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典语录

疑车无据的诗句合集90条

日期:2023年08月01日 分类:经典语录

杜甫诗十首赏析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见证了盛唐逐渐衰落的过程,亲身体验了颠沛流离之苦,他把这些经历写进诗里,其诗歌被称为“诗史”。诗擅各体,均有开创,代表作包括“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一生共写了一千五百多首诗,名篇甚多,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望岳①

岱宗②夫③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④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⑤云,决眦⑥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释】

①岳:指东岳泰山。泰山为五岳之一,其余四岳分别为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②岱宗:岱,泰山别称;宗,长。岱宗指泰山是群岳之长。③夫(fú):语气助词,无实际意义。④造化:指大自然。⑤曾:通“层”。⑥决眦(zì):决,裂开;眦:眼眶。这里极言睁大眼睛远望。

【名家点评】

此诗用四层写,一二句是远望之色,三四句是近望之势,五六句是细望之景,七八句是极望之情。上六句是实叙,下二句是虚摹。(仇兆鳌)

题目是“望”,不是“登”,所以句句从“望”字着想,有可望而不可即的感想。全诗大意也就在此。(喻守真)

【精品导读】

这是首游览诗,诗歌通过对泰山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景色的描绘,流露出其豁达的心胸和卓然独立、壮志凌云的气概。

诗歌的开头两句描写了远望泰山所见到的景色,诗人巧用一问一答的形式,表现了泰山的雄伟壮丽,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初见泰山时的兴奋之情。

在“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中,诗人的观察视角由远望变为了近观,侧重于写自己走近泰山抬头仰望时的所见所感。“钟”是萃集的意思,而“割”是划分的意思,这两个动词使本来静止的山峰变得灵动起来,为其增添了美感。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在前四句景物描写的基础上,引入了自己的联想和想象――站在泰山之上,泰山的磅礴大气激荡着诗人的心胸,追随着归山的飞鸟,目光可穿透山涧深处。诗人表面上写的是自己的主观感受,实际上却反衬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震撼人心的力量。

最后两句抒写诗人由望岳而引发的壮志豪情,诗人的这种不怕困难、想要登临山顶的决心在望岳中得以升华。

赠卫八处士①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②。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③。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未及已,儿女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④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⑤。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注释】

①卫八处士:处士,指隐居不仕的人,卫八姓卫,排行第八。②参(shēn)、商:两座星宿名,即参宿与商宿。③行(háng):成行,指儿女众多。④累:接连。⑤意长:指情谊深长。

【名家点评】

全诗无句不关人情之至,情景逼真,兼极顿挫之妙。(张茫

此诗是说人生聚散,没有一定,多年好友,一旦相见,把酒道故,觉得格外亲昵,但暂聚忽别,又要感到世事的渺茫无据了。(喻守真)

【精品导读】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只这四句,足以传达出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无奈。诗题中的“卫八处士”生平已无法考证,仅从诗文中透露的亲切,可知他与诗人杜甫私交甚好。本诗写于乾元二年(759)春,杜甫自洛阳返回华州,途遇卫八处士,有感而作。

开篇和结尾相呼应,感慨命运难测,今日不知明日之事,悲欢离合皆只能顺从无常命运的推动,表达出诗人内心的茫然之意;中间部分细数朋友离别,不知何时再相见的担忧以及相见之后发现故人多半辞世的伤怀。

因此诗为作者避乱旅途中与友人重逢之后的感慨之作,所以字里行间流露出人生无常、世事渺茫的味道。然而烽火乱世之中能拥有片刻平静,与久别重逢的友人对床夜话,是极为难得的`。此诗看似平易,其实积郁极深,流露出对感情的珍视,也表现出他对于美好生活的期待,对结束战乱的希冀。

佳人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①,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合昏②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注释】

①丧乱:死亡和祸乱,这里是指天宝十五年(756)京城沦陷。②合昏:植物名,即合欢树,又称夜合,叶为羽状复叶,夜里合拢。夏季开花,红色,多丝状长蕊。

【名家点评】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古腰锁法,云横山腰,似断不断,此所为妙。(张谦宜)

