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典语录

关于非洲文化的唯美句子汇集200句

日期:2023年08月13日 分类:经典语录

描写非洲的散文

非洲是世界第二大陆。它形如一个巨大的不等边三角形,南窄北宽,地中海、红海、印度洋和大西洋环绕四周,沿海岛屿不多,最大的岛屿是马达加斯加岛。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的描写非洲的散文,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描写非洲的散文一

从前教书的时候,我很喜欢和学生们讨论早餐都吃了些什么,问他们知不知道自己吃的东西来自什么地方。比如面包,它用的面粉当然来自麦子,但那些麦子又是哪里生产的呢?其实,即使鸡蛋、火腿、牛奶和黄油这些最不起眼的食物,也都各有身世。什么是全球化,答案实在无须外求,我们的饭桌就把我们和全世界不同的地方联系起来了。

想象一下,这些食物曾经漂洋过海,曾经是某头猪的大腿,曾经在某片土地上茁壮生长,如今就要进入我的身体,天地万物之因缘巧妙,莫过于此。但是这种关于食物来源的想象,也不宜过于浪漫,只要把人的因素放进去,整条食物链顿时就有血有泪了。

在香港召开的世界贸易组织部长级会议,已经让“公平贸易”四个字不再是一个新鲜的名词了。如今大家都知道,那些每天辛勤工作把我们喂饱的人,很可能他们自己就得饿着肚子工作。假如在冬天,你想喝一杯热巧克力,暖暖身子好出门抵御寒风。这时你可曾想过,非洲的科特迪瓦有这样一个家庭:孩子在晚上不能读书,因为没有电;妈妈病了,却看不起医生;父亲每天劳动超过10个小时,但是只吃两顿饭。这是一个在可可农场工作的典型家庭。隔在你这杯甜美暖香的饮品和这个贫苦家庭中间的,是赚取超过九成利润的跨国食品公司。

“公平贸易”运动针对的,就是我们食品链中不公平的贸易现象,它一方面向大型企业施压,要它们把更多的利润分给那些真正生产食物的农民;另一方面干脆自己下海,与第三世界的农民成立合作社,自行包销公平食品,保证农民有更好的收入。这场运动在十多年前开始的时候,只不过是个小众的良心事业,提倡大家去买稍贵一点的公平咖啡和公平香蕉,这对于第三世界的贫农而言,要比给他们捐钱来得更实际。但是当年公平食品的种类少,质量也不一定好,跑去找家专门卖公平食物的小商店,图的就是心安而已。

可是现在不一样了,欧洲的消费者对印着“公平贸易”认证字样的产品越来越欢迎,公平食品走出小巷里的专卖店,堂而皇之地走进了大型超市。在舆论的压力下,连星巴克和麦当劳的子公司也都开始售卖公平咖啡与公平巧克力。

斯里兰卡有个叫Sivapackian的茶场工人说:“一年以前,我们的房子里没有电,整个村子里的人都在想从哪里可以找到钱来通电。然后‘公平贸易’来了,它借给我们一笔基金。现在有电了,我的孩子在晚上可以温习功课,早上我可以替他们熨衣服,更妙的是我们可以用电炉去煮食物。”食物永远要讲究质量,生活的质量。当你早上起来泡一壶红茶、翻开报纸的时候,想到为你采摘茶叶的.这家人不用啃干面饼,而是也能吃上一顿热饭,这个上午你会不会过得更美好呢?我们希望饭桌上的东西是有质量的,也应该希望那些把它们生产出来的人同样能过有质量的生活。

描写非洲的散文二

“纳米比亚,是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国度。”这是带领摄影师团队深入纳米比亚,连续数周进行深度创作的摄影家郑良发,接受本刊采访时的第一句话。他说:“任何词汇,都难以充分形容那段奇妙旅程上的美丽与风情,因此我只能这样简单地感叹……”

