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典语录

有关于博古架的诗句锦集三篇

日期:2023年06月04日 分类:经典语录

兰韵散文

先生酷爱养兰,家里的阳台上、电视柜、博古架上都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兰花。每年春节前后,兰花次第开放,一阵阵沁人心脾的香气充满整个屋子,置身其中,实在是一种难得的享受。因此,我对兰花也由陌生到熟悉而由衷地喜爱了。

对兰花的认识,首先来源于书本。据《中国兰花》介绍,当今所称的中国兰花—国兰,古代称之为兰蕙。正如北宋黄庭坚在《幽芳亭》中对兰花所作的描述:“一干一华而香有余者兰,一干五七华而香不足者蕙。”

我们中国人观赏和培植兰花,比之西方栽培的洋兰要早得多。早在春秋时代的二千四百年前,中国文化先师孔子曾说:“芝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他还将兰称为“王者之香”,这句话流传至今,足以证明中国兰花在历史文化上所占的地位。

古代人们起初是以采集野生兰花为主,至于人工栽培兰花,则是从宫廷开始。魏晋以后,兰花从宫廷栽培扩大到士大夫阶层的私家园林,并用来点缀庭园,美化环境,曹植在《秋兰被长坡》一诗中有此描写。直至唐代,兰蕙的栽培才发展到一般庭园和农艺培植,如唐代大诗人写有“幽兰香风远,惠草流芳根”等诗句。

宋代是中国兰艺史的鼎盛时期,有关兰艺的书籍及描述众多,如宋代罗愿的《尔雅翼》“兰之叶如纱,首春则发。花甚芳香,大抵生于森林之中,微风过之,其香蔼然达于外,故日芝兰”之说。南宋的赵时庚于1233年写成《金漳兰谱》可以说是保留至今最早的一部研究兰花的专著。在宋代,以兰花为题材进入国画的有赵孟坚所绘之《春兰图》,已被认为是现存最早的兰花名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内。

明、清两代,兰艺又进入了昌盛时期,随着兰花品种的不断增加,栽培经验的日益丰富,兰花栽培已成为大众观赏之物。此时有关描写兰花的书籍、画册、诗句及印于瓷器及某些工艺品的兰花图案数目众多。

兰艺发展至近、现代,更是深受人们的喜爱,有许多著作都作了专门研究。

如何欣赏中国兰花,是一门颇为深奥的学问。俗话说“识者是宝,不识者是草”。历代兰界人士和文人骚客对于赏兰,有如面对一位芳容秀美,身材苗条而又被戴上黑色面纱的妙龄女郎,蒙上了一层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神秘色彩。从科学和艺术的角度审观,赏兰可以从“香、色、姿、韵”四字加以领略。

香,可以说是国兰的精髓。假如它像洋兰那样没有香气,那就会减去它的魅力,人们常用“国香”、“香祖”、“王者之香”来形容它,可以说是达到了至高无上的地步。

对于兰花的香味究竟含有什么化学成分,至今仍是一个“谜”,世界上亦尚未出现有人工合成的国兰香水,可见兰香确实含有复杂的内涵。赏兰的人都有“一盆在室,满屋皆香”的体味。这种香大多给人一种清纯幽远的感觉。这种幽香大多为阵发性的,通常在傍晚后释放较多,因此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在茶余饭后闲坐于厅间细细品味兰花那种沁人心脾的香气,借此消除疲劳,舒畅身心,不失为一生中难能可贵的享受。

色,主要是指花色和叶色。对于兰花颜色的变化,各地赏兰者的看法并不一样,昔日文人雅士大多喜爱单一颜色的兰花。例如“秋兰素”、“白墨素”、“绿墨素”等。

姿,即欣赏国兰整株的姿态美。这包括了花姿、叶姿和体姿各个部分。宋代王学贵曾赞曰:“挺挺花卉中,竹有节而蔷花,梅有花而蔷叶,松有叶而蔷香,惟兰并有之。”的.确,兰花的体态异常优雅,它株形平稳,骨骼俊秀,在无花之时,叶片疏密有致,飘逸洒脱,临风摇曳,婀娜多姿。开花之后,多数品种花朵高出叶面,各花之间刚柔兼备,顾盼呼应,显得异常端庄素雅。

韵,是指兰的神韵,表面看来,这种感受似乎相当抽象,但实质上它是香、色、姿的升华,是外表美与内在美的和谐统一。具体说来,就是人们在欣赏兰花时,在脑海中产生的联想和内在情感的抒发,在美学上称为意境美。德国有位哲人说过:“如果你想得到艺术享受,那你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积累,审美水平,是很难在欣赏中获得韵味的,因此,要在赏兰中获得韵味,那首先要与兰花建立深厚的感情,随时与它沟通自己的精神世界。当生活遇到烦恼时,可从兰花那种“遭霜雪而不凋,历千年而不陨”的气质中吸取振奋的力量。

