅尽繁华后,还记得的亲人们的气息,是母亲把对儿女们的疼爱,深深地植入他们的体内、灵魂中,成为唤醒打开千门万户的密码,成为连接万家灯火的暗语,充满了生活的禅意。

回忆皮影戏散文

稻谷收割了,玉米棒子挂起来了,贵子爷开始收拾他的皮影戏家伙,他要喊上搭班子龙娃太,怀爹,金狗爹,一起唱皮影戏。

贵子爷是唱皮影戏的主角,其他成员都是配角:吹唢呐,敲鼓,拉二胡,帮帮腔。收拾好皮影戏家伙,先在本村唱一出“开场戏”。唱完“开场戏”便挑着戏担子,游走他乡唱皮影戏去了。

三狗爹想入皮影戏班子,可他没文化,帮腔老是走调,总是惹得台下哄堂大笑,贵子爷让他一边打外围,一边学唱戏。在本村唱这台“开场戏”前,三狗爹“打广告”,他提着大锣,从村头,走向村尾,边走边敲边喊:“晚上大院坝看皮影戏咧!”。乡亲们喜欢看皮影戏,秋收后,圈在屋里的囚急了,巴不得丢下晚饭碗筷,过过戏瘾。

四张桌子拼在大院坝头,四角绑上竹竿,前面绷一个白色幕布,权当银幕,其他三面,竹席围住,只留得一个窄窄的小缝隙供戏班子上下,中间挂一个“汽灯”,这便是“奢侈”的戏台子了。这小小的戏台子,却能容得下锣、鼓、镲、拨、二胡、板胡、唢呐、笛子齐上阵。

汽灯点燃了,白亮亮的射在白布上,给漆黑的夜晚镶嵌一个四四方方的“白月亮”,从白布上过滤过来的白光,也照得台下一片光亮。台下黑压压一片人。“闹台”敲起来了,那锣鼓家什,紧一阵慢一阵敲打着,这些锣鼓声和着蹿上夜空的白光,招惹着邻村的人们,纷纷提着马灯,从四面八方涌来赶戏。

“皮影人住店——客多不赚钱”。是啊,贵子爷挑着的那两口木箱子,装着几百号人物——《薛刚反唐》、《三打白骨精》、《铡美案》等等这些人物,都被他整整齐齐码放在木箱里,在“打闹台”期间,贵子爷开始挑选今夜上场人物的顺序,摆在戏桌下。就绪,贵子爷从窄窄的小缝隙探出头来,看大院坝围满人,便坐在戏桌中央,长长地吼一声:“铡美案开始咧!”。台下静了下来,眼睁睁看着那块白布。

贵子爷文化不高,却爱看书、听书,吹拉说唱,样样精通,他把中国古典文学、经典小说,进过自己编排成四言八句唱出来,语言朴实,通俗易懂,乡亲们爱看爱听。

只见黑脸包公,迈着八字步,一晃一晃地走上白布中央,走走唱唱,唱唱晃晃,晃晃停停,在镲子小锣皮鼓唢呐的伴奏下,贵子爷浑厚的腔调,一板一眼唱着,每每唱到最后一句,后台的帮腔便跟着吼:“哎呀——哎哎哎呀——哎哎呀哎呀”。三狗爹若是帮腔,他把这个“呀”唱的好尖、扬得老高。秦香莲上场了,一走一哭,一哭一挥泪。我真是佩服贵子爷,一个爷们,也能唱出娘娘腔来,还惟妙惟肖?娃我好几次想挤进那个窄窄的缝隙,看个究竟,都被龙娃太按了下来,终没能看清贵子爷是怎么唱出娘娘腔的。高台上“明镜高照”,包公正坐中央,秦香莲跪下诉状,台下一片唏嘘,有的妇人村姑暗暗流泪,包公一问,铿锵有力,标准的男子腔;秦香莲一答,细声细语,含冤妇人声;贵子爷的.强调,就在男女中转换,巴不得他说走调、唱走腔。可是,失望了。

“把——陈世美——给我——压压压压——上来——”贵子爷拉着长长的声调吼,紧接着,惊堂木“啪”地一响,把台下的人也给镇住了,静悄悄地,等待武将压上陈世美,只见几位武将,架着颤颤惊惊的陈世美掠过银幕,跪在包公面前,又是一问一答,一唱一和,腔调不一样。我惊叹,贵子爷能扮演出那么多人物说话和唱腔,真是奇才。

“拉——出去——给——我——铡铡铡铡——了”。陈世美瘫在地上,不停含冤,贵子爷能把陈世美这个“皮影”在银屏上耍得如此传神,让台下的乡亲们赞叹不已。“咔嚓”一声,陈世美的头滚在地下,我至今还想不通,那连在手、腿、脚、头等皮影上的“竹签子”怎么会让陈世美的头随着“咔嚓”声而落地的?

台下一片掌声!戏散了,有的乡亲们舍不得离开,央求贵子爷在唱一段,贵子爷立在乡亲们中间清唱,大家迎合着,那圆润的唱腔和着“哎呀——哎哎哎呀——哎哎呀哎呀”在秋夜的星空里,打转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