如果说,非洲大陆是披在地球上的一块绚丽头巾,那么,纳米比亚绝对是其中色调最丰富的图案:浩瀚的大西洋依偎在延绵的海岸,带来绸缎般的蓝色柔情;海浪的冲刷将海岸打造得千奇百怪,恍若妖怪幽灵,恐怖而鬼魅;千百年本格拉寒流和干燥的南风日夜交替,将海岸上的一切都风化为细沙和粉末,蔓延成一片动人心魄的红色沙海……

但是,苍凉并不意味着一无所有。大自然只是在用某种特殊的方式,向我们揭示着伟大的造化秘密。这些秘密埋藏于纳米布沙漠中,雕刻在颓废方丹的岩石上,凝固在骷髅海岸的残骸与蜃景之间……

从世界上最古老的大漠沙丘,到骷髅海岸从未磨灭的鬼魅,大自然在纳米比亚雕刻出了令人叹为观止的旷世美景,为蛮荒与苍凉做出了最精彩的诠释。在占了纳米比亚国土面积四分之一的沙漠中,红色沙流妖艳似血。随着太阳的轨迹和光线的变化,沙流的颜色也不断变幻,配合着形态怪异的枯树和沙丘,带来一种宛如隔世的荒凉之感。它或许没有撒哈拉的浩瀚,但它有世界上最变幻莫测的多彩沙丘,有寿命超过千年的草本植物,还有巨大的星形山脉,以及干涸的盐田自然风化而形成的绝妙纹理……而在非洲大陆上,野生动物是永远的主角。纳米比亚虽然没有肯尼亚动物大迁徙那样的震撼场面,但野生动物的多样性毫不逊色:从犀牛、大象到猎豹、狮子,从猞猁、豺狼到各种羚羊,当然也不乏羽色各异的鸟类,大的有在平川上奔跑的驼鸟、在蓝天翱翔的秃鹰,小的有袖珍的伯劳、金丝雀……由于它们大部分生活在远离人类活动的区域,因此显得更为自由、野性。摄影团从首都温得和克出发,感受人与动物的共存和斗争;在埃托沙,近距离接触野生动物,与这些自然的精灵亲密交流;当乘坐飞机飞越沙漠与海洋时,摄影团从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领略到了生命的自由带来的震撼。

除了宛若蛮荒的自然景观、丰富的珍稀野生动物之外,这片奇幻的土地也记述了无数子民的传奇故事。从15世纪开始,为了逃避殖民掠夺带来的灾祸和战乱,许多部族退守丛林,栖身于纳米比亚边远的、未被破坏的原始环境中,慢慢被遗忘在现代文明的视线之外。时至今日,有些部族依然保留着一部分原始而野性的生活习惯,成为非洲大陆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17世纪,辛巴族人为了躲避战乱,从安哥拉高原迁徙至纳米比亚,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如今,他们依然维持着500年前的生活方式和习俗,这就是闻名于世的“红泥人”。

还有一些从更早时代走来的种族,同样远离现代文明。纳米比亚的沙漠地区大多因为缺水而不宜居住,但依然有一个族群生活在其间,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布须曼人,也叫“丛林人”。他们随着季节的变迁,追随动物的迁徙路线而扎营暂居,因此他们依然是纳米比亚各族中唯一没有传统领地的族群。

大西洋的洋流和从印度洋吹来的海风,一热一冷地拥抱着纳米比亚所在的西南非洲,无数岁月雕琢,创造了奇特的生态景观和原始民俗文化。在采访的最后,摄影家郑良发深有感触:“如果想见识地球上最原始的生态景观,最好的选择就是去纳米比亚;如果想要了解人类最原始的生活状态,那么一定要到纳米比亚……”

凉爽的非洲的散文

去非洲之前,采访过一个在非洲工作了很多年,在那里的十多个国家呆过的人。那是在成都新华公园的一处露天茶社,我们坐在一棵大树下,川西坝子三月的和煦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来,地面上闪烁着无数的斑斑点点。

这个人的第一句话就是,非洲是全世界气候最好,自然条件最好的地方。看着我毫不掩饰的震惊感,他继续说道,除了最热的时候,只要不是在太阳坝坝里直接晒太阳,一年到头基本上就跟我们坐在这里的感觉差不多,很舒服的。他边说着还抬起双臂,环顾四周。