结句不着议论,而清洁贞正意,隐然言外,是为诗品。(沈德潜)

【精品导读】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杜甫弃官取道泰州入蜀,途中作此诗。

佳人在空旷的山谷间幽居,她自称本是大户人家女子,遭国难家恨而又被丈夫抛弃,引人同情,惹人怜爱;另外,诗人还以旁白入诗,赞美了佳人如竹柏劲拔,似泉水清澈的高贵品质。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相互配合,既显直白酣畅,又有含蓄蕴藉的美感。

此诗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从首句到“不得收骨肉”,交代佳人的身世,说明她之所以“幽居空谷”是因“丧乱”所致;第二部分从“世情恶衰歇”到“那闻旧人哭”,详细叙述了她的命运在“丧乱”背景下发生的巨大转折;从“在山泉水清”至尾句为第三部分。一方面写出了佳人生活的艰苦、情感的寂寞,另一方面赞美了她坚贞不移的高尚节操。

女子在动乱社会的不幸遭遇,可以折射出安史之乱时期社会生活的侧面,用意至深,从中可见诗人的感慨。

梦李白二首

其一

死别已吞声①,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林青②,魂返关塞黑③。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④。

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注释】

①吞声:咽泣。②枫林青:指李白所在的地方。③关塞黑:指杜甫所居住的地方。④颜色:指李白面容。

【名家点评】

子美作是诗,肠回九曲,丝丝见血,朋友至情,千载而下,使人心动。(徐增)

真朋友必无假性情。通性情者诗也,诗至《梦李白》二首,真极矣!非子美不能作,非太白亦不能当也。(朱光潜)

【精品导读】

乾元元年(758)秋,李白被流放夜郎,到了第二年行至巫山被赦免,重回江陵。身处北方的杜甫只听闻好友流放,却不知其已被赦免,日夜担忧,频频梦见故友,于是写下了《梦李白二首》。两首诗按照时间顺序写就,从入梦前到梦中到梦醒。此为第一首,写的是初次梦见李白,表现出对其流放途中吉凶难卜的关切。

前四句以死别衬托生离,表现出诗人对李白音信全无、生死未卜的担忧,也为故友入梦作了铺垫。开篇营造了一种悲怆的气氛。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这两句开始写诗人积想成梦,表现出在梦中见到友人李白的欣喜。“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难道入梦的是你的魂魄,路途遥远生死难测。诗人的情绪从喜转疑,由疑转成了深深的忧虑。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魂魄从青色的枫林飘来,从关山的黑塞返回。“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随着时间推移,诗人由于梦见友人,突然惊醒,看见一屋子清辉的月光,眼前似乎还有好友的音容笑貌。“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你现在身陷囹圄,如何才能拥有翅膀飞来我所在之地。情绪再起波澜,满心的忧虑在梦醒之后变成了叮咛。“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路途遥远,水深浪高,请你千万小心,要小心为小人所乘。叮咛之言,表达的是自己对故友命运的担忧。

其二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①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②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注释】

①苦道:再三诉说。②冠盖:冠为冠冕,盖为车盖,均为高官贵人所用。

【名家点评】

起语,千言万恨;次二句,人情鬼语,偏极苦味。“告归”六句,梦中宾主语具是。“冠盖”二句,语出情痛自别。(刘辰翁)

结极惨黯,情至语塞。(刘须溪)

【精品导读】

这首诗写了诗人多次梦见李白后的感叹,引发了对人生问题的思考。

开篇两句用比兴的手法引言,见浮云思游子。与李白《送友人》中的“浮云游子意”不谋而合。浮云飘飘,远处出游的故人你何时归来。“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接连三个晚上频繁梦见你,足见你对我诚挚的心意。此句同上篇的“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相同,都从李白入梦的角度来抒写诗人对李白的思念,也写出了两人之间深厚的情谊。

