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典语录

描写打铁声的句子集合50句

日期:2023年06月29日 分类:经典语录

叮当打铁声散文

“叮叮当,叮叮当,我是快乐的小铁匠……”街上,幼儿园的校车正在送孩子们回家,沿途洒下欢快的歌声。

在孩子们的心里,打铁,该是一种快乐的游戏吧!

小时候,我们村东头,有一个铁匠铺。农忙前,就叮当起来了。石头他爹用铁钳夹住烧得通红的铁块,放在大铁墩上,用小铁锤叮叮轻敲,石头挥动大铁锤,咚咚应和。大锤小锤,上下交替,砸出一朵朵耀眼的铁花。红铁块像团透亮的红泥巴,不停地变换着形状,然后被放进凉水桶里,嗞——升起一团白雾,锄、镰、镢头……一件件农具就闪着铁青的光泽,准备着奔赴田野。

孩子们常围着铁匠铺着迷地看。弟弟说他长大了,也要学打铁!母亲说,世上三大苦,打铁、撑船、磨豆腐。你没看见石头脸上的汗吗?你没见石头天天皱着眉头?他爹一死,铁匠铺恐怕要关门了……

年幼不知世间苦,不知道打铁人一锤又一锤,使劲砸着的是苦累,是汗水,一曲沉重的打击乐,触摸着日子的无奈与不甘。

后来,翻了《世说新语》,却发现,有人在快乐地打铁。魏晋的洛阳城郊,大柳树下,绿荫匝地。风箱拉起,灶中的火苗,跳跃升腾。打铁人,身材高大,爽朗清举,若孤松独立。他举起了铁锤,火花四溅。歌声响起来了,应着锤点,点燃了寂静的世界。呆头呆脑的铁块被唤醒了,出落得婀娜多姿。农夫拿起镰刀,大拇指在刀口上轻轻地刮着,试着它的锋利,满意地点头。打铁人微笑着,看着农夫脸上的憧憬。

打铁的是嵇康。也许学识达到一定境界后,各种艺术及技术之间,是相通的`——他善于文辞,长于书法,工于绘画,精于琴艺,甚至擅长锻铁。如果要谋生,他可选的职业很多。以他的才能,出将入相,也完全可能。然而他多次拒绝出仕,选择了打铁。有人来打农具或学艺,他也常不收钱。

这位顶天立地的伟丈夫,为何喜欢并不高贵的铁匠生活?因为他赋予劳作以意义,这就是,不做司马氏的官,他照样可以自食其力。于是,打铁,成了一种享受,一种宣言,一种象征。叮叮的声音,常人听到的是铁器撞击,只有嵇康知道,他在演奏着一曲别样的《广陵散》。他不知疲倦地砸着,炉膛中的熊熊火焰,铸出打铁人棱角分明的傲骨。

生活中,每个人都在从事着一种劳动。首先是为稻粱谋,在收获温饱之后,能不能收获快乐,就看从事者能不能赋予这份工作以温饱之外的意义。就像古人,种田,有“但使愿无违”的坦然;教书,有“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喜悦;从政,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情怀……于是,每一项劳作在辛苦的表层下,都藏着浓浓的诗意与深层的快乐。每一个日子,在奋力的锻打之中,都奏着一曲饱满明亮的歌。

我抬起头,看见夕阳,正如烧红的铁块,是谁正挥着铁锤,叮叮当当,溅起的火花映红了半边天……

《钟声叮叮当》评课稿

第一次听完吴盛航老师的音乐课后,我就受益匪浅。吴老师做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她那富有激情的言语措词,生动的表情及有趣的教学环节深深地吸引着我,从中我学到了很多。

这是一堂以唱歌为主,欣赏为辅的课,歌曲《钟声叮叮当》,欣赏曲《维也纳音乐钟》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的第七课。本课围绕着“钟声”这个主题展开了丰富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吴老师运用了丰富的教学方法:视唱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法;合唱教学法等,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通过模仿,体验,感受来自主地进行学习。

学唱歌曲《钟声叮叮当》,重点内容是二声部的学唱。吴老师先让学生模仿钟声“叮~当~”,然后玩送音的游戏:老师通过不同位置把音送出来,学生用同样的声音位置来接住老师送出来的礼物,期间不能随意中断声音,直到老师的手势示意后才能停止。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各个音高,而且每个声部的和声效果也体现地很明显。

欣赏音乐作品《维也纳的音乐钟》中,我注意到了吴老师让学生们在音乐课堂所养成的良好的聆听音乐习惯。当吴老师说完聆听音乐之后用右手做了一个向旁边侧倒的手势后,学生们的小脑袋自然地向右侧,安静地趴在手上聆听音乐,此刻周围响起了优美的旋律,学生的.身体自然地跟着音乐的节奏做出了反应。通过三遍聆听音乐之后,学生对该作品基本上有了了解,能分辨出作品中的主题音乐,整个作品的音乐情绪,最后在参与活动中学生都能很好地做到吴老师的要求。我想学生在有个良好的聆听音乐习惯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去欣赏音乐作品,正确地感知到音乐作品中所包含的音乐要素。

整堂课下来,学生不仅能用准确的音高,美的声音来演唱歌曲,并且对音乐欣赏和感知的能力有了增强。这堂有趣的钟声始终围绕着教学目标,切实的解决了本课的重难点,这就是一堂成功的课!

