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典语录

饮酒陶渊明诗句赏析汇集200条

日期:2023年07月16日 分类:经典语录

陶渊明的饮酒诗解析

陶渊明的经历并不复杂,但隐而仕,仕而隐,几经曲折,终于他明白了自身的人生定位,在饮酒与作诗中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乐趣。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陶渊明的饮酒诗解析,一起来看看这首诗表达了什么含义吧。

原文:

其一:

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

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

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

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

忽与一樽酒,日夕欢相持。

其二:

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

善恶苟不应,何事空立言!

九十行带索,饥寒况当年。

不赖固穷节,百世当谁传。

其三:

道丧向千载,人人惜其情。

有酒不肯饮,但顾世间名。

所以贵我身,岂不在一生?

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

其四:

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其六:

行止千万端,谁知非与是。

是非苟相形,雷同共誉毁。

三季多此事,达士似不尔。

咄咄俗中愚,且当从黄绮。

其七: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汎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其八: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其九:

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

问子为谁与?田父有好怀。

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

褴缕茅簷下,未足为高栖。

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

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

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

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

其十:

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

道路迥且长,风波阻中途。

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

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馀。

恐此非名计,息驾归闲居。

十一:

颜生称为仁,荣公言有道。

屡空不获年,长饥至于老,

虽留身後名,一生亦枯槁,

死去何所知,称心固为好,

客养千金躯,临化消其宝,

裸葬何必恶,人当解意表。

十三:

长公曾一仕,壮节忽失时;

杜门不复出,终身与世辞。

仲理归大泽,高风始在兹。

一往便当已,何为复狐疑!

去去当奚道,世俗久相欺。

摆落悠悠谈,请从余所之。

十三:

有客常同止,取舍邈异境。

一士常独醉,一夫终年醒,

醒醉还相笑,发言各不领。

规规一何愚,兀傲差若颖。

寄言酣中客,日没烛当秉。

十四:

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

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

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

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十五:

贫居乏人工,灌木荒余宅。

班班有翔鸟,寂寂无行迹。

宇宙一何悠,人生少至百。

岁月相催逼,鬓边早已白。

若不委穷达,素抱深可惜。

十六: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

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

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

敝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

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

孟公不在兹,终以翳吾情。

十七: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

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

觉悟当念迁,鸟尽废良弓。

十八:

子云性嗜酒,家贫无由得,

时赖好事人,载醪祛所惑。

觞来为之尽,是谘无不塞。

有时不肯言,岂不在伐国。

仁者用其心,何尝失显默。

十九:

畴昔苦长饥,投耒去学仕。

将养不得节,冻馁固缠己。

是时向立年,志意多所耻。

遂尽介然分,拂衣归田里,

冉冉星气流,亭亭复一纪。

世路廓悠悠,杨朱所以止。

虽无挥金事,浊酒聊可恃。

二十:

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

汲汲鲁中叟,弥缝使其淳。

凤鸟虽不至,礼乐暂得新,

洙泗辍微响,漂流逮狂秦。

诗书复何罪?一朝成灰尘。

区区诸老翁,为事诚殷勤。

如何绝世下,六籍无一亲。

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

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

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

赏析:

按照意象所表达的题材内容来分,陶渊明《饮酒》诗意象上的互文性大致可分为思乡念亲类意象、感兴怀古类意象、忧愁悲苦类意象、咏物言志类意象等。陶渊明《饮酒》诗中主要有田园怡情类意象、咏物寄托类意象和忧愁悲苦类意象三种。下面从这三方面来分析陶渊明《饮酒》,这类意象有诗中意象的互文性。

1 田园怡情类意象的互文性

陶渊明《饮酒》诗中“瓜田”、“东篱”、“灌木”、“敝庐”、“晨鸡”、“前庭”等均是田园中常见之物。我们把诗中的这类意象归为“田园怡情类”意象。“瓜田”、“东园”、“南山”、“东篱”是诗人劳作的地方。通过这些意象之间的互文,使田园诗人陶渊明的形象更为鲜明、生动达到互文效果。

2 咏物寄托类意向的互文性

中国是一个讲究含蓄委婉的国度,经常会借用大自然的某个事物来表达。在陶渊明的《饮酒》诗中有很多咏物寄托类意象,如“酒”、“瓜田”、“秋菊”、“山”、“松”、“草”、“幽兰”等。诗人在这些意象中融入了特别的思想感情,寄托了自己的精神追求。《饮酒》其十四:“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不凋的青松和霜威下盛开的菊花,这是诗人不屈性格的象征。《饮酒》其二十六:“幽兰生前庭,含熏待清风。”“幽”有幽香、幽美、幽雅……之境,体现了诗人追求的人生境界。