随后四句写的是梦中片段,写李白不远万里魂入梦中与诗人的对白。“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来回一次不易,路途艰辛,入梦不易。“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江湖风急浪高,担心船只遇险船沉湖底楫落水中。接下来的两句,诗人写梦中所见李白的举止。“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每次出门你都会搔着白头,好像遗憾自己辜负了一生的壮志豪情。以上六句从神态、言语、举止三个方面来刻画李白的形象。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是警句,承接“出门搔白首”两句。长安城中满是权贵,独有这样一个才人独自憔悴,困顿狼狈。这样的感叹之后,诗人接着替李白鸣不平,对李白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发出同情的嗟叹:“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这四句是谁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为什么无辜的你年事已高却要反遭连累。生前的遭遇如此,就算死后名垂千古万世流芳又有何用?只不过是死后的慰藉而已,死后哀荣何足论。诗中饱含着诗人对李白的深情厚谊。

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国初已①来画鞍马,神妙独数江都王。

将军得名三十载,人间又见真乘黄。

曾貌先帝照夜白②,龙池③十日飞霹雳。

内府殷红马脑盘,婕妤传诏才人索。

盘赐将军拜舞归,轻纨细绮相追飞。

贵戚权门得笔迹,始觉屏障生光辉。

昔日太宗拳毛,近时郭家狮子花。

今之新图有二马,复令识者久叹嗟④。

此皆骑战一敌万,缟素漠漠开风沙。

其余七匹亦殊绝,迥若寒空动烟雪。

霜蹄蹴踏长楸间,马官厮养森成列。

可怜九马争神骏,顾视清高气深稳。

借问苦心爱者谁,后有韦讽前支遁。

忆昔巡幸新丰宫,翠华拂天来向东。

腾骧磊落三万匹,皆与此图筋骨同。

自从献宝朝河宗,无复射蛟江水中。

君不见金粟堆前松柏里,龙媒去尽鸟呼风⑤。

【注释】

①已:通“以”。②照夜白:马名。③龙池:在唐皇宫内。④叹嗟:感叹,一当感于旧事,二当叹画之遍真。⑤鸟呼风:言泰陵萧索景象。

【名家点评】

咏画者多咏真,咏真易而咏画难。画中见真,真中带画,尤难。此诗亦可称画笔矣。“可怜九马”二句,妙得神趣。(陆时雍)

先叙二马,次叙七马,兼及画中厮养,落落历历,甚有章法。末感慨御廊活马作结,气宗法密,笔路异人。(张谦宜)

【精品导读】

这首诗是诗人咏画的名作。全诗借写曹将军画马技艺的高超及其画作的美妙超绝,抒发诗人对世事变换、人世沧桑、浮生如梦的慨叹。曹将军即曹霸,开元中名画家。

诗分四层。开篇前十二句总写曹将军画艺超群,“昔日太宗拳毛”以下写曹将军画马图,是全诗主体。第三层为“借问苦心爱者谁,后有韦讽前支遁”二句,借晋僧支遁陪衬韦讽,称赞画主。第四层为“忆昔巡幸新丰宫”以下八句,照应前文中提到的“先帝”,抚今追昔,抒发往事难追之感。

纵观全诗,诗人借写《九马图》,对唐玄宗时期的一些人和事进行了追忆,从而抒发了世事难料的情怀。

寄韩谏议注①

今我不乐思岳阳,身欲奋飞病在床。

美人娟娟②隔秋水,濯足洞庭望八荒。

鸿飞冥冥日月白,青枫叶赤天雨霜。

玉京群帝集北斗,或骑麒麟翳凤凰。

芙蓉旌旗③烟雾落,影动倒景摇潇湘。

星宫之君醉琼浆,羽人稀少不在旁。

似闻昨者赤松子,恐是汉代韩张良。

昔随刘氏定长安,帷幄未改神惨伤。

国家成败吾岂敢,色难腥腐餐枫香。

周南留滞古所惜,南极老人应寿昌。

美人胡为隔秋水,焉得置之贡玉堂④?