打铁还需本身硬经典散文

“打铁还需本身硬”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可是对于一个工作性质严谨,产品质量要求极高,工作程序相对繁杂的飞机前机身修理班组而言,能够做到这一点谈何容易,可现任班组长于浩却用他的实际行动做到了。

于浩所领衔的这个班组,由于劳动强度相对较大,工作环境艰苦,所以,班组的二十几名员工中绝大部分是二十出头的年轻人,这些青工朝气蓬勃,工作热情高,但参加工作的时间都不是很长,其自身的技术技能都谈不上高超,对本岗位的工艺文件尚未做到全面消化理解,让他们高质量快速的完成堆积如山的飞机修理任务,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班组长在繁杂的日常工作中抽出时间来逐一的进行帮助与指导。但班组长要有过硬的技术技能才行,为此,于浩自担任班组长的那一日起,就决心克服由于自己工作单一给班组管理带来的不便,他认为“打铁还需本身硬”,若想要员工有一碗水,自己就必须做到有一桶水。否则自己对班组的管理就不会自信,员工也不会信服。

他首先从班组人手少这一不利因素入手,打破了员工操作时必须结对子的'传统模式,让员工都独自操作,并练习多面手,而他全力以赴给每位员工打下手,尽管这样做他会更忙更累,可他要为自己快速地提高专业技术技能创造条件。当然,过硬的技术技能并不是给员工打一打下手就能获得的,他必须比员工们付出更多的努力与汗水才行。

今年年初进厂的两架某型飞机,其军械系统的安装与调试,是一项考验员工综合素质和技术技能的工序,不仅劳动强度大,安装时也特别的抠手,还需要员工有消化理解装配图纸的能力,因此,这项工序就成了班组完成生产任务的障碍。于浩为了快速地啃下这块阻碍生产进度的硬骨头,他便在一架飞机上用实物结合图纸进行反复拆装,又请来有实践经验的老师傅作指导,搞清楚了所有零部件的安装顺序,并能脱离图纸独立进行安装与调试,再把自己刚刚得到的技艺传授给每一位青工,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为后续修理此型飞机打好了基础。

某型飞机的左右翼根交点螺栓更新时,需要施工人员头朝下钻进狭小的油箱槽内进行操作,没有亲自经历过的人很难想象那是一种什么感觉,身为班组长的于浩第一个钻了进去,为员工做出了表率。尽管他的身高是1.82米,钻进钻出的十分困难,可他认为只有自己亲自尝试了,才能掌握第一手工作资料,才能真正理解员工的疾苦,安排起工作来才能更人性化,完成生产任务才能更顺畅。

当然,于浩也不是超人更不是铁打的。由于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严重的透支着自己的体力,今年二月的某一天早晨,他刚刚起床便觉得天旋地转眼前发黑,爱人赶紧把他掺进了医院,经医生检查诊断为疲劳过度,点了一瓶葡萄糖便上班了。他认为:“身为班组长要比员工多付出一些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况且员工们也不轻松,只不过是没人去发现罢了。”

如今,于浩已成为吉航飞机结构修理厂为数不多的工人技师之一,班组的员工们对他非常尊重,都亲切的称他浩哥。他们班组因每周都按时完成生产任务,得到公司各级领导的好评,他本人也被公司评为模范班组长、文明职工标兵、五星员工等荣誉。当然他并未因此而满足,仍继续忙碌在飞机修理一线上,继续为公司的发展作出贡献。

打铁现代组诗

锤头把日子锤打成一把弯刀

锋利的刀刃把太阳割伤

鲜血从早上到黄昏一直流淌

风把它涂抹到树上

有人说那些风景真美

有人说那些是凄美的图像

手在工地冻僵

哆嗦的身体必须繁忙

还有明天的口粮

远方的孩子

留守的老人

都在翘首盼望

期待开花的太阳

僵硬的.道路扭曲着身体穿梭在城乡

开着梨花李花的树等着人们来欣赏

只有一闪而过的目光

没有驻足的眼神

人们总是那么匆忙

稻田里稻茬把父母割得遍体鳞伤

殷虹的土地长出血色的红高粱

米饭如此之香

是有稻农的血汗滋养

阴沉的天不管是否颗粒归仓

谷雀的欢唱

是为不劳而获吃饱肚肠

田野里父母一直在辛劳

多打粮食只为我们健康成长

手被麦芒扎伤

他们依然快乐无穷

顶着月亮出门

踏破星星回家

没有看到他们疲惫的目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