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警句格言

拔完火罐后的搞笑说说集锦50句

日期:2023年06月09日 分类:警句格言

清江水岸散文

近段时间患腰疾,肩胛也时不时隐隐作痛,实在是有些受不了。

为了缓解疼痛,我隔三差五往县城中医院跑,请理疗科医生给我开了几天针灸、电疗外加拔火罐治疗。

每次去做完理疗后,我总要到清江边的“亲水平台”的廊道去散散心、观观景。

走在亲水平台,轻音乐环绕身边,清新的江风迎面而来,迷人的清江沿岸的美丽景色,不知有多少次使我停下脚步,驻足欣赏。看身边走过的人们或散步,或交谈,或垂钓,或观景,凭依栏杆观景,漫步江边兜风,站在城中垂钓,坐在江边休闲。满眼景色,身心怡然。

走着,看着。特别是在长阳亲水平台观音阁处,有一处雕塑引起了我的好奇,好奇心促使我走到雕塑像前,那雕塑临江屹立,背临青山,巴人先祖廪君神情英武,目视远方,手执梭标,挂号角,捕江鱼,与盐水女神相依而立,就整个雕塑来看,反映出一种“力量感、爱和协作”的强大正能量。

该雕塑是铸铜材质,取材于土家族祖先廪君和盐水女神开疆辟土、繁衍土家民族的故事。雕塑像是由宜昌市雕塑家陈德宝老师完成,体现了巴人先祖的伟大,以及土家人民艰苦奋斗的精神。

近些年来,县委、县政府虽然已经换了好几届书记和县长,但他们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届接着一届干,相继建设完成了广场巴人文化浮雕墙、亲水平台诗词画廊、生态走廊民居改造,以及体现巴人文明,土家民族元素的各种雕塑、建筑等,这些“元素符号”充分彰显了土家族浓厚的历史底蕴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了“长阳巴人”的“名片,形成了一道道靓丽的文化风景线。

沿着“亲水平台”廊道一路西行,走在宽阔的`廊道上,我仔细欣赏着文化浮雕墙、诗词画廊,从中我了解到了巴人的历史沿革,以及家乡出了众多了不起的诗人、作家,打心眼里感到有一种说不出的自豪感。

当我从廊道上闲庭信步,不知不觉就到了以前长阳著名八大景之一的“龙门春水”,扶着清江边“亲水平台”的石雕栏杆,极目远眺隔江相对的南岸有一个叫江家河的地方,江家河南面有一条叹气沟,叹气沟的西边是果酒岩,东边叫将军岭。

尤其是那“将军岭”触发了我的思绪:一下子使我李景威将军的故事:

一千一百多年前的五代十国时期,长阳地属一个很小的国家,这个国家叫和荆南国,荆南国是高季兴所建。高季兴于公元907年任后梁荆商节度使,924年称南平王,史称荆南或南平,建都荆州。

李景威是高季兴手下水军都指挥。当时赵匡胤已建了宋朝,即宋太祖。建隆三年衡州剌使张文表叛乱,并拿下了潭州(今长沙)。太祖赵匡胤命慕容延钊率军讨伐张文表。幕容延钊的部队去湖南讨伐张文表,荆南是必经之路。当时守襄阳的是高继冲。慕容延钊说通了高继冲的少监孙光宪,孙光宪对高继冲说:“自周世宗以来,中国分裂已久.现宋朝规模宏大,兵强马壮,统一中国是早晚的事,不如早日归顺宋朝,以免后患,这样,你仍然可享富贵呢!”把高继冲说得活动了,便设宴款待慕容延钊,这时宋军却暗地里派兵突袭,经荆门长驱南下过李景威防区。

李景威听说宋军要借道南下讨伐张文表,深知宋军诡诈多端,怕宋军顺手牵羊灭了荆南,坚决不许宋军通过,并主张设伏兵予以袭击。然而少监孙光宪却说:“这是高继冲亲口答应了的,不能违抗。”李景威怒不可遏,深知荆南已无可挽回地将要灭亡了,于是自己猛地掐住自己的喉咙窒息而死。事实上,荆南也至此而亡。