3 忧愁悲苦类意象的互文性

在陶渊明的《饮酒》诗中,忧愁悲苦类意象主要有“酒”和“鸟”两个。《饮酒》其三:“有酒不肯饮,但顾世间名”,诗人感慨世风日下,道德沦丧,人人只顾私情的残酷局面。所以诗人只能借酒消愁,消遣自己的苦闷。《饮酒》其四:“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离群独飞之鸟是诗人的自我写照。诗人在混浊的乱世中迟迟找不到落脚之处,只能独自忧愁。“酒”和“鸟”意象,都是诗人在经历残酷现实感到无比痛苦后的精神寄托。在不同的诗篇中,诗人的“酒”和“鸟”意象相辅相承,前后呼应,表达了相似的.主题思想,构成互文。

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出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意象构成意境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由单个意象构成一个意境。另一种是由多个意象构成一个意境,这样的意境是由一个意象系统而组成的。陶渊明《饮酒》诗中的意境大都是由多个意象构成的,其意境可以分为“融情之境”和“寓意之境”两类。下面从这两个方面来分析陶渊明《饮酒》诗意境上的互文。

1、融情意境的互文性

融情之境是以情为主,景为情设,以达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目的。陶渊明的《饮酒》诗以田园风光为景,静谧的瓜田,安静的村落,在诗人的笔下处处透漏着清新淡雅的痕迹。每首诗都有自己独特的意境,构成这些意境的意象也不尽相同。但是这些意境互相对照、互相关联、互相阐发,表达了一个求真、求超脱的陶渊明,构成了意境上的互文性。

2、寓意意境的互文性

寓意之境常常采用比喻性意象和象征性意象来寄寓一些生活或人生的哲理。《饮酒》其七,诗中“秋菊”、“壶”、“日”、“归鸟”、“林”几个意象构成了平实自然的意境。寄寓了诗人崇尚的忘却烦恼,潇洒自如的人生哲理。《饮酒》其十三表面写两客虽同居一室,但取舍态度完全不同。寄寓了陶渊明鄙视富贵、淡泊名利的人生哲理。诗词用相同或不同的意象营造了相同或相似的意境,表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看似平常的景物中都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就组诗主题从互文性角度看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即生命主题和批判主题。这两类主题相互补充,相互呼应,将陶渊明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完整的展现出来。

一方面是生命主题的互文性:生命主题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活生命的思考,仕途不顺引发陶渊明对人生价值的思考。《饮酒》其一:“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体现了陶渊明壮志难酬的痛苦,所以他在生活中解脱的方式就是饮酒。《饮酒》其九主要表现了诗人坚守善道,刚正不阿。陶渊明《饮酒》诗中分别表达了诗人归隐山林后的淡泊名利和超凡脱俗的品性。这两个生命主题相互补充,形成互文共同展现了陶渊明与世无争、悠然自在的人生追求。

另一方面是批判主题的互文性:《饮酒》其二中揭露了政治说教的虚伪性,表现了社会的黑暗。《饮酒》其三诗人感叹社会风气沦丧,价值观颠覆,不分黑白的现象,为此作者展开了辛辣的讽刺、批判。这些批判性的主题相辅相成,形成互文,让我们看到不堪的社会环境,也揭示了陶渊明归隐的原因。

饮酒古诗陶渊明解析

诗人陶渊明生活于东晋末年和南朝宋初,是与谢灵运、颜延之等同时代的人。他不愿与黑暗的社会同流合污,大部分时间都过着隐居生活。曾经因为生活贫困而作过一段时间的小官。陶渊明品格高洁,喜欢菊花,也喜欢喝酒。在他辞去彭泽令、隐居田园后,写过二十首《饮酒》,来抒发自己的感怀。本诗就是其中的第五首,表现了诗人远离尘俗、陶然自得的心境。以下是小编带来饮酒古诗陶渊明解析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常考字词

结庐  建造房屋。引申为寄寓。

车马喧  世俗的喧闹。车马:借指世俗。

君  我。这里是诗人自指。

尔  这样。

篱  篱笆。

南山  这里指庐山。

日夕  夕阳西下的时候,傍晚。

相与  相互结伴。

还  归巢。

真意  淳真自然的意趣。

辨  辨析,玩味。

全诗精译

我在人世间建房居住,却没有世俗的喧闹。

问我怎么才能做到这样?只要我的心远离世俗,将一切功名利禄置之度外,所居住的地方即使是闹市,也自是偏远之地。

我来到东边的篱笆下采摘菊花,在悠然之间,映入眼帘的`是苍翠巍峨的庐山。

夕阳西下的时候,山上飘缈的云气形成美丽的景色,空中的飞鸟呼朋唤友,结伴飞回自己的巢臼。

我从此时此地的情境之中,领略到淳真自然的意趣。想要仔细辨析,却又忘记怎样将它明白地说出来。

难句解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两句诗是本诗的难点。从意蕴上看,表层上是写诗人的所为所见,深层上却是诗人“心远地自偏”的形象表现。诗人在篱笆边采摘的是傲霜的菊花,悠然之间见到的是苍翠的庐山,这不仅反映了诗人的闲远自得之趣,也凸现了诗人高洁的品格。从创作手法上看,诗人不是带着强烈的主观情感去描写景物,而是景物使诗人领会到了某种人生真谛,引起了诗人的审美情趣,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景物描写中。近代学者王国维将这种创作手法形成的艺术境界称为“无我之境”。

