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典语录

娘在家在的经典句子集合70条

日期:2023年07月27日 分类:经典语录

娘在家在散文

对于至孝双亲,我不是一个好儿子,对于妻小,我不是一个好丈夫,更不称职做一个好爸爸。

我不孝,我有罪。

在我结婚的第二年,我母亲就因突发脑溢血,散手人寰,临别前,依稀记得娘呼唤着我的小名,对我说的最后一句话:我头疼。从没陪娘去过一次医院的我,竟在医院里和我至爱的娘亲永别。要知道,我娘在这个家里从没有过过一天好日子啊!我生命里最重要的亲人就这样带着终生的遗憾离开了我们。

生命无常,那年的中秋节,月圆人缺,一家人流干了悲痛的泪水。又过了二个月,我大女儿出生,那年我二十三岁,从那时起,我开始憎恨生命的无常。

中年丧妻之痛,把木讷的父亲彻底击垮了,性情变得越来越冷漠,似乎对这个残缺的家庭失去了信心。

天塌下来的感觉让人窒息,我们每天的日子都是灰暗的,风雨飘零的日子真的不好过啊!

原本快乐幸福的家庭从此失去了笑声,不经世事的我开始惧怕父亲的哭声,开始惧怕过节,生离死别的痛让我明白了什么叫欲哭无泪,什么叫悲痛欲绝。

再苦再难,日子也要过下去,因为我不能让未成年的妹妹陪着我哭。

戴孝之身不能做重大决定,没有退路的我已经顾不上这些了,在下岗的当年开始我第一次创业,惨淡维持到九九年春节,三年时间里,不光没赚到钱,还背负了三万多的债务,因为那时创业资本全都是借来的。断断续续靠打工还清了债务之后,久违的创业之心又开始膨胀,于是,用从妹妹家借到的二万元做周转资金,又开始我第二次创业,二年后,同样惨痛的结局再次上演,我不得不解散了公司,又开始了给人打工的生活。再次创业失败的代价,让不堪重负的我又欠下几十万的外债。

娘离开我已经二十二年了,如今我还是一事无成,妻儿老小都跟着我受罪,我走过的生命历程里,除了借钱、还债就是还债、借钱,四十六岁了,还是一个穷光蛋,一个彻彻底底的`失败者。

面对冤亲债主,我忏悔,我有罪;面对自己的家人,我忏悔,我恨自己的无能,恨自己的失败。

已近古稀的老父亲,风烛残年的岁月还有几何,我没有让家人过上安逸幸福的生活,我理应得到我应有的惩罚。

惨痛的现实,让我怎么去告慰母亲的在天之灵,有时,忽然觉得,娘走的早,或许是命运给她的最好安排,因为,至少不至于活到现在还跟着我受罪。

娘,你在天堂还好吗?人的一生,至亲至爱至敬的人是父母,父母对子女之爱,是盼望、是期待、是守候,父母之爱,是血亲之爱,骨肉之爱,是无私无求、入情入境、自然超托之爱。子孝父母安啊!

家在远方散文

五一小长假,难得这么放松,吃过晚饭,带着一身的酒气,乘着他乡霓虹闪烁的夜色,一个人走走停停。夜幕下的人群熙熙攘攘,仿佛找不到回家的方向,盲目地南来北往。

那些坐在车上,隔着厚厚的玻璃看着外面的归乡的人,已经迫不及待地透过车窗,一遍遍把故乡遥望。父母的唠叨,孩子的守望,想像着故乡蛙声里的夜晚,回家的路啊,比思念还要长……

也记不清是哪一年,怀揣着乡里人在外发财的故事,用塑料袋装几件衣服,就开始了南下闯荡。虽然也会迷茫,虽然也跌跌撞撞,但每一次舔伤后的坚强,都是因为有一种温暖在心房。

再苦再累,想想家,就会滋生无穷的力量。人生最大的快乐,不是功成名就后的花团锦簇,而是无论你身在何方,都有温馨的思念陪伴着你的脚步!