后来,人们为缅怀这样一位忠于荆南国的将领,特在叹气沟以东的山梁上为他修了一座庙,叫做表忠观。表忠观所在的这座山就叫做将军岭。

当我从这个动人故事中回过神来,太阳早就挂在了西边的山梁上了。看眼下的清江碧绿的恰似一条彩带,粼粼的波光,在夕阳之下舞动着,妩媚极了。

装饰一新的游船画舫缓缓驶离了清江岸边,伴随着“哒哒”的马达声,船尾翻腾起一簇簇雪白的浪花,似一朵朵怒放的雪莲,一直向对岸的桃花湾酒家的地方驶去。

看着眼前的美景,我情不自禁的畅想着:当我们老了的时候,天天傍晚漫步在亲水平台,晚风轻佛,余晖荡漾,体会岁月静好。

月光水岸诗歌

在白天和黑夜之间

我选择有月光的晚上

凝神静听

总有一泓清泉般的乐声响彻夜空

那声音穿透迷雾的深林

穿越茫茫的夜 穿过

你我共同走过的那条

荆棘遍布的河

仿佛,生命中最沉静的时刻

静静地倾听 有所感悟

期盼,在有黎明到来的时刻

理解的目光

穿越迢迢的山坡

一切都是,熟悉的

曾经来过

微凉的夜

有月光的皎洁

有栀子的花香飘满了山坡

你与月光的水岸走走停停

我与苍茫的人间淡淡相牵

当打开的城门迎接久违的光芒

有乐声轻颤挂在了流年

是谁?挪用了有你的记忆

是谁?在淙淙的'流水声中放声高歌

心一点点在夜中记录过往

却看到,你轻轻挥手

洒落的花瓣随水东流

此刻,忧伤碎成一地的晶莹

月光此刻蒙上了面纱

静静地西沉

命运停顿在结局之前

用心绘制的蓝图再一次被水打湿

虽然,一些空白的篇章依旧

但是,一些灵感已经老的

只剩了骨骼

只是一瞬间的分心

悄然坠落的时光

已经斑驳了交错的光影

多年后

若你还记得有月光的水岸

我在遥远的时空中

亦会有泪轻轻滑落

《清江引·秋怀》赏析

《清江引·秋怀》为元代张可久所作的一篇散曲,写出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清江引·秋怀》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清江引·秋怀

朝代:元代

作者:张可久

原文: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译文

西风送来万里之外的家书,问我何时归家?

鸿雁在红叶满山的季节呼唤着同伴南迁,而离人却对着黄花遍地的景色沉醉其中,听着雨打芭蕉的声音,却只能籍着秋夜的清凉,但愿做个好梦,能梦回家乡探望亲人。

注释

①清江引:曲牌名。

②未:什么时候。

③红叶天:秋天。红叶,枫叶。深秋枫叶红遍,霜林如醉。杜牧《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④黄花地:菊花满地。

赏析

秋风中接到家信,远自万里之外寄来,谆谆“问我归期未”,这两句从空间和时间的两个方面表现了“我”与“家”的暌隔。而诗人未对来信的殷望作任何正面的答复,仅是铺排了自己所处客乡的秋景。“红叶天”、“黄花地”,显然受了《西厢记·长亭送别》中“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的启导,而《西厢记》又是移用了范仲淹《苏幕遮》词的“碧云天,黄叶地”,亦为感秋之作。红叶黄花勾勒了清秋的轮廓,色彩鲜明,但却有一种苍凉冷颓的情韵。尤其是作者在这一背景中添现了“雁”、 “人”的活动主角,且雁啼于天,人醉于地,便使这种苍凉冷颓发挥到了极致。“雁啼”最牵愁惹恨,“人醉”则是为了忘忧,而“芭蕉雨声秋梦里”,秋雨的萧疏冷酷,使得乡梦也为之惊醒。这三句景句无不暗寓着人物的客乡况味和主观感受,代表着诗人的“秋怀”。深沉的乡思与有家难归的羁愁,便足以回答“归期未”的提问了。

这三句是作者收信后无言的感受,但它也可以视作诗人因家信问起归期而惆怅苦闷的应接。可以这样想象:诗人因在现实上不可能回到万里以外的乡园,无语可复,心中充满了忧愁与歉疚。他抬头望天,想看看那传书的鸿雁可在,结果发现“雁啼红叶天”,大雁似乎也在为他发出悲鸣。满地秋菊盛开,但那并不是故园的黄花,诗人只能借酒狂饮,在酩酊中暂忘乡愁。入夜了,他希望能在梦中实现回乡的'心愿,可是“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白居易《夜雨》),蕉叶上的雨声又无情地提醒着他的孤寂。“问我归期未”,不敢答复,至此也无须答复。小令的这三句景语,在时间的跨度上可前可后,代表了“秋怀”的一贯凄凉,确实是颇见妙味的。