可能很多人都会我和一样,提起非洲,脑子里冒出来的第一个概念就是热,而且是炎热,酷热,暴热……总之是难以承受的,不可想象的热,怎么能说是气候最好,而且还是在全世界的范围里比较呢?当时我的感觉是他太热爱非洲了。

我是七月初去的非洲,临走之前,有朋友问我,这个时候去非洲,不怕热啊?我说人家在那儿呆过的人说不热。嘴里这样说,其实心中也满是疑惑。当我历时24小时,双脚踏在了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的土地上时,我看到了灿烂的阳光,把一切都照耀得——用成都话说——白晃晃的,但是,似乎没有想象中扑面而来的滚滚热浪,反而有一种很清爽的感觉。这是非洲吗?怎么和我们一直以来的概念不一样呢?

晚上,睡在一家中国公司招待所的平房里,放下蚊帐,盖上毛巾被,和成都那种闷热的夜晚相比,真是太舒服了。

第二天清晨,让我从睡梦中醒来的是风声,风儿呼呼地吹,那是我们平时形容冬天的北风时才用的词。那么大的风啊?我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同寝室的小姑娘说,就是,我刚来的时候给家里人打电话,他们在电话那头都说听见了风声。

我找出带来的小温度计,到屋子外面去测气温,23.5℃!好凉哦!哪里像是非洲哦!感慨之余,自己都觉得有点可笑,怎么能说“像不像”呢,这就是在非洲啊。那天我不知道感叹了多少次,真没想到非洲这么凉快啊!有个人看见我那种大惊小怪的样子,非常冷静地对我说,谁也没说过非洲热啊?你以为看到黑人是黑的,就以为这里很热啊?对啊,我们从小接受的观念,就是这样,黑非洲,黑人的皮肤之所以那么黑,就是为了适应这里的环境,世世代代被这里的太阳给晒黑的。那人说,准确地讲,应该是:非洲一年到头都不冷而已。接下来的日子,一天天地验证着他的话。

我在非洲一共呆了三十多天,测量气温的事一直都在做。测到的气温大都是早晚只有二十多度,中午能达到三十多度,但即使是温度最高的时候,只要呆在阴凉处,不是在太阳下面直接暴晒,不坐在没开空调的车里,基本上不会出汗。反正我没看见过有人扇扇子,起码我带的扇子就没拿出来过,因为不需要。

人们告诉我,这里最热的时候是一、二月份,七、八月反而是一年中最舒服的时候。达累斯萨拉姆在海边,温度相对要高一些,再往内陆走一百公里,还要凉快一些,如果是往南去,就更凉快了。有的地方,旅馆里还要生火(炭火)取暖。到津巴布韦那些地方,简直就是人间天堂。我想我明白了,因为这里是在南半球,现在是“冬天”,不过,这也是比照其他地方的四季划分的说法,其实这里是不分四季的,只有雨季和旱季,5-10月是旱季,11-4月是雨季。后来采访中国医疗队的队长时,他的说法比较准确——非洲的气候应该是四季如夏,雨季和旱季的差别也只是热一些和不热一些。

我至今记得每天晚上大家在院子里散步的情景,所有的人都穿着长袖衣服和长裤,一方面是为了防止蚊虫叮咬,还有就是温度太低,觉得太凉了。七月下旬,我们在一个中国人办的“北京饭店”参加一个活动,饭店老板的姐姐刚从北京来,傍晚时分,天凉下来,吹着风,老太太进屋找了件外套穿上,感慨地说:“这简直就像北京的秋天嘛!”八月初,我到了肯尼亚首都内罗毕,有几天的气温还不到摄氏二十度,如果说在达累斯萨达姆的感觉是凉快,在内罗毕的感觉就已经是有点冷了。早上坐车出去看到加油站的工人都穿着防寒服。我只带了夏天的`裙子,如果不是别人借了长袖衣服和长裤给我,真的是要挨冻了。要知道,内罗毕比达累斯萨拉姆离赤道的距离更近,只有142.45公里哦!