谁不想陪伴在年迈的父母身旁,谁愿意让孩子在家里惦记在梦中惊呼?谁又愿意背井离乡,远离自己温馨的故土?谁又愿意在异地流浪吃苦?

人在旅途,总有很多东西要背负。有担当,你就自然会风尘仆仆。既然选择了远方,便自顾风雨兼程。累了,就想想家,真情可以流露,但一定要噙住眼眶里晶莹的泪珠。

一个人站在公园的角落,街边的卡拉OK一遍遍地播放着许鹤缤的《家在远方》,那厚重沧桑的歌声里饱含的凄凉,让人遐想,也让人伤感。抬头望着漫天星光,家在远方,梦在他乡,游子跨越千山万水的张望,能否抵达那个春暖花开的地方。

在那里,没有高楼大厦,没有雾霾霓虹,只有桃李成行,还有鸡鸣狗吠和淳朴的村庄,微风细雨里总是裹夾着山野花香……

我时常殚精竭虑地用流浪的乡愁去追寻对家的记忆,记忆里杂草丛生的院落,日夜地守护着风雨里飘摇的吊脚木屋;爬满藤蔓的土墙,长满青苔的石阶,无法遮掩岁月的`感伤;柴门前伸向远方的路,比祖祖辈辈踩踏出的故事还要长。

斑驳的夕照中,曾经镌刻着父辈多少对山外的期望,那条静静流淌的荔溪,那些亘古不变岿然不动的大山,还有那每天准时升起的缕缕炊烟,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装扮着我这魂牵梦萦的故乡。

穿透了时间的迷雾,把故乡安放在心灵深处,让漂泊的思绪不再沉浮。想家的时候,就让思念踏上归乡的旅途。只要心中有家,生活就不再孤独。父母的挂牵,孩子的啼哭,既铭心刻骨,又让人很满足。

此刻,我仿佛闻到了故乡的味道,温暖而安详,馨香而不张扬,借着酒兴,我使劲地抬头遥望,在朦朦胧胧的远方,一群孩子,正在吊脚楼下捉迷藏,互相追逐着,嬉戏着。此时此刻,我好像看到了自己童年的模样,仿佛又回到了那段快乐的金色韶光!

家在沟那边现代散文

趟过姜嫄河,越过官庄沟,再走十里多路程,就到了那个为我们一家人遮风挡雨的“家”。二十多个春秋冬夏,犹如一片落叶的我,始终没有忘记那条回家的“路”。时间长了,再外漂泊累了,就乘车回到那个小山村中的那个家,分享一下家的温馨、承载几多人间冷暖。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刚刚走出学校大门,名落孙山的以后,回到家中的我,羡慕地看着昔日的同学,一个个考学的考学,接班的接班,纷纷离开黄土地,出人头地端上了“铁饭碗”,而自己又无可奈何地在农村里操起鞭子“打牛后半截”。由于生活所迫,从不服输的我硬是爬进文字堆,抄抄写写,春华秋实,终因在当时的《陕西农民报》《咸阳报》上发表了一篇篇“豆腐块”后,引起了时任乡武装部王建民部长的关注。在这个“伯乐”的推荐下,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俨然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城里人”。