应该说这个概括在这首短小精悍的曲里能够得到很好的体现,至于熔铸名句这点,恐怕元曲三百首里没有多少非香艳的题材的作品能跳出唐宋的成就。

回到曲上,“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看似简单,实则也简单明了,直奔主题,唯一比较特别之处是以西风送信,这个并不是很多见,古人一般是鱼传尺素,雁寄归思,青鸟传音,西风送信便是把西风拟人,赋予看似凛冽的西风一点人情味;“问我归期未”,平实却亲切,仿佛正面对面问话一般。又令人想起“道是归期未有期”这种情怀,有点淡淡哀愁。可见,这两句应该没有经过太多斟酌,完全是作者的真情实感的流露,因此读来也没有丝毫矫揉造作之感。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这一句其实颇为经典,既充分体现张可久“清丽派”的作风,又充分体现曲在营造意境上对诗词手法的传承,强调了一种有构图讲究的图画般的美感。这一句却能够从人的多种感官角度把一种写来写去的思乡情怀具体化,形象化,把主观感受融入客观景物里,虽是一种常用的表现手法,又因作者能对颜色、声音、炼字、音韵都做出很好地把握,使得此曲经得起反复的品读。“红叶”“黄花”秋意尽显,颜色鲜明,令人印象深刻,脑海中立即出现相似的画面;“啼”“醉”可以说是有炼字的功夫在内的,雁啼虽不同于杜鹃啼,但只要说到啼声,总是会有些感情在其中,无非雁就是像“我”一样,呼唤着同伴南迁,顺便一提,张可久是浙江人,也就是南方人,那么北雁南飞对于他的意义就更为具体了,而这啼声中,也夹杂着一些复杂的情绪,也许隐含了悲伤、急切、思念、担忧等等,醉,作者认为黄花遍地的景色醉人,但有道是景不醉人人自醉,能够归乡的喜悦心情才真正让作者沉醉其中;芭蕉雨声秋梦里,芭蕉在古代是有特定所指的意象,一般指代愁思、闺思、乡怀、悲凉,而雨打芭蕉一般是指愁上加愁,不可排解。李清照就常用芭蕉的意象。作者是十分心急的,急得发愁,也许正遇上某些事,回乡无望,因而听着雨打芭蕉的声音,似乎只能籍着秋夜的清凉,做个好梦,梦回家乡探望亲人。

从押韵这方面来说,不看曲有没有固定韵位,应该是没有的,“里”“未”“地”“里”都是有押韵的,故而朗读起来,此曲也是琅琅上口,音韵和谐的。

当一句话,一首曲有一种让人在相似的情形下想起的力量时,已经可以算是成功的作品。正如每逢秋夜下雨时,都会想到“芭蕉雨声秋梦里”以及另一些无名氏的作品“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楼外凉蟾一晕生,雨余秋更清”把几种意境重叠在一起,然后整理起自己种种的愁绪。

本诗前两句,作者道出自己的乡思情。然而这种乡思情有多深有多浓?作者没有直接外露,却是以“西风”“红叶”“黄花”“芭蕉”“秋雨”这些富有季节特征的一组景物构成意境,渲染出一幅色彩浓丽的秋景图,衬自己浓浓的乡思情。

唐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是在归未有期但又存在着“何当共剪西窗烛”可能的情形下,生慨于寄身之处的旁景。而本作连“未有期”的吐诉都鼓不起勇气,心上的伤口就可想而知了。

创作背景

此小令为作者秋风中接到远自万里之外寄来的家信时,内心流露出的真情实感,具体作年不详。

作者简介

张可久(约1270~1348以后)字小山(一说名伯远,字可久,号小山)(《尧山堂外纪》);一说名张可久肖像(林晋生作)可久,字伯远,号小山(《词综》);又一说字仲远,号小山(《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庆元(治所在今浙江宁波鄞县)人,元朝重要散曲家,剧作家,与乔吉并称“双壁”,与张养浩合为“二张”。

人生坎坷,生平事迹不详,浙江庆原路(路治今浙江宁波)人。曾多次做路吏这样的下级官吏,后以路吏转首领官(以上见曹楝亭本《录鬼簿》)。钱惟善《江月松风集》中有《送张小山之桐庐典史》诗,可知其又曾为桐庐典史。至正初年七十余,尚为昆山幕僚(见李祁《云阳集·跋贺元忠遗墨卷后》),至正八年(一三四八)犹在世。一生怀才不遇,时官时隐,曾漫游江南之名胜古迹,足迹遍及江苏、浙江、安徽、湖南一带,晚年隐居在杭州一带。

双调·清江引古诗注释

长门柳丝千万结①,风起花如雪②。离别复离别,攀折复攀折,苦无多旧时枝叶也③。

长门柳丝千万缕,总是伤心树④。行人折嫩条⑤,燕子衔轻絮,都不由凤城春作主⑥。

【注释】

①长门:汉宫名,武帝妃陈皇后所居。这里泛指长安。

②风起花如雪:这里以雪的飘扬形容柳絮的纷飞。

③攀折更攀折二句:这是化用周邦彦《兰陵王》: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的语意,而寓意更为深远。

④伤心树:有着许多创伤的.树。这里是说柳枝不堪攀折之苦。

⑤行人折嫩条:柳氏《杨柳枝》:杨柳枝,芳菲节,苦恨年年伤离别。杜牧《送别》:溪边杨柳色参差,攀折年年赠别离。

⑥凤城:京城的别称。相传秦穆公女弄玉善吹箫,凤降其城,因号为丹凤城。其后乃泛指京城曰凤城。

返回顶部