去之前,我想当然地觉得,这是夏天,又是在非洲,就只穿了一双凉鞋。到了那里才发现,周围没有看见有穿凉鞋的,最冷的那几天,我穿着别人的一套运动装,脚上却是一双凉鞋,样子很可笑。

有个人总结了一下,不要说起非洲就认为很热,毕竟非洲范围很大,有很热的地方,那是北非地区,埃及、撒哈拉沙漠等等。但是,还有很多地方是很凉爽的,而且一年到头都如此,像阿鲁沙那些海拔比较高的地方还很冷呢,要用暖气,我们搞农场的时候,都盖被子,早晨起来,每人还发一件棉大衣。所以,笼统地说非洲很热,是错误的,宣传报道太重要了。现在好的是,出国比较方便,来过的人可以回去讲一些真实的情况。

有个成都人夏天回成都,和朋友聚会,他说,哎呀,成都怎么这么热哦!别人觉得很奇怪,说你假打哦,从非洲回来,你说成都太热了。其实,他说的是真的,我是8月12号回的成都,正遇上成都最热的那几天,气温高达38℃,热得受不了,也像那个人那样情不自禁地发出感慨:成都太热了嘛!

总之,对我来说,关于非洲的炎热,是一个被颠覆的观念。

描写时光散文

阳光轻轻地落在斑驳的墙上,一半白,一半灰,那是阳光的颜色。偶尔有阳光穿过窗户把目光伸了进来,铺白了灰暗的地面。它们轻轻地游走着,以自由的方式滑动着。我捧起一束阳光,在鼻尖嗅闻阳光的味道。追寻着阳光走出外面。温和的阳光将我热烈拥抱,它们在我的怀里乱蹿,就像一群顽皮的孩子在我身上找糖果吃。我伸手遮住射入眼睛的阳光,我似乎对阳光这种热情有点抗拒。我走到门口,拉开古老失色的门栓。木门吱呀一声打开了。一阵微风扑了过来,热情地亲吻我。抬脚跨过石板门槛,如迈过一道时光的门,那是另外一个新世界。阳光弥散在风中,给人一种柔和眩目的感觉。

穿过细碎的阳光,一丛竹林以直立的姿态映入眼帘。充斥着眼帘的是层层叠叠的绿意。轻风吹着墨绿的竹叶发出沙沙声。竹叶以错落有致的方式排列着,给人乱而不散的别致感受。闭着眼睛,仔细听那个沙沙声之中,似乎有一个声音由远而近,回荡在空气之中。和着沙沙声组合出不一样的节拍。那是一种和协的音符,那是大自然的天籁之音。穿过层层的竹叶,可以发现一个活跃的身影。它一蹦一跳,偶尔在竹林之间,偶尔在竹杆的顶上。哦,我想起来了,它的名字叫喜鹊。它是大自然的歌手,正在讴歌美好的生活。它踮起高而瘦长的.脚站在长长的竹杆尾部,小脚上下一动,那条细长的竹杆就摇了起来。仿佛那就是它的蹦蹦床,随着它而快乐地摇动着。天边的一团白云飘了过来,成为了这幅画的布景。布景不停地变幻着形象,使得这幅画看起来更加迷人。

黑色的瓦面上落了一只鸟,原本宁静的屋顶突然变得灵动起来。那整齐排列的流水瓦片变成了五行谱,而那只鸟就是跳动的音符。沙沙的竹叶声随着它的节拍而变成优美的音乐。那是大自然最美的音乐。

我闭上眼睛仔细伶听着,并深深地陶醉于其中。当我闭上眼的那一刻,一缕淡淡的清香急不可奈地钻进我的鼻孔,深入我的肺腑,充斥着我的身体。我全身为之一震,迅速睁开眼,朝清香飘来的方向看过去。