中国人赏兰大多倾向于崇尚自然,把兰花的本来面貌、姿态和长势原原本本地变成了保持于盆具之中,从静感方面欣赏兰花的天然之美。他们认为“浓处味常短,淡中趣独真”,喜爱兰花那种恬淡素雅,清心似水的风韵。除此之外,还注重陶冶情操,培养美德。古代曾有诗云:“虽无艳色如娇女,自有幽香似德人。”把兰花视为“德花”,要养德应得养兰,养兰更能养德。在中国除了以兰花求财者外,真正喜爱兰花的人,大多是养兰与赏兰相结合。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品味兰花之美。

兰花是先生的一大爱好,每个星期天不管刮风下雨,天阴天晴,总会早早地来到兰花市场,仔细观赏、选购兰花,长期以往,乐此不疲。回到家来,将所购兰花认真地洗净,晾于阳台上,中午睡觉起来便开始栽种,有时忙不过来,就叫我帮忙,盆底填些沙石、碎砖,上面放些混合土,轻轻把花栽进盆里,摁紧后再浇上定根水,就完成了栽花的整个过程。吃过晚饭,看着自己亲手培育的一盆盆兰花,那份欣喜与满足溢于言表。有时为了觅得一棵好花,竟下乡几十里到农村去苦苦寻找,有时干脆就上山亲自去采集。每年春节前后,各种兰花竞相开放,下班回家打开房门,一股兰花的幽香迎面扑来,家里的温馨便紧紧将你包围,上了一天班的疲倦就在这幽雅的香气中慢慢消融。看着一屋子的兰花,用心去细细品味,兰花的香味,一种超凡脱俗、与世无争、怡然自得的感觉便溢满心间。养兰的乐趣,大致就在于此吧!

描写兰韵的美文

兰是一种植物,又是一种文化。兰叶绰约多姿,终年常青,花清雅高洁,幽香四溢。兰因生于山涧泉边,树木繁茂之地而享有“空谷佳人”的美誉。松竹梅,驰誉而有缺憾:竹无花,梅无叶,松无香。而兰“独并有之”有节,有花,有叶,有香。兰以叶动人,以花悦人,以韵怡人。

最初与兰相见,是不可言喻的注定,没有预约,没有任何的心灵感应。我惊异的目光将兰花叶碰撞的声音洒落满地时,我被一种深彻的激动所击倒,我从未见过如此清雅脱俗之花。整个花株疏密有致,花叶相间,一片片狭长的墨绿色的叶子透着不可侵扰的尊为尊贵,淡黄色的花朵半舒着鲛绡似的辫,中心探出嫩黄纤细的`蕊丝儿;袅袅婷婷临风而立,没有丝毫的奴颜媚骨。我翻然醒悟,兰者花之君子,果然是一派“虚旷自生风”的君子风姿。面对绝尘弃俗的兰,我无法破译她的兰心惠质,似乎任何形容都苍白无力,黯然失色。我心中只有满满的爱,爱她清雅高洁的兰香逸姿,爱她净花灵魂的幽远境界.

曾是旧时相识,后来我在都市的阳台上见过兰,在暗香浮动的花市里与兰相遇,在庭院的屋檐下欣赏过兀自美丽的兰.兰真正的生命的家园却是在深山幽谷.我有幸寻访过幽谷之兰。我暗中作过比较,流落于尘世的人工培植的兰叶更茂更嫩,花更繁更艳,似乎更美,但美得太媚,失去了本真的清妙.而空谷幽兰无人工雕琢之痕,长得叶纯,开得花纯,楚楚的有着摄人心魄的灵性.

兰不以姿态媚人,而以气韵摄心,一叶一花无不给人以思想的灵光。素枝幽香,赏后荡气涤肠,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如陈年佳酿,越品越醇,爽爽然清香盈怀。

兰台春深花木茂,书韵悠扬好读书散文

迎着初升的太阳,漫步走来,图书馆浓郁的花香书香陶醉着我们。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我校图书馆很别致。室大何妨雅,有花树更香。你看:绿树环抱,花木掩映,芳香馥郁,环境宜人。

图书馆北门前植有两行洒金柏,四季常绿,树冠浑圆,嫩枝顶端鳞叶上缀满金色,斑斑点点,闪闪发光。

洒金柏两侧是大花园,海棠花,樱花开得正热烈。人称海棠花内神仙,樱花花中勇士。左顾棕榈亭亭玉立,巨扇翩翩;右盼劲松参天,浓荫匝地。

花园中央,松柏掩映的亭台上,高高矗立一尊奇石,是太湖石。太湖石以瘦、透、露、奇为美。这块奇石从侧面看,酷似圣人孔子颔首弓背有所垂询,故而称之“问礼石”。

相传孔子不耻下问,谦虚好学。他闻知老聃博古通今,熟悉古代礼乐,自鲁入洛向其请教文化礼仪方面的知识。老聃就是老子,时任东周王室守藏史,相当于国立图书馆馆长。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图书馆前树此石,寓意深焉。