在车水马龙的城市里安身立命,尽管人融入到了楼房林立的城市里,虽说整天拼命工作,忙里忙外,可“心”仍然停留在沟那边的那个村子的“家”。尽管黑发亲娘离我而去,可家中的妻儿老小,始终让我牵肠挂肚,村院中的父老乡亲,永远让我难以忘怀。五年前,一家人省吃俭用,有了少许积蓄,在朋友帮助下,自己拿出多年的辛苦钱,在那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山乡小镇购买了一套家属楼,总算在外面世界有了一席之地。然而,福簿命浅的我,依旧脱不了农民的气息,依旧眷恋着故乡小山村中那个“家”,依然年复一年耕种秋收着那10多亩的责任田,多多少少还能土里刨点金。除过每周闲余时间,向家中的妻子打电话问候其衣食住行的生活琐事以外,还偶尔和村院中那些关系要好的侄来子弟打上个电话,拉拉家常,谈谈往事。每每村院中有娃结婚、女子出嫁等红白喜事,自己都要想方设法去参加,其间,不会划拳的只能和哥们弟兄打打“老虎杠子”“石头剪刀布”等娱乐活动,以增进与他们之间的情谊。见我时常回家跟事,就有一些关系要好的朋友风趣地说“你哪,一天总是打听生日吃满月……”“你小子,懂个屁,这一次又一次的吃满月,大家见面拉呱的次数多了,和乡亲们的感情也就加深了,要不然,我这个漂泊的浪子,就成了孤家寡人了……”我这样风趣地和他开玩笑,因为茶壶里的爱怜盛满温馨,烟杆上的故事说着风情。特别是那年编写《庄里村志》,对村里的人文历史经济状况了如指掌后,更加热爱起自己的故乡来,每次到了周末的时候,身在异乡的我,不止一次地踏上西行回家的班车,在那惬意的港湾中分享“家”的温馨。呆在家中,忙完地里的农活,和“农民”沾边的我,不由自主地来到村东边的“闲人堆”,和村院中的乡党们谝闲传,聊村子里新近发生的趣事,谈到高兴处,一伙人忘记了回家吃饭,久久不愿意散场离去。

离家久了,心中难免升腾起一缕缕浓浓的“乡愁”。乡愁是条穿越时空的线,这端是游子,那端是故乡,游子走得愈远,乡愁收得愈紧。当游子的头发白了,累了,心上也就勒出最深最深的痕。而我欣慰的是,我这个漂泊的游子,偶尔还能忙里偷闲回到故乡,住进土窑洞,吃着新鲜的蔬菜,与乡亲们拉着闲呱,呼吸着没有雾霾的空气。这样以来,那道深深勒在心灵上的“痕”也就抚平了。

哦,沟那边的那个“家”,一个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离别,家在哪散文随笔

盛夏,骄阳似火,碧空万里。徘徊在校园里,一阵微风迎面吹拂,杨柳在风中轻轻摇曳。燥热弥漫在空气中。空旷的操场不见人影,球场上也没有了往昔的喧哗,整个校园在炎热的气氛中异常沉闷。

漫步在熟悉的石子路上,脚步没有了昔日的平缓与自如,有些沉重。回忆、过往开始在脑海泛滥。也许,真的要离开了,要和这里告别了。一幕幕往事残缺或不残缺、完整或不完整地浮现在眼前。忆往昔,情感在这里泛起阵阵波澜,曾经苦苦等待,只为那回眸一笑。或许,是前世的错爱,导致今生的擦肩而过。有欢笑、美好,但这根本不会成为生命的永恒。彼此的相遇,犹如流星划过夜空的一刹那,瞬间的光辉,稍纵即逝。

也许,人生是一列高速行驶的列车,你永远不会知道,下一段会在哪里,道路平坦亦或崎岖,光明亦或黑暗。但我始终坚信,即使行走在陡峭的山路上,也会峰回路转,终将会看到柳暗花明的未来。

人总是在离别中成长,在离别中成熟,也是在离别中懂得生活总是那么不可预测,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在,因此更加懂得珍惜。不敢想象一旦离开,我该如何释怀。也许,离别往往是一个转身的.距离,但是毕竟有太多的不舍。

年华的转角处,生命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早已定格在流年的印迹中。六月,鲜花怒放,一场关于青春的盛宴,已经远去。没有鲜花,没有掌声,当一切即将终结时,泪水湿润了双目。过往是一指流沙,初次的相遇,惊艳了时光。我们置身于时间长河里,随着河水缓缓流淌。最终,光阴将我们伤的面目全非。再也找不到初见的美好。我们的一路心灵历程随河流归于大海。在记忆的心海里,再也找不到家的方向,生命的归宿。一指流沙,散落在年华的每一个角落,无影无踪,是逐渐模糊的残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