一垄垄的菜在我左边的菜园里生长着勃发着。高高的蒿菜,长着黄花的油菜,腆着肥胖身子的白菜,正在生长的苦麦菜,它们都在以热力奔放的姿态宣告生命之可贵。偶尔有一只菜粉蝶展着翅膀向他们走了过来,亲吻一下它们热情的面庞,带着它们的希望和故事而去。哦,原来菜粉蝶是它们的知音。我刚想靠近,一枝带刺的棘树挡住我了去路。它们以高傲的刺为这个菜园忠诚地守卫着,阻挡着我这个冒进者。我这才知原来它们也是有领地意识的。于是我只能当个看客,陪着它们听风诉说陈年的故事。

棘树上生长着一朵朵小白花,轻风一吹,在空中纷纷扬扬,很是好看。偶尔有一朵落在我的头上,将我轻轻地打扮着。没想到它竟然把我当成大姑娘,我有点生气,轻轻一跺脚,它就落在我的手上。我把它捧在手里,将脸贴近,倾听它说风的坏话。一阵怪风吹来,将它吹向空中,似乎怪它在背后说人坏话。原来风也是这么小气的。它洒脱的身影飘在空中,悠悠然然,时上时下,展示它优美的舞姿。我看得有些呆了。我似乎也变成一缕风,和它嬉戏在空中……

描写河的散文

每个人的生命里都会有一条河存在,她指引着阳光,铭记了所有从河岸边走过的生命。提供了写河的散文,欢迎大家来欣赏!

描写河的散文1

是脉脉流淌的温情光润了每一片青石?是飘逸轻送的河风拂开了岸堤的芦花?是悠然回荡的渔歌道出了水上人家的欢愉?是欢腾雀跃的浪花荡开了乡亲的笑颜?——我总是质疑:那湾淡淡的乡河情结为何总难以释怀?

远在他乡,也曾垂钓溪边,品味收获的欣悦;也曾畅游碧波,感悟奋博的真谛;也曾漫步岸堤,醉心于依依的杨柳……却总觉得少了些许梦的音韵,乡的诗意,而凭添缕缕愁绪。不经意间,那份沉积已久的乡河恋情自胸中冉冉升腾,迸发……

乡河的水真清啊!

曾几何时,这蜿蜒盘绕的大河就取代了祖父祖母记忆中久远的小沟呢?伫立江畔,追怀往昔,这生命源泉的沧桑变迁正滚滚东去。翡翠绿般的溪水清冽可口,河底的沙石鱼草依稀可辨。阳光下,那溅石而起的朵朵浪花熠熠生辉,又魔术般地化作无数晶莹剔透的小银珠洋洋洒洒地掉入水中。轻轻把脸浸入她的怀抱再畅饮几口,那份清凉的惬意自脸颊,嘴唇,喉咙缓缓沁入心脾,美不可言。

乡河的石更青,更美!清流潺潺间,那些玲珑剔透的小青石宛如粒粒翠绿的宝石,密密麻麻地点缀在洁净平坦的河床上。艳阳闪耀下,隐约透出神秘的碧辉。水边静卧着数不清的大青石,表面那些光怪陆离的神奇图案仿佛正默默讲述着祖辈流传的关于家乡的传说。

乡河水清,石青,人更亲!

常忆起那段在乡河边光着腚子斗浪头,打水仗的无忧年华。轰鸣的巨轮自上游呼啸而过,素不相识的水手叔叔微笑着向我们招手致意。身旁的洗衣姑却亲切的斥责这群忘乎所以的顽童远离浪头,那愠怒的笑容久久定格在乡河的悠悠吟唱中,慈爱的眼神里透露出阿爸阿妈的悉心呵护。那位三十多年前将我从湍流中捞起的渔翁老爹呢,如今安在?唯有那条古老破旧的小舢板载着我深深的思念静穆在岸边随波摇荡。

乡河的黄昏更清婉,更幽美,更令人难忘!