书馆南门口有两棵亭亭如盖的桂花树,枝繁叶茂,一到中秋前后,金灿灿的桂花便热热烈烈绽放开来,爽甜馥郁,芳香扑鼻,沁人心脾,真真是花开满园,十里飘香。传说月中有嫦娥、吴刚、白玉兔,还有一棵高大的桂花花树,树下有个碓臼窝,吴刚夜夜在树下舂米。旧时科举取士多在二月和八月,分别称为春闱、秋闱,相当于春季高考、秋季高考,历来为士子所重视。金榜题名,蟾宫折桂,讲的就是秀才们科举考试取得了成功。有副对联:“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谁来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

大书法家颜真卿有一首诗: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无论诗也好联也好,无非都是勉励学子们好好读书的意思。

五代时有个叫窦燕山的人,了不得,他有五个儿子,皆聪明早慧,文行俱佳,全考上了进士。人称窦家 “五桂”,或者称“五龙”。窦燕山的.好友冯道写诗赠他:

“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

灵椿一枝老,丹桂五枝芳。”

桂花不仅芳香,“桂”和“贵”谐音。将相本无种,丹桂原有根。知识无价宝,梅花苦寒身。年少宜勤读,心事当拿云。

绕馆西行,来到仪门。有两棵很特别的柏树,树冠呈宝塔状,叶子揉碎后有一种很浓的香气,人称香柏。香柏四季常绿,喜欢凉爽湿润。树影婆娑,景致优美,多作庭院观赏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柏树,隐喻百年树人之意思,其用心不为不良苦。

花香伴书香,君子爱雅士。宝剑赠英雄,宝籍助学子。图书馆里藏古今学问,聚天地精华,如同一座宝岛。书海中智慧的光芒召唤着我们前来觅宝。

如果说一个人就是一本书,图书馆天井院里的粽竹、香樟、粗榧、南天竹、十大功劳,师圣碑、泽教碑,也可看作名著,都是文化,活生生的历史,亲切可爱的校本教材,也都是值得一读,值得研究,生动美妙的书啊!

图书馆是学校的一道雅美的风景线,平时喜欢来读书的老师、学生,络绎不绝。往来的都是有崇尚学问修养,怀揣梦想的人。高尚的人们的到来,让图书馆更加芬芳。

穿厅过廊,拾级登殿。进入图书馆,首先会看到厅堂里悬挂的两幅对联:向北看,向南看,高高的悬挂在二楼栏杆下方。道是:

藏古今之学术,聚天地之精华。

乐接勤人遨游学海,欢迎读者攀越书山。

是啊,图书馆非常欢迎勤人前来“朝圣”,攀越知识高峰。一位伟大作家,就是一位了不起的人。我们崇拜那些伟大的作家,前来阅读他们的著作,就像朝拜一样。

只有那些不畏艰险,具有坚强毅力,奋力攀登的人,才能够独辟蹊径,登上科学知识高峰光辉的顶点,创造出奇迹。

让我们登堂入室,进去一睹为快吧:这里真是书山、书海、书王国,书城、书市、书世界。好书渐欲迷人眼,这边看是文学,那边看是军事,贴住墙站是经济,更有英语和科技,如果你想学一手,西北角里教下棋。

想借阅挺方便,电脑帮你来挑选。电子眼一扫,立即就ok!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兰台春深花木茂,书韵悠扬好读书。

春韵的散文

当季节的第一道曙光敲醒庭院的门窗,是我发现了草色还是草色捕捉了我已无从分晓。仅是那缕淡雅的清香那簇攒动的嫩绿就暗示着潜在的诱惑,拥我出门。

春,以草色敞开生命的灵性。不甘寂寞的年轮以不断扩展的圆圈牵引出美丽的轨迹;每棵草高举起清幽的芽儿诉说着土地的深情。

谁是,谁是那个春晨中诞生的婴儿?借二月的光辉走出大地的母腹,踏歌而来。撒下一路梦幻。无邪的瞳孔,穿越厚重的时光之门,立于春天的中心,以太阳的名义宣言:与梦同在。

与梦同在。梦之所在为春之所在,而春天就活在我生命的最里层。与梦同在。梦之火炬点燃太阳,而太阳飞翔的姿势就是我前行的姿势。

趁水还没爬满古老的河床,趁草色还没淹没最后一座山。悄悄对岁月说:等着我,我是你三月的少年。等着我们年少的足迹,一同苏醒一同奔跑,一同开发今生平凡而伟大的生命工程:用淳朴的语句刻写航道的传说,揭示每一束时光的流向。

面对绿,生命的原色,我坚信一种哲理:风的方向就是燃烧的方向,歌唱的方向。对望生命,心灵的相机以清晰的`角度,定格出生活的底片,然后冲洗出许许多多的日子,让我们仔仔细细回味。仰望春天,我们的意识高声齐呼:等着我。

春的渲染,春碧绿的心跳,让我惊讶于自已在屋内的表达竟是如此的拘束和羞涩。我鼓起勇气,穿过荆棘与鲜花遍布的小径,走向成熟的山岗,凌驾于春天的高度上握手阳光握手惠风握手一切生命的感知。

年轻的梦,约会青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