饮酒陶渊明古诗

这首诗也是陶诗艺术风格的一个典范代表,具有陶诗的一般特色之外,更富于理趣,诗句更流畅,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饮酒陶渊明古诗,希望大家喜欢。

饮酒·其五

魏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诗、诗意】

生活在人间,却没有车马的嚣喧。你问我何能如此,心灵清远,地自静偏。采摘菊花在东篱之下,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人眼帘。山气氤氲,夕阳西落,傍晚的景色真好,更兼有飞鸟,结着伴儿归还。这其中有多少滋味要表达,欲要说明,却又忘记了语言。

【注释】

①《饮酒》共二十首,都是酒后偶然的题咏,不是一时所作。一作考证《饮酒》组诗共二十二首,此为第三首。

②人境:人类聚居的地方。

③日夕:近黄昏的时候。

④末二句用《庄子》语。《庄子·齐物论》:“辨也者,有不辨也,大辨不言。”《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也,得意而忘言。”诗意是说从大自然的启示,领会到真意,不可言说,也无待言说。

结庐:建造简单的房子。

问君:诗中是指问自己。

何能尔:怎么能如此。

心远:心境高远,超脱世俗。

地自偏:住的地方自然显得偏僻、清静。

悠然:悠闲自得的样子。

山气:山中景色。

相与还:结伴归来。

此中:这里面。真意:指从大自然中所领会到的真实淳朴的意趣。

欲辨:要想说明白。

忘言:意思是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

【赏析】

陶渊明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只是到了陶渊明这一代,这个家族已经衰落了。陶渊明也断断续续做了一阵官,无奈靠山不硬,脾气却分外高傲,玩不来官场中钻营取巧的一套,终于回家乡当隐士去了。《饮酒》诗一组二十首,就是归隐之初写的,大抵表述醉中的乐趣和对人生的感想。本篇是其中最有名的一首。

人活在世上,总要找到生命的价值,否则人就会处在焦虑和不安之中。而社会总是有一套公认的价值标准,多数人便以此为安身立命的依据。拿陶渊明的时代来说,权力、地位、名誉,就是主要的价值尺度。但陶渊明通过自己的经历,已经深深地懂得:要得到这一切,必须费尽心机去钻营、去争夺,装腔作势,吹牛拍马,察言观色,翻云覆雨,然后都是少不了的。在这里没有什么尊严可说。陶渊明既然心甘情愿从官场中退出来,就必须对社会公认的价值尺度加以否定,并给自己的生命存在找到新的解释。

这诗前四句就是表现一种避世的态度,也就是对权位、名利的否定。开头说,自己的住所虽然建造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所谓“车马喧”是指有地位的人家门庭若市的情景。陶渊明说来也是贵族后代,但陶渊明跟那些沉浮于俗世中的人们却没有什么来往,然后门前冷寂得很。这便有些奇怪,所以下句自问:你怎么能做到这样?然后而后就归结到这四句的核心——“心远地自偏”。精神上已经对这争名夺利的世界采取疏远、超脱、漠然的态度,所住的地方自然会变得僻静。“心远”是对社会生活轨道的脱离,必然导致与奔逐于这一轨道上的人群的脱离。

那么,排斥了社会的价值尺度,然后人从什么地方建立生存的基点呢?这就牵涉到陶渊明的哲学思想。这种哲学可以叫作“自然哲学”,它一方面强调自耕自食、俭朴寡欲的生活方式,然后另一方面重视人和自然的统一与和谐。在陶渊明看来,然后人不仅是在社会、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存在,而且,甚至更重要的是,每一个个体生命作为独立的精神主体,都是面对着整个自然和宇宙而存在的。从本源上说,人的生命是自然的一部分,只是由于人们把自己从自然中分离出来,在虚幻的、毫无真实价值的权位、名利中竞争、追逐不已,生命才充满了一得一失喜忧无常的焦虑与矛盾。因而,完美的生命,然后只能在归复自然中求得。