夕阳如血,浓浓地洒在江面。踱步江边,放眼纵望,彼岸的水波在余辉的映照下泛起莹莹红光。自江心起,近些,再近些,更近些:亮白,浅绿,翠绿,墨绿,层次分明的各色斑斓在眼前次第展开,一直延伸到脚下。不禁想起昔人的千古佳句“半江瑟瑟半江红”。一群归巢的白鹭沐着绚丽的霞光自眼前缓缓掠过,洒下一路清鸣。俄而,从江心溜过一道红影,那是满载而归的渔家正哼着欢快的小曲儿顺流而下。脚步渐近,人影骚动,早出晚归的菜农们洗菜来了。哗啦哗啦的清洗声夹杂着富足爽朗的调侃久久回荡在乡河的空际。人声已寂,银钩渐上。岸堤垂柳依依轻拂。皎皎月光下,临岸那此一片彼一片的芦苇花在微微的晚风中掀起阵阵银浪,更衬出乡河的静谧与安详。薄雾渐起,在这恍惚缥缈的瞬间,除了想停留就是想遗忘尘世。此时此刻,静依石堤,睡意渐浓,却不知那沉睡的乡河可愿为我尘归的美梦送上一支悠悠的小夜曲?

“每逢佳节倍思亲”。如今月圆之夜,徘徊在异乡的高堤,最是记怀:悠悠乡河曲,恋恋故乡情!

描写河的散文2

还记得,你喝苐一口水的河吗?还记得,你见过的苐一条河吗?我记得,我记得,那是老屋子前面的河,我在那里度过了童年和少年。如今居住在中国第一大河一一长江边上,还是常常想起那条名不见经传的小河一一我的母亲河。

我的母亲河,是苏北里下河地区最常见、最普通不过的小河。那河自西向东流过家门口,河面大约有七、八米宽。我家傍河而建,开门见河,见水,恬静宜人。河两岸临水长着一丛丛芦苇,我们那里人叫它"江芦柴”。老人们说,是当年有人把长江边上的芦苇根带回来繁殖起来的。这种芦苇,叶子可以包粽子,杆子可以做菜园的篱笆,还可以做钓鱼杆。河两岸长着各种各样的树,有桑树、榆树、杨树、楝树、柳树。船行驶在河中,恍若穿行在绿色长廊中。夏日里更觉清凉愜意,颇有“武陵渔人入桃源”的感觉。在我家屋的右前方,沿着河岸长着三、四棵桃树和几棵柳树。桃花有粉红色的,有朱红色的。春日里与嫩黄色的柳丝融为一体,很是漂亮!扬溢着“桃红柳绿春开瓮”的诗情画意。桃是毛桃,果实不大,但是每年都是果实累累。那时,农村水果缺乏,能吃到这样的桃子已经很高兴了。到了夏末秋初桃子熟了的时候,村里的小孩纷纷来釆摘。老人说桃树惹鬼,其实,就是担心小孩子们来了惹是非。因此,人们一般怕长桃树。

小河里的水常年流动,清澈见底。尤其是每天清晨,水草、游鱼乃至螺螺都一目了然,真可谓“鱼翔浅底”。一种叫毛鱼草的水生植物,在水流的带动下左右前后摇晃,小鱼在其间游动,确如一个“水清草儿动,游鱼乐其中”的天然水蔟馆。小河是全村飲用水源,水质清甜爽口。干活口渴了,就随手捧上河水喝几口,绝对安全。老屋的左前方临河处用清砖修砌了一个码头,处在村子东西两头的中间,所以大家习惯称其为中码头,也是村里最大的河码头。每天来此拎水、淘米、洗菜的人络绎不绝。夏秋清晨,我们会乘大伙还没有来用水之前,寻找潜伏在河边浅水处,仅露出两只眼睛的”虎头沙”(一种头大嘴大牙齿锋利的鱼),用专制的小鱼叉把它逮上来。这种鱼刺少肉多,味道鲜美。盛夏午后,河码头上热闹异常,大人小孩,男人女人,都会下到河里,戏水消暑。更是青少年们展示水性的地方,比潜水,看谁潜得时间长;比耐力,看谁游得远;比速度,看谁游得快。一群刚学游泳的小孩子们,壮着胆子往对岸游,虽然只有几米宽,对初学者来说,能游到对岸已经是了不起的亊了,真有“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感受。离河码头不远处,有一座里下河地区常见的三节式的木桥。夏日,这里俨然成了“跳水台”。咚咚!咚咚!一个接着一个,象下饺子一样,不懂得什么技巧,不讲究姿态,敢跳就行。金秋傍晚,河码头又会是另一番热闹景象。一条条小木船驶来,船上装着一麻袋一麻袋晒干了的稻子,大家喜形于色地往家里运送劳动果实。秋末时分,天高气爽,河面上风平浪静,小孩子们喜欢用小瓦片在河面上打水漂,看谁打的水花多。有人可以打出十多个,一串串水花绽放在静静的河面上,引起小伙伴们一阵阵呼叫。这是我们那代乡下人的童年乐趣之一,至今不能忘怀。隆冬时节,小河结上厚厚一层冰,冰面上可以行人。这时的河码头也很热闹,人们只能在冰面上砸个洞拎水、洗菜。现在还清楚记得,冬天还在热被窝里埋头大睡时,会被一阵砸冰的响声惊醒。噢!又冻起来了。于是一跃而起,准备去叫小伙伴们到河上进行冰钓。真是年少不知寒。