【注释】

①韩谏议注:韩注,其人不详,似为楚国人;谏议:官名,掌侍从赞相,规谏讽谕。②娟娟:美好的样子。③芙蓉旌旗:这里指仙人所用的仪仗。④玉堂:汉未央宫有玉堂。这里指朝廷。

【名家点评】

此篇多渺茫恍惚,几失韩注,未竟不合。(刘辰翁)

源出《楚骚》,气味大类谪仙。(浦起龙)

【精品导读】

从诗歌的体制来看,这是一首游仙诗。由于所写之事与时局相关,不能直陈其详,所以只好闪烁其辞,并且借游仙体写出。全诗贵在隐约含蓄,旨趣所在需要读者自己去领会。

秦州杂诗二十首杜甫诗词

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迟回度陇怯,浩荡及关愁。

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秋。西征问烽火,心折此淹留。

秦州山北寺,胜迹隗嚣宫。苔藓山门古,丹青野殿空。

月明垂叶露,云逐渡溪风。清渭无情极,愁时独向东。

州图领同谷,驿道出流沙。降虏兼千帐,居人有万家。

马骄珠汗落,胡舞白蹄斜。年少临洮子,西来亦自夸。

鼓角缘边郡,川原欲夜时。秋听殷地发,风散入云悲。

抱叶寒蝉静,归来独鸟迟。万方声一概,吾道竟何之。

南使宜天马,由来万匹强。浮云连阵没,秋草遍山长。

闻说真龙种,仍残老骕骦。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

城上胡笳奏,山边汉节归。防河赴沧海,奉诏发金微。

士苦形骸黑,旌疏鸟兽稀。那闻往来戍,恨解邺城围。

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烟尘独长望,衰飒正摧颜。

闻道寻源使,从天此路回。牵牛去几许,宛马至今来。

一望幽燕隔,何时郡国开。东征健儿尽,羌笛暮吹哀。

今日明人眼,临池好驿亭。丛篁低地碧,高柳半天青。

稠叠多幽事,喧呼阅使星。老夫如有此,不异在郊坰。

云气接昆仑,涔涔塞雨繁。羌童看渭水,使客向河源。

烟火军中幕,牛羊岭上村。所居秋草净,正闭小蓬门。

萧萧古塞冷,漠漠秋云低。黄鹄翅垂雨,苍鹰饥啄泥。

蓟门谁自北,汉将独征西。不意书生耳,临衰厌鼓鼙。

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

秋花危石底,晚景卧钟边。俯仰悲身世,溪风为飒然。

传道东柯谷,深藏数十家。对门藤盖瓦,映竹水穿沙。

瘦地翻宜粟,阳坡可种瓜。船人近相报,但恐失桃花。

万古仇池穴,潜通小有天。神鱼人不见,福地语真传。

近接西南境,长怀十九泉。何时一茅屋,送老白云边。

未暇泛沧海,悠悠兵马间。塞门风落木,客舍雨连山。

阮籍行多兴,庞公隐不还。东柯遂疏懒,休镊鬓毛斑。

东柯好崖谷,不与众峰群。落日邀双鸟,晴天养片云。

野人矜险绝,水竹会平分。采药吾将老,儿童未遣闻。

边秋阴易久,不复辨晨光。檐雨乱淋幔,山云低度墙。

鸬鹚窥浅井,蚯蚓上深堂。车马何萧索,门前百草长。

地僻秋将尽,山高客未归。塞云多断续,边日少光辉。

警急烽常报,传闻檄屡飞。西戎外

杜甫诗赏析

中国古诗内容繁多,诗人各有千秋,每个诗人人都有自己的风格,现在我们通过了解诗人,分析他们的诗。这样可一举两得,既可以了解诗人的情况,又可以同时学会诗的分析。本文主要介绍的是与李白齐名的杜甫。

杜甫,字子美,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

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大李杜”。有《杜工部集》传世。

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语极平淡,内涵却无限丰满。

这首七言绝句,抒发了动荡时代有着不平凡经历的故人重逢时的深痛感触,暗寓着对往昔的无限眷恋,对现实的深沉慨叹,以及对昔盛今衰、人情聚散的千般感触,是忧国念友之情的代表。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主旨:本诗形象的描述了诗人困居长安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忧国思家的情感,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恋亲人的美好情操

“城春草木深”一句中的“深”字很有表现力,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创造了气氛。一个“深”字表现了因战乱而荒芜的景象。表现了作者因物是人非而流露的伤感凄凉之情。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的作用。