这些道理,如果直接写在诗里,就变成论文了;真正的诗,是要通过形象来表现的。所以接着四句,作者还是写人物活动和自然景观,而把哲理寄寓在形象之中。诗中写到,自己在庭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无意中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庐山)相会。“悠然见南山”,这“悠然”既是人的清淡而闲适的状态,也是山的静穆而自在的情味,似乎在那一瞬间,有一种共同的旋律从人心和山峰中同时发出,融合成一支轻盈的乐曲。所见的南山,飘绕着一层若有若无的岚气,在夕阳的照耀下,然后显出不可名状的美,而成群的鸟儿,正结伴向山中飞回。这就是自然的平静与完美,它不会像世俗中的人那样焦虑不安,那样拼命追求生命以外的东西。诗人好像完全融化在自然之中了,生命在那一刻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最后二句,是全诗的总结:在这里可以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来,却已经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表达。实际的意思,是说人与自然的和谐,根本上是生命的`感受,逻辑的语言不足以表现它的微妙与整体性。

陶渊明的诗,大多在字面上写得很浅,好像很容易懂;内蕴却很深,然后需要反复体会。对于少年人来说,有许多东西恐怕要等生活经历丰富了以后才能真正懂得。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是东晋时代的大诗人。

陶渊明少年时候,就有高尚的志趣。陶渊明曾经写了一篇《五柳先生传》,说这位先生不知是何许人,也不知道他的姓名,因住宅旁边种有五棵柳树,故称作五柳先生。他不图名利,不慕虚荣,就是特别喜欢喝酒,可是由于家贫,不能常常买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了,时常请他喝酒。他一去,总是喝得酩酊大醉。然后回到破旧的屋里,读书写文,生活过得安乐自在。写五柳先生,就是写他自己,是他本人生活的实录。

陶渊明曾担任江州祭酒、鼓泽令等小官职。彭泽(今江西彭泽)令,是陶渊明仕途生活中的最后一任官职,这在萧统的《陶渊明传》中叙述得最为详细。

《传》中说陶渊明由于生活所迫,不得不去当彭泽令。他一到任,就令部下种糯米,糯米可以作酒。所以他说:我常常喝醉,就心满意足了!陶渊明的妻子坚持要种大米。于是,将二顷五十亩田种糯米,五十亩田种大米。

到了年底,郡官派督邮来见陶渊明,县吏就叫陶渊明穿好衣冠迎接。陶渊明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当天就解去官职,写了一篇《归去来辞》。

其实,陶渊明辞官归隐的真实思想,不仅于此。在《归田园居》诗里,就讲得十分明白。他说,他十三年中,几度出仕,深受羁缚;这次坚决脱离官场,归隐田园,就像笼中鸟飞回大自然一样,感到无比自由和愉快。家乡的草屋、田地、树木、炊烟,乃至鸡鸣、犬吠,都是那么亲切可爱,作者的这种心情,正反映了陶渊明对黑暗官场的憎恶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陶渊明有《饮酒》诗20首,都是酒后所题。陶渊明在序里说:我闲居在家,缺少欢乐,再加上近来日短夜长,遇到好酒,每晚都饮。一个人饮酒,很快就醉了。等到酒醒之后,写题诗自娱,这不过是单纯为了欢笑罢了。

陶渊明有时一个人独饮,更多的是和乡亲父老对饮,从中取得某些安慰和乐趣。更重要的是在饮酒中,可以抒发自己不愿和腐朽的统治集团同流合污的心愿。这就是萧统所说的寄酒为迹。

关于陶渊明喝酒的传说很多。如说陶渊明每逢酒熟时,就取下头上的葛巾过滤酒,过滤完毕,仍把葛巾戴在头上。又如渊明所居的栗里,有块大石,渊明喝醉了,就躺在石上,故名醉石。再如九江境内有渊明埋藏的酒。有个农夫凿石到底,发现一只石盒,石盒内有个铜器,有盖,是扁平的酒壶。将盖揭开,壶内都是酒。壶旁边刻着十六个字:语山花,切莫开,待予酒熟,烦更抱琴来。大家怀疑这酒不能喝,就全都倒在地上。结果是酒香满地,经月不灭。

陶渊明《饮酒》古诗原文

饮 酒①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②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悠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③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④

【作者】

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世号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曾祖陶侃曾任东晋大司马,父祖均曾任太守一类官职。渊明八岁丧父,家道衰落,日渐贫困。曾几度出仕,任过祭酒、参军一类小官。四十一岁时弃官归隐,从此躬耕田园。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诗风平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影响深远。清陶澍注《靖节先生集》是较好的注本。

【注释】

①《饮酒》共二十首,都是酒后偶然的题咏,不是一时所作。 ②人境:人类聚居的地方。 ③日夕:近黄昏的时候。 ④末二句用《庄子》语。《庄子·

齐物论》:“辨也者,有不辨也,大辨不言。”《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也,得意而忘言。”诗意是说从大自然的启示,领会到真意,不可言说,也无待言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