水是生命之源,河是水之载体。人们世代寻河而居,繁衍生息。听村里老人说,我们这个家族是明朝洪武年间,由苏州东门外迁徙到此的。此地处于洪泽湖下流,原先是一片沼泽地,芦苇丛生,一望无际,经过几百年沧桑变迁,已成了鱼米之乡。我们那里沟河纵横,水网密布。河是主要通道,船是主要交通工具。顺门前的小河往西,船行三里多路,就到了宽有40-50米一条大河叫“塘河”。这条河通客轮,向南可达兴化、泰州、高港,过江可到镇江。顺门前小河往东,再往南就到了宽也有40-50米一条大河叫“盐河”。此河也通客轮,往东可达盐城市,再往东就到黄海边了。一条小河,可四通八达,顺此小河,可行走天下。故河不在大小,而在于通。通则可以行洪,通可以运输,通可以清洁水源。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我说“河不在大,流动则成”。母亲河虽小,她用那清纯的乳水哺育了我,我从她那温暖的怀抱里登舟,踏上了人生的旅途。

多年没有回老家了。大凡家乡来人,我都会询问老屋子前面的那条河。说起河来,他们总是直摇头。说如今河水已经不能饮用,河泥无人取,水草无人要,垃圾随手倒,淤塞无人通。他们劝我回去看看。我很纠结,真想回去看看,了却思念之苦,但又不想让现状撕碎我心中那幅美丽的画图。我想让洁净清雅的母亲河永远活在我的记忆中。

描写河的散文3

当我漫步在府南河边,手抚漂亮的石栏,凭栏远眺,让思绪飘飞,就会想起故乡的小河来……故乡的小河,它没有漂亮的石栏,也没有府南河的宽阔、气魄,也没有人维护,但是它的水,却那样天然、清澈。它没有名字,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留在我的童年记忆里。它是那样亲切,令人难忘,让人魂牵梦绕。

我思念故乡的小河,“那弯弯的河水、静静的山冈,使我向往、使我难忘……”。那优美的旋律时常萦绕在耳畔!不知道现在故乡的小河,还那样清澈吗?它是否已长满了青苔;小雨点那晶莹的泪花也许正打在它的水面上,那泛起的朵朵浪花,是我的思念,在我心中荡起了层层涟漪。

故乡那幽幽长长的小河,那潺潺流水,它由北向南奔流而下,川流不息……从我家的门前经过,哼着优美的旋律,唱着动听的歌谣。小河两岸,一座座瓦房,背靠着小山,住着我的父老乡亲。是我们祖祖辈辈繁衍生息的地方。

故乡的小河旁,长满了各种各样的树木。春天,河边一排排的树木发了芽,象一条条美丽的绿色纱巾,围绕在小河的脖子上。燕子各种小鸟的身影在上面来回地穿梭,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山上盛开着美丽的映山红,还有田野里金灿灿的油菜花,把小河映衬得格外美丽。故乡的小河,我常常在小河边挑水、洗衣;夏天去那里洗澡,光脚踩在石板上面玩耍,或者是踩着水玩都感觉特别有趣。有时小伙伴们在河里抓螃蟹、捉鱼,在河边玩着各种游戏;有时在河边捉蝴蝶、采野花……有时去河边打水仗,用小石子在河上打水漂。辛勤劳作的人们,累了就在河边树下休息、乘凉。