分析:两种思路;一种是以诗人为“感”“恨”的主体。花、鸟在春景中是最有代表性的事物,能使人赏心悦耳,但诗人此刻面对残破的都城,不知何时才能平定叛乱,不知妻儿的命运……种种念头困扰着他,他见花而落泪,闻鸟而惊心呢;另一种以花、鸟为“感”“恨”的主体。诗人移情于物的结果。都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石壕吏》是《三吏》中的一篇。诗中通过“捉人”揭露了官吏横暴拉兵的不合理制度,反映了人民所承受的深重灾难,表现了诗人强烈的忧国爱民的思想感情。

1.诗中表现主题的句子是:有吏夜捉人

2.诗中揭示战争惨烈的句子是: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3.形象地概括出差吏残暴和老妇的悲痛的句子是: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这是一首杰出的现实主义的叙事诗,最突出的一点则是精炼。全篇寓褒贬于叙事中,句句叙事,无抒情语,亦无议论语;但实际上,作者却巧妙地通过叙事抒了情,发了议论,爱憎十分强烈,倾向性十分鲜明。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好,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第一段写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惨状。

第二段写天灾后的人祸带来的不幸,雨中忍受煎熬的悲苦。

第三段写推己及人,从上文的自伤过渡到心怀天下,意境开阔,升华了主题。

主旨:作者由个人的痛苦想到了饱经战乱、至今仍流离失所的广大人民,表达对战乱中劳动人民的同情,表现了诗人的.伟大胸怀和理想。

诗人一向关心人民疾苦,他的诗素有“诗史”之称,但为什么这首诗他却一反常态地表现自己的个人遭遇,直抒胸臆的表达个人的情感?谈谈你的看法。

诗人由小见大,由己推人,表现了关注人民疾苦、心怀天下的济世情怀和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

最能表现主旨的诗句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艺术特色:先记叙写景,后议论抒情,情真意切,令人动容。

羌村三首(之三)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

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

苦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

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整体感知:这首诗描写诗人回到羌村,父老乡亲携酒慰问的情景,既有对父老盛情的深挚谢意,又有对动荡时局的悲叹。语至沉重,含蓄深沉。表现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诗句是: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登楼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怀;也透露出诗人自己空怀济世之心、苦无献身之路的忧国忧民之情。

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颔联所展现的画面

凭楼远望,锦江流水挟着蓬勃的春色从天地的边际汹涌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飘忽起灭正像古今世势的风云变幻不定。

赏析“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一句中“变”字和“来”字好在哪里?

来”字烘托锦江春色逐人,气势浩大,令人有荡胸扑面的感受。“变”字浮云如白云变苍狗,世事如沧海变桑田,一字双关,引人做联翩、“无穷的想象。

艺术特色

全诗即景抒怀,写山川联系着古往今来社会的变化,谈人事又借助自然界的景物,互相渗透,互相包容;熔自然景象、国家灾难、个人情思为一体,语壮境阔,寄慨遥深,体现着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整体感知

全诗围绕”望“字展开,前两联着力写泰山的整体形象,后两联抓住白云层出不穷的团团云气和黄昏归鸟返回深谷的两个景物细节表达了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进而抒写出自己的愿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从语言的角度分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句。

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感情。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判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割”本是个普通字,但在这里,巧用比喻,把高山暗喻成利剑,确是体现出了“奇险”。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雄心和气概?

体现了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登上人生顶峰的雄心壮志,从而表达了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主旨:全诗体现了诗人青年时代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体现了作者的抱负与志向。

杜甫诗《春望》审美赏析

《春望》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这首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表现了诗人爱国之情。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注释

1、国破:指国都长安被叛军占领。

2、感时句:因感叹时事,见到花也会流泪。

3、浑:简直。

4、不胜簪:因头发短少,连簪子也插不上。

译文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

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

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

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

家在?州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

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赏析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至长安,次年(至德二年)写此诗。

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诗的一、二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三、四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

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今人徐应佩、周溶泉等评此诗曰:“意脉贯通而平直,情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此论颇为妥帖。“家书抵万金”亦为流传千古之名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