故乡的小河,水清澈见底,没有任何的污染;有牛儿在河边吃草、吸水,小狗在河边解渴,鸭子在河里游泳。有人们在河边洗菜,在石板上洗衣服。有用刷子反复刷洗,揉搓拍打衣服发出的阵阵声响;有人们的欢声笑语。听水流缓缓流过,心中升起无限对生活美好的向往。河边水井的水,甘甜、清澈,可以直接饮用,胜过城市的矿泉水;夏天渴了舀上一瓢,咕咚咕咚饮下,就是庄稼人的解渴方式。是过路人歇息和饮水的地方。

故乡的小河,浇灌着农田,滋润着那片土地,养育着一方百姓。故乡的小河,一年四季,奔流不息;是我们上学经过的河桥,曾留下了多少难忘的足印和美好的回忆。狂风暴雨时,水漫过石桥,也曾阻挡过我们的脚步,但大多数时候,小河的水都比较平静。现在,也许没有多少人再在河边洗衣,也没有多少人挑水。没有多少孩子嬉戏。小河显得格外冷清,也许小河在深情地等待远方游子的归来,也许它只是悄无声息地流过四季,走过春夏秋冬去完成它的使命。

如今故乡的小河,小路,炊烟,都成了美好的回忆。好想还到河边去玩玩,去开心地笑,去寻找童年的.记忆,去寻找那踩过的鹅卵石,那遗失的钢笔,也许它是永远找不回的,就如同逝去的时光,青春永远也找不回来。小河的流水,昼夜不停地流淌,大海就是它的最终归宿。听潺潺流水,泉水叮咚;鸟儿的歌声,清脆、悦耳。夏天,此起彼伏的蝉鸣,蛙声阵阵,都在记忆里,渐行渐远……狗儿的吼叫,公鸡的啼鸣;现在的山村也少了这些了,山村更寂静了,人们都进城了,过上了不一样的生活,可是那故乡的小河却是难忘的,故乡的一切都让人回味。那包谷稀饭和红苕的清香,那升腾的袅袅炊烟,在我记忆里时常浮现,胜过城市的美景。象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在我脑海呈现。

哼着故乡的歌谣,怀念我的祖辈,养育我的那片土地,还有家乡的小河。每当学校放假了,我们赶着牛儿在河里洗澡、饮水。我们一边放牛,一边爬到树上玩。有时我们还要到山上砍柴、割草,帮父母分担家务。我们的童年也许并不浪漫,但是我们有我们的快乐!有身边的小河守护着我们。小时候,妈妈最怕我们去河边洗澡,大人最担心的就是谁家的孩子找不到了,一定会去河边呼喊,但是总有孩子去河边戏水、游泳,也会有意外发生。小河就是孩子们童年的乐趣,我们在河边石头上玩泥巴,把它做成各种动物当玩具。

离开了故乡的小河,却离不开我对你的思念,我走得再远,也走不出对你的思念、眷恋,你也走不出我的梦。难忘家乡布谷鸟的憨唱,丰收的喜悦,辛勤的汗水,难忘淳朴的乡亲,难忘走过的弯弯小路,难忘故乡的小河……月儿再高也高不过天,夜晚,月儿挂树梢,影在水中照,月儿照在小河中的倒影无限美,真想学猴子去那水中捞月。故乡的小河,载着我的梦,我常常仰望满天的白云,繁星,为什么天上也有一条美丽的银河,它让人产生无限遐思,好想有一双翅膀去飞翔。故乡的小河,河水跳着欢快的舞蹈,唱着优美动听的歌曲,一路奔涌向前,缓缓流过。天空在小河里映下了一幅幅优美的画,还有孩子们可爱的笑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